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鲜电商保卫战:盒马鲜生“进”,叮咚买菜“退”】

亏损、关店、裁员、收缩战线的消息接踵而至,今年零售电商赛道光景似乎并不美好。据《2023年上半年中国生鲜电商市场数据报告》预测,2023年生鲜电商交易规模增速将降至9年以来最低点,行业渗透率约为8.97%,同比将下降12.75%。

在市场调整和竞争过程中,仍有余力的叮咚买菜、盒马鲜生等平台积极采取措施来应对挑战,寻找新的增长机会。它们有的停止了扩张的步伐,放弃规模转而追求效率,也有的继续高举高打,继续完善冷链物流体系和配送网络,积极抢占市场份额。

要说的是,生鲜零售行业历经高速增长期后,冷链运输、运营成本高、损耗大、用户投诉多等痛点阴霾依旧笼罩,叮咚买菜、盒马鲜生等生鲜电商平台谋求新增长,向前迈进的步伐必定不轻松。

往日荣光一去不复返

想当年,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生鲜电商行业迅速崛起,多家创业团队和互联网巨头前赴后继探索不同模式,无形中推动了产业的爆发。例如,以叮咚买菜、每日优鲜为代表的前置仓模式,以盒马、永辉为代表的仓店一体模式,就连京东、天猫、拼多多等平台电商也有布局……

创业者、线下商超、互联网电商一蜂窝地涌入生鲜电商赛道,共同编织生鲜电商市场资本爆发、巨头抢滩的繁荣景象,但好景不长,激烈的红海战争过后,生鲜电商集体大溃败,市场进入寒冬期。

一是,生鲜电商早期追求规模,扩张脚步不停歇,导致平台运营成本高企亏损不断,面临巨大盈利的挑战。据统计,在国内生鲜电商领域中,88%的生鲜电商企业亏损,仅有4%的企业营收持平,只有1%的企业实现盈利。

二是,受市场竞争激烈、运营成本高昂以及市场需求波动等因素的影响,倒闭、裁员、退市的生鲜电商平台不在少数。据了解,2023年上半年永辉关闭超市门店29家,今年1-3月,家乐福中国关闭了33家门店,占全部店面比例超过五分之一。

三是,大多数生鲜电商赔钱赚吆喝迟迟未见盈利,投资者对其进行融资时更加谨慎。据艾媒咨询,2022年生鲜电商投融资数量创下新低,投融资数量几乎回到2013年数量水平。另外,截至2023年3月,中国生鲜电商产业仅发生1例投融资事件,投融资金额仅0.3亿元。

四是,商品质量、退款、发货、订单问题、虚假促销等问题屡见不鲜,生鲜电商服务遭受诟病。据“电诉宝”显示,2022年全国生鲜电商用户投诉问题类型主要包括:商品质量占据首位,占比16.25%;退款问题第二,占16.25%;发货问题第三,占比12.50%。

面对此情此景,有人选择了撤退,也有人坚持进击,各大生鲜电商平台以不同姿态抵御“寒冬”,继续寻找增长和盈利的机会。

叮咚买菜:以退为进

作为生鲜电商补贴大战的幸存者,叮咚买菜业绩起伏不定,导致其后来选择了断臂求生持续“大撤退”。

据了解,2022年以来,叮咚买菜已陆续撤出厦门、天津、广东中山、珠海,安徽宣城、滁州以及河北唐山、廊坊等多个城市。近期又撤出川渝市场,重庆和成都站点已关停,至此叮咚买菜的城市驻点还剩25个。

关于撤退原因,叮咚买菜官方表示:“公司基于降本增效的考虑,对重庆、成都业务进行了调整,暂停了相关区域的服务。本次调整不影响公司在其他区域的正常经营。”简单来说,叮咚买菜“大撤退”是为了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

从财报数据来看,叮咚买菜“降本增效”策略稍有成效,已初步实现盈利。财报显示,叮咚买菜2023年二季度营收为48.406亿元,上年同期66.344亿元,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净利润为750万元,连续第三个季度实现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盈利。

与此同时,叮咚买菜的研发、销售等运营成本大幅下降。

2023年第二季度财报显示,叮咚买菜成本相较于去年同期的66.346亿元下降26.6%至48.669亿元。其中,商品销售成本同比下降26.4%至33.403亿元;履约支出同比下滑25.6%至11.466亿元;销售和营销费用同比下降39.3%至8910万元,产品研发支出为2.017亿元,同比下降21.0%。

在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叮咚买菜收缩规模不失为一个正确的选择。

一来,叮咚买菜收缩规模,可以减少不必要的成本,提高盈利能力。二来,叮咚买菜将有限资源更加专注地用于核心业务,有益于增强长期生存和发展的能力。三来,规模变小后,叮咚买菜可以更迅速地做出调整来适应市场需求,降低运营风险。

不过也有人质疑,叮咚买菜为缩减成本而减少前置仓站点以及减少骑手,会影响其配送效率和服务质量。

减负的做法确实给配送效率和服务质量带来一些影响,例如:骑手数量不足订单处理时间长、覆盖范围变小无法提供配送服务、骑手分布不均影响配送效率等等。然而,考虑到叮咚买菜处于一个“亏损高压”状态,这种策略是可行的、有效的,其只需要寻找服务质量与成本之间平衡。

要说的还有,叮咚买菜、美团买菜、朴朴超市三大主打前置仓模式的平台均实现盈利,意味着前置仓模式已经跑通。随着叮咚买菜持续创新和发展,不断改进产品或服务,满足市场需求,有望保持竞争优势。

毫无疑问,叮咚买菜的扩张能力正在消退,这种消退不仅体现在退城撤店,还包括叮咚买菜降本博盈利之上。不过“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材烧”,在生鲜电商大环境动荡的当下,叮咚买菜坚守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保持稳定盈利已实属不易。

盒马生鲜:以攻为进

与推崇前置仓模式的叮咚买菜积极“节流”不同,主打店仓一体的盒马在“开源”的路上越走越快。

首先,盒马上线“1小时达”服务抢攻即时配送市场,广招骑手提高配送效率,填补原本缺乏生鲜零售选择的空白区域。

盒马通过优化物流和供应链,无限延展服务能力,实现了快速配送和高效的库存管理,弥补了生鲜电商在时效性和效率方面的不足。据了解,3月盒马正式宣布上线“1小时达”服务,还开启新一轮骑手招募。

其次,盒马在一线城市疯狂开店,试图在大部分生鲜电商平台停歇的时机扩充疆土,拉开与其他生鲜电商平台的份额差距,吸引更多的消费者。

据盒马消息,9月预计会开出16家盒马鲜生门店、3家盒马mini门店、9家盒马奥莱门店,1家盒马黑标店Premier,1家杭州亚运会媒体中心体验店,合计30家门店,平均每天1家新店,开店速度重回巅峰。

再有,盒马启动上市进程,如若成功上市将获得大量的资金,用于新项目、研发、市场推广等方面,以支持新业务增长、扩大规模。

早在3月份,阿里巴巴宣布“1+6+N”改革,云智能集团从阿里完全分拆独立走向上市,盒马启动上市计划,预计于未来6-12个月内完成。不过,近期有媒体爆料,阿里将暂停盒马香港IPO计划。对此盒马回应表示:不予置评。

盒马能否成功上市还是未知数,但其已经拥有广泛的配送辐射覆盖范围、优质而丰富的产品品类以及高效的供应链系统,形成健康持续的商业模式,并且已经实现多个季度盈利。

一方面,盒马入局生鲜行业多年,已在全国建成多个仓储、配送中心,基础设施十分完善,仓储、物流效率以及产品的新鲜度和品质方面都有很强的竞争力。另一方面,盒马积极探索盒马X、盒马奥莱等多种业态,探索新业态的战略,使其能够迅速调整策略、产品和服务以满足市场需求的变化,从而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占据有利地位。

撤退是为了更好地活着,进击也是为了更好地存活,盒马鲜生、叮咚买菜在夯实原有业务的基础上,也在积极寻找新的突围点。

铺更大的棋,寻找新“出路”

在叮咚买菜和盒马鲜生基于自身条件各自突围之际,对生鲜电商市场虎视眈眈的阿里、美团、京东等电商巨头也,加快了进攻的节奏。

2月份,美团买菜重启扩张计划,在武汉、廊坊、苏州等二线城市部分地区开拓了新业务;同月京东重启前置仓,又上线“京东买菜”;5月份,阿里将定位社区电商的“淘菜菜”与即时零售平台“淘鲜达”,合并升级成为 “淘宝买菜 ”。

内忧外患之下,叮咚买菜和盒马聚焦自有品牌商品的差异化、配送效率及范围,持续提升平台价值,并积极布局新风口、新赛道,试图打造第二增长曲线。

首先,叮咚买菜、盒马基于严格的供应链管理和高效的物流体系,积极扩充自有品牌、特色商品等销售额占比,挖掘新的业绩增长点。

财报数据显示,叮咚买菜自有品牌商品的GMV于大盘占比已经提升到了19%,未来希望可以提升到30%。无独有偶,盒马首席商品官赵家钰曾透露,囊括了生鲜、标品、3R(即烹、即食、即热)自有品牌商品的销售占比已经达到了35%。

其次,生鲜电商平台正各展其能不断延伸、拓展、创新寻找新的增长空间,发力预制菜赛道是生鲜电商平台共同的选择。以盒马为例,其与10余家农企、央厨、高校达成战略合作,建立“产-学-研-销”一体的预制菜产业生态联盟。

生鲜电商发力预制菜确实有一定优势,例如:配送快、品类多、渠道稳定、品牌背书等等。不过,预制菜赛道已经一片红海,而且消费者认可度有待提高,其能否成为生鲜电商平台的救命稻草还未可知。

总而言之,生鲜电商平台们似乎正在铺一盘更大的棋,试图从单一的生鲜品类赛道延伸至多元食品品类赛道,转型升级为拥有多个品牌的食品电商,不过这些新业务能否多点开花支撑其未来业绩增长,需要时间去验证。https://t.cn/A6OKAtXV

【两年收割13个IPO,成都医药产业迎来“觉醒时刻”】

​在探讨成都医药产业之前,先分享一件关于成都的“大事”:

千禧年之初,迫切寻求海外市场扩张的英特尔对外发布了要投建第五个全球制造基地的信号,而作为世界500强的“金字招牌”,这一信号也很快得到了回应,英特尔随即收到了上百座城市的“offer”,这其中就包括成都。

但此时的成都在这场竞争之中并没有多少胜算,因为在此之前,没有一家世界500强公司愿意在成都投资,另外在IT产业版图上,成都也没有多少沉淀,当时翻遍整个四川,也只能在乐山找到一家3000万美元的中外合资公司在生产芯片。再加上当年非典,成都想要“中标”可谓困难重重。

然而就是在这样一个多重不利局面之下,成都最终还是逆袭了。2003年,时任英特尔董事局主席贝瑞特正式宣布将投资5亿美元在成都建厂,一年之后,工厂建设就已顺利开工。

作为全球最大芯片生产商,英特尔落户成都后迅速产生“蝴蝶效应”,以摩托罗拉、爱立信、微软、诺基亚为代表的一批IT巨头纷至而来,成都也逐渐形成了一条包括集成电路设计、研发以及芯片封装测试在内的完整产业链,并借此跻身中国IT产业第四极,成为西部地区领头羊。

事情尘埃落定多年后,再次谈及当初为何要“空降”成都时,英特尔中国区市场运营部总监孙彦斌这样说道,“实际上,在建厂成本方面,成都并不具备优势,但在漫长的选址考察和谈判中,我们始终能感受到来自成都的最大诚意。每次谈判,成都政府所有职能部门都会到场,每个人都希望能促成这个项目,他们思路灵活,甚至可以完全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比如在一次沟通会议中,一位外国同事只是随口感慨了一句‘这里如果有一家星巴克该多好’,结果成都街头就出现了第一家星巴克。”

之所以要讲诉成都和英特尔的这一段故事,是因为在近几年的医药产业,我们也同样感受到了来自成都的巨大诚意。那这次,又会发生什么呢?

大风越狠,成都越“狂飙”

进入2023年,虽然疫情结束了,市场也放开了,但医疗人的日子仍然不好过。初创企业难以融资,中后期企业上市之路又困难重重,近期就有多家医药企业宣布终止IPO。当然,医疗投资人的日子也没好过到哪儿去,募资难度加剧,好项目又少又内卷,半年不上投决会已成常态。

而与整个医药市场的低迷、困惑不同,成都更像是一个“局外人”,今年以来一直好事不断,尤其在医药领域格外“高调”。

今年年初,成都宣布2022年GDP正式突破2万亿大关,其中以医药为主的第三产业GDP占比66.4%,上升趋势明显。而在近期,根据成都市统计局对外公布的一组数据显示,2023年1-4月,成都医药健康产业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为8.1%,位居成都五大先进制造业之首,比排名第二的电子信息产业高出近2个百分点。

除了产值和增速显著提升,在资本市场,成都医药产业同样有高光表现。以一级市场为例,据动脉橙数据库不完全统计,2023年1-8月,成都医药领域共完成22起融资,融资总额超过50亿元,虽然体量不及北上广深苏,但在一批新一线城市中,成都依然位居前列。

另外在二级市场,成都的发展势头也相当迅猛,据公开资料统计,成都今年已有三家医药企业成功上市,分别是百利天恒、科伦博泰和港通医疗。而如果把时间线拉长,成都近两年共收获了13家上市医药企业,总市值已超2千亿。

这并不容易,一方面是资本市场近期一直处于寒冬,不少机构的投资步伐都有明显放缓趋势;另一方面是相比于北上广深苏,成都本地的资本资源算不上丰富,因此能在短期内逆势发展,自然离不开近几年成都在资本市场的大力投入。

2022年3月,成都高新区100亿天使母基金开始招GP,申报启动后立即吸引了一大批头部机构来蓉交流。最终,成都高新区与创新工场、君联资本、梅花创投、险峰资本、松禾资本、阿米巴资本、中信聚信、道远资本、元生创投等9家合作机构集中签约,首期基金规模约40亿元,将重点投向以医药为主的三大主导产业。此外,成都高新区还将在未来5年通过政府投入资金撬动社会资本,推出总计3000亿元的产业基金,其中有至少20%都将聚焦于生物医药领域。

除了吸引更多一线资本来蓉投资,成都近年来还在大力推进地方国资在医药产业的引导作用。据统计,在今年医药领域已完成的22起融资中,成都本地地方国资直接参与的就多达11起,而在这之中,于2019年成立的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投资表现最为抢眼,仅在今年,就已成功投资8家医药企业,并且近期仍在接触大量意向标的。

口腔器械研发商成都格登特科技就是生物城被投企业之一,据创始团队透露,企业获得生物城的投资实属偶然,最初,他们出于扩产的需求,寻求生物城场地,在项目答辩过程中接触到了生物城投资团队,经过几轮密集开发磋商,双方就顺利达成交易,个中体现出的效率和专业性都让格登特创始团队印象深刻。

错过15年,成都这次能“熊起”吗?

成都医药产业近两年的发展是有目共睹的,同时也是有凭有据的,但成都在医药产业的布局并非只是在这两年,早在21世纪初,成都就已经率先发力,并且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成都医药产业的发展速度都要明显快于苏州。

四川发展弘科基金执行董事姜博文也向动脉网验证了这一点,他谈道,“虽然成都现在对标的是苏州,但至少在2010年以前,成都在医药产业的发展是领先苏州的,苏州之所以后面能快速崛起,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以元禾控股为代表的国资拉动”。反观成都,由于IT产业当时在成都进行的如火如荼,再加上医药并不受资本市场关注,所以成都国资将更多的注意力投向了IT领域,而因此放缓了医药产业的发展。

但成都也并不必为此感到惋惜,毕竟此次在医药产业再度出发,成都仍然有很多底气。

比如在资本市场,成都现在主要是推动地方国资和产业资本并行。具体而言,在地方国资端,成都近几年快速成立了一批医药产业专项基金,在提升专注度的同时,其投资力度也在加大。以四川发展为例,据其负责人介绍,他们在2021年年底正式成立了四川生物医药产业集团,其目的就是聚焦医药领域的投资。

但光有国资还不够,一批产业资本的聚集同样至关重要。今年年初,在成都举行的“2023中国产业基金生态大会”上,策源资本作为成都高新区重点搭建的产业投资平台,与20家合作机构举行了集中签约仪式。另外在“实绩”方面,据动脉橙数据库不完全统计,过去2年,共有超过50家一线资本直接参与成都医药项目的投资,而在这之中,高瓴、红杉、经纬、君联、北极光、博远、IDG等较为活跃,至少都参与3起以上投资。

格登特创始人乔祥晨对此感触较深,他表示,虽然入驻天府国际生物城的时间不久,但在各种路演或者相关投融资会议上,总是能看到很多一线投资机构的身影,并且当前还有大量头部资本都在将总部迁至成都,或者是在成都设立子机构。

在活跃的资本市场之外,成都第二大底气则来自于其在医药领域的研发资源积累。据悉,成都医药领域相关高校及科研院所众多,其中,四川大学、成都中医大、西南交大、电子科大等高校都设有生物医药相关学科;此外,成都还拥有64家生物医药科研单位,20余个生物医药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以及企业技术中心。当然,还有以华西医院为首的一批三甲医院坐镇。

丰富的生物科研资源不仅为成都医药产业提供了技术和人才的支持,也因此确定了其优先以“药”发展为主的大方向。据动脉网统计,在今年已完成融资的成都本土医药企业中,药企占比达到93%,另外二级市场也有相同趋势,在近两年已上市的13家医药企业中,药企数量多达9家。

对此,成都某国资专业人士向动脉网解释到,“成都之所以会优先布局药,一方面是将产业发展看得更长远,毕竟药的技术壁垒更高,相应的产业价值也更大;另一方面是成都更希望在投前沿技术的基础上,在现有产业端布局上下游,从而搭建完整产业链,所以从当前来看,成都在生物药领域已有多家上市公司作支撑,更容易形成产业闭环。”

但这并不意味着成都只专注于药,事实上,在医疗器械、互联网医疗、消费医疗以及数字疗法等领域,成都当前也有大量布局,只是因为相应的人才规模不大,再加上本地上市企业和领军企业较少,所以产业链上下游配套仍在完善阶段。

成都医药产业的最后一项优势是成都政府的全力支持。2022年4月,成都发布了首个生物经济的专项发展规划——《成都市“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明确提出要着力打造生物医药千亿级产业集群。而沿着这一目标,与之相关的产业扶持政策也都在近一两年相继发布。

但这只是政府发力的其中一环,在医药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方面,成都政府同样有大动作。具体而言,在人才培养端,成都目前共拥有高等院校64所,并且近年来本地生留存率显著提高;而在人才引进方面,成都以“岷山行动”计划为载体,面向全球吸引了一批顶尖生物医药人才来蓉发展。据悉,该人才计划目前已发布第三批需求名单,未来5年内还将投入300亿元。

除此之外,成都政府的有的放矢以及灵活变化也为医药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多助力。据资深人士透露,成都政府当前在大力投入的基础上,还为其加入了很多“附加值”,比如团队更专业,政策更开放,执行更高效,同时产业布局也更市场化,这都是当前医药产业快速发展的必要元素。

当前,成都生物医药产业主要分布在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成都医学城以及天府中药城三地,其中生物城是近期最为活跃的载体,然而在两年前,生物城几乎还看不到什么人,与当前一派热闹的景象有天壤之别的差异。但如今,生物城已经有一大批医药企业入驻,并且在行业的认可度也越来越高,据格登特创始团队透露,当前想要在生物城拿地并不容易,差不多是要到了竞争上岗的状态。而从中,我们也看到了成都医药产业的更多可能性。

“成都模式”如何辐射全国?

近年来,全国各地都在争相布局医药产业,尤其是以成都、武汉、合肥、长沙、重庆为代表的一批新一线城市中,其趋势更为明显,投入力度之大,发展速度之快,都是过去几年少有的。

这其中当然有原因。从地方自身来讲,疫情三年让各地都背负了巨大的经济压力,因此在当前,地方对于经济增长的诉求都格外强烈,急需找到一个新的突破口,而医药产业刚好就具备这样的特质。一方面,在2020年之后,我国医药产业进入了新一轮的增长周期,市场潜力巨大;另一方面,以北上广深苏为代表的一线城市在到达一定高度后,现阶段医药市场逐渐趋于饱和,行业整体正在向内陆城市快速迁移。

所以,对于这一批新一线城市来说,未来十年,无疑是大力发展医药产业的黄金时代。但如何发展,又成为了当前各地亟待解决的难题,毕竟这些地方普遍医药资源较为匮乏,既没有成批量的上市企业,同时也没有成熟的资本市场做支撑,另外对于医药产业的理解也存在着巨大差异。

成都作为在医药产业走得相对较快的新一线城市,或许能为“后来者”提供一些参考。

首先是要依托优势产业链,投资和培育“链主”企业。成都市经信局市新经济委医药健康产业处相关负责人表示,在生物医药领域,成都推动产业发展并非什么都去做,而是坚持有所为和有所不为,聚焦本地优势产业并找准契合前沿技术演变趋势的产业赛道重点发力。

这样做的优势在于,并不需要完全从0到1进行培养,而且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产业风险,还能够将资源整合,实现区域利益最大化。

其次是要发挥地方国资的产业引导作用,坚持“投早、投小、投长、投科技”。地方国资对于地方产业的发展作用不言而喻,以成都自身来讲,过去IT产业的发展就离不开成都本地国资的大力推动。而回归到医药领域,最典型的案例是苏州,正是因为有了一批以元禾控股为代表的地方国资,苏州医药产业才得以快速崛起,并诞生了BioBAY这样的世界级生物医药产业园区。

但地方国资究竟要如何发挥产业引导作用呢?

在过去,地方会更喜欢确定性较强的中后期项目,但从现阶段来看,这样的项目不仅引进难度大,而且其整体收益率也在逐步降低。因此,聚焦早期医药项目正在成为一大趋势,虽然会面临一定的成长风险,但对于地方产业发展有更强的推动作用,毕竟从企业来讲,其忠诚度要更高,而对于资方来讲,只要有一两个早期项目能跑出来,整个基金的收益率就会有保证。

据动脉橙数据库不完全统计,在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近一年的投资案例中,A轮以前的融资有9起,占比75%。另外,川创投、四川发展、成都生物城一号股权投资基金、成都高投创投等一批国资机构也都在近期将更多目光都聚焦在早期医药项目上。
https://t.cn/A6OaOHbQ

【#洪观快评# 丨中药房拒售酸梅汤 是情怀也是担当】近日,“中药房配酸梅汤”火爆走红,不少人争相前往中药房抓“饮料方”。但在江西南昌,一女生去中医馆购买中药方酸梅汤被拒并被医师“教育”:“是药三分毒,不要随便乱喝。不是我们不卖给你,你身体这么健康,没必要喝……”此事一经传到网络,网友纷纷点赞,因为在不少网友看来,相较普通商家借机营销,中医馆医师拒绝配售中药方酸梅汤反倒算得上是一股清流。

中药方酸梅汤受热捧,并不是解暑生津那么简单。因为从酸梅汤的纯饮料购买到民众通过中药方的DIY,其背后并不只是民众“亲自动手”的冲动使然,还有国人对中药的偏好与情怀。当然,这种偏好与情怀,既有中国人对中药、中医的传统情怀,也有对近年来中医药在维护我们健康方面所发挥的巨大作用的认可。在某种程度上说,正是因为国人对中医药的集体情怀和信任,才有更多国人心甘情愿地为中医药自强自立、发展壮大“略尽薄力”,以为“中药房配酸梅汤”买单的方式来表达这份特殊情感。

倘若这样理解,不少民众热衷抓中药方配酸梅汤也就在情理之中。其实当下,民众并不止配酸梅汤这一味药方,还有不少人在配中药茶饮和中药食材,或许这些都是对中药、中医信任最直接的表达。也正是在中医药被广泛认可的社会背景下,才有了“中药房配酸梅汤”的爆红,而中医馆却拒绝配售酸梅汤,这两种完全不同的情况,却都得到民众支持点赞。因为在不少网友看来,中药房拒绝配售酸梅汤并给予健康“教育”之事颇有“宁可架上药生尘”的大度与情怀,而笔者也相信这种拒绝正是医者对中医药的尊重、是对生命健康的守护与担当。

传承和弘扬中医药事业是一项宏大而艰巨的任务,每个人对此有不同的理解和努力,哪怕是一份微小的坚持,也依然值得尊重。从医生的角度来看,正是因其懂得“是药三分毒”的道理,才会直接告知并拒绝配售中药方酸梅汤,因为其背后的逻辑是:尊重中医药治病救人之本,而轻其投机牟利之俗。只有更好体现和坚守中医药因人而异、因病施药的特性,才能更好地让中医药为大众健康保驾护航,才能让中医药得到民众广泛、持久的认可与尊重。其情怀,来自于对中医药的坚守和认同;其担当,则来自于对生命健康的尊重和守护。这样看来,不为一时之利而拒绝配售中药方酸梅汤,何尝不是一种情怀和担当?

看到中药方酸梅汤的火爆,是值得欣慰的,因为我们看到了传统与时代的融合,看到国粹与民生的出路。同样,看到中药房拒绝配售酸梅汤,也是值得欣慰的,因为我们看到了情怀和坚守,看到了责任与担当!(戴庆锋)https://t.cn/A6OXhrdN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据了解,全省常规考点共设置普通考场19452个,主要安排能够正常参加考试的考生。常规考点内的备用(隔离)考场用于安排考试当天身体条件有特殊情况的考生;备用考点的
  • 只知道他家眼线笔好用没想到唇釉也这么绝[憧憬] 【拍2件63.5】花洛莉亚 水光唇釉2支 真的水嘟嘟的超好看的玻璃唇,整个质地还蛮水润的比起很多唇釉来说好
  • ”这话倒也有一定的道理,与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相似。清朝末年,有一位“奇女子”在刊物上发表文章,一夜成名,俘获了无数读者的心。
  • 时光轮转,风云变迁,唯初心与热忱不改,我们望向彼岸,与肖春生@X玖少年团肖战DAYTOY 一起踏上追梦新程,领略独特的年代风采。zz xfx 肖战1005c
  • 在医院的体重计上称,玉米酱的体重是1.8kg,医生也苦笑说“这是幼猫的体重啊”今夜采了血送检,明天出结果。医生说体重骤减的主要原因通常有三:糖尿病、甲亢、肾衰[
  • 不仅带来了全新智能产品JINS MEME*,随时洞察人的专注状态;更是将日常生活中熟悉的钛材质,防蓝光眼镜等玩出了新花样。不仅带来了全新智能产品JINS MEM
  • 那我秋天的衣服什么时候穿呢[疑问]关键是现在手里没有冬天的衣服[污]2⃣人和人的体格差距真是没办法难得觉得自己长得算大只(却不是像别人那种大只)[酸]3⃣亿点点
  • 如果你问我这一个月学到了什么,一定包括善待自己,善待眼前而不是想象中的未来。出门的仪式感是要有的,因为我特喜欢逛街看美女,然后张老师也喜欢看美女,不过老张看美
  • ”#黑龙江网事[超话]##黑龙江疫情##黑龙江昨日新增一例境外输入病例# 2022年6月2日0-24时,黑龙江省无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疫情信息报告,新增境外输入无症
  • ]最适合末法众生改命的一部经典,有时福报不够财神来了都帮不了,而此部经典可以读诵此经,传播此经,对人解说,所有业障消除,可见此经是古代皇家之密中密,一般的人是碰
  • 我们唯一要做的是,不要让坏情绪左右以后的人生。-15-如果爱你的人一直没出现,那就继续等吧,因为等待本身也是爱情的一部分。
  • 相信孩子在父亲远离,妈妈离去的人生起点,会打起精神鼓起勇气,坚定勇敢地面对,一定会努力生活,拥有属于自己的幸福和圆满—因为,亲爱的孩子,你不是一个人,身边有无数
  • 涿州市自3月8日发现第一例阳性感染者以来,又有四名密切接触者在集中隔离期间核酸检测呈阳性,鉴于疫情的不可确定性和风险性仍然较大,为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
  • 汉中籍 94岁抗战老兵找到了失散76年的亲人】汉中铺镇籍抗战老兵马正方18岁入伍,后与家人断了联系,6月28日,报道了马正方与亲人失散76年的寻亲故事后,网友广
  • 疫情防控,社工中心志愿者不便到捐赠地,委托经常参加科技馆服务活动的长葛市孙冬冬老师,寻找货源,对接了一家有名望的长葛市面粉厂完成了此次物资采购,感谢孙冬冬老
  • 五华区红旗小学还以此次主题征集载体,引导全体师生齐心抗疫爱国力行,指导学生在作品中融入了爱国主义教育、爱护动物、敬畏自然等元素,体现了责任担当。活动开展以来,共
  • 发膜使用过一次之后能立马感受到发质的改善,尤其是对于经常烫染造型,受过热损伤的头发来讲,能够很好的减少毛躁,让发丝柔顺起来,但又不会给头发太大负担,依旧能保持良
  • “历史中的人物 也是和我一样的人,刚刚体会到了这一点,差点流泪了”到底世恩为什么会发出这样的感慨?我不知道,但是我也想起来了《到灯塔去》里Mr Ramsay的一
  • Jacob&Co.杰克宝的时光,因你而璀璨。✨ 任嘉伦暮色心约| 任嘉伦请君 | 任嘉伦与君初相识 | 恰似故人归|任嘉伦蓝焰突击 |任嘉伦陆炎|任嘉伦
  • ” 估计在刘恋心里,《野蔷薇》属于弱的,才会如此惊讶吧。 结果那英却觉得于文文摇滚风的《野蔷薇》是最强的,刘恋的反应是:“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