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王堆出土原版帛书道德经
第十章:

载营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无婴乎?

涤除玄览,能无疵乎?爱民治国,能无为乎?

天门开阖,能无雌乎?明白四达,能无知乎?

生而蓄之,生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第十一章:

辐拱其无,有车之用;址埴其无,有器之用。

凿户其无,有室之用;有以为利,无以为用。

圣人善无,以其为重;万民视有,以此为宝。

君子有道,以无重用;百姓有智,以有善利。

第十二章:

五色目盲,五音耳聋;五味口爽,五香心芳。

驰骋发狂,贵货行妨;为腹除目,取此去彼。

圣人贵实,以利万民;百姓虚华,以用万物。

第十三章:

宠辱若惊,贵大患身;贵以天下,可寄天下。

爱以天下,可托天下;天下而涵,道之所养。

圣人广亲,万民博爱;天下为家,道之普华。

第十四章:

视之不见,故名曰夷;听之不闻,故名曰希。

扬之不损,故名曰精;搏之不得,故名曰微。

不可致诘,混而为一;其上不敫,其下不昧。

绳不可名,复归无物;无状之状,无象之象。

玄奥实变,是谓恍惚;灵妙虚华,是谓惚恍。

迎不见首,随不跟后;执古之道,以御今有。

能知古始,是谓道纲;善明今终,是谓道纪。

第十五章:

善为军者,广博神道;奥不可识,顽之为宾。

善为士者,微妙玄通;涤不可知,强之为客。

豫若涉川,犹若畏邻;严若敬客,涣若释冰。

敦兮若朴,旷兮若谷;浑兮若清,浊兮若净。

清净徐静,安宁待动;保此道者,尚不欲盈。

夫惟不盈,故能新成;成就勤新,故能道成。

圣人善新,万民玄成;百姓好勤,万物大就。

君子秉天,百姓乘地;天公地私,道者守也。

第十六章:

敬致虚极,信守静笃;万物并作,予以观复。

夫物芸芸,各复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

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明妄作,妄作则凶。

知明乃容,容乃合公;公乃合王,王乃合天。

天乃合道,道乃合德;道成德就,故而永祷。

第十七章:

太上有德,天地晴静;太上有道,人民神圣。

太上有理,万物精明;太上有智,万事亨通。

上者知有,人无所敬;次者亲誉,民有所敬。

再者畏侮,信而不信;下者怒骂,反而有抗。

犹其贵言,功成名遂;百姓解畏,方为自然。

第十八章:

大道无废,慈有仁义;智慧欲出,华有大伪。

六亲补合,尚有孝慈;国家晖烂,尚有忠臣。

天下事大,莫于朝邦;天下事小,莫于身家。

圣人保朝,持邦为身;百姓护国,执乡为家。

《劝修念佛法门》圆瑛大师讲述

念佛发起因缘第一

  莲池大师云:「越三只於一念,齐诸圣於片言。至哉妙用,不可得而思议者,其唯《佛说阿弥陀经》欤!」此经为持名念佛法门,发起之因缘也。我佛释迦牟尼,观见众生,本来是佛,个个具有佛之知见。奈为无明所覆,妄想所蔽,不自觉知。虽然不觉,而本具佛性,依然存在。如宝藏埋於宅中,明珠系乎衣里,不曾丧失。故我佛开示念佛法门,欲令众生,发心念佛,而悟入本具佛之知见也。

  诸佛世尊,无非为一大事因缘故,出现於世。《法华经》佛告舍利弗云:「舍利弗,云何名为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於世?诸佛世尊,欲令众生开佛知见,使得清净故,出现於世。欲示众生佛之知见故,出现於世。欲令众生悟佛知见故,出现於世。欲令众生入佛知见道故,出现於世。」佛之知见,即诸佛之四智菩提,亦即众生之三德秘藏。诸佛悟之,而成等正觉。众生迷之,则枉受轮回。当知迷悟虽殊,生佛本来平等。《金刚经》云:「是法平等,无有高下。」即指众生本具之佛知佛见,与诸如来,无二无别也。

  「知见」二字,约根性说。根性,即是佛性。此性常在六根门头,放光动地。在眼曰见,在耳曰闻,在鼻曰嗅,在舌曰尝,在身曰觉,在意曰知。今但举意根与眼根,故曰「知见」,实则六性唯是一性。如《楞严经》云:「原依一精明,分成六和合。」佛知真知,无所不知。佛见真见,无所不见。今在众生分上,被妄想执着所误,则成为妄知妄见。诚如古德所云:「一片白云横谷口,几多归鸟尽迷巢。」当知妄无自性,全体即真。是以佛为众生,开之示之。欲令众生,悟之入之。如指宅中宝藏,乃是本有家珍。衣里明珠,当下不求自得。

  我释迦世尊,开示众生念佛法门,即是欲令众生,都摄六根,净念相继,称念弥陀名号。念到境寂心空,佛性自当显现,即能悟入佛之知见,遂得亲见自性弥陀,而完此一段出世大因缘也。

  念佛法门,又称净土法门,又名莲宗,又曰净宗。乃是释迦如来,至极悲心,观机施教。观察众生之机,唯此持名念佛一法,最易得度。故无问自说,说出一卷《佛说阿弥陀经》。不假他人发起,即自告舍利弗:「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今现在说法。」自唱极乐依报、弥陀正报二种名字,此万世持名念佛从出之大原,乃金口所亲宣之妙法也。三根普被,六趣咸超,其利益有不可思议者焉。

  《弥陀经》中,佛自解释「极乐」名字云:「舍利弗,彼土何故名为极乐?其国众生,无有众苦,但受诸乐,故名极乐。」於是广陈西方依正二报,种种庄严,发起众生之信仰。次则普劝众生,志求往生,人人应当发愿。经云:「舍利弗,众生闻者,应当发愿,愿生彼国。所以者何?得与如是诸上善人,俱会一处。」後则极劝执持名号,一心不乱,而立念佛之净行。经云:「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乱。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

  如上所引,《弥陀经》之正宗,乃佛所说劝信、劝愿、劝行之文。我佛以信、愿、行三者,以为往生净土三种资粮。果能具足三资,必定诞登九品。要知往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乃在行持之深浅。信、愿、行三者,如鼎三足,阙一不可。我常劝人修持净土法门,於此三资之上,各加一字,谓信必定要深信,愿必定要切愿,行必定要实行。果能如是,则往生净土,可操左券而得矣。

  一、深信者,略分四种:

  (一)信释迦如来,三觉圆满,四智洞明,观机施教,说此念佛法门。决定是对机之教,不会说错的。

  (二)信西方极乐世界,由弥陀如来,因地悲心,所发宏愿,愿後勤修万行,功德庄严之所成就。决定有此极乐净土,不是想像的。

  (三)信六方诸佛,各出广长舌相,赞叹净土法门,是不可思议功德。历代贤圣,宏扬净土法门,为修行径中捷径。至若千经万论,处处指陈。古圣先贤,人人提倡。决定是真实之语,不是骗人的。

  (四)信娑婆浊恶,为众生恶业之所招感。极乐清净,为众生净业之所成就。念佛可以清净身口意三业。净业既成,净土往生。决定是因果相孚,不是虚诳的。

  果然具此四种信心,纵使有人说,更有法门,超过念佛,劝我信仰。我终不为所转,仍是相信念佛法门,最为第一。如是乃名深信。

  二、切愿者,略分四种:

  (一)愿不负己灵。己灵,即自己本具灵觉之性。此性为天然之佛性,一切众生,人人皆具。奈为烦恼所误,结业所缠,轮回生死苦海之中。今生何幸,得生人道,得闻弥陀名号、本愿功德,深生信仰。自应发愿,尽此报身,受持念佛法门,求脱生死,求生净土,求成佛道,不致辜负己灵也。

  (二)愿离苦得乐。我等随业受报,生在娑婆五浊恶世,备婴众苦。三苦、八苦、无量诸苦,说不能尽。今以娑婆、极乐两土对比,忻厌自生:

  娑婆有三苦:一、苦苦。五趣众生,既受生死之身,已经是苦,更加众苦逼迫,故曰苦苦。二、坏苦。六欲天至三禅天,虽然受乐,乐不久长,终有败坏,故曰坏苦。三、行苦。四禅天以上,虽然苦乐双亡,难免行阴迁流,未离生死。天报尽时,还要下堕,故曰行苦。

  而极乐众生,但受身心安泰之乐,而无苦苦。但受依正庄严之乐,而无坏苦。但受三昧寂定之乐,而无行苦。

  又娑婆有八苦:一生苦,二老苦,三病苦,四死苦,五爱别离苦,六冤憎会苦,七求不得苦,八五阴炽盛苦。

  而极乐众生,有莲华化生之乐,而无胎狱生苦。有相好光明之乐,而无衰变老苦。有自在安宁之乐,而无痛痒病苦。有寿命无量之乐,而无四大分离,数数死苦。有海会相聚之乐,而无爱别离苦。有上善俱会之乐,而无冤憎会苦。有所欲如意之乐,而无求不得苦。有五蕴皆空之乐,而无五阴炽盛苦。

  两土秽净、苦乐悬殊,故切愿往生,离苦得乐也。

  (三)愿速登不退。此土修行,难进而易退。都为环境恶劣,障道缘多,助道缘少。或始勤而终怠,或改途而易辙。或功行未成,世缘已尽,舍生易报,顿忘前修,不能继续。来生作业,必当退堕。此土修行之难,如十信位菩萨,虽发大心,旋进旋退,如空中毛,随风而转;修行信心,须经一万劫,信心满足,善根成熟,方登初住,得位不退。而念佛法门,但得往生,便可圆证三不退(位不退、行不退、念不退)。《弥陀经》云:「众生生者,皆是阿鞞跋致(译云「不退地」)。」故决定求生净土,愿登不退也。

  (四)愿亲见弥陀。因诸佛出世,难得值遇。譬如优昙华,时时乃一现耳。古人云:「佛在世时我沉沦,我得人身佛灭度。翻悔此身多业障,不见如来金色身。」汝我生当末世,释迦已过,弥勒未生,欲见佛身,亲闻佛法,甚为难事。譬如孤儿,无怙无恃,殊可怜悯。既失乳养,又乏提携,危殆孰甚!今极乐世界,弥陀慈尊,现在说法。怜念众生,如母忆子。故决定念佛,求生净土,愿见弥陀。纵然劫石可磨,而我此愿不易。即使临命终时,或帝释天主接我上生忉利天,或大梵天王接我上生初禅天,我亦决定不去,何况余趣。又不仅愿生西方,还要愿生上品上生,誓取金台,早得见佛,速证无生法忍。

  如怀玉大师,精修净业,一日见弥陀现身,天乐鸣空,手执银台来迎。玉心念,我一生精进,志在金台,今只银台,则不肯往。佛亦不强,遂转身西去。玉由是益加精进,自知必得往生。二十一日後,再见佛菩萨,遍满虚空,弥陀手执金台重来接引。玉曰:「吾愿足矣!」遂合掌念佛西逝。是时空中如百千种乐,同时俱作。太守颂曰:「我师一念登初地,佛国笙歌两度来。唯有门前古槐树,枝低只为挂金台。」正如二祖光明善导大师所云「如汝所念,遂汝所愿」是也。

  愿之为力也,大不可思议。西方极乐世界种种庄严,全由弥陀愿力所成。倘念佛有信无愿,则信为虚信,故次当发愿。《普贤行愿品》,以十大愿王,导归极乐。又普贤菩萨《发愿偈》云:「愿我临欲命终时,尽除一切诸障碍,面见彼佛阿弥陀,即得往生安乐刹。」凡修持净土者,其愿不可不切也。

  三、实行者。行即执持名号,专修净土之行。其行贵在真实,若虽有信愿,而无实行,则极乐净土仍不得生。如世间果种,虽信此种种之必能结果,亦愿得果,倘不种植,不灌溉培养,其果终不可得。念佛,信、愿、行三者,阙一不可,亦复如是。然念佛之行有二:

  (一)事行。以能念之心,念所念之佛。能所分明,心佛相应。心不离佛,佛不离心。念兹在兹,无有间断。行住坐卧,不离一句佛号,不起一切妄想。心似寒潭止水,佛如秋月映现,湛然不动。是为事行念佛,三昧功成。

  (二)理行。即明中道之理,而修念佛之行。闻说念佛法门,谛信不疑,愿生极乐,专修净业。不住有念,不落无念,一心体究。能念心外,无有佛为我所念;所念佛外,无有心能念於佛。能所不立,心佛一如。心即是佛,佛即是心。无有二相,亦不可以有无求。若言其有,则能念之心,体本空寂;所念之佛,相不可得。若言其无,则能念之心,灵灵不昧;所念之佛,历历分明。有无相泯,而归实相。古德偈云:「忽然起念念弥陀,平地无风自作波。念念消归无念处,岂知无念亦为多。」此皆不专修事相,而纯修理观。观力成就,了知心佛虽有二名,心佛本来一体,亲见自性弥陀,一心湛寂。是为理行念佛,三昧功成。

  信、愿、行三者,为往生净土资粮。资粮既备,往生何难?既生净土,便超三界,便离生死。故释迦如来,无问自说,以为念佛发起之因缘也。

《劝修念佛法门》圆瑛大师讲述

念佛发起因缘第一

  莲池大师云:「越三只於一念,齐诸圣於片言。至哉妙用,不可得而思议者,其唯《佛说阿弥陀经》欤!」此经为持名念佛法门,发起之因缘也。我佛释迦牟尼,观见众生,本来是佛,个个具有佛之知见。奈为无明所覆,妄想所蔽,不自觉知。虽然不觉,而本具佛性,依然存在。如宝藏埋於宅中,明珠系乎衣里,不曾丧失。故我佛开示念佛法门,欲令众生,发心念佛,而悟入本具佛之知见也。

  诸佛世尊,无非为一大事因缘故,出现於世。《法华经》佛告舍利弗云:「舍利弗,云何名为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於世?诸佛世尊,欲令众生开佛知见,使得清净故,出现於世。欲示众生佛之知见故,出现於世。欲令众生悟佛知见故,出现於世。欲令众生入佛知见道故,出现於世。」佛之知见,即诸佛之四智菩提,亦即众生之三德秘藏。诸佛悟之,而成等正觉。众生迷之,则枉受轮回。当知迷悟虽殊,生佛本来平等。《金刚经》云:「是法平等,无有高下。」即指众生本具之佛知佛见,与诸如来,无二无别也。

  「知见」二字,约根性说。根性,即是佛性。此性常在六根门头,放光动地。在眼曰见,在耳曰闻,在鼻曰嗅,在舌曰尝,在身曰觉,在意曰知。今但举意根与眼根,故曰「知见」,实则六性唯是一性。如《楞严经》云:「原依一精明,分成六和合。」佛知真知,无所不知。佛见真见,无所不见。今在众生分上,被妄想执着所误,则成为妄知妄见。诚如古德所云:「一片白云横谷口,几多归鸟尽迷巢。」当知妄无自性,全体即真。是以佛为众生,开之示之。欲令众生,悟之入之。如指宅中宝藏,乃是本有家珍。衣里明珠,当下不求自得。

  我释迦世尊,开示众生念佛法门,即是欲令众生,都摄六根,净念相继,称念弥陀名号。念到境寂心空,佛性自当显现,即能悟入佛之知见,遂得亲见自性弥陀,而完此一段出世大因缘也。

  念佛法门,又称净土法门,又名莲宗,又曰净宗。乃是释迦如来,至极悲心,观机施教。观察众生之机,唯此持名念佛一法,最易得度。故无问自说,说出一卷《佛说阿弥陀经》。不假他人发起,即自告舍利弗:「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今现在说法。」自唱极乐依报、弥陀正报二种名字,此万世持名念佛从出之大原,乃金口所亲宣之妙法也。三根普被,六趣咸超,其利益有不可思议者焉。

  《弥陀经》中,佛自解释「极乐」名字云:「舍利弗,彼土何故名为极乐?其国众生,无有众苦,但受诸乐,故名极乐。」於是广陈西方依正二报,种种庄严,发起众生之信仰。次则普劝众生,志求往生,人人应当发愿。经云:「舍利弗,众生闻者,应当发愿,愿生彼国。所以者何?得与如是诸上善人,俱会一处。」後则极劝执持名号,一心不乱,而立念佛之净行。经云:「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乱。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

  如上所引,《弥陀经》之正宗,乃佛所说劝信、劝愿、劝行之文。我佛以信、愿、行三者,以为往生净土三种资粮。果能具足三资,必定诞登九品。要知往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乃在行持之深浅。信、愿、行三者,如鼎三足,阙一不可。我常劝人修持净土法门,於此三资之上,各加一字,谓信必定要深信,愿必定要切愿,行必定要实行。果能如是,则往生净土,可操左券而得矣。

  一、深信者,略分四种:

  (一)信释迦如来,三觉圆满,四智洞明,观机施教,说此念佛法门。决定是对机之教,不会说错的。

  (二)信西方极乐世界,由弥陀如来,因地悲心,所发宏愿,愿後勤修万行,功德庄严之所成就。决定有此极乐净土,不是想像的。

  (三)信六方诸佛,各出广长舌相,赞叹净土法门,是不可思议功德。历代贤圣,宏扬净土法门,为修行径中捷径。至若千经万论,处处指陈。古圣先贤,人人提倡。决定是真实之语,不是骗人的。

  (四)信娑婆浊恶,为众生恶业之所招感。极乐清净,为众生净业之所成就。念佛可以清净身口意三业。净业既成,净土往生。决定是因果相孚,不是虚诳的。

  果然具此四种信心,纵使有人说,更有法门,超过念佛,劝我信仰。我终不为所转,仍是相信念佛法门,最为第一。如是乃名深信。

  二、切愿者,略分四种:

  (一)愿不负己灵。己灵,即自己本具灵觉之性。此性为天然之佛性,一切众生,人人皆具。奈为烦恼所误,结业所缠,轮回生死苦海之中。今生何幸,得生人道,得闻弥陀名号、本愿功德,深生信仰。自应发愿,尽此报身,受持念佛法门,求脱生死,求生净土,求成佛道,不致辜负己灵也。

  (二)愿离苦得乐。我等随业受报,生在娑婆五浊恶世,备婴众苦。三苦、八苦、无量诸苦,说不能尽。今以娑婆、极乐两土对比,忻厌自生:

  娑婆有三苦:一、苦苦。五趣众生,既受生死之身,已经是苦,更加众苦逼迫,故曰苦苦。二、坏苦。六欲天至三禅天,虽然受乐,乐不久长,终有败坏,故曰坏苦。三、行苦。四禅天以上,虽然苦乐双亡,难免行阴迁流,未离生死。天报尽时,还要下堕,故曰行苦。

  而极乐众生,但受身心安泰之乐,而无苦苦。但受依正庄严之乐,而无坏苦。但受三昧寂定之乐,而无行苦。

  又娑婆有八苦:一生苦,二老苦,三病苦,四死苦,五爱别离苦,六冤憎会苦,七求不得苦,八五阴炽盛苦。

  而极乐众生,有莲华化生之乐,而无胎狱生苦。有相好光明之乐,而无衰变老苦。有自在安宁之乐,而无痛痒病苦。有寿命无量之乐,而无四大分离,数数死苦。有海会相聚之乐,而无爱别离苦。有上善俱会之乐,而无冤憎会苦。有所欲如意之乐,而无求不得苦。有五蕴皆空之乐,而无五阴炽盛苦。

  两土秽净、苦乐悬殊,故切愿往生,离苦得乐也。

  (三)愿速登不退。此土修行,难进而易退。都为环境恶劣,障道缘多,助道缘少。或始勤而终怠,或改途而易辙。或功行未成,世缘已尽,舍生易报,顿忘前修,不能继续。来生作业,必当退堕。此土修行之难,如十信位菩萨,虽发大心,旋进旋退,如空中毛,随风而转;修行信心,须经一万劫,信心满足,善根成熟,方登初住,得位不退。而念佛法门,但得往生,便可圆证三不退(位不退、行不退、念不退)。《弥陀经》云:「众生生者,皆是阿鞞跋致(译云「不退地」)。」故决定求生净土,愿登不退也。

  (四)愿亲见弥陀。因诸佛出世,难得值遇。譬如优昙华,时时乃一现耳。古人云:「佛在世时我沉沦,我得人身佛灭度。翻悔此身多业障,不见如来金色身。」汝我生当末世,释迦已过,弥勒未生,欲见佛身,亲闻佛法,甚为难事。譬如孤儿,无怙无恃,殊可怜悯。既失乳养,又乏提携,危殆孰甚!今极乐世界,弥陀慈尊,现在说法。怜念众生,如母忆子。故决定念佛,求生净土,愿见弥陀。纵然劫石可磨,而我此愿不易。即使临命终时,或帝释天主接我上生忉利天,或大梵天王接我上生初禅天,我亦决定不去,何况余趣。又不仅愿生西方,还要愿生上品上生,誓取金台,早得见佛,速证无生法忍。

  如怀玉大师,精修净业,一日见弥陀现身,天乐鸣空,手执银台来迎。玉心念,我一生精进,志在金台,今只银台,则不肯往。佛亦不强,遂转身西去。玉由是益加精进,自知必得往生。二十一日後,再见佛菩萨,遍满虚空,弥陀手执金台重来接引。玉曰:「吾愿足矣!」遂合掌念佛西逝。是时空中如百千种乐,同时俱作。太守颂曰:「我师一念登初地,佛国笙歌两度来。唯有门前古槐树,枝低只为挂金台。」正如二祖光明善导大师所云「如汝所念,遂汝所愿」是也。

  愿之为力也,大不可思议。西方极乐世界种种庄严,全由弥陀愿力所成。倘念佛有信无愿,则信为虚信,故次当发愿。《普贤行愿品》,以十大愿王,导归极乐。又普贤菩萨《发愿偈》云:「愿我临欲命终时,尽除一切诸障碍,面见彼佛阿弥陀,即得往生安乐刹。」凡修持净土者,其愿不可不切也。

  三、实行者。行即执持名号,专修净土之行。其行贵在真实,若虽有信愿,而无实行,则极乐净土仍不得生。如世间果种,虽信此种种之必能结果,亦愿得果,倘不种植,不灌溉培养,其果终不可得。念佛,信、愿、行三者,阙一不可,亦复如是。然念佛之行有二:

  (一)事行。以能念之心,念所念之佛。能所分明,心佛相应。心不离佛,佛不离心。念兹在兹,无有间断。行住坐卧,不离一句佛号,不起一切妄想。心似寒潭止水,佛如秋月映现,湛然不动。是为事行念佛,三昧功成。

  (二)理行。即明中道之理,而修念佛之行。闻说念佛法门,谛信不疑,愿生极乐,专修净业。不住有念,不落无念,一心体究。能念心外,无有佛为我所念;所念佛外,无有心能念於佛。能所不立,心佛一如。心即是佛,佛即是心。无有二相,亦不可以有无求。若言其有,则能念之心,体本空寂;所念之佛,相不可得。若言其无,则能念之心,灵灵不昧;所念之佛,历历分明。有无相泯,而归实相。古德偈云:「忽然起念念弥陀,平地无风自作波。念念消归无念处,岂知无念亦为多。」此皆不专修事相,而纯修理观。观力成就,了知心佛虽有二名,心佛本来一体,亲见自性弥陀,一心湛寂。是为理行念佛,三昧功成。

  信、愿、行三者,为往生净土资粮。资粮既备,往生何难?既生净土,便超三界,便离生死。故释迦如来,无问自说,以为念佛发起之因缘也。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现在是2022年06月18日凌晨01:50猫王音响里循环播放到许巍的《少年》秀哥今天要离校了我们相互陪伴了三年有余第一次见面是在2019年05月12日的嘉定校区
  • 故事情节大抵如此:人们在遭受了心搏停止之后,感觉在神秘世界进行了一次旅行,那里有极好的风景,还有人会与死去的亲人对话,甚至有人见到了上帝本人。在崔兄画中,能遇到
  • 如今,在云南少数房屋上还坐落有瓦猫的身影,如果你去云南旅游,不妨寻找一下坐在屋顶正脊、飞檐或门头瓦脊上的瓦猫吧~瓦猫,顾名思义就是瓦上之猫,又被称作“镇脊虎”是
  • )】提眉手术很少留疤,不过也是有可能会留下疤痕的,因为提眉手术是具有一定创伤性的,如果说医生操作不当,或者是手术后护理不好的话,都容易出现疤痕增生的现象。30岁
  • 从营收情况来看,2022上榜的10家综合实力企业年营收总和约为544.4亿元,与2021综合实力TOP10企业营收相比,增长32.79%。由此可见,在营收方面,
  • 微信状态个性签名1、“会者定离,一期一祈”2、“不和爱意摇摆的人吹晚风”3、“人生百年不过是教人如何取舍”4、“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5、“勇敢丰盛,自在如风
  • *#小熊童子#浓浓巧克力OP直BO间介绍!*618活动介绍!
  • 经历寒冬与疫情的影视行业,从创作端到影院端都在通过各种方式的创新,进行自救。其中一些项目在疫情期间选择在外地完成了拍摄和制作,有的项目已经在平台上播出,另有两到
  • ——《山木》8、天地虽大,其化均也;万物虽多,其治一也;人卒虽众,其主君也 。——《山木》8、天地虽大,其化均也;万物虽多,其治一也;人卒虽众,其主君也 。
  • 《红楼梦》中宝钗也是此见——“天下难得的是富贵,又难得的是闲散,这两样再不能兼。[#抑郁症不是想开点就能解决的#]的确如此,这世间没有切如其份的感同身受,放下、
  • 《豪华纯电SUV终于有爆款了,凯迪拉克LYRIQ一天订单破2000》在传统汽车市场顺风顺水的各大豪华品牌,往往到了纯电动领域就会突然拉胯,目前走在第一梯队的BB
  • )现在,我还要说出同样的话:“我永远心属黄潜,如果你们同意的话,无论我将来去往何方,我都会骄傲地说,我是这个美妙的大家庭中的一员。」#璽小語##你就好好當你自己
  • 国际新闻三星集团成立电动汽车特别小组,或将向特斯拉供货据韩媒6月16日报道,三星电子、三星SDI、三星SDS、三星电机等三星集团公司已组建一个特别小组,专注于电
  • 这里有一个问题,在我们地球出现之前,宇宙中可能已经存在很多类似地球这样的生命星球,如果这些可能存在的生命星球上的某些生命也朝着智慧生命发展,意味着他们的发展时间
  • 为此,居民在夜间发现上述的可疑灯光后要注意观察,在确认是入室盗窃的歹徒后,要立即报案,以便及时抓捕。五、看到可疑人时不要轻易放过惯盗作案时,若被事主回家撞到,就
  • 喷泉边站满了等着看表演的人们我们接着走,准备去看西湖边的小摊,之前在观光车上司机说是最近才搭好的场子,结果我们走过了,这时天已经全黑了,我们就打了辆车回停车场。
  • 【2022年中招,郑州16所高中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计划招生2340人】6月17日,记者从市教育部门获悉,今年中招,省会16所普通高中开设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计划招生
  • 同时,经历了 2021 年的阵痛期,欧菲光也努力解决了历史遗留问题,并已剥离低效资产,调整主营业务结构,争取提升公司整体发展质量。同时,经历了 2021 年的阵
  • 秘鲁《安第斯报》10月10日报道,研究表明,在新冠疫情期间,每100名检测出精神障碍的秘鲁利马人中,80%的人意识到自己的问题,50%的人希望得到治疗和护理,
  • #OhmFluke[超话]##ohmflukeforever# 再看一遍还是会土拨鼠尖叫的那种。现在在家爸妈也会问我男朋友的近况我爸老是认为老柴在海南 就问老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