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评孤注一掷点映本无罪还需讲武德#】大规模点映,成为2023年电影暑期档的新现象。《孤注一掷》《八角笼中》等爆款影片,虽然票房口碑都不错,却因正式公映前靠大规模点映获得大量排片和票房引来争议。支持者认为,点映代表片方对影片质量有信心,是正常市场行为;反对者表示,点映的关键在于“点”,排片一多,就成了“面”映,有扰乱市场秩序、挤压其他影片生存空间的嫌疑。
  点映早就是常规宣发手段。本周二上映的电影《孤注一掷》是目前最火的影片,截至8月9日,该片总票房已超过8亿元,有望争夺今年暑期档票房冠军。不过,《孤注一掷》和另一部影片《八角笼中》都因“大规模点映”陷入争议。
  《孤注一掷》最初定档8月11日。7月28日,影片宣布8月5日、6日开启点映。8月2日,片方又宣布二轮点映,从8月7日一直持续至上映前。凭借全民关注的境外电信诈骗题材和铺天盖地的短视频营销,影片未映先火,8月5日至7日三天点映狂揽5.4亿元票房,其中8月6日单日票房达2.2亿元,刷新了中国影史点映单日票房纪录。
  无独有偶,7月6日上映的王宝强执导影片《八角笼中》,从6月22日就开始点映,用共计10天的点映,让该片在映前就拿下了4.2亿元票房。
  两部影片点映期间的排片有多日都突破20%,这让不少人质疑:点映排片都这么高了,这和正式上映有何区别?还有人直言,这样的点映已超出正常范畴,挤压了其他影片的生存空间,是“不讲武德”。
  “法无禁止即可为。”电影发行从业者小谷认为,目前国内对点映制度并无明文规定,对所有影片都是开放的。点映作为电影市场化的产物已经存在了很多年,早就是最常规的宣发操作之一。新片正式公映前,点映能带来第一波口碑和来自影院的信任,为公映的排片占比、票房爆发奠定基础。
  而对普通观众而言,点映还是上映,或许差别不大。因为曾经看过缅北诈骗团伙的新闻,又在短视频平台上刷到过《孤注一掷》的预告片,观众杨扬对这部电影很感兴趣,8月6日晚,她无意中发现售票平台上该片已有大量场次,于是前往观影。后来打开豆瓣,才发现原来影片还没正式上映,豆瓣评分也没开。
  不同档期影片间应留出空间。对影院方来说,大规模点映一方面增加了排片难度,另一方面打乱了整体的电影档期。“我挺反感这种行为。”北京一影院经理弓先生直言,从影院角度看,每个档期都提前定好,影院可据此安排排片、宣传等工作,大规模点映则打破了这一日常。“今年暑期档基本每周都有重点影片上映,8月4日这一周,《巨齿鲨》新片上映,《封神第一部》《热烈》的口碑正热,还有《芭比》《长安三万里》等上映多天但口碑也不错的影片要兼顾,空间已经饱和,这时候又来一个《孤注一掷》,影院就比较尴尬了。就像点菜吃饭,菜品刚刚好,您非要再上一道硬菜,只能浪费。”
  “排片超过20%还能叫点映?”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讲师彭侃认为,“片方使用点映这个概念,一是会让有些影迷有种尝鲜的感觉,从宣传角度有利于影片。二来,大部分影片点映期间豆瓣不开评分,片方在口碑舆论上风险会小一些。”
  国内电影市场经过多年培育,已经形成了一些规范。在普通档期,多数电影选择周五上映,在下个周末新片来袭前拥有一周的排片优势;如果首周上座率高,第二周即便有新片加入,其排片也能有一定保证。
  电影产业专家蒋勇说,不同档期上映的影片之间会留出一定空间,这是一种行业默契或规矩。在他看来,大规模点映,是打着市场行为、观众选择的名义,违反契约精神,扰乱了市场秩序,挤压了其他影片的生存空间。“本来每部影片都有自己的市场空间,凭实力和口碑吃饭,现在都在一个档期打得头破血流。这种行为开了一个不好的头,以后如果大家都去学,档期这个概念就没了,市场就会乱。”
  专家呼吁对此尽早做出规范。电影市场专家、中国电影发行放映协会原副会长陆遥呼吁,无论是电影主管部门、行业协会,还是院线方,应该对大规模点映等现象做出规范和约束,促进中国电影行业的健康良性发展。
  “疫情前国产片都有一个默契,一般提前一个月甚至三个月定档。大家互相看一下,掂量一下自己的量级,看是同台竞技,还是分流上映。有一个比较好的排片机制,大家执行得都不错,后来受疫情影响,说提档就提档,说撤就撤。”陆遥说,长此以往,无论是哪家出品方,都会在无序竞争中受到伤害,影响整个电影行业发展。
  当然,大规模点映引发的争论,从带动电影热度而言,是个好现象,至少表明,大家在关注电影。影评人井润成笑言,“前几年太冷了,都没什么人讨论电影。现在虽然有点乱,但对从业者来说,热总比冷好。”(北京日报)

【#媒体评孤注一掷点映本无罪还需讲武德#】大规模点映,成为2023年电影暑期档的新现象。《孤注一掷》《八角笼中》等爆款影片,虽然票房口碑都不错,却因正式公映前靠大规模点映获得大量排片和票房引来争议。支持者认为,点映代表片方对影片质量有信心,是正常市场行为;反对者表示,点映的关键在于“点”,排片一多,就成了“面”映,有扰乱市场秩序、挤压其他影片生存空间的嫌疑。
  点映早就是常规宣发手段。本周二上映的电影《孤注一掷》是目前最火的影片,截至8月9日,该片总票房已超过8亿元,有望争夺今年暑期档票房冠军。不过,《孤注一掷》和另一部影片《八角笼中》都因“大规模点映”陷入争议。
  《孤注一掷》最初定档8月11日。7月28日,影片宣布8月5日、6日开启点映。8月2日,片方又宣布二轮点映,从8月7日一直持续至上映前。凭借全民关注的境外电信诈骗题材和铺天盖地的短视频营销,影片未映先火,8月5日至7日三天点映狂揽5.4亿元票房,其中8月6日单日票房达2.2亿元,刷新了中国影史点映单日票房纪录。
  无独有偶,7月6日上映的王宝强执导影片《八角笼中》,从6月22日就开始点映,用共计10天的点映,让该片在映前就拿下了4.2亿元票房。
  两部影片点映期间的排片有多日都突破20%,这让不少人质疑:点映排片都这么高了,这和正式上映有何区别?还有人直言,这样的点映已超出正常范畴,挤压了其他影片的生存空间,是“不讲武德”。
  “法无禁止即可为。”电影发行从业者小谷认为,目前国内对点映制度并无明文规定,对所有影片都是开放的。点映作为电影市场化的产物已经存在了很多年,早就是最常规的宣发操作之一。新片正式公映前,点映能带来第一波口碑和来自影院的信任,为公映的排片占比、票房爆发奠定基础。
  而对普通观众而言,点映还是上映,或许差别不大。因为曾经看过缅北诈骗团伙的新闻,又在短视频平台上刷到过《孤注一掷》的预告片,观众杨扬对这部电影很感兴趣,8月6日晚,她无意中发现售票平台上该片已有大量场次,于是前往观影。后来打开豆瓣,才发现原来影片还没正式上映,豆瓣评分也没开。
  不同档期影片间应留出空间。对影院方来说,大规模点映一方面增加了排片难度,另一方面打乱了整体的电影档期。“我挺反感这种行为。”北京一影院经理弓先生直言,从影院角度看,每个档期都提前定好,影院可据此安排排片、宣传等工作,大规模点映则打破了这一日常。“今年暑期档基本每周都有重点影片上映,8月4日这一周,《巨齿鲨》新片上映,《封神第一部》《热烈》的口碑正热,还有《芭比》《长安三万里》等上映多天但口碑也不错的影片要兼顾,空间已经饱和,这时候又来一个《孤注一掷》,影院就比较尴尬了。就像点菜吃饭,菜品刚刚好,您非要再上一道硬菜,只能浪费。”
  “排片超过20%还能叫点映?”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讲师彭侃认为,“片方使用点映这个概念,一是会让有些影迷有种尝鲜的感觉,从宣传角度有利于影片。二来,大部分影片点映期间豆瓣不开评分,片方在口碑舆论上风险会小一些。”
  国内电影市场经过多年培育,已经形成了一些规范。在普通档期,多数电影选择周五上映,在下个周末新片来袭前拥有一周的排片优势;如果首周上座率高,第二周即便有新片加入,其排片也能有一定保证。
  电影产业专家蒋勇说,不同档期上映的影片之间会留出一定空间,这是一种行业默契或规矩。在他看来,大规模点映,是打着市场行为、观众选择的名义,违反契约精神,扰乱了市场秩序,挤压了其他影片的生存空间。“本来每部影片都有自己的市场空间,凭实力和口碑吃饭,现在都在一个档期打得头破血流。这种行为开了一个不好的头,以后如果大家都去学,档期这个概念就没了,市场就会乱。”
  专家呼吁对此尽早做出规范。电影市场专家、中国电影发行放映协会原副会长陆遥呼吁,无论是电影主管部门、行业协会,还是院线方,应该对大规模点映等现象做出规范和约束,促进中国电影行业的健康良性发展。
  “疫情前国产片都有一个默契,一般提前一个月甚至三个月定档。大家互相看一下,掂量一下自己的量级,看是同台竞技,还是分流上映。有一个比较好的排片机制,大家执行得都不错,后来受疫情影响,说提档就提档,说撤就撤。”陆遥说,长此以往,无论是哪家出品方,都会在无序竞争中受到伤害,影响整个电影行业发展。
  当然,大规模点映引发的争论,从带动电影热度而言,是个好现象,至少表明,大家在关注电影。影评人井润成笑言,“前几年太冷了,都没什么人讨论电影。现在虽然有点乱,但对从业者来说,热总比冷好。”(北京日报)

【#媒体评孤注一掷点映本无罪还需讲武德#】大规模点映,成为2023年电影暑期档的新现象。《孤注一掷》《八角笼中》等爆款影片,虽然票房口碑都不错,却因正式公映前靠大规模点映获得大量排片和票房引来争议。支持者认为,点映代表片方对影片质量有信心,是正常市场行为;反对者表示,点映的关键在于“点”,排片一多,就成了“面”映,有扰乱市场秩序、挤压其他影片生存空间的嫌疑。
  点映早就是常规宣发手段。本周二上映的电影《孤注一掷》是目前最火的影片,截至8月9日,该片总票房已超过8亿元,有望争夺今年暑期档票房冠军。不过,《孤注一掷》和另一部影片《八角笼中》都因“大规模点映”陷入争议。
  《孤注一掷》最初定档8月11日。7月28日,影片宣布8月5日、6日开启点映。8月2日,片方又宣布二轮点映,从8月7日一直持续至上映前。凭借全民关注的境外电信诈骗题材和铺天盖地的短视频营销,影片未映先火,8月5日至7日三天点映狂揽5.4亿元票房,其中8月6日单日票房达2.2亿元,刷新了中国影史点映单日票房纪录。
  无独有偶,7月6日上映的王宝强执导影片《八角笼中》,从6月22日就开始点映,用共计10天的点映,让该片在映前就拿下了4.2亿元票房。
  两部影片点映期间的排片有多日都突破20%,这让不少人质疑:点映排片都这么高了,这和正式上映有何区别?还有人直言,这样的点映已超出正常范畴,挤压了其他影片的生存空间,是“不讲武德”。
  “法无禁止即可为。”电影发行从业者小谷认为,目前国内对点映制度并无明文规定,对所有影片都是开放的。点映作为电影市场化的产物已经存在了很多年,早就是最常规的宣发操作之一。新片正式公映前,点映能带来第一波口碑和来自影院的信任,为公映的排片占比、票房爆发奠定基础。
  而对普通观众而言,点映还是上映,或许差别不大。因为曾经看过缅北诈骗团伙的新闻,又在短视频平台上刷到过《孤注一掷》的预告片,观众杨扬对这部电影很感兴趣,8月6日晚,她无意中发现售票平台上该片已有大量场次,于是前往观影。后来打开豆瓣,才发现原来影片还没正式上映,豆瓣评分也没开。
  不同档期影片间应留出空间。对影院方来说,大规模点映一方面增加了排片难度,另一方面打乱了整体的电影档期。“我挺反感这种行为。”北京一影院经理弓先生直言,从影院角度看,每个档期都提前定好,影院可据此安排排片、宣传等工作,大规模点映则打破了这一日常。“今年暑期档基本每周都有重点影片上映,8月4日这一周,《巨齿鲨》新片上映,《封神第一部》《热烈》的口碑正热,还有《芭比》《长安三万里》等上映多天但口碑也不错的影片要兼顾,空间已经饱和,这时候又来一个《孤注一掷》,影院就比较尴尬了。就像点菜吃饭,菜品刚刚好,您非要再上一道硬菜,只能浪费。”
  “排片超过20%还能叫点映?”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讲师彭侃认为,“片方使用点映这个概念,一是会让有些影迷有种尝鲜的感觉,从宣传角度有利于影片。二来,大部分影片点映期间豆瓣不开评分,片方在口碑舆论上风险会小一些。”
  国内电影市场经过多年培育,已经形成了一些规范。在普通档期,多数电影选择周五上映,在下个周末新片来袭前拥有一周的排片优势;如果首周上座率高,第二周即便有新片加入,其排片也能有一定保证。
  电影产业专家蒋勇说,不同档期上映的影片之间会留出一定空间,这是一种行业默契或规矩。在他看来,大规模点映,是打着市场行为、观众选择的名义,违反契约精神,扰乱了市场秩序,挤压了其他影片的生存空间。“本来每部影片都有自己的市场空间,凭实力和口碑吃饭,现在都在一个档期打得头破血流。这种行为开了一个不好的头,以后如果大家都去学,档期这个概念就没了,市场就会乱。”
  专家呼吁对此尽早做出规范。电影市场专家、中国电影发行放映协会原副会长陆遥呼吁,无论是电影主管部门、行业协会,还是院线方,应该对大规模点映等现象做出规范和约束,促进中国电影行业的健康良性发展。
  “疫情前国产片都有一个默契,一般提前一个月甚至三个月定档。大家互相看一下,掂量一下自己的量级,看是同台竞技,还是分流上映。有一个比较好的排片机制,大家执行得都不错,后来受疫情影响,说提档就提档,说撤就撤。”陆遥说,长此以往,无论是哪家出品方,都会在无序竞争中受到伤害,影响整个电影行业发展。
  当然,大规模点映引发的争论,从带动电影热度而言,是个好现象,至少表明,大家在关注电影。影评人井润成笑言,“前几年太冷了,都没什么人讨论电影。现在虽然有点乱,但对从业者来说,热总比冷好。”(北京日报)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今日下班,又吃了烤肉,不过味道没有昨天的好,也因为是同事局,也没有昨天那么惬意,因为我不喜欢团建,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下班了还要应酬,就很烦,而且一个个奉承话,
  •   源于天地万物、衣食住行的中国传统色,沿着历史长河漂流下来,到了今天的岸边,如果不加解释地捞起“玄纁”“暮山紫”“天水碧”“檎丹”这样的词汇,读者可能是一头雾
  • 每一份坚持都是成功的累积,只要相信自己,总会遇到惊喜,每一种活都有各自的轨迹,记得肯定自己,不要轻言放弃,每一个清晨都是希望的伊始,记得鼓励自己,展现自信的魅力
  • 因为你们之间的核心相处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所以你发消息他也不回,约见面他也不出来,即使他还爱着你,但是没有看到你们的问题有所缓解,那么他对你就永远是警惕的。很
  • 纳博科夫面对着媒体提出的种种刁钻问题,如书名“strong opinions”所体现的,提出一系列坚定见解,谈及生活、文学、教育、电影以及其他种种主题:“洛丽塔
  • 虽是简单的一句话,孔子却一语道破了成为君子的要诀,而他本人其实就是知行合一、言行一致的最好典范。心口如一,为良知心与口是人发语的两端,按照佛家的观点,心为善生,
  • 心态分析如果不是无懈可击的樊振东对阵林昀儒的话,这场比赛很悬,但即便是如此出色的樊振东,在第六局也出现了短暂的心态不稳。心态分析为什么樊振东的这场比赛必须获得胜
  • 前几天和好久好久没见的朋友联系,听到了非常多的烦恼,最后聊完,朋友:发现这么多的烦恼说完也并没有好一点,问题还是堆在那儿啊,我的痛苦也没有因此减少一分。没有变好
  • 今天同事想去西湖吹吹风,这个地方我是真看腻了,但不知道为什么就接上她的话并说:走,一起。看了天气预报这几天的天气都能穿大裤衩[彩虹屁]科目二学新项目了侧方位停车
  • 这里反弹也是构造三十分结构。和3155起来的反弹一个级别。
  • ”都说人生最难得的是有人懂,在这一刻,内心本就孤独脆弱的玛格丽特终于感受到了被读懂的欢喜。玛格丽特以为阿尔芒是真的爱自己,但她不知道,他对她,更多缘于男人对女人
  • 我爸:看来是,平时说很累,腿走不动了,现在发现,其实她喜欢到二楼去逗猫[笑cry]所以才在我们带虾饺出去看医生的间隙,误以为虾饺不见了~我:其实她很喜欢虾饺,突
  • 掏心掏肺对一个人,要么得到一生的知己,要么得到一世的教训,有些人,你以为你了解了,其实没看透,有些人,嘴上说着各种承诺,原来靠不住,不是所有的善良都会被善待…3
  • #丁程鑫这次换我给你撑伞#来自队友粉和所谓团粉的随意造谣无端抹黑,喷薄的恶意藏着的是恐惧和无知。我玄武区的朋友说他从来没封过校的时候我更难受了[抓狂][抓狂][
  • 今天在食堂看到一个和sgh很像的人在宿舍区看到一个和ymy很像的人很神奇的是总是会在一些阶段看到和朋友们相像的人从上个学期封校前稳定的E到封校后直至现在的I I
  • JOY日程播报周一周二周三边吃炸鸡#朴秀荣alachi广告代言人# 边收看#朴秀荣偶然的田园日记# 饰演安子英周四#朴秀荣 TODS Brand Ambassa
  • 不过还是建议别跟同事搞暧昧,划清界限,以免事后尴尬#幸运星指南##星座##如何看待男友总是和女同事搞暧昧##十二星座##星座[超话]##职场[超话]##电商成功
  • 说真的,每个相亲对象我都不怎么上心,这个眼睛崽也就一般般,国庆节我都不想回去了[允悲][允悲]回去还要给外婆她们拿钱买东西,不花个2000块钱怕是不让出来的哦哈
  • 时间一分一秒的流逝,各部门的抢修人员冒着大雨,忍受着通宵工作的疲劳,不懈怠、不拖沓,在抢险救灾保供的“大考”面前,一号煤矿广大党员干部和职工不惧艰险,冲锋在前,
  • 红尘看破了,不过是浮沈;美丽看破了,不过是皮囊;生命看破了,不过是无常;爱情看破了,不过是聚散。哪怕只是一句真诚的问候,哪怕只有一个体恤的眼神,都会使我们在百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