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粮大市的高产“粮策”——德州创建全国首个大面积“吨半粮”示范区
悠悠万事,吃饭为大。

山东省德州市作为粮食生产大市,坚定扛牢粮食安全政治责任,自2021年起,在全国率先开展大面积“吨半粮”生产能力建设。经过近两年的实践探索,形成了“书记全面抓粮、农田全部种粮、科技全力增粮”的粮食高产创建德州路径。

▲“吨半粮”创建示范田

2022年,德州市粮食总产76.85亿公斤,单产、总产均创历史新高;120万亩“吨半粮”创建核心区平均亩产1490.1公斤,其中61.8万亩地块平均亩产达1576.3公斤,实现“吨半粮”目标,首年告捷。今年,815.5万亩小麦喜获丰收,总产38.5亿公斤,增长0.95%,核心区超九成地块产量达650公斤/亩以上,实现“吨半粮”创建夏季目标。9月24日,全国农技推广中心、山东省农科院、山东省农技推广中心、山东农业大学等36名专家教授将组成6个测产验收组,对德州市120万亩“吨半粮”核心区玉米进行测产。目前,秋粮处于产量形成关键期,786.9万亩玉米和39.95万亩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地块长势良好,丰收在望。

▲平原县腰站镇锅培口村王笃春获得2022年市县两级“粮王”称号

坚持书记抓粮推动力量集成

四级书记带头抓。建立市、县、乡、村四级书记“指挥田”(市、县、乡三级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分别领抓500亩以上、200亩以上、100亩以上“指挥田”,村党支部书记根据实际确定“指挥田”亩数)。一级抓给一级看、一级带着一级干,切实把“指挥田”抓成“责任田”、建成“示范田”。上下联动协同抓。与农业农村部、省农业农村厅签订合作共建协议,农业农村部派出挂职干部担任市委常委跟进指导,构建形成部省市县乡村“六级联动”格局。三是健全考核落实抓。把创建“吨半粮”示范区列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考核,加大督导力度,对完成任务的县市区给予专项奖励,对推进不力的降低考核档次。

▲玉米丰收

突出科技增粮推动技术集成

一是实施高标准农田提升工程。今年入选“全国整地市级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试点”,拟用3—5年时间,投入98.84亿元,新建高标准农田100万亩,提质改造500万亩。二是实施耕地地力提升工程。大力推广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等技术措施,核心区秸秆还田利用率、深耕技术覆盖率、配方肥利用率均达到100%,土壤有机质含量达到16.71克/千克,高出一般地块0.3个百分点。三是实施现代种业提升工程。建立“吨半粮”高产多抗品种筛选示范区1200余亩,良种繁育面积30余万亩,核心区优良品种包衣率达100%。四是实施增产技术模式集成推广工程。核心区供种、深耕、播种、配方施肥、病虫草害防治、管理模式“六统一”技术覆盖率达到100%。五是实施现代农机装备提升工程。核心区农业机械全部更新换代,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率达100%。六是实施科技服务网络提升工程。加强与高校院所合作,聚焦粮食高产创建集成科研攻关。今年4月份,与山东农业大学签署共建小麦育种全国重点实验室、小麦产业研究院战略合作协议。围绕“六大工程”,每个工程组建一支由院士或行业领军人才领衔的专家团队,形成“一个工程、一个专家技术团队、一个行政服务团队”的工作模式,统筹推进良种、良田、良法、良技、良机、良户、良网深度融合。同时,邀请院士、专家科学论证,研究形成以“六大工程”“六统一技术”为核心内容的“吨半粮”生产能力建设“德州方案”。制定《小麦玉米“吨半粮”生产能力建设技术规范》,总结形成大面积“吨半粮”创建技术标准。

▲小麦“一喷三防”作业

实施规模种粮推动模式集成

始终坚持“谁来种地、地怎么种”问题导向,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支持专业化服务组织利用全程托管服务模式,发展适度规模化经营。目前,累计培育种粮大户4466个、党支部领办合作社4424个、家庭农场9407个。规模化种植粮食面积达398万亩,约占全市粮食面积的50%。构建覆盖产前、产中、产后的“吨半粮”服务体系,培育社会化服务组织4844家,累计服务100万户次、3769万亩次。在30个“吨半粮”重点镇规划建设综合为农服务中心,解决粮食烘干、晾晒、储存等难题,全市已建成综合为农服务中心70处,开展单环节托管服务826万亩次。

▲平原县土地鲁望集团粮食烘干塔

开展减损节粮推动要素集成

从管理方面深挖减损潜能。整县域推广良种,齐河县投资1500万元高标准建成3.5万亩良种繁育基地,择优选取抗旱、抗寒、稳产良种,每年提供良种1.5万吨,优质良种覆盖率100%。应用良种后,较传统自留种亩均减损7—10公斤。优化全流程专业化服务,集约化、专业化种植粮食,最大限度减少因耕地“小而散”导致的田间管理损耗。目前,可为全程生产托管农户每年减少成本220元/亩。

从收获方面争取减损空间。每年列支专项资金1亿元,用于高端降耗减损农机更新、农业生产关键环节奖补。今年“三夏”,我市小麦机收平均损失率0.83%,比作业标准低1.17个百分点。按小麦平均亩产1000斤计算,每亩地可减少损失11.7斤,全市815.5万亩小麦,可减少损失4725万公斤。

从存储方面巩固减损成果。开展“烘干设备+就近晾晒”烘干服务,创新实行粮食烘干仓储一体化。建成粮食烘干塔400余座,新扩建地方政策性粮库仓容16万吨,升级改造仓容15万吨。粮食保管损耗低于0.9%,年可减损粮食3700万公斤。开放9000余处政府机关、文化广场等作为临时晾晒点,方便群众就近晒粮。

▲小麦开镰

深化全链兴粮推动产业集成

立足“粮头食尾”“农头工尾”,努力把农副产品在当地“吃干榨净”。把食品加工作为全市12个标志性产业链之一,实体化设置产业链办公室,力争今年食品加工产业营业收入突破千亿元规模。目前,法国贝勒、中粮、新希望等90多家国内外知名农产品加工企业落户德州,培育国家和省级农业龙头企业84家。农业农村部与山东省共建的“中国(德州)农业食品创新产业园”正加快建设,打造中国北方“食谷”和全国知名预制菜产业基地。2022年规上食品加工企业发展到234家,实现营业收入727亿元,增长12%;带动就业30余万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3%,增幅居全省第1位。

提升品质强粮推动生态集成

发展绿色种养循环农业。积极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要求,充分发挥德州农业和畜牧业大市优势,将种植业和畜牧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全域实现畜禽粪污资源化综合利用,打通种养循环堵点。

深入推进“两减一增”。即减少化肥、农药施用量,增施有机肥。开展有机肥替代化肥行动,实施畜禽粪便堆肥还田。普及秸秆还田技术,形成“今年秸秆,来年肥料”的良性循环。以项目为依托,抓好齐河县、平原县两个国家玉米单产提升整建制推进县,建设陵城区、禹城市、临邑县3个粮油绿色高产高效行动示范县。推广密植增产、水肥一体化、“一喷三防”、绿色防控等高产技术,打造一批“百亩攻关田”“千亩示范方”“万亩辐射片”。

保障农业绿色产品供给。整建制创建国家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市,主要农产品监测合格率稳定在98%以上。开展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行动,有效期内“三品一标”认证产品943个。培育出区域公用品牌“德州味”,形成了以“德州味”品牌为引领、以县市区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为核心,以企业品牌为支撑的“1+12+N”品牌体系。

多元投入稳粮推动政策集成

省里持续加大对我市“吨半粮”生产能力建设支持力度,在产粮大县奖励、农机购置补贴、高标准农田建设、粮食绿色高质高效行动等政策项目上给予倾斜。今年上半年,争取中央、省财政涉农项目资金35.15亿元。市财政连续3年每年列支1亿元专项资金,每个县每年至少配套1000万元,用于“吨半粮”创建;每年列支200万元奖励资金,组织开展“粮王”大赛,让种粮“既有收益、又有荣誉”。

大力推广“鲁担惠农贷”“农耕贷”“强村贷”“农业生产托管贷”等金融产品,多元化解决种粮融资需求。在全国首创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项目池”承接机制,集体资产股权质押贷款稳居全省首位,试点经验全国推广。持续推动农业保险“扩面、增品、提标”,德州“吨半粮”保险产品创新试验特区正式揭牌,成为国内首创的农业特色金融保险模式。试验特区将聚焦农业风险保障需求,推进地力指数、高标准农田建设、产量保险、价格保险等农业保险产品服务创新,并探索制订“吨半粮”保险产品服务的行业标准,提升粮食生产抗风险能力。

严格执法保粮推动法治集成

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守牢“非农化”“非粮化”底线。坚守监督执纪红线,建立健全违法违规占用耕地建设住宅移交农业农村部门,失职失责、违纪违规问题移交纪委监委,涉嫌违法犯罪移送公安部门的“三移交”“一案双查”土地执法模式。严格管控耕地“非粮化”,确保基本农田全部用来种粮。“十三五”以来新增入库耕地面积19.65万亩,面积位居全省前列。2022年“三区三线”划定中,全市划定永久基本农田数量比“十三五”时期多出33万亩。

严厉打击坑农害农违法行为,守牢粮食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底线。围绕种子、农药、肥料等重点农资领域开展专项执法检查,为“吨半粮”创建保驾护航,创造良好生产环境。今年以来,全市出动执法人员8100余人次,检查农资生产经营单位4661家次,立案查处涉农相关违法案件166件。同时,正在制定《德州市粮食生产促进条例》,将抓粮稳粮的政策措施、体制机制、经验做法等以地方法的形式固定下来。

#乡村振兴齐鲁样板# 【产粮大市的高产“粮策”——德州创建全国首个大面积“吨半粮”示范区】
悠悠万事,吃饭为大。

山东省德州市作为粮食生产大市,坚定扛牢粮食安全政治责任,自2021年起,在全国率先开展大面积“吨半粮”生产能力建设。经过近两年的实践探索,形成了“书记全面抓粮、农田全部种粮、科技全力增粮”的粮食高产创建德州路径。

▲“吨半粮”创建示范田

2022年,德州市粮食总产76.85亿公斤,单产、总产均创历史新高;120万亩“吨半粮”创建核心区平均亩产1490.1公斤,其中61.8万亩地块平均亩产达1576.3公斤,实现“吨半粮”目标,首年告捷。今年,815.5万亩小麦喜获丰收,总产38.5亿公斤,增长0.95%,核心区超九成地块产量达650公斤/亩以上,实现“吨半粮”创建夏季目标。9月24日,全国农技推广中心、山东省农科院、山东省农技推广中心、山东农业大学等36名专家教授将组成6个测产验收组,对德州市120万亩“吨半粮”核心区玉米进行测产。目前,秋粮处于产量形成关键期,786.9万亩玉米和39.95万亩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地块长势良好,丰收在望。

▲平原县腰站镇锅培口村王笃春获得2022年市县两级“粮王”称号

坚持书记抓粮推动力量集成

四级书记带头抓。建立市、县、乡、村四级书记“指挥田”(市、县、乡三级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分别领抓500亩以上、200亩以上、100亩以上“指挥田”,村党支部书记根据实际确定“指挥田”亩数)。一级抓给一级看、一级带着一级干,切实把“指挥田”抓成“责任田”、建成“示范田”。上下联动协同抓。与农业农村部、省农业农村厅签订合作共建协议,农业农村部派出挂职干部担任市委常委跟进指导,构建形成部省市县乡村“六级联动”格局。三是健全考核落实抓。把创建“吨半粮”示范区列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考核,加大督导力度,对完成任务的县市区给予专项奖励,对推进不力的降低考核档次。

▲玉米丰收

突出科技增粮推动技术集成

一是实施高标准农田提升工程。今年入选“全国整地市级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试点”,拟用3—5年时间,投入98.84亿元,新建高标准农田100万亩,提质改造500万亩。二是实施耕地地力提升工程。大力推广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等技术措施,核心区秸秆还田利用率、深耕技术覆盖率、配方肥利用率均达到100%,土壤有机质含量达到16.71克/千克,高出一般地块0.3个百分点。三是实施现代种业提升工程。建立“吨半粮”高产多抗品种筛选示范区1200余亩,良种繁育面积30余万亩,核心区优良品种包衣率达100%。四是实施增产技术模式集成推广工程。核心区供种、深耕、播种、配方施肥、病虫草害防治、管理模式“六统一”技术覆盖率达到100%。五是实施现代农机装备提升工程。核心区农业机械全部更新换代,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率达100%。六是实施科技服务网络提升工程。加强与高校院所合作,聚焦粮食高产创建集成科研攻关。今年4月份,与山东农业大学签署共建小麦育种全国重点实验室、小麦产业研究院战略合作协议。围绕“六大工程”,每个工程组建一支由院士或行业领军人才领衔的专家团队,形成“一个工程、一个专家技术团队、一个行政服务团队”的工作模式,统筹推进良种、良田、良法、良技、良机、良户、良网深度融合。同时,邀请院士、专家科学论证,研究形成以“六大工程”“六统一技术”为核心内容的“吨半粮”生产能力建设“德州方案”。制定《小麦玉米“吨半粮”生产能力建设技术规范》,总结形成大面积“吨半粮”创建技术标准。

▲小麦“一喷三防”作业

实施规模种粮推动模式集成

始终坚持“谁来种地、地怎么种”问题导向,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支持专业化服务组织利用全程托管服务模式,发展适度规模化经营。目前,累计培育种粮大户4466个、党支部领办合作社4424个、家庭农场9407个。规模化种植粮食面积达398万亩,约占全市粮食面积的50%。构建覆盖产前、产中、产后的“吨半粮”服务体系,培育社会化服务组织4844家,累计服务100万户次、3769万亩次。在30个“吨半粮”重点镇规划建设综合为农服务中心,解决粮食烘干、晾晒、储存等难题,全市已建成综合为农服务中心70处,开展单环节托管服务826万亩次。

▲平原县土地鲁望集团粮食烘干塔

开展减损节粮推动要素集成

从管理方面深挖减损潜能。整县域推广良种,齐河县投资1500万元高标准建成3.5万亩良种繁育基地,择优选取抗旱、抗寒、稳产良种,每年提供良种1.5万吨,优质良种覆盖率100%。应用良种后,较传统自留种亩均减损7—10公斤。优化全流程专业化服务,集约化、专业化种植粮食,最大限度减少因耕地“小而散”导致的田间管理损耗。目前,可为全程生产托管农户每年减少成本220元/亩。

从收获方面争取减损空间。每年列支专项资金1亿元,用于高端降耗减损农机更新、农业生产关键环节奖补。今年“三夏”,我市小麦机收平均损失率0.83%,比作业标准低1.17个百分点。按小麦平均亩产1000斤计算,每亩地可减少损失11.7斤,全市815.5万亩小麦,可减少损失4725万公斤。

从存储方面巩固减损成果。开展“烘干设备+就近晾晒”烘干服务,创新实行粮食烘干仓储一体化。建成粮食烘干塔400余座,新扩建地方政策性粮库仓容16万吨,升级改造仓容15万吨。粮食保管损耗低于0.9%,年可减损粮食3700万公斤。开放9000余处政府机关、文化广场等作为临时晾晒点,方便群众就近晒粮。

▲小麦开镰

深化全链兴粮推动产业集成

立足“粮头食尾”“农头工尾”,努力把农副产品在当地“吃干榨净”。把食品加工作为全市12个标志性产业链之一,实体化设置产业链办公室,力争今年食品加工产业营业收入突破千亿元规模。目前,法国贝勒、中粮、新希望等90多家国内外知名农产品加工企业落户德州,培育国家和省级农业龙头企业84家。农业农村部与山东省共建的“中国(德州)农业食品创新产业园”正加快建设,打造中国北方“食谷”和全国知名预制菜产业基地。2022年规上食品加工企业发展到234家,实现营业收入727亿元,增长12%;带动就业30余万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3%,增幅居全省第1位。

提升品质强粮推动生态集成

发展绿色种养循环农业。积极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要求,充分发挥德州农业和畜牧业大市优势,将种植业和畜牧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全域实现畜禽粪污资源化综合利用,打通种养循环堵点。

深入推进“两减一增”。即减少化肥、农药施用量,增施有机肥。开展有机肥替代化肥行动,实施畜禽粪便堆肥还田。普及秸秆还田技术,形成“今年秸秆,来年肥料”的良性循环。以项目为依托,抓好齐河县、平原县两个国家玉米单产提升整建制推进县,建设陵城区、禹城市、临邑县3个粮油绿色高产高效行动示范县。推广密植增产、水肥一体化、“一喷三防”、绿色防控等高产技术,打造一批“百亩攻关田”“千亩示范方”“万亩辐射片”。

保障农业绿色产品供给。整建制创建国家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市,主要农产品监测合格率稳定在98%以上。开展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行动,有效期内“三品一标”认证产品943个。培育出区域公用品牌“德州味”,形成了以“德州味”品牌为引领、以县市区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为核心,以企业品牌为支撑的“1+12+N”品牌体系。

多元投入稳粮推动政策集成

省里持续加大对我市“吨半粮”生产能力建设支持力度,在产粮大县奖励、农机购置补贴、高标准农田建设、粮食绿色高质高效行动等政策项目上给予倾斜。今年上半年,争取中央、省财政涉农项目资金35.15亿元。市财政连续3年每年列支1亿元专项资金,每个县每年至少配套1000万元,用于“吨半粮”创建;每年列支200万元奖励资金,组织开展“粮王”大赛,让种粮“既有收益、又有荣誉”。

大力推广“鲁担惠农贷”“农耕贷”“强村贷”“农业生产托管贷”等金融产品,多元化解决种粮融资需求。在全国首创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项目池”承接机制,集体资产股权质押贷款稳居全省首位,试点经验全国推广。持续推动农业保险“扩面、增品、提标”,德州“吨半粮”保险产品创新试验特区正式揭牌,成为国内首创的农业特色金融保险模式。试验特区将聚焦农业风险保障需求,推进地力指数、高标准农田建设、产量保险、价格保险等农业保险产品服务创新,并探索制订“吨半粮”保险产品服务的行业标准,提升粮食生产抗风险能力。

严格执法保粮推动法治集成

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守牢“非农化”“非粮化”底线。坚守监督执纪红线,建立健全违法违规占用耕地建设住宅移交农业农村部门,失职失责、违纪违规问题移交纪委监委,涉嫌违法犯罪移送公安部门的“三移交”“一案双查”土地执法模式。严格管控耕地“非粮化”,确保基本农田全部用来种粮。“十三五”以来新增入库耕地面积19.65万亩,面积位居全省前列。2022年“三区三线”划定中,全市划定永久基本农田数量比“十三五”时期多出33万亩。

严厉打击坑农害农违法行为,守牢粮食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底线。围绕种子、农药、肥料等重点农资领域开展专项执法检查,为“吨半粮”创建保驾护航,创造良好生产环境。今年以来,全市出动执法人员8100余人次,检查农资生产经营单位4661家次,立案查处涉农相关违法案件166件。同时,正在制定《德州市粮食生产促进条例》,将抓粮稳粮的政策措施、体制机制、经验做法等以地方法的形式固定下来。(来源:德州市委宣传部)

甘肃农垦“牵手”兰州新区icon让低效土地增效“生金”

#Hello, 这里是兰州新区# 金秋时节,兰州新区中川机场周边的上万亩田地里,规模化种植的玉米、马铃薯迎来了丰收季。一辆辆大型收获机械来回穿梭,金黄的玉米、圆润的土豆悉数颗粒归仓。

谁能想到,如今这片弥漫着收获喜悦的良田沃野,曾经只是一片效益低下、甚至撂荒的薄田碎地。昔日荒地蝶变焕新颜,得益于甘肃农垦集团和兰州新区的“牵手”。探索垦地合作新路子,走出去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是近年来甘肃农垦集团坚持发力的方向之一。在这样的背景下,2021年,甘肃农垦亚盛股份与兰州新区中川园区“一拍即合”,双方以土地流转为“媒”,打开了合作共赢的新局面。

兰州新区中川园区将农户撂荒、闲置的土地流转,进行整治提升改造后,又统一流转给甘肃农垦亚盛股份经营。甘肃农垦亚盛股份“长袖善舞”,既“藏粮于地”,又“藏粮于技”,让这些原来利用率低、产能小、效益差的“薄”田增“厚”。“利用深翻、深松,增施有机肥等方式,综合施策,大幅提升土地地力。”甘肃农垦亚盛股份条山分公司党委委员、副经理焦慧元介绍,经过对症下药、有的放矢进行土壤改良,土地地力明显提升。自2021年以来,他所带领的条山分公司产业项目团队,同步负责企业在中川园区流转土地的种植管理。

提升地力,只是让土地效益“升值”的基础,与此同时还得在种植作物和技术上做文章。小麦、玉米、马铃薯是甘肃地区的传统种植作物,也是甘肃农垦亚盛股份经营的优势作物和主导产业,在常年的生产种植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种植经验,形成了集标准化、规模化、机械化、产业化于一体的成熟的种植经营体系。因此,在主要种植作物上,这三种农作物成了必然选择。

今年,甘肃农垦亚盛股份在中川园区流转土地上种植的小麦、玉米、马铃薯,其产量和质量都上了一个新台阶。焦慧元说,其中小麦亩产超过了900斤,马铃薯亩产能达6000斤。

不仅如此,通过懂技术、精管理的项目化团队的经营管理,以及配套现代化的农业基础设施和农机装备,劳动生产率得到显著提升,水资源较原来农户种植节约60%以上,肥料利用率达到80%以上,亩效益超过1000元。

当下,在甘肃农垦集团的示范带动下,兰州新区中川园区越来越多的低效土地,正在变成能产粮、产好粮的“粮仓”。垦地合作在解决了因土地分散造成的浪费和效益低下等问题,为当地农业产业发展提供新动能的同时,又为农民就业增收提供新渠道,带动其增收致富。农户既可以拿到地租收入,还可以在农作物种植和收获两季,给企业打工挣工钱。

据了解,甘肃农垦亚盛股份将继续强化与兰州新区合作,不断扩大土地流转规模,进一步盘活低效闲置土地资源,推动双方深度融合发展,实现互利共赢,筑牢粮食安全基石,助力乡村振兴。

(来源:甘肃农垦 )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9.如花美眷,似水流年。 2.若你微笑,自得繁花。
  • @司法部 @湖北政法 @湖北省政府门户网站 详情点击:「宇宙最強」#甄子丹#連月來分別在德國及法國與荷里活巨星奇洛李維斯拍攝新片,早前他完成工作返港,在酒店進行
  • !!
  • 离开一个人,你就发现世界上有几亿人等着你爱。离开一个人,你就发现世界上有几亿人等着你爱。
  • 10月11日の朝、好きな人の名前の文字数分ウインクすると、その想いが届くなんていうおまじないが流行ったこともあるんだとか。」デジタルリリースさせて頂きました\(
  • 要说吃“啫啫煲”在天津专门店也就这家啦‼️广东人口中的万物皆可啫,我领略到了~啫鱼头、牛蛙、肥肠….已经不在话下,芒果其实都可以啫的[666][666][666
  • #平价面膜##分享爱用物##混干皮##hello四月# 近期一直在用的面膜,用不完怕过期浪费,所以最近入面膜都很慎重⚠️所有产品【不谈效果,只谈使用感】❤️个人
  • #都暻秀粉丝rr成瘾# 你有见过肥头大耳的人鱼吗‍♂️那就来了解我们的#人鱼主唱都暻秀#你有见过站桩破音主唱吗那就来了解我们的#大肚主唱都暻秀#你有见过粉丝为了
  • ”▫ “花即使不被欣赏也依然会长大.”▫“爱你的人连晚安都会重复好几遍.”▫“有幸被照亮也想成为光”▫“发财被爱,好运常在。”▫“捧花见面永远是件超级浪漫的事.
  • 我交了定金准备届时抢购,结果昨晚偶然浏览发现某东家J3的旗舰店本来就是-300的价格,也照样能24期免息分期,大概每个月不到200块钱,这相当于不要钱啊[允悲]
  • 明天开始奥运会就结束了,之后微博的热搜不再是庆祝运动员夺冠的事件,我也不再每隔几分钟刷一次微博看看中国的奖牌数,不再晚上熬夜回看比赛,心里有点失落感。期待下一场
  • ”#思想者互动[超话]#每个人都是单枪匹马闯入这世间,只为活出属于自己的所有可能,都想这一生既有随处可栖的江湖,也有追风逐梦的骁勇;但逆境总是有的,人生总要进击
  • (because我们四叶草会吃醋的)我知道你身为TF的队长,你承受了那么多的黑粉的攻击,私生饭都不理解,毒唯的不明白。#四叶草# [摊手]#TFBOYS# 刚刚
  • 为切实守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再次提醒广大市民朋友:一、关注疫情,主动报告(一)如发现自己与感染者以上轨迹有时空交集,或收到疫情防控提醒短信,或健康码异
  • ”所以发一幅释迦牟尼佛像,与同修善友一起每日在微博上供养(评论中有蜡烛、鲜花等)只要有供养的心或供养的行为,便可积累非常大的功德。”所以发一幅释迦牟尼佛像,与同
  • · 俄研究:离开俄罗斯的西方企业已损失近2400亿美元据塔斯社10月7日报道,俄罗斯战略研究中心近日发布的一项研究报告显示,自今年2月底以来,从俄罗斯市场撤离或
  • 他如今能够到的A级小现偶,我都怀疑是靠蹭皓衣行余下的热度才蹭上的,不然就上一部良言写意那个扑街程度,章若楠都未必愿意搭他,妹妹是找不到180+的小年轻了?守住界
  • 据介绍,为切实防新增、防扩散、防外溢,西宁市对区域核酸检测做了统筹安排:5月16日至17日,继续开展两轮全员核酸检测。落实从严从紧防控要求,日均投入警力1000
  • 无论怎样的留恋,怎样的请求,终究是留不住它稍纵即逝的脚步,抓不住它无情挥别的大手,所以我要好好地珍惜今天,感恩每一次的遇见,去迎接更加灿烂的明天。谁的人生不是荆
  • 【最惨的一年,互联网企业跌幅排名榜】去年疫情时互联网企业成为资本市场的宠儿,股价市值纷纷创新高,一年过去了,我们看看近一年来互联网上市公司的表现:斗鱼自高点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