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道三年,道在天边”#,这些年修的道都去哪里了!

道教奉老子为开宗祖师,五千言《道德真经》中提到的“无为”“少私寡欲”等思想,已成为道教的基本教旨。在其影响下,道教修行强调人们要剥除物质欲望,转而求证内在的自然本真。所谓之“道法自然”,即曰能够证得一性真灵,便可与道相合。证道的过程,便是人们不断修却身心欲求而达常清常静的过程。
为了能够实现“常清静”,历代祖师多舍家弃业而隐居修真。古往今来,追随祖师脚步的人群不在少数,但能如祖师一般生发无上精进之心者却不多。并非是仙材不可得,而是有太多人在修证的过程中逐渐迷失了自我,甚至对大道所指产生疑惑。于是要问,所修之道,究竟是在何处呢?

面对世人修真之心不坚的情况,道教中有一句话叫“学道一年,道在眼前;学道两年,道在身边;学道三年,道在天边”。从字面意思来看,这句话直指一些学道人因为不生精进心而在修行中出现的诸多弊病:
“学道一年,道在眼前”,是指人们初学道的时候,对道门中的一切都充满新鲜好奇心,眼中看到的所有人事都附着了道的属性。道在眼前,看似触手可得,却又与己无甚大关系,所以才一心想要去求道。此时学道之人的虔诚心最足,从修行之中获得的成就感也最大;

“学道两年,道在身边”,是指人们已经皈依道门,日常的行住坐卧走都需要按照教内的规矩进行,即可称为是身在道中的状态。从前者对道人的羡慕,到此时亲身在做修行事,这本应是长足的进步。大道寓于天地万物之中,修行当从身边的琐碎小事中求证与历练。这正是道业精进的关键时期,学道之人当要戒除好高骛远的欲心,总觉得道是生天生地的伟大存在,却不知晓瓦石屎溺之中也有道。重要的不是寻找道在何物之中,而是应该从一切物中去发现道的存在。能见其一者,方能够以一而推万物。


至于第三点,曰“学道三年,道在天边”,人们普遍认为这是一种离道越来越远的状态。前二者言学道要有精诚之心,修行的过程虽然充满了坎坷和魔障,但只要有心求索,就一定能够离道越来越近。但为什么明明正是学有所成的时候,却又会远离了大道呢?此时,应做两种完全不同的观想。

其一者,是指初学道之人最开始时对道保持着莫名的神秘和向往,随着接触越来越多、越来越深入,则会发现最初仰慕的那些人和事,也都有着这样或那样的不完善,远非自己想象的那般模样。在崇高信仰和卑微现实之间产生了巨大的落差后,当初对人间俗世所产生的种种嗔怨之心,又会转移到当下的修学生活中,即便已经身在道门,却仍断不了心中的诸多是非评断。身心不能清静,之前学到的道术道法就会变成修行的迷障,你知晓地越多,更会觉得此是而彼非。以某一定标准去界定他人的道行是否正确,这件事本身就值得商榷。这也正是道祖主张“绝圣弃智”的缘由。

所谓“道在天边”,是指满眼只看得见高下与仙俗的对比,满口都是他人的是非对错,却悟不到一切念都是自己的心在作祟。这正是修行要去掉的最后一关,即无心无念也。此关若不能过,常以己所有来对比他人所无,除了能为欲心带来短暂的优越感之外,对修行毫无益处。此时的状态,正如南华真人描述的涨潮之后洋洋自得的河伯,表面上看,其修学的内容已经超越了许多人,但最终要超越的对象则是本身。不能忘却“我”,就不能接近道。

马钰祖师有一首词作《满庭芳·舍家学道》,其上阙写道:“舍家学道,争奈心魔。心中憎爱尤多。心意如猿如马,如走如梭。心生尘情竞起,纵顽心、不肯消磨。心念恶罪,皆因心造,怎免阎罗。”祖师描述的,正是修学之人不能遏制心欲从而生起了诸多魔障的状态。一旦沉沦在欲想之中,虽称修道人,又与俗家人等无异。


大道超越之方,只在无我。所以修行人真正要达到的“道在天边”的第二个境界,是指已然实现物我皆为泯然的状态,看万物都是道,同时又能明白各自似道非道的妙处。道在万物之中,又非单指某一物为道,因此,真修行人所悟之道,既在遥远天边不可诉说,又在自己身中触之可得。此时,言讲的不是与道之远近的关系,而是早已经忘却了求与不求的执着心,当下便是修真、便就是道。心不外求,天边虽远,亦可顷刻而至;念想不息,心力虽尽,却终究遥不可及。是谓真得道,细细想来,却又丝毫无所得,所以说是“道在天边”。
想实现真得道的境界,枢机仍在于一个“我”字。不论是向外求、还是向内证,修道的主角终究是我。道并不是学来的,学的永远都只是心法和方术,唯有以所学之方为途径,学之、用之,达道之时则要遗之、忘之,最终是要实现学无所学、用无所用的结果。因为任何形式的学与用其实都离不开使心用心,皆是有为法。以有为来求道,最终还要以无为来悟道。若只把有为当作是得道,何以能求证真正的无待逍遥呢?

从一无所知到小有所成,这是人间道;从双手满满到放下成真,这是修行道。道虽不同,但每一阶段自有每一阶段的证果。道家修行是从有而证无的,既不能够以有为有,更不能舍有言无。虽是已达忘境,却知这一路是如何修证而来。因此,马祖在《满庭芳·舍家学道》的下阙中规劝世人曰:“奉劝专降心意,把胜心摧挫,如切如磋。心若死灰,自是神气冲和。真心无染无着,起慈心、更没偏颇。心念善道,皆因心造,超越娑婆。”心中不染,便是清静道境。大道虽在天边,心中却再无所求。
作者:清虚道人  腾讯道学

#炼心篇# “学道三年,道在天边”,这些年修的道都去哪里了!

道教奉老子为开宗祖师,五千言《道德真经》中提到的“无为”“少私寡欲”等思想,已成为道教的基本教旨。在其影响下,道教修行强调人们要剥除物质欲望,转而求证内在的自然本真。所谓之“道法自然”,即曰能够证得一性真灵,便可与道相合。证道的过程,便是人们不断修却身心欲求而达常清常静的过程。

为了能够实现“常清静”,历代祖师多舍家弃业而隐居修真。古往今来,追随祖师脚步的人群不在少数,但能如祖师一般生发无上精进之心者却不多。并非是仙材不可得,而是有太多人在修证的过程中逐渐迷失了自我,甚至对大道所指产生疑惑。于是要问,所修之道,究竟是在何处呢?

面对世人修真之心不坚的情况,道教中有一句话叫“学道一年,道在眼前;学道两年,道在身边;学道三年,道在天边”。从字面意思来看,这句话直指一些学道人因为不生精进心而在修行中出现的诸多弊病:

“学道一年,道在眼前”,是指人们初学道的时候,对道门中的一切都充满新鲜好奇心,眼中看到的所有人事都附着了道的属性。道在眼前,看似触手可得,却又与己无甚大关系,所以才一心想要去求道。此时学道之人的虔诚心最足,从修行之中获得的成就感也最大;

“学道两年,道在身边”,是指人们已经皈依道门,日常的行住坐卧走都需要按照教内的规矩进行,即可称为是身在道中的状态。从前者对道人的羡慕,到此时亲身在做修行事,这本应是长足的进步。大道寓于天地万物之中,修行当从身边的琐碎小事中求证与历练。这正是道业精进的关键时期,学道之人当要戒除好高骛远的欲心,总觉得道是生天生地的伟大存在,却不知晓瓦石屎溺之中也有道。重要的不是寻找道在何物之中,而是应该从一切物中去发现道的存在。能见其一者,方能够以一而推万物。

至于第三点,曰“学道三年,道在天边”,人们普遍认为这是一种离道越来越远的状态。前二者言学道要有精诚之心,修行的过程虽然充满了坎坷和魔障,但只要有心求索,就一定能够离道越来越近。但为什么明明正是学有所成的时候,却又会远离了大道呢?此时,应做两种完全不同的观想。

其一者,是指初学道之人最开始时对道保持着莫名的神秘和向往,随着接触越来越多、越来越深入,则会发现最初仰慕的那些人和事,也都有着这样或那样的不完善,远非自己想象的那般模样。在崇高信仰和卑微现实之间产生了巨大的落差后,当初对人间俗世所产生的种种嗔怨之心,又会转移到当下的修学生活中,即便已经身在道门,却仍断不了心中的诸多是非评断。身心不能清静,之前学到的道术道法就会变成修行的迷障,你知晓地越多,更会觉得此是而彼非。以某一定标准去界定他人的道行是否正确,这件事本身就值得商榷。这也正是道祖主张“绝圣弃智”的缘由。

所谓“道在天边”,是指满眼只看得见高下与仙俗的对比,满口都是他人的是非对错,却悟不到一切念都是自己的心在作祟。这正是修行要去掉的最后一关,即无心无念也。此关若不能过,常以己所有来对比他人所无,除了能为欲心带来短暂的优越感之外,对修行毫无益处。此时的状态,正如南华真人描述的涨潮之后洋洋自得的河伯,表面上看,其修学的内容已经超越了许多人,但最终要超越的对象则是本身。不能忘却“我”,就不能接近道。

马钰祖师有一首词作《满庭芳·舍家学道》,其上阙写道:“舍家学道,争奈心魔。心中憎爱尤多。心意如猿如马,如走如梭。心生尘情竞起,纵顽心、不肯消磨。心念恶罪,皆因心造,怎免阎罗。”祖师描述的,正是修学之人不能遏制心欲从而生起了诸多魔障的状态。一旦沉沦在欲想之中,虽称修道人,又与俗家人等无异。

大道超越之方,只在无我。所以修行人真正要达到的“道在天边”的第二个境界,是指已然实现物我皆为泯然的状态,看万物都是道,同时又能明白各自似道非道的妙处。道在万物之中,又非单指某一物为道,因此,真修行人所悟之道,既在遥远天边不可诉说,又在自己身中触之可得。此时,言讲的不是与道之远近的关系,而是早已经忘却了求与不求的执着心,当下便是修真、便就是道。心不外求,天边虽远,亦可顷刻而至;念想不息,心力虽尽,却终究遥不可及。是谓真得道,细细想来,却又丝毫无所得,所以说是“道在天边”。

想实现真得道的境界,枢机仍在于一个“我”字。不论是向外求、还是向内证,修道的主角终究是我。道并不是学来的,学的永远都只是心法和方术,唯有以所学之方为途径,学之、用之,达道之时则要遗之、忘之,最终是要实现学无所学、用无所用的结果。因为任何形式的学与用其实都离不开使心用心,皆是有为法。以有为来求道,最终还要以无为来悟道。若只把有为当作是得道,何以能求证真正的无待逍遥呢?

从一无所知到小有所成,这是人间道;从双手满满到放下成真,这是修行道。道虽不同,但每一阶段自有每一阶段的证果。道家修行是从有而证无的,既不能够以有为有,更不能舍有言无。虽是已达忘境,却知这一路是如何修证而来。因此,马祖在《满庭芳·舍家学道》的下阙中规劝世人曰:“奉劝专降心意,把胜心摧挫,如切如磋。心若死灰,自是神气冲和。真心无染无着,起慈心、更没偏颇。心念善道,皆因心造,超越娑婆。”心中不染,便是清静道境。大道虽在天边,心中却再无所求。

作者:清虚道人 腾讯道学 https://t.cn/z8AH4Mn

#大明宫词[超话]#

太平:什么是宽仁孝友呀?
上官仪:宽仁孝友就是感情。身为一国之君,一家之主,不论治国治家,待人接物,一定要有感情,要以诚相待,以礼相敬,要懂得以宽仁之心善待家人、邻人、友人,有时甚至是你的敌人。这看似混浊,然而却坚如磐石。胜过任何利器,唯有如此,身为家长,才能得到子女真诚的拥护;身为国君才能取得民心,得到子民衷心的爱戴和拥护。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若为爱护物类而废除设宴飨客,实在难于令人接受啊!”?答:“亲朋好友若是仁人善士,则必定因我戒杀而高兴,绝不会嫌我怠慢。 那是府中来了位贵客,见我欲寻短见,说是
  • 三岁左右特别爱看巧虎,有次看到巧虎找妈妈看哭了,就再也不爱看,也是第一次看动画片看哭[偷笑]前几天给她看人生大事,满眼泪光,一边抹眼泪一边问怎么还没完,舍不得走
  • 空气中漂浮着来自咖啡厅的蓝调带来海浪的水汽和雏菊的芬芳驻足在此感受身上暖洋洋的日光☀陷入浪漫的天堂谁能拒绝这种舒适简单的快乐?关 +卷发+ 论写下你平时对本本的
  • 项目还包含各种礼宾服务,如每周三次的家政服务、代客泊车、专属控温储藏区等等,真正从用户需求出发目前项目还在建设中,预计明年初完成,说实话这样的项目非常稀缺,也非
  • 哈哈哈哈哈哈哈呜呜呜呜呜呜呜复刻手花=手花画八字=循环=恋爱循环都是别人家的[doge](bushi公交车循环=反炸cp终成眷属我在暴风眼循环=除了涨翼什么都没
  • 歌曲在发出之后,得到了正主的回应,我感受到了他们对我们内地粉丝的用心,因为是在台湾,所以用的软件都不一样,我们为了他们注册ins,他们也有注册微博,抖音,b站
  • #山歪[超话]##十五日奇幻梦境·山歪生日企划# 第一场梦 《Dark Horse》“魔女集会梗:不老不死的魔女捡到了小孩子,然后把他养大了,全力爱护着他的
  • 中国开展太空卫星捕获防御技术,成功捕获失效的北斗g2卫星,并将其推入1.5万公里外的基地卫星轨道,随后返回自己的运行轨道……这让小编想到了图中的画面,这要是等技
  • @摩登兄弟刘宇宁 摩登兄弟刘宇宁[心]宁哥[心]刘宇宁[心][心]棚主[许愿星]#纪梵希美妆大使刘宇宁#[许愿星]#刘宇宁宁远舟#[许愿星]#摩登兄弟[超话]
  • 这白狼更是苦脑,他真的不知道哇,于是苦着个脸死劲地在思索,然后越想越不对劲,如果是有谁在王爷的卧室里藏着那么多的狗和狼,我进去的时候肯定会发现的呀!这白狼听了后
  • #陈浚铭[超话]#⭐#陈浚铭 四代唯一纯血门面# ⭐#陈浚铭 四代人气top# ✂️剪刀手脑洞大赛正式揭幕 想参与的妈咪在11月9日至11月12日剪辑出视频投稿
  • 记录下可爱的故事...昨天哄她睡觉的时候我问她...“你还记得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么”...她说“恩”...我说“妈妈肚子里有什么”...她说“虾!”..#%*£
  • 抖音推荐小说![新鲜好柿][新鲜好柿]EYM NRFYK 《唐知夏席九宸》唐知夏席九宸《唐知夏席九宸》唐知夏席九宸 -《沈颜欢陆锡》沈颜欢陆锡《沈颜欢陆锡》《沈
  • 今天是喜欢恩地的第209天昨天是《log》的发行日想说一些煽情的话,于是拖到现在四月份第一次表达对恩地的喜欢就傻傻地发了小作文现在心里始终都是这句话:这样只属于
  • 恩666最终,我们只会追悔那些我们没有抓住的机会,那些我们不敢去拥有的爱人,和那些我们纠结太久的决定。没有尽头的付出与守候,这并不能令我害怕,让我害怕的是在时光
  • #阳光信用# [许愿星]#每日一善#人之初者,性本善也,人以善为本,事以诚为信,说话要以实为准,做事要有责任心,与人相处要真心,不可欺弱小,不可瞒人心,做人要做
  • #棉花美娃娃[超话]# 一个关+揪免费私生(当案例) (都会互关回去[泪]) 稿图放评论,我到时候手动揪俩好做的 我是葵 这个号是棉花专用号 喜欢抓娃娃和动物,
  • 】时间12月16-18号,地点覆盖西安西演SPACE塞斯拾陆和光圈CLUB两个场地,阵容有表情银行、补骨脂、超级市场、Chinese Football、法兹、海
  • 想想还是很难过,2017年7月份到我们家里来,那会儿你还是个三个月多的小奶猫,在家里几天还不算熟,堂姐家的小孩给你抱走了我弟给你找回来你就在院子里玩,走远点叫你
  • 戊土全靠午中丁火生自己,己土是不帮戊土的,所以这个日子生人当官的不多,和庚午类似,全靠地支生,所以内心总是起起伏伏,对配偶的依赖心很强。正印生身,家里多供奉佛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