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典故事 | 太子出城游历,照见世间老病死

释迦牟尼佛出家前为印度迦毗罗卫国的太子,名为悉达多。太子日渐成长,阿私陀仙人曾预言,太子若在家则为转轮圣王,若出家修行则能成就无上正等正觉,父亲净饭王观察,悉达多是一位不贪着世间五欲之乐的太子,而太子即将出城游观,于是派人严加整治街道,不让出游的太子看见世间种种不如意事,以免太子生起出离之心。
于时,车马群众随着太子由东城门而出,此时天人化现一位发白齿落、目冥耳聋,佝偻身躯拄着拐杖缓缓而行的老人。太子见状便问车夫:“此为何人?”车夫回答:“此是老人!”太子听闻后则说:“人的生命随着时间流逝,就如川流疾逝不再复返。不仅仅是这位老人如此,而是全天下的人皆是如此啊!”说完便命车夫还返回城,太子作是思惟愍念众生。不久太子由南门出城,看见路旁有一病人,腹胀大肚、身躯羸瘦曲卧在路边。车夫告诉太子:“此为病人,命如悬丝、危在旦夕!”太子言:“世间上万事万物都是无常的,即便是太子的我,仍然与大众无别,有这个身体,便有种种的苦啊!”于是命车夫折返回宫。不久太子再由西城门而出,见到一个死人,众多家眷围绕悲痛啼哭。太子问:“此为何人?”车夫回答:“此是死人。人的一生终究是如此,有生就有死,犹如大地冬去春来,人人必定会经历生离死别。”太子言:“死亡是如此令人惊怖悲痛!而我见死者,形体烂坏不堪使用,但他的神识仍于五道中轮回受生!我不能再死死生生、生生死死,死而受生轮回五道!”于是便还返回宫。经过几日后,太子再于北城门出宫,看见一位外貌清净、衣着整齐的沙门,手执法器。太子又问:“他是什么人?”车夫回答:“他是位比丘,是舍离情爱、梵行清净且发广大慈心欲度十方一切有情的修行者。”太子听了心生赞叹:“真是太好了,这就是我所要追求的快乐啊!”太子心想:“若我不辞父王而舍离出家,实在太不应该!”于是太子在夜深人静之时进入王宫殿,沿途无论远近皆是光明遍照,净饭王因此觉醒。太子启禀父王:“诸天劝助,今应当出家修行。”净饭王悲泣不舍地说:“只要你能回心转意,你有什么愿望,父王都能替你满愿!”太子回答:“有四个愿望:一是不老、二是无病、三是不死、四是无有离别之苦,假使父王能为我满此四愿,我便不出家。”净饭王听闻此四愿后更加悲伤地说:“从古至今无人能满这四个愿啊!”净饭王倍感忧心,于是敕令五百位勇士坚守护卫太子。是夜,王宫四个城门开闭声响传至四十里之远,于是太子起身欲离开寝殿,看见熟睡的伎乐侍女们,鼻涕目流、乐器纵横,仔细观之,身躯犹如芭蕉层层剥却,空虚无有实体。望着妻子,只见到如臭皮囊的形体,囊中装的尽是臭秽不堪的脑髓骨头、心肺肠胃。这暂时借用的形体,仍不得恒常持久,三界之中实在没有一个实体可恒久依靠,唯有修道才是真正归仗之处!此时欲界天众多天人住于空中,而法行天子遥向太子说道:“夜空繁星熠熠,是时已到。”太子令车匿即刻备御用马“揵陟”,准备出城。当时四天王与众多护法龙天,皆被着铠甲从四方而来,并稽首顶礼太子,此时天神以神力令城中男女及孔雀众鸟,皆感到疲极困顿而昏睡。车匿悲哽地说:“城门闭锁,谁能够开启啊!”霎时,诸鬼神及阿修罗皆令城门自然敞开,而四天神捧起马足,以天帝为前导,逾城而出。出城后,太子脱下宝衣嘱咐车匿:“带着宝衣及白马返回王宫,并转禀父王及姨母,我誓愿成就正觉,当返还报答深恩。”车匿听闻泪如雨下,而白马跪地不舍地舔舐太子的脚足。回宫后,净饭王看见车匿带着宝衣及白马归来,却不见太子身影而悲恸蹶地,急忙着说:“太子到哪了?”而姨母抱著白马悲伤啼哭:“太子乘着你出城,为何只有你独自归来?”净饭王思念太子心切不舍,便普召大臣:“众多国卿都是携子抱孙共享天伦之乐,而我唯一的儿子舍家入山修道。今天选择国卿等子弟五人追随及侍从太子修行,若中途舍离太子则灭你们的家族!”其五人听命后马不停蹄地追寻太子而不敢暂逮,五人各自念言:“我本是好逸之人,不曾有择道修行之念,哪有可成之道呢?若我归还则遭灭族之患,不如在这片甘果清泉而无有匮乏的森林住下吧!”此时太子于一山水边落脚,内心冀望剃除须发愿作沙门。霎时定止天王知道太子心中的愿求后,持着剃刀化现于太子前,而帝释天捧持着太子的须发,太子心想:“剃我头发的人,父王必会起恨意,若听到是我自己剃除,则无可奈何。”于是太子自己剃除了须发而成为沙门,于森林中精进办道。典故摘自:《释迦谱卷第一·释迦降生释种成佛缘谱第四》省思:悉达多太子出城游历,照见世间老、病、死──种种不如意之苦常相围绕,深刻觉察生命之无常,进而觉照、发起出离无常之慈心悲愿,走向觉悟之道。生活中,老病死苦何尝不是时时刻刻提醒着我们,却视而不见,或消极逃避,或以小苦为乐,自锢于无明化城之中。然而释迦牟尼佛示现化小爱为大爱的出世因缘,令一切有情皆从轮回苦中觉醒,寻求超越无常的究竟之乐──非王位、国城、妻子、七宝乃至一切世间之乐可比拟。大慈悲、大无畏的师子吼,从逾城一刻震古铄今,唤醒人人本具的灵明自性!

佛典故事 | 菩萨舍身饲虎之因缘

一日,世尊带领大众至般遮罗大聚落,途中经过一处树林,世尊告诉阿难:“阿难!我们在此暂时歇息。”于是阿难为佛敷座,世尊坐定后,问诸位比丘:“你们是否想见我于往昔行菩萨道时,修行苦行之舍利?”大众皆回答:“世尊!弟子们殷切希望见到。”
此时世尊以手按地,大地六种震动,有七宝塔从地涌现,世尊从座而起,顶礼并右绕宝塔,然后对阿难说:“阿难!你可以打开此宝塔。”宝塔打开后,里面是七宝珍饰之宝匣。“阿难!请你再打开宝匣。”宝匣内是白如珂雪的舍利。“阿难!你可持此大士骨来。”于是阿难将舍利宝匣恭敬的奉上。世尊接过舍利宝匣,传给大众,要大众仔细详观,如来说:“菩萨胜功德,勤修六度行;勇猛求菩提,大舍心无倦。诸位比丘!此舍利是无量戒、定、慧香所薰修,你们应当礼敬。”与会大众纷纷顶礼舍利,叹未曾有。这时阿难禀白世尊:“世尊!如来已超出三界,是三界导师、是众中尊,如今是何因缘而礼敬此身骨?”佛言:“阿难!我因此身骨因缘,得至成佛,为了感念往昔深恩,所以礼敬。我现在为大众讲述往昔因缘,使你们不再疑惑。”“在过去无量世时,有一位国王名大车,国王有三子:摩诃波罗、摩诃提婆、摩诃萨埵。大车国王喜欢赏游山谷景色,每次出游三位王子都会相随。有一次,一行人游至大竹林中,在林中休息后,国王与随行众先行回宫,三位王子继续前行。这时三位王子看见有一只母虎,生了七只虎子,小虎大约出生一周。大王子摩诃波罗说:‘看母虎疲惫之样,七只虎子围绕在旁,母虎一定无暇离开去觅食,这样下去,母虎被饥渴所逼,将会啖食其子。’二王子摩诃提婆说:‘哀哉!老虎不久可能会饥渴而死,我该如何救它们的命?’三王子摩诃萨埵不语,心里想:‘我的身体,经过百千生的虚弃败坏,曾无少益,何不今日舍弃此身以救虎群?’”“三位王子徘徊了一阵子,就离开了。摩诃萨埵王子边行边想:‘我应当用我的身体行大善业,以善业于此生死苦海作为渡至彼岸的大舟航。今天我若舍弃此身,不但可以救饥渴的老虎,也等于舍弃了无量因身躯的各种恶疾所带来的怖畏。身体是四大假合,脓、血、屎、尿、涕……,种种不净物充满其中,筋与骨相连作支撑,极为可厌;我应当舍弃此假合之身,以求无上究竟涅槃,永离忧、悲、无常种种苦恼,百福庄严,成一切智,而后广施一切众生无量法乐。’三王子发大勇猛心,因慈悲愿力而坚定其心,但顾虑到自己的兄长会阻挠,三王子便请兄长先回宫,自己稍后就回去。”“三王子摩诃萨埵见兄长远去,立刻进入竹林,脱去衣服,挂在树枝上,然后卧倒在衰弱的母虎前,等待虎食;菩萨的慈悲,老虎却没有啖食。三王子摩诃萨埵即登上高处,从高处坠身于地,又担心母虎身体羸弱,无力咬食身肉,便用枯竹刺颈,使颈脖出血。这时,大地六种震动,众华及妙香末从天而降,缤纷坠满整个树林中,虚空中传来诸天天人赞叹音声。这时,饿虎开始舐颈处流出的血而渐增气力,然后将三王子的身肉啖尽,只剩骨头。”“两位兄长尚未回到宫内,忽然心生大愁苦,立刻折返林中,看不见三王子,却看到老虎旁边残余四散的身骨,两位兄长扑倒在弟弟的身骨上,昏厥过去,良久才醒过来,悲痛的哭泣。正在王宫午睡的国王夫人,此时忽然梦见不祥之事:自己的双乳被割,牙齿脱落,手上有三只鸽,其中的幼鸽却被老鹰飞来叼走,夫人的双乳流出乳汁。这时侍女进来禀报夫人:‘夫人!听外面的侍卫说,王子失踪了。’夫人听了更加忧愁烦恼,悲伤得泪流满面,于是去向国王说:‘大王!我痛失我最小、我所爱的儿子啊!’国王听夫人此说,忍住悲伤,哽咽的安慰夫人:‘你不要忧愁哀戚,我立刻召集大臣及人民,即刻出城,分头往各处去寻找。’”“不一会儿,有一位大臣前来禀报:‘启禀大王!已经找到大王子与二王子,三王子尚未找到。’不久,第二位大臣进宫,声泪俱下的陈述三王子舍身之事。国王及夫人悲痛到极点,强忍哀伤到了爱子舍身之地,看见爱子遗骨散落各处,当下就昏倒在地,用水遍洒,久久方才苏醒过来。醒过来的夫人声嘶力竭痛哭,如鱼处陆,若牛失犊,两位王子与父王强忍悲哀,痛苦的收拾三王子遗留的身骨,并建造庄严的宝塔,供养身骨舍利。”“阿难!这宝匣内即是三王子摩诃萨埵的身骨舍利。那时的我,虽然还没有断尽贪、瞋、痴等烦恼,却能于地狱、饿鬼、畜生三涂恶道中,随缘舍弃我身,布施救济众生,使其出离众苦;现在,我烦恼已尽,称为天、人之师,具足一切智慧,难道我不能为处于险难的一切众生,代受众苦?”佛接着说:“那时的三王子摩诃萨埵,就是我的过去身;大车国王,是我今世的净饭父王;王妃夫人是我今世的生母摩耶夫人;过去的大王子是弥勒,二王子是文殊;那时的母虎,是我今世的姨母;七只虎子,则是大目乾连、舍利弗及五比丘。”世尊讲述此菩萨舍身饲虎之因缘后,无量阿僧祇人天大众,皆悲喜交集,同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先前从地涌出的七宝妙塔,佛以神力摄受,忽然隐去不现。典故摘自:《菩萨本生鬘论·卷第一·投身饲虎缘起》省思:《佛说八大人觉经》云:“生死炽然,苦恼无量;发大乘心,普济一切;愿代众生,受无量苦;令诸众生,毕竟大乐。”释迦如来于历劫精进修菩萨道时,舍身饲虎,更舍世间人所爱之种种欲求与享乐,发愿成就一切智慧,而后广施一切众生无量法乐,使众生出离生死苦海而得解脱,是愿代众生受无量苦的大行大愿。行者当效法菩萨,发起“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之悲智愿行,利乐有情,愿一切众生,皆共成佛道。

于诸有情。常怀慈忍
和颜爱语。劝谕策进
恭敬三宝。奉侍师长
无有虚伪谄曲之心
___《无量寿经》
对待迷惑颠倒、造业受苦的众生
总是以一种慈悲容忍的心态
和颜悦色的去劝导和勉励。
三宝指佛、法、僧
也指觉、正、净
佛法僧三宝作用在提醒觉正净三宝
一切时一切处保持觉而不迷
正而不邪,净而不染。
尊师重道不是说老师喜欢巴结讨好
而是只有尊敬老师
你才能把老师的话听进去
才能得受用,才能接受道。
我们平时念阿弥陀佛
最好不要出声,主要是默念、金刚持
出声念几句就可以了,而且要看场合。
不念佛就听佛号
把自己喜欢的念佛的声音做成mp3
放到手机里
随时随地可以听,跟着默念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他们刚开始交往的时候,他提出要看恐怖电影,本以为那个人会怕,没想到他很兴奋地答应了[偷乐]。那个人从电影开始就一直只顾着吃爆谷,全然没有怕的样子[男孩儿]。他有
  • #淄博身边事# 【正在征求意见!淄博中考拟调整为7月12-15日,这些考试拟取消】截至5月9日,山东已有4个省市明确中考时间及体育中考等相关要求:济南:确定取消
  • #南昌吃货[超话]##南昌美食[超话]##南昌美食##南昌吃货##好好吃饭# 和顺食府 [飞机]井冈山大道,老福山附近 这是一家处于闹市中的食府。 铁板炉鱼
  • 辅新书院成立于2016年,缘起于北京大学燕南园57号院三松堂冯友兰先生“阐旧邦以辅新命”的哲学思想。弘扬中华文化,传播仁商哲学,启发商业理性,助力创新驱动。用文
  • 总要前进,成为一名高级的吃米饭的人,指着一大片房子,十套,小弟勉志小小,也获劳于莠蒲之间,成为挺竿孤花,高于群陋五六距节,钱多海池,我也不要老耽空于槐枝之上,梦
  • 真的发现,有些人有些话,真的会在无意中伤害到人,直到现在,我都有阴影,真的是遇人不淑;我也发现,凡是取关拉黑最后又加回来的,到最后还是会取关拉黑,人生就是一种循
  • 今年过了个最不同寻常的年,不能出门就没有化妆,随意地顶着素颜+过年肥胖脸上线了! 有纤细小手腕的妹子应该戴什么手表都超美,微胖界的手表控只能选择简单大气显手腕细
  • 莲鸡集体赞同兴兴是当代的堂吉柯德的说法!还被这种赞美感动到流泪! 我这次居然跟莲鸡看法高度统一!我很意外[嘻嘻] 就人物来讲,堂吉柯德是个悲剧!一生都活在幻
  • 明天我要给大家烤肉 还有面包片 想想就激动(暗暗搓手) 想当烧烤工已经好久了 谁知道烤的怎么样呢 我对自己还是瞒有信心的 我从小到大想做的工作都特别奇怪 从小
  • Luckin新款樱花咖啡实物和广告图是十八层美颜滤镜的差别,粉色的樱花奶油让我想起了小时候外婆家门口两块钱的纸杯色素蛋糕,口味依然有一种大人骗小孩喝中成药专门买
  • He would write it on the harsh pieces of parchment that Melquíades gave him, on
  • 通‬知:木木莹‪“献‍爱឵心”福឴利⁠‼️ 这次⁢的福⁢利⁢非‎常特‎殊‎,最⁡近特͏殊时期 ,所᠋以᠋木᠋木‭莹的​团​队᠋再次᠋远‭赴‭泰国龙婆本庙‭为‭
  • 【迎驾贡酒:相关媒体报道的澄清说明】 12月26日,迎驾贡酒发布公告,公司关注到有媒体在网络上发布或转载了针对公司存货高、频繁提价、渠道压货等相关信息,对公司定
  • [哆啦A梦微笑][阴险]铅笔先生爱上了白纸小姐。他写情诗送她,白纸小姐却选择了钢笔先生。铅笔先生很伤心,拜托橡皮小姐把自己的情诗清理干净。他想,默默爱她吧,永远
  • #肖战[超话]# 喜欢一个人,喜欢到可以和同样喜欢他的人做朋友。 不管是小飞侠,还是百香果。我们都是爱战战的,难道还不够吗? 撕来撕去,受到伤害的只有正主。 爱
  • 财经教授:农民是没有贡献的,是一种懒惰和愚蠢? 云端上行走的猫05-08 07:05 关注 农民是没有贡献的,出大力、流大汗,在我看来是一种懒惰和愚蠢;他们不能
  • 哲理散文中的情感思维:哲理散文在本质意义上是思想表达对情感的一种依赖。"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由于作者对生活的感悟过程中有情感参与,理解的结果有情感及想象的融入
  • #十九君的中西画廊#【审慎的寓言】这是由意大利著名画家提香创作于1565年的一幅布面油画,现收藏于巴黎卢浮宫。时间到底对我们意味着什么?提香在这幅作品里思考了人
  • 潘善斋(1877—1951年)新华区潘寨人,黄埔军校毕业后,历任北伐时期国民革命军连、营、团长,4.12政变后,被提升为三十三军教导师师长,民国16年驻阜阳,与
  • “无比燥乱的一周终于在阅读、自我强迫、凌晨思维冒泡里,挥手。告别。” “我想,我,不会忘记。” “咚、哒…哒..哒哒哒哒哒……” 噢、楼上小朋友的弹珠又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