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和独特精神标识,是中华文明和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象征,也是维系全世界华人的精神纽带。

在中国,龙文化源远流长,“龙”拥有庞大的神话家族和广泛的民俗信仰。

在神话中,“龙”威武刚健、神通广大、变幻莫测,能够呼风唤雨、翻江倒海、无坚不摧。

因此,“龙”字寓意刚健、强大、威武、文明,构成了龙马精神、龙凤呈祥、望子成龙等诸多美好词汇。

今天,随着考古学材料的不断丰富和古文字研究的深入,“龙”字作为中华文明核心密码的事实日渐清晰。

现有考古学证据显示,中国拥有约一万年文化史、5000多年文明史。

距今1万年前后,文化、天文历法学与农业相伴而生。

农业的兴起需要天文历法知识,而在此过程中,出于对天人关系(天文与人文关系)的思考,文化也随之兴起,“刚柔交错,天文也;

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周易·贲·彖》)。

距今5500年前后,长江中下游、黄河中下游、西辽河流域等地区先后进入农业社会,文明、国家也随之相伴而生,同时,值得关注的是,这三个地区的社会上层普遍形成了龙崇拜。可见,农业社会、国家、文明与龙之间存在着内在联系。

古人对于这一内在联系有着深刻认识。“文明”一词来源于“见龙在田,天下文明”(《周易·乾·文言》),见龙在田的“田”字既可指田地,也可指天田星,而“龙”字指东宫苍龙星宿。

“龙”字之所以是中华文明的核心密码,是因为“龙”字的本义是东宫苍龙星宿,商周古文字中的“龙”字是东宫苍龙星宿的象形,而东宫苍龙星宿是中国农业社会的授时主星和主要历法标志物。

东宫苍龙星宿中的角宿、亢宿、氐宿、房宿、心宿、尾宿也均为授时星象和历法标志物,被先民用来观测时间和节气以指导农时。

冯时先生认为,《周易》乾坤两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东宫苍龙星宿,潜龙勿用、见龙在田、或跃在渊、飞龙在天、亢龙有悔、见群龙无首等卦爻辞实际上描述了“公元前二千年黄昏之后所见的天象”。

可见,《周易》是全面总结上古以来天人关系的学说,不愧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不仅如此,中华文化的每一次历史性突破都还要向它回溯,寻求理论依据、文化支撑、精神指引和人文关怀。

东宫苍龙星宿作为先民的授时星象和历法标志物,有一条异常久远的考古学线索。

距今8000年左右的辽宁阜新查海遗址,发现龙形堆石和龙纹陶片;

距今8000年至7500年的内蒙古敖汉旗兴隆沟遗址,发现两条猪首龙,龙首为猪头骨,并用陶片、残石器和自然石块摆放出弯曲的躯体;

距今6500年左右的河南濮阳西水坡45号墓,发现蚌塑龙,其造型形似鳄鱼。

早期龙的形象普遍比较简单,弯曲的龙身是比较突出的特点,这是为了模拟东宫苍龙星宿回天运行的形象,后来发展为太极图(河图、龙图)。

从红山文化开始,造型精美的玉龙大量出现,体现了中华文明玉文化与龙文化的完美融合。

内蒙古三星他拉玉龙显示了自己与星象之间的密切联系,龙首为马首造型。

距今4300年至4100年的陶寺早期都城遗址,发现了彩绘龙盘,龙首为鳄鱼头形象,龙身为赤链蛇蛇身造型。

二里头遗址发现具有王者风范的绿松石龙形器,龙形器由2000多片绿松石组成,长约64.5厘米。

由于陶寺古国为“最早的中国”、二里头为最早的广域王朝的都城,它们思想精微、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龙形象是史前时期多元龙文化的集大成者,体现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特征,深刻影响了后世历代王朝以“龙”为核心的政治文明、礼乐文明、制度文明。

文明以止,龙文化作为绵延数千年的历史传统,充分体现了文明具有相对稳定、不变的特质。

如前所述,龙文化之所以具有如此长久的生命力,是因为东宫苍龙星宿是农业社会的授时主星和主要历法标志物。

中国农业社会主要由南方稻作和北方粟作两大农耕体系构成,稻和粟均为秋熟作物,有着大体相同的生长周期。

农作物的生长需要雨水,东宫苍龙星宿于黄昏逐渐显现预示着雨季的来临,这一授时知识是整个农业社会运转的核心,是农业文明的核心密码,也是长江中下游、黄河中下游、西辽河流域等中国中东部地区普遍接受龙崇拜的原因。

可见,大禹治水、商汤祈雨有着真实的历史背景,而大规模灌溉网的规划和建设是国家形成的重要原因和重要职能,良渚古国庞大的水利工程即是明证。

在中国传统社会,不论是汉族政权,还是少数民族政权,其王朝最高统治者都毫无例外的继承了这一政治文明,垄断着东宫苍龙星宿的授时知识,自称为“真龙天子”,向天下宣示,只有他能为民众带来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并以龙为主要标志物和意识形态,构建了等级制度、分封制度、舆服制度、旌旗制度、棺椁制度等礼乐文明、制度文明,以神化政权、巩固统治。

随着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龙”字的本义日渐淹没在历史深处,龙文化也褪去了其神秘主义的外衣,成为文学中的神话,但是,作为“龙的传人”,我们不能忘记祖先筚路蓝缕、朝乾夕惕的历史功绩。

他们把历尽艰辛所总结出来的知识和经验,用最尊贵的方式和标识传承下来,一遍遍地告知我们,可谓用心良苦。

他们所创造出来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元亨利贞、进德修业、含弘光大等人生观,依然在为我们的人生提供强有力的支撑,是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和文明密码,激励着我们努力创造新的文明,为人类文明走出一条新路。

“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和独特精神标识,是中华文明和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象征,也是维系全世界华人的精神纽带。

在中国,龙文化源远流长,“龙”拥有庞大的神话家族和广泛的民俗信仰。

在神话中,“龙”威武刚健、神通广大、变幻莫测,能够呼风唤雨、翻江倒海、无坚不摧。

因此,“龙”字寓意刚健、强大、威武、文明,构成了龙马精神、龙凤呈祥、望子成龙等诸多美好词汇。

今天,随着考古学材料的不断丰富和古文字研究的深入,“龙”字作为中华文明核心密码的事实日渐清晰。

现有考古学证据显示,中国拥有约一万年文化史、5000多年文明史。

距今1万年前后,文化、天文历法学与农业相伴而生。

农业的兴起需要天文历法知识,而在此过程中,出于对天人关系(天文与人文关系)的思考,文化也随之兴起,“刚柔交错,天文也;

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周易·贲·彖》)。

距今5500年前后,长江中下游、黄河中下游、西辽河流域等地区先后进入农业社会,文明、国家也随之相伴而生,同时,值得关注的是,这三个地区的社会上层普遍形成了龙崇拜。可见,农业社会、国家、文明与龙之间存在着内在联系。

古人对于这一内在联系有着深刻认识。“文明”一词来源于“见龙在田,天下文明”(《周易·乾·文言》),见龙在田的“田”字既可指田地,也可指天田星,而“龙”字指东宫苍龙星宿。

“龙”字之所以是中华文明的核心密码,是因为“龙”字的本义是东宫苍龙星宿,商周古文字中的“龙”字是东宫苍龙星宿的象形,而东宫苍龙星宿是中国农业社会的授时主星和主要历法标志物。

东宫苍龙星宿中的角宿、亢宿、氐宿、房宿、心宿、尾宿也均为授时星象和历法标志物,被先民用来观测时间和节气以指导农时。

冯时先生认为,《周易》乾坤两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东宫苍龙星宿,潜龙勿用、见龙在田、或跃在渊、飞龙在天、亢龙有悔、见群龙无首等卦爻辞实际上描述了“公元前二千年黄昏之后所见的天象”。

可见,《周易》是全面总结上古以来天人关系的学说,不愧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不仅如此,中华文化的每一次历史性突破都还要向它回溯,寻求理论依据、文化支撑、精神指引和人文关怀。

东宫苍龙星宿作为先民的授时星象和历法标志物,有一条异常久远的考古学线索。

距今8000年左右的辽宁阜新查海遗址,发现龙形堆石和龙纹陶片;

距今8000年至7500年的内蒙古敖汉旗兴隆沟遗址,发现两条猪首龙,龙首为猪头骨,并用陶片、残石器和自然石块摆放出弯曲的躯体;

距今6500年左右的河南濮阳西水坡45号墓,发现蚌塑龙,其造型形似鳄鱼。

早期龙的形象普遍比较简单,弯曲的龙身是比较突出的特点,这是为了模拟东宫苍龙星宿回天运行的形象,后来发展为太极图(河图、龙图)。

从红山文化开始,造型精美的玉龙大量出现,体现了中华文明玉文化与龙文化的完美融合。

内蒙古三星他拉玉龙显示了自己与星象之间的密切联系,龙首为马首造型。

距今4300年至4100年的陶寺早期都城遗址,发现了彩绘龙盘,龙首为鳄鱼头形象,龙身为赤链蛇蛇身造型。

二里头遗址发现具有王者风范的绿松石龙形器,龙形器由2000多片绿松石组成,长约64.5厘米。

由于陶寺古国为“最早的中国”、二里头为最早的广域王朝的都城,它们思想精微、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龙形象是史前时期多元龙文化的集大成者,体现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特征,深刻影响了后世历代王朝以“龙”为核心的政治文明、礼乐文明、制度文明。

文明以止,龙文化作为绵延数千年的历史传统,充分体现了文明具有相对稳定、不变的特质。

如前所述,龙文化之所以具有如此长久的生命力,是因为东宫苍龙星宿是农业社会的授时主星和主要历法标志物。

中国农业社会主要由南方稻作和北方粟作两大农耕体系构成,稻和粟均为秋熟作物,有着大体相同的生长周期。

农作物的生长需要雨水,东宫苍龙星宿于黄昏逐渐显现预示着雨季的来临,这一授时知识是整个农业社会运转的核心,是农业文明的核心密码,也是长江中下游、黄河中下游、西辽河流域等中国中东部地区普遍接受龙崇拜的原因。

可见,大禹治水、商汤祈雨有着真实的历史背景,而大规模灌溉网的规划和建设是国家形成的重要原因和重要职能,良渚古国庞大的水利工程即是明证。

在中国传统社会,不论是汉族政权,还是少数民族政权,其王朝最高统治者都毫无例外的继承了这一政治文明,垄断着东宫苍龙星宿的授时知识,自称为“真龙天子”,向天下宣示,只有他能为民众带来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并以龙为主要标志物和意识形态,构建了等级制度、分封制度、舆服制度、旌旗制度、棺椁制度等礼乐文明、制度文明,以神化政权、巩固统治。

随着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龙”字的本义日渐淹没在历史深处,龙文化也褪去了其神秘主义的外衣,成为文学中的神话,但是,作为“龙的传人”,我们不能忘记祖先筚路蓝缕、朝乾夕惕的历史功绩。

他们把历尽艰辛所总结出来的知识和经验,用最尊贵的方式和标识传承下来,一遍遍地告知我们,可谓用心良苦。

他们所创造出来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元亨利贞、进德修业、含弘光大等人生观,依然在为我们的人生提供强有力的支撑,是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和文明密码,激励着我们努力创造新的文明,为人类文明走出一条新路。

八月:处暑,四时俱可喜 最好新秋时
处:终止,躲藏
处暑三候:
鹰乃祭鸟,天地始肃,禾乃登

“离离暑云散,袅袅凉风起”
秋凉正带着风和雨
越过山脊,在赶来的路上
花朵会重新鲜活艳丽
桂子会飘香在九月

日光黯淡下去
点亮灯火,打开如水的夜晚
树木和花草献出斑斓色彩
叶与夜似乎都开始坐禅

我写“清凉”
也写“只生欢喜不生愁”
愿,日渐清凉的日子
有人陪你立黄昏,
有人问你粥可温#文案##处暑#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尤其值得称道的是,石窟寺内现存的精美的帝后礼佛图,不仅形象地展示出北魏时期中国造型艺术的杰出成就,而且也再现了北魏皇室崇佛礼佛的盛况和仪轨,是中国造型艺术的经典
  • #今日故事#[太阳]锻炼虽累但快乐,今天能完全跟下来MIIT节奏了,不过速度上还有待提高,加油!可我依然坚信用笔写下来的字,是能给人带去温暖和力量的。
  • ”我觉得吧,人家钟会也不是赌气,人家就是觉得足矣——回家写个《嵇康传》都没问题。回味是很快活的。
  • 左边是人,右边是薯片,薯片上有一个小洞,使薯片可以飞出来相信我,只要你的意念足够强大,薯片就可以自己飞过来了别人连量子波动速度都可以做到,这样为什么就不行了呢?
  • 我真的好希望他们两个在一起啊救命啊[泪][泪]cf事件之后他们两个都没有互动了我真的很想哭,我真的很喜欢跟欣欣在一起时候的王鹤棣谁懂我啊!平行世界的小兰花和大强
  • 】我幻想过白昼的月光和星辰也幻想过黑夜的日出和日落 我幻想过白色云朵下的倾盆大雨也幻想过压顶乌云中的满天金辉 我幻想过展开白色羽翼的魔鬼也幻想过挥舞黑色权杖的天
  • 跟你说过多少次不能扔妈妈的眼镜balabala……不把妈妈的眼镜和饼干捡起来你今天就不要跟妈妈说话!哈哈哈…… #状小爷的日常# 前几天状爷脾气特别大,因为身体
  • 01第一次见到这只哈巴狗是在傍晚的农场,我从外头走进去,他从里头走出来。碰巧这个点儿路上没车,零星三两人,一只狗悠哉悠哉走在路中间,下巴微微抬起,左瞅瞅,右看看
  • 7月21号上午8时许,遂宁站站长唐清馨接到信息:“一名旅客在合川站漏乘,其小孩与行李箱已随车前往成都,请遂宁站办理交接。随后,该男孩母亲乘12:02分的D619
  • 有些事情既然已经成为事实,就尝试着去接受,去面对,一个人不可能改变世界,世界也不会因你而改变,所能做的,就是适应世界,不钻牛角尖,不要和别人攀比,你的生活,应该
  • 主讲老师:考研初试排名第三,教学风格细致认真,逻辑清晰,授课面面俱到,准确快速把握重难点,做陪伴考研人一路成长的小时学姐。课程请戳:1️⃣大学日语专业老师Nao
  • 你拥有一个庄园,通过收集橡果,装饰自己的树屋、种植蔬果、建造游乐园、饲养小动物、装扮海底世界~还可以和萌萌的小动物一起外出探险~游戏特色:不肝不氪,佛系放置玩法
  • 甘南州首届体育运动会组委会办公室(代)2018年5月11日#宿州身边事# 【关于城区部分道路公交车绕道的公告,新增2条绕道线路!)地点:甘南州体育馆10、青少年
  • 琵琶行 白居易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
  • 情之所至,送给爱你的她!优惠下单地址: 美颜界18年王牌,台湾美容教父,专为亚洲肌肤研发,60种植物箐萃,给你肌肤多重修护,各大专柜热销【赠运费险】 【券后价】
  • 23.我们都喜欢光,虽然转瞬即逝,但你还是你,有我一喊就心颤的名字。 其实我不太懂喜欢,可我想走向你7.我想和你做尽艳情之事 目中无人至随处拥吻 阴天看海 雨天
  • 大而言之,人类用工业化思维来做农业是对自然的不尊重,也是很危险的。笔者认为追求茶叶加工的标准化,实际上是一种降维的思考,是对茶叶文化价值的剖离和摒弃,是不值得推
  • 感情建立的初期,金星会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掌管着感官上的第一印象,影响着对一个人会不会有直觉下的喜欢,会和什么样的人相互吸引,在荷尔蒙下催动下陷入热恋,都要看
  • 好喜欢八蛛魂骨,真的从预告一出来的时候就很喜欢,这个魂骨完全超出我的预期,特效做的特别棒。202208091.世界上没有一成不变的东西:其中包括刚来明秀时,爱死
  • ”以及小乔请涤纶给副歌填词,那歌主体的词还是乔为涤纶本人写的(“let me in there, you know I've been here, let 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