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吧,我想聊一聊深圳这个城市
我的观点是趁年轻还是要去大城市体验一下的,当然,既然是[大城市],不如就选择最顶尖的,一年前我本来是打算去沪,但是在4月份春季的沪发生了什么大家也都知道,于是我的沪漂梦就破灭了,开始转向下一个城市。
我在深圳待的时间不长,所以观点也是肯定有片面性,而且鉴于我很没有文化,所以好多意思也表达不出来,只能写一些我在其他城市没有看到过的不同点;令我印象最深的是,一出火车站,大约是晚上十点多,就听到两个人边走在讨论工作相关,下了电梯,电梯上的两个人依然在讨论工作,隐隐约约听到有关华子、公司模式等等词语,上了地铁后,旁边的哥们在若无旁人地背单词,甚至读出声来;到站快关门后一大哥dile 一个车轮和一个去了车轮的自行车硬挤上来(人很多);还有听着网课的男大学生,另外,人们在地铁站两站换乘的路途中,总是总是走的匆匆的;快晚上11点的地铁挤的人满为患,这是我在其他城市没有见到过的场景。而且深圳的地铁扫码非常快非常快,把地铁码一放出来的同时就开闸,我没遇到过更快的。
北上广深中,也只是听说过北上有一些排外的本地人,就像是京爷、沪爷,但是没有听说过深圳排外,因为全都是外地人,如果问一个人是哪里人,ta回答我是深圳人,听起来就感觉怪怪的。
在深圳体验感较好的还有,在路上没有人会打量你,哪怕在深圳你穿着羽绒服,只要没影响到别人,也有很多人看都不看就继续走着。为什么这么讲,因为我在厦门街道上溜达。总有人瞅我,我说给我朋友,然后她出去也感受到了,可能从长相上能分辨出我俩是外地人,就在那瞅着,我是很不舒服,因为我不喜欢被别人盯着所以也不会去打量别人,就目视前方地走。
我昨天傍晚在海边吹着风看着不止不休的路演直播,海上架起了一堵桥,车辆川流不息地无休止穿梭,就像无数新鲜的血液在不断流入深圳,陆陆续续又来了很多年轻人,他们每个人脸上都有笑容,看起来都很开心,我们就在这里一起目睹了日落,放佛整个城市在一天中第一次得以短暂地休息了几秒钟,随着天色暗淡、城市灯光的闪起,又继续投入到永无止境的忙碌中。
深圳就是这样,永远高效,永远便捷至上,在任何方面永远先行一步,你不必追求历史底蕴、文化认同那种繁文缛节,因为这里没有历史,没有文化,当然,这里也永远没有家的感受。

好烦 昨天又梦到你了 具体的梦我已经记不清了 我只记得你改了个性签名 只留下一条朋友圈 是个二维码 文案是被伤了心的人加群打游戏 (哈哈哈是不是很荒谬 我的梦一直是这种风格)然后呢我还梦到你长篇大论的给我发消息 发了很多很多 果然这种事只有在梦里才能实现 梦里你说来找我 我们坐在海边 我说这次轮到你说说你的故事了 这是我梦到的 也是我一直想实现的 我想听你说一次 哪怕就一次 不坐在海边也可以 就算是在垃圾堆旁 我也想听你说说你的故事

本次阿那亚之行产生的几个想法,感觉有必要在恢复上班之前记录一下。

第一是关于记录本身。之前听小椅子提到,不再发微博的重要原因之一,是自己的想法本来可以汇成大江大河,平时都发微博了就好像变成了冲马桶的水;这次读书会上btr也问周嘉宁很少发朋友圈的原因,她的回答却是有意想等记忆变模糊了再写下来(变成创作)。我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越来越勤于在微博上记录日常经历和想法的点点滴滴。初衷首先是很多瞬间和经历不记下来就忘了、丢了,或者有些记录一下会强制自己再琢磨一遍所以不那么容易忘,所以首先是为了自己;其次是愿意通过这种方式把自己的一些想法、特别是正面的体验随时分享给任何感兴趣的朋友。至于记完了就错过积蓄下来再经过转化加工更集中地输出的机会,也许存在,但我觉得更多还是另外一回事吧,如何再加工再创作本不应受平时已经记录过一些素材的影响。也不排除自己未来进化到可以每隔一段时间写出一些更精彩的东西而不是没完没了地简单记录。

第二是关于阅读这件事。也是从读书会上突出地体会到,嘉宾聊到的每一个点,我都能浮现出自己的理解程度是怎样的,与之相关最直接的体验是什么,如果没有当时的经历/读过的书/听过的歌/看过的电影/参加过的活动等等,对这个点的理解大概又是什么样的;与此同时,大概可以推断在场其他听众,不同年龄、打扮、反应等大致体现出的对某些东西有共鸣而另一些不太有。现在每读一本书时也会很自然地想到,其中关于哪些我是有基础的,大概到什么程度的,哪些是空白,还理解不了;看球也是一样。我感到经过朦朦胧胧的兴趣和不成体系的积累,已经越来越享受读书获得的乐趣了,就像看球一样,看得越多能在现场瞬间关联到的东西越丰富,这种体验是很棒的。而在看电影乃至日常生活很多场景中要做到同等程度的关联还很难,很多时候是茫然的,产生的想法是肤浅的,或完全无感。

第三是关于孩子如何受成长环境及经历影响。我越来越觉得在给孩子提供最基本的健康安全的成长环境、让她自己随心所欲地经历和体验、形成自己的认知和生活方式之外,一些适当的介入会带来很不一样的效果。在海边、在街上、在游乐场……观察不同性格/优点/缺陷的孩子与身边家长的状态会发现越来越多的相关性,反过来也会想自己的孩子相比TA所表现出的差异是如何造成的,自己做对、做错、没做到、可以做、暂时没办法的。有一定的阅历和体验和足够的动力与精力进行这些思考和实践,对身边的人和事努力施加积极影响,这大概正是人到中年最有意义的一部分吧!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生而为人,我很抱歉”
  • 最新消息!海军远航访问编队跨越赤道
  • 方媛返沪获父母接机 孕肚明显四肢纤细
  • 战狼2票房破45亿:我拼命努力,就是为了让你高攀不起!
  • 男子狱中服刑被人p图盗刷银行卡 刷走的钱该找谁要?
  • 悲痛万分!4岁失联女童被埋施工路面下,现场无血迹,离家才10米...
  • 中国本土首例人体低温保存完成,是位女士!能否复苏?悬念留给未来…
  • 男生猛扇回击老师 现场火药味十足学生纷纷低头不敢直视
  • 中国出现共享宝马,你知道多少钱吗?
  • 科技扬威,DNA族群比对成功破获22年前灭门案
  • 明日起,中国全面禁止进口朝鲜煤铁等产品
  • 好友蹭吃蹭喝报警 只因老爸实在看不下去没想到却发现是逃犯
  • 人红是非多,某中戏老师怼《战狼2》作者心理变态为哪般?
  • 甘肃景区突发暴洪 黄河石林景区296名游客被困沟中
  • 吓人!无锡客运站一辆大巴冲进候车室!有人员受伤…
  • 果农滥用催熟药剂,几万斤葡萄被当场销毁!
  • 美弗吉尼亚暴力事件已致1死34伤 嫌犯面临谋杀指控
  • ​张一山不再参加真人秀?​关晓彤很在意片酬?​乐嘉虐待女儿?
  • 九寨沟现双彩虹,愿殇者继续前行~
  • 稻盛和夫《活法》:每天都要心怀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