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旅程再不出发,将永无开始;有些梦想再不实现,将终成泡影。去旅行吧,去感受不同的人生,去寻找你憧憬的美景。

很多时候,旅行只是一个名义上的借口。我们只是需要跑到一个陌生的地方,那里没有压力,没有竞争我们可以暂时忘掉来自于生活的压力,获得调养失衡的身心的机会。

一生中一定要有一次这样的旅行:当一处风景突然闯入你心里,你不假思索地买了奔向它的票,没有计划也不求向导,像它闯入你的心一样突如其来。无畏旅途遥远或前路艰险,无谓错过或恰巧遇见。归来时你会自觉很骄傲:终有一次,你在自己的风景里,不在别人的世界里。

很难想象我这样一个懒惫的人居然也可以说走就走。背着双肩包站在云梯面前,风轻轻吹来,十分宜人。我怀着敬仰的心情,一步一步地登上了云梯,跨进大门,里面豁然开阔起来,三面环山,依山都建着寺庙,让人不禁对其心怀敬畏,另一面高高地悬临着大海。这寺庙、那郁郁葱葱的古树,还有石崖上无数名人手迹的刻字――一切的一切,都让我感到十分的新奇和惊叹。

微风轻拂,明晃的阳光穿过葱郁的树阴,星星点点地散落在我脚下,我信步游荡着,任斑驳阳光在自己的身上、两脚间缓缓飘移,我就像漫步在一个浪漫的童话世界里。来来往往三三两两的游人,一边缓缓游弋在闪烁着粼粼波光的树阴里,一边指指点点地挥笑着眼前的欣悦。

旅行对于我来说,是一次年轻的出走,一次生命的逃离。无论你是十七,二十七,还是五十七,当你行走在路上,当你为了自己的生命选择一次出走,那么此时此刻你拥有的是一颗永远年轻的心。人总说,旅行是需要条件的,金钱、时间以及勇气。可我觉得,那只是因为你对于自己的生活并没有腻烦,只是因为你没有遇到让你一见倾心的美景。而当你急切地想要换一种生活,对于某一处美景的渴望已经超越了一切的时候,那些借口就不存在了!

人的一生中至少要有一次冲动,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

可是,我的人生是不是总是被太多的东西束缚住了脚步?我是不是像契诃夫笔下的别里科夫一样被磨合成了活在套子里的人?是不是一旦出了套子的限制就会无所适从?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随着年龄的增长,那些说做就做的冲动热血已然被打磨成了温吞的白开水,做事更多的是遵循三思而后行。试问,这样的人生算了无遗憾吗?

有人说可以把旅行当职业,我不知道,如果真把旅行当做职业,是否还会有看那大漠孤烟直的雅兴,是否还可以无拘无束地行走。行走,必定是为了某个目的吗?对于我而言,唯有随心才是我想要追求的。我想这也是旅行本身的意义吧。

人们常常在旅途中,猛然想起湮灭许久的往事,忆起许多故人的音容笑貌,好像旅行时的一种溶剂,融化了尘封的盖子,如烟的温情往事就升腾起来了……

听着轰隆前行的车轮声,看着窗外的远方,回想、思念!旅行为我们提供的真的很多很多……

身未动,心已远……

人在世间爱欲之中,独生独死,独去独来

文:慧净法师 

人在世间爱欲之中......
一个人如果不知道五浊恶世的秽污痛苦,就会迷恋而不晓得要离开;一个人如果不知道极乐世界的清净安乐,无有众苦,就不晓得欣慕而愿生净土。

01 爱欲荣华,不可常保
《大经》言:
爱欲荣华,不可常保,皆当别离,无可乐者。
这短短四句法语,已经彻底显明了人生的实相。
有一句话说“爱不重,不生娑婆”,我们既然投生到娑婆世界来,表示每个人都有很深重的爱欲和烦恼,因为贪求五欲,所以广造杀、盗、淫、妄、酒等种种罪业。
有关杀生,《楞严经》有一句经文说得很彻底:
汝负我命,我还汝债,以是因缘,经百千劫,常在生死。
就男女的情欲来讲,则说:
汝爱我心,我怜汝色,以是因缘,经百千劫,常在缠缚。

一切众生之所以生生世世在六道轮回,受苦不休,论其根本就是“爱欲”——贪爱追求世间的财、色、名、食、睡,导致生生世世相互结冤,结怨,而轮回无尽,受苦无穷。
生在这个世间,每个人内心都充满着爱欲,都是在追求荣华富贵。然而,“种种欲望求不得,纵使求得又如何”,求不得时固然苦,即使追求到了,最后都不可能常保。
再怎样恩爱的骨肉,或者是夫妻,最后都一定要分离,古人说:
父母恩深终须别,
夫妻义重也分离;
人生似鸟同林宿,
大限来时各自飞。
再怎样拥有金银财宝,最后一毛钱也带不走,古人说:
金也空,银也空,
死后何曾在手中;
妻也空,子也空,
黄泉路上不相逢。

所以,现在的拥有,不是真正的拥有;现在的相守,最后也会分开,而难再相逢相聚,即便相逢也互不认识。再怎样的富贵荣华,当他要死的时候,能够右手握金,左手握银,而欢喜满足地带着离开吗?不可能。
大部分情形是:
贫贱的人反而能视死如解脱,所以能够洒然而去;而一生富贵的人往往因为拥有娇妻美眷、恩爱家人、金银财宝,临命终时难分难舍,痛苦比贫贱的人更炽盛。

人生的相聚,夫妻也好,父子母女也好,兄弟、六亲眷属,乃至同参道友、一般朋友、一般团体,或者是生存在这个社会、国家,甚至出生在这个地球上,无非都是缘。因为有了这个缘,才投生到地球来,投生到这个国家,投生到某一个家庭;如果没有这个缘,是绝不可能投生到这里的。
怎样的缘呢?
祖师大德开示说,人生相聚,无非是讨债还债,或者报恩报怨。
为了讨债还债,为了报恩报怨,就出生在某个环境,出生为某对夫妻的儿女;身体强弱,脑力智愚,一生成败,穷通贵贱,或者与谁结婚,生几个儿女,这都有他的缘,否则是不可能来这里投胎的。

佛说:“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
如果这辈子夫妻恩爱,子女孝顺,家庭美满,事业发达,就晓得过去世彼此都曾经结过好因好缘,而且积德行善,所以才有这样幸福的一世;如果夫妻个性不同,说话不投机,彼此相看互不顺眼,儿女又不孝顺,家庭时常争吵,事业总是亏本,人生种种都不顺利,就表示过去世彼此没有结好因好缘,少行善积德,所以这辈子彼此相聚,就有这些恩怨挫折。

过去的生生世世,当然我们无从得知;可是检讨今生今世,追根究本,就晓得过去我们播了怎样的种,才会导致现在的收成。尽管我们播种时无知,但是最后就晓得当初播种的是什么样的种子。就好像半夜我们到仓库去,在黑暗当中抓了一把种子到外面播种,当时并不晓得是什么种子,可是总有一天会知道,当它开花结果的时候,就晓得当初抓的是怎样的种子了。
人生都是一个缘,不是报恩就是报怨,不是讨债就是还债,只要债还完了,业了了,就一定会离开这个世间;如果业债还没有结清,要离开是不可能的。

我们学佛者要认清这个事实,碰到逆境时,要知道这是我们过去播下的,不是上帝安排的,也不是阎罗王判定的,完全是我们自己安排,造作而来的,应该无怨无悔,不怨天不尤人,甘心承受,这样才能还清这个债务。不然旧债未还,又加新殃,岂不是永远都在结冤结怨?永远都在冤冤相报?
人有生必有死,就像做梦,终有醒来的时候。所以,身体再怎么健康长寿,彼此再怎么恩爱,最后还是会转变,会离开,不是究竟的。因此,《无量寿经》明显开示我们人生的实相:“爱欲荣华,不可常保,皆当别离,无可乐者。”

02 独生独死,独去独来
人在世间爱欲之中,
独生独死,独去独来。
当行至趣苦乐之地,
身自当之,无有代者。
请问大家,我们孤独不孤独?(众答:孤独。)
结婚的人,有先生,有太太,有儿女,有眷属,现在又有同参道友,怎么会孤独呢?是不是将来死了,各自随业受报去,所以才孤独呢?其实不是。
凡夫都有贪、瞋、痴、慢、疑,因此一定有各自的烦恼与执著。既然这样,就不可能彻底体谅对方,包容对方,怜惜对方,彼此也就不敢倾诉心中的种种烦恼。夫妻再怎么恩爱,儿女再怎么孝顺,再怎么相聚一堂,内心还是孤独。

有句俗语说“心事谁人知”,谁敢把内心全部掏出来跟人倾诉呢?又有谁能够互相理解而相互包容呢?所以,再怎样恩爱的夫妻,也很难尽情地倾诉心中的苦闷、烦恼与秘密。
一个人的时候,固然孤独;家亲眷属相聚一堂,也还是孤独的。
所以说“人在世间爱欲之中,独生独死,独去独来”。

03我们的苦,佛都包容
彻底而言,如果我们的起心动念像电视或计算机的荧幕,不需要我们诉说,自然就会随时呈现出来,我们无法选择、控制,大家都能看到,这样我们还敢出门吗?我想大家都不敢出门了,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有妄想、杂念、烦恼,也都有不可告人之事。但是鬼神就有他心通,佛菩萨也有他心通,我们的起心动念、言语行为,都在他们的视线与听闻所及之范围内,他们都看得到,听得到。

爱欲烦恼不重,就不会出生在这个五浊恶世之中,知道这个道理,我们就应该彼此体谅包容。
五浊恶世的众生都是恶人,都是一丘之貉,所以要彼此同情,一即一切,一切即一。我既然如此,别人也是一样;别人会那么做,表示我也会。只是今天我没有碰到那样的因缘而已,如果碰到和他相同的因缘,他就是我,我就是他。所以要彼此同情,彼此体谅。

有一句话说:
在业力的推动下,没有人是故意的;智者悲悯有情,凡夫互相谴责。
这句话很具悲悯,又通情达理。如果大家把这句话时刻谨记在脑海里,吟咏在心中,自然会逐渐转化个性气质,也会给自己带来温暖和谐的生活空间。
在宇宙之中,真正了解我们,包容我们,体谅我们,不嫌厌我们,甚至不惜污染,亲自跳进五浊恶世的苦海抱住我们,救我们到岸上的,只阿弥陀佛。

阿弥陀佛无时不在,无处不在。阿弥陀佛智慧无量,慈悲无尽。我们的苦,我们的业力,身不由己,他都看到了,都听到了,都知道了。
他是佛,没有人相、我相、众生相、寿者相,冤亲平等,自他一体,把我们每个人都看成他的独生儿女,看成他自己。像我们这样烦恼强盛,业障深重,心性刚强,难调难伏的众生,无人可救,无处可归,庆幸有弥陀主动、平等的救度,又建设极乐世界让我们众生有归依处。
不管是圣人、凡夫,善人、恶人,只要到了无为涅槃的极乐世界,所有的烦恼就会完全融化。就像路面的水,不管清净的、肮脏的,一旦进了大海,立刻跟大海的水一样;再怎样的破铜烂铁,一旦投入大冶烘炉,就立刻变铁成金,转凡成圣。

慧净法师2008年6月于
台北念佛会为澳门莲友开示
回答于 2022-07-21

“人在爱欲之中,独生独死,独去独来”的意思是什么?

这句话的意思是:人活在世间的爱恨情欲之中,从生到死,独自来去,遇见经历的所有快乐与悲伤之事,都是自己承受,没有人可以代替。
这句话出自《无量寿经》,曹魏康僧铠译。
《无量寿经》是净土三经之一。此经说无量寿佛(阿弥陀佛)的因地修行,果满成佛,国土庄严,摄受十方念佛众生往生彼国等事。  经中介绍了阿弥陀佛(无量寿佛)接引众生的大愿、极乐世界的美好景象,以及娑婆世界的污秽不堪等内容。
扩展资料:
句子赏析:
这几句话很简短,但说明了世间的实相。
“人在世间,爱欲之中”:人与人之间,谁没有那种执著的爱欲呢?所以说“人在爱欲之中”,心有爱欲,面对的也是五欲的环境。

人在这个世间,因为我们都贪图五欲,所以都在“爱欲之中”。但其实都是“独生独死,独去独来”,这并不表示我们死的时候才是独死、才是独去,连我们生的时候,也是独生独来。“独生独来”是指我们即使有六亲眷属,恩爱、和合在一起,但其实也是孤独的,因为往往我们的心事,很难有一个知交能让我们倾诉,所以台语有一句话说“心事谁人知”。

参考资料:——《无量寿经》

人在世间爱欲之中,独生独死,独去独来

文:慧净法师 

人在世间爱欲之中......
一个人如果不知道五浊恶世的秽污痛苦,就会迷恋而不晓得要离开;一个人如果不知道极乐世界的清净安乐,无有众苦,就不晓得欣慕而愿生净土。

01 爱欲荣华,不可常保
《大经》言:
爱欲荣华,不可常保,皆当别离,无可乐者。
这短短四句法语,已经彻底显明了人生的实相。
有一句话说“爱不重,不生娑婆”,我们既然投生到娑婆世界来,表示每个人都有很深重的爱欲和烦恼,因为贪求五欲,所以广造杀、盗、淫、妄、酒等种种罪业。
有关杀生,《楞严经》有一句经文说得很彻底:
汝负我命,我还汝债,以是因缘,经百千劫,常在生死。
就男女的情欲来讲,则说:
汝爱我心,我怜汝色,以是因缘,经百千劫,常在缠缚。

一切众生之所以生生世世在六道轮回,受苦不休,论其根本就是“爱欲”——贪爱追求世间的财、色、名、食、睡,导致生生世世相互结冤,结怨,而轮回无尽,受苦无穷。
生在这个世间,每个人内心都充满着爱欲,都是在追求荣华富贵。然而,“种种欲望求不得,纵使求得又如何”,求不得时固然苦,即使追求到了,最后都不可能常保。
再怎样恩爱的骨肉,或者是夫妻,最后都一定要分离,古人说:
父母恩深终须别,
夫妻义重也分离;
人生似鸟同林宿,
大限来时各自飞。
再怎样拥有金银财宝,最后一毛钱也带不走,古人说:
金也空,银也空,
死后何曾在手中;
妻也空,子也空,
黄泉路上不相逢。

所以,现在的拥有,不是真正的拥有;现在的相守,最后也会分开,而难再相逢相聚,即便相逢也互不认识。再怎样的富贵荣华,当他要死的时候,能够右手握金,左手握银,而欢喜满足地带着离开吗?不可能。
大部分情形是:
贫贱的人反而能视死如解脱,所以能够洒然而去;而一生富贵的人往往因为拥有娇妻美眷、恩爱家人、金银财宝,临命终时难分难舍,痛苦比贫贱的人更炽盛。

人生的相聚,夫妻也好,父子母女也好,兄弟、六亲眷属,乃至同参道友、一般朋友、一般团体,或者是生存在这个社会、国家,甚至出生在这个地球上,无非都是缘。因为有了这个缘,才投生到地球来,投生到这个国家,投生到某一个家庭;如果没有这个缘,是绝不可能投生到这里的。
怎样的缘呢?
祖师大德开示说,人生相聚,无非是讨债还债,或者报恩报怨。
为了讨债还债,为了报恩报怨,就出生在某个环境,出生为某对夫妻的儿女;身体强弱,脑力智愚,一生成败,穷通贵贱,或者与谁结婚,生几个儿女,这都有他的缘,否则是不可能来这里投胎的。

佛说:“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
如果这辈子夫妻恩爱,子女孝顺,家庭美满,事业发达,就晓得过去世彼此都曾经结过好因好缘,而且积德行善,所以才有这样幸福的一世;如果夫妻个性不同,说话不投机,彼此相看互不顺眼,儿女又不孝顺,家庭时常争吵,事业总是亏本,人生种种都不顺利,就表示过去世彼此没有结好因好缘,少行善积德,所以这辈子彼此相聚,就有这些恩怨挫折。

过去的生生世世,当然我们无从得知;可是检讨今生今世,追根究本,就晓得过去我们播了怎样的种,才会导致现在的收成。尽管我们播种时无知,但是最后就晓得当初播种的是什么样的种子。就好像半夜我们到仓库去,在黑暗当中抓了一把种子到外面播种,当时并不晓得是什么种子,可是总有一天会知道,当它开花结果的时候,就晓得当初抓的是怎样的种子了。
人生都是一个缘,不是报恩就是报怨,不是讨债就是还债,只要债还完了,业了了,就一定会离开这个世间;如果业债还没有结清,要离开是不可能的。

我们学佛者要认清这个事实,碰到逆境时,要知道这是我们过去播下的,不是上帝安排的,也不是阎罗王判定的,完全是我们自己安排,造作而来的,应该无怨无悔,不怨天不尤人,甘心承受,这样才能还清这个债务。不然旧债未还,又加新殃,岂不是永远都在结冤结怨?永远都在冤冤相报?
人有生必有死,就像做梦,终有醒来的时候。所以,身体再怎么健康长寿,彼此再怎么恩爱,最后还是会转变,会离开,不是究竟的。因此,《无量寿经》明显开示我们人生的实相:“爱欲荣华,不可常保,皆当别离,无可乐者。”

02 独生独死,独去独来
人在世间爱欲之中,
独生独死,独去独来。
当行至趣苦乐之地,
身自当之,无有代者。
请问大家,我们孤独不孤独?(众答:孤独。)
结婚的人,有先生,有太太,有儿女,有眷属,现在又有同参道友,怎么会孤独呢?是不是将来死了,各自随业受报去,所以才孤独呢?其实不是。
凡夫都有贪、瞋、痴、慢、疑,因此一定有各自的烦恼与执著。既然这样,就不可能彻底体谅对方,包容对方,怜惜对方,彼此也就不敢倾诉心中的种种烦恼。夫妻再怎么恩爱,儿女再怎么孝顺,再怎么相聚一堂,内心还是孤独。

有句俗语说“心事谁人知”,谁敢把内心全部掏出来跟人倾诉呢?又有谁能够互相理解而相互包容呢?所以,再怎样恩爱的夫妻,也很难尽情地倾诉心中的苦闷、烦恼与秘密。
一个人的时候,固然孤独;家亲眷属相聚一堂,也还是孤独的。
所以说“人在世间爱欲之中,独生独死,独去独来”。

03我们的苦,佛都包容
彻底而言,如果我们的起心动念像电视或计算机的荧幕,不需要我们诉说,自然就会随时呈现出来,我们无法选择、控制,大家都能看到,这样我们还敢出门吗?我想大家都不敢出门了,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有妄想、杂念、烦恼,也都有不可告人之事。但是鬼神就有他心通,佛菩萨也有他心通,我们的起心动念、言语行为,都在他们的视线与听闻所及之范围内,他们都看得到,听得到。

爱欲烦恼不重,就不会出生在这个五浊恶世之中,知道这个道理,我们就应该彼此体谅包容。
五浊恶世的众生都是恶人,都是一丘之貉,所以要彼此同情,一即一切,一切即一。我既然如此,别人也是一样;别人会那么做,表示我也会。只是今天我没有碰到那样的因缘而已,如果碰到和他相同的因缘,他就是我,我就是他。所以要彼此同情,彼此体谅。

有一句话说:
在业力的推动下,没有人是故意的;智者悲悯有情,凡夫互相谴责。
这句话很具悲悯,又通情达理。如果大家把这句话时刻谨记在脑海里,吟咏在心中,自然会逐渐转化个性气质,也会给自己带来温暖和谐的生活空间。
在宇宙之中,真正了解我们,包容我们,体谅我们,不嫌厌我们,甚至不惜污染,亲自跳进五浊恶世的苦海抱住我们,救我们到岸上的,只阿弥陀佛。

阿弥陀佛无时不在,无处不在。阿弥陀佛智慧无量,慈悲无尽。我们的苦,我们的业力,身不由己,他都看到了,都听到了,都知道了。
他是佛,没有人相、我相、众生相、寿者相,冤亲平等,自他一体,把我们每个人都看成他的独生儿女,看成他自己。像我们这样烦恼强盛,业障深重,心性刚强,难调难伏的众生,无人可救,无处可归,庆幸有弥陀主动、平等的救度,又建设极乐世界让我们众生有归依处。
不管是圣人、凡夫,善人、恶人,只要到了无为涅槃的极乐世界,所有的烦恼就会完全融化。就像路面的水,不管清净的、肮脏的,一旦进了大海,立刻跟大海的水一样;再怎样的破铜烂铁,一旦投入大冶烘炉,就立刻变铁成金,转凡成圣。

慧净法师2008年6月于
台北念佛会为澳门莲友开示
回答于 2022-07-21

“人在爱欲之中,独生独死,独去独来”的意思是什么?

这句话的意思是:人活在世间的爱恨情欲之中,从生到死,独自来去,遇见经历的所有快乐与悲伤之事,都是自己承受,没有人可以代替。
这句话出自《无量寿经》,曹魏康僧铠译。
《无量寿经》是净土三经之一。此经说无量寿佛(阿弥陀佛)的因地修行,果满成佛,国土庄严,摄受十方念佛众生往生彼国等事。  经中介绍了阿弥陀佛(无量寿佛)接引众生的大愿、极乐世界的美好景象,以及娑婆世界的污秽不堪等内容。
扩展资料:
句子赏析:
这几句话很简短,但说明了世间的实相。
“人在世间,爱欲之中”:人与人之间,谁没有那种执著的爱欲呢?所以说“人在爱欲之中”,心有爱欲,面对的也是五欲的环境。

人在这个世间,因为我们都贪图五欲,所以都在“爱欲之中”。但其实都是“独生独死,独去独来”,这并不表示我们死的时候才是独死、才是独去,连我们生的时候,也是独生独来。“独生独来”是指我们即使有六亲眷属,恩爱、和合在一起,但其实也是孤独的,因为往往我们的心事,很难有一个知交能让我们倾诉,所以台语有一句话说“心事谁人知”。

参考资料:——《无量寿经》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ℹ️ 今日力丸资讯️1/11.26三专签售会信息2/签售会海外宣传视频情报橘二十四小时播报到此结束明天同一时间再见~== ıllıllı ıllıllı
  • 看上图图~ V 社会科学类的 ssci 期刊投稿看2个:1.看期刊的收稿方向2.看自己的需求,是评职称还是毕业还是提升学术背景每本期刊都有自己的选题方向, ma
  • 巨蟹是个什么事都要非试不可的人,看到什么新鲜的,别人所经历过的,巨蟹都会跟风,因为好奇心作祟,小部分巨蟹相当愿意接受一夜情,并且为此感到刺激,所以当巨蟹未婚先孕
  • 蝴蝶在花间翩翩起舞,树叶从枝桠纷纷凋落,白云从蓝天悠悠飘过,这是自然规律不必悲秋叹春感慨良多,自然如是人生亦如此,新生老去新旧交替符合自然规律,有时候由不得我们
  • 【靠谱抵押车】顶级大佬座驾:17年劳斯莱斯幻影6.7V12四座加长版 选装落地1000万➕金标金腰线 新款LED大灯【抵押车】 四座通风加热按摩 酒柜 冰箱 星
  • ”听到张向南的话凤霞不禁一愣,这赌徒什么时候变了性格,平日里青梅可没少和她诉苦,所以凤霞很是清楚张向南的为人,于是她便试探的问道:“不知青梅何时回来,我也好来找
  • 粉,亦是苏州,脂粉盈香,玉兰扑簌,是天然带着一点清透娇憨的少女气的;绿色,是芭蕉之气,是新泡的梅子酒的香,也是夏雨之味。黄色,是苏州东山枝头第一枝枇杷的香,亦是
  • #vr体验馆加盟#剪辑师把一系列镜头按照某种特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就像火车的车厢那样。  初级类的VR体验馆设备可以用来看电影、玩体感游戏,一般玩家要佩戴头套就可
  • 那个有温暖阳光的午后,“来,蓓蓓be侬吃”“蓓蓓啊,帮妈妈拔特各根白头发……”嗯,有点想家了,只有回家才有人会吴侬软语喊我蓓蓓…#大宝宝碎碎念圣诞紫皮不出意外给
  • 可是我开口就说了两句我的情况......还有一次在经开万达和室友们吃完饭打车回学校,那个司机不愿意开到门口,说堵,然后还说吃那么多不知道走两步。记1⃣️次坎坎坷
  • #小袁d碎碎念[超话]#丫的成功贯彻永远不和自家人吵架的原则但是还是想说不说难受第一刘禅不是演是蠢第二吕布打猪就是不需要辅助一样能开节奏第三打辅助节奏没开好就看
  • 粥可鱼第一次见涨价元就看他不太顺眼,又怎么会想到两年后自己会被他拐回东百看雪,涨价元还说过要请他吃锅包you,这是他一直记在心里的事情。“同学,看你身材这么瘦弱
  • 小米现在的线下服务真的要比之前好很多,今天去合川那边,正好手环用了很多天没电了,跑到附近智慧广场店的小米之家问了下,店员很热心的给我找了充电器,还主动给我找了个
  • [哈哈][加油][威武][给力][作揖][允悲]#美国10月CPI同比上涨7.7%#【病例16-20活动轨迹】太原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通
  • 【辛德拉x劫】倒过来没事,毕竟哥姐不被定义(x)所以如果有人在我这里知道我的cp还要给我安利劫和其他人,或者姐和谁的女潼cp,我真的会谢,我直接一个飞流直下三千
  • 让整个人快乐从天灵盖到后脚跟~在有旅行锁的同时,还有一个超有意思“小兔快跑”的惊喜模式!我说你偏心怎么偏心丑的呢,她说这个丑的更糊她心生怜爱,我不懂啊我真的不懂
  • 我从剩下的成员身上已经看不到最开始的鲜明的定位了,大黑牛全程陪笑,小猎豹总是面无表情,baby画着精致的妆永远维持弧度完美的笑容,找不到吸引人看下去的点。从国
  • #封闭plog# 一些碎碎念·分寸感是每个人的必修课·最近刷同城基本上都是一些负面情绪,不会再刷了,还有就是突然想起年初封闭在家时看的纪录片《梁思成与林徽因》给
  • 2022.11.10很累,可是还是要坚持写小作文[并不简单]HW Day4 (培训倒计时啦⭐今天一大早到园区扫了场所码发现自己yellow了住在附近一起培训的姐
  • 何况中兴在这个方面确实有底气,几乎是目前业界唯一一家坚持做全面屏的厂商了,Axon40 U的屏下摄像也比上一代有显著进步。中兴速度也挺快的,Axon40 U(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