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了三个半天终于刷完了甜蜜家园!!太好看了!!可以说是我继王国之后最爱的韩剧末世片![打call]

“我们现在没有闲工夫去担心怪物了 最可怕的 是人” 这是我记得最深的一句台词 末世之下对人性的剖析是那么残酷而真实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私心 但面对危险的时候 那些来自内心的情感又让我泪流满面 芭蕾小姐姐对贤秀 刀男对智秀 小胡子男对狗狗姐 发明家大叔对贤秀 疤脸大叔对哮喘小姐姐..... 想活下是真的 想和你一起活下去更是真的[泪]

ps.配图是我最爱的一个镜头 那种绝处逢生的感觉真的好强烈 跪求出第二季吧!!!

【母亲轻生二十年后,她竟也冒出了可怕的自杀念头…】最近,浙大二院精神科陈巧珍副主任参加了一个特殊的心理辅导项目,对象不是她的病人,而是业内的医护人员。
一位癌症患者在确诊后表现出抑郁倾向,一位年轻的医生曾积极参与团队的治疗,病人最终选择了轻生。年轻医生第一次经历患者自杀,倍感遗憾,久久无法释怀。
陈巧珍说,一个人自杀会对周围至少6个人的精神和心理产生时间不等的负面影响,包括自杀者的直系亲属、亲戚、邻居、朋友、同学/同事,甚至接诊过的医生。
这些留下来的生者,如何才能打破心魔,避免步亲友的前尘?

她陷入自责:为什么我不在母亲身边?

20年前,母亲自杀,李文(化名)正在外地。 后来的许多年里,她无数次责问自己,“为什么那次我不在她身边?”仿佛她的缺席,才是夺走母亲生命的凶手。
在此之前,患抑郁症多年的母亲曾多次尝试自杀,每次都被她及时发现、制止。那次她外出工作,路上耽搁了一天,回到家时母亲已没了踪影。
全家在山上、村里找了一天一夜,李文第一个在竹林里发现母亲,身体早已凉透,旁边放着一罐空空的农药瓶。
“当时我就后悔了,为什么晚回家一天,为什么我不在她身边?”
亲朋好友、左邻右舍都劝她,这不是她的错,在痛苦中挣扎的母亲迟早会走这一步,但都无法消解她内心的罪恶感。
很长一段时间里,李文无法理解母亲的自杀行为,也体会不到她的无助和绝望。直到去年,她突然跨越时空和生死,对母亲产生了强烈的共情,因为她自己也成了一个抑郁症患者。

陈巧珍就是这样认识李文的。一开始,李文隐瞒了母亲的自杀史。别说对外,哪怕在家里,这也是一个不常提及的禁忌话题。逐渐熟悉后,她才透露了这个家族秘密。
李文确诊抑郁症时45岁,和母亲自杀时的年龄差不多大。这些年,她心底一直挤压着母亲自杀带来的自责和愧疚,最后竟宿命般地在同样的年龄段爆发。
当脑子里冒出“活着没意思,不如一了百了”的念头时,李文吓了一跳。曾经她无法理解的想法,此时却缠着她不放。但和母亲决绝离世不同,她及时告知了丈夫和儿子,在他们的陪伴下来到医院就诊。
亲友的自杀既是一道难以愈合的伤疤,需要大家多给予关心,同时也是一个长鸣的警钟,提醒着他们不要轻易放弃生命。

他们觉得被抛弃:为什么抛下全家老小,一走了之?

如果说李文是被陈年旧伤击垮,那罗先生(化名)一家则是直面血淋淋的新鲜伤口。
半年前,罗先生从高楼一跃而下,永远地离开了妻子、年迈的父母和刚上小学的儿子。
家人收拾遗物时,拼拼凑凑出一些就诊单和药物的发票,才知道他一直背地里吃抗抑郁的药物。
妻子回忆起那些失眠的夜晚、沉默的冷战,原来都是疾病的蛛丝马迹,懊恼自己为什么没有早点察觉。
住在农村的父母根本没听过什么抑郁症,逢人就哭诉,“早知道他有病,我们绑也要把他绑去医院看病啊。”
儿子懵懵懂懂,只知道爸爸再也不会回来了。不管参加葬礼,还是回学校上学,他都一言不发。
一位好友担心他们经受不住打击,建议去找医生聊一聊。最后,一家四口一起来到了浙江省立同德医院张滢医生的门诊。
根据亲人的表述和就诊记录,张滢推测罗先生是典型的“微笑型抑郁症”,平时外表假装若无其事,在外人面前强颜欢笑,但其实内心越来越不能应对工作、社交和家人,死亡成了他最后的解脱。
张滢说,亲友自杀后的3~7天,身边的人一般会发生急性应激障碍(ASD),出现茫然、拒绝、回避、抑郁、绝望、退缩等强烈的情绪。
这段时间进行及时的心理干预,往往预后效果比较好。但如果没有及时就诊,进展为创伤后应急障碍(PTSD),就可能出现长期的精神障碍。
父母觉得自己两个白发人被黑发人抛弃,妻子觉得先生撇下母子俩撒手不管,儿子也说,“爸爸不要我了。”
好在一家四口及时到医院就诊,他们连续做了4次心理咨询,再搭配一些药物、针灸治疗,情绪问题有所缓解。

她不停追问:我儿子这么完美,怎么会自杀?

张滢强调,自杀是一种行为,不是一类疾病,并非抑郁症等心理疾病才会指向自杀。当自杀背后没有疾病基础,只是一种冲动行为时,自杀者遗族就更难接受。
他曾接诊过一个高中生妈妈,儿子毫无征兆地跳河自尽。事后妈妈了解到,那天儿子在辅导班和同学发生了小口角,争吵后独自一人来到河边做出了极端行为。
接下来半年里,妈妈一闭眼就看到儿子泡在冰冷河水里的画面,无法和同学家长坐下来协商,还出现暴力行为。在她看来,一向优秀的儿子不可能会自杀,一定都是对方的过错。
第一次来张滢诊室时,她边哭边细数儿子的优点:成绩拔尖、当班干部、个子一米八、相貌端正,还会弹钢琴,“我儿子这么完美 ,怎么会自杀?”
通过妈妈的表述,张滢脑子里描绘出一个“别人家孩子”的典型形象,他追求完美,性格敏感,还有点偏执,从小到大事事顺心,极少受到挫折。
青春期的孩子,争执和口角时有发生,大大咧咧的孩子可能睡一觉就忘记了。但对他来说,却成了一道过不去的坎儿。
张滢说,追问自杀原因在自杀者遗族中十分常见,虽然大多数自杀者都有心理疾病,但也有部分是性格驱使下的冲动行为。对这类自杀来说,一旦解开了自杀的动机,也就解开了自杀者遗族的心结。
这位妈妈的情况正是如此,几次咨询后,她逐渐从医生的剖析中找到了答案,不再歇斯底里地质问自己和旁人,后来也和同学家属达成了和解。
张滢说,面对这个特殊的群体,他常常感到无力、无奈。心理医生不可能抹去他们的悲伤,这几乎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我们能做的只是教他们如何与悲伤共处。”(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 张冰清 通讯员 方序 鲁青 应晓燕 )

【我说文艺】林森:“知青”原点与时间之书 ——论韩少功长篇小说《日夜书》(下篇)

“日”与“夜”之二:革命与日常

《日夜书》在革命与日常之间处理得最有意味、最为复杂的人物,显然是马涛。作为叙述者陶小布的妻子马楠的哥哥,在《日夜书》中,马涛占据了极大的篇幅,也是全书中韩少功刻画得最耗心力的一位人物。马涛是一位“革命者”,或者说自以为的“革命者”,他读书甚多,有自己的思想理论体系,体内涌动着革命者的坚韧,不少的知青都被他的魅力所倾倒,包括小说中的“我”——陶小布。除了有革命的理想,马涛也有胆量,在因密谋被揭发入狱之后,他仍然不改其志,他犹如永动机,一直喷涌出“革命”的力量。而且,他身上保持着这种状态数十年,直到多年后身处国外,仍是一副引领全世界思想革命的派头。在这个意义上,马涛是一个超脱之人,他几乎放弃了所有的世俗生活,为了某种“理想之光”便把一切都压了上去,从不后悔。我们可以不认可他的思想,可我们又很难不为他这种追索的毅力所震撼。马涛的让人难忘,当然不仅是因为这“伟光正”的一面,甚至可以说,韩少功刻画他、读者记住他,完全是因为他的另外一面。作为革命者的反面,马涛在日常生活当中,完全没有了那种面对历史、面对思想、面对时代的如鱼得水,他失去了那种“对自己入迷的书过目不忘,能一字不漏地背出某一段,甚至能准确锁定哪一页,讲一个小说或电影里的故事,也能风生水起和准确无误”的“超能力”。在日常生活当中,他“把姓王的喊成姓刘的,把杀猪的叫成弹棉花的,把人家的三大姨叫成四姑娘……”饭烧焦了,他路过几次也不熄火。马涛的这种“与生命相脱节的纯粹来自知识演绎的思想狂妄。他内心的自我膨胀和傲慢来自于知识给人带来的心理优越,他忽略了思想的奇葩只有落实到常识的现实才能开出真实的花”。马涛把一家人尤其是马楠伤害极深,陶小布作为旁观者,在讲述之时饱含愤恨。马涛对家人、朋友的伤害是持久性地,他甚至把自己的女儿笑月也丢给马楠,基本放弃了自己作为父亲的责任,这也酿成了小说结尾处笑月自杀的惨剧。而马涛本人,对那些被他伤害的人毫无知觉,只认为所有人都轻慢了他,他的“伟大”被所有人扼杀了——他认为马楠为保护他而在他下狱期间烧掉他的手稿,造成了他曾提出的某个伟大思想未被承认,这对他是摧毁性的。马涛的这些自以为是和思想狂妄,都身披一件“伟大”的外衣,他永远觉得身边人没有给他创造足够多的条件,让他一展身手,于是把“匕首”一次次刺向最亲的人。

革命的轰轰烈烈和日常的鸡毛蒜皮,在这里形成了某种刺眼的对比。一个个疑问也由此诞生:以牺牲身边最亲的人来完成的“革命”,是否具有合法性?连最亲的人都可以如此肆意践踏的理想,是否仍然值得尊敬?革命与日常的摩擦、冲突,是否就像“夜”未能融于“日”?

日”与“夜”之三:身体与精神

《日夜书》里,韩少功极力回归传统长篇的表达,更多地以故事本身来讲述,作者的强行介入不多,但也还是有。韩少功在故事讲述的中间,插入一些章节,分析人物的身体和精神状况,有“泄点与醉点”“准精神病”“器官与身体”等几个章节。“泄点与醉点”先分析了这两者的不同,这两个描述生理高潮的概念,“泄点”相当于饮食当中的“吃饱”,“醉点”相当于饮食当中的“吃好”。之后则是分析N、安燕、姚大甲、吴天保、贺亦民等人的性经历,试图从这里头,挖掘性经历与他们的性格演变、命运走向之间的隐秘关系。“准精神病”则是以蔡海伦、马楠、万哥、马涛几人的某些几近精神病的性格表现作为分析对象:蔡海伦无论任何场合,都把女权挂在嘴边,把所有的话题都引向关于女权的争论;马楠任何时候都让陶小布表达对她的爱,以此来证明他没有变心;万哥是一个穷怕的人,到南方最早开放的城市见识一番之后,心态失衡,导致后来被骗,而这个经历颇多的人,最后变成了喋喋不休的“营养专家”;马涛永远活在他的伟大理想和现实庸常的摩擦当中。“器官与身体”则主要是关于贺亦民的奇人奇事,贺身材很矮,也不识几个字,要谈女朋友还得请别人介绍《红楼梦》等名著中的典故,以方便其“找话题”,就是这么一个人,竟极有偏才,发现了电表上的极大漏洞,长期用电而表不走动,他还有多项技术专利……这个奇人也是畸人,他的腿与腰、手、脑、舌、耳、心等器官被韩少功缓缓道来。

身体作用于精神,精神也支撑着身体。很显然,这相对、相反的概念,被插入完整、线性的叙事当中,不仅仅是一种技术上的花活儿,而是要在人物的命运向前发展的时候,稍微歇一歇,停下来思考那些被故事裹挟着往前的人物,除了社会的、时代的浪潮裹挟,还有没有一些不被注意的因素,潜在地影响着那群人的生命走向?作为个体,精神方面的追求、喜好甚至怪癖,其实也在左右着一个人——虽然这可能很难被我们所看见。除了精神,身体、样貌也跟一个人的成长息息相关,贺亦民就是一个例子。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关于“泄点”和“醉点”,这本是身体上的反应,可这种身体反应,又往往抵达精神层面。身体和精神,显然不是割裂的,而是相连一体、互相转化的,就像“日”与“夜”的永远相连,不可分割。

日”与“夜”之四:少年与老年

《日夜书》里,人物从知青时期的少年,变成活在当下,逐步退出职场的老年。针对少年时期,韩少功少见地在自己的长篇小说当中书写爱情了——而对情感的书写,往往被视为韩少功的一个“薄弱环节”。《日夜书》不仅仅写爱情,甚至也有了性描写,这更是韩少功作品中罕见的。马楠为救哥哥马涛,去找徐副主任,被夺了初夜。后来的第22章、23章里,陶小布和马楠两人进行着让人唏嘘心碎的“第一次”。所谓的性描写,当然不是为了描写性,而是在对话、动作当中,写出马楠和陶小布所受到的身体、心理伤害。陶小布失败的第一次,当然是因为介怀马楠被徐副主任夺取了初夜——虽然他极力否认;马楠后来没法生育,跟当初的徐副主任是不是也有着某些隐秘的关系?这些被时代抛到山沟沟里的少年人,其被时代给予的伤害,通过一次“失败”的性关系,被折射出来。他们下乡之前的那种冲天豪情,被现实雨打风吹去。可以看出,韩少功在书写知青这一段少年生活的时候,既对那个时代保持着警惕性的思考,“将与自己同时代并且命运交集在一起的人作为麻雀,加以刻薄地剖析”,也有对这一段少年经历保持着某种刻骨的痛惜。

老年这一段,韩少功还写了职场,写了办公室政治。比如说第28章突然出现的陆学文,这个在厅长陶小布手下任副厅长的活宝,和陶小布来了一场“宫斗”。韩少功也写到了家庭里的日常,马涛和妻子离婚后,把女儿笑月丢给了马楠,陶小布和马楠之间为笑月的教育,发生了诸多摩擦。而马涛作为一个“时代英雄”,自以为在国外能呼风唤雨,却不过落得一个被鄙夷、嘲笑的下场,他开启一场国内之旅时,已经身患绝症,仍再次把陶小布等人折磨得七零八落。陶小布只能把这当成一个绝症之人的最后任性,把所有委屈吞回肚子。

抛弃掉历史的浪潮,仅仅时间本身,仅仅是少年变成老年的过程,就让人如此触目惊心。这种时间不舍昼夜的流逝感,通过少年和老年的对比,更显清晰,这也是属于作者的感怀,如黄灯所言,“在史铁生无法克服生理的极限早已离世之后,在张承志已越来越远离主流并自动边缘化的形单影只中,韩少功是否感到了一代人被历史的风吹雨打之后的落寞和悲凉?”

“日”与“夜”之五:畸人与英雄

《日夜书》里,韩少功一反《暗示》当中人物和故事只提供例证的方式,开始用心刻画一个个活灵活现的人物。关于这一点,韩少功自己也说:“《日夜书》讲的是一些‘50后’国人的故事……他们是畸人,也是英雄。说畸人,是他们困于社会和时代的局限,有怯懦,有幻想,有自负,有盲目,有粗鄙……说英雄,是他们抗打击,能折腾,用于反抗,富于激情,相当于一片蓬蓬勃勃的野草,有顽强的生命力度和底层根系。”韩少功本人特别清楚这一代人身上的两面性,他看到了那些同龄人,在这数十年里的人生轨迹和恩怨纠葛,在这里,有人性暗淡的一面,也有人性光辉的一面;有时代不堪的一面,也有时代动人心魄的一面。很显然,真正有价值的思想、真正感人的人物,都绝非仅有所谓“正面”“正能量”的那一面,一定是两面甚至多面的混杂交织,其丰富性才足以让人从不同的入口进入,其丰富性才经得起推敲和细品,畸人和英雄同为一体两面,也是“日”与“夜”混杂交织的一种。

可以看出,韩少功在《日夜书》里,通过一组组相对概念的对照、彼此映射,来构建他心中的“50后”一代人的生命历程。它们有时是界限分明的,黑就是黑白就是白、日就是日夜就是夜;可更多时候,它们又是混合交织、互相转化的,黑可以逐步过度到白、日可以慢慢变成夜。所谓《日夜书》,有日、有夜,也得有“书”,有记录的冲动、有书写中的沉思和犹豫,才能组成这一代人、这一个时代的故事。

感性的“回归”

《日夜书》有着结构方面上的考量,比如说,大量的插叙、倒叙,使得过去的时空和后来的时空,得以穿插、映照。这种手法的运用,对于大体上知晓中国历史发展脉络的读者,阅读障碍不算太大,可对于境外的读者,其进入难度肯定是存在的,以至于《日夜书》的台湾繁体字版、韩文版,不得不“将这部小说里的情节布局稍作调整”。除了跳跃和闪回的大量运用,还在一些章节中间插入“泄点与醉点”“准精神病”“器官与身体”等几个章节,隔断完整的阅读,让读者有放慢脚步、略作沉思的时间。

《日夜书》的首版简介上写着“知青一代的精神史,具有社会广角与人性深度的心灵书写,灵动的言表与深刻的思辨自然融合,当代文学独步标高之作。”“当代文学独步标高之作”这话我们可以当广告词来理解,前面的话则是对这部小说的概括。相对国内其他作家的作品,这句话是没有问题的,但相对韩少功自己的作品,其“思辨”其实是在“后撤”的,因为韩少功最擅长的思想,在这部小说里,得到了最大的“压制”。《马桥词典》和《暗示》中,韩少功本人经常会跑出来,和作为叙事者的“我”混为一体,而且,因为这两部小说中,那个叙事者“我”都是没有姓名的,这就让作者韩少功和叙事者“我”的串场特别厉害。而在《日夜书》中,这一做法基本绝迹,韩少功本人隐遁了,只有作为叙事者的陶小布存在。从这一个小切片便可发现,韩少功在努力压制着思考的冲动,让故事本身去阐释,让故事自然生发意义,也就是说,在《日夜书》里,感性在大面积“回归”。

为什么在思考一代人命运的作品当中,韩少功放弃了自己最擅长的思辨,而“臣服”于故事本身?我觉得最大的原因在于,韩少功或许认为,他本人的思辨与历史的“真实”相比,他更愿意诚实地记录,而不是交出个人的思考——又或许,年满耳顺之年的韩少功,内心萦绕着当年知青生活里遇到的念念不忘的人,他的记录冲动远远大于他的思考冲动。“岁月流逝,数十年一晃就过去了。弹指之间,千年变局。天地之间,唯心是归。当熠熠闪光的那么多人和物正变得模糊,相伴相守的日子渐次凋零,受惠者的一眼回望岂是多余?……放下技法,放下风格,放下创新野心,放下禁忌掐算和风险规避,一切从内心开始,便成了一件轻松的事。”把这些既畸人又英雄的旧日故交记录下来,以免他们被遗忘在历史的烟尘处,是韩少功写《日夜书》最大的缘由。把这些后来成为了官员、工人、民营企业家、艺术家、流亡者的知青一代如实呈现,让后人从活生生的人物和生活中,感受当时的历史现场,便是《日夜书》最大的价值。

也正是出于这最质朴的记录、“书”的初心,“感性”在《日夜书》里得到了“回归”,《日夜书》也成为韩少功笔下最像传统长篇小说的作品。韩少功的中短篇小说,完全符合我们对经典中短篇的理解,很少在作品当中直接以思辨性的语言进行介入,而多以故事来自然呈现。可长篇小说里,他的探索性太强,于是老老实实地讲故事,成为了一种“奢侈”,《日夜书》的出现,算是一个意外的特例。


——原发《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2020年5月
----------------------------------------------------
林森,作家,《天涯》杂志副主编。主要著作有小说集《小镇》《捧一个冰椰子度过漫长夏日》《海风今岁寒》《小镇及其他》,长篇小说《关关雎鸠》《暖若春风》《岛》,诗集《海岛的忧郁》《月落星归》、随笔集《乡野之神》等。曾获茅盾文学新人奖、人民文学奖、百花文学奖、华语青年作家奖、北京文学奖、长江文艺双年奖、中国作家鄂尔多斯文学奖、海南文学双年奖等,作品入选收获文学排行榜、中国小说排行榜、《扬子江评论》文学排行榜等。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最后希望黄子保佑过这次普测「西流力尽还东下,月满空江共寂寥」元/景德镇窑青花海鳌山形瓷笔架,杭州博物馆这件笔架由一海鳌驮四座山峰构成,第二个峰顶端塑有一月亮,其
  • 啊啊啊[哇]在短暂的相聚之后,那个小姐姐加了我的vx嘿嘿~说反正都在杭州,以后可以再见面滴!当时的我默默在心里想,我也想活成像她们那样,不管几岁、不管在哪里、都
  • 生活,需要一点阳光,生命,需要一些勇敢,纠结过去,担心未来,都不如抓住当下,过去是梦,未来是影,现在才是真真切切的人生。不要羡慕别人的成熟,那是经历与沧桑换来的
  • 我的经验是,人活得贱,就不能太可怜自己,生活处处是困难,我要是每天都以泪洗面,稍不小心就瘫成一团湿泥了,再不可能爬起来。两个人完全吃不完,打包~2️⃣ 三寶村
  • 我的宝贝玉米两岁啦这个为了治愈我而来到我身边的宝贝因为有它的陪伴 我度过了那段难熬的日子当时玉米独自面对运输过程当中的两天两夜从三个多月大 21斤 到现在两周岁
  • (没错,是穿越时空的小姬发送来祝福啦[送花花])祝生日快乐永远做自己上一场:@小小小小于适下一场:@被老婆亲亖是我的命@于适Yosh#储储动人的好时光# 早上看
  • #陈先生0595[超话]# 年终顿悟:离202 4年元旦只剩9天了,20 23年很快就到头了,我已完全不希罕互相包装,互相吹捧,完全看淡一切似乎可以吸引眼球的种
  • 马利克·胡塞还在讲话中承诺,该组织在红海的军事行动仅针对与以色列相关的船只,敦促各国不要参与美国带头的护航联盟,尤其向阿拉伯国家喊话:“阿拉伯人要是想给美国鼓掌
  • 哼,这就是我表达生气的方式我的弟弟,天天第一好八十岁我也得天天穿裙子每次例假最难受的第一天一定事情最多!晨曦真的太温暖了,我想吃蛋糕她会给我买,我的小熊丢了会给
  • 其结句“一曲悲歌成绝唱”字字惜墨如金,将《牡丹亭》是一曲悲剧总结到位;下比将《牡丹亭》中的男女主人翁柳直臣、杜丽娘的痴迷爱情故事高度地概括,用一“迷”字真实地体
  • --杨绛14.上苍不会让所有幸福集中到某个人身上,得到爱情未必得到金钱,拥有金钱未必拥有快乐,得到快乐未必拥有健康,拥有健康未必一切都如愿以偿 --杨绛 《百
  • 这款腕表在沿袭了星座系列设计风格的同时,还在其中融入了贵金属材质,但并非是以往惯用的全金表圈,反而像在高雅深邃的绿色设计当中“点缀”了贵金属作为装饰,雅致盎然。
  • 尤其是眼神,开始变得浮于表面,感觉不到他们对女主汹涌的爱意,观众知道他们在演,他们不仅知道自己在演,也知道观众知道他们在演。尤其是眼神,开始变得浮于表面,感
  • 4:在短线快速清洗到启动涨停板的阳实体下方,(3-4天的回档线)5:回档清洗完毕后再以1个涨停板来完成短线的《回马枪》买点要求:1:突破平台的涨停板,亦或趋势向
  • 东方微笑,并蒂花开(青州,诸城博物馆)青州,古九洲之一,齐国京郊,南燕首都,承袭东夷文化,齐文化,北魏时期已经成为政治文化中心。1,展出的这批窖藏,虽残损多,但
  • 所以今年的你们无论结果如何,都要坦然面对,还有遗憾话,2024 年我们一起再来一次,我也为它等了三年呢。2023 年的 12 月 23 号两年过去了,我仍为那些
  • #柳智敏[超话]##柳智敏top不设限# 231211【图片】柳吧小破站更新相关视频231210 K-Link Festival柳智敏单人饭拍合集同名搜索:柳智
  • 双子座一周运势(11.23-11.30)不要自己认为,要多听听周围的声音,也许这段时间你们特别想完成某件事情,或者钻在一件事情中走不出来。这段时间有什么矛盾不要
  • 外皮又香又脆 肉质很滑嫩 除了腌的有点咸 但瑕不掩瑜还没到圣诞月就已经摆上了和挂件 还挺有氛围感老秦贴心的说给我拿根牙签 谁知道拿的水果签 还说也可以剔牙…在付
  • 1985年,我当乡镇党委书记的时候,“医疗体制改革”提出:要打破医疗系统的“平均主义”有限的医疗资源要优先为少数贡献大的人服务。今天,医院院长的普遍腐败、医疗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