悄悄告诉你,文末有福利,手慢无!



打开一个折叠的人,需要分几步?


一位“弯”了28年的男人,4次面临被顶尖外科医生称为“攀登珠穆朗玛峰”的手术。

 

生与死全在一线之间。

 


现代医学可以达到的高度,医患关系,苦难下的母子情,生而为人顽强的生命力......

 

可以说,这个故事事关我们每个人的怕与爱。

 

愿你读完后有所获得。



01
19岁风华正茂却成“折叠人”
面部离大腿仅1.8cm


李华,曾经也是一个风华正茂的少年。



穿着时尚,长相俊俏的他,对未来的期盼是和叔叔学习建房子。

 

不出意外,他会在自己建造的房子里娶妻,生子,未来接老母亲一起居住。

 

但你永远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一个先来。

 

19岁时,李华突然感觉膝盖持续的疼痛。



找遍村里的赤脚医生,打完各种针后,疼痛仍然没有缓解。

 

之后便是命运连续,缓慢的重锤。



23岁时,他只能依靠轮椅行走。27岁时,他的颈部逐渐折叠。29岁时,李华的头彻底无法抬起。


仿佛一个隐喻,面对噩运,他不得不低下正青春的头颅。


到了李华33岁时,他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脸,一点一点,往大腿贴去。



无法撤销,难以挽回,他成了一个90度折叠的人。1.8cm,是李华面部离大腿的距离。


高度被折叠的生活,每时每刻都是巨大的痛苦。

 


哪怕刷牙,洗脸,一根面巾都很难穿过那1.8cm的缝隙。



喝水只能靠一根吸管,吃饭更是难上加难,只能把饭碗放在侧面,一点一点地往嘴里送。



基本的生存已如此艰难,更别提娱乐活动了。

 

有时,邻居来串门,别人看电视,李华只能听电视。

 

李华患的这种病,叫做强直性脊柱炎,发病率不算低:千分之三。

 

这个概率落在任何人头上,都是肉眼可见的不幸。



每年有大量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接受矫正手术。但是,像李华这样重度折叠到90度的实在太罕见。

 

李华的情况,让见过无数强直性脊柱炎的大夫也惊讶:“我就不知道,这么多年,他怎么存活下来的?”

 

原因很简单,李华有一个和他相依为命的母亲。



看到儿子这个样子,李华母亲声泪俱下地说:“我儿子还是可怜。”

 

在她40多岁时,就背着儿子到处找医院。如今,这位母亲已经70多了。

 

跑遍了医院,哪怕只有一丝希望,她从未放弃。



母亲唯一的心愿就是治好儿子,她说:“不治好,我又死掉,哪一个来照顾他?”


在病情还没那么严重时,李华常常吹起口琴。

 

他吹的歌曲不是别的,正是那首《世上只有妈妈好》。


 

02
 4个量身设计的手术方案
十多个学科会诊向“珠峰”进发


正是母子之间的这份亲情,让李华保持着顽强的生命力。

 

终于,转机出现了。



从qq群的一位病友那里,李华联系上了深圳大学总医院脊柱骨病科的陶惠人主任。

 

从医30多年的陶医生,在全国也是做脊柱矫正手术数量最多的医生之一。

 

但陶主任还是直言:“如果李华再早十来年出现,肯定收不下这个病人。”



因为,给李华这种下颌贴胸,胸骨贴耻骨,嘴巴贴大腿的3-on病人做手术,难度等同于脊柱矫正领域的“攀登珠穆拉玛峰”。

 

能不能做是技术问题,敢不敢做更彰显医生的理想与价值观。

 

陶主任说:“对于一个登山者来说,攀登珠峰是他最高的境界,也是最高的理想。”



更重要的是,如果不治,长期的折叠,让李华的皮肤感染,饭量下降,肺功能降低。


陶主任判断,这样下去李华活不了多久。命悬一线之际,陶主任决定出手相救。


十多个学科会诊,准备一同向“珠峰”进发。



陶主任为李华设计了4次手术的方案。


第一次手术,截断李华的髋关节,让李华面部和大腿的距离打开,为他后面能趴在手术台作准备。

 


第二次手术,截断李华的胸腰椎,让李华可以直起身板。



第三次手术,为李华换上人工髋关节,让李华可以正常走路。



第四次手术,截断李华的第七颈椎,让李华最终可以抬起头。



想象打开一个折叠的玩具芭比,要历经的几个关键步骤。

 

但现实是,这四次手术,一次比一次凶险。

 

哪怕最简单的截断髋关节,如果打断了接不上,那李华一辈子都没办法坐或者站。

 

在多学科会诊上,麻醉科主任孙焱芜也提出了她的担忧——

 

如何为李华进行麻醉插管?



李华面部和大腿紧贴,孙焱芜主任说:“连空隙都没有给我留下!”

 

而为李华进行安全麻醉,又是为他进行手术的决定性前提。

 

医生压力巨大,李华也牙关咬紧。

 

住院2个多月来,李华每天除了吃饭睡觉外,就是不停地锻炼自己的呼吸功能和肌体力量。



十多年的苦苦等待,让他志如钢,意如铁,要和医生一起迎接挑战。

 

李华说:“要么好,要么死。做了还有一线希望,放心地做,相信他(陶医生团队)。”

 

所有人顶着巨大的压力,迎来了李华的第一次手术。

 

首先开路的是孙焱芜主任,她要一毫米一毫米地,用纤支镜深入李华的肺部,随后麻醉管跟上。



在李华变形的气道中探路,孙焱芜主任说:“两次机会,进去了就进去了,进不去我就要放弃。”

 

这时,李华的每一口呼吸都要高度配合医生的指令。

 

“不要吞口水。”

“不要说话!”

“深呼吸!快呼!”

“快呼,等氧上来再给药。”

 

李华忍受着清醒插管的巨大痛苦,很好地配合了医生的操作。

 

“睡着了,睡着了。”



麻醉成功!手术室响起短暂的掌声,大家难掩心中喜悦。

 

而困难的外科手术此时才正式开始。



03
4次手术如履薄冰
男子时隔20年终于抬起头


第一次手术,陶主任请来老同事吴尧平主任助阵。

 


为了尽量减少创伤,医生要在一个仅7cm的切口处,打断李华的髋关节。


手术空间极其有限,甚至都看不见,只能用手摸。

 


而李华病变多年的髋关节就像一个生锈的零件一样,很难辨别关节的部位和状态。

 

每一秒都如履薄冰。



格外漫长的一个小时过去了。

 

“李华,腿疼不疼?”“不疼了。


从1.8cm到30多厘米,这是手术前后,李华面部与大腿距离的变化。



吴尧平主任用最小的创伤,完美完成了李华双侧股骨颈的截骨手术。

 

但回到病房后,陶主任却陷入了新的困境。

 

虽然已经打开最大空间,但陶主任观察李华坐在床上的状态,发现他依然达不到趴在手术台上的条件。

 


是选择风险更大的侧卧位,进行第二次胸椎手术;还是直接把难度极大的第四次手术提前?

 

深思熟虑13天后,陶主任决定选择后者。

 

这是一个全新的挑战:让李华坐在手术台上,接受颈椎截骨手术。



“在你一辈子里,能够做的最难的病例是什么?”“那就是这种病例。

 

陶主任镇定的语气中,又充满期望。

  

手术开始,遍布血管与神经的第七颈椎,宛如一个危险的迷宫。

 

李华的头被打入钢钉,安上头环固定,以防“头掉下来,瘫了。”



即使这样,手术稍不注意,也会伤到颈椎内的神经,后果是瘫痪;如果伤到动脉血管,后果是死亡......

 

整个手术最惊心动魄的一刻,便是为李华的颈椎进行复位。

 

就在医生为李华小心“抬头”的时候,突然,骨头传来啪的一声断掉的声音。



陶主任的心提到了嗓子眼,因为断的一瞬间,骨头不能错位,否则便会造成李华高位截瘫。

 

好在负责脊髓检测的同事传来好消息:“(脊髓)好着呢!”

 

众人松了一口气。

 

但几乎同时,麻醉科的孙主任又警觉到一个危险的信号:“脑供血怎么越来越低了?”



手术中的危险就这样如枪林弹雨一般,让人一刻不敢放松。

 

而手术室外,李华的母亲一遍又一遍擦着眼泪。

 

她嘴里默念着:“苦尽甘来。”这些年,她为了儿子付出了太多,太多......



手术室内,通过紧急处理,李华脑供氧指数回复平稳。

 

最终,医生向李华的颈椎打入了22颗钉子,李华时隔20年后,终于抬起了头!

 

“快来看看你儿子,抬起头来了。”护士激动地说。



在手术门打开的那一刻,李华母亲擦干眼泪,哭容变笑容,为医生护士衷心竖起了大拇指。

 

20多年来,她终于可以好好看一看抬起头的儿子。

 

这次手术,也让李华终于有了趴在手术台,接受腰胸椎截骨的机会。



04
“折叠人”24年后重获新生
医学奇迹,人性奇迹!


面对最难的挑战,医生们的细心让人感到了医学的温度。

 

为了让李华呈V字的身体能够“趴”在手术台上,医生护士一起动脑动手,硬是将50个医用手套灌上水,套上袜套,做成50个各式各样的“枕头”放置在手术台上。



众人喊着一二三,小心翼翼地将李华抬起,并固定在手术台。



有些医生甚至直接跪在了地上,细心调整着“枕头”的位置。

 

手术前,50个手工“枕头”,柔软,无缝隙地支撑起了李华趴着的身体



在大家还没松口气时,一位护士发现李华的右腿出现不正常的现象。



李华的右腿出现了大量新鲜血栓,血栓一旦游走到肺部,便会造成致命的后果。


医生给李华穿上弹力袜,防止血栓脱落,接着,便开始了和死神争分夺秒的赛跑。



截骨,打钉子,复位,矫正,固定,再矫正,再固定......


既要精准,又要节省时间,这场手术堪称“刀尖上的舞蹈”。


胸12截完之后,在出血量不大的情况下,陶主任一鼓作气完成了腰3的手术。


两次手术一次完成,李华也少遭一次罪。


经过近9个半小时的手术,陶主任完成了李华的胸腰椎手术。



能平躺在床上,这一刻,李华足足等了24年!



奇妙的是,李华却在床上不停说:“我要躺下,我要躺下。”


原来,这么多年,李华一直是侧卧位。


正常的躺下,对于他来说反而是另一种感觉。



历经4次高难度手术,“折叠人”李华终于重获新生。


术后的他恢复良好,在母亲的陪伴下,积极做着康复训练活动。



在手术前,李华被问“如果能被治好,最大的愿望是什么?”


质朴的他回答道:“到外面去打工,因为借了别人的钱要还。”


母亲对儿子的希望很简单,娶个老婆,生个孩子,这辈子就可以了。


这份朴素的愿望,背后是不熄不灭的生命力。



在李华的故事中,我们看到了母爱的伟大,看到了意志力对于我们最终战胜疾病的重要意义。


同时,我们也看到了医患之间,那份死生相托的绝对信任。


正如参与李华手术的医生所说:


“就是这种病人太有意义了,你学医一辈子,给几个这样的人,拯救他的生活,(他)好不容易来人间一趟,有了感受生活的能力。这就是我们职业追求一个最大的享受。”


所有医学的奇迹,其实,也都是人性的奇迹。


活动规则详见留言区置顶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7564868467 吧唧小李没烦恼5⃣️。7331154218 周荡我是你的女人3⃣️ 。
  • 每天晚上睡觉前,做完的事、没做的事都像幻灯片一样在心里不停地过,怀疑打上去的签报是不是有错,后悔有一句话没跟客户说透或说得太透,为明天的紧锣密鼓感到绝望,不知道
  • #晋江文学城[超话]#[磕到了]#520超话情书# 我最最最爱的作者@-扶华- 文笔真的很温暖细腻,她的文有的很天马行空脑洞大开,有的很平淡但是却非常的打动人心
  • 饮食方面就看自律能力啦,关于床上用品质量影响睡眠的问题其实可以说是最好解决的了,这里我也讲一下我的亲身体验吧:这是我最近入手的DOWNLAND控温鹅绒被(夏季款
  • 正如我的学弟王动先生所言,这种片看的就是特效,家里看就没意思了,所以,今年的第一次观影,就献给了大万达的lMAX-3D。#周末去哪儿##不可辜负的美食# 【观影
  • 整个安装环节用了不到两个小时,服务质量堪称五星级,需要注意的是,科技犬本次的安装打通是在原有普通空调的孔位上进行的扩孔操作,安装师傅采用是水钻扩孔,虽然做了墙体
  • #高顿教育##高顿考研#今天看了一本《让你喜欢这个世界》--by小江里面都是一桩桩真实的事件,有乐观坚强的孩子,也有在城市边缘苦苦挣扎的人们,每一章都值得我们去
  • 八字论墓库: 天干有墓库,地支亦有墓库;天干墓库者,木在未、火土在戌、金在丑、水在辰;地支墓库者,木在未,火在戌,金在丑,水土在辰(丑未墓在辰)。 地支墓库需
  • 如果是投资50万的门店,那是另外一种情况,下次再分享。“便宜且课多”就是性价比高,这个逻辑是不正确的,因为很多人都听不完,不需要那么多课。
  • 四年前 2018.8.24我是第一个来宿舍的现在 2022.5.29宿舍只剩下我自己 我没法用文字来形容我现在心底的感觉 我总觉着我们之间隔着大山大海 以后不知
  • #绿驰汽车彻底凉了#:被吊销营业执照】一辆车都还没有卖出去,这款新能源车就倒下了……5月17日,绿驰汽车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被上海市青浦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吊销营业执照
  • [色]但对于两人婚姻的结束,大多数网友把原因放在了李亚鹏身上,毕竟“吃软饭”的故事,他经历了太多,更何况,王菲始终是那个经久不衰的“天后”。[色]2003年,当
  • 내 말 좀 들어봐.감사합니다. 따뜻한 사계절 감사합니다.당신을 세상을 더 아름답게 해줘서 고마워, 고마워하고 싶어.너 때문에 사랑은 내 마음
  • 现在青少年心理问题真的是非常严峻了,所以这几天我在育儿群里聊母婴心理健康也聊的比较多,0-3岁这个阶段真的是太重要的,为什么国家会提倡母乳喂养,母婴同室,其实很
  • 疫情导致快递不便利,但还能收到静静的生日礼物,幼稚的卡着点送祝福[悲伤]万年不发朋友圈的常二狗,还让我荣登他的微信,她说希望我找到很爱很爱我的人,偷偷订蛋糕被我
  • 封闭在家看剧的取向从严肃探讨社会问题变成各类甜剧,毕竟现实比剧更离谱,也不太需要从剧里看社会了[哆啦A梦害怕]最近韩剧看得多,一些口头禅脱口而出是韩语。1.工作
  • 今天深夜地狱之门已经打开!全球受害百姓决意拼上老命也要和全球法师共同做法祈求老天爷祈求上天各位神仙严惩追杀武汉诈骗团伙所有大小骗子下地狱吧!把骗子以及包庇骗子和
  • #EXO[超话]# 세상에서 가장 좋은 리더 수호 오빠,안녕하세요?저는 중국 엑소 에리 입니다.오늘은 오빠의 생일 이어서 생일 축하합니다!시간이
  • 梦游天姥吟留别 唐 李白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 稍微了解我一点的人都知道我真的很i女,只看美女选秀,微博对我来说是啥,除了自己叨叨bb,就是观赏美女日常的地方(感谢一万遍微博这个平台让我有幸看到那么多本来一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