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非相》
  相人,古之人无有也,学者不道也。古者有姑布子卿,今之世梁有唐举,相人 之形状颜色,而知其吉凶妖祥,世俗称之。古之人无有也,学者不道也。故相形不 如论心,论心不如择术;形不胜心,心不胜术;术正而心顺之,则形相虽恶而心术 善,无害为君子也。形相虽善而心术恶,无害为小人也。君子之谓吉,小人之谓凶。 故长短小大,善恶形相,非吉凶也。古之人无有也,学者不道也。

  盖帝尧长,帝舜短;文王长,周公短;仲尼长,子弓短。昔者卫灵公有臣曰公 孙吕,身长七尺,面长三尺,焉广三寸,鼻目耳具,而名动天下。楚之孙叔敖,期 思之鄙人也,突秃长左,轩较之下,而以楚霸。叶公子高,微小短瘠,行若将不胜 其衣然。白公之乱也,令尹子西,司马子期,皆死焉,叶公子高入据楚,诛白公, 定楚国,如反手尔,仁义功名善于后世。故事不揣长,不揳大,不权轻重,亦将志 乎尔。长短大小,美恶形相,岂论也哉!且徐偃王之状,目可瞻马。仲尼之状,面 如蒙倛。周公之状,身如断菑。皋陶之状,色如削瓜。闳夭之状,面无见肤。傅说 之状,身如植鳍。伊尹之状,面无须麋。禹跳汤偏。尧舜参牟子。从者将论志意, 比类文学邪?直将差长短,辨美恶,而相欺傲邪?

  古者桀纣长巨姣美,天下之杰也。筋力越劲,百人之敌也,然而身死国亡,为 天下大僇,后世言恶,则必稽焉。是非容貌之患也,闻见之不众,议论之卑尔。今 世俗之乱君,乡曲之儇子,莫不美丽姚冶,奇衣妇饰,血气态度拟于女子;妇人莫 不愿得以为夫,处女莫不愿得以为士,弃其亲家而欲奔之者,比肩并起;然而中君 羞以为臣,中父羞以为子,中兄羞以为弟,中人羞以为友;俄则束乎有司,而戮乎 大市,莫不呼天啼哭,苦伤其今,而后悔其始,是非容貌之患也,闻见之不众,议 论之卑尔!然则,从者将孰可也!

  人有三不祥:幼而不肯事长,贱而不肯事贵,不肖而不肯事贤,是人之三不祥 也。人有三必穷:为上则不能爱下,为下则好非其上,是人之一必穷也;乡则不若, 偝则谩之,是人之二必穷也;知行浅薄,曲直有以相县矣,然而仁人不能推,知士 不能明,是人之三必穷也。--人有此三数行者,以为上则必危,为下则必灭。诗 曰:“雨雪瀌瀌,宴然聿消,莫肯下隧,式居屡骄。”此之谓也。

  人之所以为人者何已也?曰:以其有辨也。饥而欲食,寒而欲暖,劳而欲息, 好利而恶害,是人之所生而有也,是无待而然者也,是禹桀之所同也。然则人之所 以为人者,非特以二足而无毛也,以其有辨也。今夫狌狌形状亦二足而无毛也,然 而君子啜其羹,食其胾。故人之所以为人者,非特以其二足而无毛也,以其有辨也。 夫禽兽有父子,而无父子之亲,有牝牡而无男女之别。故人道莫不有辨。

  辨莫大于分,分莫大于礼,礼莫大于圣王;圣王有百,吾孰法焉?曰:文久而 灭,节族久而绝,守法数之有司,极礼而褫。故曰:欲观圣王之迹,则于其粲然者 矣,后王是也。彼后王者,天下之君也;舍后王而道上古,譬之是犹舍己之君,而 事人之君也。故曰:欲观千岁,则数今日;欲知亿万,则审一二;欲知上世,则审 周道;欲审周道,则审其人所贵君子。故曰:以近知远,以一知万,以微知明,此 之谓也。

  夫妄人曰:“古今异情,其所以治乱者异道。”而众人惑焉。彼众人者,愚而 无说,陋而无度者也。其所见焉,犹可欺也,而况于千世之传也?妄人者,门庭之 间,犹可诬欺也,而况于千世之上乎?圣人何以不可欺?曰:圣人者,以己度者也。 故以人度人,以情度情,以类度类,以说度功,以道观尽,古今一也。类不悖,虽 久同理,故乡乎邪曲而不迷,观乎杂物而不惑,以此度之。五帝之外无传人,非无 贤人也,久故也。五帝之中无传政,非无善政也,久故也。禹汤有传政而不若周之 察也,非无善政也,久故也。传者久则论略,近则论详,略则举大,详则举小。愚 者闻其略而不知其详,闻其详而不知其大也。是以文久而灭,节族久而绝。

  凡言不合先王,不顺礼义,谓之奸言;虽辩,君子不听。法先王,顺礼义,党 学者,然而不好言,不乐言,则必非诚士也。故君子之于言也,志好之,行安之, 乐言之,故君子必辩。凡人莫不好言其所善,而君子为甚。故赠人以言,重于金石 珠玉;观人以言,美于黼黻文章;听人以言,乐于钟鼓琴瑟。故君子之于言无厌。 鄙夫反是:好其实不恤其文,是以终身不免埤污佣俗。故易曰:“括囊无咎无誉。” 腐儒之谓也。

  凡说之难,以至高遇至卑,以至治接至乱。未可直至也,远举则病缪,近世则 病佣。善者于是间也,亦必远举而不缪,近世而不佣,与时迁徙,与世偃仰,缓急 嬴绌,府然若渠匽檃栝之于己也。曲得所谓焉,然而不折伤。故君子之度己则以绳, 接人则用抴。度己以绳,故足以为天下法则矣;接人用抴,故能宽容,因众以成天 下之大事矣。故君子贤而能容罢,知而能容愚,博而能容浅,粹而能容杂,夫是之 谓兼术。诗曰:“徐方既同,天子之功。”此之谓也。

  谈说之术:矜庄以莅之,端诚以处之,坚强以持之,譬称以喻之,分别以明之, 欣驩芬芗以送之,宝之,珍之,贵之,神之。如是则说常无不受。虽不说人,人莫 不贵。夫是之谓为能贵其所贵。传曰:“唯君子为能贵其所贵。”此之谓也。

  君子必辩。凡人莫不好言其所善,而君子为甚焉。是以小人辩言险,而君子辩 言仁也。言而非仁之中也,则其言不若其默也,其辩不若其吶也。言而仁之中也, 则好言者上矣,不好言者下也。故仁言大矣:起于上所以道于下,政令是也;起于 下所以忠于上,谋救是也。故君子之行仁也无厌、志好之、行安之,乐言之;故言 君子必辩。小辩不如见端,见端不如见本分。小辩而察,见端而明,本分而理;圣 人士君子之分具矣。有小人之辩者,有士君子之辩者,有圣人之辩者:不先虑,不 早谋,发之而当,成文而类,居错迁徙,应变不穷,是圣人之辩者也。先虑之,早 谋之,斯须之言而足听,文而致实,博而党正,是士君子之辩者也。听其言则辞辩 而无统,用其身则多诈而无功,上不足以顺明王,下不足以和齐百姓,然而口舌之 均,应唯则节,足以为奇伟偃却之属,夫是之谓奸人之雄。圣王起,所以先诛也, 然后盗贼次之。盗贼得变,此不得变也。

《荀子·不苟》
  君子行不贵苟难,说不贵苟察,名不贵苟传,唯其当之为贵。故怀负石而投河, 是行之难为者也,而申徒狄能之;然而君子不贵者,非礼义之中也。“山渊平”, “天地比”,“齐秦袭”,“入乎耳,出乎口”,“钩有须”,“卵有毛”,是说 之难持者也,而惠施邓析能之。然而君子不贵者,非礼义之中也。盗跖贪凶,名声 若日月,与舜禹俱传而不息;然而君子不贵者,非礼义之中也。故曰:君子行不贵 苟难,说不贵苟察,名不贵苟传,唯其当之为贵。诗曰:“物其有矣,惟其时矣。” 此之谓也。

  君子易知而难狎,易惧而难胁,畏患而不避义死,欲利而不为所非,交亲而不 比,言辩而不辞,荡荡乎其有以殊于世也。

  君子能亦好,不能亦好;小人能亦丑,不能亦丑。君子能则宽容易直以开道人, 不能则恭敬繜绌以畏事人;小人能则倨傲僻违以骄溢人,不能则妒嫉怨诽以倾覆人。 故曰:君子能则人荣学焉,不能则人乐告之;小人能则人贱学焉,不能则人羞告之。 是君子小人之分也。

  君子宽而不僈,廉而不刿,辩而不争,察而不激,直立而不胜,坚强而不暴, 柔从而不流,恭敬谨慎而容。夫是之谓至文。诗曰:“温温恭人,惟德之基。”此 之谓也。

  君子崇人之德,扬人之美,非谄谀也;正义直指,举人之过,非毁疵也;言己 之光美,拟于舜禹,参于天地,非夸诞也;与时屈伸,柔从若蒲苇,非慑怯也;刚 强猛毅,靡所不信,非骄暴也;以义变应,知当曲直故也。诗曰:“左之左之,君 子宜之;右之右之,君子有之。”此言君子以义屈信变应故也。

  君子小人之反也:君子大心则敬天而道,小心则畏义而节;知则明通而类,愚 则端悫而法;见由则恭而止,见闭则敬而齐;喜则和而理,忧则静而理;通则文而 明,穷则约而详。小人则不然:大心则慢而暴,小心则淫而倾;知则攫盗而渐,愚 则毒贼而乱;见由则兑而倨,见闭则怨而险;喜则轻而翾,忧则挫而慑;通则骄而 偏,穷则弃而儑。传曰:“君子两进,小人两废。”此之谓也。

  君子治治,非治乱也。曷谓邪?曰:礼义之谓治,非礼义之谓乱也。故君子者, 治礼义者也,非治非礼义者也。然则国乱将弗治与?曰:国乱而治之者,非案乱而 治之之谓也。去乱而被之以治。人污而修之者,非案污而修之之谓也,去污而易之 以修。故去乱而非治乱也,去污而非修污也。治之为名,犹曰君子为治而不为乱, 为修而不为污也。

  君子絜其身而同焉者合矣,善其言而类焉者应矣。故马鸣而马应之,牛鸣而牛 应之,非知也,其埶然也。故新浴者振其衣,新沐者弹其冠,人之情也。其谁能以 己之潐潐,受人之掝掝者哉!

  君子养心莫善于诚,致诚则无它事矣。惟仁之为守,惟义之为行。诚心守仁则 形,形则神,神则能化矣。诚心行义则理,理则明,明则能变矣。变化代兴,谓之 天德。天不言而人推其高焉,地不言而人推其厚焉,四时不言而百姓期焉。夫此有 常,以至其诚者也。君子至德,嘿然而喻,未施而亲,不怒而威:夫此顺命,以慎 其独者也。善之为道者,不诚则不独,不独则不形,不形则虽作于心,见于色,出 于言,民犹若未从也;虽从必疑。天地为大矣,不诚则不能化万物;圣人为知矣, 不诚则不能化万民;父子为亲矣,不诚则疏;君上为尊矣,不诚则卑。夫诚者,君 子之所守也,而政事之本也,唯所居以其类至。操之则得之,舍之则失之。操而得 之则轻,轻则独行,独行而不舍,则济矣。济而材尽,长迁而不反其初,则化矣。

  君子位尊而志恭,心小而道大;所听视者近,而所闻见者远。是何邪?则操术 然也。故千人万人之情,一人之情也。天地始者,今日是也。百王之道,后王是也。 君子审后王之道,而论百王之前,若端拜而议。推礼义之统,分是非之分,总天下 之要,治海内之众,若使一人。故操弥约,而事弥大。五寸之矩,尽天下之方也。 故君子不下室堂,而海内之情举积此者,则操术然也。

  有通士者,有公士者,有直士者,有悫士者,有小人者。上则能尊君,下则能 爱民,物至而应,事起而辨,若是则可谓通士矣。不下比以闇上,不上同以疾下, 分争于中,不以私害之,若是则可谓公士矣。身之所长,上虽不知,不以悖君;身 之所短,上虽不知,不以取赏;长短不饰,以情自竭,若是则可谓直士矣。庸言必 信之,庸行必慎之,畏法流俗,而不敢以其所独甚,若是则可谓悫士矣。言无常信, 行无常贞,唯利所在,无所不倾,若是则可谓小人矣。

  公生明,偏生闇,端悫生通,诈伪生塞,诚信生神,夸诞生惑。此六生者,君 子慎之,而禹桀所以分也。

  欲恶取舍之权:见其可欲也,则必前后虑其可恶也者;见其可利也,则必前后 虑其可害也者,而兼权之,孰计之,然后定其欲恶取舍。如是则常不失陷矣。凡人 之患,偏伤之也。见其可欲也,则不虑其可恶也者;见其可利也,则不虑其可害也 者。是以动则必陷,为则必辱,是偏伤之患也。

  人之所恶者,吾亦恶之。夫富贵者,则类傲之;夫贫贱者,则求柔之。是非仁 人之情也,是奸人将以盗名于晻世者也,险莫大焉。故曰:盗名不如盗货。田仲史不如盗也。

《六祖坛经》原文
付嘱品 第十
师一日唤门人法海、志诚、法达、神会、智常、智通、志彻、志道、法珍、法如等,曰:汝等不同余人,吾灭度后,各为一方师。吾今教汝说法,不失本宗。
先须举三科法门,动用三十六对,出没即离两边,说一切法,莫离自性。忽有人问汝法,出语尽双,皆取对法,来去相因。究竟二法尽除,更无去处。
三科法门者,阴界入也。阴是五阴:色受想行识是也。入是十二入,外六尘:色声香味触法;内六门:眼耳鼻舌身意是也。界是十八界:六尘、六门、六识是也。自性能含万法,名含藏识。若起思量,即是转识。生六识,出六门,见六尘,如是一十八界,皆从自性起用。自性若邪,起十八邪;自性若正,走十八正。若恶用即众生用,善用即佛用。用由何等,由自性有对法,外境无情五对:天与地对,日与月对,明与暗对,阴与阳对,水与火对,此是五对也。
法相语言十二对:
语与法对,有与无对,有色与无色对,有相与无相对,有漏与无漏对,色与空对,动与静对,清与浊对,凡与圣对,僧与俗对,老与少对,大与小对,此是十二对也。自性起用十九对:长与短对,邪与正对,痴与慧对,愚与智对,乱与定对,慈与毒对,戒与非对,直与曲对,实与虚对,险与平对,烦恼与菩提对,常与无常对,悲与害对,喜与嗔对,舍与悭对,进与退对,生与灭对,法身与色身对,
化身与报身对,此是十九对也。
师言:此三十六对法,若解用,即道贯一切经法,出入即离两边。
自性动用,共人言语,外于相离相,内于空离空。若全著相,即长邪见。若全离空,即长无明。执空之人有谤经,直言不用文字。既云不用文字,人亦不合语言。只此语言,便是文字之相。又云直道不立文字,即此不立两字,亦是文字。见人所说,便即谤他言著文字。汝等须知,自迷犹可,又谤佛经。不要谤经。罪障无数。
若著相于外,而作法求真,或广立道场,说有无之过患,如是之人,累劫不可见性。但听依法修行,又莫百物不思,而于道性窒碍。若听说不修,令人反生邪念。但依法修行,无住相法施。汝等若悟,依此说,依此用,依此行,依此作,即不失本宗。
若有人问汝义,问有,将无对;问无,将有对;问凡,以圣对;问圣,以凡对。二道相因,生中道义。
如一问一对,余问一依此作,即不失理也。设有人问:何名为暗?答云:明是因,暗是缘,明没则暗,以明显暗,以暗显明,来去相因,成中道义。余问悉皆如此。汝等于后传法,依此转相教授,勿失宗旨。
师于太极元年壬子,延和七月,命门人,往新州国恩寺建塔。仍令促工。次年夏末落成。七月一日,集徒众曰:吾至八月,欲离世间。汝等有疑,早须相问,为汝破疑,令汝迷尽。吾若去后,无人教汝。法海等闻,悉皆涕泣。惟有神会,神情不动,亦无涕泣。
师云:神会小师,却得善不善等,毁誉不动,哀乐不生,余者不得。数年山中,竟修何道?汝今悲泣,为忧阿谁?若忧吾不知去处,吾自知去处。吾若不知去处,终不预报于汝。汝等悲泣,盖为不知吾去处。若知吾去处,即不合悲泣。法性本无生灭去来,汝等尽坐,吾与汝说一偈,名曰:真假动静偈。汝等诵取此偈,与吾意同。依此修行,不失宗旨。
众僧作礼,请师作偈。偈曰:
一切无有真,不以见于真,若见于真者,是见尽非真。若能自有真,离假即心真,自心不离假,无真何处真?有情即解动,无情即不动,若修不动行,同无情不动。若觅真不动,动上有不动,不动是不动,无情无佛种。能善分别相,第一义不动,但作如是见,即是真如用。报诸学道人,努力须用意,莫于大乘门,却执生死智。若言下相应,即共论佛义,若实不相应,合掌令欢喜。此宗本无诤,诤即失道意,
执逆诤法门,自性入生死。
时徒众闻说偈已,普皆作礼。并体师意,各各摄心,依法修行,更不敢诤。乃知大师不久住世。法海上座,再拜问曰:和尚入灭之后,衣法当付何人?
师曰:吾于大梵寺说法,以至于今,钞录流行,目曰:法宝坛经。汝等守护,递相传授,度诸群生。但依此说,是名正法。今为汝等说法,不付其衣。盖为汝等信根淳熟,决定无疑,堪任大事。然据先祖达摩大师,付授偈意,衣不合传。偈曰:
吾本来兹土,传法救迷情。
一花开五叶,结果自然成。
师复曰:诸善知识,汝等各各净心,听吾说法。若欲成就种智,须达一相三昧,一行三昧。若于一切处而不住相,于彼相中不生憎爱,亦无取舍,不念利益成坏等事,安闲恬静,虚融澹泊,此名一相三昧。若于一切处,行住坐卧,纯一直心,不动道场,真成净土,此名一行三昧。若人具二三昧,如地有种,含藏长养,成熟其实。一相一行,亦复如是。
我今说法,犹如时雨,普润大地。汝等佛性,譬诸种子,遇兹沾洽,悉皆发生。承吾旨者,决获菩提;依吾行者,定证妙果。听吾偈曰:
心地含诸种,普雨悉皆萌。
顿悟华情已,菩提果自成。
师说偈已,曰:其法无二,其心亦然。其道清净,亦无诸相。汝等慎勿观静,及空其心;此心本净,无可取舍,各自努力,随缘好去。尔时,徒众作礼而退。
大师七月八日,忽谓门人曰:吾欲归新州,汝等速理舟楫。大众哀留甚坚。
师曰:诸佛出现,犹示涅槃。有来必去,理亦常然。吾此形骸,归必有所。
众曰:师从此去,早晚可回。
师曰:叶落归根,来时无口。
又问曰:正法眼藏,传付何人?
师曰:有道者得,无心者通。
问曰:未知从上佛祖应现已来,传授几代,愿垂开示。
师云:古佛应世,已无数量,不可计也。今以七佛为始。过去庄严劫毗婆尸佛,尸弃佛,毗舍浮佛;今贤劫拘留孙佛,拘那含牟尼佛,迦叶佛,释迦文佛,是为七佛。
释迦文佛首传摩诃迦叶尊者,第二、阿难尊者,第三、商那和修尊者,第四、优波鞠多尊者,第五、提多迦尊者,第六、弥遮迦尊者,第七、婆须蜜多尊者,第八、佛驮难提尊者,第九、伏驮蜜多尊者,第十、胁尊者,第十一、富那夜奢尊者,第十二、马鸣大士,第十三、迦毗摩罗尊者,第十四、龙树大士,第十五、迦那提婆尊者,第十六、罗睺罗多尊者,第十七、僧伽难提尊者,第十八、伽耶舍多尊者,第十九、鸠摩罗多尊者,第二十、阇耶多尊者,第二十一、婆修盘头尊者,第二十二、摩拏罗尊者,第二十三、鹤勒那尊者,第二十四、师子尊者,第二十五、婆舍斯多尊者,第二十六、不如蜜多尊者,第二十七、般若多罗尊者,第二十八、菩提达摩尊者,第二十九、慧可大师,第三十、僧璨大师,第三十一、道信大师,第三十二、弘忍大师,惠能是为三十三祖。从上诸祖,各有禀承。汝等向后,递代流传,毋令乖误。众人信受,个别而退。
又问:后莫有难否?
师曰:吾灭后五六年,当有一人来取吾首。听吾记曰:
头上养亲,口里须餐。遇满之难,杨柳为官。
又云:吾去七十年,有二菩萨,从东方来,一出家,一在家。同时兴化,建交吾宗,缔缉伽蓝,昌隆法嗣。
大师先天二年癸丑岁,八月初三日,于国恩寺斋罢,谓诸徒众曰:汝等各依位坐,吾与汝别。
法海白言:和尚留何教法,令后代迷人,得见佛性?
师言:汝等谛听。后代迷人,若识众生,即是佛性;若不识众生,万劫觅佛难逢。吾今教汝识自心众生,见自心佛性。欲求见佛,但识众生;只为众生迷佛,非是佛迷众生。自性若悟,众生是佛;自性若迷,佛是众生。自性平等,众生是佛;自性邪险,佛是众生。汝等心若险曲,即佛在众生中;一念平直,即是众生成佛。我心自有佛,自佛是真佛。自若无佛心,何处求真佛?汝等自心是佛,更莫狐疑。外无一物而能建立,皆是本心生万种法。故经云: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吾今留一偈,与汝等别,名自性真佛偈。后代之人,识此偈意,自见本心,自成佛道。
偈曰:
真如自性是真佛,邪见三毒是魔王,邪迷之时魔在舍,正见之时佛在堂。性中邪见三毒生,即是魔王来住舍,正见自除三毒心,魔变成佛真无假。法身报身及化身,三身本来是一身,若向性中能自见,即是成佛菩提因。本从化身生净性,净性常在化身中,性使化身行正道,当来圆满真无穷。淫性本是净性因,除淫即是净性身,性中各自离五欲,见性刹那即是真。今生若遇顿教门,忽悟自性见世尊,若欲修行觅作佛,不知何处拟求真。若能心中自见真,有真即是成佛因,不见自性外觅佛,起心总是大痴人。顿教法门今已留,救度世人须自修,报汝当来学道者,不作此见大悠悠。
师说偈已,告曰:汝等好住,吾灭度后,莫作世情悲泣雨泪,受人吊问。身著孝服,非吾弟子,亦非正法。但识自本心,见自本性,无动无静,无生无灭,无去无来,无是无非,无住无往。恐汝等心迷,不会吾意,今再嘱汝,令汝见性。吾灭度后,依此修行,如吾在日。若违吾教,纵吾在世,亦无有益。复说偈曰:
兀兀不修善,腾腾不造恶。寂寂断见闻,荡荡心无著。
师说偈已,端坐至三更,忽谓门人曰:吾行矣。奄然迁化。于时异香满室,白虹属地。林木变白,禽兽哀鸣。
十一月,广韶新三郡官僚,洎门人僧俗,争迎真身,莫决所之。乃焚香祷曰:香烟指处,师所归焉。时,香烟直贯曹溪。十一月十三日,迁神龛并所传衣钵而回。次年七月二十五日出龛,弟子方辩,以香泥上之。
门人忆念取首之记,遂先以铁叶漆布,固护师颈入塔。忽于塔内,白光出现,直上冲天,三日始散。
韶州奏闻。奉敕立碑,纪师道行。师春秋七十有六,年二十四传衣,三十九祝发,说法利生三十七载。得旨嗣法者,四十三人。悟道超凡者,莫知其数。达摩所传信衣,中宗赐磨纳宝钵,及方辩塑师真相,并道具等,主塔侍者尸之,永镇宝林道场。流传坛经,以显宗旨。此皆兴隆三宝,普利群生者。

全文完。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2、陈皮+生姜:祛除风寒进入夏天,很多人容易犯困,食欲不振,免疫力下降,时常泡一杯陈皮生姜茶,不仅可以增进食欲,亦有预防感冒作用。5、陈皮+山楂:健脾助消化陈皮
  • 方丈出镜给粉丝展示自己账号后台,直言什么时候解开没有消息,他这玩意儿就是闹挺,他也不说,您的账号永久封禁,他不告诉你账号永久封禁,也不告诉你什么时候解,我每次封
  • 其中无境外输入病例;本土病例2例(宁波市),其中1例为此前的无症状感染者转为确诊,当日新检出确诊为1例。其中无境外输入病例;本土病例2例(宁波市),其中1例为此
  • [春游家族]嘻,小红书偶然刷到声音长相都在我的审美点总结了一下自己阶段性迷上的大概就是:高高瘦瘦,笑起来很好看看了他几次直播虽然并没有唱那么好听[嘘]还总是边播
  • 禮念地藏菩薩聖號還有些什麼利益呢 ? 如果日日常念「南無地藏王菩薩」聖號,念至千日,菩薩即遣土地神、舍宅神終身衛護,令你一生衣食豐足,無病苦,甚至橫禍災難都不會
  • 欲望是我们追求人际关系的动力,吸引力会驱使我们寻找理想的伴侣;而爱更可能让我们和心动的人保持亲密关系,让我们更加关心对方,当我们悲伤、害怕或需要支持时,爱的重要
  • #任嘉伦[超话]#[打call]#任嘉伦嗨一夏#[打call]#任嘉伦请君# [打call]#任嘉伦陆炎# [打call]#任苒时光#“林深时见鹿,海蓝时见鲸,
  • 过生日啦我已经五年没有在家里过生日了 前四年都是和我的包被子们一起过的,那时候还是学生,会因为没有蛋糕生气,大晚上跑出去就为了吹蜡烛许个愿第五年就去北京啦,没告
  • 寡脸垮脸女的救星——德国双心Q10水光片 我的脸很亮这件事儿大家都知道了吧。是真的亮,并且不是打水光打出来的,完全是保养出来的。 我为啥执着让脸发亮,我现在非
  • ​​​[赢牛奶]#男生网购117卷卫生纸25元包邮#[并不简单]学法律护权益,网购维权法律知识马住[开学季]#网购如何进行消费维权#via~人民日报天生会赚钱
  • 而不是拘泥于小小的情爱之间不放过自己这世界不只有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坏情绪是打不死的,但摸摸他的头,他就会安静地睡过去愿你梦的远方,温暖可向。好在每次在猫叔
  • 但在北約的情報體系之下,即使是比較先進的卡52照打不誤。俄軍2011年才服役,而且中國還訂購了一批卡52,俄羅的先進武器是優先賣給印度的,而非中國。
  • #情感#中午回来午休还是香哦(´-ω-`)刚好关了忘关的空调下午工资发了中秋月饼和红包,double快乐~晚上听大佬的lesson learn简直是神仙打架,不
  • 人不犯我不犯人,敢来就要冒风险,海峡鱼儿解解馋,美军要来多少万。想要动用核武器,听听军方之意见,不知能吃几碗饭,一个典型之脑瘫。
  • 因鲁AH***8号小型面包车未投保交强险和商业险,张某远无能力赔偿,受害人至今得不到赔偿。图/文:石屏县融媒体中心 余宏【@菏泽车主,机动车脱保后果有多严重?
  • 不过整部影片虽然充满艰辛,但又蕴含着缕缕甜意:贵英尿湿裤子,马有铁给她披上大衣,免得她在众人面前出丑;贵英生病,马有铁把舍不得吃的鸡蛋煮了给她补充营养;献完血后
  • 快到季夏,湿漉漉热烘烘的天气让人烦躁,每天一早起来先写字,再去厨房打豆浆,择菜,切柠檬,烧水。每天一壶桦树茸水,珍贵而不贵[微笑] 俄罗斯桦树茸1、降血糖对糖尿
  • 早盘的另外一个标的涨停了,可惜与价格差了点,如果开盘直接关注不委托那么低那么就是10%+的利润了,但是证明了选股思路是对的,坚持吧,热点股就是容易大起大落,今天
  • 只希望在毕业季,给你大学一个圆满的句号,给你大学一个暖心的回忆 高三总听到班主任讲大学是多么的美好,大学你可以放飞自我,但是有谁上了大学后会说自己母校的好,只有
  • 】据悉,去年3月,苏州市规划公示网公布了苏州金阊医院迁建地址,并对病房楼、停车楼等方案作出变更。】去年3月,苏州市规划公示网公布了苏州金阊医院迁建地址,并对病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