【为啥总觉得自己社死瞬间多?Nature:#大脑更偏向把记忆定为负面的#】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样的经历:

当你和别人极其痛苦地讲述一段社死经历后,结果人家说“你这也还好啊?”

或许你觉得这是别人对你的安慰罢了。

但现在,Nature上的一项研究表明,不一定如此!

因为一份回忆到底是美好的还是恐怖的,这是由脑内一种分子来决定的。

也就是说,大脑在对信息进行编码时,就会“主观”把这段经历定性为好或者不好。

而且,大脑会倾向于把信息定性为不好的。

这一回,为啥人总是反复鞭尸“社死”回忆、焦虑、恐惧,都要有解了!

So,这个脑内分子叫什么?它如何驱动我们的情绪?

如上说的这个大脑中的分子,名叫神经降压素(NT),分布于整个中枢神经系统,在下丘脑、杏仁核和伏隔核中含量最多。

研究表明,就是它来调节大脑中的杏仁核,决定将接收到的信息定性为正面还是负面的。

杏仁核(BLA)是大脑中一个很小的杏仁状区域,传统上,它被称为大脑的“恐惧中心”,但其实也会对快乐和其他情绪作出反应。

基底外侧复合体(basolateral complex),杏仁核的一部分,负责把环境中的刺激与积极或消极的结果联系起来。
https://t.cn/A6oUedgC

《衡水某中学师生同考一张卷,惹争议:有人支持,有人反对,咋办》
衡水某中学师生同考一张卷,再惹争议:有人支持,有人反对。网友:如果老师考砸了,咋办?看图:

师生同考一张卷

领导为何非要师生同考一张卷?

一是领导认为:老师需要提高应试解题能力。因为搞应试教育,一旦老师不进考场,老师就体会不到进考场的滋味,如此,怎么能让学生考出好成绩?只凭老师的嘴巴讲题,叫:光说不练是假把式,没真功夫。所以,老师亮一亮解题的身手!咋办?进考场跟学生同考一张卷。

二是让一线老师体会到上考场的滋味。在提高自身的能力,不只讲课讲得好,还要考场考得好,两手都要硬!如此,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应试。怎样才算考得好?远远超过学生成绩,甚至考满分。接下来,老师的教学就更有说服力了,叫作:言传身教。如此,才能赢得学生尊重。

可领导恰恰就忘记了,如果老师考砸了,考不过学生,咋办?难道该老师下岗?办不到吧?

三是领导要“灭一灭”某些老师的威风。不少老师总感觉自己了不起,很厉害,甚至目中无人。也就是小知识分子的表现,再加上有时候还能挣点外快,经济能力上去了,加上有点小本事,就更忘乎所以了。领导不高兴,要让老师知道领导的厉害!咋办?让解题的南郭先生现原形。如果考砸了,记录出来,甚至通报批评,还有其他措施:到边远学校!考得好了,是应该的,还要准备下次考;于是,老师威风下去了,领导威风上来了。

为何有人反对师生同考一张卷?

一是师生同考一张卷,易引起老师反感。老师跟领导对立、矛盾。有的老师就不参加考试,看领导怎么样?有的老师有意为难老师,给领导杠上了!有个老师在学校月考时候,将试卷橱子锁死了:违背国家减负政策,组织考试!领导真没辙!甚至有老师表面上积极参加,内心极其反感,接下来会影响其教学情绪,形成负能量!后果很糟糕。

二是老师就认为师生同考一张卷,就是折腾老师!为何?不想让老师安安静静备课,上课,批改作业……总想折腾老师。老教师进了考场,精力,体力能赶得上吗?加上眼睛花了,脑袋慢半拍,能否坚持住?年轻教师三下五除二,十几分钟做完了,又有何用?对年轻教师来说太简单!所以,统考一张卷,基本无用。

三是领导“治”老师的方法而已,领导也没其他方法了,除去扣绩效、严格考勤点,再就是无休止的教学之外的活动;基本不管用!最后剩下师生统考一张卷这一招了!以此让老师服服贴贴。老师能服帖吗?更不服气了。

为何有人支持师生同考一张卷?

一是有人打心眼里就看不上老师,看着老师翘尾巴,他心里就难受,但自己又治不了老师!看着有人帮着他们折腾、修理老师,他自然高兴了。所以,拍手鼓掌,支持师生同考一张卷。看你老师还翘尾巴不?还盼望着老师考砸了!

二是逼迫老师做题,为何?平常很多老师不可能用考试的方式去做题。只有学生不会的题目,或者备课中自己看不懂的题目,老师才去做。所以,此情况常常被领导看作偷懒,被领导发现,要让师生同考一张卷。无法偷懒了!所以,有些人就高兴了。

三是不只教出好成绩,还要有真本事。怎么算有真本事?有很多老师讲课特别好,但不擅长考试,一旦到了考场,心理素质不过关,进了考场就厌烦,就难过。只要老师难过,“治”老师的人就高兴。

师生同考一张试卷会出现什么后果?

一是大部分老师厌烦同考一张卷,逼其去考,他也去考得。进考场之后,有的老师就拿着考试不当回事;有的老师甚至不参加考试;有的老师在接下来的教学中,采取消极做法;跟领导较劲。造成不少老师成为双面人:面对领导是一套做法;离开领导,是另一套做法!

二是一旦考砸了,该老师就不在乎了,连底裤都没有了!反正学生看不起我了,我也看不起领导了,互相看不起,游离于工作之外!

三是不乐意考,非要考,老师要考虑如何表面上顺从领导,领导是正确的代名词,只要领导决策,就没有错误之说;只要领导指出的,老师一定照办,老师就都成跟班了。所以,教学别想发挥主观能动性了。那是一种什么样的局面?

想法挺好
网友说:

网友一:这要分什么科目。英语要好一点。但数学是不行的。因为学霸很多都参加竞赛班,奥数竞赛。一般老师弄不了竞赛题。所以,即使在平常的考试当中,老师的解题能力是弱于学霸的。更别说天生带来的细致严谨,考虑满分的可能性,临场发挥能力等方面,老师是不具备的。

网友二:刘翔的教练也跑不过刘翔!老师的作用是传道授业解惑。

网友三:教育局和学校不需要组织什么眼花缭乱的讲课比赛、听课、职称评审、制作PPT……都没用!让老师知识点扎实,他才能讲清楚、讲透彻。每周组织老师做题,就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很多老师,自己都没彻底搞懂选项为什么错?只是看了答案,才能自圆其说。老师懵懵懂懂、含含糊糊,学生自然难以学透彻,下次再换个样子,继续出错。

怎么办?

一是师生同考一张卷,能调动老师教学,积极提升教学能力?答案:办不到!咋办?改变思路,扔掉折腾老师的想法;科学、民主管理,征求老师意见,才是正途。比如:浙江某学校奖励某老师300万!该老师当四个班的班主任,所教学生,一大批考上北大清华。所以,多发奖励,比统考一张卷,强万倍!

二是师生同考一张卷的目的是什么?为了提升教师的做题能力,让老师好好教书!既然老师不喜欢师生同考,那就围绕目标,寻找其他方法来提升老师解题能力!对待老师不能简单粗暴!一张卷子不可能让老师认真教书的!

三是领导跟老师要在一个频道上,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不能是两股道上的车!更不要内耗:你说你的,我干我的,甚至产生对立!如此谈何教学质量?

奖励先到位

总之,师生同考一张卷,确实让很多老师厌烦。如果老师考砸了,会让老师的情绪一落千丈。甚至产生意料之外的后果!百害而无一利!所以,取消师生同考一张卷,不做无用功!调动老师积极性,还要多多奖励,跟老师交心,往老师心坎里说话做事!不可高高在上!让老师心情舒畅,自由自在,充分发挥各自特长,才是正途。

大家怎么看?

建议有原生家庭之殇的人读余华的《在细雨中呼喊》,一本压抑、充满黑色幽默的青少年成长回忆录。
我读出来的关键词:孤独,封建,人性,悲哀,性,成长,绝望,亲情,友情,自我认同。
摘抄了一些内容:

1. 人们在面对过去时,比面对未来更有信心。因为未来充满了冒险,充满了不可战胜的神秘,只有当这些结束以后,惊奇和恐惧也就转化成了幽默和甜蜜。这就是人们为什么如此热爱回忆的理由……回忆的动人之处就在于可以重新选择,可以将那些毫无关联的往事重新组合起来,从而获得了全新的过去,而且还可以不断地更换自己的组合,以求获得不一样的经历。

2. 他在南门的一个夏日夜晚,因为太热不想放下蚊帐,他母亲就坐在床边替他扇风和驱赶蚊虫,等他睡着后她才放下蚊帐。

当初苏宇有关他母亲的这段话,让我听了有些伤感。那时我已经很难得到来自家庭的温暖。

苏宇接下去告诉我,就是那晚上他做了一个噩梦。“我好像杀人了,警察到处抓我,我就跑回家中,想在家里躲起来,结果父母下班回来后发现了我,就用绳子把我绑在门前的树上,要把我交给警察。我拼命地哭,求他们别这样。他们则是拼命地骂我。”

苏宇在睡梦中的哭声惊醒了他母亲,母亲叫醒他时,他一身冷汗,心脏都跳疼了,母亲训斥他:

“哭什么,神经病。”

母亲的声音像是很厌恶,使苏宇当时深感绝望。

少年的苏宇对少年的我讲叙这些时,我们两人恐怕都难以明白这揭示着什么。后来,苏宇死后十多年,我站在这座通往南门的桥上,独自回想这些时,我才逐渐看到敏感的苏宇,从童年起就被幸福和绝望这两个事实纠缠不清了。

3. 我不再装模作样地拥有很多朋友,而是回到了孤单之中,以真正的我开始了独自的生活。有时我也会因为寂寞而难以忍受空虚的折磨,但我宁愿以这样的方式来维护自己的自尊,也不愿以耻辱为代价去换取那种表面的朋友。

4. 生命在面对消亡时,展现了对往昔的无限依恋。

5. 当我们凶狠地对待这个世界时,这个世界突然变得温文尔雅了。

6.月亮向另一片云彩靠近过去,再度钻入云层后,苏宇说道:

“其实不是抱住郑亮的肩膀,是抱住你的肩膀。我当时就这样想。”(这里我tm嗑疯了,真爱不分性别,余华newbee)

余华:假如文学里真的存在神秘的力量,那就是让读者在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不同历史的作家的作品中读到属于自己的感受。
有一段时间我因为林奕含的“艺术是不是从来都是一种巧言令色”而厌恶所谓的文学文字,认为作家知识分子虚伪,不过如此……现在来看,还是不要太极端。另外真的想说,读书很重要,或多或少能帮你找寻自我,建立自我认同,然后发现人生苦短,活出自我才是终极奥义[顶]?
人生无意义,但消极百害而无一利,还是得积极点,故附上别人的读后感一则: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当你变得足够优秀,你想要遇见的人,会在新的一年,以最好的面貌出现在你身边。别怕失去,你曾经遗憾的,会在未来的某天得到补偿;你所有失去的,也都会在2023年,以另
  • 在这一年里我经历了生死离别,经历了矛盾挫折,看透了些,也看淡了些,这一年感觉是最难过的一年,但是也这么过来了,看了新闻和网络,好像大家都一样,为了坚持活着,却又
  • #flumpool[超话]# 在我心里隆太的巅峰颜值绝对是2011年那会,他们出的liveDVD「Present~ありがとう祭り!さあ!
  • 不管发生什么,都有勇敢无畏的走下去呀意义永远在路上[心][心][心][心]#新年快乐##这一年有你知我不易##2023新年快乐#新的一年,继续美丽,继续变好,加
  • 小鱼在家的时候,没啥事儿干就看电视,觉得不太好但也没太多空闲时间陪他,带着点歉意就随他去了,可谁知这孩子学会了点奇怪的东西——一些戏曲中比较悲惨的妇女所做的动作
  • [玫瑰]我想,人生,大抵如此吧![玫瑰]辞旧迎新时,难免感怀[玫瑰]三年之大疫,人间疾苦尝遍[玫瑰]时也,势也,适也,[玫瑰]只想说一句:[玫瑰]滚蛋吧,疲情君
  • 所谓的“家庭主妇”其实更不用担心争取不到孩子的抚养权(哪怕是要同时争取两个孩子的抚养权)是的,很多人觉得家庭主妇没有工作在争取孩子抚养权这一块会处于劣势,但我倒
  • 朋友2022年初,与高中的一些同学恢复了联系,时常约着出去聚餐,这也是我尝试打开自己的一种方式,2021年封闭了太久,常常忘了自己该如何与人相处,所以主动联系了
  • 24、像你这个年纪 要先谈学业和梦想 再去触碰爱情与生活 25、想见你会直接问你在哪我去找你,真心给你的从不问你要不要 26、一个人不主动联系你就是不想
  • “当有一个人放弃你的时候,他一定是深思熟虑过的,觉得未来另一半没有你,失去你,离开你,他会过得更好,更快乐,更幸福,所以要尊重别人做的选择,只是某种关系结束而己
  • 这人我随便截个图叫你它们各作作诗试试,由于是考试,对质量要求不高,只要能有旧体诗的格式、韵味就行,不押韵者不合格,你们有多少贼盗我作品者或贼不服气者可以陆续给我
  • 我找不到我的2022关键词,所有的感受都雾蒙蒙,堆在一起摘不清楚哪个最重要,说是“迷茫”又不那么贴切,那就不要关键词好了,就把这乱七八糟的一坨当作我的2022年
  • 一首《乐光》“不会凋谢的玫瑰,治愈了伤痕累累,对她的爱我封存在了日积月累”是这些年对音乐热爱的最好体现,音乐给了安慰,也给了动力,“载我越过颠沛”。这一年我们或
  • 有關文章隨即惹來不少阿根廷網友的嘲諷,“這篇文章充滿了矛盾和曲解,很明顯,寫文章的人對阿根廷文化一無所知,也沒來過阿根廷”“美國隊没有一半印第安人我不是很認同”
  • 天下修行者,应该有真正的修成天人合一的师父,别认贼作父,找一个学者,都是纸上谈兵,自己也没开悟呢,给你讲书讲经,他也正在摸索,佛说,未成佛前佛渡我,成佛之后再渡
  • 周国平说过一句话:如果哪一天我只是埋头于人生中的种种事务,不再有兴致扒在车窗旁看沿途的风光,倾听内心的音乐,那时候我就真的老了俗了,那样便辜负了人生这一趟美好的
  • 在不让出小区的日子里,改跑步为跳绳,一年跳了100万个、最多一次是昨天不间断跳1万个。2022年第一次去了黄鹤楼第一次坐了地铁第一次骑了真马第一次买了装备露营第
  • 5.堅持、堅強、努力不懈餅子堅持不懈地努力不僅是健身、保持身材而已,還有他對演戲的熱忱,每次劇播期總跟觀眾互動,認真對待自己的工作不曾落下;甚至對他而言困難的唱
  • 写的也不能说是日记,可能会是40岁以后拿出来常常看并且感叹青春的东西。喵星人也离开了,我删掉了所有关于它的照片,但我仍然时不时会想起,看看拍它的那些视频,听听它
  • 月初 ️去了一家少女心满满的蛋糕店月中️摇身一变成为药罐子 等待的时间太漫长了或许人生大部分时间都是在耐心等待着⌛️我们都得健健康康 生病真的太难受了病好了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