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方懂清明】

4月5日,清明。

人到中年,方懂清明

梨花风起正清明。转眼,又是一年细雨纷纷时节。

年少,“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还不懂清明的庄严肃穆、清洁明净。

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在世事无常、人情冷暖、悲欢离合的生命浮沉里,这才对清明有了真切的感悟。

01

人生,就是一场又一场告别。

一位朋友感慨,人到中年,非常害怕半夜接到电话。

祖辈、父母辈,都已是风烛残年。有几回夜半被铃声惊醒,心里咯噔一下,生怕传来不祥的消息。

同学、朋友中,因一场疾病,或一场意外,有人突然便消失在这个世界。

点击他们的微信,头像依然那么生动,聊天记录若在昨天,却再也得不到一个回复。

人到中年,参加丧礼的次数,渐渐频繁。死亡,成了无法回避的结,令人无奈又无力。

或许,人生,本就是一场又一场的告别。

常耿耿于怀的是,上一次离别,总那么匆忙随意,轻描又淡写,谁曾想一别已成永诀。

“子欲养而亲不待”,我们似乎总在追赶,总是留下遗憾。

从此,于清明,有了更多的缅怀、追念和牵挂。

一刀纸钱,一挂炮竹,一柱清香,一盘祭果,有了祝福的人,在山川岁月的那一边,希望他们能收到这份虔诚的心意。

清风起、清气明。

我们渐渐懂得,人生的旅途中,没人能陪你到最后。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好好珍惜。

珍惜每一天,当成生命的最后一天。

珍惜每一人,当成生命的最后一位知心人。

珍惜每一次相见,当成生命的最后一场相聚。

珍惜每一次日出,当成生命的最后一束光。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也珍惜自己。不再酗酒,开始养生,懂得收拾起暴躁的脾气。

人到中年,是家里的顶梁柱,一头担着老,一头担着小。为父母养老送终,为妻儿遮风挡雨,容不得任何闪失。

在一场场突如其来的告别中,我们心怀敬畏、感恩成长,开始真正懂得清明,学会珍惜。

02

人生,就是一次又一次看淡。

年少时,曾怀揣远大的梦想。

有过膨胀的野心,有过浮躁的欲望,有过滚烫的红尘,有过坚硬的碰壁。

到了中年,一切尘埃落定。

历尽风霜雨雪,见惯花开花落。不再总向往远方,心路的方向,不过就是归家的方向。

尘世滚打,半生浮沉,心中少了躁动和不安,也不再总是渴盼情人节、狂欢日。

反倒是喜欢上了清明,烟雨洗尘,更洗心。天地澄清,一心惟求宁和。

开始懂得,简单是美、平淡是真、沉默是金。

有时想,天地浩渺,时空无垠,人处其间,微若芥子。又有什么事能让我们看不淡、放不下?

感恩清明,能真正让自己静、冷、淡,在烟雨一色的天地间,沉淀岁月的风尘。

不信,你且看草长莺飞,且看墓田垒垒,除却了生死,又还有什么大事。

人到中年万事休,岂能事事如意?

不再执着于功名利禄,不再纠缠于爱恨情仇,不再沉陷于愤世嫉俗。

开始学会看淡、放下、舍得、释然。

开始学会随缘随遇,安分守己,不强求、不贪痴、不争执。

开始学会做喜欢的事,见喜欢的人,读喜欢的书,过想要的生活。

人生苦短,譬如朝露。生命,都只是一个时空的过客。

看淡了,看清了,才真正拿得起、放得下,才能真正坦然淡然、一心清明。

03

人生,就是一代又一代传承。

老家有句俗话,五百年后坟叠坟。

年少时,对这句话的理解,更多是恐惧;如今,才懂得岁月的沧海桑田。

清明时节,山坡处处,纸烟四起,有新坟,有旧坟,有刚祭扫过的坟,也有无主落寞的坟。

“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坟上子孙来?”

只要年代足够久远,只要族谱足够厚黄,新坟总要变成旧坟、孤坟,最终,尘归尘、土归土。

试问,清明扫墓,慎终追远,到底有多远?

往上几代、十代、数十代,怕也只能湮灭在深深的岁月里。

即便帝王将相,终归也如同凡夫俗子,归于尘埃。

但亦无需悲哀,即若化作尘埃,又如何呢?虽卑微,却决非寂灭。

只要一阵春雨,这皈依了的尘土,即刻便化作了春泥,冒出芽来,开出花来,结出果来。

非常喜欢这句话:人生代代无穷已,世上新人赶旧人。

在无涯的时空里,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承担。

那些孤坟里曾经鲜活的生命,一样有过风光和热闹,最后化作一抔黄土。

是故,清明回乡祭祖扫墓,既慎终追远,更承上启下。

“人这一辈子,只有站在先人墓前,才知道自己从何而来,将向何处!”

我们念念有词,祈求先人在另一个世界过得好。

我们不厌其烦,给下一代讲那些陈芝麻烂谷子的往事,希望他们记住那千丝万缕的羁绊。

我们,都是这血脉、精神、文明传承链条上的一环,固守这一传承的责任。

我们离乡别井,无法承欢膝下,无法尽享天伦,不过是为了担起这一环的重量。

清明告诉我们,承接好这一环,珍惜眼前人,活在当下时,这便是最好。

试问这世间,又有什么比上有老、下有小,更来得珍贵,更值得珍惜?

人生天地间,便必有其安身立命之所在。

前路漫漫,惟有不忘来时路、不失本真心、不惧去时难,心生欢喜,心怀感恩,接力好这一棒,才能真正心清景明、不负此生!

(来源:你的景和我的桥 洞见 作者:景桥先生)

清明节 我们都在路上

人过六十,方懂清明
人生,本就是一场又一场的告别
请保持对死亡的敬意
不要在清明里悲伤
仪式感是要有的
但不能只流于一种形式
追思最好的方式
就是善待身边的所有人
千别不要让自己留下
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遗憾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不可能有人陪你到最后
天地浩渺,似水流年
人处其间,微若芥子
该放下就放下,该看淡就看淡
放下了,看淡了
才懂得岁月里的沧海桑田
死亡是所有人的归宿
而我们都还在路上
人生啊,就是一代接一代的传承

【人到中年,方懂清明】

4月5日,清明。

人到中年,方懂清明

梨花风起正清明。转眼,又是一年细雨纷纷时节。

年少,“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还不懂清明的庄严肃穆、清洁明净。

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在世事无常、人情冷暖、悲欢离合的生命浮沉里,这才对清明有了真切的感悟。

01

人生,就是一场又一场告别。

一位朋友感慨,人到中年,非常害怕半夜接到电话。

祖辈、父母辈,都已是风烛残年。有几回夜半被铃声惊醒,心里咯噔一下,生怕传来不祥的消息。

同学、朋友中,因一场疾病,或一场意外,有人突然便消失在这个世界。

点击他们的微信,头像依然那么生动,聊天记录若在昨天,却再也得不到一个回复。

人到中年,参加丧礼的次数,渐渐频繁。死亡,成了无法回避的结,令人无奈又无力。

或许,人生,本就是一场又一场的告别。

常耿耿于怀的是,上一次离别,总那么匆忙随意,轻描又淡写,谁曾想一别已成永诀。

“子欲养而亲不待”,我们似乎总在追赶,总是留下遗憾。

从此,于清明,有了更多的缅怀、追念和牵挂。

一刀纸钱,一挂炮竹,一柱清香,一盘祭果,有了祝福的人,在山川岁月的那一边,希望他们能收到这份虔诚的心意。

清风起、清气明。

我们渐渐懂得,人生的旅途中,没人能陪你到最后。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好好珍惜。

珍惜每一天,当成生命的最后一天。

珍惜每一人,当成生命的最后一位知心人。

珍惜每一次相见,当成生命的最后一场相聚。

珍惜每一次日出,当成生命的最后一束光。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也珍惜自己。不再酗酒,开始养生,懂得收拾起暴躁的脾气。

人到中年,是家里的顶梁柱,一头担着老,一头担着小。为父母养老送终,为妻儿遮风挡雨,容不得任何闪失。

在一场场突如其来的告别中,我们心怀敬畏、感恩成长,开始真正懂得清明,学会珍惜。

02

人生,就是一次又一次看淡。

年少时,曾怀揣远大的梦想。

有过膨胀的野心,有过浮躁的欲望,有过滚烫的红尘,有过坚硬的碰壁。

到了中年,一切尘埃落定。

历尽风霜雨雪,见惯花开花落。不再总向往远方,心路的方向,不过就是归家的方向。

尘世滚打,半生浮沉,心中少了躁动和不安,也不再总是渴盼情人节、狂欢日。

反倒是喜欢上了清明,烟雨洗尘,更洗心。天地澄清,一心惟求宁和。

开始懂得,简单是美、平淡是真、沉默是金。

有时想,天地浩渺,时空无垠,人处其间,微若芥子。又有什么事能让我们看不淡、放不下?

感恩清明,能真正让自己静、冷、淡,在烟雨一色的天地间,沉淀岁月的风尘。

不信,你且看草长莺飞,且看墓田垒垒,除却了生死,又还有什么大事。

人到中年万事休,岂能事事如意?

不再执着于功名利禄,不再纠缠于爱恨情仇,不再沉陷于愤世嫉俗。

开始学会看淡、放下、舍得、释然。

开始学会随缘随遇,安分守己,不强求、不贪痴、不争执。

开始学会做喜欢的事,见喜欢的人,读喜欢的书,过想要的生活。

人生苦短,譬如朝露。生命,都只是一个时空的过客。

看淡了,看清了,才真正拿得起、放得下,才能真正坦然淡然、一心清明。

03

人生,就是一代又一代传承。

老家有句俗话,五百年后坟叠坟。

年少时,对这句话的理解,更多是恐惧;如今,才懂得岁月的沧海桑田。

清明时节,山坡处处,纸烟四起,有新坟,有旧坟,有刚祭扫过的坟,也有无主落寞的坟。

“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坟上子孙来?”

只要年代足够久远,只要族谱足够厚黄,新坟总要变成旧坟、孤坟,最终,尘归尘、土归土。

试问,清明扫墓,慎终追远,到底有多远?

往上几代、十代、数十代,怕也只能湮灭在深深的岁月里。

即便帝王将相,终归也如同凡夫俗子,归于尘埃。

但亦无需悲哀,即若化作尘埃,又如何呢?虽卑微,却决非寂灭。

只要一阵春雨,这皈依了的尘土,即刻便化作了春泥,冒出芽来,开出花来,结出果来。

非常喜欢这句话:人生代代无穷已,世上新人赶旧人。

在无涯的时空里,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承担。

那些孤坟里曾经鲜活的生命,一样有过风光和热闹,最后化作一抔黄土。

是故,清明回乡祭祖扫墓,既慎终追远,更承上启下。

“人这一辈子,只有站在先人墓前,才知道自己从何而来,将向何处!”

我们念念有词,祈求先人在另一个世界过得好。

我们不厌其烦,给下一代讲那些陈芝麻烂谷子的往事,希望他们记住那千丝万缕的羁绊。

我们,都是这血脉、精神、文明传承链条上的一环,固守这一传承的责任。

我们离乡别井,无法承欢膝下,无法尽享天伦,不过是为了担起这一环的重量。

清明告诉我们,承接好这一环,珍惜眼前人,活在当下时,这便是最好。

试问这世间,又有什么比上有老、下有小,更来得珍贵,更值得珍惜?

人生天地间,便必有其安身立命之所在。

前路漫漫,惟有不忘来时路、不失本真心、不惧去时难,心生欢喜,心怀感恩,接力好这一棒,才能真正心清景明、不负此生!

(来源:你的景和我的桥 洞见 作者:景桥先生)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然后是你不是第一个离开的人和hell,这两首目前大众最能接受的歌我但是觉得一般,旋律太让人猜想的到,市面上有太多,只能算邓紫棋普通发挥罢了。6首歌可以说是6种风
  • 国研智库董事长、山东省高质量发展研究院董事长包月阳在会议总结时表示,本次会议初步讨论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的重大背景、重要机遇、现实挑战和有关对策,
  • 以静修身,于浊世中品一口清酒,“举世皆浊我独清”是屈原的“静”;以静处世,于丝竹外听一声鸡鸣,“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陶渊明的“静”;以静立命,于朱楼旁寻一
  • 但我有康婷~清轻茶 能帮我把这一切的毒素及时排出体外!但我有康婷~清轻茶 能帮我把这一切的毒素及时排出体外!
  • ​​在这世上,有些东西是石头无法刻成的,在我们心里,有一块地方是无法锁住的,那块地方叫做希望一条弹簧如久受外物的压迫,会失去弹性,我们的精神也是一样,如常受别
  • 我用五年的时间锻造了一身的铠甲,变得百毒不侵,变得自私自利,变得不再相信任何人,终于我与往事相释怀。从一个男孩子,变得谁也可以爱,谁也不可以爱,曾经世界以痛吻过
  • 致力于为用户提供高速相机相关产品,准确的信息以及贴心的服务。本建筑重点设计为建筑面积825平方米,木造2层,作为能容纳300人的大规模讲义室和共同研究据点的具有
  • 很多人都问我,到底怎么才能从离婚的低谷里走出来,我感觉,对我来说,其实根本不存在走出来这个词,也根本走不出来,最起码最近十年都不可能。但是,像我这样的,有孩子的
  • [鲜花]┈┈┈神仙姐姐爱宁的第1307天┈┈┈[鲜花]最爱的老大,圆鱼洲摔那一跤一定很疼吧?[允悲][鲜花]摩登兄弟刘宇宁 刘宇宁 lyn 棚主 宁哥[
  • 双方本着平等和相互尊重的态度,就宏观经济形势和多双边领域合作进行了广泛交流,对彼此关心的问题坦诚交换了意见,愿意继续保持沟通。双方本着平等和相互尊重的态度,就宏
  • 南漳县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2022年8月18日南漳县从青海玉树返鄂人员中发现阳性病例南漳县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发布最新通报,详情如下↓↓↓8月18日,南漳县
  • 因为给一家店铺打差评说明你还对它们的改进有所期待,连差评都不给了就是连让它们改进都不考虑了。因为对于上面那家店铺来说,顾客重要,所以它们在乎,所以它们愿意耐心对
  • 要创新发展,在传承过去的基础上创新口味,比如90后和00后喜欢什么,走向全国、走向全世界,也要研究当地人的口味。2.回到家我妈就跟我说她手机的膜摔碎了[裂开]接
  • 3月11日,导演陈勋奇直播带货,只有400多人观看,全程都是一旁的助理在介绍产品,陈勋奇大部分时间都在发呆……助理拿着5支牙膏说:只要39.9元,支持陈导的赶紧
  • 东方青苍不是生下来就是业火生产机器啊……他也是人,他也渴望有七情六欲。在明知道情可能会带来苦难的情况下,他还是想去触碰,就像小时候也曾经被爱包容过那样,那些回忆
  • 大家都在期待吧,想看看谁还能借着芒果这个舞台起飞。而且男人保养应该比女人容易吧,但是有谁能做到比二十年前身材更好,唱功更好,一切都真的更好了呢?
  • 司徒颜慧眼识别离奇案件里的各类障眼法,缜密分析,经他一说,对案情豁然开朗的感觉。演员自己吃透,赋予角色特点讲出来,观众接收到,并听明白复杂案情的剖析,就很难得。
  • 开汤:茶香有岩茶的烘培味,观之茶叶鲜活仿佛当季新采,入口典型耿宝茶。黑茶,口感浓烈,回味有甘,降脂减肥,降压功能,代表有普洱茶,产地云南。
  • 静音箱式采用消音材料,噪音小,满足对于噪音要求比较高的场所,这几台机器都是近两年购买的新型节能机器,每小时油耗低,平时机组也是在酒店作为临时备用电源使用,使用时
  • #王俊凯[超话]#【互评,有互必回】#王俊凯重生之门##王俊凯电影断桥##王俊凯伯爵品牌代言人#月亮会一直在,阿俊也会一直在[心]✨#Beautiful-TF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