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迷信# 在古装影视剧中,我们经常可以看见剧中人从袖子中掏出银子或者其他物品,仿佛袖中就是一个百宝箱。

古人的衣袖为何都特别宽大❓ 我们首先从袖字说起。

“袖”字是个会意字,篆文中由衣(表示上衣)、爪(表示手)、禾(表示谷类作物,喻指像谷类作物的细长)三形会意。

“袖”字本义为人上衣中细长的手可以伸进伸出的部分,即衣袖。《说文解字》说:“褎,袂也。袖,俗褎从由。”袂(mèi)也是袖,本义都是指上衣从肩膀到手腕的部分。

俗字的袖,是从衣、由声的形声字,“衣”表示上衣,“由”表声兼表意,有经过、穿过之义,在“袖”字中指代可以穿过的孔洞。衣与由两形会意,同样表衣袖之义。

古代的袖子跟今天大不一样,首先是古代的袖子很长:根据《礼记》记载,袖子的长度应是手臂长度的一点五倍,故被称为“长袖”,也称“修袖”,修即修长之意;其次是古代的袖子比今天要宽大得多,所以又称“广袖”。

具体能大到什么程度呢? 战国时,以“张袂成阴”、“举袂成幕”形容齐国之繁荣:人们张开衣袖可联遮天空、使天阴,行人的衣袖连起来就可以成为帷幕,足以说明古人袖子之大。

又大又长的袖子还有一个很实用的好处——放东西️ 且看古典小说中,《红楼梦》第二十七回,宝钗扑蝶时“向袖中取出扇子来”;《水浒传》第三十七回,宋江与戴宗见面,宋递与吴用之书,“那人拆开封皮,从头读了,藏在袖内”;甚至信陵君窃符救赵的时候,都要靠袖子救场:屠户“朱亥袖四十斤铁椎,椎杀晋鄙。公子遂将晋鄙军。”

古代有一种版式很小的书,叫袖珍本 因其可藏在袖中、便于隐藏和携带而得名,今天我们使用的“袖珍”一词即由此而来,用以指代小巧精致得可以放在袖中的东西。

不光是藏物品,在闲着没事或者寒冷的时候,我们现代人喜欢把手揣在口袋里,古人则喜欢把双手插在袖子中,这就叫“袖手”。成语‍♂️ “袖手旁观”‍♀️ 就是袖着手站在旁边看热闹,比喻置身事外、不帮别人。

当然,如果你以为古人的袖子只是用来装东西的,那就错了 因为衣袖兼有毛巾、舞具、礼仪、指喻、情感表达等诸多功能。

首先,古人一般将衣袖当毛巾、手帕,用以拭泪、擦汗、遮面,例如屈原《离骚》中“长太息以掩涕兮”之“掩涕”、白居易《长恨歌》中“君王掩面救不得”之“掩面”、《琵琶行》中“满座重闻皆掩泣”之“掩泣”,均是形容以衣袖擦泪意。

同时,衣袖长,也便于歌舞。如《韩非子·五蠹》说“长袖善舞,多钱善贾”,就是说袖长好跳舞,钱多好经商。

古代的衣袖也从侧面反映了服饰与礼仪的一些情况,譬如古时常见的行礼“敛衽”,《战国策·楚策一》中有“一国之众,见君莫不敛衽而拜”,“敛衽”即是整一整衣袖拜礼的动作

此外,在特定场合,古人都会换上有宽大袍袖的礼服,这样有利于显示庄严与稳重

袖还能起到情感表达作用,这从我们如今使用的很多成语中就可看出:如“拂袖而去” 以甩袖离开表示不悦、生气、不理睬之意。又如,“两袖清风” 被用来形容为官清正廉洁,描绘的是廉吏卸任后,两袖无钱,空空如也,只有清风充盈其间的样子。

当然,古代不是所有人都会穿宽袍大袖,“城中好大袖,四方全匹帛”,意思是大袖的衣服多为文人贵族所穿,普通百姓因为劳动的缘故‍ 通常会穿短袖,或是把袖子勒起来、撸起来、卷起来——“撸起袖子加油干”,无论在古在今,都是获得幸福生活的真谛。

#宝宝起名##宝宝取名# 适合用【袖】字吗❓ 请见下文分析

语文生活例话(之十二):宾、客与宾客
 

傅惠钧

早时给国培班上课,课上一位学员说,他在上欧阳修《醉翁亭记》时,有个看似简单的语言问题却被学生问倒了。问题是:文中既用了“客”,又用了“宾”和“宾客”,意思不是一样吗,作者是随意而为,还是有意的安排?若是有意,道理何在?

问题中提及的用词,见于如下的句子:

a.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b.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c.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为回答他的问题,我查阅了有关的文献。发现这个问题早在上个世纪三十年代时郭绍虞先生就有过分析,只是一般老师没有注意到。他是在分析“中国语词之弹性作用”时论及的。

他说:“语词本身有单音也有复音,在词汇演化过程中还没有完全固定,而运用这些语词以写成书面语的,又可以为修辞的需要,求音节之协调,有时可以化单为复,同时又可以化复为单,于是,词语之弹性作用,在书面语中也就显得格外突出了。”“文人之修辞技巧,往往利用文字之单音,使成为文辞上单音步的音节,利用语词之复音,遂又成为文辞上二音步的音节。单复相合,短长相配,于是整齐中含铿锵,参差中合自然。”“以欧阳修《醉翁亭记》为例。文中如‘太守归而宾客从也’句,‘宾客’是复音语词;至如‘太守与客来饮于此’及‘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诸句,所用的‘宾’或‘客’,又都是单音语词了。这不仅于语词的单复之间不能更换,即如‘宾’和‘客’两个同样是单音词,也是不能代替的。这可见昔人用词,在这一方面是相当注意的。”

郭先生的观察非常敏锐细致。而且观点也非常明确:因词语的弹性作用,三个词各有所宜,不能更换。但是,他没有就其理由作具体论证。

看来还须进一步分析。先看文中单音词与复音词不可替代的道理。a句用“客”,“太守与客来饮于此”,四音一长顿,二音一短顿,读来非常和谐,若改用双音词“宾客”就不那么顺口了。b句的“宾”原可用双音词“宾客”,写作“宾客欢也”,同是四音节,也是谐调的。但这一段,旨在渲染太守与民同乐的场景与氛围,为与“觥筹交错、起坐喧哗”的热闹情景相照应,需用一“众”字加以修饰,来突显其人之多,场面之热闹,这就不得不选用单音词“宾”了,若作“众宾客欢也”,显然拗口难读。c句用双音词“宾客”,既有语义上合适性的考虑,更是为了与前文的“太守”相对。“太守归”与“宾客从”结构与音节一致,读来上口。若将“宾客”易为单音词“宾”或“客”,便不和谐了。

郭先生说,“‘宾’和‘客’两个同样是单音词,也是不能代替的”,但为什么不能替代,没有具体说明。郭先生的语感应该没错。从语义上讲,在古汉语中“宾”和“客”都指“客人”,但“宾”的本义是贵客,“客”可以指外来的人、门客、食客等,意义不完全相同。(王力、蒋绍愚等《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商务印书馆2005)但是在一些语境中,比如既有尊贵的客人,又有一般的客人,“宾”“客”的使用就有一定的弹性。通常情况可以用“客”,因为“客”适应面更广一些,比如“太守与客来饮于此”,这是一个泛时性的表达,不是仅指的某一次“来饮”,而是经常性的“来饮”,这从同句的“辄”就可以见出,多次“来饮”中,也许有时是贵宾,有时是一般客人,有时甚至只带了个门客,用“客”就具有较大的适应性。

而下文关于宴会的描写,一处用“宾”,一处用“宾客”,从情境看,其所指的对象应该是相同的,因写的是同一次宴会,许是既有尊贵的客人,又有一般的客人。但为何要用“众宾”,而不用“众客”?从声音上讲,“宾”是平声,“客”是仄声,“众宾欢”是仄平平,“众客欢”是仄仄平,似乎都无不可;从语义上讲,在这一语境中,不用“宾”而用“客”,也未尝不可。但就修辞的避复与错综的效果看,用“宾”似乎更好些。

这里还有个问题,即“宾客”为何不说成“客宾”?这涉及到并列成分的排序规律。并列成分的排序,通常有语义和语音两个制约因素。根据语义,两个并列成分的排列,往往是重要的在前、不重要的在后(如“君臣”),先出现的在前、后出现的在后(如“秦汉”),积极的正面的在前、消极的负面的在后(如“利害”),等等。不过这里的“宾客”是同义复词,在语义上没有显著的此类差别。在这种情况下,影响排序的制约因素往往是语音。据研究,两个并列成分的排列若无其他因素制约,语音上会呈现一定的规律性,也即顺乎声音的自然之序,平声在前,仄声在后,若同是仄声,则以上去入为序,先上,后去、入,或先去,后入。关于这个规则,余嘉锡、周祖谟等先生都有过研究。“宾”是平声,“客”是仄声,根据声调规则,就不难理解作者用“宾客”而不用“客宾”的道理了。

以上的思考,我在班上作了交流,得到了学员的认可,在写作《修辞学与语文教学》时,用了这个例子。

阅读:

两京十五日
马伯庸

2020-09-10 13:30
如果一个人面临纷乱局势,一时难以措手,不妨先从做完一桩小事开始。一个个麻烦由小及大,逐一解开,你不知不觉便进入状态了。古人临事钓鱼,临战弈棋,都是这个道理。

2020-09-11 08:08
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

2020-09-14 07:49
我们金陵有句话:心诚拜神像,心杂拜泥头。你心里如果不诚,拜什么都是泥头,起誓又有何用。

2020-09-14 08:16
我朝民风,大多不是诚信敬拜,倒像是和神佛做生意。你遂了我的愿,我给你重塑金身;我的事没办成,就打上门来砸了这烂泥胎。可见民心如何,还在于圣贤教化呀。

2020-09-14 17:39
我们苏州有句话:船行无针路,四向皆逆风。因为你根本不知道自己是谁,也就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做什么,所以无论如何,都摆脱不开这种茫然。

2020-09-15 02:52
这一刻他觉得佛祖概括得实在太精确了:色、声、香、味、触、法,每一种诱惑都那么动摄人心。

2020-09-15 07:39
“实体达用?”

“现在的人,一味沉耽于典籍,捧着断烂朝报整天寻章摘句,两耳不闻窗外之事。一个工部的博学鸿儒,不谙营造法式之勾股;一方上县父母官,不知道农稼青熟之时令;一位漕河大员,不知浪潮波涛之起伏,岂不荒唐?”说到这里,张泉伸出一个指头,“所谓实体达用之学,就是实在、实用之学,是那些可以经国济民、格物游艺的学问,这才是洞悉世理的手段。”

张泉双眼熠熠生辉,朱瞻基还没见舅舅露出过这样的表情。不过他有些不服气:“我记得有一次樊迟去请教孔子如何种地和种菜,孔子说吾不如老农、吾不如老圃。圣人训斥樊迟是小人,说只要上面的人懂礼、知义、守信,下面的百姓自然就会诚心来投,不必去学稼圃。”张泉不屑道:“孔子还说过’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呢。那些经学大师的毛病就在这儿,强作解人,以为只要精通礼法文章,天下万物便会自动归位。实学的好处,就在于一个实,去理解万物的运转之妙。”他顿了顿,忽又自嘲道,“不过现在朝廷用士,只在四书五经里寻,我是个外戚,不便参加科举,倒不必受经艺限制,可以做点自己想做的实事。”

朱瞻基意外地看着张泉,先前他还真不知道,自家舅舅还有这么一个古怪的爱好。

“不过我得承认,我自己倒不是觉得实学有用才去学,只是单纯觉得它美。”

张泉见太子仍有不解,便朝远处一指:“就拿这条漕河来说,绵延三千五百九十里,皆靠人力而成。殿下你一路走来,应该也能看到吧?瓜洲左右行舟、淮安五坝过闸、南旺鱼嘴分水,设计得多么精妙,计算得多精准,是多棒的巧思啊。这其中巧夺天工之处,可不是文人几篇无关痛痒的风景诗词能描摹出来的。我先后走了十几次,每一次都流连忘返,这一条长河里面藏着的营造、术数、格物、天文、地理、驭水之术,都是达用的实学啊,太美了。那些空坐书斋的读书人,无论如何是体会不到的。”

2020-09-15 07:45
“我刚才说的大利,可不只是商贾之利。漕河带动起的、流动起来的不只是物资,也不只是钱,而是人心,是四方对朝廷的向往之心哪。你还记得《击壤歌》吗?”

“(吾)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有哉?”

“不错,这是帝尧时一位老农唱的歌。你想想,一个普通百姓的日常吃喝用度,皆出于自家之手,不必出村头方圆五里,那么帝力和他有什么关系?皇帝是谁?大明又是什么?”

朱瞻基顿时哑口无言,经筵老师教过这段,可都是赞赏态度,他还从来没从这个角度考虑过。

“若这老农平日可吃到松江白粮,节庆有剑南醇酒,病了可服辽东人参,闺女出嫁了能扯件江南的湖约马面裙,儿子骑着甘陕青马,手执遵化缤铁大刀,他心目中的世界,可还只是村中一隅?可会知道天下之广,大明之盛?可会在上元、中秋遥祝天子万寿?”张泉的情绪有些激昂起来。

“百货流通,这是一朝之命脉所在。譬之如人,若是一个人血液壅滞,无处能通,岂能长久?只有血液经行四肢百骸,循环轮转,才是长命百岁。太宗皇帝顶着无穷压力迁都北平,又力主疏浚这条漕河,这是大胸襟、大格局,岂是一群只会计算钱粮的无知之徒所能领会——殿下您他日为帝,这些事不能不细想。”

2020-09-15 08:05
苏荆溪不由得笑出声来:“那叫《破阵子》,是曲牌名,是宋代的一个词人晏几道的手笔。我很喜欢这首词,没事就抄一抄——倒让张侯多心了。”

“这词讲什么的?”

苏荆溪展开那团纸,曼声吟道:“柳下笙歌庭院,花间姊妹秋千。记得春楼当日事,写向红窗夜月前。凭谁寄小莲?绛蜡等闲陪泪,吴蚕到了缠绵。绿鬓能供多少恨,未肯无情比断弦。今年老去年。”念到后来,她的声音似乎失去了往常的淡定。

“什么意思…”吴定缘一头雾水。

“这首词啊,写的是对一个姑娘的思念。”苏荆溪双眸似乎多了一层雾气,仿佛被映人的月色所侵沁,“庭院里,柳树下,有人在吹笙歌唱;花丛间,有姊妹们在荡着秋千。我想着当年春楼的事,就在这夜月之下,红窗之前,写下一封书信,可谁能为我把它寄到小莲手中呢?红烛陪着我落泪,吴蚕吐着缠绵的丝线,就像你我当年。一头乌黑亮丽的秀发,能经得住多少次离别之苦,人岂能像琴弦寸断那般无情。就这样在思念中,一年一年地老去,老去。”

2020-09-15 21:06
相比起精致繁冗的南都,这座诞生没几年的新城显得十分粗糙,很多细节缺乏雕饰。但它整体上透着一股跃跃向上的气质,开阔昂扬,全无金陵的暮气沉沉。吴定缘现在稍微能理解,为何朱棣决意要迁都到北京。都城决定了王朝的性格,他不想让大明过早陷入颓废与安养,还想要保持住开国时的锐气。

2020-09-15 21:08
“我现在明白那条堤坝的意义了。这一座城市,不只是墙垣,不只是天子,不只是百官,更是生活在其中的黎民。即使城垣坍塌,天子不在,即使百官无所作为,只要百姓人心未失,它便能够自我拯救。孟子那一句话: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原来是这个道理。”

----------------------------------------------
《两京十五日》,刚开始阅读时,以为是另一个“长安十二时辰”。
阅读过程中,
一是觉得梁兴甫过于强大。
二是“我是谁”的哲理问题,从而引出“我得做什么”。
三是得失、利弊的权衡深度和广度。
四是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友情、爱情,以及阶级性,还有人权(女权)等等,都是阅读过程中在脑中闪现的一些现实内容。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因为哥哥当时发了双人图所以才在榜首但和第二的数据完全相同本质无差诶[摊手]话题也别绕过去,我还等甜逃姐你解释呢“23:52上的世趋1⃣️和00:01的你哥哥推有
  • 珠宝与音乐的巅峰,均离不开“卓艺”二字--“卓”即卓越的巧技一-经年累月、勤奋专注,方可驾轻就熟,从而有机会也有实力再进一步探寻无限可能。如果命带孤辰或寡宿,八
  • ❶❶ 谁在乎啊笑死,当初说这句话的我现在半夜睡不着,想到在乎地要命起来嚎叫又没有地方嚎叫,我在乎我在乎极了,我有什么办法,我也不是不能跟着可是午夜梦回想到我心里
  • 1月23日上午,浙江省政府紧急召开全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视频会议,并且根据《浙江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会议决定启动重大公共突发卫生事件一级
  • ”驱使狼的两条铁链在这之前从未缠绕,如今,“不可违的父母之言”要求舍弃“不可违的君主之命”。此刻的小狼,虽已脱去战袍,但也卸下了锁链,它终于像自己的狼家族成员和
  • 很难想象一个人可以做到出道十五年不忘初心 红到发紫了也没有飘过一直脚踏实地 对待粉丝永远真诚 对待作品永远认真 有天赋本来就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 但如果有天赋还十
  • 希望 在奶奶未来的日子里 我不给自己留遗憾 你陪我长大 我陪你到老[心]在楼下我:走,回家吃饭二妞:我就不回去我:你吃饭不吃二妞:我玩一会儿再吃六楼电梯口二妞:
  • 傍晚时分,放学归来,与小伙伴相约,去小河中抓鱼,在秋收冬藏的季节,鱼儿会藏入洞中,准备过冬了,所以捉鱼时,就会找到田埂边有洞并且要有水淹到的地方,把手伸出去掏,
  • 秋冬护肤 还得是科颜氏保湿霜,夏天的时候用的便是清爽版,当风里有了冬天的味道,我便趁着Double eleven入手了滋润版的保湿霜。 #护肤好物分享##馒头爱
  • 美妆界的美白大师,OLAY PRO X,当提起美白,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淡斑小白瓶,用过都说好的一款美白产品,属实好用。美妆界的美白大师,OLAY PRO X,当
  • #生活# 崇明农村乡间,停车散步1小时,对身边男人说:来吧,就在这样的环境中,说说对你女人老年生活的规划安排,我听听看他说:哎呀,有啥好说的,不就是在这种环境里
  • 拜登的幕僚长罗恩·克莱因(Ron Klain)上月在一档播客节目上说:“当学生重新开始还款时,是否会有一些关于学生债务减免的行政措施,我们会在他们开始还款前做出
  • 」既而遼以問羽,羽歎曰:「吾極知曹公待我厚,然吾受劉將軍厚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曹公壯關羽為人,而察其心神無久留之意,謂張遼曰:「卿試以情問之。
  • #重庆相亲[超话]# 气场稳定的人能长久地吸引到爱她的人。#情感高手[超话]# 举个例子吧,一个女生气场稳定,来自于她从来没觉得自己需要向外索取,才可以生存下
  • 事情的起因是,我们板群的一个板子和我们说这个叫“欲”的陪陪伪男,本来我们这的不太信的,但是以防万一,我们觉得还是问一下比较好,于是我们就在群里然后这个陪陪发一句
  • #成都身边事#成都虹口自然保护区内森林密布,有高山峻岭,清澈的溪水和瀑布,有众多的珍惜动植物,其中包括大熊猫。#成都身边事#成都虹口自然保护区内森林密布,有高山
  • 在VR展厅中,搭建了国际、大米节、金秋会、黑龙江绿色品牌、龙江数字农业等11个展区,并开设“黑土优品”品牌馆。【捧出“龙江绿” 客从“云上”来——探秘2022国
  • #王源[超话]#源源宝贝生日快乐 这是我陪你过的第4个生日了 今天是我喜欢你的第1407天了 谢谢你的出现 让我的生活充满了无限乐趣 时间过的好快啊 你已经是2
  • 几十年和这些老师们共事的经历告诉我,他们对自己的付出和获取不对等会偶有抱怨,我想最让他们难受的应该是冠于他们头上的称谓和少数“好心”的领导时时挂在嘴上的“好好
  • #一条plog告别十月#十月有在好好恰饭[举手]最近办里居家的居家请假的请假,不得不说我真是天选打工人,一直在岗在岗在岗,忙疯这两个字已经不足以形容我了[二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