酣畅淋漓!我们不局限于投资,而是谈整个人生

最全的一手芒格股东会实录,它来了!《穷查理宝典》后查理·芒格全新投资和智慧之书终于让我先睹为快了!

拿到的第一感觉就是分量超足!好像一个庞大的“芒格数据库”,25篇、68万字股东会实录,让我们直面100%原汁原味的查理·芒格!
https://t.cn/A60qRWZr

《芒格之道》是当之无愧的红宝书!1987—2022,这是一本跨越35年的年鉴式问答录,一场永不落幕的普世智慧盛宴,比起断章取义的金句,一本时时可翻阅的原典更具收藏价值

本书收录了查理·芒格 1987—2010年在西科金融、2014—2022年在每日期刊股东会上的讲话和问答实录

️讲话还包含巴芒思想发展和投资生涯中的重要动向,如经典的跨学科多模型思维、早期经历过的失败、所罗门事件、投资可口可乐、航空业遇挫、投资中国尤其是比亚迪等......

实操性和启迪性兼备!除世界变革观察与商业市场洞见外,还涵盖了投资之道、思维模型、人生哲学等方面,金融和投资小白读起来也毫不费力

☝发现了书中的一些小惊喜!股东们还经常会跟芒格讨论读书,芒格也会给出自己的推荐,就等着大家在阅读过程中自己去发现啦

精华摘要

所有人的潜意识里都有这样的偏见:给别人提建议时,以为是在为别人考虑,其实是从自己的利益出发

物极必反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难以克服的弊端,在股市交易中同样如此

首先,要找自己能看懂的机会,不做自己看不懂的投资。然后,要踏踏实实地去做大量实际的工作

做生意就是这样,谁先进去了,谁先把苦吃了,谁先做成了,谁就占居了先机,后来者不但要把所有苦头再吃一遍,而且还要面对已经占据了先机的利捷航空

看透了苦难的根源,人可以脱离苦海。知识是人生的明灯,对人生的理解多几分,生活中的苦楚就少几分

细读本书,我们得以用年鉴回顾的视角,更全面地了解芒格所思所言,发掘多元思维训练秘诀,领悟经世致知的成功之道

#高温天气能增加多大的死亡风险# 气候变化加上厄尔尼诺现象,让2023年的夏天来得格外的早。今年6月份的全球平均气温便已突破有记录以来的6月最高值,7月初更是连续两天打破了最高气温的历史纪录,成为有记录以来地球最热的两天。

普通老百姓最关心高温下的自身健康问题,因为高温会给心血管系统带来巨大压力,增加老弱病残者的死亡风险。根据2022年发表的一项研究,环境温度每上升1℃,死亡率就会增加2.1%,其中绝大部分死亡都发生在老年人身上。

具体来说,高温会让人体发生两个显著的变化,一个是出汗,一个是心率提升,其目的都是为了降低身体的核心体温(Tc),即内部脏器的温度。如果核心体温降不下来,不但会影响身体的各项生理机能,还会让心血管系统因不堪重负而发生应激反应,其表现形式为心率持续不断地增加,如不及时处理可能会导致死亡。

通常情况下,医生们主要通过测量病人的核心体温来预判应激反应的发生,但核心体温测的是大肠内部的温度,操作起来不太方便,于是美国宾州州立大学的蕾切尔·考特尔(Rachel Cottle)博士决定寻找一种替代方法,以便能更早地发出预警。

研究人员招募了51名身体健康的年轻人,先让他们吞下一枚温度传感器,以便准确测量他们的核心体温,再让他们在控制室内做简单的体力活动(比如走路),同时测量他们的心率。结果发现当环境温度逐渐升高时,他们的心率也随之增加,但很快就会达到峰值。此时如果继续增加环境温度,那么他们的心率就会再次开始提升,而且提升的速度会越来越快,即使停止实验都降不下来,这就说明他们出现了心血管系统应激反应。

出现应激反应的温度转折点和环境的湿度有关。如果是干燥环境,那么这个温度转折点是41℃;如果环境的湿度很大,那么这个温度转折点就会降到34℃。更重要的是,此时他们的核心体温仍属正常,直到20分钟之后才会开始上升。

考特尔博士将研究结果写成论文,发表在2023年6月22日出版的《应用生理学杂志》(Journal of Applied Physiology)上。文章指出,核心体温不但难以测量,而且有滞后效应,如果一个人发现自己的心率开始持续上升,说明他的心血管系统应激反应已经开始了,此时应该迅速采取措施,否则就来不及了。偶尔发生的应激反应对于年轻人来说可能算不上什么大事,但对于老年人来说可就不一样了。

2023年7月10日出版的《自然·医学》(Nature Medicine)杂志刊登的一篇论文也证实了这一点。这篇论文的主要作者来自巴塞罗那的全球健康研究所(IS Global),他们发现2022年夏天出现的欧洲热浪在3个月的时间里导致61672人死亡。

这项研究最具价值的一点就是研究人员采用的统计方式。因为一般医院很少把高温列为死亡的直接原因,所以研究人员和位于卢森堡的欧盟统计局(Eurostat)合作,调出了最近几十年的死亡数据,再和温度做对比,计算出高温导致的额外死亡人数,从而得出了上述结论。

欧洲上一次发生严重的热浪事件是在2003年,当时有超过7万人死于高温。虽然因为衡量标准不同,这两个数字并不能完全匹配,但这个结果说明欧洲至今仍然没有为高温天气做好充足的准备。

根据国际气象组织的预测,未来几年内都将是厄尔尼诺年,高温天气很可能会愈演愈烈,大家准备好了吗?#洞见计划#(主笔|袁越)

表象与本质:
内容简介:  闻名世界的认知科学家侯世达凭借独特的智慧与天赋,联合法国心理学家桑德尔,终于向世人展示了这部极具开创性的著作,一解人类认知之谜。 一如之前的《集异璧》,《表象与本质》深刻地丰富了我们对心智的理解,它引领读者进入语言、思想和记忆的各种丰富多彩的情境中去,逐步揭示出完全隐藏的认知机制,这些机制总是处于不断地变化之中,在这些认知机制里还发现了一个不变的核心——我们总是无意识地联系过往经验去做类比。本书对我们的思考提出了一个彻底而且令人震惊的新解释。人类大脑中的每个概念都源于多年来不知不觉中形成的一长串类比,这些类比赋予每个概念生命,我们在一生中不断充实这些概念。大脑无时无刻都在作类比。类比,就是思考之源和思维之火。 
作者:侯世达( Douglas Hofstadter )美国计算机科学家,独树一帜的认知学家。普利策奖获奖图书《集异璧》作者。于1965年从斯坦福大学数学专业毕业,1975年获得俄勒冈大学物理学博士学位,发现了被称为“侯世达蝴蝶”的分形结构。
书中的主要观点,就是书的副标题--类比,思考之源,思维之火。先从不同语言对同一个词的不同定义开始,再到思维抽象化的过程,列举了丰富的例子来论证,范畴化,概念化,其实和类比是一回事。
最后一章,还从爱因斯坦的如何得出质能方程,广义相对论和狭义相对论的思维过程,来论述伟大的发现也离不开类比。

精华摘录:
1 在一门语言里属于同一个范畴的事物,在另一门语言里则未必。 
2 我们用来区分不同范畴、弄懂每个范畴使用场合的知识,都是通过长期积累的类比,从一个例子到另一个例子再到更多的例子,如此不断扩展而得来的,并且这样的认知过程往往不知不觉就发生了。 
3 范畴的模糊性并不是由缺乏专业知识造成的,而是范畴化这个过程的必然产物。 
4 不同概念往往因为其关系的相似性和共同出现的语境而紧密相连。 
5 指引我们说出正确名字的就是那些潜意识的类比。这个故事说明在范畴化和作类比之间并没有明确的分界线,而事实上二者并无区别。
6 每个范畴(在本书中,我们视“范畴”和“概念”为同义词)都是由一系列自发的类比而产生的结果;把不同事物归纳到不同类别这一过程,也就是“范畴化”,也无一例外都是通过类比来完成的,哪怕有时这些类比在一个成年人看来简直微不足道。 
7 有意思的是,有些词在两个国家之间借来借去,意思也会发生变化。比如现代中文中有些词汇是首先由中国传到日本,再由日文“改装”之后传回中国。比如,“经济”一词就是先以“经世济民”传到日本,再由日本人对其中的“经济”二字重新加以定义,用来翻译英文“economy”这一概念,之后再传回到中国。类似的例子还有“社会”“文化”等。 
8 对我们来说,智能是这样一种技艺,它迅速而可靠地抓住重点、击中要害、一针见血、一语中的。它让人在面临新的环境时,迅速而准确地定位到长期记忆中的某个或一系列具有洞见的先例,这恰好也就是抓住新环境要害的能力。其实就是找到与新环境相似的事件,也就是建立强大而有用的类比。 
9 对一个人来讲最核心、最重要的东西,对别人来说可能微不足道。 
10 每个范畴不见得深入每个人的内心。但是这很可能埋下一颗种子,一个持久的、可以扩展的范畴。
 11 抽象是人类从一个范畴轻松跳到另一个范畴的关键 ,它让人高效地感知整个世界,并有效地与之交流。
 12 心智健全的成年人 ,无论多么博览群书,他们儿时构建的语义连接仍然潜伏在脑中,伴随一生。
 13 人们意识不到自己的道德,即一系列价值观,部分是由自身成长时的文化所决定的,而非亘古不变的绝对真理。 
14 创造力可没有开关:想要拥有创造性的类比,得先对一个想法产生执念。
15日常生活中重要的是某件事发生的可能,而非是否符合逻辑推理。 
16 要想在世界里生存,人们就不得不相信自己的判断,以决定事情发生的可能,而不是担心推理是否合乎逻辑。
 17  我们在不断地面对陌生和未知的事物,通过大量的类比来对付它们。然而,这些类比也同样操纵者我们,把我们扔进已知世界的牢笼。 
18 每个人都是从已知出发,无休止地延伸扩展,创造变体。这个大厦的基石就是最原始的生存需要。为了满足这些原始需求,人们不懈探索,进行各种各样貌似无限复杂的活动。
 19 范畴的确在操纵我们,我们也的确受制于它们。对此只能承认。我们不仅被囚禁在已知的牢笼里,而且还是终生的刑期。但幸运的是,我们可以不断扩大这个牢笼。事实上,可以无限扩大。只有已知的事物,才能让我们从已知中解脱。 
20 审美偏好是潜藏在人们心底看待世界的偏见,并不是关于世界本身的事实。 
21 当涉及简单、基本的看法时,人们共享某种普遍存在的审美。 
22 类比之所以极为有效,就在于表象确实是本质的重要标识。 
23 通往事物深层、中心、本质的大路恰恰始于事物的表面。表面提供线索,通往深层的线索,揭示出里面隐藏着什么,让我们得以瞥见中心深处的东西。 
24 类比永远是决策过程的核心。 
25 一个概念越是固化,就越可能成为类比的来源。 
26 智能的增长依赖于概念的延伸。 
27 任何范畴,不论是抽象的还是具体的,都是由第一次经验建立起来的,然后,经过人的一生,随着不断遇到类似的事件,逐渐扩展。关键是一个最初记忆突然转变成一个范畴,这个过程不存在一个关键时刻。这个过程更像农舍变成村庄,村庄变成乡镇,乡镇变成城市。这个过程没有清晰的界限,不存在某一刻必须把村镇叫作城市,因为变化是渐进的。同理在最初的记忆和一个范畴的形成之间不存在层级的差别,也没有突如其来的抽象跳跃。最初的记忆建立范畴,就像农舍建立一个潜在的城市一样。我们也许会认为一个范畴和这个范畴的成员之间存在数量的区别,但这只是一种错觉。这种错觉产生于“范畴即盒子”这个朴素类比。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小红花]98 腾讯视频会员年卡~~[小红花]98 爱奇艺会员年卡~~[小红花]54 优酷视频会员年卡~~[小红花]123 京东plus年卡+爱奇艺vip会员年
  • #首届大象国际传播论坛#【在这里,他们用大象讲好中国故事→】8月8日,首届大象国际传播论坛在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弥勒市举行。现场还播放了“大象频道”介绍片,频道
  • 但爱你所爱恨你所恨对一件事情一个微博做出判断本就是在自己的标尺上行动的表现呀[哈哈]我们都是以自我为尺度进行感知,幸福与不幸并不天生都有一个客观的标准,并非天生
  • - 06 -在他们的生活里里,这样的故事无处不是,仿佛每一个再平凡不过的清晨都变得非常有意义,相爱的人在一起,每一天都不是虚度。就像木心说的:从前的日色变得慢
  • whd他也是普通人,他不是神,平时有一个人人诋毁我们都会委屈想哭,更别说几千万人了,雪崩的时候没有一个雪花是无辜的,在你看来,只是简单的吃瓜就过了,可对别人来说
  • [打call][打call][打call]嗯……我研究一下哪里甜,然后下次注意点……[抱一抱][抱一抱][抱一抱]原来写长了真的有用!昨天忘记做记录了……[跪了
  • 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希望大家都能主动和勇敢踏出第一步,尽量别让自己后悔。我冲破一切想做艺术,但我知道自己可能一辈子找不到那个独属于自己的标签。
  • 所以,那些想摘星星的人,得明白,忍受孤独是成长路上的必修课。”有时候,拉开你和别人差距的,也许就是你独处的时光。
  • 我的评分:[星星][星星][星星][半星]#北京环球影城游园攻略# 叫着“BANANA”的「小黄人乐园」不仅是孩子的爱,大人也可以卸下伪装,体验纯粹呆萌版的
  • 好好生活,因为总有个人惦记你;知足长乐,幸福不是拥有的多,而是计较的少;尽力而为,你只管努力,其他的一切交给天意;去留随意,爱就勇敢,不爱就坚强;聚散随缘,所有
  • 网剧TOP3《沉香如屑 沉香重华》《冰雨火》《苍兰诀》电视剧TOP3《二十不惑2》《消失的孩子》《欢乐颂3》网综TOP1《披荆斩棘第二季》台综TOP1《你好星期
  • 袁义强和他的手术团队对闭塞段血管走行做了详细研究,认为用穿刺的方式,开通血管的可能性还是比较大的,为使病人利益最大化,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他们决定实施第二种
  • ”金瀚提出的这个意见对于团体来说其实是好的,《披荆斩棘的哥哥》是打团队站,有经典回忆杀可以利用为什么不能利用起来呢?当然苏有朋作为队长他的考虑也没错,他从第一期
  • 她观察到了其他人的敏感、焦虑的内心,告知他:“我觉得你要放平心态,不然你会不开心的”。印象最深的是,她虽然嘴甜,但也并不只是在说漂亮话,她是真的在关心身边的人。
  • 努比亚Z20和小米9两款手机,你会选择哪款购买? 作为国内厂商新机,这时候当然是要上骁龙 855 Plus 啦~除此之外,努比亚 Z20 搭载最大 8GB RA
  • 请听报道: 我是吉林台记者王唯,现在是14号零点,我现在所在的位置是双辽市王奔镇高产村的王奔水文站,下午四点我从长春出发来到了双辽市,在这个期间这里的雨持续增大
  • #“我奋斗·家国美”# #95后铁路姑娘帮接生后激动大哭##每日一善[超话]# #阳光信用# #每日一善# 没有什么可以拒绝不竭的汗水,更没有什么可以取代梦想
  • (心里还是有些难过,感觉昨天才开播,现在一下就结局了,总是有点走不出剧情) 不论剧情如何吧,对我这样一个抱着对π1结局一秒两人的遗憾和对π1有情怀的人来说,π
  • ”都说人生最难得的是有人懂,在这一刻,内心本就孤独脆弱的玛格丽特终于感受到了被读懂的欢喜。而阿尔芒之所以能打动玛格丽特的芳心,并不因为他多有钱有势,而在于,他让
  • 不管是错过时的遗憾,还是拥有时的小心翼翼,看过世界的人才会更懂得珍惜。第一次过海,第一次体会到battle完和对手拥抱的那种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