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修行,皆在修心。

精进才是人生的意义,一个人的时候真的很脆弱,即使是再乐观的人,也会感到寂寞,甚至是抑郁。

不清楚你是怎样的,很多人也是一个人生活的,所以大部分的人喜欢用工作来麻醉自己。

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里,不需要太多牵挂,也没有太多的遐想。

虽然工作上也有很多不如意的,但他们必须都一一要克服,因为他们都拥有坚定的信念,并愿意为这个信念而坚持下去。

就好像有个香港明星杨怡在领奖时所说的:曾经是有逆境过,但今时今日依然是站在这里,依然是做到最好!

现在的社会极其复杂,一定要有过硬的心理素质。其实你所羡慕的成功人士,他们不一定比你年长,所看的事情、所做的事情都不一定比你成熟,但他们就有好的心理素质。

幽默、冷静、老练,这才足以支撑起他们的信念。无论遇到怎样的困难,只要心有信念,就一定能恢复原有的状态。

现在面对的只是小问题,没什么大不了的,当以后回头想的时候,这为了自己信念而承受的、坚持的、奋斗的都会感到欣慰。

信念的坚守,愿望的达成乃至人生的自由,一定是精进努力的结果。

两位比丘从佛陀那里得到禅观的指导后,到森林里的一处精舍去禅修。

其中一位比丘心不在焉,只知在火旁边取暖,整个初夜只知向年轻的沙马内拉谈话而浪费时光。

另一位虔诚的比丘则善尽比丘的职责:初夜时经行,中夜时休息,后夜则再度禅修。

由于他的精进和正念现前,所以很短的时间内就证得阿罗汉果。

结夏安居结束后,这两位比丘回去向佛陀顶礼问讯。

佛陀问他们如何安居?懒惰又心不在焉的比丘说另一位比丘只是躺着休息、睡觉而浪费时间。

佛陀就问道:“那么你自己呢?”

他回答说自己在初夜的时候,靠在火旁边取暖,然后就整夜没睡。但佛陀太清楚他们两人安居的情形。

所以就对懒惰的比丘说:“你明明懒惰、心不在焉,却说自己精进努力、正念现前,而你的同修精进努力、正念现前,你却说人家懒惰、心不在焉。

你就像羸弱、步履缓慢的马,而你的同修则是强壮、脚程敏捷的马。”

有些人曾经有很好的前途,但是全部放弃了,因为生活很不快乐。

每天假装很开心,假装在工作,假装自己很坚强,甚至连哭都不能有机会。痛!

其实只要积极上进,机会是有的,不能灰心。既然以前的都过去了,总结经验教训,以后不要再次重复犯错就好。

年轻人不能如此容易放弃、如此娇嫩脆弱。总是这样“丧”,那请问一句,你以后怎样面对自己的生活?只要命还在,活下去不就意味着机会?

有人说:怕没人爱,怕被人爱,每天都很矛盾。怕的东西很多,但就是不怕死!连死都不怕的人,那其他所谓的怕,都是借口。

人都是存在着很大的矛盾的,只是自己没有把握好度。没有把自己清楚的定位,甚至连自己都认识不清楚自己,很迷失。

该站在什么位置,自己要清楚;需要怎样的生存(生活),自己更要清楚。

例如:现在我已经XX岁了,那XX岁的时候,我该是怎样呢?我要达到怎样呢?那时候的生活大概又是怎样呢?

我现在是单身,我又该如何寻找另一半呢?我该有怎样的条件在社会上竞争呢?出现了问题,我又该如何解决呢?我的工作,我又是怎样筹划呢?要有自己大概的蓝图。

这个蓝图,是为了实现自己所坚持的信念而做出的精进努力的引导和动力。

不清楚,一直在想,想知道自己究竟要的到底是要什么。可惜一直都搞不清楚!

没有人能非常清晰地知道你想怎样,只有你自己能清楚自己所需要的。

寻找你自己想要,寻找自己的信念,那才是解决之道。请抚心自问!

佛说:精进受人赞叹,放逸受人诃责。有一天,离车国的摩诃利王子,前来聆听佛陀讲解《帝释所问经》。

佛陀的生动叙述,让王子以为佛陀一定见过帝释。为了确认,他就问佛陀。

佛陀回答道:“摩诃利!我确实认识帝释,也知道他为何成为帝释。”

佛陀就告诉摩诃利,身为诸天王的帝释的某一前世是摩卡拉村子一位名叫玛伽的年轻人。

他和三十二位同伴从事很多的社会公益活动,如铺路、建公共休憩房舍等,一生中并奉行七项义务:

1.奉养父母

2.尊敬长者

3.言语温顺

4.不背后说人闲话

5.慷慨大方、不贪婪

6.实话实说

7.不动气

由于玛伽在那一生中具足无数的善业和正确的德行,所以往生为帝释。

佛说:愚痴的人耽溺于放逸行,智者护持自己的精进,一如世人保护无上的珍宝。

人不可放逸,也不可耽溺欲乐。很多人现在只是想办法让自己开心,随着性子的生活。

饿,就吃;困,就睡;寂寞了,上网游戏;暴躁了,自我灌醉。其实那是很颓废的!

所庆幸的是,现在的养生和医疗节目很多,还有来自老母亲朋友圈的关心,使得大部分年轻人避免了做一些令自己伤心伤身的事情。

应该告诉这些“随性”的人:

切记寂寞时不要去爱,先把自己的事弄明白;寂寞时更不要放荡形骸,那样只会在寂寞之上平添空虚!

我们的人生应该像帝释那样端正自己的身心,由此我们的信念和精进努力才能够有正确的方向,带给我们人生积极的改变。

有一年,舍卫城庆祝一个广受欢迎的庆典,庆典期间,许多年轻人用灰土和牛粪涂揉身体,并且在城内到处闲荡、喧哗,而成为大家头痛的人物。

他们停留在居民家门口,直到居民给他们钱,才肯离去。当时,舍卫城里有很多的佛教信徒。

这些信徒就向佛陀通风报信,请佛陀在七天之内,不要进城,而由信徒们直接把供养品送到精舍。同时,他们也尽量留在家中。

第八天,庆典结束后,佛陀和众多比库受邀到城内说法。

当信徒告诉佛陀那些年轻人在庆典期间的幼稚举止时,佛陀说那些年轻人因为无明,所以举止缺乏尊严与庄重的气息。

佛陀接着劝诫信徒们不可浑浑噩噩的过日子,也不可以沉溺于感官欲乐,应该时时正念现前,这样才可以获得幸福,证得究竟喜悦的涅槃。

信徒们专心听完佛陀的说法后,满心欢喜,对佛法的信心更加坚定。

做一些充实一点的事情,过一些现实一点的生活,走一些塌实一点的道路,你过得会轻松一些。

面对事情两面看,好的坏的都打算上。你都不怕死,那说明在你内心的深处,没什么大不了的事情,因为人的一生除了生死,都是小事。

从来只对别人展现最完美的自己,不想让别人看到最不堪的样子,但有谁是完美的?呈现出来不过是为了生存的需要罢了。

有没有想过,这一切一切,都是自己一手造成的?

换个角度想问题,你会看到另一面天空。力求完美是好事,但你要量力而行,强迫并没有什么好处。

所以,要为自己定下目标,正确的,那奋勇前进,做些有意义的事情。

当你所有事情都安排妥当了,你自然会开心的。不协调,当然不开心。

太累了,累得反胃,不知道为什么而累。凡是有坚定的信念并愿意为之精进努力的人,都应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灵活头脑。

任何人都有的,只是没有看清自己、端正身心,没有把它培养起来罢了。

任何人都是很优秀的,生而为人我们都是独一无二的。

无论生活多难,不要看轻自己,更不要放弃自己,因为我们的生命即是自己的,也承载着独一无二的使命和爱你之人的心念。

你把自己搞“废”了、搞“丧”了,过着些自欺欺人的生活,那应该吗?

记得在韩国的时候跟一个朋友讲过:

人活着好比坐地铁,你上车的时候可能有座位也可能没有,但是绝对有让你得到座位的机会,你可以抢,可以坚守在一个地方等待,机会来了你可以坐但也可以不坐。

无论哪一种选择其实不会改变什么,只会让你稍微舒服一点,而时间长了也许会变得更不舒服。

至于路途中呢,每个站点有不同的景色,但是你并不一定都要下车,只要你知道你到底要去的是哪里。

不断的有人上车不断的有人下车,可以陪你坐到终点的一定是跟你有一样目标和缘分的人。

而其他人呢?或者给你带来快乐或者给你带来悲伤,但你不必太在意,他们都会下车,但却不仅仅是过客,你们彼此都会留下记忆,所以善待那些曾经一起跟你坐车的人,更要善待那些陪你坐到终点的人。

不要希望出现多么美丽的风景,因为一般行驶的途中你看到的就是黑黑的隧道,但是请不要厌倦。

因为这黑黑的隧道也无时不充满灯光,且很快就会过去到达一个又一个不同的站点,所以当你看不到窗外风景的时候不妨多看看和你一起坐车的人,人生百态往往浓缩于此。

结局都是一样的,总是要下车。但是下车却不是结果,结果就在过程之中。与其说享受坐车过程不如说你已经在享受结果了。

原来最易让人去回忆的是改变自己的时光;原来未经许多人生经历实在来不得多少智慧。

辨的清天理人欲就是人成,“人成即佛成”,我们有时候应该感谢这个“五浊恶世”。

我们都不是一个拿得起放得下的人,离开时总会想念,离开后总会思念,但却不能重来,也不要重来。

人生不是演戏,而是自己构建自己的内心世界。我们是凡人,做不到我佛脚尖触底呈现大地平整庄严妙好的景象,我们只能在这个世界上生活,打造自己的内心世界。

解脱,也便是如此,心如极乐,则极乐自然现前。修行,其实就是呈现自己的本来面目而已。【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我们都是好孩子。你的内心,又是一番什么样的景色,你又为此精进了没有?

谛闲法师于大势至菩萨圣诞开示念佛法门:
  今日是大势至菩萨圣诞良辰。示大势至菩萨所修之念佛三昧法门。是谓应时应机之谈也。楞严第二十四圆通章云。尔时大势至法王子。与其同伦。五十二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忆往昔恒河沙劫。有佛出世。名无量光。十二如来。相继一劫。其最后佛。名超日月光。彼佛教我念佛三昧。譬如有人。一专为忆。一人专忘。如是二人。若逢不逢。或见非见。此以普通人喻佛念众生。众生不念佛也。一人专忆者。喻佛常念众生。一人专忘者。喻人常不念佛。故佛虽常在世间度生。故云若逢或见。众生虽生佛世。与佛同时。不肯念佛。故曰不逢非见。二人相忆。二忆念深。如是乃至从生至生。同于形影。不相乖异。此喻众生念佛也。佛念众生。众生念佛。故云二人相忆。如是佛度生。生念佛。乃至从生至生。喻如形影相随。无时或异也。次以母子喻。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如母忆子。此以喻合喻。合上佛念众生也。如儿子之往他乡也。其为母者。或倚门而长望。或兀坐而恒思。或废寝而忘餐。或停梭而罢织。其念子之情。可谓深且切矣。佛念众生之心。亦复如是。此喻众生不肯念佛。佛亦无可如何耳。若子逃逝。虽忆何为者。喻不孝之子一出其门。或为货殖之所绊。或为美妇之所系。无时念及母在家中。此喻众生不肯念佛。故云虽忆何为。言子若忆母。如母忆时者。此喻孝顺之子。身虽在外。无时不念母在家中。营事既毕。即便回家。承事老母。故云母子历生。不相违远。此喻众生念佛。要如母忆子一般。故云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言现前见佛者。或于念佛定中见。或于夜间梦中见。俱名现前见也。言当来见者。或是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亲垂接引。或是往生七宝池中。华开见佛。皆名当来见也。言必定者。众生果能忆佛念佛。功不虚弃。必定能见佛也。即此念佛法门。便是胜妙方便。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故云不假方便。自得心开。言如染香人。身有香气者。此喻众生念佛。即心即佛。譬如染香之人。其身自然而有香气故此念佛三昧。亦得名曰香光庄严也。势至菩萨自云。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无生忍。今于此界摄念佛人。归于净土。此明以因趣果。果后度生。故我等现前大众。若肯忆佛念佛。必蒙势至菩萨摄受往生也。其最后结句云。佛问圆通。我无选择。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不比彼等诸圣。皆有选择也。
  且念佛三昧。有三种不同。各有下手工夫。现前大众。不可不知。
  一者念自佛法门。其下手工夫。祗有一重能所。皆以第六识相应之五别境中慧心所。为能观智。名为妙观察智相应品。以六根性为所观境。
  如阿那律单选眼根。名反见法门。初于见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明暗二相。了然不生。此得益之相也。
  观音选耳根。名反闻法门。初于闻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动静二相。了然不生。
  周利槃特迦选鼻根。名反嗅法门。初于嗅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通塞二相。了然不生。
憍梵钵提选舌根。名反尝法门。初于尝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甜淡二相。了然不生。
  毕陵伽婆蹉。选身根。名反触法门。初于触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离合二相。了然不生。
  须菩提选意根。名反知法门。初于知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生灭二相。了然不生。此一种法门。境智俱属于自。故云念自佛也。
  二者念他佛。亦是一重能所。以六根为能念。诸佛果德为所念。能念属自。所念属他故云。念他佛也。念自佛。全仗自力以了生死。以生死之因。无量无边。若烦恼一丝不断。则生死便不能出。故古德云。少留一爱未全捐。便恐临终被此牵。先须持戒清净。由戒生定。由定发慧。定能伏烦恼。直至三界见思破尽。方能超出分段生死。此念自佛之了生死不易也。念他佛全仗佛力。烦恼不必断。业障不必除。只要愿力恳切。便能横超三界。带业往生。故念他佛。了生死之易也。
  第三自他俱念佛者。此一种法门。是上根利智所修。必先大开圆解。了知心佛众生。三无差别。自他本自不二。先须识得有两重能所。一者。以妙观察智相应品为能观。以六根性为所观。二者。以六根为能念。以诸佛果德为所念。从此下手念佛。先须缘想。诸佛圣境。然后都摄六根。一心蓦直念去。名为依他境立。唯心观成。俾眼所见者。无非佛相。耳所闻者。无非佛音。鼻所嗅者。无非佛香。舌所宣者。无非佛像。意所缘者。无非佛法。六根所对。无非佛境。此种法门。唯永明等诸大祖师。可以承当。
  所以永明祖师。昼夜十二时。弥陀十万。更须诵华严经一部。行百八事。此等行径。非泛泛人可以做得也。故莲池大师闻之。尚有疑虑。一日亲自勘验一番。从半夜起来。遂持珠计数。直至晚间。念满十万。中间一息不能昏散。若少有昏沉。即便间断。不能满十万数。可见此种法门。非吾辈所能企及。吾等自知钝根。只好学势至念佛法门。单念他佛最极稳当所谓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不假方便。自得心开。故永明祖师。尝以四料简开示学者。一云。有禅有净土。犹如戴角虎。现世为人师。将来作佛祖。此种禅净双修法门。如能做得。固然是好。如其不能。当念他佛。二云。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故经云。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即此念佛。便是殊胜方便。何必再假余方便耶。三云。有禅无净土。十人九错路。阴境若现前。瞥尔随他去。此在永明大师时候。尚云十人九错。直至于今。又过千余年矣。当云十人十错。吾辈宁不寒心乎。四云。无禅无净土。铁床并铜柱。万劫与千生。没个人依怙。此指大概普通人物。一天到晚。黑地昏天。祗管埋头吃饭。逐利求名。不知修善。不肯念佛。以贪嗔痴。发身口意。造十恶业。三途苦报。只身应受。谁能相代。故曰铁床并铜柱也。今日现前大众。幸有此间诸大居士。建造居士林。提倡念佛法门。每逢初一十五宏开大会。云集大众。同声念佛。此即上体佛心。普渡慈航也。汝等现前大众。应当认真念佛。万勿当面错过。一寸时光。即一寸命光。失人身易。得人身难。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此中念他佛一种法门。虽然是好。必须信愿持名。方为稳当。若无信愿。单念佛名。纵使每日弥陀十万。念到一心不乱。亦不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何以故。以无信愿故也。譬如有船。设在门前河中。你无心上船。故不得去。弥陀之大愿慈航。亦复如是。阿弥陀佛以四十八愿普度众生。若众生无愿往生。亦不得度。念佛众生。其必信真愿切。方能受度。无愿者。不能往生。若信真愿切。虽散心念佛。亦得往生。因往生愿切故。弥陀要解云。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此千古不易之谈也。汝等不可不知。普贤行愿品云。人到临命终时。一切业障。悉皆现前。一切眷属。悉皆远离。一切诸根。悉皆败坏。唯有愿王。一切时中。引导其前。一刹那中。即得往生极乐世界。故知愿。不可不发也。且道愿如何发。我有念佛仪规。其中有十六句发愿回向之文。当依此文做去。保管一生取办。汝等念佛。不可太快。快则佛号不清。心不至诚。亦不可太缓。缓则容易昏沉。心亦不诚敬。故须念佛要不缓不急。每日定数。至多三万。至少一万。一年三百六十日。日日做到。不可一日间断。正当念佛。要句句分明。字字清彻。从口中念出。耳里收来。名为口耳相传。圣凡不隔。依此念去。最极稳当。到得临命终时。自然感应道交。阿弥陀佛。与诸圣众。不来而来。亲垂接引。念佛行人。不往而往。往生西方。既得往生。便登不退。华开见佛。即闻佛乘。顿开佛慧。然后乘大愿船。回入娑婆苦海。广度有缘。宁不快哉。现前大众各各勉旃。

谛闲法师于大势至菩萨圣诞开示念佛法门:
  今日是大势至菩萨圣诞良辰。示大势至菩萨所修之念佛三昧法门。是谓应时应机之谈也。楞严第二十四圆通章云。尔时大势至法王子。与其同伦。五十二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忆往昔恒河沙劫。有佛出世。名无量光。十二如来。相继一劫。其最后佛。名超日月光。彼佛教我念佛三昧。譬如有人。一专为忆。一人专忘。如是二人。若逢不逢。或见非见。此以普通人喻佛念众生。众生不念佛也。一人专忆者。喻佛常念众生。一人专忘者。喻人常不念佛。故佛虽常在世间度生。故云若逢或见。众生虽生佛世。与佛同时。不肯念佛。故曰不逢非见。二人相忆。二忆念深。如是乃至从生至生。同于形影。不相乖异。此喻众生念佛也。佛念众生。众生念佛。故云二人相忆。如是佛度生。生念佛。乃至从生至生。喻如形影相随。无时或异也。次以母子喻。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如母忆子。此以喻合喻。合上佛念众生也。如儿子之往他乡也。其为母者。或倚门而长望。或兀坐而恒思。或废寝而忘餐。或停梭而罢织。其念子之情。可谓深且切矣。佛念众生之心。亦复如是。此喻众生不肯念佛。佛亦无可如何耳。若子逃逝。虽忆何为者。喻不孝之子一出其门。或为货殖之所绊。或为美妇之所系。无时念及母在家中。此喻众生不肯念佛。故云虽忆何为。言子若忆母。如母忆时者。此喻孝顺之子。身虽在外。无时不念母在家中。营事既毕。即便回家。承事老母。故云母子历生。不相违远。此喻众生念佛。要如母忆子一般。故云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言现前见佛者。或于念佛定中见。或于夜间梦中见。俱名现前见也。言当来见者。或是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亲垂接引。或是往生七宝池中。华开见佛。皆名当来见也。言必定者。众生果能忆佛念佛。功不虚弃。必定能见佛也。即此念佛法门。便是胜妙方便。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故云不假方便。自得心开。言如染香人。身有香气者。此喻众生念佛。即心即佛。譬如染香之人。其身自然而有香气故此念佛三昧。亦得名曰香光庄严也。势至菩萨自云。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无生忍。今于此界摄念佛人。归于净土。此明以因趣果。果后度生。故我等现前大众。若肯忆佛念佛。必蒙势至菩萨摄受往生也。其最后结句云。佛问圆通。我无选择。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不比彼等诸圣。皆有选择也。
  且念佛三昧。有三种不同。各有下手工夫。现前大众。不可不知。
  一者念自佛法门。其下手工夫。祗有一重能所。皆以第六识相应之五别境中慧心所。为能观智。名为妙观察智相应品。以六根性为所观境。
  如阿那律单选眼根。名反见法门。初于见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明暗二相。了然不生。此得益之相也。
  观音选耳根。名反闻法门。初于闻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动静二相。了然不生。
  周利槃特迦选鼻根。名反嗅法门。初于嗅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通塞二相。了然不生。
憍梵钵提选舌根。名反尝法门。初于尝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甜淡二相。了然不生。
  毕陵伽婆蹉。选身根。名反触法门。初于触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离合二相。了然不生。
  须菩提选意根。名反知法门。初于知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生灭二相。了然不生。此一种法门。境智俱属于自。故云念自佛也。
  二者念他佛。亦是一重能所。以六根为能念。诸佛果德为所念。能念属自。所念属他故云。念他佛也。念自佛。全仗自力以了生死。以生死之因。无量无边。若烦恼一丝不断。则生死便不能出。故古德云。少留一爱未全捐。便恐临终被此牵。先须持戒清净。由戒生定。由定发慧。定能伏烦恼。直至三界见思破尽。方能超出分段生死。此念自佛之了生死不易也。念他佛全仗佛力。烦恼不必断。业障不必除。只要愿力恳切。便能横超三界。带业往生。故念他佛。了生死之易也。
  第三自他俱念佛者。此一种法门。是上根利智所修。必先大开圆解。了知心佛众生。三无差别。自他本自不二。先须识得有两重能所。一者。以妙观察智相应品为能观。以六根性为所观。二者。以六根为能念。以诸佛果德为所念。从此下手念佛。先须缘想。诸佛圣境。然后都摄六根。一心蓦直念去。名为依他境立。唯心观成。俾眼所见者。无非佛相。耳所闻者。无非佛音。鼻所嗅者。无非佛香。舌所宣者。无非佛像。意所缘者。无非佛法。六根所对。无非佛境。此种法门。唯永明等诸大祖师。可以承当。
  所以永明祖师。昼夜十二时。弥陀十万。更须诵华严经一部。行百八事。此等行径。非泛泛人可以做得也。故莲池大师闻之。尚有疑虑。一日亲自勘验一番。从半夜起来。遂持珠计数。直至晚间。念满十万。中间一息不能昏散。若少有昏沉。即便间断。不能满十万数。可见此种法门。非吾辈所能企及。吾等自知钝根。只好学势至念佛法门。单念他佛最极稳当所谓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不假方便。自得心开。故永明祖师。尝以四料简开示学者。一云。有禅有净土。犹如戴角虎。现世为人师。将来作佛祖。此种禅净双修法门。如能做得。固然是好。如其不能。当念他佛。二云。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故经云。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即此念佛。便是殊胜方便。何必再假余方便耶。三云。有禅无净土。十人九错路。阴境若现前。瞥尔随他去。此在永明大师时候。尚云十人九错。直至于今。又过千余年矣。当云十人十错。吾辈宁不寒心乎。四云。无禅无净土。铁床并铜柱。万劫与千生。没个人依怙。此指大概普通人物。一天到晚。黑地昏天。祗管埋头吃饭。逐利求名。不知修善。不肯念佛。以贪嗔痴。发身口意。造十恶业。三途苦报。只身应受。谁能相代。故曰铁床并铜柱也。今日现前大众。幸有此间诸大居士。建造居士林。提倡念佛法门。每逢初一十五宏开大会。云集大众。同声念佛。此即上体佛心。普渡慈航也。汝等现前大众。应当认真念佛。万勿当面错过。一寸时光。即一寸命光。失人身易。得人身难。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此中念他佛一种法门。虽然是好。必须信愿持名。方为稳当。若无信愿。单念佛名。纵使每日弥陀十万。念到一心不乱。亦不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何以故。以无信愿故也。譬如有船。设在门前河中。你无心上船。故不得去。弥陀之大愿慈航。亦复如是。阿弥陀佛以四十八愿普度众生。若众生无愿往生。亦不得度。念佛众生。其必信真愿切。方能受度。无愿者。不能往生。若信真愿切。虽散心念佛。亦得往生。因往生愿切故。弥陀要解云。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此千古不易之谈也。汝等不可不知。普贤行愿品云。人到临命终时。一切业障。悉皆现前。一切眷属。悉皆远离。一切诸根。悉皆败坏。唯有愿王。一切时中。引导其前。一刹那中。即得往生极乐世界。故知愿。不可不发也。且道愿如何发。我有念佛仪规。其中有十六句发愿回向之文。当依此文做去。保管一生取办。汝等念佛。不可太快。快则佛号不清。心不至诚。亦不可太缓。缓则容易昏沉。心亦不诚敬。故须念佛要不缓不急。每日定数。至多三万。至少一万。一年三百六十日。日日做到。不可一日间断。正当念佛。要句句分明。字字清彻。从口中念出。耳里收来。名为口耳相传。圣凡不隔。依此念去。最极稳当。到得临命终时。自然感应道交。阿弥陀佛。与诸圣众。不来而来。亲垂接引。念佛行人。不往而往。往生西方。既得往生。便登不退。华开见佛。即闻佛乘。顿开佛慧。然后乘大愿船。回入娑婆苦海。广度有缘。宁不快哉。现前大众各各勉旃。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晚安✨为爱阅读365✨Feb.Day17《吃掉你的豌豆》这是两年前买的书了,搬家时放起来了,无意中都给扒出来,两个人还有点印象,商量了半天要先讲哪一本[偷笑]还
  • #阳光信用[超话]##每日一善##阳光信用# 勿起不善之念,勿阅不善之书,勿听不善之乐,勿吐不善之语,勿为不善之事,勿近不善之人,勿学不善之法,勿入不善之境。在
  • 他强调,要全面贯彻党中央“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重要要求,深入落实省委工作部署,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担当,统筹抓好安全生产、疫情防控、项目建
  • ”贺燃见他老子的时候真的太蠢萌了哈哈哈绝了什么个辣鸡印度神仙油!纸四我和我哥其实三个小时不到就玩完了)​​吐槽一下梁琪伟玩的时间也太长了吧​​但是他真的好乖好可
  • 你梦醒,我梦幽,幽幽梦中还是忧。你那边,东风吹梦上新柳;我这边,往事思量怕回首。
  • 和另外两个没有着装的男人进了窗口,看着我嘀嘀咕咕还让我离开说我影响收费,我当时问收费员公号多少她不说,我问她叫什么名字她也不说,在大家都监督下她不得不报名号(高
  • 【身边好人分享身边事 当好学生精神引路人】为弘扬崇高师德,广泛宣传身边教师的先进事迹和高尚品质,6月1日下午,@国网陕西培训中心组织开展“身边好人事迹分享会”活
  • 赞助马拉松赛事,首先可通过庞大的参赛及关注人群提升品牌曝光度,其次,马拉松运动本身的超越极限、挑战自我、坚持到底等精神,也有助于企业对外塑造积极的品牌形象。北京
  • 7.财务分配中有一部分是规划给父母的女孩给父母留足够的钱,以免父母在需要的时候说的是:“没白养你”而不是“别花在我身上了,我不想拖累你”懂得孝顺的女孩子,完胜了
  • 人的能量和福报是有限的,而不孝顺父母和邪淫最折损福报,一个人只知道贪图享受而不知道给自己增添福报早晚会走向灭亡,一个人如此,一个家庭如此,一个国家如此。再后来,
  • 除了种田种菜,老两口还开了一个小油厂,没有雇员,所有事务都是自己忙。除了种田种菜,老两口还开了一个小油厂,没有雇员,所有事务都是自己忙。
  • 这世上有很多经营企业的人,本可以不用高成本试错、低水平徘徊的,他们只是缺一次好好分析给他们听的机会,许多致命陷阱的躲避,只要有人教一次就行,可惜,这一路走来,连
  • 2022年10月4日星期二 【转赞:纳福】;今日星相:月亮拱水星;★★幸运星座:天秤座、射手座、白羊座、双子座、处女座、水瓶座;★★温馨提示:月水拱相带来轻松欢
  • 还记得你在长沙给我买的那个睫毛夹吗,在我们最后一次见面那天后,它第二天就不见了,我找不到,我哪里都找不到,我以为我不刻意的去找,它就会出现,可是没有诶,它好像真
  • ”姚振海说,他们还计划在自贸试验区大兴片区廊坊区域建一个12万至15万平方米的葡萄产业基地作为集团总部中心,逐步把集团全球业务向综保区迁移。#喜迎二十大# 【“
  • 3.其他一切与农农相关的记录太多太多了,就把这些发在图里了,还有很多,图里放不下啦哈哈哈哈哈哈哈关于你的记忆很多,多到我不知道从哪里开始说起,好像“陈立农”这个
  • #尹浩宇[超话]# #into1尹浩宇混血神颜门面ace# 接到很多派大星的私信投稿,歌剧院作为非官方组织,只能在此呼吁:无论是公开行程还是非公开行程,严禁跟机
  • 1. 强化“云系列”系统,融合线上线下展区优化预约配对系统,“云对接”期间由以往2天增至14天,让参展商与买家有更充分时间交流;达成合作协议或意向的参展商与买家
  • #CaissieLevy[超话]#|#Caissie Levy# 【彩色相机】211028 post一则 Some magical @/bruglikas
  • 半夜失眠,最近真的很down很down其实,来自学校的压力,来自学业的压力,来自秋招的压力,还有无形之中分分钟能压垮你的peer pressure~每时每刻都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