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世间爱欲之中,独生独死,独去独来

文:慧净法师 

人在世间爱欲之中......
一个人如果不知道五浊恶世的秽污痛苦,就会迷恋而不晓得要离开;一个人如果不知道极乐世界的清净安乐,无有众苦,就不晓得欣慕而愿生净土。

01 爱欲荣华,不可常保
《大经》言:
爱欲荣华,不可常保,皆当别离,无可乐者。
这短短四句法语,已经彻底显明了人生的实相。
有一句话说“爱不重,不生娑婆”,我们既然投生到娑婆世界来,表示每个人都有很深重的爱欲和烦恼,因为贪求五欲,所以广造杀、盗、淫、妄、酒等种种罪业。
有关杀生,《楞严经》有一句经文说得很彻底:
汝负我命,我还汝债,以是因缘,经百千劫,常在生死。
就男女的情欲来讲,则说:
汝爱我心,我怜汝色,以是因缘,经百千劫,常在缠缚。

一切众生之所以生生世世在六道轮回,受苦不休,论其根本就是“爱欲”——贪爱追求世间的财、色、名、食、睡,导致生生世世相互结冤,结怨,而轮回无尽,受苦无穷。
生在这个世间,每个人内心都充满着爱欲,都是在追求荣华富贵。然而,“种种欲望求不得,纵使求得又如何”,求不得时固然苦,即使追求到了,最后都不可能常保。
再怎样恩爱的骨肉,或者是夫妻,最后都一定要分离,古人说:
父母恩深终须别,
夫妻义重也分离;
人生似鸟同林宿,
大限来时各自飞。
再怎样拥有金银财宝,最后一毛钱也带不走,古人说:
金也空,银也空,
死后何曾在手中;
妻也空,子也空,
黄泉路上不相逢。

所以,现在的拥有,不是真正的拥有;现在的相守,最后也会分开,而难再相逢相聚,即便相逢也互不认识。再怎样的富贵荣华,当他要死的时候,能够右手握金,左手握银,而欢喜满足地带着离开吗?不可能。
大部分情形是:
贫贱的人反而能视死如解脱,所以能够洒然而去;而一生富贵的人往往因为拥有娇妻美眷、恩爱家人、金银财宝,临命终时难分难舍,痛苦比贫贱的人更炽盛。

人生的相聚,夫妻也好,父子母女也好,兄弟、六亲眷属,乃至同参道友、一般朋友、一般团体,或者是生存在这个社会、国家,甚至出生在这个地球上,无非都是缘。因为有了这个缘,才投生到地球来,投生到这个国家,投生到某一个家庭;如果没有这个缘,是绝不可能投生到这里的。
怎样的缘呢?
祖师大德开示说,人生相聚,无非是讨债还债,或者报恩报怨。
为了讨债还债,为了报恩报怨,就出生在某个环境,出生为某对夫妻的儿女;身体强弱,脑力智愚,一生成败,穷通贵贱,或者与谁结婚,生几个儿女,这都有他的缘,否则是不可能来这里投胎的。

佛说:“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
如果这辈子夫妻恩爱,子女孝顺,家庭美满,事业发达,就晓得过去世彼此都曾经结过好因好缘,而且积德行善,所以才有这样幸福的一世;如果夫妻个性不同,说话不投机,彼此相看互不顺眼,儿女又不孝顺,家庭时常争吵,事业总是亏本,人生种种都不顺利,就表示过去世彼此没有结好因好缘,少行善积德,所以这辈子彼此相聚,就有这些恩怨挫折。

过去的生生世世,当然我们无从得知;可是检讨今生今世,追根究本,就晓得过去我们播了怎样的种,才会导致现在的收成。尽管我们播种时无知,但是最后就晓得当初播种的是什么样的种子。就好像半夜我们到仓库去,在黑暗当中抓了一把种子到外面播种,当时并不晓得是什么种子,可是总有一天会知道,当它开花结果的时候,就晓得当初抓的是怎样的种子了。
人生都是一个缘,不是报恩就是报怨,不是讨债就是还债,只要债还完了,业了了,就一定会离开这个世间;如果业债还没有结清,要离开是不可能的。

我们学佛者要认清这个事实,碰到逆境时,要知道这是我们过去播下的,不是上帝安排的,也不是阎罗王判定的,完全是我们自己安排,造作而来的,应该无怨无悔,不怨天不尤人,甘心承受,这样才能还清这个债务。不然旧债未还,又加新殃,岂不是永远都在结冤结怨?永远都在冤冤相报?
人有生必有死,就像做梦,终有醒来的时候。所以,身体再怎么健康长寿,彼此再怎么恩爱,最后还是会转变,会离开,不是究竟的。因此,《无量寿经》明显开示我们人生的实相:“爱欲荣华,不可常保,皆当别离,无可乐者。”

02 独生独死,独去独来
人在世间爱欲之中,
独生独死,独去独来。
当行至趣苦乐之地,
身自当之,无有代者。
请问大家,我们孤独不孤独?(众答:孤独。)
结婚的人,有先生,有太太,有儿女,有眷属,现在又有同参道友,怎么会孤独呢?是不是将来死了,各自随业受报去,所以才孤独呢?其实不是。
凡夫都有贪、瞋、痴、慢、疑,因此一定有各自的烦恼与执著。既然这样,就不可能彻底体谅对方,包容对方,怜惜对方,彼此也就不敢倾诉心中的种种烦恼。夫妻再怎么恩爱,儿女再怎么孝顺,再怎么相聚一堂,内心还是孤独。

有句俗语说“心事谁人知”,谁敢把内心全部掏出来跟人倾诉呢?又有谁能够互相理解而相互包容呢?所以,再怎样恩爱的夫妻,也很难尽情地倾诉心中的苦闷、烦恼与秘密。
一个人的时候,固然孤独;家亲眷属相聚一堂,也还是孤独的。
所以说“人在世间爱欲之中,独生独死,独去独来”。

03我们的苦,佛都包容
彻底而言,如果我们的起心动念像电视或计算机的荧幕,不需要我们诉说,自然就会随时呈现出来,我们无法选择、控制,大家都能看到,这样我们还敢出门吗?我想大家都不敢出门了,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有妄想、杂念、烦恼,也都有不可告人之事。但是鬼神就有他心通,佛菩萨也有他心通,我们的起心动念、言语行为,都在他们的视线与听闻所及之范围内,他们都看得到,听得到。

爱欲烦恼不重,就不会出生在这个五浊恶世之中,知道这个道理,我们就应该彼此体谅包容。
五浊恶世的众生都是恶人,都是一丘之貉,所以要彼此同情,一即一切,一切即一。我既然如此,别人也是一样;别人会那么做,表示我也会。只是今天我没有碰到那样的因缘而已,如果碰到和他相同的因缘,他就是我,我就是他。所以要彼此同情,彼此体谅。

有一句话说:
在业力的推动下,没有人是故意的;智者悲悯有情,凡夫互相谴责。
这句话很具悲悯,又通情达理。如果大家把这句话时刻谨记在脑海里,吟咏在心中,自然会逐渐转化个性气质,也会给自己带来温暖和谐的生活空间。
在宇宙之中,真正了解我们,包容我们,体谅我们,不嫌厌我们,甚至不惜污染,亲自跳进五浊恶世的苦海抱住我们,救我们到岸上的,只阿弥陀佛。

阿弥陀佛无时不在,无处不在。阿弥陀佛智慧无量,慈悲无尽。我们的苦,我们的业力,身不由己,他都看到了,都听到了,都知道了。
他是佛,没有人相、我相、众生相、寿者相,冤亲平等,自他一体,把我们每个人都看成他的独生儿女,看成他自己。像我们这样烦恼强盛,业障深重,心性刚强,难调难伏的众生,无人可救,无处可归,庆幸有弥陀主动、平等的救度,又建设极乐世界让我们众生有归依处。
不管是圣人、凡夫,善人、恶人,只要到了无为涅槃的极乐世界,所有的烦恼就会完全融化。就像路面的水,不管清净的、肮脏的,一旦进了大海,立刻跟大海的水一样;再怎样的破铜烂铁,一旦投入大冶烘炉,就立刻变铁成金,转凡成圣。

慧净法师2008年6月于
台北念佛会为澳门莲友开示
回答于 2022-07-21

“人在爱欲之中,独生独死,独去独来”的意思是什么?

这句话的意思是:人活在世间的爱恨情欲之中,从生到死,独自来去,遇见经历的所有快乐与悲伤之事,都是自己承受,没有人可以代替。
这句话出自《无量寿经》,曹魏康僧铠译。
《无量寿经》是净土三经之一。此经说无量寿佛(阿弥陀佛)的因地修行,果满成佛,国土庄严,摄受十方念佛众生往生彼国等事。  经中介绍了阿弥陀佛(无量寿佛)接引众生的大愿、极乐世界的美好景象,以及娑婆世界的污秽不堪等内容。
扩展资料:
句子赏析:
这几句话很简短,但说明了世间的实相。
“人在世间,爱欲之中”:人与人之间,谁没有那种执著的爱欲呢?所以说“人在爱欲之中”,心有爱欲,面对的也是五欲的环境。

人在这个世间,因为我们都贪图五欲,所以都在“爱欲之中”。但其实都是“独生独死,独去独来”,这并不表示我们死的时候才是独死、才是独去,连我们生的时候,也是独生独来。“独生独来”是指我们即使有六亲眷属,恩爱、和合在一起,但其实也是孤独的,因为往往我们的心事,很难有一个知交能让我们倾诉,所以台语有一句话说“心事谁人知”。

参考资料:——《无量寿经》

人在世间爱欲之中,独生独死,独去独来

文:慧净法师 

人在世间爱欲之中......
一个人如果不知道五浊恶世的秽污痛苦,就会迷恋而不晓得要离开;一个人如果不知道极乐世界的清净安乐,无有众苦,就不晓得欣慕而愿生净土。

01 爱欲荣华,不可常保
《大经》言:
爱欲荣华,不可常保,皆当别离,无可乐者。
这短短四句法语,已经彻底显明了人生的实相。
有一句话说“爱不重,不生娑婆”,我们既然投生到娑婆世界来,表示每个人都有很深重的爱欲和烦恼,因为贪求五欲,所以广造杀、盗、淫、妄、酒等种种罪业。
有关杀生,《楞严经》有一句经文说得很彻底:
汝负我命,我还汝债,以是因缘,经百千劫,常在生死。
就男女的情欲来讲,则说:
汝爱我心,我怜汝色,以是因缘,经百千劫,常在缠缚。

一切众生之所以生生世世在六道轮回,受苦不休,论其根本就是“爱欲”——贪爱追求世间的财、色、名、食、睡,导致生生世世相互结冤,结怨,而轮回无尽,受苦无穷。
生在这个世间,每个人内心都充满着爱欲,都是在追求荣华富贵。然而,“种种欲望求不得,纵使求得又如何”,求不得时固然苦,即使追求到了,最后都不可能常保。
再怎样恩爱的骨肉,或者是夫妻,最后都一定要分离,古人说:
父母恩深终须别,
夫妻义重也分离;
人生似鸟同林宿,
大限来时各自飞。
再怎样拥有金银财宝,最后一毛钱也带不走,古人说:
金也空,银也空,
死后何曾在手中;
妻也空,子也空,
黄泉路上不相逢。

所以,现在的拥有,不是真正的拥有;现在的相守,最后也会分开,而难再相逢相聚,即便相逢也互不认识。再怎样的富贵荣华,当他要死的时候,能够右手握金,左手握银,而欢喜满足地带着离开吗?不可能。
大部分情形是:
贫贱的人反而能视死如解脱,所以能够洒然而去;而一生富贵的人往往因为拥有娇妻美眷、恩爱家人、金银财宝,临命终时难分难舍,痛苦比贫贱的人更炽盛。

人生的相聚,夫妻也好,父子母女也好,兄弟、六亲眷属,乃至同参道友、一般朋友、一般团体,或者是生存在这个社会、国家,甚至出生在这个地球上,无非都是缘。因为有了这个缘,才投生到地球来,投生到这个国家,投生到某一个家庭;如果没有这个缘,是绝不可能投生到这里的。
怎样的缘呢?
祖师大德开示说,人生相聚,无非是讨债还债,或者报恩报怨。
为了讨债还债,为了报恩报怨,就出生在某个环境,出生为某对夫妻的儿女;身体强弱,脑力智愚,一生成败,穷通贵贱,或者与谁结婚,生几个儿女,这都有他的缘,否则是不可能来这里投胎的。

佛说:“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
如果这辈子夫妻恩爱,子女孝顺,家庭美满,事业发达,就晓得过去世彼此都曾经结过好因好缘,而且积德行善,所以才有这样幸福的一世;如果夫妻个性不同,说话不投机,彼此相看互不顺眼,儿女又不孝顺,家庭时常争吵,事业总是亏本,人生种种都不顺利,就表示过去世彼此没有结好因好缘,少行善积德,所以这辈子彼此相聚,就有这些恩怨挫折。

过去的生生世世,当然我们无从得知;可是检讨今生今世,追根究本,就晓得过去我们播了怎样的种,才会导致现在的收成。尽管我们播种时无知,但是最后就晓得当初播种的是什么样的种子。就好像半夜我们到仓库去,在黑暗当中抓了一把种子到外面播种,当时并不晓得是什么种子,可是总有一天会知道,当它开花结果的时候,就晓得当初抓的是怎样的种子了。
人生都是一个缘,不是报恩就是报怨,不是讨债就是还债,只要债还完了,业了了,就一定会离开这个世间;如果业债还没有结清,要离开是不可能的。

我们学佛者要认清这个事实,碰到逆境时,要知道这是我们过去播下的,不是上帝安排的,也不是阎罗王判定的,完全是我们自己安排,造作而来的,应该无怨无悔,不怨天不尤人,甘心承受,这样才能还清这个债务。不然旧债未还,又加新殃,岂不是永远都在结冤结怨?永远都在冤冤相报?
人有生必有死,就像做梦,终有醒来的时候。所以,身体再怎么健康长寿,彼此再怎么恩爱,最后还是会转变,会离开,不是究竟的。因此,《无量寿经》明显开示我们人生的实相:“爱欲荣华,不可常保,皆当别离,无可乐者。”

02 独生独死,独去独来
人在世间爱欲之中,
独生独死,独去独来。
当行至趣苦乐之地,
身自当之,无有代者。
请问大家,我们孤独不孤独?(众答:孤独。)
结婚的人,有先生,有太太,有儿女,有眷属,现在又有同参道友,怎么会孤独呢?是不是将来死了,各自随业受报去,所以才孤独呢?其实不是。
凡夫都有贪、瞋、痴、慢、疑,因此一定有各自的烦恼与执著。既然这样,就不可能彻底体谅对方,包容对方,怜惜对方,彼此也就不敢倾诉心中的种种烦恼。夫妻再怎么恩爱,儿女再怎么孝顺,再怎么相聚一堂,内心还是孤独。

有句俗语说“心事谁人知”,谁敢把内心全部掏出来跟人倾诉呢?又有谁能够互相理解而相互包容呢?所以,再怎样恩爱的夫妻,也很难尽情地倾诉心中的苦闷、烦恼与秘密。
一个人的时候,固然孤独;家亲眷属相聚一堂,也还是孤独的。
所以说“人在世间爱欲之中,独生独死,独去独来”。

03我们的苦,佛都包容
彻底而言,如果我们的起心动念像电视或计算机的荧幕,不需要我们诉说,自然就会随时呈现出来,我们无法选择、控制,大家都能看到,这样我们还敢出门吗?我想大家都不敢出门了,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有妄想、杂念、烦恼,也都有不可告人之事。但是鬼神就有他心通,佛菩萨也有他心通,我们的起心动念、言语行为,都在他们的视线与听闻所及之范围内,他们都看得到,听得到。

爱欲烦恼不重,就不会出生在这个五浊恶世之中,知道这个道理,我们就应该彼此体谅包容。
五浊恶世的众生都是恶人,都是一丘之貉,所以要彼此同情,一即一切,一切即一。我既然如此,别人也是一样;别人会那么做,表示我也会。只是今天我没有碰到那样的因缘而已,如果碰到和他相同的因缘,他就是我,我就是他。所以要彼此同情,彼此体谅。

有一句话说:
在业力的推动下,没有人是故意的;智者悲悯有情,凡夫互相谴责。
这句话很具悲悯,又通情达理。如果大家把这句话时刻谨记在脑海里,吟咏在心中,自然会逐渐转化个性气质,也会给自己带来温暖和谐的生活空间。
在宇宙之中,真正了解我们,包容我们,体谅我们,不嫌厌我们,甚至不惜污染,亲自跳进五浊恶世的苦海抱住我们,救我们到岸上的,只阿弥陀佛。

阿弥陀佛无时不在,无处不在。阿弥陀佛智慧无量,慈悲无尽。我们的苦,我们的业力,身不由己,他都看到了,都听到了,都知道了。
他是佛,没有人相、我相、众生相、寿者相,冤亲平等,自他一体,把我们每个人都看成他的独生儿女,看成他自己。像我们这样烦恼强盛,业障深重,心性刚强,难调难伏的众生,无人可救,无处可归,庆幸有弥陀主动、平等的救度,又建设极乐世界让我们众生有归依处。
不管是圣人、凡夫,善人、恶人,只要到了无为涅槃的极乐世界,所有的烦恼就会完全融化。就像路面的水,不管清净的、肮脏的,一旦进了大海,立刻跟大海的水一样;再怎样的破铜烂铁,一旦投入大冶烘炉,就立刻变铁成金,转凡成圣。

慧净法师2008年6月于
台北念佛会为澳门莲友开示
回答于 2022-07-21

“人在爱欲之中,独生独死,独去独来”的意思是什么?

这句话的意思是:人活在世间的爱恨情欲之中,从生到死,独自来去,遇见经历的所有快乐与悲伤之事,都是自己承受,没有人可以代替。
这句话出自《无量寿经》,曹魏康僧铠译。
《无量寿经》是净土三经之一。此经说无量寿佛(阿弥陀佛)的因地修行,果满成佛,国土庄严,摄受十方念佛众生往生彼国等事。  经中介绍了阿弥陀佛(无量寿佛)接引众生的大愿、极乐世界的美好景象,以及娑婆世界的污秽不堪等内容。
扩展资料:
句子赏析:
这几句话很简短,但说明了世间的实相。
“人在世间,爱欲之中”:人与人之间,谁没有那种执著的爱欲呢?所以说“人在爱欲之中”,心有爱欲,面对的也是五欲的环境。

人在这个世间,因为我们都贪图五欲,所以都在“爱欲之中”。但其实都是“独生独死,独去独来”,这并不表示我们死的时候才是独死、才是独去,连我们生的时候,也是独生独来。“独生独来”是指我们即使有六亲眷属,恩爱、和合在一起,但其实也是孤独的,因为往往我们的心事,很难有一个知交能让我们倾诉,所以台语有一句话说“心事谁人知”。

参考资料:——《无量寿经》

巴叉那人曾疯狂地摧毁了他们境内的所有佛堂,包括稀有而极具保存价值的千年石像、圣迹和古殿堂。得瓦各山巍然屹立在大海岸边,面向大海,有一群依山而建的寺庙群,它们鳞次栉比,闪闪发光,格外庄严,也都被巴叉那们一把火焚烧而尽。唯有一座规模庞大,名叫歌萨巴的著名寺院因神灵暗中护佑,数次惨遭涂炭,却均未被大火烧燃。

当四位上师出现在他们的街上时,巴叉那们惊呼:光头红袈裟竟然敢出现在这里!真是前所未有、极不吉祥。他们将四人投入恐怖的、滥用酷刑的监狱,吩咐狱卒将他们杀害。四位上师用白芥子撒在监狱狱卒身上,狱卒全部癫狂。四人逃出监狱,竭力祈祷大菩萨,大菩萨授记说:“你们成就降伏事业的时刻已经来临。”四位上师在扎日嘎聚集,共修威力无比的大威德金刚。六个月后,巴叉那人发生内战,东方有一个德日加种姓,对他们窥觑已久,趁此机会把他们打得一败涂地。自此,那里改朝换代,由一位叫拉玛祥的黑德的国王统治。

而瑜伽母厄玛芭达则获得了虹身,消失在彩虹的光晕之中;妲让嘎瑜伽母无碍成就了四种看式。当时,跟随阿阇黎的弟子有男女瑜伽士共二十人。当阿阇黎在南方嘎那扎居住时,为了调伏当地信仰外道的国王,上师一行来到王宫。王宫里供奉着一尊可怖的石像,为从前一个名叫蜘蛛的人所造。上师践踏其上,其柔软之足在如金刚岩般的石像身上印下了深深的脚印。国王命人牵来六头狂象,让它们踩踏在上师身上,上师用手轻压狂象之身,它们立刻不能动弹。有一尊以神秘严厉而著称的石像,名叫占扎嘎,上师用契克印向它一指,它就象酥油接触到日光般全部融化。如今,它的残骸依然留存于世,但已不具人形,在它的边缘留有清晰的融化痕迹。国王知道阿阇黎是一位成就者后,便向上师谢罪,并至诚顶礼。自此,阿阇黎的美名传遍整个世间。

不久,马拉哈扎和果哥那两地迎请上师去那里的寺院。人们闻讯蜂拥而至,上师根据人们不同根基和意乐分别赐予灌顶和教言。他宣讲密宗如海续部,广弘深奥的金刚乘密法,自在地显现度生事业。他的弟子中,有三十位班智达和六十名四众弟子。在他智慧力的加持下,他们和包括城中的十一个人都成就了细微事业,很多人生起了殊胜等持的境界,获大成就而虹化的人亦不可胜数。

后来,巴扎吉国王迎请上师前往该国,在那里住了很久。当时,金洲、达那榭洲、百给洲、绕康洲、帮嘎拉洲等路途遥远的洲,和南瞻部洲的比丘及班智达都在那里聚会长达三年之久。国王趁此千载难逢之机,对僧众大行供养。当时到会的僧侣有三千人,还有难以计数的优婆塞及优婆夷,从四方闻讯而来的瑜伽士也有成千上万。阿阇黎寂密是他们所有人当之无愧的精神导师,希望和启示的巨大来源。有些人在阿阇黎面前求修法,有些人求甚深教言,有的求灌顶和加持,有的在他足下顶礼绕转,他们都与阿阇黎结下了深浅不同的善缘,种下了证悟与解脱之因。(8)

——大成就者多罗拉他《密宗大成就者奇传》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要敢于直面你的恐惧,让自己过上充实的生活。当你感到疲惫时,放轻松,享受那些简单而纯粹的快乐。
  • #琼楼昱宇[超话]#双手奉上23~24的不不~开局懵懵大狗,一整个被可爱到了,今天的不不依旧是个敢跟王爷正面硬刚的帅气掌门看最前面我就想,不不什么时候能发现大师
  • 因为8月13号在榕江跟他们踢了一场,那时候的气氛很火,可是他们球场没有什么完整的配套,我很想从那场之后请他们来香港,我们的球场也很好,气氛要不同,我们有不同的球
  • #刘宇宁开始推理吧#|#刘宇宁南珩离十六#|#摩登兄弟[超话]#予君欢喜城,暖色浮余生~ฅʕ•̫͡•ʔฅ既然都要变老,不如一起吧……@摩登兄弟刘宇宁刘宇宁开始推
  • 节约用电 我是在2021年7月加入环境保护队伍里来的,自从加入以后我就爱上了环保不论是垃圾分类,绿化树木,美化我家周边的环境,主要是每天离不开我们的水电我是特别
  • 他会容忍我的不足,欣赏我的长处,了解我的心意。凡事并不强求,自我的各种运势极为旺盛,许多抽中大奖的幸运人,常常都具备了这个数字磁场。
  • #茶海湄潭# #贵州最美乡村# 【珠遵协作“设计师驻地”帮扶湄潭活动启动】7月11日下午,在粤黔协作工作队遵义工作组(珠海驻遵义工作组)的指导下,由珠海市设计中
  • 虽然“这些”供给并不是我的义务,但是,他们想把我设定在那个“位置”上,把你从我身边彻底撇开就可以了,所以,他们嘴巴上一套,实际行动一套,目的就是逼着我在日常生活
  • 所以无法理解战术逻辑的结果,就是骂完桑乔骂拉什福德,以后把加纳乔拉到左边来,也同样会被骂。所以无法理解战术逻辑的结果,就是骂完桑乔骂拉什福德,以后把加纳乔拉到左
  • 质招‮财横‬偏财,祝 ‮运赌‬捞偏门让,你绝‮处逢‬生,升‮发官‬财,危转为安,升提福报‮势和‬运,平‮健安‬,康祛除邪病‮防,‬小,人‮霉挡‬运!质招‮财横‬
  •   有时候我感觉自己背后好像有一位精进菩萨,只要我稍微一想偷懒的时候,就会被当头一棒,就像我不及时记录发生的事情,就会无法入眠一样,不去认真应付每一次考试,就会
  • 12. 不要总是偷窥别人的生活,当你总是关注别人的生活,你就偏离了自己的轨道,得到再多,也不会让你快乐。 10. 如果你现在花钱如流水挣一个花俩个,除非你
  • 520了,不要再玩星露谷了,天天酿小桶,在生活中并不能给你带来任何实质性的作用,朋友们兜里掏出一大把钱吃喝玩乐,你默默在家惦记今天上古水果成熟了没有,亲戚吃饭问
  • 地理位置优越,去天环、太古汇等都不远 3⃣️ 广州雅致酒店✅新晋广州网红酒店超级推荐它的浴缸大大的落地景可以看到广州塔,随手一拍就是大片。打卡小蛮腰广州必住的
  • 本期推出的是:大海洽战斗遗址#刘宇宁天行健##刘宇宁卓不凡##摩登兄弟[超话]# 刘宇宁卓不凡刘宇宁天行健伍·贰拾壹周二啦!为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我们开
  • 深圳音乐学院,计划规模1000人,微型学校。除了深大,其他都还是小规模大学↓深圳大学,在校生规模44569人,深圳最大的大学。
  • 拿了他手机,看了他个人所得税APP,一年18W出头,少是少了点,不过节约点,确实也能养家糊口[挖鼻]趁年轻要多努力,听起来像废话,却是至理名言。爸爸天天混日子,
  • その時は元宰げんさい先生も、とうに物故ぶっこしていましたし、張氏ちょうしの家でもいつの間まにか、三度まで代が変っていました。――ちょうど龍翔りょうしょうの看かん
  • ”05、“熙熙攘攘的人海里,我把温柔和偏爱都你。”14、“我在人间贩卖黄昏,只为收集时间的温柔去见你。
  • 做自己的英雄,清理内心,让一切都变得井井有条,干净舒适,我觉得现实中能做到苏菲的品质,不用移动城堡也行(笑)“找一个过夜的地方 ”让心灵和身体得到安放,幸好心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