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余家媒体走进西安,探寻现代产业体系“高质量密码”】

产业发展助力城市升级
西安现代产业体系
“高质量密码”是什么

1月16日上午
由中共西安市委网信办主办
西安报业传媒集团承办的
“聚焦高质量发展
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西安实践”
网络媒体采访活动正式启动!
中央和省市网络媒体采访团一行
将为您探寻“密码”背后的故事

——采访背景——

锚定产业强市目标,壮大支柱产业和新兴产业,强化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引领力……近年来,西安优化产业政策实施方式,建好产业生态促进价值实现,用足用好科技赋能,加快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壮大成势,构建更高水平现代化产业体系。

如今,西安的智能制造产业链、光伏产业链、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等加快壮大成势,相关企业优势互补、协同发力,聚沙成塔、串珠成链,以涓涓细流汇聚成为西安现代产业体系的中坚力量。

1月16日
媒体团第一站来到
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

工业总量占西安近三分之一,成为陕西省首个工业产值超过千亿的先进制造业基地……作为以汽车、新材料新能源等为重点的国家级开发区,西安经开区突出“工业强区、产业兴区”,如今这里正铆足干劲,围绕国家科技创新示范区等建设目标,快马扬鞭打造国际一流创新型经济技术开发区。

——做优医疗设备研发 助推实现精准放射治疗——

在西安经开区,有这样一家高端放疗设备领域的领军企业——西安大医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西安大医集团”),他们致力于放射治疗设备的创新研发,不断攀登技术高峰,以核心技术推动放疗领域发展。

放疗设备,曾经长期被国外厂商垄断。如今,大医集团已自主研发出了国产替代品,围绕肿瘤放射治疗领域有两个主要产品线:伽玛刀与多模式一体化放疗。

值得一提的是,大医集团持续保持了伽玛刀中国市场占有率第一,大医伽玛刀产品在中国占有超过40%的市场份额,其中三甲医院用户超过85%。

作为一家专注于肿瘤放射治疗创新技术及设备研发、生产、销售、服务的专业化产业集团,西安大医集团致力于为肿瘤治疗提供前沿放疗技术、创新放疗设备、主流放疗产品、新型放疗服务和放射治疗临床解决方案,应用和服务于全球医院用户。

全面掌握放疗设备核心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完整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西安大医集团在全球放疗行业中获得了不少专利。特别是,西安大医集团突破众多国际高门槛“卡脖子”技术,在加速器束流发生模块技术、放疗计划系统软件、影像引导放疗技术、光学引导跟踪技术等领域取得了突出成绩。

“战胜癌症 服务健康”“让肿瘤诊疗更可及、更有效、更智能”,这些都是西安大医集团的美好愿景,也是他们持续努力的方向。

未来,西安大医集团将基于自身已有的放疗技术优势,通过数码肿瘤放疗解决方案系统(DOSS)进一步完成产业升级,走向服务型制造企业。面向未来诊疗一体化,实现数码肿瘤诊疗平台化服务,开启肿瘤诊疗一体化创新服务模式。

企业发展是经开区持续促进支柱产业壮大和产业链水平提升的一个缩影。近年来,经开区深入贯彻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结合“4+4+4”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和硬科技产业发展实际,以省、市关于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总体要求为抓手,统筹各类科技资源要素,围绕汽车、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先进制造业四大支柱,不断推进产业链强链、补链、延链,产业集聚效应不断强化,区域高质量发展不断进入新的阶段,为西安高质量发展贡献了经开力量。

来源:西安发布

#媒体聚焦兰州新区# 【《新华每日电讯》头版头条关注新区强工业、开新局】作为西北地区最早形成工业基础的老工业基地,甘肃曾创造诸多“共和国第一”,部分领域一度跻身经济舞台前沿,有过令人艳羡的高光时刻。

发展不足,工业经济活力和贡献率不够,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等关键指标长期全国倒数。甘肃也曾长期面临发展之“痛”。

经过多年接续奋斗,“十四五”以来,甘肃积极践行新发展理念,把工业强省、产业兴省作为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招”和富民兴陇的“必答题”。全省上下齐心协力,以强工业行动引领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一幅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幸福美好新甘肃的图景,正徐徐展开。

改旧育新,重塑传统产业优势

在金川集团精密铜材有限公司生产厂房内,铜及铜合金以管、棒、排、线材等不同形态,从各种机器中生产出来,源源不断送往下游企业。这家企业曾多年亏损,而2022年同口径减亏超过3400万元,实现了扭亏为盈。

企业董事长付成文坦言,这一改变得益于加快产品技术升级和新产品研发。2022年8月,企业研发出国内直径最大的铜镍合金无缝白铜管,改变了我国舰船制造和海洋工程领域所用无缝管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

这也是近年来金川集团改旧育新重塑传统产业优势的缩影。位于河西走廊腹地的金川集团,在大西北默默耕耘近63年,拥有世界第三大硫化铜镍矿床,是世界领先的镍钴生产基地、铂族金属提炼中心和我国北方地区最大的铜生产企业。

早在“一五”计划、“三线”建设时期,国家不仅在甘肃布局了石油化工、有色冶金、装备制造等工业产业,还从各地迁来电子、机械、轻工等一大批骨干企业,使得甘肃率先在西北地区形成相对厚实的工业基础,不少项目和产品填补了国家工业发展的空白,创造了新中国第一座大型现代化炼油厂、第一个大型有色金属联合企业、第一台大型石油钻机等诸多第一。

“甘肃虽然拥有良好的工业基础、较好的资源禀赋,但以原字号、粗字号、重字号为特征的传统产业产品结构,越来越难以适应市场竞争。”甘肃省国资委副主任张福林说,甘肃工业产业链条短、产品层次低等问题尤为突出。金川集团便一度因有色金属行业周期性波动,而遭遇经营上的“过山车”。
“十四五”以来,甘肃省突出工业强省、产业兴省发展理念,鲜明提出以强工业等“四强”行动,盘活存量、引入增量、提高质量、增强能量、做大总量。2022年12月底,甘肃省委、省政府召开强工业行动推进大会,进一步明确“大抓工业、大干工业、大兴工业”的发展导向。

金川集团也乘着全面深化改革的春风积极转型,不仅掀起内部改革增效的“风暴”,还加速推进10万吨电池级硫酸镍、10万吨三元前驱体、20万吨磷酸铁锂、5万吨废旧锂电池回收利用等一批动力电池材料项目,致力于打造西北最大的动力电池循环经济产业基地。2022年,金川集团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分别为3315亿元、105亿元,分别同比增长34.9%、35.7%,取得历史最好经营业绩。

“推进强工业行动,就是要在改旧育新中推动工业经济扩量提质。”甘肃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副厅长黄宝荣说,目前,甘肃正积极推动石油化工、有色冶金等国民经济离不开、甘肃有基础的产业延链补链,充分释放新能源及新能源装备制造等国家有需要、甘肃有优势的产业的发展空间,打造形成生物医药、新材料等市场潜力大、甘肃有条件的产业的集聚效应,做优做强电子信息等发展空间广、甘肃有要素的产业。

外引内培,筑牢新兴产业高地

寒冬时节,朔风凛冽,兰州宏彬新能源发展有限公司项目工地上,仍是一派火热的生产景象。挖掘机、起重机在黄土地上轰鸣作业,工人们则在沟壑间抓紧时间埋设管道。该项目位于兰州新区,是甘肃省2022年重点招商引资的项目,当年3月“云”上签约落地,6月就破土动工,仅半年时间,一期项目即将点火试生产。

企业基建总经理徐家栋告诉记者,该项目将分三期施工,整体投产后可实现年产20万吨石墨化材料及20万吨负极材料,营业收入将超100亿元,可带动当地就业3000人以上。目前工人们正在加班加点建设项目二期工程,争取今年7月实现投产。

这是甘肃省改善营商环境、为经济发展赋能的一次典型探索。如今,优化营商环境、集聚市场要素,已成为全省落实工业强省战略的共识。

兰州新区率先在全省推动工业“标准地”出让、用地效益评价、商事登记“无人审批”等改革,大力推行“承诺制4.0”,开展“无证明城市”建设,大批优质项目落地生根。近5年来,兰州新区累计引进优质产业项目1000多个、总投资5000多亿元,形成了千亿级新材料、精细化工产业集群。2022年,兰州新区新增市场主体5647户,创历史新高。

2022年,兰州新区产业园区新落地、开工、投产的项目超过百个,海亮铜箔、宝武碳业等一批高端新能源新材料项目,接续创造行业建设投产“新速度”,不断为兰州新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

不久前闭幕的甘肃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以“包抓联”“白名单”“六必访”等一系列服务企业的措施,全力优化营商环境,把原有的最明显短板,逐渐变成最亮丽的标识和品牌,为经济发展赋能。
在优化营商环境为经济发展赋能的同时,甘肃明确要让科技创新从“关键变量”变为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挖掘创新资源,催生创新成果,推动更大规模更高水平的科技创新。

酒泉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始终把科技创新放在产业发展的核心位置,从超高碳剃须刀用马氏体6Cr13等产品实现国产化替代,到成功开发出关键领域“卡脖子”不锈钢材料,始终秉持“631”模式,即:60%科研工作立足产业产线需要,30%为基础性工艺研究,10%为前瞻性前沿性技术跟踪研究。

2021年,甘肃省属企业研发投入同比增长25.98%,实现新产品产值135亿元,同比增长33%。2022年前11个月,省属工业企业研发投入达到86.03亿元,带动实现新产品产值564.55亿元,同比增长29.48%。

如今,5G、人工智能、物联网等信息技术融合创新成果在甘肃工业领域广泛应用,矿山采装运设备远程操控,生产线全流程智能制造,高炉生产状况也初步实现远程诊断,科技创新、信息技术不仅驱动高端化布局,更为传统生产方式赋能添力。

提质增效,再振工业基地风采

好风凭借力,扬帆正当时。在全国践行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时代大潮中,甘肃强工业行动不断迎来发展新机遇。

在甘肃河西地区的沙漠、戈壁、荒滩上,甘肃省电力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正积极布局风电光伏基地建设,仅2022年就开工建设6个共900兆瓦的新能源基地,助力河西地区成为全国“绿电”生产基地。

放眼当下,甘肃富集的风光资源,正在加速转换成绿色发展的新动能。截至2022年11月底,甘肃新能源并网装机3285万千瓦,同比增长30.57%,成为甘肃第一大电源。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的落地、“外电入浙”送端省份的入选,更是推动“西电东送”“东数西算”产业迈上新台阶。

展望未来,甘肃最大的机遇在于“一带一路”。近年来,依托已经开通的中亚、中欧、南亚、西部陆海新通道等国际班列,以及通往南亚、东盟的“空中丝绸之路”,甘肃站上开放前沿,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贸往来日益密切。新年伊始,重260吨、总价值约350万元甘肃制造的风电设备,便搭乘着“中吉乌”公铁联运国际货运班列,从中国铁路兰州局集团有限公司兰州货运中心中川北铁路货场缓缓驶出,奔赴乌兹别克斯坦。

2022年前11个月,甘肃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值达265亿元,同比增长24.1%,占全省外贸总值的48.9%。同期,甘肃机电产品出口值达54.6亿元,同比增长20.1%。

过去几年,甘肃工业投资年均增速达20%,工业企业效益年均增速达18.2%,呈现出提速扩能、量质并举的良好局面。

今后,甘肃将围绕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加速推进经济现代化,而强工业行动仍将是主要抓手。

从陇东高原,到河西走廊,陇原大地上,沿黄河流域生态产业、河西走廊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和陇东南能源化工产业等3个产业集聚带正在加速构建,集聚7个千亿级规模产业集群的新型工业化蓝图正在照进现实。

https://t.cn/A69yHcqg

抓住“关键招” 答好“必答题”——甘肃以强工业推动经济发展开新局
来源:1月13日《新华每日电讯》
作者:新华每日电讯记者向清凯、马维坤、宋常青、李杰
作为西北地区最早形成工业基础的老工业基地,甘肃曾创造诸多“共和国第一”,部分领域一度跻身经济舞台前沿,有过令人艳羡的高光时刻。
发展不足,工业经济活力和贡献率不够,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等关键指标长期全国倒数。甘肃也曾长期面临发展之“痛”。
经过多年接续奋斗,“十四五”以来,甘肃积极践行新发展理念,把工业强省、产业兴省作为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招”和富民兴陇的“必答题”。全省上下齐心协力,以强工业行动引领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一幅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幸福美好新甘肃的图景,正徐徐展开。
金川集团精密铜材有限公司生产厂房内,工人正在作业。(金川集团供图)
改旧育新,重塑传统产业优势
在金川集团精密铜材有限公司生产厂房内,铜及铜合金以管、棒、排、线材等不同形态,从各种机器中生产出来,源源不断送往下游企业。这家企业曾多年亏损,而2022年同口径减亏超过3400万元,实现了扭亏为盈。
企业董事长付成文坦言,这一改变得益于加快产品技术升级和新产品研发。2022年8月,企业研发出国内直径最大的铜镍合金无缝白铜管,改变了我国舰船制造和海洋工程领域所用无缝管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
这也是近年来金川集团改旧育新重塑传统产业优势的缩影。位于河西走廊腹地的金川集团,在大西北默默耕耘近63年,拥有世界第三大硫化铜镍矿床,是世界领先的镍钴生产基地、铂族金属提炼中心和我国北方地区最大的铜生产企业。
早在“一五”计划、“三线”建设时期,国家不仅在甘肃布局了石油化工、有色冶金、装备制造等工业产业,还从各地迁来电子、机械、轻工等一大批骨干企业,使得甘肃率先在西北地区形成相对厚实的工业基础,不少项目和产品填补了国家工业发展的空白,创造了新中国第一座大型现代化炼油厂、第一个大型有色金属联合企业、第一台大型石油钻机等诸多第一。
“甘肃虽然拥有良好的工业基础、较好的资源禀赋,但以原字号、粗字号、重字号为特征的传统产业产品结构,越来越难以适应市场竞争。”甘肃省国资委副主任张福林说,甘肃工业产业链条短、产品层次低等问题尤为突出。金川集团便一度因有色金属行业周期性波动,而遭遇经营上的“过山车”。
“十四五”以来,甘肃省突出工业强省、产业兴省发展理念,鲜明提出以强工业等“四强”行动,盘活存量、引入增量、提高质量、增强能量、做大总量。2022年12月底,甘肃省委、省政府召开强工业行动推进大会,进一步明确“大抓工业、大干工业、大兴工业”的发展导向。
金川集团也乘着全面深化改革的春风积极转型,不仅掀起内部改革增效的“风暴”,还加速推进10万吨电池级硫酸镍、10万吨三元前驱体、20万吨磷酸铁锂、5万吨废旧锂电池回收利用等一批动力电池材料项目,致力于打造西北最大的动力电池循环经济产业基地。2022年,金川集团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分别为3315亿元、105亿元,分别同比增长34.9%、35.7%,取得历史最好经营业绩。
“推进强工业行动,就是要在改旧育新中推动工业经济扩量提质。”甘肃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副厅长黄宝荣说,目前,甘肃正积极推动石油化工、有色冶金等国民经济离不开、甘肃有基础的产业延链补链,充分释放新能源及新能源装备制造等国家有需要、甘肃有优势的产业的发展空间,打造形成生物医药、新材料等市场潜力大、甘肃有条件的产业的集聚效应,做优做强电子信息等发展空间广、甘肃有要素的产业。
2022年6月15日,在甘肃省定西市通渭县榜罗镇四新村拍摄的集中式光伏电站(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马希平 摄
外引内培,筑牢新兴产业高地
寒冬时节,朔风凛冽,兰州宏彬新能源发展有限公司项目工地上,仍是一派火热的生产景象。挖掘机、起重机在黄土地上轰鸣作业,工人们则在沟壑间抓紧时间埋设管道。该项目位于兰州新区,是甘肃省2022年重点招商引资的项目,当年3月“云”上签约落地,6月就破土动工,仅半年时间,一期项目即将点火试生产。
企业基建总经理徐家栋告诉记者,该项目将分三期施工,整体投产后可实现年产20万吨石墨化材料及20万吨负极材料,营业收入将超100亿元,可带动当地就业3000人以上。目前工人们正在加班加点建设项目二期工程,争取今年7月实现投产。
2022年9月29日,在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拍摄的甘肃武威50万千瓦立体光伏治沙产业化示范项目现场(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范培珅 摄
这是甘肃省改善营商环境、为经济发展赋能的一次典型探索。如今,优化营商环境、集聚市场要素,已成为全省落实工业强省战略的共识。
兰州新区率先在全省推动工业“标准地”出让、用地效益评价、商事登记“无人审批”等改革,大力推行“承诺制4.0”,开展“无证明城市”建设,大批优质项目落地生根。近5年来,兰州新区累计引进优质产业项目1000多个、总投资5000多亿元,形成了千亿级新材料、精细化工产业集群。2022年,兰州新区新增市场主体5647户,创历史新高。
2022年,兰州新区产业园区新落地、开工、投产的项目超过百个,海亮铜箔、宝武碳业等一批高端新能源新材料项目,接续创造行业建设投产“新速度”,不断为兰州新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
不久前闭幕的甘肃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以“包抓联”“白名单”“六必访”等一系列服务企业的措施,全力优化营商环境,把原有的最明显短板,逐渐变成最亮丽的标识和品牌,为经济发展赋能。
在优化营商环境为经济发展赋能的同时,甘肃明确要让科技创新从“关键变量”变为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挖掘创新资源,催生创新成果,推动更大规模更高水平的科技创新。
酒泉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始终把科技创新放在产业发展的核心位置,从超高碳剃须刀用马氏体6Cr13等产品实现国产化替代,到成功开发出关键领域“卡脖子”不锈钢材料,始终秉持“631”模式,即:60%科研工作立足产业产线需要,30%为基础性工艺研究,10%为前瞻性前沿性技术跟踪研究。
2021年,甘肃省属企业研发投入同比增长25.98%,实现新产品产值135亿元,同比增长33%。2022年前11个月,省属工业企业研发投入达到86.03亿元,带动实现新产品产值564.55亿元,同比增长29.48%。
如今,5G、人工智能、物联网等信息技术融合创新成果在甘肃工业领域广泛应用,矿山采装运设备远程操控,生产线全流程智能制造,高炉生产状况也初步实现远程诊断,科技创新、信息技术不仅驱动高端化布局,更为传统生产方式赋能添力。
 2022年7月2日,甘肃敦煌首个风电项目开始吊装风机(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 张晓亮 摄
提质增效,再振工业基地风采
好风凭借力,扬帆正当时。在全国践行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时代大潮中,甘肃强工业行动不断迎来发展新机遇。
在甘肃河西地区的沙漠、戈壁、荒滩上,甘肃省电力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正积极布局风电光伏基地建设,仅2022年就开工建设6个共900兆瓦的新能源基地,助力河西地区成为全国“绿电”生产基地。
放眼当下,甘肃富集的风光资源,正在加速转换成绿色发展的新动能。截至2022年11月底,甘肃新能源并网装机3285万千瓦,同比增长30.57%,成为甘肃第一大电源。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的落地、“外电入浙”送端省份的入选,更是推动“西电东送”“东数西算”产业迈上新台阶。
2022年8月12日,工作人员在兰州新区中川北站物流园装卸货物。新华社记者陈斌摄
展望未来,甘肃最大的机遇在于“一带一路”。近年来,依托已经开通的中亚、中欧、南亚、西部陆海新通道等国际班列,以及通往南亚、东盟的“空中丝绸之路”,甘肃站上开放前沿,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贸往来日益密切。新年伊始,重260吨、总价值约350万元甘肃制造的风电设备,便搭乘着“中吉乌”公铁联运国际货运班列,从中国铁路兰州局集团有限公司兰州货运中心中川北铁路货场缓缓驶出,奔赴乌兹别克斯坦。
2022年前11个月,甘肃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值达265亿元,同比增长24.1%,占全省外贸总值的48.9%。同期,甘肃机电产品出口值达54.6亿元,同比增长20.1%。
过去几年,甘肃工业投资年均增速达20%,工业企业效益年均增速达18.2%,呈现出提速扩能、量质并举的良好局面。
今后,甘肃将围绕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加速推进经济现代化,而强工业行动仍将是主要抓手。
从陇东高原,到河西走廊,陇原大地上,沿黄河流域生态产业、河西走廊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和陇东南能源化工产业等3个产业集聚带正在加速构建,集聚7个千亿级规模产业集群的新型工业化蓝图正在照进现实。
(来源:新华社)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成店家觉得不能再等,于是找了个信得过的、叫潘胖子的脚夫子,让他去小西路上卖了这包茶叶。”茶馆老板当然晓得这个道理,就给了他茶,把牛留下了。
  • 用张若昀自己的话说,演一部剧,如果不能让观众因为角色喜欢他,那就说明「我就到这里了」。有一句他与我都喜欢的拉丁语,用来形容他,也很合适。
  • 为了爱情,你更应该珍惜这份来之不易的缘分,挽回感情迫在眉睫,不要让好不容易得到的真爱从你的指缝中溜走。 相信你们的爱情,能够抵过现实中的千军万马,及时清除你们
  • #请哇唧唧哇尊重艺人劳动成果#[微笑]#请哇唧唧哇放过花果山阅片室#⚠️‼️1⃣️ 花果山阅片室是小猴子们重要的回忆和联系,请哇唧唧哇尊重张颜齐劳动成果,放过花
  • 我不是坑一波人换一波人的那种.v.商[怒骂]很多东西,我自己也没用过不知道效果,利润再诱人我也不卖!因为卖一个不好的产品,伤的就是我这种好几年一直在我身边的仙女
  • 庄园内包含草坪,亭阁,特色建筑,无边泳池,礁石,沙淮等几乎所有的拍摄元素,是举办婚礼,晚宴的理想场地,私密性很强。别墅距离著名的冲浪胜地和Echo Beach仅
  • [泪][泪][泪]要是妈咪同意让我养你就好了[泪][泪][泪]生活的琐碎细节真的可以击垮一个人,我还在坚持着,还不确定是否能够好起来,确实这是一件进退都两难的事
  • 最好的相处就是静静的相互陪伴各自舒坦的待着。。
  • 其实是自己糊涂了没有用最好的自己去对待最爱的反而用最坏的自己去考验对方是否爱你这样的错误屡见不鲜。心理学上说人们大多数只对有安全感的人发牌气因为在那个安全度之内
  • 哪有人会心甘情愿远离自己喜欢的人,无非是嘴上不承认但心里清楚,就算再努力,也不会有得到同等回应的那天。在我个人的感知里,被喜欢的人讨厌,是一件比喜欢却得不到更
  • 我真的有点好奇怪啊哈哈哈最近在看Eva,画面感,宏大的世界观,还有充满个性的人物,残忍的人性,还有谜一样的各种暗喻,神秘的宗教背景,水准太高了,九几年出的动画真
  • 而我也是,在看到同事谈恋爱去的西餐厅,我们曾经也去过,现在不管是你请我,还是我请你都没有问题了,而且也不用挑着最便宜的菜点了,但是你却不在我身边了。最近在网上认
  • #五月天[超话]# | #五月天蓝色三部曲20周年# JRI BLUE @ 桃园Day4 | 迟到的Merry Christmas~华健哥喊你爸妈一起过圣诞咯
  • 店主爱用涂抹式面膜图②-④:瑞研酵素面膜 瑞研红毯面膜 瑞研水光面膜 (瑞研院系系列是瑞士 最顶级品牌 Mio全线代理)图⑤: Evi dens 法国小众面膜
  • 摩羯座的人踏实温润,你将是一个徘徊在理想与现实之间的人,你很难在这之间寻找平衡点,而且你会是一个主观意识很强的人。如果思念是一阵风,就请你替我把心的声音吹到他耳
  • 祝福他,早晚都会上去的~反而我有点后悔没留联系方式,如果主动一点或许日后可以成为很好的朋友~我是真的没办法接受男生没担当的那个劲儿,看着就生气。浩哥,李琦,碳头
  • 其中,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2017级学生刘玉微获得写作大赛二等奖;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2019级学生陈梦滢、2017级学生江悦、2018级学生林殊蝶分别获得演讲、写
  • 》[心]和朋友聊天他问我,如果有一个人对你说了一百次让你走,但你还是爱他,你会不会选择放弃。即使是撞了南墙也不会回头,并且还要把南墙撞破的人,不管是什么人什么事
  • 靠毅力 千万别说什么易胖体质喝凉水都胖 因为你不只是喝了水 迈不开腿 你还管不住嘴 那就胖吧 也别说什么人生在世 要享受 吃都要控制的话生活还有什么意义等等等等
  • 你这么好 怎么能让人不爱呢[泪][泪][悲伤][悲伤][悲伤][悲伤][悲伤] 他来了,他来了,他带着圣诞礼物走来了今年#圣诞#,跟节日君一起左手爱豆,右手圣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