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南“网红村”的稻田画火了,村民的日子也越过越有“心气儿”了!】
  2023新年伊始,津南区小站镇会馆村村支书郑加林,在村里小站稻核心种植区忙碌着,走上观景台,俯瞰这片乡村土地,他心里琢磨的是“今年,要绘制何种图案的稻田画呢?”

  2022年,是会馆村的丰收之年,这里的600多亩小站稻,打了70多万斤稻谷,产45万斤稻米,村集体净收入增加70多万元。同时,这里的稻田画也一炮而红,“小站稻 乡村振兴 喜迎盛会”字样的稻田画,吸引了无数游客的目光,人们纷纷驱车来此打卡,会馆村一跃成为了“网红村”,在乡村振兴道路上找到自己的特色。

  稻田“丰”景 让村民的日子更有“心气儿”

  会馆村的新年格外喜庆,虽然距离大年三十儿还有些日子,但不少村民家的房屋门前,已经提前布置好了大红灯笼,“过了腊八就是年嘛,村民们今年特别有心气儿”,郑加林带记者走在乡村的小路上,笑呵呵看着村里的这些喜庆装饰。

  正值中午,村里家家户户冒着“烟火气”,村民们吃上了香喷喷的“自家”小站稻,这样的饭香来之不易,因为村里领导班子的正确决策,近些年小站稻开始了成功复种。

  小站稻历史悠久,远近闻名,会馆村更是有着长久的种植水稻历史,但上世纪70年代华北大旱和周围工厂的兴建,使会馆村的水稻种植面积越来越少,村民也开始放弃耕种,外出务工。

  2014年,会馆村开始拆迁,村民都搬到了镇上,住进了舒适宽敞的楼房,而小站稻米那种家乡味道,却时时刻刻萦绕在人们心头。

  郑加林从小在村里长大,他还记得小时候随母亲来到稻田里玩耍时的快乐光景,后来,他成为了村里的支书,便想着复种小站稻找回小站稻的价值。“乡村振兴,我们村就要找到核心价值,那就是小站稻以及围绕它及周公祠打造的生态、旅游产业。”

  这样的想法得到了上级部门、村民们的双重支持,会馆村的老人们也不计报酬来帮助村里恢复小站稻种植。同时,当地通过整治水源,关停污染工厂等措施,逐步恢复了小站稻种植的可能,天津市持续推进小站稻产业振兴,创新培育出“津原U99”“金稻919”“天隆优619”等小站稻新品种,也为村里再次种植小站稻提供了基础。

  2017年,小站稻的复种在会馆村正式开始,当年村里尝试种植的300多亩小站稻一举成功,然后逐年扩大了种植面积,2022年,村里小站稻种植达到了600多亩。

  村民们再一次吃上了香喷喷的小站稻,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村里领导班子干得真不错,作为会馆村民,我们感到挺骄傲!”忍不住在聊天中赞叹着。

  带记者走在田间的小路上,郑加林手指着眼前的土地介绍,“这些年会馆村还借助了和谐共生理念,进行了稻蟹混养,利润更可观,不仅实现了绿色农业,也鼓了群众的钱袋子。”原来,水稻为蟹的生长提供丰富的天然饵料和栖息条件,蟹粪回田还可以促进水稻生长,稻蟹混养的稻田,相比普通稻田回报要高得多。

  种植的道路走通了,如何发挥综合效益是新的思考。2022年,“稻田画”的思路被提了出来。

  “说干就干”,村里请来了专门制作稻田画的公司,通过卫星定位的方式,提前做好了插秧的工作。一开始,稻田画有多个版本,还曾有过龙凤图案的想法,最终,村里敲定了“乡村振兴 喜迎盛会”的版本,更符合2022年迎盛会的氛围。

  插秧之后的日子,郑加林和村民们经常会去地里看看,亲眼见证了秧苗一点一点的长高、长成,到最终成为丰收之景。

  “稻田画”火了!2022年十一假期期间,这里一天就迎来了7000多名游客。当时因为疫情,人们不方便开车来看稻田画,大伙儿就把车辆停在了路边,徒步走进这片稻田风景区域。

  郑加林记得,那时候路边的车辆就有三四千辆,人们来村里“打卡”的热情高涨,这进一步提振了村里领导班子,将会馆村打造成旅游景区的信心。

  “网红路”越走越宽

  冬天的土地,一眼望去虽然不如秋收季节风景如画,却孕育着希望。

  去年,会馆村的小站稻核心种植区有着十几位村民在做专职工作,每月可以获得4000多元工资。因为对小站稻的热爱,还有不少村里的老人时不时来地里转转,帮着看看水稻的长势。年底丰收的水稻不仅可以卖钱,还会留下一部分分给村里家家户户,村民们享受着丰收带来的喜悦,这些老人看到丰收的稻米,勾起了儿时的回忆,甚至流下泪来。

  除了丰收,会馆村的乡村振兴如今找到了自身的特色定位,走上了旅游+生态的路子。如今村里已经修建起2200米的栈道,6座木桥、两个荷塘,搭建了观景台。秋收时节这里莲叶荷花、绿色稻田,处处皆景、步步为画。

  越来越美的会馆村吸引了无数游客,郑加林还遇上游客问,我们能不能在这里住几天,体验体验农家乐?

  这样的提问启迪了他,2023年,村委会计划将村里闲置厂房改建成1万多平米的民宿,分给村里十几户村民们来运营。此前,这些民宿已经完成了外墙面的装修,上半年将完成内部装修,预计7月份就可以迎客了。

  从市区开车来会馆村,40多分钟的车程就可以到达,未来人们来到这里,不仅可以住民宿,吃小站稻体验农家乐,还可以钓螃蟹、赏美景,2023年村里还计划建设一座用于观光的小火车,让这里处处充满打卡之景。

  “在网上看到会馆村的美景真的震惊了,距离市区这么近,还有着江南美景的感觉,十分吸引我们,我们也很期待未来这里民宿的开放,到时候一定会来住一住,好好体验几天农家乐。”不少游客跟郑加林说。

  郑加林朴实地笑着,他向记者透露,村里还会举办一年两次的庙会,每次庙会持续三天,游客们来到这里可以听戏曲、看舞龙舞狮,体验各种民俗,甚至还可以观灯展,这些都让会馆村乡村振兴的路子越走越宽。

  记者手记:

  新年伊始,朝气勃发,登上会馆村的观景平台,看着眼前孕育着无限生命力的土地,郑加林和会馆村的村民们相信,新的一年这里将更加美好。

  正午时分走在会馆村,这里家家户户煮着小站稻米,吃上一口熟悉的味道,人们脸上挂着的是笑容,手上捧着的是幸福。

  村里因地制宜发展小站稻特色农业产业,加强农特产品品种、品质建设,更好地促进了农民增收。现在村民们住着楼房,有医疗保险,年底不仅能分到米,每位村民每年还有1550元的土地流转分红,60岁以上的老人每人每月能拿到上千元的“退休费”,日子过得越来越舒坦。

  会馆村不仅稻穗飘香,走过这里的九曲栈道,登上观景台远眺,可以看到水稻稻田与稻田旁的徽派民居相映成趣,有种小桥流水人家之感,恍惚间仿佛来到江南水乡,未来,这里还将建设完成观光小火车、乡间民宿……村里高水平谋划发展乡村旅游产业,促进农文旅深度融合,让绿水青山变成了更多金山银山,带动着更多群众增收致富。

  “我是会馆村民,我为会馆村骄傲。”现在年轻的村民在镇上买了新房,也依然保有作为会馆村村民的骄傲,这是村民实实在在的感受,这也让村里的领导班子相信,未来,他们的“网红村”将更加红火,乡村更加振兴。
https://t.cn/A69hukys

【喜迎省两会·回眸2022】守牢底线抓发展 稳中求进促振兴——回望2022年甘肃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洪文泉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之年,也是乡村振兴全面展开关键之年。

稳中求进,接续奋斗。这一年,甘肃坚持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放在突出位置,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以产业就业、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清单化管理为抓手,接续推进乡村发展、乡村建设和乡村治理,确保脱贫群众持续稳定增收,乡村面貌日日焕新,农民生活不断改善,农村地区人民群众幸福感稳步提升。

陇南市成县店村镇群众在大棚里采摘草莓。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洪文泉 摄

守牢来之不易的幸福

去年,当定西市安定区石峡湾乡石峡湾村村民董继军看到大儿子肾病综合征的诊断书时,他的心情非常沉重,以为几年来全家人的奋斗成果将要“付之东流”。对于这个刚刚脱贫摘帽、生活才有起色的家庭来说,高昂的医药费会让这家人再次陷入生活困境吗?

“坚决不能发生规模性返贫。”帮扶干部得知老董家的情况后,第一时间想办法为他对接各项帮扶政策。村里将董继军一家人纳入医保,孩子看病的花费有了保障。

“国家解决了我的负担,让我可以安心跟着合作社继续扩大种植养殖规模了。”董继军说,一定要把家里产业搞得有声有色。

底子薄、基础弱,脱贫群众之所以存在返贫致贫风险,主要原因还是家底薄、收入低而不稳。对于甘肃而言,脱贫成果来之不易,防止规模性返贫更是“头等大事”。

天水市武山县鸳鸯镇村民发展肉牛养殖。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洪文泉 摄

一年来,甘肃聚焦重点群体,不断健全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机制;聚焦重点区域,强化倾斜支持政策落实;聚焦重点工作,加大产业就业帮扶力度。发现一户、帮扶一户、动态清零一户,超过72%的监测对象消除返贫致贫风险。

高峰乡是定西市安定区海拔最高的乡镇。从乡政府沿山上行35公里,便到了贡马村。

60岁的村民高海洋一家6口人住在山脚下的3间房里,房子地基下沉,房屋潮湿。每逢雨季,在外务工的老高总是睡不踏实。

去年,贡马村生态避险搬迁集中安置点建成,23户搬迁户一起搬进了新家。搬迁户摸底排查、选址、入住,只用了4个月时间。老高的四合院新家,厕所、羊圈一应俱全。

集中力量办大事,甘肃省级领导全覆盖联系帮扶39个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倾斜安排中央和省级近70%的财政衔接补助资金,分年度谋划实施10大类1.5万个补短板促发展项目,实现23个国家重点帮扶县每县1个科技特派团和教育、医疗人才“组团式”帮扶全覆盖。

“甘味”品牌中心里,销售人员正在整理特色农产品。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洪文泉 摄

从政策制定到工作部署,从项目安排到督查调研,甘肃帮扶工作力度和政策保障丝毫不减,确保没有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为推动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筑牢根基。

走稳增收致富的路子

今年39岁的李文生,是平凉市泾川县王村镇朱家涧移民新村种菜最多、最忙的人。去年7月,他投资20多万元,办起了养殖场,养了200多只羊。

整村搬迁后,朱家涧村借助自身优势和东西部协作的东风,盖起了蔬菜大棚,成立了蔬菜种植合作社,鼓励群众发展规模种植。村支书朱惠平说,依托种植养殖业,去年朱家涧人均纯收入提高到了9000元,比上年增加了12.5%。

甘肃坚持把产业就业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最大结合点和主攻方向,围绕拓展农业多种功能、开发乡村多元价值,做优乡村特色产业,培育拓展脱贫地区产业新业态。

搬进新家园,武威市天祝县祁连镇群众开启安居乐业的新生活。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洪文泉 摄

加大力度支持脱贫地区特色产业发展,接续落实到户产业帮扶措施,强化经营主体联农带农机制,甘肃在脱贫地区建起2231家龙头企业,带动脱贫户35万户,7.1万个农民合作社带动脱贫户80.4万户。

“如今旱塬上的农户家里,西门塔尔、夏洛莱等优质引进品种比比皆是。”正宁县石家湾子村依托“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以本地“早胜牛”为主打品牌,肉牛产业也从最初的放养、散养到现在的标准化养殖、抱团式发展,已经成了当地群众增收致富的“主心骨”。

东西携手,山海情深。去年以来,天津市、山东省和36家中央定点帮扶单位投入我省帮扶资金38.19亿元,成功举办2022年“津陇共振兴”和“鲁企走进甘肃”活动,签约项目107个,合同金额170.8亿元。东部协作地区和中央定点帮扶单位直接采购和帮助销售脱贫地区农畜牧产品、特色手工艺产品金额72.82亿元。

天津挂职干部在甘肃乡村产业园区调研。新甘肃·甘肃日报通讯员 温东 摄

协作双方携手推进“一县一园”和“百村振兴计划”,共建产业园区78个、乡村振兴示范村181个。持续打造“津甘技工”“鲁甘人力”等劳务协作品牌,帮助输转农村劳动力15.91万人,有效推动脱贫劳动力稳岗就业。

建设宜居宜业的乡村

“新年临近,花卉订单多、需求大,尤其是蝴蝶兰,深受消费者喜爱。”天水市清水县花卉产业示范园工作人员鲁旭兰说。

家门口建起的花卉产业示范园,让鲁旭兰和村里的姐妹们过上了“上班族”的日子。

去年以来,清水县依托良好的生态条件、优越的自然资源,把“美丽资源”转化为“美丽经济”,实现了效益倍增。

天水市甘谷县礼辛镇依托当地特色,建设食品厂生产优质“农家味”陈醋。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洪文泉 摄

甘肃各地资源禀赋条件不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各异,接续推动脱贫地区加快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既要有等不得的紧迫感,更要有急不得的耐心。

甘肃出台《甘肃省乡村振兴促进条例》,填补了甘肃乡村振兴领域地方立法的空白。各地各部门编制完成6536个发展类村庄规划,深化“5155”乡村示范建设,加快推动农村公共基础设施进一步往村覆盖、向户延伸。

甘肃各地立足实际,因地制宜发展电子商务、光伏项目、帮扶车间、乡村旅游等新产业新业态,有效拓宽脱贫人口增收门路。

党的二十大在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总体布局中,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出专门部署,赋予了乡村振兴在新征程中的新使命。

平凉市庄浪县韩店镇打造的乡村振兴示范村。新甘肃·甘肃日报通讯员 崔宪伟 摄

一支政治过硬、本领过硬、作风过硬的乡村振兴干部队伍,是开展各项工作的人才保障。甘肃在全省基层干部中开展形式多样、特色鲜明、成效明显的关爱服务和“练兵比武”活动,不仅有效解决了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也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

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回首2022,甘肃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持续深化;展望2023,甘肃前进的脚步更加坚定。陇原儿女汇聚更强大的力量,团结一心,接续奋斗,让田野充满希望,让生活更加美好。
(来源:新甘肃)

【津南“网红村”的稻田画火了,村民的日子也越过越有“心气儿”了!】https://t.cn/A69hukys 2023新年伊始,津南区小站镇会馆村村支书郑加林,在村里小站稻核心种植区忙碌着,走上观景台,俯瞰这片乡村土地,他心里琢磨的是“今年,要绘制何种图案的稻田画呢?”

  2022年,是会馆村的丰收之年,这里的600多亩小站稻,打了70多万斤稻谷,产45万斤稻米,村集体净收入增加70多万元。同时,这里的稻田画也一炮而红,“小站稻 乡村振兴 喜迎盛会”字样的稻田画,吸引了无数游客的目光,人们纷纷驱车来此打卡,会馆村一跃成为了“网红村”,在乡村振兴道路上找到自己的特色。

  稻田“丰”景 让村民的日子更有“心气儿”

  会馆村的新年格外喜庆,虽然距离大年三十儿还有些日子,但不少村民家的房屋门前,已经提前布置好了大红灯笼,“过了腊八就是年嘛,村民们今年特别有心气儿”,郑加林带记者走在乡村的小路上,笑呵呵看着村里的这些喜庆装饰。

  正值中午,村里家家户户冒着“烟火气”,村民们吃上了香喷喷的“自家”小站稻,这样的饭香来之不易,因为村里领导班子的正确决策,近些年小站稻开始了成功复种。

  小站稻历史悠久,远近闻名,会馆村更是有着长久的种植水稻历史,但上世纪70年代华北大旱和周围工厂的兴建,使会馆村的水稻种植面积越来越少,村民也开始放弃耕种,外出务工。

  2014年,会馆村开始拆迁,村民都搬到了镇上,住进了舒适宽敞的楼房,而小站稻米那种家乡味道,却时时刻刻萦绕在人们心头。

  郑加林从小在村里长大,他还记得小时候随母亲来到稻田里玩耍时的快乐光景,后来,他成为了村里的支书,便想着复种小站稻找回小站稻的价值。“乡村振兴,我们村就要找到核心价值,那就是小站稻以及围绕它及周公祠打造的生态、旅游产业。”

  这样的想法得到了上级部门、村民们的双重支持,会馆村的老人们也不计报酬来帮助村里恢复小站稻种植。同时,当地通过整治水源,关停污染工厂等措施,逐步恢复了小站稻种植的可能,天津市持续推进小站稻产业振兴,创新培育出“津原U99”“金稻919”“天隆优619”等小站稻新品种,也为村里再次种植小站稻提供了基础。

  2017年,小站稻的复种在会馆村正式开始,当年村里尝试种植的300多亩小站稻一举成功,然后逐年扩大了种植面积,2022年,村里小站稻种植达到了600多亩。

  村民们再一次吃上了香喷喷的小站稻,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村里领导班子干得真不错,作为会馆村民,我们感到挺骄傲!”忍不住在聊天中赞叹着。

秋收时的场景

  带记者走在田间的小路上,郑加林手指着眼前的土地介绍,“这些年会馆村还借助了和谐共生理念,进行了稻蟹混养,利润更可观,不仅实现了绿色农业,也鼓了群众的钱袋子。”原来,水稻为蟹的生长提供丰富的天然饵料和栖息条件,蟹粪回田还可以促进水稻生长,稻蟹混养的稻田,相比普通稻田回报要高得多。

  种植的道路走通了,如何发挥综合效益是新的思考。2022年,“稻田画”的思路被提了出来。

  “说干就干”,村里请来了专门制作稻田画的公司,通过卫星定位的方式,提前做好了插秧的工作。一开始,稻田画有多个版本,还曾有过龙凤图案的想法,最终,村里敲定了“乡村振兴 喜迎盛会”的版本,更符合2022年迎盛会的氛围。

  插秧之后的日子,郑加林和村民们经常会去地里看看,亲眼见证了秧苗一点一点的长高、长成,到最终成为丰收之景。

  “稻田画”火了!2022年十一假期期间,这里一天就迎来了7000多名游客。当时因为疫情,人们不方便开车来看稻田画,大伙儿就把车辆停在了路边,徒步走进这片稻田风景区域。

  郑加林记得,那时候路边的车辆就有三四千辆,人们来村里“打卡”的热情高涨,这进一步提振了村里领导班子,将会馆村打造成旅游景区的信心。

  “网红路”越走越宽

  冬天的土地,一眼望去虽然不如秋收季节风景如画,却孕育着希望。

  去年,会馆村的小站稻核心种植区有着十几位村民在做专职工作,每月可以获得4000多元工资。因为对小站稻的热爱,还有不少村里的老人时不时来地里转转,帮着看看水稻的长势。年底丰收的水稻不仅可以卖钱,还会留下一部分分给村里家家户户,村民们享受着丰收带来的喜悦,这些老人看到丰收的稻米,勾起了儿时的回忆,甚至流下泪来。

  除了丰收,会馆村的乡村振兴如今找到了自身的特色定位,走上了旅游+生态的路子。如今村里已经修建起2200米的栈道,6座木桥、两个荷塘,搭建了观景台。秋收时节这里莲叶荷花、绿色稻田,处处皆景、步步为画。

  越来越美的会馆村吸引了无数游客,郑加林还遇上游客问,我们能不能在这里住几天,体验体验农家乐?

  这样的提问启迪了他,2023年,村委会计划将村里闲置厂房改建成1万多平米的民宿,分给村里十几户村民们来运营。此前,这些民宿已经完成了外墙面的装修,上半年将完成内部装修,预计7月份就可以迎客了。

  从市区开车来会馆村,40多分钟的车程就可以到达,未来人们来到这里,不仅可以住民宿,吃小站稻体验农家乐,还可以钓螃蟹、赏美景,2023年村里还计划建设一座用于观光的小火车,让这里处处充满打卡之景。

  “在网上看到会馆村的美景真的震惊了,距离市区这么近,还有着江南美景的感觉,十分吸引我们,我们也很期待未来这里民宿的开放,到时候一定会来住一住,好好体验几天农家乐。”不少游客跟郑加林说。

  郑加林朴实地笑着,他向记者透露,村里还会举办一年两次的庙会,每次庙会持续三天,游客们来到这里可以听戏曲、看舞龙舞狮,体验各种民俗,甚至还可以观灯展,这些都让会馆村乡村振兴的路子越走越宽。

  记者手记:

  新年伊始,朝气勃发,登上会馆村的观景平台,看着眼前孕育着无限生命力的土地,郑加林和会馆村的村民们相信,新的一年这里将更加美好。

  正午时分走在会馆村,这里家家户户煮着小站稻米,吃上一口熟悉的味道,人们脸上挂着的是笑容,手上捧着的是幸福。

  村里因地制宜发展小站稻特色农业产业,加强农特产品品种、品质建设,更好地促进了农民增收。现在村民们住着楼房,有医疗保险,年底不仅能分到米,每位村民每年还有1550元的土地流转分红,60岁以上的老人每人每月能拿到上千元的“退休费”,日子过得越来越舒坦。

  会馆村不仅稻穗飘香,走过这里的九曲栈道,登上观景台远眺,可以看到水稻稻田与稻田旁的徽派民居相映成趣,有种小桥流水人家之感,恍惚间仿佛来到江南水乡,未来,这里还将建设完成观光小火车、乡间民宿……村里高水平谋划发展乡村旅游产业,促进农文旅深度融合,让绿水青山变成了更多金山银山,带动着更多群众增收致富。

  “我是会馆村民,我为会馆村骄傲。”现在年轻的村民在镇上买了新房,也依然保有作为会馆村村民的骄傲,这是村民实实在在的感受,这也让村里的领导班子相信,未来,他们的“网红村”将更加红火,乡村更加振兴。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此心像个镜子,心如明镜台,有境界来就照,用过了就没有了……当年我有个朋友,学佛有点心得,那时刚刚才有打火机,人家问他佛是什么?——南怀瑾先生《金刚经说什么》所以
  • #任嘉伦[超话]# rjl#任嘉伦2022爱你如一# rjl#任嘉伦祁连山# 「 2⃣️0⃣️2⃣️2⃣️第十八天新年的第一个月已过半不知不觉陪伴了好久好久不
  • ”纳什表示他相信篮网能在这段时间继续成长,而不是依赖他们的当家球星:“很明显,我们失去了一个最高水准的得分手,但同时我们也损失了身高和防守,他太全面了,在很多方
  • 这位男士喜欢预测,可是因为命局组合复杂,多少命理师难以把握,连盲派也无法算准是实职行政正处级去年夏天跟朋友一起偶遇有缘与命主一起吃饭,让我预测,打开八字一看,初
  • 通常股价拉升中遇到左侧的压力(历史套牢区)必定会面临抛压,拉升强悍则会给左侧套牢区解放,不强势则会回调,这也是我们最不愿意看到的了。不管是投资股票的,还是没有投
  • 受邀参加的有很多朱楼村的“媒体”这场婚礼在网络上的度非常高,这个叫陈亚男的女孩就这样火了。最近,自称是朱楼村当地村民的一位博主,在网上放出消息,说离婚后的朱单伟
  • #组讯# 210.《隧道怪物》导        演 ‖ 徐仕兴周        期 ‖ 20天开机时间 ‖ 2021.11 延期啦 延期啦题材类型 ‖ 悬疑选角
  • 會德豐地產、信和及嘉華等合作發展的西九龍新盤維港滙II,市場消息指,項目5座3樓A室,797方呎,3房套房連儲物室,以約1968萬成交,呎價24692元。恆大旗
  •     网友来测案例:师傅你好,想问下事业工作方面的问题,我86年出生的人,目前是一名妇产科大夫,我是女的,这几年我的工作上发生了很多的不顺的事情,19年最严重
  • #刘宇宁第一次手写童话# [羞嗒嗒]#刘宇宁别来无恙# [羞嗒嗒]#摩登兄弟[超话]# 摩登兄弟 刘宇宁 棚主宁哥 陪你把沿路感想活出了答案 陪你把独自孤
  • 这就是希望的力量吗[好喜欢]就像这些花,它可以在我未知的时间未知的地方,大片大片地盛开,肆意,热烈,大大方方,不遮遮掩掩孤芳自赏。[打call]愿你一生被爱,坦
  • !愿你在你的演艺道路上越来越好,继续做糖糖们最爱的大男孩。
  • 订阅V+的朋友将会进入“熵解实盘圈子”将会享受以下专属服务:提供最精准投资节奏和波段、短线交易操作的实盘提示;分享超前的逻辑判断,通过解读政策深挖投资机会;不定
  • 解密历史真相,评点历史功过,我想为的是探索人类社会的兴衰成败,告诉我们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应当在悠悠历史长河中怎样发展、求索,不断开明、进步。解密历史真相,评点历
  • 今日份的vip通道出来啦,这里面只是现在可以拍的产品,看中直接拍哦 【¥129】阿狸 泡芙羽绒服 【¥38起】可丽私物光腿神器 【¥149起】unifre
  • 你们也可以叫我仙女大人!等泥萌呢o((>ω< ))o#叫我仙女# #仙女风穿搭# #我和三坑的日常# #穿搭分享#疫情闹得老老实实蹲在北京一年多了
  • 说实话很想逃,这段时间对我来说,对去年的我来说无疑是痛苦的,一边自我调整一边又大把事情等着我处理,敏感的人总要比别人多十倍去感受痛苦,每天刷着我记下来的那些往年
  • 就像她的名字一样,我在难过,委屈,开心,激动的时候,能被她摸摸头,好像我还是一个孩子一样,可以肆无忌惮的展现我的情绪~和五七·日常[可爱]打了霜的椪柑超级甜 昨
  • 老大的演唱很棒。-#卓大王##寻找独角兽##百变阿卓[超话]#✨♡ ʜᴀᴘᴘʏ ʙɪʀᴛʜᴅᴀʏ ᴛᴏ ᴍᴇ ◟̆◞̆ ♡‎˘ﻬ˘还是要长大的+1可爱不是长久之
  • 虽然两家俱乐部和球员本人都没有正式官宣,但横滨水手前锋前田大然近日已确定加盟苏超球队凯尔特人队。[思考]除了之前已被官宣的Redmi K50系列将搭载天玑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