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摩诘经》菩萨行(二)
(第三十九段)
【虽行六波罗蜜,而遍知众生心心数法,是菩萨行;虽行六通,而不尽漏,是菩萨行;虽行四无量心,而不贪著生于梵世,是菩萨行;虽行禅定解脱三昧,而不随禅生,是菩萨行;虽行四念处,不毕竟永离身受心法,是菩萨行;虽行四正勤,而不舍身心精进,是菩萨行;虽行四如意足,而得自在神通,是菩萨行;虽行五根,而分别众生诸根利钝,是菩萨行;】
15、虽行六波罗蜜,而遍知众生心心数法,是菩萨行:“六波罗蜜”是菩萨欲成佛道应当修行的六种行持,分别为布施波罗蜜、持戒波罗蜜、忍辱波罗蜜、精进波罗蜜、禅定波罗蜜、般若波罗蜜。波罗蜜为梵语音译,意为从生死此岸渡向无生死之彼岸。六波罗蜜高度概括了菩萨修行的各个方面,所以又称六度万行。菩萨修行六度不能离开慈悲心,所以佛当年先讲四无量心,后宣讲六波罗蜜。而修行般若波罗蜜又不能离开前五度,否则即是断学般若。佛在多部经中反复告诫切不可断学般若,果报在三恶道。说明修学六度,以般若智慧为究竟,只有开启了般若智,才能成就佛道。
菩萨虽然修行六波罗蜜,而能遍知众生“心心数法”。心心是两个心,第一个心是第八识,是生一切法的心王;第二个心是心所,是心王所生之五十一个心所。心王是真心,无生无灭,却能生万法,是诸佛与众生同一根体的真如自性,是一切修行人所要证悟的最高境界;心所是妄心,是无明烦恼,是生死轮回之所,修行人须灭除一切妄心,才能证得真心。行者修行如是遍知众生“心心数法”,是菩萨行。
16、虽行六通,而不尽漏,是菩萨行:“六通”即六神通,是指六种超越人间而自由无碍之力。即:(一)、天眼通:能照见三界六道众生的生死苦乐之相,及照见世间一切形形色色的物象,无有障碍。(二)、天耳通:能听闻三界六道众生苦乐忧喜之语言,及听闻世间一切之音声,无有障碍。(三)、他心通:能知三界六道众生心中所思所想之事,对别人的心理活动,一览无遗。(四)、宿命通:又作宿住通,能知自身及三界六道众生之百千万世宿命及所作之事。(五)、神足通:又作身通、身如意通、神境通。即自由无碍,可随心所欲,能变空变有,变化无穷。(六)、漏尽通:断尽一切三界见思惑,不受三界生死,而得漏尽神通之力。菩萨修行六神通,“而不尽漏”。“不尽漏”是不贪享漏尽神通所得之小涅槃,而是以“不尽漏”转修大乘法,济度众生。做如此修行者,是菩萨行。
17、虽行四无量心,而不贪著生于梵世,是菩萨行:“四无量心”即大慈、大悲、大喜、大舍之心,是佛菩萨广博胸襟与高贵品德的表现。即:一、大慈:宣传四谛法,为众生拔出生死烦恼之苦。二、大悲:宣传一乘究竟法,予众生究竟涅槃之乐。三、大喜:以戒定慧教化众生,令人感到无量无边的快乐与法喜充满。四、大舍:将自己修行所得之一切功德,回向给一切众生,大舍贪嗔痴,愿一切众生尽成佛道。
而“梵世”是指梵天所生活的世界,为色界诸天之总称,此界所有天人均已断淫,所以清净,具诸妙乐,只有断淫的人才有资格往生到梵世,因而一切断淫修四禅八定者,称为梵行。菩萨虽然修行四无量心,但不贪著生于清净梵世,而是到五浊恶世度诸众生,继续修菩萨道,是菩萨行。
18、虽行禅定解脱三昧,而不随禅生,是菩萨行:“禅定”就是禅修者应当凝神于一念,无住于相,观心静如水,心中无我无他,凡夫与圣人,等同一心,心坚常住,不移不动、不随文字、不随语言,外离一切法一切相,不落二边,行于中道,此名之为“禅”;内心安和,寂光常照,动乱永灭,名之为“定”。而“解脱”指的是八解脱,为八种禅修方式的合称。即:一、有色观诸色解脱。二、内无色想,观外诸色解脱。三、净解脱身作证具足住解脱。四、空无边处解脱。五、识无边处解脱。六、无所有处解脱。七、非想非非想处解脱。八、想受灭身作证具足住解脱。前七种分别为欲界解脱、色界解脱,唯第八种为无色界解脱,是证悟阿罗汉的解脱。
“三昧”则是禅修总括的概念,细分为:奢摩他、三摩钵提、禅那。《圆觉经》中说:奢摩他、三摩钵提、禅那,一共有二十五种定论,交换修炼,最终就能成道,得无生法忍,入涅槃城。菩萨虽然修行禅定、解脱、三昧,而“不随禅生”。“不随禅生”意为取其因而不取其果,就是只问耕耘,不问收获,了然自在,是菩萨行。
19、虽行四念处,不毕竟永离身受心法,是菩萨行:“四念处”是指身念处、受念处、心念处、法念处。内容主要以五蕴身为对象,作禅观,即: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四念处是一个很重要的修行方法,佛经中说,认真修学四念处的人,快者七天,慢者七年可证悟初果。四念处能去除众生常、乐、我、净之四颠倒,使众生清净,克制一切烦恼和悲哀、祛除痛苦和忧愁,从而走上涅槃成佛之路。菩萨虽然修行这四念处,但却不离“身、受、心、法”这身心四处,小乘人观此四处而永离这四处,以取证声闻极果;菩萨观此四处而不永离这四处,以取证菩萨道果。做如此修行者,是菩萨行。
20、虽行四正勤,而不舍身心精进,是菩萨行:“四正勤”是四种修行法门,即:一、为除断已生之恶,而勤精进。二、为使未生之恶不生,而勤精进。三、为使未生之善能生,而勤精进。四、为使已生之善能更增长,而勤精进。以一心精进,行此四法,故称四正勤。小乘人修这四正勤成就后,舍此四正勤而入无为法中;菩萨虽然同修四正勤,但不舍身心精进,以不取不舍的心态行于大乘道。能做这样的修行,是菩萨行。
21、虽行四如意足,而得自在神通,是菩萨行:“四如意足”为三十七科道品中所修之行品,是四种神通禅定,即:1、欲如意足;2、精进如意足、3、心如意足;4、思惟如意足。四念处是看破,四如意足是放下,放下就如意,就自在了,自在就得定了。这是小乘人修的四如意足,而大乘人虽然同修这四如意足,只是以此为因,最后得的是大乘自在神通。能做这样的修行,是菩萨行。
22、虽行五根,而分别众生诸根利钝,是菩萨行:“五根”是指“信、进、念、定、慧”这五种善根。意思是:因信佛而精进修行、因精进修行而得无念、因无念而得定、因定而得慧。此五种善根依此修行而得,小乘人唯自修己根,不善分别;菩萨虽然同其自修,但能分别众生诸根利钝,对利根人说顿教法,对钝根人说渐修法,总能对机施教,使其各受其益。能做这样的修行,是菩萨行。

心在此岸已无岸,人在天涯已无涯。
岁月静好是片刻,一地鸡毛是日常。
友善是一种病,病就病在企图取悦所有人。
每个人的记忆都是一座沙城,时间腐蚀着一切建筑,你步步回头,可是却只能往前走。
输的时候说什么都像极了借口;赢的时候,说什么都像极了炫耀。
人易老,事多妨,梦难长。一点深情,三分浅土,半壁斜阳。
如果痛苦有尽头,我愿意等,等到灯火通明。
有人生于尘埃,有人溺于人海,死于理想高台。
但愿以后有好的际遇,不用在四下无人的深夜长叹。
日落归山海,山海藏深意,没有人不遗憾。
有心者有所累,无心者无所谓
人这一辈子,可能会放弃很多东西。
但最可怕的,就是放弃自己。
人生无常,究竟该怎么才算好好的活着!

《维摩诘经》须菩提尊者推辞问疾
(第二十三段)
【佛告须菩提:汝行诣维摩诘问疾。须菩提白佛言:世尊!我不堪任诣彼问疾。所以者何?忆念我昔,入其舍,从乞食,时维摩诘取我钵,盛满饭,谓我言:唯,须菩提!若能于食等者,诸法亦等,诸法等者,于食亦等;如是行乞,乃可取食。若须菩提不断婬怒痴,亦不与俱;不坏于身,而随一相;不灭痴爱,起于解脱;以五逆相而得解脱,亦不解不缚;不见四谛,非不见谛;非得果,非不得果;非凡夫,非离凡夫法;非圣人,非不圣人;虽成就一切法,而离诸法相,乃可取食。若须菩提不见佛,不闻法,彼外道六师:富兰那迦叶、末伽梨拘赊梨子、删阇夜毗罗胝子、阿耆多翅舍钦婆罗、迦罗鸠驮迦旃延、尼犍陀若提子等,是汝之师。因其出家,彼师所堕,汝亦随堕,乃可取食。
若须菩提入诸邪见,不到彼岸;住于八难,不得无难;同于烦恼,离清净法;汝得无诤三昧,一切众生亦得是定;其施汝者,不名福田;供养汝者,堕三恶道;为与众魔共一手,作诸劳侣,汝与众魔,及诸尘劳,等无有异;于一切众生而有怨心,谤诸佛、毁于法,不入众数,终不得灭度,汝若如是,乃可取食。时我,世尊!闻此茫然,不识是何言?不知以何答?便置钵欲出其舍。维摩诘言:唯,须菩提!取钵勿惧。于意云何?如来所作化人,若以是事诘,宁有惧不?我言:不也。维摩诘言:一切诸法,如幻化相,汝今不应有所惧也。所以者何?一切言说,不离是相;至于智者,不著文字,故无所惧。何以故?文字性离,无有文字,是则解脱;解脱相者,则诸法也。维摩诘说是法时,二百天子得法眼净,故我不任诣彼问疾。】
大迦叶尊者说出推辞问疾的理由后,世尊也不勉强,于是又点将自己座下解空第一的须菩提尊者,对须菩提说:长者维摩诘居士生病了,你是否愿意带一些人,前去慰问,表达我对他的关心?须菩提对佛说:世尊!我能力有限,不能奉旨担此大任,难以前去长者维摩诘处问候。世尊问为什么呢?
须菩提对佛说:忆念我往昔,到维摩诘家里去乞食,那时的维摩诘,接过了我手中的钵,盛满了饭,对我说:喂,须菩提!大迦叶是专向穷人乞食,度穷人得富贵;你是专向富人乞食,度他们来世还得富贵,其实这样不好,会失去平等心,如果你能不起分别心,穷人富人都依次乞食,如此乞得的食物才是平等的,再从这平等的乞食法中去体悟,可见诸法平等。
这里说的诸法包含心法八种、心所有法五十一、色法十一、心不相应行法二十四、无为法六种,共有一百种。这一百法为天亲菩萨从《瑜伽师地论》的六百六十法中,撷(xié)取出来而成。因为天亲菩萨见论中六百六十法,实在不是一般人所能受持的,因此从《瑜伽师地论》的“本地分”中,撷取足以提纲挈领的一百法,以便一般人受持,令知万法之大要,称名《百法明门》。
诸法都出自于心法中的第八识,即阿赖耶识,是名心王,心王因无明而生诸法,比如世界、宇宙、人我众生、天地万物等,都属于诸法,诸法是不平等法,差别很大,比如人与人男女美丑贫穷富贵的差别、人与动物不同类的差别、与万物有情无情的差别,与乞食分别贫富的差别等等,都是不平等的,这所有不平等的诸法,都是绝对平等的心王所生,心王本来无生,因无明而起,只需破除无明,诸法尽归心王,一切不平等的现象将永灭不起。学佛人的终极目标,就是回归心王,心王就是大涅槃、大自在、就是佛。所以维摩诘指正须菩提应平等乞食,去领悟诸法平等的道理。如此诸法平等了,乞食也平等了,像这样去行乞,就可以心安理得的受用乞得的食物了。
长者维摩诘对须菩提说:如果你不断淫、不断嗔怒、不断愚痴,而能得其真性,则断与不断都无所谓,因为真性即自性,自性非断非不断,不断是凡夫,断是声闻人。维摩诘大士观淫怒痴即是涅槃,故而不断不俱。须菩提是断淫怒痴人,必以断为不俱,还没有到达不断不俱的大乘境界,所以受到了维摩诘的问责。
长者维摩诘对须菩提说:“不坏于身,而随一相”。身有身相,身相为五蕴和合而成,是生死坏灭之相,行道之人,当在生死坏灭未至之前,找到不生不死不坏不灭的诸法实相,实相是唯一真实之相,故名一相。如此在未死之前找到一相,随顺一相,就可以不灭痴业、不灭贪爱,而自然生起解脱,因为一相中本无痴爱,故而不灭,自然解脱;如果犯有罪恶极逆于理,感召无间地狱苦果之恶业,成五逆相,即:一、弑父;二、弑母;三、弑阿罗汉;四、破和合僧;5、毁谤三宝,出佛身血。此五逆相,若能随顺一相,可不求解脱而自然解脱、不求解缚而自然解缚,因为一相本无五逆、本无缠缚。
长者维摩诘对须菩提说:若能随顺一相,不见苦集灭道四谛,也不是不见四谛,这见是二乘人、不见是凡夫,这一相中本无四谛,更没有见与不见,故说“不见四谛,非不见谛”;有人证得声闻果、缘觉果、菩萨果,此虽名为得果,实为非得非不得,因为一相中本来无果,是名非得非不得,故说“非得果,非不得果”;有人不是凡夫,却没有离开贪嗔痴的凡夫法,因为一相中本无不是凡夫与凡夫法,故而说“非凡夫,非离凡夫法”;不是圣人,也非不是圣人,因为一相中本无圣人与非圣人,故而说“非圣人,非不圣人”。如此成就诸法一实相法,才可以享用乞得的食物。
长者维摩诘对须菩提说:如果你只见小乘道,不见自性佛,不听闻实相一相之大乘法,那么外道六师:一、富兰那迦叶:这派人说无因果,说一切法断灭性空,怀疑伦理学的价值,说无君臣父子忠孝之道。二、末伽梨拘赊梨子:是邪命外道的代表,说无因论,众生罪垢无因无缘,否定业报轮回。三、删阇夜毗罗胝子:是舍利弗、目犍连先前的老师,对形而上学的问题不作定论。主张久经生死然后自尽苦际。四、阿耆多翅舍钦婆罗:主张人由地、水、火、风四大元素合成,死后断灭,否认有不灭的灵魂。在修行方面以诸苦行为道。五、迦罗鸠驮迦旃延:认为人身由地、水、火、风、空、见、识七大元素合成,如果七大分离了,人便死亡了。认为诸法亦有相亦无相。若有人问有吗?就答有;若有人问无吗?就答无。六、尼犍陀若提子:认为人生贵贱苦乐都是因前世所作之业决定的,主张修苦行以赎前世罪业,便可求得解脱。
此六师尽起邪见,裸形苦行自称得一切智。如果不见佛闻法,这些外道都可以成为你的老师,因为他们都是出家人,只是出在邪家。你由于不能见佛闻法,就会以外道为师,这些外道死后将堕入三恶道,你也会随其堕落。如果不随外道,随顺诸法一实相,就不会堕落,这样才可以取用乞得的食物。
长者维摩诘对须菩提说:如果你入诸邪见,就不能从生死的此岸到达不生不死的彼岸,就会住于八难中,即住于地狱、饿鬼、畜生、无想天、北俱芦洲、盲聋喑哑、世智辩聪、生在佛前佛后这八难中,不能得不难,不能见佛闻法。就会像凡夫一样,同生于烦恼中,背离清净解脱法。“汝得无诤三昧,一切众生亦得是定”。无诤有二义:一、以三昧力将护众生,令不起诤心;二、随顺法性,无违无诤。善业常自谓深达空法,无所违诤。今不顺平等而说无诤者,则与众生无差异。须菩提之与众生,性常自一,如果说须菩提得无诤三昧,那么,一切众生也当得此三昧。如此你就不是圣人而是凡夫了,布施你食物的人,就不是种福田了,供养你就成了供养一个贪嗔痴具足的凡夫,你堕三恶道,供养你的人也将随你而堕入三恶道。
长者维摩诘对须菩提说:“为与众魔共一手,作诸劳侣,汝与众魔,及诸尘劳,等无有异”。众魔指阴魔、天魔、死魔、烦恼魔。这些众魔与诸多的尘劳为党侣,既为其侣,就与魔无异。与魔无异,就会于一切众生而有怨心,就会诽谤诸佛、毁坏佛法,这样就不能成为佛的四众弟子,终生不得灭度。你如果能认识到这些问题,不随邪法,随顺实相一相,就可以取用乞得的食物了。
须菩提对佛说:世尊!那时的我,听闻到乞食还有这么多的大道理,说得我一头雾水,茫然不识是何言论,也不知道应该怎样对答,于是端起钵就想往屋外走。这时维摩诘说:喂,须菩提!取钵不用这样惧怕,为什么不用这样呢?如来化身来世,如果有事问你,你惧不惧怕?我说:不怕!维摩诘说:一切诸法,如幻化相,既然是幻化相,就不是真实的有一个你、有一个我,因为你和我都是假人,跟梦中人说梦中事一样,醒后全是一场空,所以你不应有所惧怕。这是什么道理呢?因为一切言说,都不离我相人相,而我相人相都是假相,因此,有智慧的人,都不执着于文字言说,是这个原因而无所惧。这是什么缘故呢?是因为文字言说有悖于自性,自性中本无语言文字,像这样去理解,是名解脱、是名解脱一切相、是名诸法实相。
须菩提对佛说:维摩诘说这些法时,有二百位诸天天子得法眼净,法眼净指具有观见真理等诸法而无障碍、疑惑之眼。又作净法眼、清净法眼。吉藏写的《维摩经略疏》中说:小乘于初果见四圣谛之理,大乘于初地得真无生法,均称为法眼净。我没有长者维摩诘的智慧辩才,是这个缘故,所以我不适宜奉佛旨带人前往毗舍离城问疾。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5个斗:(同一只手)个性强,对现状永不满足,因此很多事不如意。在一起是十全十美(民间也有这种古老的说法)总之这是最佳组合,在一起会很幸福的。
  • 昨天我不小心把水壶盖摔碎了,第一反应是我有没有被吓到,让我赶紧走开,别扎到,暖心❤️娇生惯养的独生子为了我和娃儿们任劳任怨,比心♥️三好大朔(好儿子、好老公、好
  •   但是有一点要注意属猴人和属狗人都是爱玩的两个人,这两个人结婚了之后就忘记了自己该努力这件事情了,婚姻生活质量是会下降的。疫情还是很严重,让人很压抑,也不知道
  • 因为善良不是张扬,是在寂寞之中。因为善良不是张扬,是在寂寞之中。
  • 友情方面还是老样子,奇怪的人总是和别人吵架,今天和这个明天和那个的,算了,奇怪是我们命运我了解不过倒是越来越感受到世界的参差啦,有时候你的环境给你的附加价值会让
  • 随着比赛深入,卡塔尔看起来办法不多,场面上也越来越被动,往年被中国男足荼毒已久的中国球迷们突然就和卡塔尔球迷们“共情”了——这种“越菜越慌”太像平常看国足被不知
  • 从这首诗中可以看出,戴叔伦是一个善于捕捉生活细节的人,飘零而下的雪花,便可让他研磨挥笔,慨叹成诗。传说寒山寺钟声有让人忘忧之效,那么张继当时怕是不若古诗中解释的
  • 有烟火气,有生活气息,本来这应该是现代化艺术从业者必备的特质,可惜很少见了,或许我才是我自己以为的五条人身上最明显的艺术家品质。是带给人不一样的感觉,对于我来说
  • 她说参加国护是为了让自己的爱国心有所表达,她深爱着那一抹绿,更深爱着那一抹红,所以要默默努力,靠近自己的梦想。 她是内向与外向的混合体,在很多朋友眼里,初识
  • 8.人最大的善良,大抵就是看出了你的为难,便不难为你。8.人最大的善良,大抵就是看出了你的为难,便不难为你。
  • 这四年在宋烬身上到底发生了什么,让江烟好像越来越招架不住了……:《春邻》by一荆 现代言情明明再往前一步就可以站到她的面前,事情却开始错得离谱。杨新友被击毙后,
  • 昨天你把鱼钩挂在鱼儿的嘴上,到今天就在自己脸上留下一个鱼钩,如是因,如是果,这又能怪得了谁呢?敬请吃素,放生秋日第一游,好不容易出家门一趟,骑着山地车前往白菜地
  • #紫予star星予世界# 太阳 落座12星座:看你一生的追求~ 太阳星体 行星特性: 太阳代表我们渴望被他人看见的形象,我们愿意去维护的形象(引以为荣)。太
  • 怎麼不想想自己的整個家庭被折騰的這麼慘,還沒能順利回自己的小窩呢!还好,人生的妙处在于,只要你把自己松绑,你就可以得到另外一个你。
  • 全球劳累指数排名前十的城市分别为:香港、新加坡、曼谷、布宜诺斯艾利斯、首尔、东京、休斯敦、吉隆坡、卡尔加里和伦敦,其中排名榜首的香港每周工作时长超过了标准周工作
  • 此事引发了热议,有网友说,不用大惊小怪,我就是这么备注的,我二姨用21,四姨用41,舅舅用99,我朋友根据名字换数字37等等,情 人用3代表小3,33代表小4,
  • 有的网友说:“我觉得这样并不妥,前夫心里肯定难受,不仅要看你们恩爱,还要感谢你们照顾,本来身体上的创伤已经够丧气了,还要承受心理上的煎熬。她一开始就告诉丈夫,自
  • 最深的爱,总是风雨兼程,最浓的爱,总是冷暖与共,最懂的人,才是最暖的伴。虽然身体不舒服,但我还是很捧场的吃了许多,只因为陈先生的厨艺越来越精湛了。
  • ☀️其他最后这一份推荐,我想留给小青柑,卖得贵,但好喝,喝了还想喝,可惜搞限购,而且时常断货,网上还有很多人在囤的,我想说山姆真的把我给拿捏住了,除了小青柑,我
  • 而那人我已寻到,就是我挚爱的你。[赞][加油][haha]#刘宇宁一念关山# #纪梵希美妆大使刘宇宁# #摩登兄弟[超话]#♬摩登兄弟刘宇宁☆刘宇宁☆☆棚主☆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