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道三年,道在天边”#,这些年修的道都去哪里了!

道教奉老子为开宗祖师,五千言《道德真经》中提到的“无为”“少私寡欲”等思想,已成为道教的基本教旨。在其影响下,道教修行强调人们要剥除物质欲望,转而求证内在的自然本真。所谓之“道法自然”,即曰能够证得一性真灵,便可与道相合。证道的过程,便是人们不断修却身心欲求而达常清常静的过程。
为了能够实现“常清静”,历代祖师多舍家弃业而隐居修真。古往今来,追随祖师脚步的人群不在少数,但能如祖师一般生发无上精进之心者却不多。并非是仙材不可得,而是有太多人在修证的过程中逐渐迷失了自我,甚至对大道所指产生疑惑。于是要问,所修之道,究竟是在何处呢?

面对世人修真之心不坚的情况,道教中有一句话叫“学道一年,道在眼前;学道两年,道在身边;学道三年,道在天边”。从字面意思来看,这句话直指一些学道人因为不生精进心而在修行中出现的诸多弊病:
“学道一年,道在眼前”,是指人们初学道的时候,对道门中的一切都充满新鲜好奇心,眼中看到的所有人事都附着了道的属性。道在眼前,看似触手可得,却又与己无甚大关系,所以才一心想要去求道。此时学道之人的虔诚心最足,从修行之中获得的成就感也最大;

“学道两年,道在身边”,是指人们已经皈依道门,日常的行住坐卧走都需要按照教内的规矩进行,即可称为是身在道中的状态。从前者对道人的羡慕,到此时亲身在做修行事,这本应是长足的进步。大道寓于天地万物之中,修行当从身边的琐碎小事中求证与历练。这正是道业精进的关键时期,学道之人当要戒除好高骛远的欲心,总觉得道是生天生地的伟大存在,却不知晓瓦石屎溺之中也有道。重要的不是寻找道在何物之中,而是应该从一切物中去发现道的存在。能见其一者,方能够以一而推万物。


至于第三点,曰“学道三年,道在天边”,人们普遍认为这是一种离道越来越远的状态。前二者言学道要有精诚之心,修行的过程虽然充满了坎坷和魔障,但只要有心求索,就一定能够离道越来越近。但为什么明明正是学有所成的时候,却又会远离了大道呢?此时,应做两种完全不同的观想。

其一者,是指初学道之人最开始时对道保持着莫名的神秘和向往,随着接触越来越多、越来越深入,则会发现最初仰慕的那些人和事,也都有着这样或那样的不完善,远非自己想象的那般模样。在崇高信仰和卑微现实之间产生了巨大的落差后,当初对人间俗世所产生的种种嗔怨之心,又会转移到当下的修学生活中,即便已经身在道门,却仍断不了心中的诸多是非评断。身心不能清静,之前学到的道术道法就会变成修行的迷障,你知晓地越多,更会觉得此是而彼非。以某一定标准去界定他人的道行是否正确,这件事本身就值得商榷。这也正是道祖主张“绝圣弃智”的缘由。

所谓“道在天边”,是指满眼只看得见高下与仙俗的对比,满口都是他人的是非对错,却悟不到一切念都是自己的心在作祟。这正是修行要去掉的最后一关,即无心无念也。此关若不能过,常以己所有来对比他人所无,除了能为欲心带来短暂的优越感之外,对修行毫无益处。此时的状态,正如南华真人描述的涨潮之后洋洋自得的河伯,表面上看,其修学的内容已经超越了许多人,但最终要超越的对象则是本身。不能忘却“我”,就不能接近道。

马钰祖师有一首词作《满庭芳·舍家学道》,其上阙写道:“舍家学道,争奈心魔。心中憎爱尤多。心意如猿如马,如走如梭。心生尘情竞起,纵顽心、不肯消磨。心念恶罪,皆因心造,怎免阎罗。”祖师描述的,正是修学之人不能遏制心欲从而生起了诸多魔障的状态。一旦沉沦在欲想之中,虽称修道人,又与俗家人等无异。


大道超越之方,只在无我。所以修行人真正要达到的“道在天边”的第二个境界,是指已然实现物我皆为泯然的状态,看万物都是道,同时又能明白各自似道非道的妙处。道在万物之中,又非单指某一物为道,因此,真修行人所悟之道,既在遥远天边不可诉说,又在自己身中触之可得。此时,言讲的不是与道之远近的关系,而是早已经忘却了求与不求的执着心,当下便是修真、便就是道。心不外求,天边虽远,亦可顷刻而至;念想不息,心力虽尽,却终究遥不可及。是谓真得道,细细想来,却又丝毫无所得,所以说是“道在天边”。
想实现真得道的境界,枢机仍在于一个“我”字。不论是向外求、还是向内证,修道的主角终究是我。道并不是学来的,学的永远都只是心法和方术,唯有以所学之方为途径,学之、用之,达道之时则要遗之、忘之,最终是要实现学无所学、用无所用的结果。因为任何形式的学与用其实都离不开使心用心,皆是有为法。以有为来求道,最终还要以无为来悟道。若只把有为当作是得道,何以能求证真正的无待逍遥呢?

从一无所知到小有所成,这是人间道;从双手满满到放下成真,这是修行道。道虽不同,但每一阶段自有每一阶段的证果。道家修行是从有而证无的,既不能够以有为有,更不能舍有言无。虽是已达忘境,却知这一路是如何修证而来。因此,马祖在《满庭芳·舍家学道》的下阙中规劝世人曰:“奉劝专降心意,把胜心摧挫,如切如磋。心若死灰,自是神气冲和。真心无染无着,起慈心、更没偏颇。心念善道,皆因心造,超越娑婆。”心中不染,便是清静道境。大道虽在天边,心中却再无所求。
作者:清虚道人  腾讯道学

#炼心篇# “学道三年,道在天边”,这些年修的道都去哪里了!

道教奉老子为开宗祖师,五千言《道德真经》中提到的“无为”“少私寡欲”等思想,已成为道教的基本教旨。在其影响下,道教修行强调人们要剥除物质欲望,转而求证内在的自然本真。所谓之“道法自然”,即曰能够证得一性真灵,便可与道相合。证道的过程,便是人们不断修却身心欲求而达常清常静的过程。

为了能够实现“常清静”,历代祖师多舍家弃业而隐居修真。古往今来,追随祖师脚步的人群不在少数,但能如祖师一般生发无上精进之心者却不多。并非是仙材不可得,而是有太多人在修证的过程中逐渐迷失了自我,甚至对大道所指产生疑惑。于是要问,所修之道,究竟是在何处呢?

面对世人修真之心不坚的情况,道教中有一句话叫“学道一年,道在眼前;学道两年,道在身边;学道三年,道在天边”。从字面意思来看,这句话直指一些学道人因为不生精进心而在修行中出现的诸多弊病:

“学道一年,道在眼前”,是指人们初学道的时候,对道门中的一切都充满新鲜好奇心,眼中看到的所有人事都附着了道的属性。道在眼前,看似触手可得,却又与己无甚大关系,所以才一心想要去求道。此时学道之人的虔诚心最足,从修行之中获得的成就感也最大;

“学道两年,道在身边”,是指人们已经皈依道门,日常的行住坐卧走都需要按照教内的规矩进行,即可称为是身在道中的状态。从前者对道人的羡慕,到此时亲身在做修行事,这本应是长足的进步。大道寓于天地万物之中,修行当从身边的琐碎小事中求证与历练。这正是道业精进的关键时期,学道之人当要戒除好高骛远的欲心,总觉得道是生天生地的伟大存在,却不知晓瓦石屎溺之中也有道。重要的不是寻找道在何物之中,而是应该从一切物中去发现道的存在。能见其一者,方能够以一而推万物。

至于第三点,曰“学道三年,道在天边”,人们普遍认为这是一种离道越来越远的状态。前二者言学道要有精诚之心,修行的过程虽然充满了坎坷和魔障,但只要有心求索,就一定能够离道越来越近。但为什么明明正是学有所成的时候,却又会远离了大道呢?此时,应做两种完全不同的观想。

其一者,是指初学道之人最开始时对道保持着莫名的神秘和向往,随着接触越来越多、越来越深入,则会发现最初仰慕的那些人和事,也都有着这样或那样的不完善,远非自己想象的那般模样。在崇高信仰和卑微现实之间产生了巨大的落差后,当初对人间俗世所产生的种种嗔怨之心,又会转移到当下的修学生活中,即便已经身在道门,却仍断不了心中的诸多是非评断。身心不能清静,之前学到的道术道法就会变成修行的迷障,你知晓地越多,更会觉得此是而彼非。以某一定标准去界定他人的道行是否正确,这件事本身就值得商榷。这也正是道祖主张“绝圣弃智”的缘由。

所谓“道在天边”,是指满眼只看得见高下与仙俗的对比,满口都是他人的是非对错,却悟不到一切念都是自己的心在作祟。这正是修行要去掉的最后一关,即无心无念也。此关若不能过,常以己所有来对比他人所无,除了能为欲心带来短暂的优越感之外,对修行毫无益处。此时的状态,正如南华真人描述的涨潮之后洋洋自得的河伯,表面上看,其修学的内容已经超越了许多人,但最终要超越的对象则是本身。不能忘却“我”,就不能接近道。

马钰祖师有一首词作《满庭芳·舍家学道》,其上阙写道:“舍家学道,争奈心魔。心中憎爱尤多。心意如猿如马,如走如梭。心生尘情竞起,纵顽心、不肯消磨。心念恶罪,皆因心造,怎免阎罗。”祖师描述的,正是修学之人不能遏制心欲从而生起了诸多魔障的状态。一旦沉沦在欲想之中,虽称修道人,又与俗家人等无异。

大道超越之方,只在无我。所以修行人真正要达到的“道在天边”的第二个境界,是指已然实现物我皆为泯然的状态,看万物都是道,同时又能明白各自似道非道的妙处。道在万物之中,又非单指某一物为道,因此,真修行人所悟之道,既在遥远天边不可诉说,又在自己身中触之可得。此时,言讲的不是与道之远近的关系,而是早已经忘却了求与不求的执着心,当下便是修真、便就是道。心不外求,天边虽远,亦可顷刻而至;念想不息,心力虽尽,却终究遥不可及。是谓真得道,细细想来,却又丝毫无所得,所以说是“道在天边”。

想实现真得道的境界,枢机仍在于一个“我”字。不论是向外求、还是向内证,修道的主角终究是我。道并不是学来的,学的永远都只是心法和方术,唯有以所学之方为途径,学之、用之,达道之时则要遗之、忘之,最终是要实现学无所学、用无所用的结果。因为任何形式的学与用其实都离不开使心用心,皆是有为法。以有为来求道,最终还要以无为来悟道。若只把有为当作是得道,何以能求证真正的无待逍遥呢?

从一无所知到小有所成,这是人间道;从双手满满到放下成真,这是修行道。道虽不同,但每一阶段自有每一阶段的证果。道家修行是从有而证无的,既不能够以有为有,更不能舍有言无。虽是已达忘境,却知这一路是如何修证而来。因此,马祖在《满庭芳·舍家学道》的下阙中规劝世人曰:“奉劝专降心意,把胜心摧挫,如切如磋。心若死灰,自是神气冲和。真心无染无着,起慈心、更没偏颇。心念善道,皆因心造,超越娑婆。”心中不染,便是清静道境。大道虽在天边,心中却再无所求。

作者:清虚道人 腾讯道学 https://t.cn/z8AH4Mn

#每日一善[超话]#我从来摸不清你心里的美好是什么形状,至于我的,大概就是傍晚紫色妖异的夕阳和即将落幕的夜色。早安!
人生就像弈棋,一步失误,全盘皆输。
世人皆曰尘世苦海,殊不知世间花迎鸟笑,尘世不尘,海亦不苦,彼自苦其心尔。早安!
每一个人生下来都是“原创”,长着长着就成了“赝品”。早安!
很多时候,人不是被困难本身打倒的,而是遇到困难前就被心中预想的困难吓倒了。你勇敢一点,困难就会变成机遇。你畏难退却,机遇便会与你擦肩而过。人生就是一条不断升级打怪的路,不认输才会是成长的通途。不向困难投降,你才能越来越强。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大胆,才应该是我#教资考试# 们的信仰,梦想,永远只会是梦里空想,要知道,逆风的方向,更适合飞翔;才是人生奋斗的方向!气过之后是很无力的感觉,我只能说冬转人生有
  • 这是福田镇全面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力,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一个缩影。近年来,福田镇坚持党建引领,通过全镇7个村党总支、16个村下设党支部,整合
  • 1972年在中国浙江省平阳县海域曾捕获一头体长176厘米,体重71kg的雄兽。现将有关事项公布如下:髯海豹,又叫胡子海豹,因其吻部密生长而粗硬的胡须而得名。
  • 当尼尼为了最后的胜利打了响指而牺牲了自己,电影院里传来的都是抽泣的声音...I am Iron man.I love you three thousand ti
  • 螺状元 肖叔叔 好欢螺 只投螺碗 螺满地 家柳江人家 螺蛳粉~~每一个人都承诺会让你永远幸福,优惠券最终却总是变成和童话故事完全不同的结局。到头来,你活了多少岁
  • ''伯乐同行,达济天下''--第一所素质教育行业商学院''伯达商学院''今天在广州正式成立!     这是由字相学创始人刘伯圆老师和熊孩儿品牌创始人村长联合发起
  • 现在又要去喝那个了p3: 楷灿啊 我是hana来着 在哪儿啊 我疾驰去 给个位置吧 下雨了 在家待着呢p4: 楷灿啊 我是泰容哥来着 舞蹈重点(highlig
  • 就像在娱乐圈中,演技出色的人可能比比皆是,但是他们想要在娱乐圈里面出人头地,发展下去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所以在这种情况一个好的伯乐对于他们来说,就是非常重要。
  • 我只泡发半个小时,但是这个不影响我们野玫瑰豆浆机的发挥哦!收拾一下没占着便宜有些失落的心,推着我的“零小灰”(豆子给起的名字)吸会儿尘……划重点报暗号: 猪乐桃
  •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小米也没有忘掉股权激励稳定军心,可以看出小米对人才的重视,以及小米对新产品新技术的追求。关涛和幸福没有感情线,关涛只是幸福的朋友、老师,关律师
  • 9.《本草正义》:归身主守,补固有功,归尾主通,逐瘀自验,而归头秉上行之性,便血溺血,崩中淋带等之阴随阳陷者,升之固宜,若吐血衄血之气火升浮者,助以温升,岂不为
  • 说到这里,我真的对他很愧疚,一切都怨我结婚之前为了那个渣男太过于放纵自己,流产了好几次,所以我和前夫结婚快20年了,却一直没有怀上他的孩子,这点让我对他非常的愧
  • 有机会真的好想尝尝#成都老字号耙猪蹄有多绝#很久以前羊肉串:和小董阔别两月见面,穿的颜色就很配!下午去静姐家陪她收拾行李 试了她的绝美泳衣晚上五个人一起去巷子里
  • 【#杭州萧山靖江街道全域恢复常态化疫情防控#】从杭州市萧山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了解到,在广大市民的积极配合下,2022年8月27日至8月29日,萧山区靖江街
  • 我依然坚信那句话,今年的股市定能温暖大家的心。3.新能源是当下未来最迫切的事,这里就是容纳资金的蓄水池,很多东西都已经是过去式了,曾今A股的大白马,就代表那个时
  • 雨太美,且美而不自知雨太深情,总能触动心弦雨太多彩,每一种都令人倾心最喜“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的杏花春雨最喜“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的野渡
  • 快跟着晨晨姐姐,一起在晨光创意课堂上画出自己的蝴蝶吧~好漂亮的蝴蝶啊,是怎么做出来的呢?快跟着晨晨姐姐,一起在晨光创意课堂上画出自己的蝴蝶吧~好漂亮的蝴蝶啊,是
  • 」慧海說:「他喫飯時不肯喫飯,百種需索;睡時不肯睡,千般計較,所以不同也。所以,有一次有源律師向大珠慧海禪師請教:「和尚修道,還用功否?
  • 今年是我国加入《湿地公约》30周年,11月5日—13日,COP14大会将在中国武汉设线上线下主会场、在《湿地公约》秘书处总部瑞士日内瓦设线上线下分会场同步进行,
  • #每日一善[超话]# #阳光信用# 学会珍惜和包容,学会感恩与承担心善,是一种美德,人善,是一种修养,真善,是一种功德,对人,要有一种诚信,对事,要有一种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