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佛传法偈

一、毗婆尸佛传法偈

原文:身从无相中受生,犹如幻出諸形象;

   幻人心识本来无,罪福皆空无所住。

释:(一)身从无相中受生。色身就是色阴,能遮挡众生心识,让众生认妄为真,众生一直以为这个色身就是我,是真实的。无相指阿赖耶识、第八识、如来藏,这是真心,无形无相,没有色声香味触法相,没有三界中任何一相,犹如虚空又不是虚空。虚空是无法,是假相,这个心是真实有,是实相,有真实的体性和作用。

真心能产生万法,包括色身,色身从这个心中受生。众生由于我执不断,意根执著自己,死后就有个中阴身,遇到有缘的父母,意根就与第八识一起投胎,形成名色,也就是受精卵。因第八识有地水火风四大种子,与母体中四大元素接触,变生受精卵,七天一变,长出头四肢眼耳鼻舌身,五个月左右变出识心,就能分别生存环境。六根圆满了,第八识就吹业风,头向下出母胎。第八识又吸收四大元素把婴儿变为儿童少年青年老年,最后死亡。所以色身是从第八识中变生的,第八识又无相,无相却能变出一切相。

(二)犹如幻出諸形象。第八识变出的色身就像幻化出的一样,从一无所有到受精卵又到成年那样大的色身,甚至变出大象那样大、龙那样大、大鹏金翅鸟那样大的色身,从无到有,用种子变现出肉体色身,就是幻化出来的。就像一个魔幻师突然在虚空变化出一个城郭一样;就像一个画师在空白的画布上,随意描绘出山水人物一样;就像空中的白云,聚合离散形成了一只猫、一只狗、一朵花一样。这些幻化物,空来空去,根本把捉不住,任人如何执著最终仍然要消失而去。

(三)幻人心识本来无。众生在受精卵中本没有六个识心,没有分别性,五个月左右才有意识心出生,继而有耳识鼻识舌识身识,出生七天后眼识才能分别。这些分别的识心是刹那刹那在生灭着的,并不真实,一刹那中有八万一千次的种子生灭,众生才能分别六尘。而每一个种子都由阿赖耶识输送,若是中间有一个几个种子不输送出来,识心的分别性就不存在了。比如灯要发光必须有电流,电流由电子形成,一个电子在前产生又灭了,后一个电子马上产生又灭了,无数个电子接续起来,形成电流,通过电灯,灯泡就发光了。心识的种子就像那电子一样。

一股水流的形成,也是一滴水一滴水接连不断所形成的,心识种子就像那水滴一样。水流由水泵导出,电子由发电机输出。阿赖耶识就像发电机和水泵一样,一个识种一个识种地输送出来,一刹那八万一千个识种前后接连不断,前仆后继的形成了识心,才有识心的活动,有分别的功能。若阿赖耶识离开不工作了,识心就不出生了,分别性也无,身体就如一块木头。

(四)罪福皆空无所住。罪业和福业都由妄心而造,妄心造作了身行、口行、意行的同时,不管是善是恶是不善不恶,阿赖耶识都记载收存。等到来生业种成熟了业缘出现,阿赖耶识输出业种,众生就受报,而受报时的五藴已经不是前一世的了。造业者和受报者都是生灭的虚幻的不实的,而罪业福业也是生灭的虚幻的,福报一享就没有,罪业受完或忏悔就消失,都是生灭法无常法。

比如妄语业,造作出来之前,它并没有藏在哪里,造作之后,语言没有了,业行消失,消失后,也没有到什么地方去。但是整个行为过程阿赖耶识全部记载。妄语这一法是虚妄的,是谁打妄语呢?身体不会打妄语,口不会打妄语,舌不会打妄语,否则死人也会打妄语。舌识心意识心不会打妄语,两个识又是念念生灭的,意根也不会说话,不能打妄语。而阿赖耶识又无口无舌,更不会打妄语。根本没有打妄语的人,妄语业就是虚妄的。

众生是阿赖耶识幻化出来的,而一个幻化的假人,犹如一个机器人木偶人一样,虽然造作了业行,本身也是虚妄的,谁也不能给它们定罪,定了罪它们也不受,幻化的众生也如是。罪福的虚妄性有很多事实可证,以阿闍世王的事例来说,阿闍世王杀了父亲,业报现前,就去见世尊。世尊给阿闍世王分析父亲这一法的虚妄不实性,没有真实的父亲,也没有真实的自己,那么杀父这一法就是虚妄不实的,阿闍世听懂了以后,地狱罪业就消失了,命终不但没下无间地狱,而且还往生了极乐世界,可见罪业福业的虚妄性。

又比如,证罗汉初果,或明心的人,无始劫的三恶道罪业就消灭了,未来永不下三恶道受报,只是在人中受苦。万法包括罪福业都是生灭的、无常的、空幻的,深刻剖析这个道理,就会悟得大乘无生理,成为实义菩萨。

二、毗舍浮佛传法偈

原文:假借四大以为身,心本无生因境有;

   前境若无心也无,罪福如幻起也灭。

释:众生的色身是由地水火风四大种子所构成,第八识依众生的业缘输出四大种子,按照四大的不同比例变现出了众生色身的不同部位,众生就以四大组成的色身为我。而变现众生的第八识是本来就有的,不是后天出生的,因此是无生法。祂无形无相,自己单独无法显现出来,与五阴和合在一起时,在五阴身上才能显现出来。祂总是与自己所变现的五阴十八界在一起,有境界出现,就有祂的存在。所以众生要想识得祂、找到祂,就要在各种境界妄缘上去寻觅祂。

如果五阴的各种境界消失了,众生眼不见色,耳不闻声,鼻不嗅香,意不思法,识心都灭,那么第八识就无法在色声香味触法上显现出来,六识灭去的时候没有识心来识别第八识,第八识就暂时隐居着。既然色身是四大所造,识心虚幻,那么五阴所造作的罪福业也是虚幻,从现象上看好像是有,其实也是无生,并没有真实的罪福业存在,因此罪福皆空无我无我所。

三、迦叶佛传法偈

原文:一切众生性清净,从本无生无可灭;

   即此身心是幻生,幻化之中无罪福。

释:众生者即是五阴,五阴者即是第八识所幻化的,与第八识为不二的关系,其本质都是真如第八识。而真如第八识为自性清净心,从本以来自性清净,无有染污。那么依于真如自体而说,祂所出生的五阴众生即是清净性的,即是真如如来藏性。

若离开真如第八识,单独看每个众生五阴的单个个体,却是染污性的、生灭性的、变异性的、无常性的、无我性的。因为真如第八识从无始劫以来就法尔如是地存在着,不是生出来的,从来没有灭过,而且永远也不会灭。那么依于第八识而说,五阴众生也是无生无灭的,因为本质都是第八识的属性。

因为第八识中存着五阴的种子,遇缘就会产生众生的五阴,第八识又长存不灭,那祂就会永远能生出五阴身不断绝,那么五阴从整体和长远时劫来看,就是常存不灭的,直至成佛也不断绝,成佛之后更不会灭去,诸佛以此五蕴身心来利乐众生永无穷尽。如果单独看每个五阴个体,那才是生灭性的。

由五阴组成的众生,其色阴之身和受想行识四阴之心识,都是真如第八识依各种缘而幻化出来的,就像魔幻师在虚空中所变化出来的幻人一样。而幻人无论做什么罪业和福业,其罪福业也是虚幻不实的,无有真实的罪报和福报。五阴众生也如是,幻化出来的众生,无论做什么罪福业,其业虚幻不实。若是身做,身是虚幻,若是识心做,识也幻化无实体。既然是幻化无实体,其所做的罪福业也是虚幻无实,无有真实的罪报和福报,无有主人,就无业行。

四、拘那含牟尼佛传法偈

原文:佛不见佛知是佛,若实有知别无佛;

   智者能知罪性空,坦然不怖于生死。

释:真如无见无闻、无觉无知,真如自心不见自心,自心不知自心,真如自心不觉知自己,那么我们就知道了这个不见真如自己的心就是佛。如果有人说真如有知有见,能够见色闻声,能知有无妄想,能入定与不入定,这个知就是意识的知,不是真如,认这个知为真如,就再也没有佛了,无知无见的真如才是真正的佛,是成佛的真体。

有智慧的人能够知道,一切法都是真如自心所现起的,所显现出来的,没有真实不灭性,众生造恶修善,其行本身也是真如所显所变,没有实法可得,其罪福性也空。一切生死现象也是真如所变现出来的虚妄相,没有真实的生死法可得,生死犹如幻梦和空花,了不可得。因此得道的智者,证得一切法如幻如梦的菩萨,不会再害怕生死,不会像阿罗汉一样去求取涅槃,灭度生死。菩萨们在幻生幻灭的生死当中,不断地穿梭往来,在各个佛国土自度然后得以度人。

五、释迦佛传法偈

原文:法本法无法,无法法亦法;

   今付无法时,法法何曾法。

释:第一句法本法无法,真正的佛法就是本来而有、本来就有的法,那就是真如如来藏法。这个法不是后天由于各种因缘而出生的法,也不是未来在缘散去时就会灭掉的法,祂是不生也不灭的法。这个不生不灭的如来藏法中,本来没有一法存在,就像《心经》中所说的“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识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无苦集灭道,无……”,他没有三界任何一种世俗法。

第二句无法法亦法,这个无法的如来藏法亦是一种法,是一种不属于三界之内的法,是一种真实存在的能够被众生认知,被众生证得,被众生观察的法,是一种有自己本身运行规律不同于七转识的法,是一种具有无量功德的法,是一种具有五蕴十八界三界种子而能产生三界世间的法,是一种既能使众生轮回,又能使众生圆满成佛的法,是一种如实实现三界世间因果规律的法。

第三、四句,今付无法时,法法何曾法。我现在正在为众生传付着这个无法的如来藏法,讲说三藏十二部法,以度脱众生出离生死苦海,究竟得解脱。我所传授的每一种法中,哪一种法都不是如来藏法本身,都是指向如来藏法的方便法和暂时而有的法,如过河的船筏一样。又如指月之指,指不是月本身,众生以指望月,就能证见真实之月亮,从而获得大智慧,最后究竟成就佛道,圆成佛果。

六、尸弃佛传法偈

原文:起诸善法本是幻,造诸恶业亦是幻;

   身如聚沫心如风,幻出无根无实性。

释:众生无论是造作善业还是恶业,都是五阴七识所作。而五阴身没有自性,不能单独存在和运行,必须依靠第八识依据众生的业缘输送七大种子和业种,才能有五阴的各种身心活动。因此第八识就是五阴七识的种子依,也是根本依。没有第八识就没有五阴七识,有第八识才能有一切法的存在和运转。五阴身的整体都是第八识所幻化出来的,那么五阴身所造作的一切善恶业行,本就不实,如空花水月。

就像一堆铁皮制作成一个机器人,设置一些程序,人工控制一下,机器人就可以运转工作了。那么机器人所作的一切,都是虚幻的,因为机器人本身不会作任何事,本身没有自体性,它是组合起来的一种假相,没有真实的作用。如果机器人会杀人,法庭也不会判机器人有罪,即使投入监狱,机器人也没有真实的苦报。因此五阴众生所造作的一切业行,全部虚幻,非实有。

五阴色身就像大海当中所集聚成的泡沫,本质虚幻,都是海水。七识心也是第八识所变生出来的,也是虚幻的,没有实质的七识心,其本质就是第八识。因此七识心就像一阵风,来无影去无踪,来来去去都是第八识的性质。

第八识依众生的业缘输出七大种子所幻化出的色身五阴七识,没有根本性,也没有实体性,没有自在性。只是依世俗的假相而起世俗的一些利用罢了,晃耀众生的眼目,迷惑众生的心灵,遮障众生的自性光明,让众生在虚幻的生死业海里徒受疲劳,不得解脱。因此有必要剔除虚幻,认清本质,识得真相,返璞归真,成佛作祖。

七、拘留孙佛传法偈:

原文:见身无实是佛见,了心如幻是佛了;

   了得身心本性空,斯人与佛何殊别。

释:众生的别名就是五阴十八界,五阴包括色阴、受阴、想阴、行阴、识阴;十八界包括六根、六尘、六识。五阴十八界是由色身和七识和合而成,色身包括内身和外身,内身就是具有一期生命、具有五根的身体,由四大种子组成;外身就是六尘境界,包括色尘、声尘、香尘、味尘、触尘、法尘,而六尘又分为内六尘和外六尘。众生所能了别和认知的是内六尘,内六尘是由第八识依据外六尘通过六根而在胜义根形成的影像。

五阴十八界的虚幻不实性,小乘初果人就能证得了,初果须陀洹断我见,就明了色身虚妄非我,识心虚妄非我。小乘人对五阴虚幻非我的认知是极其粗浅的,都是从世俗諦虚妄相来看待五阴,视野非常狭窄,智慧也很低劣,与佛的无上甚深的究竟智相比,就如井底与苍天。

证得身心不实如幻的智慧境界,要分很多层次,小乘初果到四果俱解脱大阿罗汉,都是证得五阴无实无我,他们只是证得人无我,对于五阴无我无实之理,还不是究竟了知,还只是停留在五阴的虚妄相上的认知。

直至修到佛地,以佛眼来观察众生的色身,和佛的无量千百亿应化身,都是如来藏刹那刹那所化现,佛眼没有一丝无明遮障,所见最为究竟彻底。佛眼也同时能观察到众生的心识,都是众生的如来藏刹那刹那输出识种子变化而成,没有真实的心识的功能作用,本质都是如来藏性。
https://t.cn/A6GRShxz

华严宗的基本思想

(一)思想

《华严经》主要说明菩萨从树立信仰到解脱成佛的阶段修行及修行感果华严宗基本思想华严宗思想源于古印度佛陀时代。中国自东汉时期即开始传播,经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发展,到唐初正式创宗立派。主要据典是《大方广佛华严经》(简称《华严经》),因经立宗,故称“华严宗”。又因实际创始人法藏大师被我国唯一的女皇武则天礼为国师,赐号“贤首”,故该宗又名“贤首宗”。华严宗在世界各地流传非常广泛,而《华严经》则成为学佛者必读的重要经典。此经是佛成道第十四天后在古印度菩提伽耶大菩提树下为文殊、普贤等上首菩萨宣说的内的差别。

华严三圣的意义

在华严经中,以“普贤菩萨”和“文殊菩萨”来襄辅“毗卢遮那佛”的教化, 而将此三者合称为“华严三圣”。当我们将错误的观念与行为破除,建立起正确的观念与行为后, 会拥有完整的人格与德行, 也才能成就毗卢遮那光明遍照的境界。换言之,以文殊之极智,融合普贤之体性, 方成毗卢遮那之境界, 所以华严宗即以此认定“本体为主, 轨则为辅”, 因此即“以普贤为长子, 文殊为庶男”称之。

以文殊智慧为导引,以普贤体性为目标
在修持法门上, 以文殊、普贤为本尊系统的法门中有一大原则, 就是“以文殊之智慧为导引, 以普贤之体性为目标”。 这当中有两种方法:

(1) 以文殊师利为本尊。

以文殊的智慧为导引, 而契证普贤的法界体性。

(2)以普贤菩萨为本尊。

以普贤的法界体性为目标, 而契证文殊之智慧、普贤的法界体性。就华严经的结构分析,文殊和普贤自成一别的系统:

文殊系统

文殊代表的是“能证之教”或“能成之道”。这系统主要重点在“历练成就之志”及“指导成就之方”。因此其所彰显者,主要属于成就之过程、次第及阶次。故文殊之德,对行者而言,则在于心志的淬炼、心路的历程、心性的彰显、以及心地的成长与转化。所以行者重在“转八识成四智”、“转烦恼成菩提”等转化工夫上。若约法门言,则着重在“教法”,教法乃指“觉悟的教育训练方法”。即华严经中的六位俢证之“圆融不碍行布,行布不碍圆融”观。

普贤系统

普贤代表的是“所证之境”或“所成之果”。

这系统主要的重点在“法界体性的彰显”及陈述“佛果标的之境界”。 因此,普贤所彰显的是属于“法界的本来面目”或称为“修行最后的目标景象”。故普贤之德,约行者言,则在明白“心性”眼前的境界,即目前的“心地”是属于何种层次,继之又该如何奋进才能更上一层楼,乃至达于最究竟的“佛境”。而将华严三圣圆融的思想发展出去,就衍伸出“西方三圣”、 “东方三圣”、“娑婆三圣”等等。例如西方三圣即是由观世音菩萨的耳根圆通, 融合大势至菩萨的念佛圆通,则成就阿弥陀佛的无量光、无量寿。所以,当我们进入佛寺,礼拜三圣时,要能感受其所代表的真实义!

(二)理论

主要教理为法界缘起说。宇宙万法、有为无为、色心缘起时,互相依持,相即相入,圆融无碍,如因陀罗网,重重无尽;并用四法界、六相、十玄等法门,来阐明无尽缘起的意义。

所谓“法界”,法是指万事万物;界是指分界、类别。融摄一切万事万物称为“法界”,华严宗人通常是在万物的本原、本体和众生具有的佛性的意义上使用法界这个名词。华严宗人认为,法界就是真如、实相,更具体的说,就是如来藏自性清净心。“法界缘起”也就是说世间和出世间的一切现象,都是由如来藏自性清净心生起,也就是由先天的真如法性所生起,因此也称为“性起缘起”。  

四法界  

(1)事法界。指宇宙万有事法,彼此一一差别,各有分齐;

(2)理法界。指诸法平等的理性,即真如;

(3)理事无碍法界。是说有差别的事法与平等的理性,互相溶融无碍;

(4)事事无碍法界。指一切各有差别的事法,由于理性同一,故能一一称性融通,一多相即而重重无尽。

法界缘起的理论来自于《华严经》中描述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证悟的境界,说在释迦牟尼的心中,一切万有无不印现,不仅能现出万事万物,而且连地狱、天堂乃到十方诸佛世界,都能在一时中印现出来。不仅能一切事物的现在状态,也能印现过去和未来的相状。总之,所有的时间和空间的、世间的和出世间的一切现象都印现了出来。

华严宗由这个现象进一步发展,认为世界的一切现象都是无限广大又互相包容的,有个体区分又相互贯通,相资相待,彼中有此,此中有彼,彼即是此,此即是彼,相即相入,圆融无碍,处于重重无尽的联系之中。法界缘起又叫做无尽缘起。

六相

(1)总相。指一种缘起中,具足各种成分,类似所谓事物的全体;

(2)别相。指各种成分有其差别,即事物的部分;

(3)同相。指各部分互相依持,同成一总体,即事物的同一性;

(4)异相。指各个部分虽互缘而生,仍各别有异,即事物的差别性;

(5)成相。指由此各缘起法得成,即事物的生成;

(6)坏相。指各部分仍住自法不移动,即事物的破坏。此六相都两两相顺相成,同时具足,互融无碍。

十玄门

(1)同时具足相应门。指一微尘中同时具足一切诸法,互相依存,成一缘起;

(2)因陀罗网境界门。指各个法中有无量法,彼此之间互相映现,重叠无尽;

(3)秘密隐显俱成门。指说一法即一切法,或隐或显,俱时成就;

(4)微细相容安立门。指一切法门均于一念中具足,即极微细中含容一切诸法;

(5)十世隔法异成门。指一切法门遍布于“十世”之中,前后久暂,不相隔历;

(6)诸藏纯杂具德门。指六度万行,或纯或杂,法法交彻,功德互相具足;

(7)一多相容不同门。指每一法中具有一切法,容摄无碍;

(8)诸法相即自在门,指诸法融通,相即自在,一即一切,一切即一,重重无尽;

(9)唯心回转善成门。指法界无碍功德,都由一如来藏为自性清净心回转,具足成就;

(10)托事显法生解门。指所有尘法,事事无碍,随一事理,能显法相实相。该宗认为,上述事事无碍教义,皆如来称性之谈,即依本具的圆满性德而起赴感应机之用,谓之性起说。又以理性为众生本具,是因位中本有的性德,亦有称性而现之义。

(三)判教

对释迦一代的教法,判为“五教十宗”。

五教

(1)小乘教。为声闻乘人所说的教法,指说四谛、十二因缘的“阿含经”和《四分律》、《发智论》等;

(2)大乘始教。为开始由小乘转入大乘者所说教法,指大乘空宗的《般若经》、《中论》等以及有宗的《解深密经》、《唯识论》等;

(3)终教。为大乘终极的教门,指说真如缘起、一切众生皆能成佛的《楞伽经》和《大乘起信论》等;

(4)顿教。是顿修顿悟的教门,指不依言辞、不设位次而顿悟教理的《维摩经》等;

(5)圆教。为圆融无碍的教门,指完全说一乘教理的《华严经》。

十宗

(1)我法俱有宗。主张人我、法我俱为实有,指已入佛法的“人天乘”和声闻乘中犊子部、法上部等所立宗义;

(2)法有我无宗。主张五蕴诸法三世实有,但“人我”非有,指声闻乘中说一切有部等所立宗义;

(3)法无去来宗。主张诸法现在有实体,过去与未来无实体,指声闻乘中大众部等所立宗义;

(4)现通假实宗。主张诸法过去、未来没有实体,现在只五蕴有实体,十二处、十八界则不真实,指声闻乘中说假部及《成实论》、经部所立宗义;

(5)俗妄真实宗。认为出世法真实,一切世俗法均不真实,指声闻乘中说出世部等所名宗义;

(6)诸法但名宗。主张一切法只有“假名”而无实体,指声闻乘中一说部等所立宗义;

(7)一切皆空宗。主张一切法皆虚幻不实,指般若经等,相当于大乘始教中的空始教;

(8)真德不空宗。主张一切法都是真如(如来藏)显现,含有“实德”,故“真体不空”,指《楞伽经》等,相当于大乘终教;

(9)相想俱绝宗。认为“真理”是“绝言所显,离言之理”,只有顿悟认识,指《维摩经》等,相当于大乘顿教;

(10)圆明俱德宗。认为一切法本来功德圆满,彼此圆融无碍。指《华严经》,相当于一乘圆教。

(四)观法

该宗观法以法界观为主。此观有三重:

(1)真空观。依理法界而立,观察一切诸法的本性即空;

(2)理事无碍观。依理事无碍法界而立,观察诸事法与真如理,互相交融;

(3)周遍含容观。依事事无碍法界而立,观察以同一真如理为本性的一一事,遍摄无碍。

修行阶位有两门:

(1)次第行布,依据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次第,由浅至深,阶位分明;

(2)圆融相摄,指得到一位,就能前后诸位相即相入,因果不二,始终无碍。

华严宗的基本思想即是法界缘起。

省庵大师:省庵法师语录 卷中 诗作(二十九)

尽说西方是小乘,小乘原自不相应(《法华经·信解品》,迦叶等四大弟子白佛言:“但念空、无相、无作。于菩萨法,游戏神通,净佛国土,成就众生,心不喜乐。”故知净土法门,是菩萨所行,非小乘事。盖如来在小乘教中,不说有他方佛土,唯大乘方等经中,广谈十方佛国,而谆谆唯指归西方净土一门。故西域禀小乘教者,都不信有弥陀佛国往生之事。学大乘者,多修此法。今人反谓净土是小乘法,大乘所不为,岂不大颠倒耶)。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2022年结婚吉日一览表  2022年1月宜结婚领证黄道吉日   公元2022年1月3日 农历2021年腊月初一 星期一   公元2022年1月9日 农历
  • p4又去吨吨吨,小麦果汁p5喝酒得就拍黄瓜p6酒后KFC,感谢倒腾药的那位弟弟p7每天上班都能收获一堆阿姨的投喂,从不空手而归p8早上和弟弟来不及买饭,给我点了
  • 当你在你的人生中,看不到任何希望的时候;当你在现实的生活中,感到一切都颠倒了黑白的时候;请你不要烦躁,不要厌倦了对生活情趣的追求,更不要失去对生活的信心。”人与
  • 带队领导吕景利表示,全市检察机关会在今后工作中继续自觉接受代表和委员的监督,同时进一步健全完善相关工作机制,提升监督质效,加强检察工作宣传。开平检察院将以此次座
  • 2022年是充满希望的一年,愿宝贝一切顺利[暖一下]新年准备一个周边盲盒,揪一名小可爱送[並不簡單]zhuan发➕评论➕祝福即可参加[打call]参加要求:1
  • 2021年浙江省考申论80分!这申论真的超出我的预期。行测仅为60余分!不过依然考申论硬逼着拖入进入面试! 纵观这位同学的备考历程,在2020年浙江省考中,该同
  • 一开始,老王忽悠人买茶还有些心虚,但后来发现:茶叶这玩意没有标准,喝过真正好茶的人也不多,找自己买茶的人,十有八九不懂茶,你怎么说他就怎么信,也就完全放开手脚忽
  • 来回拉锯是常态,这是牛市初期特征,因为大多数人还不相信中成药能走牛,中医黑的思想观念还是很严重,但是多数人骨子里还是有养老的传统思想观念,这就有中医药治未病保健
  • 当初放弃一切的人是你,不肯坚持的人是你。我没办法接受一个不把我放在心里,不把我规划在未来的人。
  • 好久没有正儿八经发微博了但是今天这个事儿必须刨个坑说一说,太憋得慌了公司团建方案三选一,选的太早选了B,后来查了查发现B还不如A,结果没得改,被宣布启用B方案了
  • 3、下机后,出口处看绿箭头收信息表,会发小牌牌,有绿色和红色,但内容一样,都是“先取托运行李再采样放行”。【准15年保时捷帕拉梅拉】债权转让:准15年保时捷帕拉
  • 晚上是我们两个人喝汤,我做的晚饭。凉意给予我的直面感受是吹乱头发的冷风,下班的地铁上途中下了站,汉堡王的充值卡还有50块钱(这还是夏天跟在一起吃余下的)索性吃个
  • 开始抱歉的发放飞机餐这是大飞机、那种一排8个人的大飞机,整个飞机快乐、开心、兴奋的进入午饭时刻:空姐,给我换成米饭吧不不不,给我面条来来来,再加点水嘿哥们,你椅
  • 中国早期的粮仓也是早期的学校--据考证,帝尧时期的米廪既是存粮食的仓库,又是老者颐养天年的场所,还是早期学校(庠)的雏形。这样,粮仓又有了养老和学校的功用。
  • (午前1時50分時点)奄美市のホテル「宿泊客や近隣住民が屋上に避難」津波警報が出ている鹿児島県の奄美大島の奄美市名瀬塩浜町にある10階建てのホテルの担当者は「警
  • 最新的货币理论认为货币是一种所有者与市场关于交换权的契约,根本上是所有者相互之间的约定。那么,货币其实就是财富分配的媒介不要说七成,哪怕是八成、九成的清北毕业生
  • 其实运动的时候我非常会“偷懒”因为我知道:如果让我做到完美,我可能就不会去做,所以,做了总比不做强,哪怕只做10个深蹲,也比不做强,只追求比昨天更好或一样[go
  • 真实的东西是有力量的他学不会“圆滑处事”有一套自己独立的三观体系偶尔也跟这个世界格格不入但从来不打算缴械投降“被误会是表达者的宿命”普通人说句话尚且瞻前顾后他却
  • 一面采用时钟元素记录宝宝的出生时间另一面印上了宝宝的脚丫印所有想纪念的信息都可根据客人的需求进行定制镶嵌着闪耀钻石的蝴蝶结又为整体增添了一分少女感~既美貌又有寓
  • 好复古!《每周小记NO.7》这是这学期在北京的最后一个小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