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又愿意结婚了吗#【#多地结婚人数回升#,年轻人又愿意结婚了?】#不是结婚热是调婚#据上游新闻报道:上海年轻人又愿意结婚了!2023年,上海有10.42万对新人登记结婚,这个数字相比2022年上涨了44.6%,而且还是近十年来唯一一次结婚人数相比上一年上涨!不仅是上海,多地2023年结婚登记数据都出现了多年来的“首次回升”,引发热议。数据变化背后,传递了什么信号?

结婚适龄人口并未上升

在2023年之前,上海并不是结婚人数连续下降的唯一城市。从全中国来看,自2013年结婚人数达到1346.9万对的最高峰后,也是连续9年下降。2019年跌破1000万对、2020年跌破900万对,2021年跌破800万对,到2022年则跌破了700万对大关。

目前,全国2023年的结婚人数具体数字还未出来,但民政部发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前三季度,全国办理结婚登记为569万对,较前一年同期增加24.5万对,预测全年结婚人数将重新超过700万对大关。

为什么结婚人数突然反弹?难道是到龄结婚的人多了吗?

从出生率来看,倒也不是。按照25-29岁的结婚主力人群算,1994至1998年的出生人口并未增多,反而处于下降的状态。1994年全国的出生率为17.7‰,到了1998年,降至15.64‰。

每年的出生人数也不断下降,从1994年的2121万人,降至1998年的1991万人。

当然,结婚适龄人口地区间存在差异,例如上海的结婚年龄偏晚,根据市民政局发布的《2023年上海市婚姻登记数据》,2023年结婚登记的平均年龄在34、35岁左右,也就是出生在1988年前后。

而上海常住人口的出生率,在1986后进入一个小高峰,在1987上涨到15.3‰。

上海的出生人口在1987年达到峰值,为19.02万人,相比1985年增加了3.59万人。但进入1990年后,出生人口跌到10万人以下。这意味着,2023年确实是上海适龄结婚人群的数值高峰,之后结婚人数可能随着人口下降而变少。

不是结婚热,是“调”婚

造成2023年成为“结婚大年”的主要原因,还是疫情的因素。

网友“智齿君”表示,原本计划在2022年领证结婚,但因为疫情推后,“当时不方便办酒席宴请,家人也陆续阳了,索性就再等等,又不着急。”

数据可以佐证。2022年,上海结婚领证的新人共有7.2万对,是自1990年以来的最低值。虽说近20年来,结婚人数处于波动下降的趋势,但2022年的降幅不寻常,远超近十年平均水平(约为5%),相比2021年下降了约20%。

很多新人因为疫情的缘故被动推迟了婚期。用网友“智齿君”的话说,“这不是结婚热,是调婚,前有南水北调,现在是22年的婚姻往23年调。”

其余地区也有类似的情况。例如江苏2023年结婚登记对数为45.38万对,相比2022年提高了10.1%。但在2020年和2022年,江苏省结婚对数的下降幅度也远高于近十年的平均水平(7.4%),2022年的同比降幅为13.5%,是近十年的峰值。

全国数据同样如此。根据民政部公布的最新数据,2020年第一季度,结婚人数同比降幅达到44.68%,此后三个季度,降幅均超过此前的平均值。

所以说,2023年大家扎堆结婚,部分是因为前几年的婚期被延后了。

晚婚依旧是趋势

“调婚”不仅包括被疫情推迟的结婚,还包括2024年婚期的提前。

在微博相关话题讨论中,因为龙年无“立春”节气,在民间被称为“无春年”,被认为对婚事不吉利。

相似的情况过去也曾发生过。2005年也是农历年没有立春,上海结婚对数同比下降了17.8%,而在其前后的2004年与2006年的结婚人数,都比2005年多。

从整体来看,晚婚依旧是大趋势。

2010年,上海男性平均初婚年龄为28.83岁,而到了2023年,已推迟至30.6岁;女性也一样,从2010年的26.51岁,推迟到现在的29.2岁。

全国的平均初婚年龄要低于上海,但推迟的趋势也很明显:按照2020年人口普查的数据,全国平均初婚年龄从2010年的24.89岁推迟到了2020年的28.67岁。

年轻人为什么结婚越来越晚甚至不愿意结婚?

根据微博话题“为什么年轻人不愿意结婚了”下的调查,在超过4.4万张投票中,约60%的网友选择了“经济压力大”,包括购房、教育、生育等压力。

这其中尤其是生育的成本之高,让年轻人望而生退。根据近期发布的《中国生育成本报告2024版》,养育一个孩子至18岁成年的成本约为53.8万元,若养到大学毕业,平均成本在68万元左右。

一线城市的成本则会更高。其中,在北京、上海养育一个孩子成年,平均成本分别达到93.6万元、101万元。以上海为例,养育孩子的开销约占家庭收入的20%。

中国初婚年龄相比发达国家仍算早

初婚年龄上升、及选择不结婚的人数上升,与我国城市化水平、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有着很强的相关性。

这在其他国家早有殷鉴。早在2015年,英国单身人口比例就已过半。而美国1/3的人口是单身,在纽约、曼哈顿这样的大城市,超过一半以上的人选择独居;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的独居比例高达60%,是世界上独居比例最高的国家;日本单身人数达总人口的30%……

同时,经济越发达、结婚年龄也越晚。根据OECD的统计,在2020年,欧盟26国男性平均初婚年纪在33.8岁,女性为31.4岁。其中,瑞典是晚婚的极值,2020年男性平均初婚年纪已推迟到37.5岁,女性为34.8岁。

这其中的例外是以色列,有研究表明,当地早婚的传统根植于宗教观念和家族意识中,现代教育所带来的社会进步已经在改变女性早婚的现状,但这种改变是有限度的。

在一定程度上,晚婚是社会现代化进程推进的必然结果,包括结婚率下降、离婚率上升、单身、单亲等多样化家庭的出现,会引发出生率下降、人口老龄化等后续问题,同时也催生了一系列“单身经济”的发展。未来中国社会如何面对这种趋势,需要系统性地思考,从顶层开始设计方案,盲目地向年轻人催婚、催育解决不了问题。

#年轻人又愿意结婚了吗#【#多地结婚人数回升#,年轻人又愿意结婚了?】#不是结婚热是调婚#据上游新闻报道:上海年轻人又愿意结婚了!2023年,上海有10.42万对新人登记结婚,这个数字相比2022年上涨了44.6%,而且还是近十年来唯一一次结婚人数相比上一年上涨!不仅是上海,多地2023年结婚登记数据都出现了多年来的“首次回升”,引发热议。数据变化背后,传递了什么信号?

结婚适龄人口并未上升

在2023年之前,上海并不是结婚人数连续下降的唯一城市。从全中国来看,自2013年结婚人数达到1346.9万对的最高峰后,也是连续9年下降。2019年跌破1000万对、2020年跌破900万对,2021年跌破800万对,到2022年则跌破了700万对大关。

目前,全国2023年的结婚人数具体数字还未出来,但民政部发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前三季度,全国办理结婚登记为569万对,较前一年同期增加24.5万对,预测全年结婚人数将重新超过700万对大关。

为什么结婚人数突然反弹?难道是到龄结婚的人多了吗?

从出生率来看,倒也不是。按照25-29岁的结婚主力人群算,1994至1998年的出生人口并未增多,反而处于下降的状态。1994年全国的出生率为17.7‰,到了1998年,降至15.64‰。

每年的出生人数也不断下降,从1994年的2121万人,降至1998年的1991万人。

当然,结婚适龄人口地区间存在差异,例如上海的结婚年龄偏晚,根据市民政局发布的《2023年上海市婚姻登记数据》,2023年结婚登记的平均年龄在34、35岁左右,也就是出生在1988年前后。

而上海常住人口的出生率,在1986后进入一个小高峰,在1987上涨到15.3‰。

上海的出生人口在1987年达到峰值,为19.02万人,相比1985年增加了3.59万人。但进入1990年后,出生人口跌到10万人以下。这意味着,2023年确实是上海适龄结婚人群的数值高峰,之后结婚人数可能随着人口下降而变少。

不是结婚热,是“调”婚

造成2023年成为“结婚大年”的主要原因,还是疫情的因素。

网友“智齿君”表示,原本计划在2022年领证结婚,但因为疫情推后,“当时不方便办酒席宴请,家人也陆续阳了,索性就再等等,又不着急。”

数据可以佐证。2022年,上海结婚领证的新人共有7.2万对,是自1990年以来的最低值。虽说近20年来,结婚人数处于波动下降的趋势,但2022年的降幅不寻常,远超近十年平均水平(约为5%),相比2021年下降了约20%。

很多新人因为疫情的缘故被动推迟了婚期。用网友“智齿君”的话说,“这不是结婚热,是调婚,前有南水北调,现在是22年的婚姻往23年调。”

其余地区也有类似的情况。例如江苏2023年结婚登记对数为45.38万对,相比2022年提高了10.1%。但在2020年和2022年,江苏省结婚对数的下降幅度也远高于近十年的平均水平(7.4%),2022年的同比降幅为13.5%,是近十年的峰值。

全国数据同样如此。根据民政部公布的最新数据,2020年第一季度,结婚人数同比降幅达到44.68%,此后三个季度,降幅均超过此前的平均值。

所以说,2023年大家扎堆结婚,部分是因为前几年的婚期被延后了。

晚婚依旧是趋势

“调婚”不仅包括被疫情推迟的结婚,还包括2024年婚期的提前。

在微博相关话题讨论中,因为龙年无“立春”节气,在民间被称为“无春年”,被认为对婚事不吉利。

相似的情况过去也曾发生过。2005年也是农历年没有立春,上海结婚对数同比下降了17.8%,而在其前后的2004年与2006年的结婚人数,都比2005年多。

从整体来看,晚婚依旧是大趋势。

2010年,上海男性平均初婚年龄为28.83岁,而到了2023年,已推迟至30.6岁;女性也一样,从2010年的26.51岁,推迟到现在的29.2岁。

全国的平均初婚年龄要低于上海,但推迟的趋势也很明显:按照2020年人口普查的数据,全国平均初婚年龄从2010年的24.89岁推迟到了2020年的28.67岁。

年轻人为什么结婚越来越晚甚至不愿意结婚?

根据微博话题“为什么年轻人不愿意结婚了”下的调查,在超过4.4万张投票中,约60%的网友选择了“经济压力大”,包括购房、教育、生育等压力。

这其中尤其是生育的成本之高,让年轻人望而生退。根据近期发布的《中国生育成本报告2024版》,养育一个孩子至18岁成年的成本约为53.8万元,若养到大学毕业,平均成本在68万元左右。

一线城市的成本则会更高。其中,在北京、上海养育一个孩子成年,平均成本分别达到93.6万元、101万元。以上海为例,养育孩子的开销约占家庭收入的20%。

中国初婚年龄相比发达国家仍算早

初婚年龄上升、及选择不结婚的人数上升,与我国城市化水平、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有着很强的相关性。

这在其他国家早有殷鉴。早在2015年,英国单身人口比例就已过半。而美国1/3的人口是单身,在纽约、曼哈顿这样的大城市,超过一半以上的人选择独居;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的独居比例高达60%,是世界上独居比例最高的国家;日本单身人数达总人口的30%……

同时,经济越发达、结婚年龄也越晚。根据OECD的统计,在2020年,欧盟26国男性平均初婚年纪在33.8岁,女性为31.4岁。其中,瑞典是晚婚的极值,2020年男性平均初婚年纪已推迟到37.5岁,女性为34.8岁。

这其中的例外是以色列,有研究表明,当地早婚的传统根植于宗教观念和家族意识中,现代教育所带来的社会进步已经在改变女性早婚的现状,但这种改变是有限度的。

在一定程度上,晚婚是社会现代化进程推进的必然结果,包括结婚率下降、离婚率上升、单身、单亲等多样化家庭的出现,会引发出生率下降、人口老龄化等后续问题,同时也催生了一系列“单身经济”的发展。未来中国社会如何面对这种趋势,需要系统性地思考,从顶层开始设计方案,盲目地向年轻人催婚、催育解决不了问题。

#年轻人又愿意结婚了吗#【#多地结婚人数回升#,年轻人又愿意结婚了?】#不是结婚热是调婚#据上游新闻报道:上海年轻人又愿意结婚了!2023年,上海有10.42万对新人登记结婚,这个数字相比2022年上涨了44.6%,而且还是近十年来唯一一次结婚人数相比上一年上涨!不仅是上海,多地2023年结婚登记数据都出现了多年来的“首次回升”,引发热议。数据变化背后,传递了什么信号?

结婚适龄人口并未上升

在2023年之前,上海并不是结婚人数连续下降的唯一城市。从全中国来看,自2013年结婚人数达到1346.9万对的最高峰后,也是连续9年下降。2019年跌破1000万对、2020年跌破900万对,2021年跌破800万对,到2022年则跌破了700万对大关。

目前,全国2023年的结婚人数具体数字还未出来,但民政部发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前三季度,全国办理结婚登记为569万对,较前一年同期增加24.5万对,预测全年结婚人数将重新超过700万对大关。

为什么结婚人数突然反弹?难道是到龄结婚的人多了吗?

从出生率来看,倒也不是。按照25-29岁的结婚主力人群算,1994至1998年的出生人口并未增多,反而处于下降的状态。1994年全国的出生率为17.7‰,到了1998年,降至15.64‰。

每年的出生人数也不断下降,从1994年的2121万人,降至1998年的1991万人。

当然,结婚适龄人口地区间存在差异,例如上海的结婚年龄偏晚,根据市民政局发布的《2023年上海市婚姻登记数据》,2023年结婚登记的平均年龄在34、35岁左右,也就是出生在1988年前后。

而上海常住人口的出生率,在1986后进入一个小高峰,在1987上涨到15.3‰。

上海的出生人口在1987年达到峰值,为19.02万人,相比1985年增加了3.59万人。但进入1990年后,出生人口跌到10万人以下。这意味着,2023年确实是上海适龄结婚人群的数值高峰,之后结婚人数可能随着人口下降而变少。

不是结婚热,是“调”婚

造成2023年成为“结婚大年”的主要原因,还是疫情的因素。

网友“智齿君”表示,原本计划在2022年领证结婚,但因为疫情推后,“当时不方便办酒席宴请,家人也陆续阳了,索性就再等等,又不着急。”

数据可以佐证。2022年,上海结婚领证的新人共有7.2万对,是自1990年以来的最低值。虽说近20年来,结婚人数处于波动下降的趋势,但2022年的降幅不寻常,远超近十年平均水平(约为5%),相比2021年下降了约20%。

很多新人因为疫情的缘故被动推迟了婚期。用网友“智齿君”的话说,“这不是结婚热,是调婚,前有南水北调,现在是22年的婚姻往23年调。”

其余地区也有类似的情况。例如江苏2023年结婚登记对数为45.38万对,相比2022年提高了10.1%。但在2020年和2022年,江苏省结婚对数的下降幅度也远高于近十年的平均水平(7.4%),2022年的同比降幅为13.5%,是近十年的峰值。

全国数据同样如此。根据民政部公布的最新数据,2020年第一季度,结婚人数同比降幅达到44.68%,此后三个季度,降幅均超过此前的平均值。

所以说,2023年大家扎堆结婚,部分是因为前几年的婚期被延后了。

晚婚依旧是趋势

“调婚”不仅包括被疫情推迟的结婚,还包括2024年婚期的提前。

在微博相关话题讨论中,因为龙年无“立春”节气,在民间被称为“无春年”,被认为对婚事不吉利。

相似的情况过去也曾发生过。2005年也是农历年没有立春,上海结婚对数同比下降了17.8%,而在其前后的2004年与2006年的结婚人数,都比2005年多。

从整体来看,晚婚依旧是大趋势。

2010年,上海男性平均初婚年龄为28.83岁,而到了2023年,已推迟至30.6岁;女性也一样,从2010年的26.51岁,推迟到现在的29.2岁。

全国的平均初婚年龄要低于上海,但推迟的趋势也很明显:按照2020年人口普查的数据,全国平均初婚年龄从2010年的24.89岁推迟到了2020年的28.67岁。

年轻人为什么结婚越来越晚甚至不愿意结婚?

根据微博话题“为什么年轻人不愿意结婚了”下的调查,在超过4.4万张投票中,约60%的网友选择了“经济压力大”,包括购房、教育、生育等压力。

这其中尤其是生育的成本之高,让年轻人望而生退。根据近期发布的《中国生育成本报告2024版》,养育一个孩子至18岁成年的成本约为53.8万元,若养到大学毕业,平均成本在68万元左右。

一线城市的成本则会更高。其中,在北京、上海养育一个孩子成年,平均成本分别达到93.6万元、101万元。以上海为例,养育孩子的开销约占家庭收入的20%。

中国初婚年龄相比发达国家仍算早

初婚年龄上升、及选择不结婚的人数上升,与我国城市化水平、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有着很强的相关性。

这在其他国家早有殷鉴。早在2015年,英国单身人口比例就已过半。而美国1/3的人口是单身,在纽约、曼哈顿这样的大城市,超过一半以上的人选择独居;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的独居比例高达60%,是世界上独居比例最高的国家;日本单身人数达总人口的30%……

同时,经济越发达、结婚年龄也越晚。根据OECD的统计,在2020年,欧盟26国男性平均初婚年纪在33.8岁,女性为31.4岁。其中,瑞典是晚婚的极值,2020年男性平均初婚年纪已推迟到37.5岁,女性为34.8岁。

这其中的例外是以色列,有研究表明,当地早婚的传统根植于宗教观念和家族意识中,现代教育所带来的社会进步已经在改变女性早婚的现状,但这种改变是有限度的。

在一定程度上,晚婚是社会现代化进程推进的必然结果,包括结婚率下降、离婚率上升、单身、单亲等多样化家庭的出现,会引发出生率下降、人口老龄化等后续问题,同时也催生了一系列“单身经济”的发展。未来中国社会如何面对这种趋势,需要系统性地思考,从顶层开始设计方案,盲目地向年轻人催婚、催育解决不了问题。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心存善念,阳光就会照耀你; 心存美丽,温暖就会围绕你; 心存大爱,崇高就会追随你; 心存他人,真情就会回报你; 心存感恩,贵人就会青睐你。心存善念,阳光就会照耀
  • #世界佛教之论坛[超话]#如来常说,诸法所生,唯心所现 法华论坛 今天#大佛顶圆满菩提##悟妙法莲华经# 尔时世尊开示阿难,及诸大众,欲令心入无生法忍。于
  • 这令我佩服。我佩服他的勇敢,他的同情心和义气! 希望椒椒们阅读后有不一样的收获。
  • 肖战黑粉又搞事情了,这次有些严重4月21日,肖战工作室发声明表示,近期有部分用户宣称肖战粉丝在聊天群使用反动头衔,且一直有不明用户冒充肖战本人在公共网络平台发布
  • 晚安,今天的我希望每个人都能更好一点,希望我们今天所做出的努力又或许产生的争执能够让其他人不会再经历和我们一样的事情。谢谢,感谢每个警察都有他存在的意义,也让我
  • —— 善导大师《观经四帖疏》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的第十八愿:【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唯除五逆,诽谤正法。又西岸上有人
  • 旗在河岸上飘,留下一堆堆沙土,记下伙伴的兴奋和快乐岁月。我的童年,在绿色的田野里度过。
  • #音乐# 丈夫因病去世三年了,最近别人给我介绍了个男人,他对我很好,我也对他很满意,可是儿子知道后坚决反对,甚至威胁要跟我断绝关系,我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办了?本来
  • 贰 . 深信因果,才会老实念佛虽然每一个人的离开,都是因缘注定,都是业力的牵引,但在灾情之下,我们不忍心直接用因果解释。所以,对于因果,我们只要深信就可以了,要
  • #高伟光费加罗封面# [给你小心心]#高伟光摩凡陀腕表挚友# 为你花开满城,为你明灯三千情不敢至深,恐大梦一场朝朝暮暮终离恨,一往而顾才情深万般故事,不过情伤;
  • 以下很多都是非常日常的手机拍摄,按照这个思路可以对任何照片进行调整,我喜欢在照片里加入一些洋红色,在阴影里根据实际情况加入一些蓝色,目的是为了达到冷暖对比平衡的
  • 欧买噶 果然还是 打电话能套出一点东西[嘻嘻][嘻嘻]小米画的多好看 你看看你那是啥玩意 窝许式大笔芯 用你39码大jio来比吗[害羞]哎嘿嘿我弟说“好歹我也是
  • 一朵花的凋零荒芜不了整个春天,一次挫折也荒废不了整个人生,只要你想开始就可以随时启程,但开始了就不要轻易放弃,既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 我们确实活得艰难,
  • ​​​​祝自己生日快乐♡ ʜᴀᴘᴘʏ ʙɪʀᴛʜᴅᴀʏ  ◟̆◞̆ ♡ #任嘉伦[超话]#rjl#任嘉伦一任千面# rjl#任嘉伦超凡2020# 何其幸运,喜
  • 可是我真的活不下去了!  当时是半夜3点钟左右,我妈醒了就兴奋地跟我说:“你没事,你一定没事的。
  • 能不能永远留住快乐呀能不能一直活在美颜相机里呀我今天又剪头发啦为什么Tony又剪的是可爱的呀我还想看起来就很成熟很不敢接近呢嗨呀 那就再留长一些再换吧公司换的新
  • 女儿:妈妈,现在几点了?年幼的女儿无人看管,每天晚上,她驾驶的出租车就成了女儿的流动摇篮。
  • 我还感觉自己已经跑了好多好多次了呢,其实才两个星期而已呀。”~朱一龙期待朱一龙《叛逆者》林楠笙@朱一龙从跟风某健身达人入了根跳绳后,一直很苦恼为什么总绊脚,怎么
  • 而另一棵树就不一样,因为要去承受风雨的袭击,它不得不随风生存,树干也就歪曲斑驳。他们曾经在大头李玮峰的带领下,绝处逢生地成功保级,努力过,拼搏过,却都抵不过资本
  • #吃茶青年# #遇见艺术# #茶道传承#竹风过不折 雨过不污躯有节 而少蔓枝 数丈傲骨通透叶似剑锋而不外露 微垂亦不自卑任而东西南北风 屹立不摇 纵使古今万世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