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看见高新# 【打造区域卫生健康中心先行示范区 实现高水平全面小康高质量全面健康——解读《西安高新区关于打造区域卫生健康中心先行示范区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
9月4日,西安高新区印发《西安高新区关于打造区域卫生健康中心先行示范区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意见》),聚焦高新区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关键问题,加快补短板、增能力,从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总体目标、实施“1356计划”、重点任务、支持政策、保障措施7个方面做出系统性安排。
《意见》提出,到2022年,构建以高水平三甲医院为依托,标准化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支撑,全域性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为基底,个性化专科医院为补充的全民医疗健康服务体系。全区启动新建改扩建10所医院,累计新增床位6000张;新建改扩建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6个,新增床位180张;新增社区卫生服务站7个,建成“10分钟医疗卫生服务圈”。运用“互联网+”、“5G”等新兴信息技术,推动生物医药产业和智慧医疗快速发展,医疗技术和服务水平不断提升,提供更高水平、更高质量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提升群众满意度,将高新区打造成西安市区域卫生健康中心的先行示范区。
“1356计划”即坚定打造国内一流、国际领先的区域卫生健康中心先行示范区(1个目标),提升医疗服务、公共卫生服务、医药卫生产业3大能力,打造优质医疗供给示范、公共卫生应急示范、医药卫生产业示范、智慧医疗应用示范、康养旅游特色示范(5个示范),推进6项重点任务。

6方面15项任务明确重点工作实施路径
《意见》聚焦推进高新区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重点工作和实现路径,从6个方面,明确了15项工作任务。
1.优化资源供给,补齐医疗卫生短板。
《意见》提出,优化卫生健康资源布局,制定《西安高新区医疗卫生设施空间布局规划(2021——2035年)》,满足群众区域就医需求。增加医疗资源供给,加快引进优质医院项目10个,到2022年,新增床位6000张。扩大社会办医规模,鼓励社会力量在短缺专科领域举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推进国际医疗交流合作,发挥高校科研教学、高校附属医院等高端医疗平台优势,打造院校合作重点专科3个,国内一流专科1个,区域特色专科5个。
2.加强内涵建设,健全网络体系。
《意见》明确,加快建设高新区公共卫生中心,建成应急物资齐全,实验设备先进,防控业务突出,业务能力、人员资质、设备配备达标的现代化疾控中心。健全疫情防控救治体系,建立分级、分层、分流的重大疫情防控机制,提高传染病调查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强化公共卫生服务保障,落实“家庭医生”团队签约“1+N”服务模式,全面实施居民健康档案电子档案,信息化管理,加强疾控信息系统建设。
3.做强健康产业,培育康养旅游业态。
《意见》提出,要做大健康产业,围绕“药、医、养、健、游”五位一体的大健康产业体系,加快培育智慧医疗新产业、名医科技、高端医疗,推动健康关键技术和产品研发。做优医疗旅游产业,建立中医药健康旅游产业示范园区,发挥秦岭资源禀赋,打造“康养+文旅”品牌;依托高新中医医院和国际老年病医学中心,建立中医药健康旅游产业示范园区;依托东大温泉资源,高标准规划建设温泉疗养度假区;围绕国际医学中心、巨子生物等企业,开展大健康研学考察和国际交流活动,到2022年,参与人数达50万人。

4.构建信息平台,完善智慧医疗体系。
《意见》要求,要建设智慧医疗应用示范高地,构建医疗卫生信息化网络系统,与省市“一网四平台”对接,做好数据的上下交互和信息流通;持续推进“互联网医院”建设,充分运用5G、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技术,提升医院智慧化服务应用水平,布局发展“互联网+健康医疗”等新业态,改善患者就医体验。
5.发挥特色优势,做强生物医药产业。
《意见》指出,要建设生物医药产业示范高地,重点实施“四项工程”,即产业基础培育工程、产业创新转化工程、产业合作提升工程、产业数字化转型工程,加快推动“做强现代中药、做优化学药、做大生物药、做精医疗器械、做专康养旅游”五大重点领域建设,进一步完善生物医药产业体系,2022年底产业规模达到500亿元以上,形成区域特色产业基地,产业综合竞争力进入全国第一方阵。
6.突出便捷服务,提升公众满意度。
《意见》明确,要打造“10分钟医疗卫生服务圈”,每个镇(街)至少配置1所标准化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并达到国家“优质服务基层行”推荐标准,到2022年,每个行政村、社区均建有标准化的村卫生室和医疗服务点,行政村村卫生室公有化和标准化建设率均达到100%。推动中医药特色诊疗,到2022年实现30%以上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达到示范中医馆标准。建设医养结合网络,到2022年完成危重孕产妇、新生儿救治中心建立,80%以上养老机构能够为入住老年人提供医疗卫生服务,医养结合床位占比达到30%以上。创建健康细胞工程,到2022年,全区国家卫生镇、村数量达到全区镇、村总数的20%以上,环境卫生治理向全面社会健康管理转变,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理念贯穿到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全过程各环节。

3大方面7条政策护航《意见》落地生效
《意见》从加大资金支持、强化人才保障、生物医药产业支持3大方面,提出了7条具体支持政策。
在资金支持方面,明确将完善政府卫生投入机制,逐步提高政府卫生投入占经常性支出的比重,确保政府卫生投入增长幅度高于经常性财政支出增长幅度,发挥政策激励作用,增加社会资本、金融资本对卫生健康事业的投入。推进医疗卫生机构提档升级,全区所有的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按照社区医院标准对标建设,2022年全部达到社区医院综合服务能力标准,对投资建设规模以上医疗机构的个人或企业,在政策优惠、资金补助、子女教育、住房保障等方面给予倾斜。
在人才保障方面,明确将科学核定人员编制,对现有公立医疗机构按实际使用床位、公共卫生单位按功能定位和服务人口规模核定编制,补齐不足人员。加强人才培养,建立与医疗卫生行业发展需求相匹配的人才制度,加强实用型、紧缺类人才引进力度,与高等院校合作开展医学博士、硕士培养。提高医疗卫生人员待遇,调整完善公立医院人事制度改革,鼓励医疗卫生机构自主制定实施激励政策,建立公益性导向的绩效分配制度,落实好重点岗位、高风险岗位人员补助和津贴。关心关爱医护人员,改善医务人员从业环境,积极推动各项惠医举措落实落地。
在生物医药产业支持方面,《意见》明确,对符合生物产业集群发展的相关企业,执行《西安高新区关于打造生物产业集群促进生物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让企业享受到高新区相关政策支持。
此外,《意见》还从加强党建引领、加强组织领导、加强督查考核、加强督查考核4个方面提出了具体的保障措施,为《意见》落地落实再上双保险。

三年行动方案细化实化《意见》重点任务
为进一步细化实化《意见》确定的各项重点任务,9月4日,高新区印发了《西安高新区打造区域卫生健康中心先行示范区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行动方案》)。《行动方案》围绕高新区卫生健康事业发展三个年度的阶段目标,实施6个方面的具体行动,强化政策引导,务实责任明晰,注重可量化、可操作、可落实,分为阶段目标、重点任务、保障措施3个部分。
实施医疗卫生机构项目建设行动。优化医疗卫生资源布局,制定《西安高新区医疗卫生设施空间布局规划(2021—2035年)》,进一步完善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和功能,落实和预留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用地;增加优质医疗资源供给,加快推进10个医院项目建设。
实施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改善行动。加强疾控机构基础建设,2020年底建成高新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21年建成高新区公共卫生中心,2022年全面运行;补齐检验检测能力短板,2020年完成高新区核酸检测实验室建设,2022年在高新区公共卫生中心高标准建成疾控综合检测实验室;大力提升卫生应急能力,建立常态化医疗应急物资生产、保障、储备、物流配送机制。
实施强基创优提升行动。完善基层医疗服务体系,打造“10分钟医疗卫生服务圈”;加强基层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用房条件;提升基层服务能力,强化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手术和住院服务能力建设,配齐DR、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等医疗设备;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加强实用型、紧缺型人才引进力度,全面落实和加强医务人员规范化培训。
实施智慧医疗推广行动。建设以“一网四平台”为核心的智慧医疗服务体系,持续推进“互联网医院”建设,推动远程医疗应用和健康咨询、慢性病随访、健康管理等在线服务,充分运用5G、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提升医疗信息化服务应用水平,改善患者就医体验。
实施生物医药集群发展行动。按照《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发展三年行动方案》,推动“国家药品审评检查分中心”和“国家医疗器械审评检查分中心”落地;进一步发挥总规模200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引导基金和100亿元规模产业发展基金作用,增设20亿元的生物医药专项创投母基金,加大对生物医药领域企业的投资。
实施康养旅游精品行动。发挥自然资源禀赋,建立融传统医学和先进诊疗技术为一体的健康旅游产业示范园区,开展“体检+旅游”“医疗+旅游”“康养+旅游”服务;与世界先进医疗和健康管理机构展开全方位的合作,逐步建成“世界级”医疗健康旅游目的地,打造康养旅游国际名片。

正式签约!洛阳、济源深度融合,6大领域33项举措敲定!
3日,洛阳—济源深度融合发展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正式签约,双方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共细化实化了产业、交通、文旅、生态等6大领域33项具体推进举措,助推洛济深度融合进入快车道。

(资料图)   

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按照省委省政府加快洛阳副中心城市建设的部署要求和支持洛阳发展的政策意见,洛阳、济源两地发改部门牵头,在前期深入对接协商的基础上提出了洛济融合的相关措施。

今年8月,省中原城市群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正式批复同意《关于推进洛阳济源深度融合发展的若干措施》,从产业协同发展、交通互联互通、文旅合作共赢、公共服务共建共享、生态环境共保共治、突发事件联防联控等方面,率先推进洛阳和济源深度融合,助推洛阳都市圈一体化发展实现突破。 

1、产业融合

将着力实施产业协同发展行动。

下一步,济源将纳入《洛阳市高端石化产业基地总体发展规划》编制范围,沿洛济快速通道、济源虎岭产业集聚区统筹布局高端石化上下游关联项目,共同推动“一基地四园区”建设。

支持济源钢铁标准轴承钢、高级齿轮钢等产品在洛阳轴承及基础件领域应用,支持洛阳机器人等智能制造产品在济源富士康等精密制造领域推广应用。

鼓励引导济源大型企业环保产品在洛阳市农村环境治理中推广使用。依托中色科技、豫光金铅、永宁金铅、发恩德矿业等企业,加强两市有色金属开采及冶炼、再生铅产业链合作。

强化两市贵金属与珠宝产品的生产制造、设计开发、市场营销等合作,完善贵金属与珠宝产销产业链。依托洛阳“1+6”工业互联网平台和济源清水源“水云踪工业互联网平台”、“中原云工”等平台,实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能力协同、互利共赢。

支持济源企业入驻洛阳综合保税区。

在洛阳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基金使用上,发挥基金辐射带动作用,统筹兼顾济源示范区符合条件的优质产业项目。

 

2、交通融合

将着力实施交通互联互通行动。

将积极争取呼南高铁豫西通道项目列入国家“十四五”铁路发展规划,支持呼南高铁豫西通道在济源设站。

加快推进焦济洛城际铁路前期工作,力争在“十四五”期间落地实施。

加快济源至洛阳西高速公路项目建设,2020年年底前建成通车;推进组团高速环线邵原至新安段项目前期工作,支持列入省“十四五”规划,争取早日开工建设。

加快确定S240洛济快速通道线位和建设方案,同步推进济源段和吉利段项目前期工作,争取2021年同步开工建设;研究论证G208黄河特大桥及引线改建工程、S309济洛黄河大桥实施可行性。

加快推进黄河小浪底库区港航项目前期工作,争取今年年底前开工建设。

支持设立洛阳机场济源异地航站楼。

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实施两市机动车高速公路免费通行政策。

开通洛阳龙门高铁站至济源、洛阳机场至济源的客运班线。

谋划建设石化物流产业园。

  

3、文旅融合

将实施文旅合作共融行动。

充分发挥“华夏文明之源城市文化旅游推广联盟”作用,加强两市文化旅游宣传互推、资源共享、客源互送、品牌共建,共同打造大河风光体验之旅、中华文明溯源之旅和治黄水利水工研学之旅。

以小浪底景区提升创建为重点,在沿黄河文旅项目开发、水上航线开通等方面积极谋划合作,推动小浪底环湖旅游绿道建设,打造洛济沿黄旅游产业带。

发行洛阳、济源区域旅游年票。

  

4、公共服务融合

将实施公共服务共建共享行动。

加快推进洛阳建设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支持洛阳妇幼儿童等优质医疗机构在济源设立分院。

支持洛阳第二外国语学校等优势教育资源和济源开展合作办学。

推动两地职教园区深度合作,打造区域高层次技能型人才教育基地。

支持济源加入晋陕豫黄河金三角体育协作区,参与协作区体育交流比赛和交流活动,推动两市体育交流。

支持洛阳、济源固定电话通信资费同城化。

支持洛阳银行在符合监管规定的前提下在济源设立分支机构。

 

5、生态保护

将实施生态环境共保共治行动。

围绕黄河生态治理保护,共同编制小浪底国家生态文化公园、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规划,争取纳入国家规划。

共同做好王屋山—黛眉山世界地质公园再评估工作。

以建设环保智慧平台、环境应急救援及物资储备基地等为依托,将两市环保监测数据纳入智慧监管平台,实现共建共享共治。

  

6、应急安全

将实施突发事件联防联控行动。

加快豫西地区联防联控指挥平台建设,实现两市应急指挥体系互联互通。

建设豫西地区应急救援中心,提升应对重大公共卫生事件、重大自然灾害、重大安全事故的物资储备能力,承担两市森林防灭火、抗洪抢险、地质灾害处置、事故灾难救援等综合救援任务。

依托洛阳万安山通用机场和栾川森林消防机场,建设豫西地区航空救援中心,承担两地航空应急救援任务。

依托中信重工和中隧集团西北救援队,建设河南省隧道应急救援基地,承担两市地铁、隧道事故应急救援任务。

依托洛阳石化应急救援中心,建设河南省危化应急救援基地,承担省内特别是洛阳、济源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任务。

洛阳市副中心城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表示,33项措施中,发行区域旅游年票、高速免费通行、济源纳入《洛阳市高端石化产业基地总体发展规划》编制范围、开通城际公交客运班线等多项措施已经落地。

下一步,洛阳和济源将在省中原城市群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的指导下,建立高层会商机制,建立协同推进机制,共商区域协同发展事宜,就合作中确定的重大事项集体会商,统一部署落实。

同时,两地政府各相关部门将加强沟通协作,对达成共识、需联合争取的重大工程和重要政策加强信息互通,共同抓好合作推进事项工作落实,确保洛阳济源深度融合发展各项部署落到实处、早见成效。

#洛阳24小时# 【6大领域33项举措,助推洛阳济源深度融合进入快车道】3日,洛阳—济源深度融合发展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正式签约,双方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共细化实化了产业、交通、文旅、生态等6大领域33项具体推进举措,助推洛济深度融合进入快车道。

  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按照省委省政府加快洛阳副中心城市建设的部署要求和支持洛阳发展的政策意见,洛阳、济源两地发改部门牵头,在前期深入对接协商的基础上提出了洛济融合的相关措施。今年8月,省中原城市群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正式批复同意《关于推进洛阳济源深度融合发展的若干措施》,从产业协同发展、交通互联互通、文旅合作共赢、公共服务共建共享、生态环境共保共治、突发事件联防联控等方面,率先推进洛阳和济源深度融合,助推洛阳都市圈一体化发展实现突破。

  在产业融合上,将着力实施产业协同发展行动。下一步,济源将纳入《洛阳市高端石化产业基地总体发展规划》编制范围,沿洛济快速通道、济源虎岭产业集聚区统筹布局高端石化上下游关联项目,共同推动“一基地四园区”建设。支持济源钢铁标准轴承钢、高级齿轮钢等产品在洛阳轴承及基础件领域应用,支持洛阳机器人等智能制造产品在济源富士康等精密制造领域推广应用。鼓励引导济源大型企业环保产品在洛阳市农村环境治理中推广使用。依托中色科技、豫光金铅、永宁金铅、发恩德矿业等企业,加强两市有色金属开采及冶炼、再生铅产业链合作。强化两市贵金属与珠宝产品的生产制造、设计开发、市场营销等合作,完善贵金属与珠宝产销产业链。依托洛阳“1+6”工业互联网平台和济源清水源“水云踪工业互联网平台”、“中原云工”等平台,实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能力协同、互利共赢。支持济源企业入驻洛阳综合保税区。在洛阳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基金使用上,发挥基金辐射带动作用,统筹兼顾济源示范区符合条件的优质产业项目。

  在交通融合上,将着力实施交通互联互通行动。将积极争取呼南高铁豫西通道项目列入国家“十四五”铁路发展规划,支持呼南高铁豫西通道在济源设站。加快推进焦济洛城际铁路前期工作,力争在“十四五”期间落地实施。加快济源至洛阳西高速公路项目建设,2020年年底前建成通车;推进组团高速环线邵原至新安段项目前期工作,支持列入省“十四五”规划,争取早日开工建设。加快确定S240洛济快速通道线位和建设方案,同步推进济源段和吉利段项目前期工作,争取2021年同步开工建设;研究论证G208黄河特大桥及引线改建工程、S309济洛黄河大桥实施可行性。加快推进黄河小浪底库区港航项目前期工作,争取今年年底前开工建设。支持设立洛阳机场济源异地航站楼。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实施两市机动车高速公路免费通行政策。开通洛阳龙门高铁站至济源、洛阳机场至济源的客运班线。谋划建设石化物流产业园。

  在文旅融合方面,将实施文旅合作共融行动。充分发挥“华夏文明之源城市文化旅游推广联盟”作用,加强两市文化旅游宣传互推、资源共享、客源互送、品牌共建,共同打造大河风光体验之旅、中华文明溯源之旅和治黄水利水工研学之旅。以小浪底景区提升创建为重点,在沿黄河文旅项目开发、水上航线开通等方面积极谋划合作,推动小浪底环湖旅游绿道建设,打造洛济沿黄旅游产业带。发行洛阳、济源区域旅游年票。

  在公共服务融合方面,将实施公共服务共建共享行动。加快推进洛阳建设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支持洛阳妇幼儿童等优质医疗机构在济源设立分院。支持洛阳第二外国语学校等优势教育资源和济源开展合作办学。推动两地职教园区深度合作,打造区域高层次技能型人才教育基地。支持济源加入晋陕豫黄河金三角体育协作区,参与协作区体育交流比赛和交流活动,推动两市体育交流。支持洛阳、济源固定电话通信资费同城化。支持洛阳银行在符合监管规定的前提下在济源设立分支机构。

  在生态保护方面,将实施生态环境共保共治行动。围绕黄河生态治理保护,共同编制小浪底国家生态文化公园、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规划,争取纳入国家规划。共同做好王屋山—黛眉山世界地质公园再评估工作。以建设环保智慧平台、环境应急救援及物资储备基地等为依托,将两市环保监测数据纳入智慧监管平台,实现共建共享共治。

  在应急安全方面,将实施突发事件联防联控行动。加快豫西地区联防联控指挥平台建设,实现两市应急指挥体系互联互通。建设豫西地区应急救援中心,提升应对重大公共卫生事件、重大自然灾害、重大安全事故的物资储备能力,承担两市森林防灭火、抗洪抢险、地质灾害处置、事故灾难救援等综合救援任务。依托洛阳万安山通用机场和栾川森林消防机场,建设豫西地区航空救援中心,承担两地航空应急救援任务。依托中信重工和中隧集团西北救援队,建设河南省隧道应急救援基地,承担两市地铁、隧道事故应急救援任务。依托洛阳石化应急救援中心,建设河南省危化应急救援基地,承担省内特别是洛阳、济源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任务。

  洛阳市副中心城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表示,33项措施中,发行区域旅游年票、高速免费通行、济源纳入《洛阳市高端石化产业基地总体发展规划》编制范围、开通城际公交客运班线等多项措施已经落地。下一步,洛阳和济源将在省中原城市群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的指导下,建立高层会商机制,建立协同推进机制,共商区域协同发展事宜,就合作中确定的重大事项集体会商,统一部署落实。同时,两地政府各相关部门将加强沟通协作,对达成共识、需联合争取的重大工程和重要政策加强信息互通,共同抓好合作推进事项工作落实,确保洛阳济源深度融合发展各项部署落到实处、早见成效。
(洛报融媒记者 李东慧)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重庆亲子鉴定中心# #重庆渝鉴基因亲子鉴定中心# #亲子鉴定[超话]# #重庆亲子鉴定# 医院暂不接受办理亲子鉴定,亲子鉴定不在医院救治的范畴内,是要到机构申
  • 对应方位:为内地、本地、中心地带、在四面八方方位上居中;对应人体:皮肤、肌肉、脾胃、消化系统等;对应着事物:厚重、容纳、承载。试用宝宝先一粒 瘦了4两 继续回购
  • 日前,香港特区选举委员会体演文出界总召集人周振基接受《大公报》专访,讲述了他眼中的文化推广经历,谈谈粤剧对弘扬国民教育的意义。 在#北京国际电影节·第29届大学
  • 我至今记得,初中的一道语文图案题参考答案大概是鼎及其花纹是汉字“四”什么什么象征着川我倒是一点也不敏感,看了许久也只看出一个数学符号“π”最后只能写下:中部是拥
  • 이 일기 공책을 받아서 너무 기쁘고 고맙다. 오늘부터 매일 일기 쓸 수 있도록 노력할게. 오늘 베프(리회)한테 선물박스 받았어. 박스 안에서 엄
  • #于文文##于文文#什么❓ 你在搜于文文#于文文##于文文乘风破浪# 吗❓ 不好意思 各类空瓶断层top⬆️ 线上签到断层top⬆️ 线下应援断层top⬆️ 手
  • 说起这件事情,钮女士就特别的气愤,她早在去年的12月,就花了17万定制了一套家具,可现在搬家快一个月了,家具还是没影子!钮女士要求退款,但对方却说定制家具已经在
  • 孩子,你的下半辈子,我也没能力供养了,所以,你也要加油,争取让自己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01孩子,如今你长大了,独立了,今后无论你做什么,都要自己负责。
  • 别打我结果我翻遍了我手机仅有的两个修图软件想找一下有木有一样的滤镜,结果可想而知[摊手]所以!☞《关于周深的本体是只鸽子这件事实锤了》[doge](这真不怪我故
  • #美白# 经过一个夏天烈日的洗礼,很多小仙女被默默黑化了。赶紧抓住这个美白的季节,做好几点,让自己白回来。
  • 武大称要改,也有高校早就放弃了】3月8日早晨,一条“怎么看待武汉大学要实行三学期制以及全校宿舍重新按院系分配?该问题源自武汉大学枫园宿舍生活老师发布在宿舍群里的
  • 那些罪臣早就已经布置好了一切,如果不是我在东疆发现了他们的阴谋,只怕他们会有更大的图谋。纵然算不得是和太后那边的全面大决战,也是必须争一时的小决战。
  • 人生一张嘴,不说话会难过的,不挑拨离间,无中生有会无聊的,不说三道四,忽悠人,就不叫演技,就成不了名,凡间就不会有人莫狗样的人存在,有钱人说钱没有用,却昧着良心
  • #不可辜负的美食# 泰好了一起造!椰林树影水清沙幼……虽然YQ阻隔了我们去泰国浪的脚步,但还有“冬阴功”可以治愈你不甘的灵魂[可乐][可乐] 来这家【小泰造】
  • 但是看了活动档线后,可能更需要担心的是园P的肝吧……#偶像梦幻祭#时间在走,年龄在变,不知不觉中,我们都老了。(等不急的话也可以直接翻墙逃学)各位坑底的新入坑的
  • 此外,他认为EthereumPoW (ETHW) 最好在 The Merge 之前启动,而不是在它之后。 正如U.Today 之前报道的那样,Ethereum
  • 没有 完美的剧本不是被命运 眷顾过的人我是一盏 不亮的灯 忘记本分惭愧曾忘了 能照亮别人还有 无数个我们用余生 熬过几次 故事转折在一座 无光的城 找彼此眼神默
  • 小雨先生: 是啊,48,怎么了?​小雨先生:嗯,是的,怎么了?
  • )我为了你的到了准备了好多好多东西,给你写了好多东西,虽然我不知道你什么时候会出现,你是谁,但是我会一直等待着你的出现的,想和老公走很远很远,想依偎在老公怀里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