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第一体育健身中心广场 文化旅游民俗年货节】#豫见网络中国节##网络中国节·春节##南阳好网民##带你看南阳##暖暖新年##网络中国节# 时间:即日起至2月6日(正月十六) 地点:南阳市第一体育健身中心广场(滨河大道)

由南阳文旅体投集团等主办的“三顾南阳 回家过年”——2023南阳旅游一卡通宣传推介暨文化旅游民俗年货节正在火热进行中,位于滨河大道的南阳市第一体育健身中心广场,目前入驻商户已经开门营业。

活动现场分为两大部分。

一部分为民俗文化展演与年货节,在健身中心内举行,总规模2万平方米,450个展位。据悉,“年货节”展销商品包括地方特产、日用百货、生鲜水果、糖果坚果、副食饮料、春联电鞭、花鸟虫鱼、奇石玉器、古玩字画、家居建材、名车房产;吃喝玩乐区域设置有特色美食、各类饮品以及儿童游乐场、趣味竞技场等;演艺项目包括戏曲表演、歌舞演出、皇家马戏、非遗猴戏、海狮表演、萌宠逗乐。

另一部分为南阳旅游一卡通推介暨旅游景区产品展销会。这部分有50个展位,在健身中心南门前广场举行,展区分为旅行社及旅游路线展区,旅游景区推介及特色产品展促销区,景区民俗文化活动展演区、南阳旅游一卡通(南阳旅游年票)展区和贸易洽谈区。2023南阳“旅游一卡通”是经市政府批准发行的惠民旅游卡,80元一张。采用“1+N”组合模式,即1名本地市民携带一名或多名异地游客,主要包括十堰、随州、襄阳、商洛,洛阳、平顶山、信阳、驻马店等副中心城市周边地市的朋友和亲人们,持卡可在一年内免费不限次游览我市29家主要旅游景区,单次票价总和1611元。年货节期间办卡,另赠送猴艺表演门票3张、海狮表演门票4张;2月28日之前办理,还赠送每月1次一年共12次白河水上元宇宙游船项目。

春节去南阳市第一体育健身中心广场逛年货节,可谓有吃有玩有乐子,顺便还能办张旅游年卡,为2023年饱览家门口的诗意山水省了一大笔门票,岂不美哉!

【亮眼“成绩单”奋进“路线图”——政府工作报告亮点摘要】
#各界看两会##2023陕西省两会# #两会“新”声音##两会“心”期待#

过去五年工作回顾

  过去的五年,是陕西发展进程中牢记嘱托、实干奋进的五年。

  五年来,全省生产总值跃上新台阶,预计将超过3.2万亿元,较2017年净增1万亿元以上,人均GDP超过8万元;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和工业增加值达到3311亿元和1.3万亿元,分别较五年前增加65%和57.9%;累计新增城镇就业219万人;物价水平始终保持在合理区间。

  着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综合实力显著提高

  ■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两年来,科创基金超百亿元,成功孵化科技型企业1577家,带动全省设立秦创原创促分中心60余个,综合科技创新产出水平指数居全国第4位

  ■五年全省新增产值超百亿工业企业20户,半导体产业规模达到1700亿元、居全国第4位,光伏制造业产值近千亿元,汽车产量从61万辆增加到130万辆

  着力打造内陆改革开放高地,发展活力明显增强

  ■实施“亩均论英雄”综合改革和“标准地十承诺制”试点改革,出让“标准地”174宗1.72万亩

  ■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顶格落实减税降费让利政策,累计超过3233亿元,实有企业总量实现翻番

  ■省属企业利润总额年均增长18.53%、达到639.3亿元、创历史新高

  ■自贸试验区33项改革试点经验在全国推广,综合保税区达到7个、居全国第6位

  着力推进特色现代农业建设,乡村振兴迈出新的步伐

  ■建成高标准农田2011万亩,种粮面积稳定在4500万亩,粮食生产“十九连丰”,年均产量保持在1200万吨以上,2022年达到1298万吨

  ■“3+X”特色产业体系建设成效显著,苹果、设施农业产值突破千亿,羊乳制品占国产市场份额85%,茶园面积、产量、产值稳居全国前10

  ■启动乡村振兴“十百千”示范工程,完善提升农村公路超过5万公里,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从46%提升至78.1%,93.5%的自然村实现生活垃圾收运处理,5G网络覆盖所有乡镇

  着力加强文化建设,文化软实力和影响力不断提升

  ■11项考古成果入选中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石峁、芦山峁、杨官寨、太平遗址为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作出原创性贡献

  ■话剧《柳青》《主角》荣获中国艺术节“文华大奖”,《毛乌素沙漠的女人》《歌从黄河岸边边来》《一条棉被》荣获“群星奖”

  ■全域旅游示范省建设扎实推进,新增4家5A级景区和5家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

  着力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绿色本底不断厚植

  ■建成全国首个生态产品价值与碳汇评估平台,63家发电企业纳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

  ■秦岭“五乱”治理成效明显,438座小水电站整治全面完成,核心保护区、重点保护区169个矿业权全部退出,秦岭国家公园纳入国家公园总体规划,大熊猫国家公园陕西片区设立,秦岭长效保护制度体系基本形成

  着力加强民生保障和社会建设,人民生活更加美好

  ■统筹发展各级各类教育,普惠性幼儿园占比超过92%,提前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区)评估验收,8所高校、20个学科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名单,8所高职院校入选国家“双高计划”,高等教育每10万人口在校生人数居全国第3位

  ■全面兜牢保障底线,基本养老、失业、工伤保险覆盖人数分别增长16%、34.6%、41.8%,城乡低保标准分别提高36%、60%,城乡居民基本医保覆盖面达到95%,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全面建立

2022年实现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

  2022年,面对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以及疫情多轮冲击,我们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认真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重要要求,各项工作难中求成,经济运行实现逐季回稳、稳中有进,预计全年生产总值增长4.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9.3%,实现了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

今后五年工作的目标任务

  未来五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是:

  ——全域综合实力跨上新台阶。能源综合保障能力达到6.8亿吨标准煤,粮食生产能力稳定在1200万吨以上。经济年均增长6%左右,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0万元。

  ——经济发展质量实现新跃升。县域经济持续壮大,农业基础更加稳固,乡村振兴全面推进,力争绝大多数县形成1—2个百亿元以上的产业集群。

  ——改革开放创新迈出新步伐。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年均增长8%,企业创新能力和主体地位明显提升,全省综合科技创新水平进入全国第一方阵。

  ——人民群众生活展现新气象。城镇新增就业年均增长40万人以上,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比持续缩小。

  ——美丽陕西建设取得新突破。碳达峰碳中和稳步推进,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持续下降,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加快形成。

  ——社会治理效能得到新提高。维护国家安全能力持续增强,公共安全体系更加完善,重大风险防范化解机制日益健全,本质安全水平不断提升,应急保障能力显著增强,社会诚信体系建设持续深化,基层治理水平不断提高,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新格局基本形成。

2023年预期目标和重点工作

  今年是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也是新一届政府起步之年。全年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5.5%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3%,城乡居民收入分别增长6.5%和7.5%左右,城镇新增就业40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左右。

  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稳住经济发展大盘

  ■力推有效投资扩大。全年安排省级重点项目640个,年度计划投资4804亿元,力争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左右

  ■力促居民消费回升。鼓励发展定制、体验、智能、时尚等消费新模式,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左右,净增限上企业1000家以上

  ■力助市场主体纾困。帮助大企业稳定生产,减轻中小企业负担,对困难行业领域定向帮扶

  巩固实体经济发展基础,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提升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驱动力。聚焦重点产业链开展延链补链强链行动,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工程,打造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链主”企业,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以上

  ■强化能源工业支撑力。全省规划发电量2900亿千瓦时、增长7.4%,新增新能源装机1000万千瓦、总规模达到4000万千瓦,新开工煤电项目1000万千瓦以上

  ■加大数字经济牵引力。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加快推进大数据、软件信息服务等千亿级产业集群建设,力争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比超过8%

  ■增强民营经济竞争力。着力培育5个以上国家和省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省级专精特新企业200户以上

  强化教育科技人才支撑,提升创新整体效能

  ■加快教育强省建设。强化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发展,优化职业教育定位,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

  ■加快科技强省建设。发挥好秦创原辐射作用,完善创促中心、网络平台、平台公司服务功能,健全路演项目跟踪服务体系,全省孵化科创企业不少于1000家

  ■加快人才强省建设。支持西安建设国家“3+N”人才聚集平台,努力培养造就更多一流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卓越工程师、大国工匠和高技能人才

  扭住改革开放关键环节,补齐短板破解制约

  ■加快发展开放型经济。聚焦经济发展,加强经开区、高新区、综合保税区等各类开放平台职能协同,提升投资贸易规模和效益。全年进出口总值增长6%以上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加快“一件事一次办”集成改革,全面实施行政许可事项清单管理,推进企业开办标准化规范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拓展“一网通办”“跨省通办”“帮办代办”深度广度,完善“陕企通”服务功能,建立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的服务体系

  统筹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深化26个重点帮扶县、234个大中型易地搬迁安置区帮扶成效,开展重点镇村帮扶行动,实施一批补短板项目,增强脱贫地区内生发展动力

  ■夯实农业发展基础。新建高标准农田230万亩,确保种粮面积4500万亩,防止耕地“非农化”和基本农田“非粮化”

  ■建设宜居和美乡村。科学制定镇村规划,加强传统村落和乡村特色风貌保护,创建200个美丽宜居示范村

  加强优势互补政策联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推动区域差异化特色化发展。严格落实“三区三线”,优化农业、生态、城镇等各类空间布局,加强市县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实施,建立健全国土空间监管体系,提升国土空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促进大中小城市协同发展。从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创新协同、资源要素、公共服务等方面深度推进西咸一体化,进一步提升西安同渭南、铜川、商洛、杨凌协同发展水平

  ■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完善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考核评价体系,力争新培育3-5个经济总量过200亿元的县(市)

  聚焦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坚决当好生态卫士

  ■提升秦岭黄河生态保护水平。严格落实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条例和总体规划,完善综合监管体系,深入实施秦岭生态空间治理十大行动,推进秦岭国家公园和大熊猫国家公园陕西片区建设

  ■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加强南水北调水源地保护,常态化开展河湖“清四乱”,大力开展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黑臭水体、入河排污口专项治理,“一断一策”推进111个国控断面全面达标

  ■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有计划分步骤实施碳达峰十大行动,完善“两高一低”项目审查机制,促进工业、建筑、交通等领域绿色转型,高标准完成全国碳市场第二个履约周期管理工作

  坚持自信自强守正创新,扎实推进文化建设

  ■大力繁荣文化事业。系统开展秦岭文化、黄河文化研究阐释和品牌打造,加快长城、长征、黄河国家文化公园(陕西段)建设,推进城市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

  ■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加强全域旅游示范区、文旅融合示范区建设,着力构建关中、陕北、陕南三大文旅板块,加快推动旅游人数和旅游收入恢复增长

  ■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推进太平遗址考古发掘、汉长安城大遗址保护、石峁遗址申遗等工作,加强古籍典藏保护修复和利用,健全陕西特色非遗名录体系

  持续改善民生增进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

  ■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健全就业公共服务体系,用好动态精准就业服务系统和“秦云就业”平台,深入实施就业服务提升工程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健全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制度,推进异地就医结算,深化支付方式改革,完善门诊共济保障机制

  ■推进健康陕西建设。深化公立医院改革,推进省市优抚医院改革,积极推动紧密型医疗联合体建设,促进民营医院健康发展。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做大做强“秦药”品牌

  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筑牢安全发展屏障

  ■维护经济金融安全。严格落实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要求,扎实开展房地产领域风险排查化解,确保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

  ■提高公共安全水平。深化煤矿、非煤矿山、危化品、交通、消防、建筑等领域专项整治,全面排查城镇燃气、商贸市场安全隐患,巩固自建房治理成果,加大农村道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和危桥改造工作力度,提升本质安全水平,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

  ■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完善立体化信息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完善重点地区、重点部位、重点场所安全防范机制,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斗争,严厉打击盗抢骗、黄赌毒、食药环等违法犯罪,整治侵犯公民个人信息行为,坚决遏制电信网络诈骗高发态势,切实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各界看两会##2023陕西省两会#【亮眼“成绩单”奋进“路线图”——政府工作报告亮点摘要】过去五年工作回顾

  过去的五年,是陕西发展进程中牢记嘱托、实干奋进的五年。
  五年来,全省生产总值跃上新台阶,预计将超过3.2万亿元,较2017年净增1万亿元以上,人均GDP超过8万元;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和工业增加值达到3311亿元和1.3万亿元,分别较五年前增加65%和57.9%;累计新增城镇就业219万人;物价水平始终保持在合理区间。
  着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综合实力显著提高
  ■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两年来,科创基金超百亿元,成功孵化科技型企业1577家,带动全省设立秦创原创促分中心60余个,综合科技创新产出水平指数居全国第4位
  ■五年全省新增产值超百亿工业企业20户,半导体产业规模达到1700亿元、居全国第4位,光伏制造业产值近千亿元,汽车产量从61万辆增加到130万辆
  着力打造内陆改革开放高地,发展活力明显增强
  ■实施“亩均论英雄”综合改革和“标准地十承诺制”试点改革,出让“标准地”174宗1.72万亩
  ■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顶格落实减税降费让利政策,累计超过3233亿元,实有企业总量实现翻番
  ■省属企业利润总额年均增长18.53%、达到639.3亿元、创历史新高
  ■自贸试验区33项改革试点经验在全国推广,综合保税区达到7个、居全国第6位
  着力推进特色现代农业建设,乡村振兴迈出新的步伐
  ■建成高标准农田2011万亩,种粮面积稳定在4500万亩,粮食生产“十九连丰”,年均产量保持在1200万吨以上,2022年达到1298万吨
  ■“3+X”特色产业体系建设成效显著,苹果、设施农业产值突破千亿,羊乳制品占国产市场份额85%,茶园面积、产量、产值稳居全国前10
  ■启动乡村振兴“十百千”示范工程,完善提升农村公路超过5万公里,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从46%提升至78.1%,93.5%的自然村实现生活垃圾收运处理,5G网络覆盖所有乡镇
  着力加强文化建设,文化软实力和影响力不断提升
  ■11项考古成果入选中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石峁、芦山峁、杨官寨、太平遗址为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作出原创性贡献
  ■话剧《柳青》《主角》荣获中国艺术节“文华大奖”,《毛乌素沙漠的女人》《歌从黄河岸边边来》《一条棉被》荣获“群星奖”
  ■全域旅游示范省建设扎实推进,新增4家5A级景区和5家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
  着力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绿色本底不断厚植
  ■建成全国首个生态产品价值与碳汇评估平台,63家发电企业纳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
  ■秦岭“五乱”治理成效明显,438座小水电站整治全面完成,核心保护区、重点保护区169个矿业权全部退出,秦岭国家公园纳入国家公园总体规划,大熊猫国家公园陕西片区设立,秦岭长效保护制度体系基本形成
  着力加强民生保障和社会建设,人民生活更加美好
  ■统筹发展各级各类教育,普惠性幼儿园占比超过92%,提前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区)评估验收,8所高校、20个学科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名单,8所高职院校入选国家“双高计划”,高等教育每10万人口在校生人数居全国第3位
  ■全面兜牢保障底线,基本养老、失业、工伤保险覆盖人数分别增长16%、34.6%、41.8%,城乡低保标准分别提高36%、60%,城乡居民基本医保覆盖面达到95%,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全面建立
  
2022年实现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

  2022年,面对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以及疫情多轮冲击,我们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认真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重要要求,各项工作难中求成,经济运行实现逐季回稳、稳中有进,预计全年生产总值增长4.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9.3%,实现了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
  
今后五年工作的目标任务

  未来五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是:
  ——全域综合实力跨上新台阶。能源综合保障能力达到6.8亿吨标准煤,粮食生产能力稳定在1200万吨以上。经济年均增长6%左右,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0万元。
  ——经济发展质量实现新跃升。县域经济持续壮大,农业基础更加稳固,乡村振兴全面推进,力争绝大多数县形成1—2个百亿元以上的产业集群。
  ——改革开放创新迈出新步伐。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年均增长8%,企业创新能力和主体地位明显提升,全省综合科技创新水平进入全国第一方阵。
  ——人民群众生活展现新气象。城镇新增就业年均增长40万人以上,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比持续缩小。
  ——美丽陕西建设取得新突破。碳达峰碳中和稳步推进,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持续下降,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加快形成。
  ——社会治理效能得到新提高。维护国家安全能力持续增强,公共安全体系更加完善,重大风险防范化解机制日益健全,本质安全水平不断提升,应急保障能力显著增强,社会诚信体系建设持续深化,基层治理水平不断提高,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新格局基本形成。
  
2023年预期目标和重点工作

  今年是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也是新一届政府起步之年。全年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5.5%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3%,城乡居民收入分别增长6.5%和7.5%左右,城镇新增就业40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左右。
  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稳住经济发展大盘
  ■力推有效投资扩大。全年安排省级重点项目640个,年度计划投资4804亿元,力争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左右
  ■力促居民消费回升。鼓励发展定制、体验、智能、时尚等消费新模式,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左右,净增限上企业1000家以上
  ■力助市场主体纾困。帮助大企业稳定生产,减轻中小企业负担,对困难行业领域定向帮扶
  巩固实体经济发展基础,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提升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驱动力。聚焦重点产业链开展延链补链强链行动,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工程,打造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链主”企业,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以上
  ■强化能源工业支撑力。全省规划发电量2900亿千瓦时、增长7.4%,新增新能源装机1000万千瓦、总规模达到4000万千瓦,新开工煤电项目1000万千瓦以上
  ■加大数字经济牵引力。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加快推进大数据、软件信息服务等千亿级产业集群建设,力争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比超过8%
  ■增强民营经济竞争力。着力培育5个以上国家和省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省级专精特新企业200户以上
  强化教育科技人才支撑,提升创新整体效能
  ■加快教育强省建设。强化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发展,优化职业教育定位,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
  ■加快科技强省建设。发挥好秦创原辐射作用,完善创促中心、网络平台、平台公司服务功能,健全路演项目跟踪服务体系,全省孵化科创企业不少于1000家
  ■加快人才强省建设。支持西安建设国家“3+N”人才聚集平台,努力培养造就更多一流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卓越工程师、大国工匠和高技能人才
  扭住改革开放关键环节,补齐短板破解制约
  ■加快发展开放型经济。聚焦经济发展,加强经开区、高新区、综合保税区等各类开放平台职能协同,提升投资贸易规模和效益。全年进出口总值增长6%以上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加快“一件事一次办”集成改革,全面实施行政许可事项清单管理,推进企业开办标准化规范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拓展“一网通办”“跨省通办”“帮办代办”深度广度,完善“陕企通”服务功能,建立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的服务体系
  统筹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深化26个重点帮扶县、234个大中型易地搬迁安置区帮扶成效,开展重点镇村帮扶行动,实施一批补短板项目,增强脱贫地区内生发展动力
  ■夯实农业发展基础。新建高标准农田230万亩,确保种粮面积4500万亩,防止耕地“非农化”和基本农田“非粮化”
  ■建设宜居和美乡村。科学制定镇村规划,加强传统村落和乡村特色风貌保护,创建200个美丽宜居示范村
  加强优势互补政策联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推动区域差异化特色化发展。严格落实“三区三线”,优化农业、生态、城镇等各类空间布局,加强市县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实施,建立健全国土空间监管体系,提升国土空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促进大中小城市协同发展。从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创新协同、资源要素、公共服务等方面深度推进西咸一体化,进一步提升西安同渭南、铜川、商洛、杨凌协同发展水平
  ■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完善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考核评价体系,力争新培育3-5个经济总量过200亿元的县(市)
  聚焦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坚决当好生态卫士
  ■提升秦岭黄河生态保护水平。严格落实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条例和总体规划,完善综合监管体系,深入实施秦岭生态空间治理十大行动,推进秦岭国家公园和大熊猫国家公园陕西片区建设
  ■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加强南水北调水源地保护,常态化开展河湖“清四乱”,大力开展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黑臭水体、入河排污口专项治理,“一断一策”推进111个国控断面全面达标
  ■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有计划分步骤实施碳达峰十大行动,完善“两高一低”项目审查机制,促进工业、建筑、交通等领域绿色转型,高标准完成全国碳市场第二个履约周期管理工作
  坚持自信自强守正创新,扎实推进文化建设
  ■大力繁荣文化事业。系统开展秦岭文化、黄河文化研究阐释和品牌打造,加快长城、长征、黄河国家文化公园(陕西段)建设,推进城市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
  ■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加强全域旅游示范区、文旅融合示范区建设,着力构建关中、陕北、陕南三大文旅板块,加快推动旅游人数和旅游收入恢复增长
  ■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推进太平遗址考古发掘、汉长安城大遗址保护、石峁遗址申遗等工作,加强古籍典藏保护修复和利用,健全陕西特色非遗名录体系
  持续改善民生增进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
  ■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健全就业公共服务体系,用好动态精准就业服务系统和“秦云就业”平台,深入实施就业服务提升工程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健全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制度,推进异地就医结算,深化支付方式改革,完善门诊共济保障机制
  ■推进健康陕西建设。深化公立医院改革,推进省市优抚医院改革,积极推动紧密型医疗联合体建设,促进民营医院健康发展。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做大做强“秦药”品牌
  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筑牢安全发展屏障
  ■维护经济金融安全。严格落实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要求,扎实开展房地产领域风险排查化解,确保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
  ■提高公共安全水平。深化煤矿、非煤矿山、危化品、交通、消防、建筑等领域专项整治,全面排查城镇燃气、商贸市场安全隐患,巩固自建房治理成果,加大农村道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和危桥改造工作力度,提升本质安全水平,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
  ■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完善立体化信息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完善重点地区、重点部位、重点场所安全防范机制,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斗争,严厉打击盗抢骗、黄赌毒、食药环等违法犯罪,整治侵犯公民个人信息行为,坚决遏制电信网络诈骗高发态势,切实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两会“新”声音##两会“心”期待#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怎么形容市井生活的美丽之处呢和爸爸一起游泳回来的路上每年夏天 总是有几个傍晚能碰见天空雨后放晴 有恰逢夕阳西下一片天空 半边是蔚蓝的伴随着黑暗 另一边是近乎完美
  • #王俊凯[超话]#[兔子]#王俊凯电影断桥# [兔子]#王俊凯代言菲洛嘉# [兔子]#王俊凯英雄联盟中国区品牌代言人# 我们怀着美好的希望,勇敢的走着,跌倒了再
  • 回望过去的这几年,其实真的认识了很多有趣的也与我灵魂高度契合过一段时间的人ta们确实都让我感慨原来世界上可以有人与我在各个方面都同频共振你说什么他们都能懂 做什
  • 在芒格还是初级合伙人的时候,曾接了一个案子,客户没说好哪天,就过来讨论计划。很多身处低谷的人会觉得:我现在赚不到钱,都是因为做了这个工作,或者入错了行当。
  • 老汪:小张你呢,多大了?想来想去,还是觉得成长里的代价,我再怎么用力的心疼,也无法代替你接收面前的好与坏,因为路终归是你的。
  • “明了”:这样甚深的境界,在佛陀的各别自证前都能明明了了地完全照见,所以这种等持既是甚深的,又是光明的。】整段大意是说:当所有的眷属都在场,佛陀入于甚深禅定中时
  • (未完待续)就在看房的第一周,我就开启了没有止境的漫长出差之路,导致看房节奏突然被打乱,但却意外筛掉了所有不合适的房子真是老天保佑。进入超市,挑选商品变得更加谨
  • ——《般若法雨》成刚法师#澜墨[超话]# 只能说不要永‎远​循规蹈‎矩‎ 要敢​于‎给‎自己做决​定 就‎像尼克​·胡‎哲​他​的‎代表​作《人‎生‎不​设限》
  • 现在阳人经常会将房子买卖,鬼是不会跟着人走的,换的只是房子的阳间主人,并非上天派出的土地公。他前世是个守戒不清净的修行人,犯了邪淫,今生又是再犯邪淫,我现在正使
  • 巨大的悲伤席卷了我压抑的情绪被封印了一天终于,就在刚刚,爆发了极其的难过,带有好像对谁都无法言语的哀伤站在斑马线这头,看着对面的行人灯从绿色变成红色,再变成绿色
  • 杨幂演的盲人是电影:《我是证人》失踪后,尸体被发现,凶手肇事逃逸。杨幂演的盲人是电影:《我是证人》失踪后,尸体被发现,凶手肇事逃逸。
  • 我在心里衷心赞叹观音心咒的不可思议功德,于是更大声念诵,“嗡嘛呢叭咪吽……”更奇怪的事来了,十多个鬼魂仍然在我前面来回飘荡,但当我念至“吽”字时,它们全部像触电
  • 确保认罪认罚的自愿性“由于值班律师作用还有待充分发挥,可能存在被动签署认罪认罚具结书的情况”“有些犯罪嫌疑人本身并不情愿认罪,但选择通过认罪认罚尽快拿到判决结果
  • 前天观察自己的绿萝,发现有蚂蚁爬进爬出,整株拔了,把土一点一点捏碎,果然有蚁后。现在爱你多一点我喜欢清晨钻进我房间的第一缕阳光,却都不及你的笑容灿烂biu bi
  • #每日一善[超话]##每日一善# [心]#好好吃饭# 顺序很重要 身教大于言传 孩子最强的能力不是听你指挥的能力 而是天生的模仿能力 所以等你做到的时候 你都
  • 爱是平等的,不是权衡利弊,如果少了沟通,忽略了对方的感受,两颗心终会渐行渐远……#情感##情感语录# 在爱情中,从来就没有什么天生一对,很多好的恋爱或者长久的恋
  • 如果巴斯夫德国最大化工厂倒闭,那么,湛江巴斯夫很有可能加速建设,一旦巴斯夫搬离德国,就会起到一个不好的带头作用,其它德国企业会不会也会搬离?如果巴斯夫德国最大化
  • 我不知道当下该怎么形容我的感受……这些年我隐隐感受到你的团队飘了,也许是这几年你的电影成绩都很好,像我也一直跟身边朋友说,看这是演员易烊千玺,他真的很棒!其实我
  • 全省常住人口中,文盲人口(15岁及以上不识字的人)为2574322人,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文盲人口减少464205人,文盲率[4]由8.74%下
  • 美好的一天从肚子痛开始从来没有过在床上捂着肚子疼得翻来覆去三个小时跑了五次厕所 今天做到了好在下午好了恢复了元气满满 没有痛了 今天和往常周一一样 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