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大家胡希恕逐条细讲《伤寒论》:第40-44条

第40条: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

那么由上一段的水气,这个 40 条继续他又谈到水气。这个与我们头前讲的那个,桂枝去芍药加茯苓白术汤,与那节有关系。那节我们讲了,里头是有停水,不利水,表不解,所以他“服桂枝汤,或下之,仍头项强痛,翕翕发热,无汗,心下满,微痛”,你们看看那节,这节呀就由这上来的,他说这个心下有水气呀,虽然发汗而表不解,他开始是无汗,伤寒嘛。这个表不解他就是,他搁个表不解干什么,他就是由于心下有水气,一般药发汗而表不解,就是用麻黄汤发汗而表不解。

他怎么就没去水气,那么这个,不但表不解,由于这个发汗药的刺激,激动里水他就变动百出了。“干呕”,那么在这个《玉函经》里头没有干呕,就是咳而发热,干呕也行的,他里有水饮,逆于上他就干呕嘛。“发热而咳”,表不解他发热,里有痰饮充逆于肺他就咳。

“或渴”,这个里有水,看看你的水的代谢如何,如果小便不利,里头停水非渴不可。这个很好理解,由于小便不利,这个旧的水不去,新的水他不吸收,新的水不吸收,我们全身的组织都缺少水的营养,他就渴。

后头咱们讲五苓散就有了。这个渴呀就咱们书上说的水不化气,水停不化气,你光喝到里头他不解渴,甚至于消渴。

“或利”,或者这个水在里头,小便不走,水谷不别,下利。“或噎”,这个气往上撞,再有水,水气充逆,吃东西咽不下去,噎。“或小便不利”,那么小便不利心下才停水呀,或者也有这个征候。小便不利呢,少腹一定满。人的这个膀胱不就在这个少腹嘛,少腹就小腹了,小便不利,膀胱里蓄水,这个小肚子就胀满。“或喘者”,那么这个喘,他一般麻黄汤里都有了。尤其在里头有痰饮,这个表不解,他都往上来,射于肺,不但咳而且还要喘啊,小青龙汤主之。

上边这个一切的情况,那么他主要的就是心下有水气。咳而发热,这是肯定的,这个应该用小青龙汤。那么底下这个“或”已下,或有或无,不必管他,都要用小青龙汤。咱们这个书呀,每个方剂后面要有这个“或或”呀,他都给弄个加减方,这个不对的,所以我向来也不这么用。你们看到后头林亿也注了,这恐非仲景意。他弄的错了,你看我再找个说一下就知道,“若咳去半夏,加瓜篓根三两”,这都是错的,他这个主证呀,他这个咳不是瓜篓根治的,这个瓜篓根治这个咳他是一个燥咳呀,是津液虚那么一种咳,水不化气这个咳他不行。

尤其他这个小便不利少腹满去麻黄更瞎闹了,根本这是一个解表的方剂呀,他是伤寒表不解,你去麻黄你解谁去?所以这个书后头加减方呀,每一个都这样,都不要信。用不着的,我们用小青龙汤是常用来治咳治喘,无论小便利不利他都能治。所以他后头这个加减呀,不要信,也不要这么用,他根本是一个表不解为主的,由于这个一般我们辩证来说呀,就是外有邪,就是感冒了,而内有饮,内里头有水饮,就这么一个病,他外邪激动里饮,他这个征候有些或然的症状。看这个饮多饮少呀,人的身体强弱呀,他这个症状百出,不一定,尤其这个里饮这个水饮这个病呀,他是最没有一定。你看底下头晕呀,恶心呀,呕吐呀,这个水饮这个心悸呀,水饮的这个证候多去了。我们只要依证去水就行,那么有表证的当然宜小青龙汤。

小青龙汤这个方剂呀,他是以麻黄芍药甘草来解表,其它的药都是一些温中去饮的这么一种药,细辛、干姜、五味子、半夏,也去饮也治咳。饮逆,你看半夏也去水,这个五味子也去水,咱们五味子都知道治咳了,他是一个去水的这种镇咳药,他有收敛作用。

那么细辛干姜都是温中去饮的药。那么里头去饮,你这个麻黄桂枝才能发挥解表的作用。如果里头不去饮,那伤寒表不解,那你吃这种发汗药也不行。而且还很容易造成很多的坏病。所以这一篇呀和我们头前那个一样。

但是我们用这个方子要注意一点,它必须是偏于寒,尤其咱们说的饮呐,它是一种寒饮,那么起码这个病它不渴,这个“或渴”呀,是由于误治啊,我们给吃了麻黄汤了,他激动里饮,有这些特殊(情况)。

一般不渴,因为里有水饮它不渴,同时呢口舌也不会干的,要不然干姜、细辛、五味子、半夏这些要下去太燥了。所以我们用这个方子要注意。但是真正的老人这种痰喘,用这个方子的机会还是非常的多,他痰呐没有黄痰,白痰而且是沫痰,这种情况之下大概要有外感的这种痰饮咳嗽和喘,用小青龙汤的机会不少。

要有热象千万不要用,如果烦躁呢用小青龙汤加石膏,这个药加石膏在《金匮要略》里就有了,我们方才大青龙汤不是不汗出而烦躁吗?那么小青龙汤要烦躁呢,一样加石膏。

第41条:伤寒,心下有水气,咳而微喘,发热不渴。服汤已渴者,此寒去欲解也。小青龙汤主之。

这一节就说明小青龙汤的应用,主要的证候是不渴。那么伤寒没有汗,这类的表证太阳病病型上来讲,它是伤寒。“心下有水气”,就是有水,古人把水呀也叫水气,咱们《金匮要略》里面的水肿,他就叫水气病。

水是这样,津液在仲景的书里常叫做阳气。因为这个水它能化气,所以津液他也叫做阳气,后面有慢慢的讲到那再说吧,现在说多了让人更糊涂。

他说伤寒,心下有水气的病,咳而微喘,伤寒表不解呀,他有外邪里头再有饮,这个外邪冲动里饮,它咳逆微喘,这是很常见的病。发热有表证了,里头有水饮它不渴。“服汤已渴者”,服汤已就是吃小青龙汤。小青龙汤是外解表而内去饮,表解了饮去了,它就要渴了,因为小青龙汤是热药啊,饮没有了,他感觉胃中干他渴。这个渴是服小青龙汤之后,一个效验的表现,就是有效了,他渴,所以它底下注解的几句话,“此寒去欲解也”。

这个“寒”指寒饮,这个水气去了,这个病要好了。这个“小青龙汤主之”啊,应该在“发热不渴”之后。应该是“伤寒,心下有水气,咳而微喘,发热不渴,小青龙汤主之”,不是吃完药渴了寒去欲解再小青龙汤主之,这是一个叉句,是“伤寒,心下有水气,咳而微喘,发热不渴,小青龙汤主之”。服汤已,吃完小青龙汤了,这人渴了,这是服药有效之验了,那寒气欲解也,它是这么一个文章。

头前这几节是由麻黄汤开始,讲的大青龙汤、小青龙汤,那个柴胡汤啊是讲麻黄汤传入半表半里的时候,它叉这么一节,它主要讲的是解表剂。他由桂枝汤讲到葛根汤,然后麻黄汤,大青龙汤,小青龙汤,这都是解表剂。你像葛根黄芩黄连甘草汤那也是解表。那么在四十一条个以下,在解表两个主要方剂就是麻黄汤和桂枝汤,他主要要分析这两个方剂的应用。

第42条:太阳病,外证未解,脉浮弱者,当以汗解,宜桂枝汤。

他说太阳病外证未解,外证其实就是表证了,他这为什么搁个未解呢?这就说明这个太阳病啊,依法服完麻黄汤,如果这个表还没解,脉浮弱者还应该以汗解,宜桂枝汤。这个外证和表证是两码事,在他这个书上,这个表证啊只是不得汗出,在体表那里呢。麻黄汤的表不解常说表不解,这个桂枝汤呢,咱们头前讲的桂枝汤,本为解肌呀,它这个病在肌肉这一层,他比表深,可也在人体的外,体表、体外,所以他叫外证,桂枝汤证他常叫外证,他与表证作一个区别。

所以这一段就是这样,太阳病它外证还没解,表是解了,就是吃完麻黄汤,太阳病还没解,这就叫做“外未解”。这个“脉浮弱者”,脉拿手一诊呐,虽然浮,这个脉往外,但是一按呢,不禁按。“弱”,缓的意思差不多,就是浮于外弱于内的这种脉。这个还应该以汗解,应该“宜桂枝汤”。这个桂枝汤的应用啊,主要是津液有所丧失,再用桂枝汤,不然的话应该用麻黄汤。那么桂枝汤这个方剂,我们头前有个桂枝加葛根了,所以当大夫不能守方治病啊,他要是与桂枝汤证有些出入呢,就要加减了,他底下就说的是一个加味方。

第43条:太阳病,下之微喘者,表未解故也。桂枝加厚朴杏仁汤主之。

太阳病不应该吃泻药,那么这个大夫啊,误用下法,那么这个病人是“微喘者”,这个喘啊,我们头前有这么一段啊,“太阳病,下之后,其气上冲者,可与桂枝汤,如前法”。这个喘也是气上冲的一种反映,这个气往上冲,表未解,这个邪热也拌着往上冲啊,所以他也喘。微喘,不是咱们说的哮喘那个喘,这个微喘也是气上冲的一种表现,所以还用桂枝汤,还是表不解,那么依法应该用桂枝汤,但是由于微喘,与桂枝汤证多少有出入,所以加厚朴、杏仁消胀定喘。这就是所说这个治病,你就用桂枝汤行不行,这个也对,也不能坏,但是他喘未必然就好,而且这个效验啊也绝不如桂枝汤再加厚朴、杏仁。

所以我们在临床上啊,这个病不恰好这个方子,他有些与这个方证有所出入,你就得想法子,这个也是这样的。头前有那么一段我记得,“喘家,作桂枝汤,加厚朴、杏子佳”,也是一样。这个人平常就有喘,再得外感,这个喘非厉害不可,他是桂枝汤证,那么桂枝汤证呢也要加厚朴、杏仁才好呢,同这一样,所以这个厚朴、杏仁呀有消胀定喘的作用,在这看得很清楚。那么桂枝汤加上厚朴、杏仁,我们现在应该这么来看,就是桂枝汤证微喘者,可以治这个病,但是无汗而喘不行的,那还是麻黄汤证,是不是?

第44条:太阳病,外证未解,不可下也,下之为逆。欲解外者,宜桂枝汤。

这个他把外证啊特别提出来了。他说本来是太阳病,如果外证没解,就是指桂枝汤证了,那是万不可下的。头前有一个桂枝证,医反下之,所以利遂不止,不有那么一节吗。那么这个给桂枝汤作总结,把前后都说了。太阳病,桂枝汤证还存在,所以叫“外证未解”。凡是有这种情况,外证未解的情况,就不可吃泻药。“下之为逆”,如果要给吃泻药,这就是治疗的逆治,这是错误的。那么外证怎么治呢?那就宜桂枝汤,外证就指桂枝汤证说的。

温馨提示:中医讲究一人一方,根据个人自身症状做辩证加减开方,切不可盲目使用。#论道岐黄##国医的精诚力量#

经方大家胡希恕逐条细讲《伤寒论》:第37-39条

第37条:太阳病,十日已去,脉浮细而嗜卧者,外已解也。设胸满胁痛者,与小柴胡汤;脉但浮者,与麻黄汤。

这个“已”不是那个“以”这个《伤寒论》本子上是错的。这一条啊我们在临床上最多见了。那么得这种这个感冒,不一定得十日已去,据我个人这个观察呀,三四天就有这个事,表没有了,但是这个脉呀还是浮,浮可是细。这个细就是津虚血少了,脉浮细就是在表的这个津液也虚了,血液也不足了,它是在表,这个人呢同时也嗜卧。

这个嗜卧呀,是这个半表半里,尤其是这个少阳病的一个特殊证候,少阳篇里他都没提,尤其他是个柴胡证,这个一会儿我们可以慢慢地讲。这个在临床上常见的,看到脉细,你再给吃发汗药就不对了,这是“外已解”呀。因为什么?脉浮细。人啊,病入里了,人就是困倦无力而嗜卧,假设又同时发生“胸满胁痛”,胸满胁痛柴胡证啊,胸也满,两胁也疼,这个我们讲到柴胡汤就明白这个了。

柴胡汤里他说是血弱气尽腠理开,他说这个病开始在表,那么人患病的这个机体打算发汗,所以把这个体液都输送到体表来了,你看我们讲桂枝汤讲麻黄汤都是这样子,就打算出汗。可是这个阶段过去了,那么这个疾病在表,(正气)支持不了了,它还与疾病不断斗争啊,但是不能在表了,就打算在半表半里。半表半里就是借助这个肺呀,肾脏啊,就是各种脏器协和的力量吧,由呼吸道啊、泌尿系啊,或者是再由汗腺啊,各方面排出这个病。那么这时候这个表面上啊血弱气尽,我们讲柴胡汤就有了,血也弱,气也尽,它都撤这个防线啊,加强里头防线啊,就像打仗的话。

所以在表啊这个津液血液都少,所以“脉浮细而嗜卧”就在这个时间。我们在柴胡汤证里头讲啊,讲的“血弱气尽腠理开,邪气因入“,这个邪往也就是里头走,就在这个胸胁的部位,结于胁下,所以咱们一得这个少阳病,胸胁苦满嘛,正邪在这个地方纷争。我们这段就说的这个,本来在太阳病的时候脉不细,脉虽浮但不细。

脉一见细了,虽浮,在体表的这个津液血液都不足了,这个病就有入内之势,如果人再嗜卧,它波及到内脏了,人就困倦了,“外已解”,这是外头这个表证完全解除了。那么这时候看是不是柴胡证,光一个嗜卧还是不行的,如果再胸满胁痛,这柴胡证是具备了,那就是“与小柴胡汤“。

他这个书啊又怕你误于这一点,说十几天了就这样子,这不一定。他说“脉但浮者”,十几天也好,再日久也好,这个脉但浮,不细,而且也没有这一系列的证候,外证,就是嗜卧呀,胸胁满呀,都没有,那你该解表还得解表,没有汗,还是用麻黄汤,这后头也有。所以在临床上啊,不能有主观,说十几天,这个表证应该没有了吧,他就有吗,就有你还得解表。但是前边这种情形很普通,十几天表不解的也有啊,他怕你固执这个“十日已去“。那么如果”脉浮细而嗜卧“,这肯定是病传变了,这个病都是由表传半表半里,再传里,或者由表传里,仲景这个书是这样的,与内经上不一样啊。

内经说一日太阳,二日阳明,三日又跑到少阳去了,他这个书不是的,你们看就看出来了。这个在临床上我们常遇到,那么这个人呐高烧不退,可是摸这个脉啊有点细,虽浮而细,这个人困倦无力,这个时候差不多他要这些病都来了,恶心,胸胁满,也有时候往来寒热,这都是柴胡证。这个时候用柴胡汤为主,没错的。如果口舌干燥,舌再有白苔,你还要加石膏,这个我们在临床上是常见着,所以这一段书挺重要,我们常遭遇的事情。那么有的,近几年好了,大概我刚到学院的时候,用柴胡,大家还都不同意,不敢用呢。那阵儿都说这柴胡啊,升散,都怕用它,现在一般人都没有这个(想法)了,所以这个在临床上有的时候遇到这个事他不知道用柴胡汤,可是这个病始终不好,有一般的这种高烧,多少日子不退,全是这个问题,就是十日已去,脉浮细而嗜卧,这类的情况遭遇的最多。那么这个柴胡汤,主要以柴胡为主药了,你看看他用的量是半斤,这古人半斤,就是一剂分三付的话,每一付还得八钱呢。黄芩与柴胡这两个药,全是苦寒药,解热去烦。这个柴胡这个药啊,在本经上说的很清楚,它就是主心腹肠胃间结气邪气。

结气,就是结于胁下这个结,所以它治胸胁苦满,它从胸到心下就是胃到腹,胃肠中结气邪气,推陈置新,它的作用就是这个作用。所以柴胡配合黄芩,即能解热,它又能够去胸胁满和痛。那么底下呢,他用些健胃药,人参、甘草、大枣、生姜,都是健胃的,搁上半夏止呕,因为这个柴胡证啊,它是少阳病,它是必呕啊,这个书这一节还没提,但是常有恶心。他为什么搁这些健胃药啊?就是我们方才所说这个脉浮细,津虚血少了。这个津液虚,血少也是液啊,不是咱们那个现在都知道血球了,不是血球少了,血液,血里面那个液体,津液少,血里的液体它也少。那么津液的生成由哪来的呢?由胃来的。咱们讲桂枝汤讲了,所以我们这个外邪所以进里,就因为这个津液在外边不足以驱邪了,所以这个邪才往里头走。

那么这个时候啊,趁着没入里,他健胃生津,还得想法来对付疾病啊,所以早先徐灵胎他说这个小柴胡汤妙在人参,就在这一点。可是这病已经进里了,这人参要不得,就不能够再健胃了。他里边已经病进来了,你把门关上了,那就是关着门抓贼吗,那还行了?它没进来,外边的气血已经虚,健胃,就是补中益气这种意思了,所以他在这个小柴胡汤里头啊,他特别用健胃有力的人参。那么另外呢有半夏配伍生姜它止呕的,这个后头讲柴胡证啊咱们再详细讲,这里略略地提一提。所以这个方剂,它即是个解热剂,同时也是个健胃剂,健胃止呕。那么小柴胡汤证啊大概都是胃不好,这个我们在临床上也常见,为什么他呕呢?所以他这个书也是,不呕就是没有少阳病,不渴没有阳明病,阳明病准渴,少阳病准呕,后头再详细讲啊,这个咱们先撂到这块。

第38条:太阳中风,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者,大青龙汤主之。若脉微弱,汗出恶风者,不可服之,服之则厥逆,筋惕肉瞤,此为逆也。大青龙汤主之。

这一节很不好理解,他说“太阳中风,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方才咱们讲过麻黄汤证,麻黄汤证是太阳伤寒啊,那么它怎么搁个太阳中风呢?它这里头主要的关键在一个不汗出,他不说是无汗,他说这个病啊应该汗出,什么应该汗出?中风应该出汗啊,而不得汗出才发烦躁,那么这是就文字上来分析了,实际他这个。

生姜、大枣,这不是桂枝汤没芍药吗。麻黄、石膏、甘草、生姜、大枣、杏仁,这就越婢汤,它这个方子啊就是麻黄汤,桂枝、麻黄、杏仁、甘草,这是麻黄汤,麻黄汤越婢汤合方,它这两个方子合方,就是说麻黄、桂枝、甘草、杏仁这是麻黄汤,与越婢汤合方,越婢汤没杏仁,越婢汤啊是甘草、生姜、大枣、石膏、麻黄,这几个药,这是越婢汤。那么这个合方是怎么弄一个中风呢?由于这个越婢汤啊,它是金匮里头的方剂,它治风水,就是人有水气,水气者就是浮肿啊,同时有外感,古人叫风水,这个风水也是风邪了。

那么这个越婢汤的主治呢,是身热不断汗出。它这一段啊,主要说的是越婢汤,这个中风从越婢汤这说的,越婢汤应该不断汗出啊,由于他这个病啊又有麻黄汤证,麻黄汤证是表实无汗,由于表实无汗,而汗不得出,那么这个越婢汤是治热的,你看它是大量用石膏啊,他就有里热,所以身热不断汗出。那么由于这个表实,汗不得出,这个热不得外越啊,所以这个人特别发烦而且躁,它是这么个意思。所以他这个大青龙汤证啊,只所以搁个太阳中风,这两个字啊,那么他这个证候呢,确实是一个麻黄汤证,但麻黄汤证呢他又不说无汗,他写个”不汗出“,又多个”烦躁“,这个”烦躁“是石膏证。

由于这一段我们可以看出这些问题,这个中风与伤寒就主要是一个汗出汗不出,出了汗,这个脉也不浮紧了,那么身上疼痛也轻了。要是不汗出呢?不但脉紧,而且身上必疼痛,这是就这个太阳中风与太阳伤寒,这个关键就在一个汗出一个不汗出。它要是一个麻黄汤证,他只是无汗他不烦躁,那么这个烦躁就是里头有热。他这一段为有别于麻黄汤证,那么你看看这一段的文字就看出来了,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还是无汗啊,那么这个不是麻黄汤证嘛,用麻黄汤就错了,所以他在这个无汗与不汗出,在这里头他在文字上有所区别,同时他也不写,身重是伤寒,他搁个太阳中风,他这里头的语义相当地深沉。一方面告诉你分析方剂,这个方剂里头越婢汤就是治风的,可是越婢汤汗出,这个麻黄汤无汗,表实无汗,所以这个汗他叫不汗出,汗不得出,而且还发烦躁,热不得外越啊,它往上攻冲头脑就发烦躁,他是这个意思。

第39条:伤寒,脉浮缓,身不疼,但重,乍有轻时,无少阴证者,大青龙汤主之。

依他这文章啊,给后世造成口实,他这个脉浮缓他弄个伤寒,这个伤寒冲着无汗说的,由于这个病啊他是个水气病,水气病就是体表有水气,所以他身不疼,而但重,人这个组织里头啊,就是肌肉、皮下的这个组织要是停水多就沉。那么身不疼但重,但是没有汗,他也叫太阳伤寒,但是脉内不是那么样子达到充血程度,所以脉是浮缓而不浮紧,它是这么一个病,他搁个太阳伤寒。

因为这句话呀,后世注家说大青龙汤又治中风,又治伤寒,所谓鼎足而三嘛,桂枝汤是治风邪的,治风伤卫,麻黄汤治寒伤营,这个大青龙汤治营卫俱伤,搞出这个来了,其实一点也不对,你们看这段也不是伤寒,哪来的伤寒,它是水气病,所以在底下他分析身不疼。真正伤寒达到那么样子充血,压迫身上一定疼。他身上不疼,但重,就是沉,有水气嘛。

“乍有轻时”,这个水气还没达到整个浮肿,整个浮肿就光沉,肿,它没有乍轻时。这个乍轻时说明这个水气呀,还流走,它在这个地方,这个地方就沉,挪到旁处去了,这个地方就不沉了,所以乍有轻时。

“无少阴证者,大青龙汤主之”,无少阴证这句话,也是与旁的节目有关了,这与这个《金匮要略》有关,《金匮要略》有这么一条,说“水之为病,脉沉小者,属少阴”。“脉沉小”,我们讲少阴病的时候就知道了,少阴病脉微细啊。浮者为风,脉要是浮啊就是风,就是我们说越婢汤那个风,所以这个水气呀,有属于少阴的,有属于风邪的。要是没有水而光胀,虚胀者为气,要是水肿发汗就好。但是少阴病,属于少阴病脉沉小,应该用麻黄附子甘草汤。要脉浮,而不小,不沉小,就应该用杏子汤。你们回去看看《金匮要略水气篇》就有这一段。

那么治水气呀,要是脉沉小这个方剂用不得的,他说的这个杏子汤就是大青龙汤。但是《金匮要略》的注家都不这么说的,因为他们都不对着的看,也有说麻黄汤加杏仁的,也有说麻黄甘草汤加杏仁的,《医宗金鉴》就这么说的,也有说麻杏石甘汤,都不对的,应该是大青龙汤。这大青龙汤去水后边有,治溢饮嘛,溢饮这个指水饮溢于外谓之溢饮。那么这个治水气病,大青龙汤发水气是最好呀。那么主要你治水气的话,你看他有没有属少阴的这种情况。那么要真正要是少阴病的这种水气病的,你不能够用大量麻黄和石膏了,那得用麻黄附子甘草汤,那个量都小的很。我们讲少阴病,就有麻黄附子甘草汤了。

现在咱们讲到这个地方,不知麻黄附子甘草汤是怎么个事情,现在咱们先不说这些费话。所以他治水气病,特别提出来了,尤其大青龙汤。大青龙汤发汗的力量也重,解热的力量也重,真正阴寒的虚证,那用这个药是大相反了,那非把人药死不可,所以他特别提出个少阴病。“无少阴证者”,那你吃大青龙汤是没问题的。这不再是脉浮缓浮紧的问题了,这是水气,你看看这节,哪是什么风伤卫,寒伤营呀。所以这个注家就是根据上边这个名,那个叫中风,这个叫伤寒,其实仲景的意思不是这个意思。他这个太阳病无汗者他叫伤寒,有汗者叫中风,那么上边这个没有汗也叫中风,他那个意思应该有汗,而这个汗不汗出,他特意这么提出来。由于不汗出,什么不汗出呀,由于里热,总而言之就是里热。这个里热应该汗出而不得汗出,还有个表实,所以这两个方剂要喝的,一个有热应该出汗吃越婢汤,一个表实汗不得出就是麻黄汤,所以他把这两个方剂合用。这个地方挺要紧,而且都不好理解。

这个大青龙汤呀不但是一个解表解热的重剂,而且也是一个发水气的重剂,发水气的力量最大,比越婢汤力量大,因为越婢汤里没有桂枝,他这里头有桂枝。

温馨提示:中医讲究一人一方,根据个人自身症状做辩证加减开方,切不可盲目使用。#论道岐黄##国医的精诚力量#

#国医精诚的力量# 民国大医张锡纯留下的化痰方,化脾痰、肺痰、肾痰

说到痰湿,很多人往往会想到耳熟能详的一句话,叫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

痰湿的生成跟脾肺两脏的关系最为密切,脾把痰湿炼化出来,紧接着,痰湿向上游走到肺,肺气受到影响,不能宣发肃降,这样,肺就变成了一个容器,一个贮痰的容器。

但其实痰湿这件事,除了跟脾肺有关,还要责之于肾。

奇怪,痰湿跟肾又有什么关系呢?我们从一则医案讲起。

话说民国时期,有一位妇人,体内痰湿很重,已经到了吃不下饭的地步,而且稍微活动下就气喘吁吁,喝了三年的汤药都没能治好,最后找到了在当时颇有名气的张锡纯。张锡纯诊完脉,再看这妇人喘的厉害,当下心中就有数了,这是明显的肾虚,肾不纳气啊。于是就在化痰的方药中加了几味补肾药,妇人只喝了几剂就痊愈了。

肾主封藏,它可以把人体一些非常宝贵非常精华的东西藏起来,但是这个肾呢也会开小差,有时候藏得住,有时候藏不住。我们可以把肾想象成一个木桶,有一天这个木桶出现了破损,桶里的水就要往外漏。所以肾虚不只是说肾中精气消耗太快,不够用了,它还会往外漏,漏到哪里去了呢?漏到膀胱去了。很快,膀胱就被填满了,从一种空虚的状态变的饱满充实。这个时候,脾胃里面的水饮就没有办法往下排,本来这些水饮是可以通过膀胱,通过小便利出去的,现在全都堆在脾胃里,慢慢地就形成了痰湿。所以中医还有一句话叫肾为生痰之本。

再回到案例中去,张锡纯开的方子是什么呢?理痰汤。

顾名思义,它可以帮我们把身体里的痰湿从肺到脾,再到肾,从上到下都理顺,然后一并清理掉。大家看,这个立意就比较深远了。

理痰汤:芡实30克,清半夏12克,黑芝麻(炒,捣)9克,柏子仁(炒,捣)6克,生杭芍(白芍)6克,陈皮6克,茯苓片6克,水煎服

半夏、陈皮、茯苓,再加一味甘草是古方二陈汤的配伍,二陈汤主要是化脾痰和肺痰,理痰汤可以看作是二陈汤的一个加减方,用张锡纯自己的话说,理痰汤可以弥补二陈汤的不足,当然不是说二陈汤不好,二陈汤是化痰的祖方,也是基础方,所谓万丈高楼平地起,二陈汤就是那夯实的地基,地基打不好,这楼就盖不稳。

张锡纯的这个理痰汤主要有两大特点:

第一,他把芡实放在了第一位,而且用量很大,甚至远远超过了化痰的半夏。

芡实有什么作用呢?它可以补,不光能补肾精,还能补漏洞。这样一来,原有的精气不会再往外漏,补进去的精气也能收的住。从另一个角度来讲,肾气充盈也能及时地把一些痰湿水饮气化掉。

另外,芡实在入肾之余还可以入脾,《本草经百种录》说它是“脾肾之药也”,《本草从新》说它能“补脾固精”。

历史上有一个人对芡实情有独钟,这个人就是苏轼,苏轼不仅文章写得好,他还非常注重养生,据说,苏轼每天都要嚼食芡实,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坚持不懈,到了老年依旧思维敏捷,文思泉涌。

腹泻的人,尿多的人平时可以多吃一点芡实,不一定要嚼食,可以煮粥,也可以打成粉,吃上一段时间,先天之本和后天之本都能培补起来。

第二,增加了滋阴润燥的黑芝麻、柏子仁。

半夏虽然是化痰良药,但是半夏药性偏温偏燥,容易上火。

黑芝麻是胡麻科植物芝麻的黑色种仁,柏子仁是柏科植物侧柏的种仁,仁类药含有很多油脂,具有一定的甘润滋养之性,可以牵制半夏的温燥,还能润肠,可以把痰湿通过大便排出去。黑芝麻和柏子仁还有补肾的作用,能帮助芡实补养肾中精气。

白芍和茯苓可以利尿,可以把痰湿导入膀胱,通过小便排出去。

陈皮在这里的主要作用是行气,痰湿不过是身体里的一团败浊,就像自然界的一潭死水,它是怎么到处游走的?靠的就是身体里的那股气。陈皮可以推动身体里的痰湿往下走。

理痰汤的思路是这样的,首先用半夏把痰湿化开,再借着降逆的作用和陈皮一起让痰湿往下走,然后用黑芝麻、柏子仁来润肠,白芍、茯苓来利尿,让导下来的痰湿兵分两路,一路从大便走掉,一路从小便走掉。芡实可以补肾,那边攻,这边补,等于是从根上切段痰湿的来源。

什么样的人适合用这个方子呢?这样的人头面部老爱出油,不清爽,喉咙里时常有痰下不去,同时又伴有一些肾气虚弱的症状,比如,腰膝酸软,怕冷乏力,口中干渴但又不爱喝水等等,就可以用这个理痰汤水煎后取药汁服用。

最后祝大家都能身轻体健,远离痰湿的困扰。

关注峰哥每天学一些中医知识,做自己的神医,峰哥祝愿天下无疾,愿所有人都精神饱满, 健康幸福快乐每一天!#健闻登顶计划##养生##健康##健康养生##养生[超话]#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哥妹缺德梗(真的非常缺德,所以自行避雷。明知缺德还要看,辣到眼睛不负责): 原梗P1 那么开始了哦? - 妹的第一次在哥的注视下: “找小仙来有什么事?” 葛
  • #秋日生活创作季# 爆好吃的香辣鱿鱼,好吃到根本停不下来先来处理一下鱿鱼:鱿鱼从中间划开去除内脏和软骨,鱿鱼头也要剪开去掉眼睛和嘴巴,鱿鱼须上的吸盘也要捋一捋
  • 要知道,快乐是可以传染的,当一个环境里因为有你而变得气氛祥和时,你也会更加开心.善良,有时,它是风雨中悄然为你撑开的一把伞;有时,它是黑暗中为你倏然点亮的一盏灯
  • 如果,即使到了地方,而只是走马观花式地游览,其实对不起的,不是先民世世代代共建“佛国”的心血,而是错过了一次心灵共振的机会。而这一句“向往佛国的山”让知道或者不
  • 距离Burwood最繁华的Burwood商业街只有 240米的距离,银行,餐厅,便利超市,公园,电影院及娱乐设施应有尽有,生活相当便利。距离Burwood最繁华
  • 成年人的世界急切推着我们成长,生活中的种种困难不断磨平我们的棱角,当我们的心变得坚实又温润的时候,我们会明白每一个快要被情绪掌控的瞬间过后都不过是自嘲的一笑…往
  • 当我有问题请教leader….发现她一手放在腹部一手背部…紧闭眼睛只有呼吸…..背景音:FLOW“心保健操”…..我?于是开启随地冥想.感觉自己也很幸运哈哈慢慢
  • 育碧:《星球大战 亡命之徒》中每个星球都是手工制造近日,《星球大战:亡命之徒》(Star Wars Outlaws)的创意总监 Julian Gerighty
  • [哇]不知道什么时候爱上了她们家,吐司很好吃,后来尝试的墨西哥巨蛋,半月饺,还有昙花一现的三明治都成了我的最爱,无限回购中……当然最主要是还是她家的小蛋糕![泪
  • 我一直有着一些性格上的缺陷,我不喜欢解释,闹矛盾不喜欢和人缓和关系,遇到事情总是逃避,把难题丢给别人。我当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但也没兴趣去了解,劳资的小学生活可
  • 一旦谈了恋爱,会主动和其他男生保持距离12.不在背后评论别人的是非宝藏女孩也有和自己不合拍的人,但她们从不评论别人的是非对错,也不会用别人的秘密去成为建立一段友
  • 当生活让我们觉得艰难,一定要觉得庆幸,因为我们在走着人生的上坡路#阳光信用[超话]#[心]#每日一善#[心]#阳光信用# 我们都要有爱心❤❤❤❤❤❤善良是人生的
  • 此次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通过走进基层、贴近群众的方式,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掌握了网络安全知识和技能。此次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通过走进基层、贴近群众的方式,让更多的人了解
  • ”·这并不是一本好读的书,书里的主人公是一个特殊的孩子,他知道世界上所有国家首都的名字,知道7507以内每一个质数;但是他却非常不好相处,连他的亲生母亲都想要离
  • #每日一善[超话]# 素书原始章夫道、德、仁、义、礼五者,一体也 道者,人之所蹈,使万物不知其所由 德者,人之所得,使万物各得其所欲 仁者,人之所亲,有慈慧恻隐
  • 今天我把他删了也拉黑了 但是我会看你 但我不会找你 我的爱不廉价 就像你说的不再打扰我的生活 其实这句话的意思就是我打扰到你了 你不用担心我会远离你 在你一次次
  • 答应我,别再用手去挤黑头了,不卫生反而会越长越多!效果一绝~屈某氏打折也要99啊啊啊啊!
  • 但是兰台掉率好低…至今还差三十多枫叶,谁从树上薅一把给我(磕头[跪了])ps:我真的好喜欢袁基啊啊啊啊眼下痣可戳死我了,喜欢一些势均力敌[开学季]大家如果看我以
  • ➻任嘉伦➻⁶情意这东西,一见如故容易难的是来日方长的陪伴。后来老婆还问我是不是喜欢过那位湖南女孩,我说没有的事儿[跪了]#任嘉伦[超话]#任嘉伦Allen 搬运
  • 据介绍,现年60岁的赖佩霞是台湾女歌手和演员,毕业于暨南大学国际关系硕士、暨南大学法学博士学位,“台湾第一本兼具身心灵成长与时尚的女性杂志《魅丽》发行人”擅长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