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像開光科儀》

凡開光所裝塑何神。
當誦其神之誥。
無誥亦必禮請為何事。肖像。
亦各文函詳述之。

道本無名。境由心生。
威儀廟貌聳凡情。
森森法象呈。式憑不遠。
靈威放光明。
威靈顯應大天尊

玉清寶誥
志心皈命禮
三界之上 梵炁彌羅
上極無上 天中之天
鬱羅蕭臺 玉山上京
渺渺金闕 森羅淨泓
玄元一炁 混沌之先
寶珠之中 玄之又玄
開明三景 化生諸天
億萬天真 無鞅數眾
旋斗曆箕 回度五常
巍巍大範 萬道之宗
大羅玉清 虛無自然
至真妙道 元始天尊

上清寶誥
志心皈命禮
居上清境 號靈寶君
祖劫化生 九萬九千餘梵炁
赤書煥發 六百六十八真文
因混沌赤文而開九霄


紀元洞玉曆而分五劫
天經地緯 巍乎造化之宗
樞陰機陽 卓爾雷霆之祖
大悲大願 大聖大慈
玉宸道君 靈寶天尊

太清寶誥
志心皈命禮
隨方設教 歷劫度人
為皇者師 帝者師 王者師
假名易號
立天之道 地之道 人之道
隱聖顯凡
總千二百之官君


包萬億重之梵炁
化行今古 著道德凡五千言
主握陰陽 命雷霆用九五數
大悲大願 大聖大慈
太上老君 道德天尊

三清三境三寶天尊寶誥
△至心皈命禮:
天寶。靈寶。神寶。玉清。
上清。太清。一炁流行。
三尊應化。咸光寂寂。
不言而佈四時。著色而空。
無為化生三界。大羅天上。
太極宮中。虛無妙道。
三清三境三寶天尊。

太上老君說常清淨妙經
老君曰。
大道無形。生育天地。
大道無情。運行日月。
大道無名。長養萬物。
吾不知其名。強名曰道。
夫道者。有清有濁。
有動有靜。天清地濁。
天動地靜。男清女濁。
男動女靜。降本流末。
而生萬物。清者濁之源。
動者靜之機。人能常清靜。
天地悉皆歸。夫。人神好清。
而心擾之。人心好靜。
而欲牽之。常能遣其慾。
而心自靜。澄其心。
而神自清。自然六欲不生。
三毒消滅。所以不能者。
為心未澄。慾未遣。
能遣之者。內觀其心。
心無其心。外觀其形。
形無其形。遠觀其物。
物無其物。三者既悟。
唯見於空。觀空亦空。
空無所空。所空既無。
無無亦無。無無其無。
湛然常寂。寂無所寂。
欲豈能生。欲既不生。
即是真靜。真常應物。
真常得性。常應常靜。
常清靜矣。如此清淨。
漸入真道。既入真道。
名為得道。雖名得道。
實無所得。為化眾生。
名為得道。能悟之者。
可傳聖道。

#南无阿弥陀佛# 達磨大師悟性論

達磨祖師著
渝州華嚴寺沙門釋宗鏡校刻

夫道者;以寂滅為體。修者;以離相為宗。故經云:寂滅是菩提,滅諸相故。佛者覺也;人有覺心,得菩提道,故名為佛。經云:離一切諸相,即名諸佛。是知有相,是無相之相。不可以眼見,唯可以智知。若聞此法者,生一念信心,此人以發大乘超三界。三界者:貪瞋癡是。返貪瞋癡為戒定慧,即名超三界。然貪瞋癡亦無實性,但據眾生而言矣。若能返照,了了見貪瞋癡性即是佛性,貪瞋癡外更無別有佛性,經云:諸佛從本來,常處於三毒,長養於白法,而成於世尊。三毒者:貪瞋癡也。言大乘最上乘者,皆是菩薩所行之處,無所不乘,亦無所乘,終日乘未嘗乘,此為佛乘。經云:無乘為佛乘也。若人知六根不實,五蘊假名,遍體求之,必無定處,當知此人解佛語。經云:五蘊窟宅名禪院。內照開解即大乘門,可不明哉。不憶一切法,乃名為禪定。若了此言者,行住坐臥皆禪定。知心是空,名為見佛。何以故?十方諸佛皆以無心,不見於心,名為見佛。捨身不吝,名大布施。離諸動定,名大坐禪。何以故?凡夫一向動,小乘一向定,謂出過凡夫小乘之坐禪,名大坐禪。若作此會者,一切諸相不求自解,一切諸病不治自差,此皆大禪定力。凡將心求法者為迷,不將心求法者為悟。不著文字名解脫;不染六塵名護法;出離生死名出家;不受後有名得道;不生妄想名涅槃;不處無明為大智慧;無煩惱處名般涅槃;無心相處名為彼岸。迷時有此岸,若悟時無此岸。何以故?為凡夫一向住此。若覺最上乘者,心不住此,亦不住彼,故能離於此彼岸也。若見彼岸異於此岸,此人之心,已得無禪定。煩惱名眾生,悟解名菩提,亦不一不異,只隔具迷悟耳。迷時有世間可出,悟時無世間可出。平平等法中,不見凡夫異於聖人。經云:平等法者,凡夫不能入,聖人不能行。平等法者,唯有大菩薩與諸佛如來行也。若見生異於死,動異於靜,皆名不平等。不見煩惱異於涅槃,是名平等。何以故?煩惱與涅槃,同一性空故。是以小乘人妄斷煩惱,妄入涅槃為涅槃所滯。菩薩知煩惱性空,即不離空,故常在涅槃。涅槃者:涅而不生,槃而不死,出離生死,出般涅槃。心無去來,即入涅槃。是知涅槃即是空心。諸佛入涅槃者,為在無妄想處。菩薩入道場者,即是無煩惱處。空閑處者,即是無貪瞋癡也。貪為欲界、瞋為色界、癡為無色界,若一念心生,即入三界;一念心滅,即出三界。是知三界生滅,萬法有無,皆由一心。凡言一法者:似破瓦石竹木無情之物。若知心是假名,無有實體,即知自家之心亦是非有,亦是非無。何以故?凡夫一向生心,名為有;小乘一向滅心,名為無;菩薩與佛未曾生心,未曾滅心,名為非有非無心;非有非無心,此名為中道。是知持心學法,則心法俱迷;不持心學法,則心法俱悟。凡迷者:迷於悟,悟者:悟於迷。正見之人,知心空無,即超迷悟。無有迷悟,始名正解、正見。色不自色,由心故色;心不自心,由色故心,是知心色兩相俱生滅。有者有於無,無者無於有,是名真見。夫真見者,無所不見,亦無所見,見滿十方,未曾有見。何以故?無所見故,見無見故,見非見故。凡夫所見,皆名妄想。若寂滅無見,始名真見。心境相對,見生於中,若內不起心,則外不生境,境心俱淨,乃名為真見。作此解時,乃名正見。不見一切法,乃名得道;不解一切法,乃名解法。何以故?見與不見,俱不見故;解與不解,俱不解故。無見之見,乃名真見;無解之解,乃名大解。夫正見者:非直見於見,亦乃見於不見。真解者:非直解於解,亦乃解於無解。凡有所解,皆名不解;無所解者,始名正解;解與不解,俱非解也。經云:不捨智慧名愚癡。以心為空,解與不解俱是真;以心為有,解與不解俱是妄。若解時法逐人,若不解時人逐法。若法逐於人,則非法成法;若人逐於法,則法成非法。若人逐於法,則法皆妄;若法逐於人,則法皆真。是以聖人亦不將心求法,亦不將法求心,亦不將心求心,亦不將法求法。所以心不生法,法不生心,心法兩寂,故常為在定。眾生心生,則佛法滅;眾生心滅,則佛法生。心生則真法滅,心滅則真法生。已知一切法各各不相屬,是名得道人。知心不屬一切法,此人常在道場。迷時有罪,解時無罪。何以故?罪性空故。若迷時無罪見罪,若解時即罪非罪。何以故?罪無處所故。經云:諸法無性,真用莫疑,疑即成罪。何以故?罪因疑惑而生。若作此解者,前世罪業即為消滅。迷時六識五陰皆是煩惱生死法,悟時六識五陰皆是涅槃無生死法。修道人不外求道。何以故?知心是道;若得心時,無心可得;若得道時,無道可得。若言將心求道得者,皆名邪見。迷時有佛有法,悟無佛無法。何以故?悟即是佛法。夫修道者:身滅道成。亦如甲折樹。生此業報身,念念無常,無一定法,但隨念修之;亦不得厭生死,亦不得愛生死;但念念之中,不得妄想;則生證有餘涅槃,死入無生法忍。眼見色時,不染於色;耳聞聲時,不染於聲;皆解脫也。眼不著色,眼為禪門;耳不著聲,耳為禪門。總而言,見色有見色性,不著常解脫;見色相者常繫縛。不為煩惱所繫縛者,即名解脫,更無別解脫。善觀色者,色不生心,心不生色,即色與心俱清淨。無妄想時,一心是一佛國,有妄想時,一心一是地獄。眾生造作妄想,以心生心,故常在地獄。菩薩觀察妄想,不以心生心,常在佛國。若不以心生心,則心心入空,念念歸靜,從一佛國至一佛國。若以心生心,則心心不靜,念念歸動,從一地獄歷一地獄。若一念心起,則有善惡二業,有天堂地獄;若一念心不起,即無善惡二業,亦無天堂地獄。為體非有非無,在凡即有,在聖即無。聖人無其心,故胸臆空洞,與天同量。此已下並是大道中證,非小乘及凡夫境界也。心得涅槃時,即不見有涅槃。何以故?心是涅槃。若心外更見涅槃,此名著邪見也。一切煩惱為如來種心,為因煩惱而得智慧。只可道煩惱生如來,不可得道煩惱是如來。故身心為田疇,煩惱為種子,智慧為萌芽,如來喻於穀也。佛在心中,如香在樹中;煩惱若盡,佛從心出;朽腐若盡,香從樹出。即知樹外無香,心外無佛。若樹外有香,即是他香;心外有佛,即是他佛。心中有三毒者,是名國土穢惡;心中無三毒者,是名國土清淨。經云:若使國土不淨,穢惡充滿,諸佛世尊於中出者,無有此事。不淨穢惡者,即無明三毒是;諸佛世尊者,即清淨覺悟心是。一切言語無非佛法;若能無其所言,而盡日言是道;若能有其所言,即終日默而非道。是故如來言不乘默,默不乘言,言不離默;悟此言默者,皆在三昧。若知時而言,言亦解脫;若不知時而默,默亦繫縛。是故言若離相,言亦名解脫;默若著相,默即是繫縛。夫文字者:本性解脫。文字不能就繫縛,繫縛自本來未就文字。法無高下,若見高下非法也。非法為筏,是法為人筏者。人乘其筏者,即得渡於非法,則是法也。若世俗言,即有男女貴賤;以道言之,即無男女貴賤。以是天女悟道,不變女形;車匿解真,寧移賤稱乎。此蓋非男女貴賤,皆由一相也。天女於十二年中,求女相了不可得,即知於十二年中,求男相亦不可得。十二年者,即十二入是也。離心無佛,離佛無心;亦如離水無冰,亦如離冰無水。凡言離心者,非是遠離於心,但使不著心相。經云:不見相,名為見佛。即是離心相也。離佛無心者;言佛從心出,心能生佛。然佛從心生,而心未嘗生於佛。亦如魚生於水,水不生於魚。欲觀於魚,未見魚,而先見水。欲觀佛者,未見佛,而先見心。即知已見魚者,忘於水;已見佛者,忘於心。若不忘於心,尚為心所惑;若不忘於水,尚被水所迷。眾生與菩提,亦如冰之與水;為三毒所燒,即名眾生;為三解脫所淨,即名菩提。為三冬所凍,即名為冰;為三夏所消,即名為水。若捨卻冰,即無別水;若棄卻眾生,則無別菩提。明知冰性即是水性,水性即是冰性。眾生性者,即菩提性也。眾生與菩提同一性,亦如烏頭與附子共根耳;但時節不同,迷異境故,有眾生菩提二名矣。是以蛇化為龍,不改其鱗;凡變為聖,不改其面。但知心者智內,照身者戒外。真眾生度佛,佛度眾生,是名平等。眾生度佛者,煩惱生悟解。佛度眾生者,悟解滅煩惱。是知非無煩惱,非無悟解;是知非煩惱無以生悟解,非悟解無以滅煩惱。若迷時佛度眾生,若悟時眾生度佛。何以故?佛不自成,皆由眾生度故。諸佛以無明為父,貪愛為母,無明貪愛皆是眾生別名也。眾生與無明,亦如左掌與右掌,更無別也。迷時在此岸,悟時在彼岸。若知心空不見相,則離迷悟;既離迷悟,亦無彼岸。如來不在此岸,亦不在彼岸,不在中流。中流者,小乘人也;此岸者,凡夫也。彼岸菩提也。佛有三身者;化身報身法身;化身亦云應身。若眾生常作善時即化身,現修智慧時即報身,現覺無為即法身。常現飛騰十方隨宜救濟者,化身佛也。若斷惑即是雪山成道,報身佛也。無言無說,無作無得,湛然常住,法身佛也。若論至理一佛尚無,何得有三?此謂三身者,但據人智也。人有上中下說,下智之人妄興福力也,妄見化身佛;中智之人妄斷煩惱,妄見報身佛;上智之人妄證菩提,妄見法身佛;上上智之人內照圓寂,明心即佛不待心而得佛智,知三身與萬法皆不可取不可說,此即解脫心,成於大道。經云:佛不說法,不度眾生,不證菩提。此之謂矣!眾生造業,業不造眾生。今世造業,後世受報,無有脫時。唯有至人,於此身中,不造諸業,故不受報。經云:諸業不造,自然得道。豈虛言哉!人能造業,業不能造人;人若造業,業與人俱生;人若不造業,業與人俱滅。是知業由人造,人由業生。人若不造業,即業無由生人也。亦如人能弘道,道不能弘人。今之凡夫,往往造業,妄說無報,豈至少不苦哉。若以至少而理前心,造後心報,何有脫時?若前心不造,即後心無報,復安妄見業報?經云:雖信有佛,言佛苦行,是名邪見。雖信有佛,言佛有金鏘馬麥之報,是名信不具足,是名一闡提。解聖法名為聖人,解凡法者名為凡夫。但能捨凡法就聖法,即凡夫成聖人矣。世間愚人,但欲遠求聖人,不信慧解之心為聖人也。經云:無智人中,莫說此經。經云:心也法也,無智之人,不信此心。解法成於聖人,但欲遠外求學,愛慕空中佛像光明香色等事,皆墮邪見,失心狂亂。經云: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八萬四千法門,盡由一心而起。若心相內淨,猶如虛空,即出離身心內,八萬四千煩惱為病本也。凡夫當生憂死,飽臨愁肌,皆名大惑。所以聖人不謀其前,不慮其後,無戀當今,念念歸道。若未悟此大理者,即須早求人天之善,無令兩失。

夜坐偈云

一更端坐結跏趺。怡神寂照泯同虛。曠劫由來不生滅。何須生滅滅無餘。
一切諸法皆如幻。本性自空那用除。若識心性非形像。湛然不動自真如。
二更凝神轉明淨。不起憶想同真性。森羅萬像併歸空。更執有空還是病。
諸法本自非空有。凡夫妄想論邪正。若能不二其居懷。誰道即凡非是聖。
三更心淨等虛空。遍滿十方無不通。山河石壁無能障。恆沙世界在其中。
世界本性真如性。亦無無性即含融。非但諸佛能如此。有情之類並皆同。
四更無滅亦無生。量與虛空法界平。無去無來無起滅。非有非無非暗明。
不起諸見如來見。無名可名真佛名。唯有悟者應能識。未會眾生由若盲。
五更般若照無邊。不起一念歷三千。欲見真如平等性。慎勿生心即目前。
妙理玄奧非心測。不用尋逐令疲極。若能無念即真求。更若有求還不識。

達摩大師悟性論終

补气诸药之最--黄芪#国医的精诚力量##中医式生活#

黄芪,首见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目前我国可供药用的黄芪品种很多,但主要以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黄芪和内蒙黄芪的根入药。

本品味甘,性微温,主入脾、肺经。生用益卫固表,利水消肿。炙用补气升阳。由于有形之血,生于无形之气,故“血脱者,益其气”,因而以黄芪配补血之品,又可补气生血,故又称为“气中血药也”。

01 黄芪升阳益气补虚。

① 汉《金匮要略》黄芪建中汤,以桂枝、芍药、黄芪、饴糖、炙甘草、生姜、大枣,温中补虚,缓急止痛。类方黄芪桂枝五物汤治营卫气血不足,肌肤麻木不仁,活动障碍,肌肉瘦削之血痹证。

② 汉《金匮要略》防己黄芪汤,黄芪、防己、白术、甘草、生姜、大枣,祛风固表同用,益气利水俱施。

③ 唐《外台秘要》黄芪散,黄芪、人参、白术、干姜、吴茱萸、当归、干地黄、川芎,捣散,清酒服,治妇人怀胎,气血不足,胞宫虚寒,数落不实者。

④ 唐《千金方》大枣汤,黄芪、附子、麻黄、甘草、生姜、大枣,治历节疼痛,证属气虚寒甚者。

⑤ 宋《太平圣惠方》黄芪散,黄芪、茯苓、当归、牛膝、五味子、桂心、人参、附子、半夏、甘草、白芍、熟地黄、干枣,治虚劳小腹里急,少气羸弱。

⑥ 宋《太平圣惠方》黄芪丸,黄芪、芍药、人参、胡连、甘草、麦冬、鳖甲、柴胡,炼蜜为丸,麻子大,用粥饮下,治小儿羸瘦体热,面色萎黄,不欲乳食。

⑦ 宋《叶氏录验方》黄芪散,黄芪、茯苓、熟地、天冬、白术、五味子、甘草、大枣,治虚劳盗汗,嘘吸少气。

⑧ 宋《圣济总录》五补汤,黄芪、白术、五味子、人参、肉桂、厚朴、茯苓、当归、炙甘草、沉香、熟地、陈皮、半夏,粗末,加姜枣,水煎去渣,食前服。治虚劳痰饮,脾胃不和,四肢乏力,不思饮食。

⑨ 宋《杨氏家藏方》六物汤(炙黄芪、阿胶珠、当归、川芎、熟地、炒糯米),等分粗末,加姜、葱白,水煎,空腹服。治胎动不安,腰腿疼重,恶露频下等。

⑩ 金元《脾胃论》补中益气汤,黄芪、党参、白术、当归、陈皮、柴胡、升麻、炙甘草。治气虚发热,身热有汗,渴喜热饮,头痛恶寒,少气懒言,或气虚所致的脱肛、子宫下垂、久疟久痢及一切清阳下陷证。

⑪ 金元《兰室秘藏》补气汤,黄芪、炙甘草、白芍、陈皮、泽泻,粗末,水煎服,治皮肤间有麻木感。

⑫ 金元《内外伤辨惑论》升阳顺气汤,黄芪、半夏、人参、草豆蔻、炒神曲、升麻、柴胡、当归、陈皮、炙甘草、黄柏,粗末,加姜,食前服。治饮食不节,劳役所伤,胸胁滞闷,短气,遇春则口淡无味,遇夏虽热犹有畏寒,饥则常如饱,不喜食冷物。

⑬ 金元罗天益《卫生宝鉴》顺气和中汤,由补中益气汤,加白芍、蔓荆子、川芎组成,治清阳不升,头痛恶风。

⑭ 金元《卫生宝鉴》五味黄芪散,黄芪、麦冬、熟地、桔梗、甘草、白芍、五味子、人参,粗末,水煎服。治咳嗽咯血陈痨,眼睛疼痛,四肢困倦,脚膝无力。

⑮ 明《景岳全书》举元煎,炙黄芪、人参、炙甘草、白术、升麻,治气虚下陷,血崩,血脱,亡阳垂危证。

⑯ 清《傅青主女科》补气解晕汤,黄芪、党参、当归、荆芥穗、姜炭,治产妇气虚血晕。

⑰ 清《罗氏会约医镜》拯阳汤,黄芪、熟地、白术、附子、当归、干姜、炙甘草,水煎,治血脱昏聩。

⑱ 清《医林改错》补阳还五汤,黄芪30-120克、当归、赤芍、地龙、桃仁、红花、川芎,水煎服,治中风后遗症,为益气活血之名方。

⑲ 清《医学衷中参西录》升陷汤,黄芪、知母、柴胡、升麻、桔梗,水煎,治胸中大气下陷,气短不足以息,或努力呼吸,有似乎喘,兼见寒热往来,或咽作渴,或满闷怔忡,或神昏健忘。

02 黄芪托疮生肌透脓治阴疽。

汉代《神农本草经》载黄芪“主痈疽,久败疮,排脓止痛,大风癞疾,五痔,鼠疮,补虚,小儿百病”。魏晋南北朝时期,《刘涓子鬼遗方》用黄芪治痈疽的方剂,竟达39首。
① 汉以前,《五十二病方》记载以黄芪、白蔹、芍药、肉桂、干姜、川椒、吴茱萸组方,治疗骨疽、肉疽、肾疽。

② 《刘涓子鬼遗方》黄芪汤方,黄芪、麦冬、黄芩、栀子、芍药、瓜蒌、干地黄、升麻,治发痈疽肿。

③ 《刘涓子鬼遗方》内补黄芪汤,黄芪、人参、桂心、远志、麦冬、当归、五味子、茯苓、炙甘草、生姜、大枣,治痈溃脓多,里有虚热。

④ 《刘涓子鬼遗方》治痈未溃者黄芪汤方,黄芪、炙甘草、桂心、芍药、生姜、饴糖,临床选用本方去饴糖,加当归、海螵蛸、延胡索、浙贝,治胃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证属脾胃虚寒者,症见胃脘痛发作有时,吐酸,便黑,常获良效。

⑤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神效托里散,黄芪、忍冬藤各150克,当归45克,甘草24克,粗末,水酒煎服,治痈疽发背,肠痈乳痈,无名肿毒,焮作疼痛,憎寒壮热。

⑥ 宋《外科精要》内补黄芪丸,黄芪、木香、肉桂、沉香、乳香、当归、绿豆末,姜汁、绿豆粉糊为丸,小豆大,治针砭所伤,恶寒发热,脓水不止,肌肉不生,疮口不敛。

⑦ 《卫生宝鉴》结阴丹,黄芪、枳壳、威灵仙、陈皮、何首乌、荆芥穗、椿根白皮,酒糊丸,梧桐子大,陈米汤醋少许,水煎温服,治肠风脏毒大便下血。

⑧ 明《外科正宗》透脓散,黄芪、当归、川芎、皂角刺、穿山甲,治痈疽诸毒,内痈已成而不溃。

⑨ 清《外科全生集》代刀散,炒黄芪、皂角刺、乳香、甘草,细末,陈酒送下,治痈疡内已成脓,不穿破者。

⑩ 清《医宗金鉴》内托黄芪散,黄芪、当归、白芍、白术、穿山甲、皂角刺、川芎、陈皮、槟榔、肉桂,水煎,食前服。治疮疡因气血虚不能生长者。

⑪ 清《医学衷中参西录》内托生肌散,黄芪、白芍、甘草、丹参、乳香、没药、天花粉,细末,开水送服,治瘰疬疮疡溃破后,气血亏损,不能化脓生肌,或其疮数年不愈者。

03 黄芪益卫固表止汗。

① 唐《外台秘要》疗夜卧盗汗方,以黄芪、牡蛎、麻黄根、杜仲,为散服。

② 宋《小儿药证直诀》黄芪散,以黄芪、生牡蛎、生地各等分,为末,不拘时服,治虚热盗汗。

③ 金元《世医得效方》玉屏风散,黄芪、白术、防风,治表虚自汗恶风。

④ 明《伤寒六书》调营养胃汤,补中益气汤、羌活、防风、细辛。治劳力伤寒,头痛身热,恶寒微渴,汗出身痛者。

⑤ 明《赤水玄珠》芪附汤,黄芪、附子等量同用,加姜3片,水煎,食远服。治阳气大虚,汗出不止,肢体倦怠。

04 黄芪除燥热治消渴。

① 唐《千金方》黄芪汤,黄芪、干地黄、麦冬、瓜蒌、茯神、炙甘草,治消渴,证属气阴不足者。

② 宋《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六神汤,黄芪、炙甘草、莲房、葛根、枇杷叶、天花粉,等分为末,治三消渴疾。

③ 清《医学衷中参西录》玉液汤,黄芪、山药、生鸡内金、葛根、五味子、花粉,水煎服,治消渴。

张元素言黄芪“甘温纯阳”,其用有五:补诸虚不足,一也;益元气,二也;壮脾胃,三也;长肌肉,四也;排脓止痛,活血生血,内托阴疽,为疮家圣药,五也。又曰黄芪“泻阴火,去虚热,无汗则汗之,有汗则止之”。

李杲认为“黄芪与人参、甘草三味,为除燥热肌热之圣药”,“益元气补三焦”。因而李杲所拟益气诸方,大都选用黄芪。

《汤液本草》称黄芪“治气虚盗汗并自汗,即皮表之药,……又治咯血,柔脾胃,是为中州药也。……补肾脏元气,为里药。是上中下内外三焦之药”

张璐《本草逢源》:“黄芪,能补五脏诸虚……同人参则益气,同当归则补血,同白术、防风则运脾湿,同防己、防风则祛风湿,同桂枝、附子则治卫虚亡阳汗不止,为腠理开阖之总司”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小飞龙IP卡通形象龙年壁纸,龙宝宝插画贴纸挂件包装插画商用授权|品牌联名周边应用|商场美陈商务合作 文件格式:AI / lllustrator矢量分层原创已申请
  • 家人们和我一起治愈了我,那我就要带着像留给线上家人们的一面也陪伴线下的父母,这就是典型的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时间要花在修行上,闻思修,身外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
  • 12、时光缓缓 ,岁月凝香,暖阳碎了一地的光,不慌,不慌,你总要对得起这时光。#任嘉伦[超话]##任嘉伦一任千面[超话]# 我做了一个梦 梦里有座小岛 那里种满
  • 燕将明日去,秋向此时分今天是肉身可察的凉啦,回笼觉睡到快九点才出门,溜达到十点多上楼,小广场练了趟长寿功,周末主打一个随性悠哉夏天的衣裙全放进洗衣机,今年应该是
  • 有哪些让你感觉到安宁的诗句? 1.从此静窗闻细韵,琴声长伴读书人。 ——李群玉《书院二小松》 2.春日在静定中悠长,在回首间短暂。 ——徐国能 3.窗
  • 虽只是季军,但我并不气馁,我觉得咱们还有大把时间,无限希望,可以得到大满贯。2022ivl秋季赛,刚夺冠的人队散了,在这个赛季我甚至没看过几场比赛,我仿佛又年轻
  • 该报告显示,6月荷兰所有新注册的乘用车中有45%是支持充电的,预计其新能源汽车的份额将很快超过50%。#汽车早餐# 印尼称比亚迪和五菱汽车将在该国设立电动汽车工
  • 现在的价格真的太给力了,大家可以囤上一组,放在家中慢慢吃。祝你能找到自己,没有结果的事不要再执着那么久了,人生那么长,那一城一墙的得失,和想去的远方相比实在不算
  • 总体来说,800V+XNGP+百万级豪华驾驶体验的小鹏G9已经具备了强大的产品力,此次改款倾听了消费者的声音,将一些华丽但不实用的配置变更为可选,进一步提高了性
  • 说说你要注意的,首先是身体,那是革命的本钱,不能再逞强了,今天已经得到教训了吧,学会保护自己的身体。这世界上好多事情我想不通 我越是好像清醒明白 我就越混沌迷茫
  • #杨紫琼状态# “在我的字典里没有「不行」这两个字也没有失败,只有再来一次的成功”杨紫琼太有魄力了,我太爱她的态度了!这给我们传递了一种积极向上的能量和信仰
  • 邻居姨姨有的时候会和她老公在餐桌上这样,姨姨就这个姿势我也不知道在干嘛啊。 似乎是看出了她的意思,男人又眼皮子一掀,说:“你还担心会报复到你身上?
  • #杭州绕城范围内单双号限行##杭州2022年亚运会[超话]##杭州[超话]# 美联储裁员尽管美联储想尽办法挽救美国的高通胀,但时至今日,美国的通胀率依然很高,距
  • 还有无动力萌宠乐园、动漫稻草人王国,打卡拍照超出片除了丰富多样的活动,我们还推出了全新的产品GF军事训练营一日体验️⚔️,让你在冒险中收获成长;还有晚间狂欢各种
  • ​​​​#循孟问蝶[超话]#为什么会永远喜欢他呢,大概是他和每一个被社会吃掉的人一样,清醒也好,痛苦也好,反抗也好,最终都淹没在时代的洪流里。我们既渴望爱,可有
  • 祝刘耀文生日快乐,永远开心快乐,达到自己心中想要的目标#刘耀文[超话]##刘耀文生日快乐# 还记得我第一次粉上你的时候,那是高一下学期,我刷到了你们的舞台视频,
  • 我一直觉着我是一个能量很高的人,我有无穷无尽的喜欢,喜欢又是我奋斗的动力,好不容易遇到了一个相处起来很开心的人但没有走下去我也不会对世界失望。但是我一点儿也不后
  • 但我最看不惯的一些喷子,昨天大盘的一根中阳线的上涨,直接站稳了30天均线压力位之上,就有很多喷子出来讽刺我,嘲笑我,这些人实属可恶,该杀,不值得留在我的文章评论
  • 2023.9.23:混一天和努力一天看不出任何差别,三天看不到任何变化,七天也看不出任何距离.但一个月后会看到话题不同,三个月后你会看到气场不同,半年后会看到距
  • #任嘉伦[超话]# 阵阵风声化为思念 吹向远方赠予你 , .@任嘉伦Allen [微风]#爱仕达品牌代言人任嘉伦# [微风]#美度品牌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