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艺术观念演变之禅宗

佛教自东汉进入中国,与中国固有思想相融合,经过长久的发展和演变,成为了中国特有的禅宗教派,并以独特的艺术与美学观念在文艺领域产生了重大影响。

直观与妙悟

禅宗追求一种神秘经验性质的心理体验,在参禅时通过直观与妙悟的方式得道,产生顿悟、妙悟或领悟。直观指的是对于观察对象表象的直观把握,妙悟指的是通过直观而在瞬间渗透事理,即所谓“目击道存”,因此直观与妙悟都不是经由理性分析、按照计划得出的结果,而是着重强调心灵在一定条件下对于对象本质的直接把握,这与艺术创作中的直觉、灵感、与顿悟等心灵现象相通。

南宋严羽“妙悟说”中提出的“禅道唯在妙悟,诗道亦在妙悟”深刻反映妙悟是从整体把握,瞬间达到本质的艺术直觉思维;远观西方,玛莎格雷姆认为舞蹈不属于理智,它属于神经反应作用,是人类最本能、最直觉、最本质的表达工具,足以揭示隐匿在人性后的秘密,这与禅宗所提的直观与妙悟的观念不谋而合。

韵味与境界

禅宗追求内在精神的超越,表现为对一种无穷的“韵味”和空灵的“境界”的追求,给予了中国艺术一种特别的美学气质,尤其深刻影响着中国山水画与诗歌上使之日益心灵化。

韵味指的是在一种“韵外之致”“味外之旨”的意蕴,比如在唐宋时代的艺术理论逐渐用神、趣、韵、味等概念取代了道、气、理、法等范畴,因而品鉴书画等级中的“逸品”“神品”便是把握文人书画所具有的一种超越性的精神面貌,唐代司空图《二十四诗品》更是将其作为评鉴诗歌品质的标准。

“韵味”在中国传统艺术观念中源远流长,发展至宋代便衍生出追求冲淡、空灵、高古的艺术韵味,比如宋代《采莲舞》通过仙女下凡采摘莲花而向往凡间生活,展现“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的美学韵味,阐发了求雅尚逸的人生态度,。

境界指的是禅宗对人心参禅所达到的阶段和心灵状态的描述,所谓“寄境观心”的状态折射于美学中便生成了“空”“虚”“静”的诗境与画境。唐代王维诗中“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便表现出高度的空灵美和幽静淡远的境界,流露出禅机哲理思想;宋代苏轼的“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中便是以“雪泥鸿爪”的意象,引发了对于人生感慨和深刻思考;明末清初朱耷的绘画中常以简单、变形、怪异的鸟鱼烘托出他的精神境界,以及“言有尽而意无穷”的作品意蕴;晚清王国维更是将“境界”“意境”当做衡量文学作品高下的最终依据和根本属性,是一种真切鲜明地表现出来的情景交融的艺术形象。

 

结语

禅宗对于直观与妙悟、韵味与境界的追求,使得艺术创作者们通过有形的事物将自己无形的性灵、情趣诠释出来,将个人潜意识的直觉与顿悟和浸淫体验作为艺术灵感的来源。禅道智慧折射于民众之中,呈现出人们在生命、生活与艺术领域追求精神的自由与情感的畅达,折射出中华民族的文化内核和民族精神,造就了泱泱大国的深厚历史蕴藏。

中国艺术观念演变之禅宗

佛教自东汉进入中国,与中国固有思想相融合,经过长久的发展和演变,成为了中国特有的禅宗教派,并以独特的艺术与美学观念在文艺领域产生了重大影响。

直观与妙悟

禅宗追求一种神秘经验性质的心理体验,在参禅时通过直观与妙悟的方式得道,产生顿悟、妙悟或领悟。直观指的是对于观察对象表象的直观把握,妙悟指的是通过直观而在瞬间渗透事理,即所谓“目击道存”,因此直观与妙悟都不是经由理性分析、按照计划得出的结果,而是着重强调心灵在一定条件下对于对象本质的直接把握,这与艺术创作中的直觉、灵感、与顿悟等心灵现象相通。

南宋严羽“妙悟说”中提出的“禅道唯在妙悟,诗道亦在妙悟”深刻反映妙悟是从整体把握,瞬间达到本质的艺术直觉思维;远观西方,玛莎格雷姆认为舞蹈不属于理智,它属于神经反应作用,是人类最本能、最直觉、最本质的表达工具,足以揭示隐匿在人性后的秘密,这与禅宗所提的直观与妙悟的观念不谋而合。

韵味与境界

禅宗追求内在精神的超越,表现为对一种无穷的“韵味”和空灵的“境界”的追求,给予了中国艺术一种特别的美学气质,尤其深刻影响着中国山水画与诗歌上使之日益心灵化。

韵味指的是在一种“韵外之致”“味外之旨”的意蕴,比如在唐宋时代的艺术理论逐渐用神、趣、韵、味等概念取代了道、气、理、法等范畴,因而品鉴书画等级中的“逸品”“神品”便是把握文人书画所具有的一种超越性的精神面貌,唐代司空图《二十四诗品》更是将其作为评鉴诗歌品质的标准。

“韵味”在中国传统艺术观念中源远流长,发展至宋代便衍生出追求冲淡、空灵、高古的艺术韵味,比如宋代《采莲舞》通过仙女下凡采摘莲花而向往凡间生活,展现“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的美学韵味,阐发了求雅尚逸的人生态度,。

境界指的是禅宗对人心参禅所达到的阶段和心灵状态的描述,所谓“寄境观心”的状态折射于美学中便生成了“空”“虚”“静”的诗境与画境。唐代王维诗中“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便表现出高度的空灵美和幽静淡远的境界,流露出禅机哲理思想;宋代苏轼的“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中便是以“雪泥鸿爪”的意象,引发了对于人生感慨和深刻思考;明末清初朱耷的绘画中常以简单、变形、怪异的鸟鱼烘托出他的精神境界,以及“言有尽而意无穷”的作品意蕴;晚清王国维更是将“境界”“意境”当做衡量文学作品高下的最终依据和根本属性,是一种真切鲜明地表现出来的情景交融的艺术形象。

 

结语

禅宗对于直观与妙悟、韵味与境界的追求,使得艺术创作者们通过有形的事物将自己无形的性灵、情趣诠释出来,将个人潜意识的直觉与顿悟和浸淫体验作为艺术灵感的来源。禅道智慧折射于民众之中,呈现出人们在生命、生活与艺术领域追求精神的自由与情感的畅达,折射出中华民族的文化内核和民族精神,造就了泱泱大国的深厚历史蕴藏。

日本茶道与禅宗文化

诗人郁乃说:“日本茶道是沧桑世俗的人间道,向天,向地,向神灵,归心于安。”

日本的茶道史,也是日本宗教、哲学、伦理与美学的发展史,600年茶道流变,成就了日本文化美的底蕴,并使其成为一种生活的艺术,日常起居的礼节,以及社交的规范。对于他们而言,茶道不仅增进了人们在和睦、清净氛围下的心灵交流,还提升了诉诸自然美感的生活品味。

大自然有它的庄严和谦卑,正如日本茶道所呈现的那样,其中的文化底蕴,是日本圣哲对自然哲学的深刻体会。就像普通人崇尚圣人一样,圣人所崇尚的便是大自然。从古印度的宗教到中国的黄老之学,无不是将自然看作是一种神圣的、能够赐予人生命之力和精神之力的图腾,而日本人则很好地汲取了两者的文化,最终又将此融入于茶道之中,形成了极具特色的文化存在。

在日本的传统文化中,人与自然的关系是非常特别的,总能让人感受到一种看不见的血缘之亲,索绕其中。因为他们展现出的茶道文化,不仅是人之间的平等互爱,更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川端康成在《日本的美与我》中写道:茶室本极其狭小,简朴,而寄寓的意思却无边深广,无上清丽。

茶文化源于中国,后经日本求学僧侣带回日本,逐步将这种平俗生活的“饮茶”,发展为携带着宗教仪式的“文化”。所以,日本茶道从形成初始,便根植于佛土,与自修、苦行的禅宗密不可分,最终形成了独具日本民族特点的艺术形式和精神内涵。

荣西禅师被尊称为日本的“茶祖”,他研究了唐代陆羽《茶经》后,将自身领悟的佛法融汇其中,写了日本第一部饮茶专著——《吃茶养生记》,并献于镰仓幕府,其中有写道:“饮茶可以净心,脱俗,明目,长寿,使人高尚。”饮茶与养生的完美结合,使其迅速在日本上流社会流行开来。

茶文化在日本发展至15世纪,一休宗纯的弟子村田珠光扭转了饮茶的观念。他认为饮茶所包含的文化应当是“顺应自然,清心寡欲,返璞归真,节制自律”,而非放任自由的享受生活。他首创“四铺半草庵茶”,将平俗生活的饮茶发展为陶冶身心、涵养德性的以禅道为核心的价值观——茶道。

在村田珠光之后,武野绍鸥又在“四铺半草庵茶”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认识,开创了“武野风格”。他将日本和歌“冷峻枯高”的美学,应用于茶礼、茶具、茶室之中,除了拥有“清心寡欲·草庵茶”的风格外,还有更为简约雅淡的“佗茶”。

沱茶其貌不扬,却携带着“无边高深、无上清丽”的寓意。佗,本意为空寂、负重、苦闷、寒碜,后经武野绍鸥的改造,“佗”又被赋予了新的价值观念:正直、谨慎、自律、谦逊。这种如禅宗戒律一般的“佗茶”理念,便是以挚诚之心对待彼此,共同在茶的醇香环绕之中,忘却世间俗事,达到物我两忘的超脱境界。

武野绍鸥的弟子“千利休”,被称为茶道天才,他将以禅宗为中心的沱茶,又进一步发展为“平等互惠”为核心的“利休茶道”,这种理念让茶道从贵族阶层走向了平民百姓,起到了茶道文化的普及作用。

利休茶道的本质,简单来说,就是“和、敬、清、寂”,而此四种境界,亦符合了千利休之名:万般名利,皆已休矣。

和以行之,平等相待,淡泊宁静。无所取舍,无所憎爱,用清静本心去体悟自然生命的智慧,从而达到佛我如一、天人如一的“和”境;

敬以为质,质为我心,我心即佛,人人皆有佛心,在“真如”面前平等不二,没有贵贱,相敬如宾;

清亦为净,清以居之,茶室犹如一方净土,应当清净整洁,以洗涤灵魂的污浊;

寂以养志,佛法中当作“死、涅槃、無”,这是一种身心的修行,我们每一次的觉悟、进步、成长都像是死后的重生,而涅槃就是一种境界,让我们最终回归到初心本性的“無”——如惠能言:“本来無一物,何处惹尘埃”。

千利休对日本文化影响,实际上远远超出茶道的本身。他侍奉丰臣秀吉了十年,这十年间也是其茶道境界不断提升,艺术才华充分展现的黄金时期。在此时期,他对茶道进行了全方位的改革和完善,还融会了饮食、园艺、建筑、花木、书画、雕刻、陶器、漆器、竹器、礼仪、缝纫等诸方面的文化体系,最终成型并延续至今,使之成为我们今天看到的日本茶道的样子。

茶,不过是存在于表象世界的微小事物,是凡俗生活中的一角,而通过凡俗生活而悟得无边、无际、无尽藏的“道”,才是个人不断修行、增进的最终目的。

道,就是“真”。这种“真”是简、是净、是和,是一切事物的本质源泉和存在意义。茶与道的结合,就是让人在简朴、清净、和敬的生活氛围中,去思考人的本质,去领悟关于人存在的意义。只有如此,才能产生一种对于当下的超越性,让一切生活的修行获得正果,让经历的一切苦难具有意义。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以次充好:西班牙冒牌粉红葡萄酒大量流入法国
  • 创投 | 大象声科获小米和Qualcomm创投战略投资
  • 就现在!上海迪士尼惊现一只11米高的巨型唐老鸭!
  • 还在赌球?贵阳警方破获特大网络足球赌博案,涉案价值近4亿
  • ◆景德镇最牛司机!疑因开车下河洗车被困 挖掘机出马救援
  • 世界杯:法国vs比利时比赛结果预测
  • 【夏季联赛】周琦24分钟12分8篮板5盖帽 火箭战胜快船
  • 10岁娃因"超高"被要求补票 法官起诉迪士尼案开庭
  • 企鹅号:“英国夫妇中毒案”的中毒女子死亡,该谁负责?
  • 马斯克本周来华参加活动 或与特斯拉在沪设制造厂相关
  • 三小伙颠球成功挑战张家界天门山999级“天梯”!
  • 哇唧唧哇,你撞李志枪口上了
  • 全球金融:特朗普被司机起诉“无情” 美法院驳回特朗普请求 黄金丰收季来了
  • 告别塑料:星巴克将禁止提供塑料吸管!而这款用纸浆做的吸管惊艳亮相,快来试试!
  • 打白条吃喝23万是怎么回事?具体什么情况?
  • 读新闻
  • 图片识别,人工智能模型的训练及识别
  • 7月10日(星期二)明海鑫新闻早报
  • 女儿白血病,妈妈负债30万,爸爸“失联”!网友吵了起来!代理人最后说了句话,很多人沉默了…
  • 比伯表白未婚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