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情窦初开的年纪,大概是十三岁,那年我上初二。

我记着初二刚开学的时候,首先迎来的就是每学期的固定节目——排座位。

我不知道是什么原因,我被老师安排到了第一排,紧靠讲台的位置,可能是我上学期进步比较大,觉得我也是个可造之才了?

我上学期史无前例地拿到了全班第七的名次,还给发了奖状。在这之前,我的成绩一直都在中下游徘徊。不知道这次怎么了,竟然超常发挥了。

我没问过老师,我的猜测也就从来没有被证实过。

老师安排好我的座位之后,又开始安排其他同学,一个接一个的。后来他喊了一个女生的名字,指着我旁边的位置说:“你坐到这里。”

这时候,我的心就开始砰砰砰地跳得越来越快。因为我从来没有和女生做过同桌。等她坐下之后,我的眼睛直直地盯着摆在课桌上的书,但是书上的字一个也不往脑子里进,感觉整个世界都静止了。

我忍不住用眼睛余光偷偷看她,很好奇她在干嘛。余光告诉我,她也在看着书,她脸上的表情怎么样,我的余光看不清楚,也更不知道她的心里在想着什么。

就这样,我们整一节课都没有相互说一句话。后来下课铃声响了,我就趴在课桌上,假装睡一会儿觉。等我睁开眼睛,发现她已经不在座位上了,我心里暗暗思忖着,她去干嘛了。

这时上课铃响了,我看到她和她的一个好朋友---按现在的说法就是闺蜜,慢慢走了进来,同时,向我这里看了一眼。就这样,我们的目光第一次相遇,我慌张地赶紧低头找这节课的课本。可是找来找去,怎么也找不见。此时我恍然大悟,可能是落在家里了。

我清楚地记着,这节课是地理课,地理老师走了进来,开始讲课,我因为没有课本,就盯着上面空无一物的书桌,心神不宁。

后来我的同桌看到了,她轻轻地问:“你没带书啊?”

我轻轻回应:“嗯,好像落在家里了。”

然后她把她的书往中间挪了挪,示意我和她一起看。

这时我的大脑一片空白,木木地把头向她那边靠了靠,好像是被吸铁石吸过去一样。离她越近,有一种清新的香气扑鼻而来,真的很让人陶醉,我知道那是她身上的味道。

终于挨到下课了,她把书合上,放在了书桌下面的桌斗里。

之后发生了什么,我记不清了。我只记着,从此之后,我们的话多了起来,经常聊天嬉闹。

有时候,我中午下课要回家吃饭,她挡着路,不让我过,然后我只能轻轻地把手放在她的背上,轻轻地拨开她,然后她笑了,我也笑着回家吃饭了。

我俩相处得这样好,以至于别的同学拿我俩开玩笑说:“她是你老婆。”

听到别人这样说,我总会说:“别瞎说。”

她听到这样的玩笑,总是看我一眼,然后什么也不说。

其实我内心里,早就喜欢她了,她总是很快乐,总把笑容挂在脸上。虽然她有时爱挖鼻孔,但我觉得这也很可爱。

别人开玩笑说她是我老婆的时候,我心里别提有多开心,多激动了。

她很漂亮,自然也会有得到其他男同学的青睐。

有一个我们的同班同学给她写情书,她看完之后,面无表情。我看到她收到了情书,心里开始焦急,一把夺了过来想看看,她就这样任我夺了过来,什么也没有说。这正好让那个男生看到了,他跑过来一把从我手里夺过那张布满他歪歪斜斜写满情话的纸,跑走了。

还有另一个已经退学的同学,也喜欢她,关于这一点,我是从她那个闺蜜那里听说的,她闺蜜来到我俩的位置这里,告诉我:“那个人听说你俩很亲近,扬言要打你,你以后小心点”。

我同桌说:“没事,我保护你。”

当时虽然我并没有多害怕被打,但是她的这句话,真的让我感动,也很开心。

我发现,我真的深深喜欢上她了。但是我从来没有表达过,就像大部分人一样,在情窦初开的年纪,把那份喜欢,深深地埋藏在心底。

时过境迁,到初三的时候,我俩就不再是同桌了,但我每次看到她,心里总会很激动,很温暖。

后来我们初中毕业了,那时候,没有现在这样发达的社交网络,我们也就断了联系,从此再没有见过。

时至今日,我还总会时不时地想起她,想起她的一颦一笑,想起她走路的姿势,想起她挖鼻孔时的可爱样子,想起她堵住路不让我走时的表情,想起我们之间的点点滴滴。

不知道她现在过得怎么样,是不是还像以前那样快乐,总把笑容挂在脸上呢?

#青春故事##暗恋##小说#

Green Earth Action 我在行动

变废为宝

今天是5月7号.我是一名环保志愿者.每时每刻爱护环境保护环境。废物利用变废为宝。我用薯片盒做了个笔筒。我全程记录下,我做笔筒的全过程。我首先用笔画好尺寸然后用剪刀剪成笔筒高矮。然后用胶带纸将那个把瓶口粘好。非常漂亮。充分做到了废物利用。我作为一名环保志愿者一定要从小事做起,从身边事做起宣传环保知识高环保意识。

【忆 Z先生】

得遇Z先生于一次偶然且必然的机会。

几年前,我去N市D大学参加了一次学术答辩,我亦是答辩者之一,等待着被那些从各个城市外请的专家和教授们“考问”和“提点”。

森肃岸然的“评判者”围着房间中央坐成一圈,他们表情凝重,气势威严。教授和专家们有的翻着案头答辩者精心准备的一摞一摞的资料,虽然漫不经心,但其神情颇显高屋建瓴, 俯瞰尔尔之意;有的随意倚在椅背上,一手端着茶杯,眯着眼吹着茶沫儿,另一手抻向桌面,手指随意地敲着桌面;有的双臂抱在胸前,上躯后仰,双目微翕,似乎标明他已厌倦这种场合,希望早点结束眼前这无聊。我注意到,在专家环列的一隅,有一位相较不同的人,大抵40岁出头的男性,穿着一身得体的西装,竟然像那些即将被评判的人一样“庄重”。他正俯身一页页地翻看资料,面部神态亲和而随意,他不时地在一个笔记本上记些什么……准备被评判的答辩者,恰恰相反,在房间后头坐成两排,个个正襟危坐,屏声静气,等待着那“决定他们命运时刻”的开始。

答辩开始了,先前那些各色的专家们似乎霎时统一了做派,男的、女的,个个成了“怒目金刚”,他们开启了“学术神圣”模式,他们对答辩的人“冷酷无情”、一视同仁,他们把犀利、刁钻的诘问像标枪一样投向答辩者,往往一语中的,直到令两股战战,背沁冷汗的答辩者无言以答,目瞪口呆。然后他们引经据典,国语外语兼用地指出答辩者的不足乃至失误,直到答辩者放弃自己的固执,面红耳赤,连连称是……那个与众不同的年轻评委,此时亦是不同的,轮到他发问时,他语气和缓,面色柔和,他总是依这样开始:“我觉得您的观点很有创新,尤其是……这一点”,他也常常以这样结束:“您觉得,如果×××改成×××有没有可能?是不是可取呢?……”这些从外面请来的知名“裁判”,之于我们完全是陌生面孔,更是至高至上,我们是不太知道他们的情况,乃至姓名也没得了解。记得轮到又一位“可怜”的答辩者,专家评委们对他论文的某些观点提出了似乎不容置疑的质疑。“我参加全国×××的研讨会时,多次强调这个概念……”;“这个课题,在我的论著中,专门做过说明,你的论点是错误的,再说你的字体和格式不符合现行统一的格式要求?”;“一定要多看权威的观点……今年刚发表的《×××》这部外文权威你看过没有?”……诘问劈头盖脸而来,看来这位仁兄多半是通过不了的。轮到那位不知名的教授了,只见他向前倾身——“首先,这个概念,坦诚来说,我现在也没有搞清楚,至于那些所谓权威的书,我个人认为只是可以用来启发和辩论。现在,谈下您的这篇论文,除了论证不足,我倒是觉得您的观点很大胆,很有新意……”我似乎察觉其他的评委颜面上快速掠过一丝若有若无的异样神色……我也似乎察觉那些战战兢兢等待答辩的人群浮现一种难掩的气息……

一切结束。大家各自散去,我向一位同行的朋友谈及那位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评委,他告知我:“那可是Z教授,关于他,我倒是知道一些,那可是一个相当‘厉害’的人物。来自K大学,却是范德堡大学(Vanderblit University)的访问学者和客座教授呢,你知道答辩会上提到的刚发表的那部外文‘权威著作’的作者是谁?正是他呢。不过这一点,那些在座的评委们,也未必知晓……”我这位朋友的舅父恰在K大学工作,看来他说的应该是可信的。

那天下午,我去上交我的答辩档案时,在楼梯的拐角处差点与一个下楼的人撞个满怀,我定睛看时,却是Z教授 --- ---人世真是总不乏如此的巧合啊。对方一面微笑着说着不好意思,一面错身欲要继续下楼。“Z教授,您好,我是本次答辩的学生,能耽误一下您的时间,请教几个问题吗?”我冲口而出,几乎是不假思索的。也许正是他的“与众不同”抑或某种些许的“神秘”让我急欲想与他攀谈,乃至认识一二,不过“请教”这个理由也确实够堂皇。他先看了一下手表,然后很随和地说“可以”。

学院楼梯间恰有供落座休息的平台,桌椅一应俱全,两壁还有排满杂志的书架,甚至一旁还有一台咖啡直饮机,真是周到。一张桌子旁,我们对向坐定,记得我还取了两杯咖啡。我清楚记得当时我先介绍了我的专业,随后向他请教答辩中的几个问题,甚至还向他讨教论文修改的建议和可以借用的模式。Z教授就我的具体问题给出的回答已经不记得了,有几句话至今还记得,“学术也好,研究也罢,一切一旦走向格式化,一旦有了必须的模式,那就是悲剧的开始”;“关键还要有一些新奇的想法,我倒觉得爱因斯坦相对论也许只是记在草稿纸上的一个大胆的想法或推论,他是不会把精力放在引经据典或是故弄玄虚上的,他应该更不会在意论文哪一行字应该用几号字体,哪一行字需要加粗吧”;“知道的越多,就会发现更加的无知,对自己的质疑越大,我们难道没觉出装扮‘权威’或臣服所谓‘权威’恰是学术研究的天敌吗?”……

我记得在他表述自己的想法时,他的语调云淡风轻,甚至有点揶揄或是自嘲,但是其中流露出的对一些东西的坚信和笃定是不容置疑的。我们的谈话没有持续太长时间,因为接Z教授的车已在楼下等他,我匆忙表达了我对他的谢意,竟然也没来得及或者当时根本忘记了留他一个联系方式,这确乎是一个很大的遗憾。

我大抵是不能探及Z教授的知识半径和学养纵深的,但是我觉的我非常赞同其看法,他的那几句话至今于我仍有磨灭不掉的印象,并且从某种程度上升华为一种我深以为然的大道至理。而今,头衔包装、名位粉饰甚嚣尘上的周遭,那些所谓的“专家”和“教授”似乎终于“物极必反”,不再是一个成色十足的光环和褒义词了;当然,“先生”这一称谓始终是予那些不屑于沽名钓誉,德高学厚的人的,Z先生,足堪“先生”之谓,尽管如今这样的人还是少之又少……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9.27你记住你和别人不一样因为第一个阶段还没过去 没有资格休息今天上午去值班后 又发通知啥的 也就背了半个小时的事下午上完课 又弄加分表 算是没背书全天集中精
  • 时间,用它独有的方式令我渐渐宽宏,明白不管怎样被生活对待,依然要许诺自己,并且相信,岁月自有关照。人生就那么短,不要为了变成别人喜欢的样子,委屈了自己。
  • 凭借诸多与众不同之处,「山谷」住宅综合体荣获2021年 Emporis 世界最佳摩天大楼奖:首先,它将办公、零售、餐饮、文化设施和公寓结合在一起;其次,与商业区
  • 女人,无论你是清新的,淡雅的,或是漂亮的,平庸的,都要有“我若盛开,清风自来”的优雅与从容,要将平凡的自己,演绎成这世上不一样的烟火。一个有真性情的女人,不媚不
  • zyy:你还不吃饭,就应该多吃点肉小杨:我的饭里有肉的呀,但是我有点嚼不动zyy:你应该酸菜鱼多huang点下去[虽然但是听起来有点刺激[二哈]]小尚:莎姐你一
  • 宝贝儿还是再演点偶像剧吧,美貌让人癫狂。!
  • 各種喜餅禮盒通通都有喔金格大黑松小倆口❤️喜憨兒喜餅接二連三合作真的很威這樣搞得我很想講講消費財這件事,跟結婚有什麼關係呢!妳就是我永恆的璀璨的传说,不放手,不
  • 天上月,遥望似一团银。夜久更阑风渐紧。与奴吹散月边云。照见负心人。 —— 五代·佚名《望江南·天上月》五两竿头风欲平,长风举棹觉船轻。柔橹不施停却棹,是船行。
  • 然而,这秋就像一个预告,提醒我们,等待我们的,只有那周而复始的无边无际看不到尽头……此刻不知道说什么~只希望我们安好吧#新疆#陈康和宋羽霏一语道破了法官与律师的
  • 人的一生总是在喜怒哀乐中成长,我们要走的路,有着太多的不确定,遇事无须太执,谁都无法带走什么,又何必纠结于某一人、某一时、某一事,只有看开了,想通了,才能随缘、
  • 3、好心境是自己创造的我们常常无法去改变别人的看法,能改变的恰恰只有我们自己。6、不要追逐世俗的荣誉终生寻找所谓别人认可的东西,会永远痛失自己的快乐和幸福。
  •   强内功  用创新“内功”换市场  培育更强“免疫力”  俄罗斯、越南、厄瓜多尔、阿根廷……2月10日复工以来,广电运通产业园接连交付4批智能金融设备,发往8
  • 他山之石——讲一下分析赛道的思路 , 对于成长股或者赛道股投资关注几个核心因素:1 、 市场成长性: 鸡犬升天 , 做起来最简单 , 在市场预估兑现前拿住主流股
  • 武契奇还在采访中说道:“我告诉你们这些,是为了让你们明白我们面临的压力有多大,因为塞尔维亚是唯一一个与莫斯科和圣彼得堡维持以往水平的航班频次的国家。4、今天A股
  • 大家应该都很喜欢我,我也很喜欢大家[抱一抱]阳光下,农民师傅们开着收割机收割玉米,在现实生活中我是第一次看到收割机收玉米,我的心情就像那一缕阳光灿烂而明亮,我看
  • #张云雷[超话]# [月亮]#小辫儿张云雷[超话]# 【2019.08.01】早-混场 ️ 请依次【点开】以下链接,并按要求选择举报类型,举报完成后在评论
  • ——陶渊明《五柳先生传》25.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欧阳修《醉翁亭记》16.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
  • 杨晨的成长史❸ 服装实体转型梵妳卡波加盟店在我升级FC总代招了很多代理后,我毅然决然的放弃了我7年的代购和服装生意,也把我刚刚装修的服装店全部砸掉开了现在的税东
  • 这次牢牢记得一定要按时做核酸[耶]最开始是刷校门扫脸的时候报"健康码有误" 然后就在南门外排了好长的队准备做核酸 结果临门一脚被告知必须去市
  • 肉不是电冰柜里的冻肉(从前没有电冰柜)就是冬寒天冻,肉还是软软的,没有手艺是切不好的。烤肉用的不是炭,不是柴,是烧过除烟的松树枝子,所以带有特殊香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