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武雜記856
2023(112).09.01
癸卯年庚申月壬戌日
白駒過隙,很多人一聽就懂,但實際經歴上,落差很大,娘娘恩師的真經中,用毫釐秒忽,就更加的貼切了!生死關頭,人生都在眼前滑過,反過來說,此時,根本就沒有時間,一切都停下來,就只有瞬間的影像,因為震驚大於你的當下,惟有此時,過去鮮明起來了,但少了真實的經歷,一切說法,不過就只是別人口中,一個形容方式,或者是形容詞,卻完全取代不了經歷。
蒼天曷有極,在我分享時,特別強調這句話,千萬別高估了自己,低估了冥冥中的存在,我另外的話是,真道真考磨,真知必能真行,尤其是所謂的聖賢心銓,文字化為般若時,那是百分之百,真實的生命經歷,絕對不是空口白話,濟佛說的,過程不可少,就是一番寒澈骨的同義詞,就像易經,必須是易經,不是真實的經歷,都很難,經歷過就不難了,因為要幾次,沒人說的準,畢竟每個當下,都一樣,都是稍一思量,即不中用呀!
濟佛說誦經不如行經,也是一種啟發,也都強調了知行合一,我分享,考題沒法選擇,你我都來應考的,還能選擇題目咋出,答案咋才算對嗎?就像老師咋教,都是教,眾生認為咋學,才算是學呢?不緣一法,4個字,那會是白說的呢?文字障,就是一道玄關,行深般若波羅密多時,就是白駒過隙,毫釐秒忽瞬間,究竟涅槃的當下。
一句話,一個字,如果都是玄關,那麼啥是般若呢?如果連玄關,都悟不出來,咋出陽谷呢?成、住、壞、空,是一個循環,每個當下,都是一氣呵成,究竟涅槃的機會,只差誰來點玄關?誰能因緣俱足地,出了陽谷呀!因緣際會,就是明師明現當下,若說未遇,那就是因果囉!地球是圓的,咋會連撞都撞不到呢?這就是個玄關呀!明明眼前觀即是,咋會都撞不上呢?果然是業障太重了呀!

《劝修念佛法门》圆瑛大师讲述

念佛发起因缘第一

  莲池大师云:「越三只於一念,齐诸圣於片言。至哉妙用,不可得而思议者,其唯《佛说阿弥陀经》欤!」此经为持名念佛法门,发起之因缘也。我佛释迦牟尼,观见众生,本来是佛,个个具有佛之知见。奈为无明所覆,妄想所蔽,不自觉知。虽然不觉,而本具佛性,依然存在。如宝藏埋於宅中,明珠系乎衣里,不曾丧失。故我佛开示念佛法门,欲令众生,发心念佛,而悟入本具佛之知见也。

  诸佛世尊,无非为一大事因缘故,出现於世。《法华经》佛告舍利弗云:「舍利弗,云何名为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於世?诸佛世尊,欲令众生开佛知见,使得清净故,出现於世。欲示众生佛之知见故,出现於世。欲令众生悟佛知见故,出现於世。欲令众生入佛知见道故,出现於世。」佛之知见,即诸佛之四智菩提,亦即众生之三德秘藏。诸佛悟之,而成等正觉。众生迷之,则枉受轮回。当知迷悟虽殊,生佛本来平等。《金刚经》云:「是法平等,无有高下。」即指众生本具之佛知佛见,与诸如来,无二无别也。

  「知见」二字,约根性说。根性,即是佛性。此性常在六根门头,放光动地。在眼曰见,在耳曰闻,在鼻曰嗅,在舌曰尝,在身曰觉,在意曰知。今但举意根与眼根,故曰「知见」,实则六性唯是一性。如《楞严经》云:「原依一精明,分成六和合。」佛知真知,无所不知。佛见真见,无所不见。今在众生分上,被妄想执着所误,则成为妄知妄见。诚如古德所云:「一片白云横谷口,几多归鸟尽迷巢。」当知妄无自性,全体即真。是以佛为众生,开之示之。欲令众生,悟之入之。如指宅中宝藏,乃是本有家珍。衣里明珠,当下不求自得。

  我释迦世尊,开示众生念佛法门,即是欲令众生,都摄六根,净念相继,称念弥陀名号。念到境寂心空,佛性自当显现,即能悟入佛之知见,遂得亲见自性弥陀,而完此一段出世大因缘也。

  念佛法门,又称净土法门,又名莲宗,又曰净宗。乃是释迦如来,至极悲心,观机施教。观察众生之机,唯此持名念佛一法,最易得度。故无问自说,说出一卷《佛说阿弥陀经》。不假他人发起,即自告舍利弗:「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今现在说法。」自唱极乐依报、弥陀正报二种名字,此万世持名念佛从出之大原,乃金口所亲宣之妙法也。三根普被,六趣咸超,其利益有不可思议者焉。

  《弥陀经》中,佛自解释「极乐」名字云:「舍利弗,彼土何故名为极乐?其国众生,无有众苦,但受诸乐,故名极乐。」於是广陈西方依正二报,种种庄严,发起众生之信仰。次则普劝众生,志求往生,人人应当发愿。经云:「舍利弗,众生闻者,应当发愿,愿生彼国。所以者何?得与如是诸上善人,俱会一处。」後则极劝执持名号,一心不乱,而立念佛之净行。经云:「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乱。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

  如上所引,《弥陀经》之正宗,乃佛所说劝信、劝愿、劝行之文。我佛以信、愿、行三者,以为往生净土三种资粮。果能具足三资,必定诞登九品。要知往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乃在行持之深浅。信、愿、行三者,如鼎三足,阙一不可。我常劝人修持净土法门,於此三资之上,各加一字,谓信必定要深信,愿必定要切愿,行必定要实行。果能如是,则往生净土,可操左券而得矣。

  一、深信者,略分四种:

  (一)信释迦如来,三觉圆满,四智洞明,观机施教,说此念佛法门。决定是对机之教,不会说错的。

  (二)信西方极乐世界,由弥陀如来,因地悲心,所发宏愿,愿後勤修万行,功德庄严之所成就。决定有此极乐净土,不是想像的。

  (三)信六方诸佛,各出广长舌相,赞叹净土法门,是不可思议功德。历代贤圣,宏扬净土法门,为修行径中捷径。至若千经万论,处处指陈。古圣先贤,人人提倡。决定是真实之语,不是骗人的。

  (四)信娑婆浊恶,为众生恶业之所招感。极乐清净,为众生净业之所成就。念佛可以清净身口意三业。净业既成,净土往生。决定是因果相孚,不是虚诳的。

  果然具此四种信心,纵使有人说,更有法门,超过念佛,劝我信仰。我终不为所转,仍是相信念佛法门,最为第一。如是乃名深信。

  二、切愿者,略分四种:

  (一)愿不负己灵。己灵,即自己本具灵觉之性。此性为天然之佛性,一切众生,人人皆具。奈为烦恼所误,结业所缠,轮回生死苦海之中。今生何幸,得生人道,得闻弥陀名号、本愿功德,深生信仰。自应发愿,尽此报身,受持念佛法门,求脱生死,求生净土,求成佛道,不致辜负己灵也。

  (二)愿离苦得乐。我等随业受报,生在娑婆五浊恶世,备婴众苦。三苦、八苦、无量诸苦,说不能尽。今以娑婆、极乐两土对比,忻厌自生:

  娑婆有三苦:一、苦苦。五趣众生,既受生死之身,已经是苦,更加众苦逼迫,故曰苦苦。二、坏苦。六欲天至三禅天,虽然受乐,乐不久长,终有败坏,故曰坏苦。三、行苦。四禅天以上,虽然苦乐双亡,难免行阴迁流,未离生死。天报尽时,还要下堕,故曰行苦。

  而极乐众生,但受身心安泰之乐,而无苦苦。但受依正庄严之乐,而无坏苦。但受三昧寂定之乐,而无行苦。

  又娑婆有八苦:一生苦,二老苦,三病苦,四死苦,五爱别离苦,六冤憎会苦,七求不得苦,八五阴炽盛苦。

  而极乐众生,有莲华化生之乐,而无胎狱生苦。有相好光明之乐,而无衰变老苦。有自在安宁之乐,而无痛痒病苦。有寿命无量之乐,而无四大分离,数数死苦。有海会相聚之乐,而无爱别离苦。有上善俱会之乐,而无冤憎会苦。有所欲如意之乐,而无求不得苦。有五蕴皆空之乐,而无五阴炽盛苦。

  两土秽净、苦乐悬殊,故切愿往生,离苦得乐也。

  (三)愿速登不退。此土修行,难进而易退。都为环境恶劣,障道缘多,助道缘少。或始勤而终怠,或改途而易辙。或功行未成,世缘已尽,舍生易报,顿忘前修,不能继续。来生作业,必当退堕。此土修行之难,如十信位菩萨,虽发大心,旋进旋退,如空中毛,随风而转;修行信心,须经一万劫,信心满足,善根成熟,方登初住,得位不退。而念佛法门,但得往生,便可圆证三不退(位不退、行不退、念不退)。《弥陀经》云:「众生生者,皆是阿鞞跋致(译云「不退地」)。」故决定求生净土,愿登不退也。

  (四)愿亲见弥陀。因诸佛出世,难得值遇。譬如优昙华,时时乃一现耳。古人云:「佛在世时我沉沦,我得人身佛灭度。翻悔此身多业障,不见如来金色身。」汝我生当末世,释迦已过,弥勒未生,欲见佛身,亲闻佛法,甚为难事。譬如孤儿,无怙无恃,殊可怜悯。既失乳养,又乏提携,危殆孰甚!今极乐世界,弥陀慈尊,现在说法。怜念众生,如母忆子。故决定念佛,求生净土,愿见弥陀。纵然劫石可磨,而我此愿不易。即使临命终时,或帝释天主接我上生忉利天,或大梵天王接我上生初禅天,我亦决定不去,何况余趣。又不仅愿生西方,还要愿生上品上生,誓取金台,早得见佛,速证无生法忍。

  如怀玉大师,精修净业,一日见弥陀现身,天乐鸣空,手执银台来迎。玉心念,我一生精进,志在金台,今只银台,则不肯往。佛亦不强,遂转身西去。玉由是益加精进,自知必得往生。二十一日後,再见佛菩萨,遍满虚空,弥陀手执金台重来接引。玉曰:「吾愿足矣!」遂合掌念佛西逝。是时空中如百千种乐,同时俱作。太守颂曰:「我师一念登初地,佛国笙歌两度来。唯有门前古槐树,枝低只为挂金台。」正如二祖光明善导大师所云「如汝所念,遂汝所愿」是也。

  愿之为力也,大不可思议。西方极乐世界种种庄严,全由弥陀愿力所成。倘念佛有信无愿,则信为虚信,故次当发愿。《普贤行愿品》,以十大愿王,导归极乐。又普贤菩萨《发愿偈》云:「愿我临欲命终时,尽除一切诸障碍,面见彼佛阿弥陀,即得往生安乐刹。」凡修持净土者,其愿不可不切也。

  三、实行者。行即执持名号,专修净土之行。其行贵在真实,若虽有信愿,而无实行,则极乐净土仍不得生。如世间果种,虽信此种种之必能结果,亦愿得果,倘不种植,不灌溉培养,其果终不可得。念佛,信、愿、行三者,阙一不可,亦复如是。然念佛之行有二:

  (一)事行。以能念之心,念所念之佛。能所分明,心佛相应。心不离佛,佛不离心。念兹在兹,无有间断。行住坐卧,不离一句佛号,不起一切妄想。心似寒潭止水,佛如秋月映现,湛然不动。是为事行念佛,三昧功成。

  (二)理行。即明中道之理,而修念佛之行。闻说念佛法门,谛信不疑,愿生极乐,专修净业。不住有念,不落无念,一心体究。能念心外,无有佛为我所念;所念佛外,无有心能念於佛。能所不立,心佛一如。心即是佛,佛即是心。无有二相,亦不可以有无求。若言其有,则能念之心,体本空寂;所念之佛,相不可得。若言其无,则能念之心,灵灵不昧;所念之佛,历历分明。有无相泯,而归实相。古德偈云:「忽然起念念弥陀,平地无风自作波。念念消归无念处,岂知无念亦为多。」此皆不专修事相,而纯修理观。观力成就,了知心佛虽有二名,心佛本来一体,亲见自性弥陀,一心湛寂。是为理行念佛,三昧功成。

  信、愿、行三者,为往生净土资粮。资粮既备,往生何难?既生净土,便超三界,便离生死。故释迦如来,无问自说,以为念佛发起之因缘也。

《劝修念佛法门》圆瑛大师讲述

念佛发起因缘第一

  莲池大师云:「越三只於一念,齐诸圣於片言。至哉妙用,不可得而思议者,其唯《佛说阿弥陀经》欤!」此经为持名念佛法门,发起之因缘也。我佛释迦牟尼,观见众生,本来是佛,个个具有佛之知见。奈为无明所覆,妄想所蔽,不自觉知。虽然不觉,而本具佛性,依然存在。如宝藏埋於宅中,明珠系乎衣里,不曾丧失。故我佛开示念佛法门,欲令众生,发心念佛,而悟入本具佛之知见也。

  诸佛世尊,无非为一大事因缘故,出现於世。《法华经》佛告舍利弗云:「舍利弗,云何名为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於世?诸佛世尊,欲令众生开佛知见,使得清净故,出现於世。欲示众生佛之知见故,出现於世。欲令众生悟佛知见故,出现於世。欲令众生入佛知见道故,出现於世。」佛之知见,即诸佛之四智菩提,亦即众生之三德秘藏。诸佛悟之,而成等正觉。众生迷之,则枉受轮回。当知迷悟虽殊,生佛本来平等。《金刚经》云:「是法平等,无有高下。」即指众生本具之佛知佛见,与诸如来,无二无别也。

  「知见」二字,约根性说。根性,即是佛性。此性常在六根门头,放光动地。在眼曰见,在耳曰闻,在鼻曰嗅,在舌曰尝,在身曰觉,在意曰知。今但举意根与眼根,故曰「知见」,实则六性唯是一性。如《楞严经》云:「原依一精明,分成六和合。」佛知真知,无所不知。佛见真见,无所不见。今在众生分上,被妄想执着所误,则成为妄知妄见。诚如古德所云:「一片白云横谷口,几多归鸟尽迷巢。」当知妄无自性,全体即真。是以佛为众生,开之示之。欲令众生,悟之入之。如指宅中宝藏,乃是本有家珍。衣里明珠,当下不求自得。

  我释迦世尊,开示众生念佛法门,即是欲令众生,都摄六根,净念相继,称念弥陀名号。念到境寂心空,佛性自当显现,即能悟入佛之知见,遂得亲见自性弥陀,而完此一段出世大因缘也。

  念佛法门,又称净土法门,又名莲宗,又曰净宗。乃是释迦如来,至极悲心,观机施教。观察众生之机,唯此持名念佛一法,最易得度。故无问自说,说出一卷《佛说阿弥陀经》。不假他人发起,即自告舍利弗:「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今现在说法。」自唱极乐依报、弥陀正报二种名字,此万世持名念佛从出之大原,乃金口所亲宣之妙法也。三根普被,六趣咸超,其利益有不可思议者焉。

  《弥陀经》中,佛自解释「极乐」名字云:「舍利弗,彼土何故名为极乐?其国众生,无有众苦,但受诸乐,故名极乐。」於是广陈西方依正二报,种种庄严,发起众生之信仰。次则普劝众生,志求往生,人人应当发愿。经云:「舍利弗,众生闻者,应当发愿,愿生彼国。所以者何?得与如是诸上善人,俱会一处。」後则极劝执持名号,一心不乱,而立念佛之净行。经云:「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乱。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

  如上所引,《弥陀经》之正宗,乃佛所说劝信、劝愿、劝行之文。我佛以信、愿、行三者,以为往生净土三种资粮。果能具足三资,必定诞登九品。要知往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乃在行持之深浅。信、愿、行三者,如鼎三足,阙一不可。我常劝人修持净土法门,於此三资之上,各加一字,谓信必定要深信,愿必定要切愿,行必定要实行。果能如是,则往生净土,可操左券而得矣。

  一、深信者,略分四种:

  (一)信释迦如来,三觉圆满,四智洞明,观机施教,说此念佛法门。决定是对机之教,不会说错的。

  (二)信西方极乐世界,由弥陀如来,因地悲心,所发宏愿,愿後勤修万行,功德庄严之所成就。决定有此极乐净土,不是想像的。

  (三)信六方诸佛,各出广长舌相,赞叹净土法门,是不可思议功德。历代贤圣,宏扬净土法门,为修行径中捷径。至若千经万论,处处指陈。古圣先贤,人人提倡。决定是真实之语,不是骗人的。

  (四)信娑婆浊恶,为众生恶业之所招感。极乐清净,为众生净业之所成就。念佛可以清净身口意三业。净业既成,净土往生。决定是因果相孚,不是虚诳的。

  果然具此四种信心,纵使有人说,更有法门,超过念佛,劝我信仰。我终不为所转,仍是相信念佛法门,最为第一。如是乃名深信。

  二、切愿者,略分四种:

  (一)愿不负己灵。己灵,即自己本具灵觉之性。此性为天然之佛性,一切众生,人人皆具。奈为烦恼所误,结业所缠,轮回生死苦海之中。今生何幸,得生人道,得闻弥陀名号、本愿功德,深生信仰。自应发愿,尽此报身,受持念佛法门,求脱生死,求生净土,求成佛道,不致辜负己灵也。

  (二)愿离苦得乐。我等随业受报,生在娑婆五浊恶世,备婴众苦。三苦、八苦、无量诸苦,说不能尽。今以娑婆、极乐两土对比,忻厌自生:

  娑婆有三苦:一、苦苦。五趣众生,既受生死之身,已经是苦,更加众苦逼迫,故曰苦苦。二、坏苦。六欲天至三禅天,虽然受乐,乐不久长,终有败坏,故曰坏苦。三、行苦。四禅天以上,虽然苦乐双亡,难免行阴迁流,未离生死。天报尽时,还要下堕,故曰行苦。

  而极乐众生,但受身心安泰之乐,而无苦苦。但受依正庄严之乐,而无坏苦。但受三昧寂定之乐,而无行苦。

  又娑婆有八苦:一生苦,二老苦,三病苦,四死苦,五爱别离苦,六冤憎会苦,七求不得苦,八五阴炽盛苦。

  而极乐众生,有莲华化生之乐,而无胎狱生苦。有相好光明之乐,而无衰变老苦。有自在安宁之乐,而无痛痒病苦。有寿命无量之乐,而无四大分离,数数死苦。有海会相聚之乐,而无爱别离苦。有上善俱会之乐,而无冤憎会苦。有所欲如意之乐,而无求不得苦。有五蕴皆空之乐,而无五阴炽盛苦。

  两土秽净、苦乐悬殊,故切愿往生,离苦得乐也。

  (三)愿速登不退。此土修行,难进而易退。都为环境恶劣,障道缘多,助道缘少。或始勤而终怠,或改途而易辙。或功行未成,世缘已尽,舍生易报,顿忘前修,不能继续。来生作业,必当退堕。此土修行之难,如十信位菩萨,虽发大心,旋进旋退,如空中毛,随风而转;修行信心,须经一万劫,信心满足,善根成熟,方登初住,得位不退。而念佛法门,但得往生,便可圆证三不退(位不退、行不退、念不退)。《弥陀经》云:「众生生者,皆是阿鞞跋致(译云「不退地」)。」故决定求生净土,愿登不退也。

  (四)愿亲见弥陀。因诸佛出世,难得值遇。譬如优昙华,时时乃一现耳。古人云:「佛在世时我沉沦,我得人身佛灭度。翻悔此身多业障,不见如来金色身。」汝我生当末世,释迦已过,弥勒未生,欲见佛身,亲闻佛法,甚为难事。譬如孤儿,无怙无恃,殊可怜悯。既失乳养,又乏提携,危殆孰甚!今极乐世界,弥陀慈尊,现在说法。怜念众生,如母忆子。故决定念佛,求生净土,愿见弥陀。纵然劫石可磨,而我此愿不易。即使临命终时,或帝释天主接我上生忉利天,或大梵天王接我上生初禅天,我亦决定不去,何况余趣。又不仅愿生西方,还要愿生上品上生,誓取金台,早得见佛,速证无生法忍。

  如怀玉大师,精修净业,一日见弥陀现身,天乐鸣空,手执银台来迎。玉心念,我一生精进,志在金台,今只银台,则不肯往。佛亦不强,遂转身西去。玉由是益加精进,自知必得往生。二十一日後,再见佛菩萨,遍满虚空,弥陀手执金台重来接引。玉曰:「吾愿足矣!」遂合掌念佛西逝。是时空中如百千种乐,同时俱作。太守颂曰:「我师一念登初地,佛国笙歌两度来。唯有门前古槐树,枝低只为挂金台。」正如二祖光明善导大师所云「如汝所念,遂汝所愿」是也。

  愿之为力也,大不可思议。西方极乐世界种种庄严,全由弥陀愿力所成。倘念佛有信无愿,则信为虚信,故次当发愿。《普贤行愿品》,以十大愿王,导归极乐。又普贤菩萨《发愿偈》云:「愿我临欲命终时,尽除一切诸障碍,面见彼佛阿弥陀,即得往生安乐刹。」凡修持净土者,其愿不可不切也。

  三、实行者。行即执持名号,专修净土之行。其行贵在真实,若虽有信愿,而无实行,则极乐净土仍不得生。如世间果种,虽信此种种之必能结果,亦愿得果,倘不种植,不灌溉培养,其果终不可得。念佛,信、愿、行三者,阙一不可,亦复如是。然念佛之行有二:

  (一)事行。以能念之心,念所念之佛。能所分明,心佛相应。心不离佛,佛不离心。念兹在兹,无有间断。行住坐卧,不离一句佛号,不起一切妄想。心似寒潭止水,佛如秋月映现,湛然不动。是为事行念佛,三昧功成。

  (二)理行。即明中道之理,而修念佛之行。闻说念佛法门,谛信不疑,愿生极乐,专修净业。不住有念,不落无念,一心体究。能念心外,无有佛为我所念;所念佛外,无有心能念於佛。能所不立,心佛一如。心即是佛,佛即是心。无有二相,亦不可以有无求。若言其有,则能念之心,体本空寂;所念之佛,相不可得。若言其无,则能念之心,灵灵不昧;所念之佛,历历分明。有无相泯,而归实相。古德偈云:「忽然起念念弥陀,平地无风自作波。念念消归无念处,岂知无念亦为多。」此皆不专修事相,而纯修理观。观力成就,了知心佛虽有二名,心佛本来一体,亲见自性弥陀,一心湛寂。是为理行念佛,三昧功成。

  信、愿、行三者,为往生净土资粮。资粮既备,往生何难?既生净土,便超三界,便离生死。故释迦如来,无问自说,以为念佛发起之因缘也。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记得有一次高跷队表演《打渔杀家》扮演萧桂英的男演员不仅奇丑无比,而且故意洋相百出,当萧恩唱“桂英儿掌稳了舵为父撒网”时,他把嘴一撇:“您老人家说得容易,我他妈脚
  • 二陈汤7 【处方】 半夏(汤洗7次)5两,橘红5两,白茯苓3两,甘草(炙)1两半。 【功能主治】 燥湿化痰,理气和中。去痰和中。和中理气,健脾胃,消痰,进饮
  • 当您访问了惠返利商城,您还可以登入淘宝或京或苏宁比一比,同一个商家的商品,看看是不是价格一样,是的,我们商城是和淘宝天猫京东苏宁等几百家网络商城合作,购价是一样
  • 双子女的七窍玲珑心可不是白白有的,她们非常聪明,而且思维活跃,凡事不用过多思考,也不需要费心思去引起豪门的注意,双子女总是能够经受住豪门贵族的考验,一举成为他们
  • 我内心深处,其实并不认可婚外真的有爱情这件事,因为,在我看来,已婚人与婚外的人是没有爱情的,只是“猎人”与“猎物”的关系。你若真的不想失去自己美好的未来,你若真
  • 老实说,现在LPL比赛那么多,连解说都未必追完所有LPL比赛,更别说媒体和联盟代表了,很多人在填写最佳阵容名单时,都是出于印象流,甚至连数据都懒得去查,因为这真
  • 此外,扫描电镜能谱(SEM-EDS)分析中的钙和磷酸盐也表明这些粪便化石的造迹者具有肉食性类群的特征。其中,包括6件螺旋状粪化石和1件涡旋状粪化石,除了粪便化石
  • 想来想去每一种状况都是悲哀的,但是就在目前,就在当下,你自己的感受最重要。但另一方面也是越来越多人发现,婚姻并不能为幸福锦上添花,而是给生活雪上加霜。
  • 又想起那天等地铁,我看着上面某个重点大学的名宇失了神,或许是悔恨,或许是愤怒,或许是唏嘘,但我知道绝对不是释然,很多事情我想我很难和自己和解。人生总是一环扣一环
  • 聚焦目标 谋定而动——包供召开一季度业绩考核分析评价会6月21日,包供召开2022年一季度业绩考核分析评价会,全面分析总结2021年度业绩考核及2022年一季度
  • ”在接到今年秋收秋种完美画上句号的喜讯时,江苏沿海农发公司很多人在拥抱欢呼的同时,思绪也不禁飘到了今年初那场“硬仗”: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所有人措手不及,保障农
  • 今日宜忌:鼠贵人运佳,宜聚会增加人脉,牛宜自我反省,自我克制,宜当断则断,虎勿浮躁,不宜賭博,勿冲动宜控制情緒,兔压力还在,宜品茗,宜休闲,龙利社交,宜迁就別人
  • 今晚把up“客串男主[doge]”的小短剧看完了我完全带入不进角色在我的眼里他就是阿蒲[允悲]P1 ppp真的帅!!
  • 明天开始七月打卡,不敢再做计划了,怕打自己的脸,也不想再这么频繁的上秤,七月随心情来,开始佛系减肥,其实也是想把运动和健康吃饭融入到每一天的生活里。最近运动逐渐
  • #刘宇宁新歌FallInLove# #刘宇宁0108生日快乐# [心]#摩登兄弟[超话]# ⸜❤︎⸝ 我心尖尖上的人,2022你要好好爱自己,别否定自己,你特别
  • 所以这导致“正规军相遇”的几率并不低,比如p1的小哥(这位主播叫什么我没翻到,有知道的可以补充)就是遇见了陈警官后又遇见了赤酱【907】然后他俩一个举牌子一个把
  • #蜂花##蜂花#喜欢蜂花的简单90年代的海飞丝觉得是好东西,去头皮屑,那时候,能买海飞丝用,说明这个人讲究。要护发就去做发膜或把不好的头发剪掉重长,要生发就去早
  • 以都市情感剧为标签的《相逢时节》,对角色太狠了,全员都在闹离婚,还让女主碰超级坏的前夫哥:出轨、养小三、捞钱、无所不用其极,用实力证明了人间最渣就是他。 讲真,
  • #写给周震南的热爱情书# 2019.05.1703 我能感觉到你真的把大家看的很重要,所以我也好开心自己有幸成为其中的一员。 我今天看了一篇关于你的文章,
  • 人生过半。 该失去的已经失去了, 该放手的也该放手了。 没有认真地年轻, 那就紧致地老去。 此生很贵, 余生还长。 如果生活一定要我们取悦一个人, 那就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