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日落黄昏的温柔治愈文案

1.天空喝了屋顶的酒,红了脸颊,成了晚霞,偷看着这世间的风情万种。

2.我在黄昏写上一封书信,载着落日的余晖和和银河的浪漫,寄给你,寄给温柔本身。

3.暮光四溢,浓云欲坠,似你蹁跹而来,落在我心上。

4.日落跌进昭昭星野,人间忽晚,山河已秋。

5.今天橘子味的云 你看到了嘛

6.科学家说,太阳在一亿年内的变化可以忽略不计,这样到八十岁的时候,还能看到小学五年级放学时的那一片晚霞。

7.晚风轻踩着云朵,夕阳深处有一家橙色的便利店,贩卖着橙色与温柔。

8.最美的日落总是不经意的抬头才能看见,措不及防的心动,从一开始就覆水难收。

9.傍晚时分,我看着太阳落下,总觉得这个时候,你应该在我身边。

10.日落之际,天空一片深红色的云霭,映照在水面上,把河染成了蔷薇色。

11.落日尤其温柔,人间皆是浪漫,要陪在值得的人身边一年又一年。

12.爱世间温柔万物,沿途为晚霞停留。

13.在这个秋天,爱人,猫,和酒我都要拥有。

14.愿你的生命中有足够多的云翳,来造就一个美丽的黄昏。

15.如果有人给你发晚霞的照片,你要记得说“我也想你”因为“晓看天色暮看云,行也思君坐也思君”。

16.日落尤其温柔,人间皆是浪漫,怀着爱意,带着真诚,保持温柔。

17.如果你还来不及看今天的晚霞,那么这就是我给你的礼物。

《西游记略讲》第一回 26、三三行的人生
主讲人:嵇尚强

【果然是:大觉金仙没垢姿,西方妙相祖菩提。不生不灭三三行,全气全神万万慈。空寂自然随变化,真如本性任为之。与天同寿庄严体,历劫明心大法师。】

这首诗写得很好,下面我们一句一句的看过来。

“大觉金仙”就是如来,如来是形而上的道体,佛的法身。“没垢姿”,是说形而上的道体本来清净。

讲到这里有人就要问了,《华严经》里称释迦牟尼佛为大觉金仙,诗里的大觉金仙,难道不是指佛本人吗?没错,《华严经》里的确有这样称呼佛的,佛除了如来、大觉金仙的名字外,还有好多名字。佛的名字虽然不少,但是在这里,可以肯定的是,此处的“大觉金仙”并不是指佛本人,而是指佛的法身——形而上的道体。为什么这么说?《金刚经》大家都看过,经里讲佛有一天出门化缘,他老人家是怎么出门的?光着双脚走路出门,光脚走路就会踩到泥巴,双脚沾满泥巴难道不是“垢姿”吗?

“西方妙相”是指西方极乐世界种种庄严的形象。在《佛说阿弥陀经》中,释迦牟尼佛不请自说,将西方极乐世界介绍给了大家。极乐世界是什么样的?大家翻翻佛经就能知道。需要注意的是,这首诗虽然提到了极乐世界,但并没有讲它的形象,而是说起了它的由来,极乐世界是从哪里来的?

有人说,西方极乐世界是由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的愿力变现出来。话虽然是这个话,佛在经里也是这样讲的,但阿弥陀佛的愿力为什么能变出极乐世界,其中的道理知不知道?六祖悟道以后,说了一首偈子: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能生万法。何期,就是“没有想到”的意思,“自性”就是“自己的本性”。六祖说,我们的“本性”怎么样?没想到自己的“本性”,本自具足,能生万法。换句话讲,不仅什么都有,而且还能生出万法。所谓“法”,一切事,一切理,综合拢来叫做法,娑婆世界是法,极乐世界也是法,两者都是法,凡是法,皆由“本性”生出。因此,能生万法的“本性”就是此处所讲的“菩提”。万法的祖宗是菩提,菩提是万法的祖宗,这就是“祖菩提”的含义。

“不生不灭三三行”,什么是“三三”?“三三”属于唯识学的教理。唯识学认为,人的认识活动由认识对象(境界)、认识功能(八个识)和辅助载体(身体上的六个根)三方面互相配合完成。“三三”中的第一个“三”是指认识对象的三种境界,人的认识对象有哪三种境界呢?有性境、带质境、独影境这三种境界。

所谓“性境”,是指前五根感受到的相对真实的境界,比如眼根看到的颜色、耳根听到的声音、鼻根闻到的香气、舌根尝到的味道、身根受到的触动。颜色、声音、香气、味道、触动这些现前的现象,具有相对的真实性。

所谓“带质境”,“带”是依托的意思,“质”是本质的意思。带质境是指被误解的境界,这种被误解的境界以“性境”为依托,“本质”是性境。比如夜间光线不足的时候,你会将水井边的绳子误认为是蛇。蛇的认识就是带质境,它的本质是水井边的一节绳子,之所以会被误解,是因为夜间光线不好。

所谓“独影境”,“独”是单独,“影”是影像。独影境是指单独凭第六意识想象出来的影像,这种影像是虚假的。尽管独影境是虚假的,但它也会根据有没有依托“性境”的关系,分为带质独影境与无质独影境。带质独影境是指过去发生的事情,现在又回想起来,因为这种独影境有性境成分,所以一般称其为“回忆”。

无质独影境就是根本没有发生的事情,硬是用第六意识想象出来的境界。憧憬期待以及对未来的恐惧这些都是无质独影境。因为无质独影境没有性境的成分,所以一般称其为“幻想”。

人生短短几十年,大家饱尝酸甜,吃尽苦辣,都是因为这三种境界的关系。起先,我们认识到了性境,几乎同时的,在性境上生起了带质境。当性境过去,带质境消失,接着便出现了独影境,最后我们就在独影境里尝遍了人生百味。不客气的说,独影境中的人生,这种人生只有一件事,就是自己欺骗自己。

了解了认识对象的三种境界,接下来,继续讲另一个“三”,第二个“三”是指认识功能对所认识的对象产生的认识结果。认识的结果,唯识学用“量 [liàng]”这字来表示。唯识学认为,认识的结果有三种,分别是:现量、比量、非量。

所谓“现量”,是指内容清楚,真实不虚的认识结果。

所谓“比量”,是指由第六意识推理得出的认识结果。这种认识结果,有时候是真实的,有时候是虚假的。造成认识结果真实与虚假的原因在于第六意识推理所依据的知识或经验。如果知识与经验具足,那么推理的结论就会是真实的。如果知识与经验不具足,那么推理的结论就会是虚假的。

举例来说,山中冒出了一阵烟气,这是不是意味着山里生起了明火?不一定,山上有烟,可能是因为发生了山火,也可能是剧组在山中拍摄,使用干冰制造了烟雾。但如果有人知道,最近没有剧组上山拍戏,那么山中烟气的出现意味着明火的产生。

所谓“非量”,是指错误、虚假的认识结果。

现量、比量、非量。性境、带质境、独影境。三量与三境的配合,产生了人生的种种现象,这就是“三三行”的基本含义。

下面我们说一段故事,看看现实生活中的“三三行”。

小俩口吵架,女方抱着孩子跑回娘家。男方得知后,找到了女方,想要和好。以上是这段故事的背景,我们就从男方跨进女方娘家大门的那一刻讲起。

女方抱着孩子站在院子里,忽然发现一个男人从门口走了进来,在那一刹那,第六意识只是生起了自性分别,所以她当时看到的是性境,“门口出现了一个男人”,这样的判断结果是现量。此刻女方的心识处于现量性境的状态。

刹那之后,几乎是同时的,第六意识会生起随念分别与计度分别,在这两种分别的作用下,女方将现前的男人与自己的记忆进行比较,分辨出男人是自己的丈夫。此时,眼前的境界发生了变化,不再是性境,而是转为带质境。

丈夫进了门,女方见他一脸严肃。瞬间,之前与他争吵的画面,在随念分别的作用下被回想了起来。那些双方彼此拉扯、互相叫骂的场景,那些带质独影境又历历现前。此时,由于认不清现实与虚幻,女方将带质独影境当成了性境。于是,她的情绪被调动起来,内心生起愤怒,认为争吵还将继续,这个“争吵还将继续”的判断有没有现实依据?一点也没有,丈夫是来跟她和好的。

由于受到了情绪的蒙蔽,女方看见自己的丈夫,认为他的到来是为了延续之前的争吵,女方的这种判断是现量还是比量?是比量,只是一种推理,并不是直接的观察。但遗憾的是,女方并不想打消这个似是而非的判断,反而想去证实它。于是女方对自己的丈夫说:“你来干什么,这里不欢迎你!”那个内向,又有点老实的男人一下子楞住了,见女方气呼呼的样子,担心作出的解释不但不能使她满意反而会激化矛盾,所以男人沉默一会儿后便扭头离开。女方见丈夫离开,担心他会再来,于是紧锁院门。她在锁门的时候,认为男方会再来的这个判断是现量还是非量?是非量,因为男方走后,那天就没有再来。

那一晚,孩子睡下后,激动的情绪让女方难以入眠。满脑子都是之前争吵冲突的画面,她反复的播放这些画面,舍不得离开带质独影境的境界,将过去的回忆当成了现前的显现,当成了性境。由于认识的错误,导致她越想越恨,认为争吵会持续下去。为了摆脱,她做了一个非量的判断,找到了律师,认为起诉离婚可以告别本就已经过去的争吵。

几天后男方的家人登门道歉,可是男方及其家人的道歉,这个现量的性境,在女方看来却是虚假的,是非量的独影境。所以女方将男方道歉的行为,视为虚幻的场景,结果女方的判断又一次落在了非量,理解发生了错误。

随后很长的时间,女方只要一想起那些争吵,就会感到愤怒。她甚至录下了一段争吵时的录音,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反复播放。这使得女方一直生活在争吵的回忆当中,这让她下定决心,非离不可。

最后,法庭判决离婚。从法院出来,女方抱着孩子与男方并肩走了一段。一道强烈的阳关照在脸上,恍惚间,她看着手中的孩子,身边的前夫,想起了曾经美好的画面。在那个画面里,一家三口一起散步,手牵着手,每个人的脸上都展露着微笑。这肩并肩、手拉手共同生活的场景让女方对往昔的日子再生爱恋,可是一想到双方已经离婚,女方便泪如泉涌,感到生活欺骗了自己。要知道,欺骗自己的并不是生活本身,而是你对生活的误解。

离婚之后女方带着孩子回到娘家。一天,她在门口看见一个男人,仔细看去,那个男人不是孩子的爸爸,顿时女方陷入了悲伤。冷静后,她终于厘清了这一路的感受,起先,充满愤怒,决心赶走自己的丈夫。现在,却心怀希望,等着前夫回来复婚。于是,女方望着空空的院门,现量性境再次生起。

三量与三境的配合组成了人的一生。人这一生,都是从现量性境开始,最后又回到现量性境。什么是现量性境?现量性境就是“清净心”的境界,就是“正念”现前这一刻的心境。“正念”是不生不灭的,在这不生不灭的一念之上,有我们短短几十年的人生,这就是“不生不灭三三行”!

《西游记略讲》第一回 23、如何是心性
主讲人:嵇尚强

【猴王用手扯住樵夫道:“老兄,你便同我去去。若还得了好处,决不忘你指引之恩。”樵夫道:“你这汉子,甚不通变。我方才与你说了,若我与你去了,却不误了我的生意?老母何人奉养?我要砍柴,你自去,自去。”】

美猴王打听到神仙的住处后拉着樵夫一同前往,樵夫却不愿意,他为什么不愿意?真正的理由并不是樵夫亲口所讲的这个,真正的理由是“谁才能找到神仙”。神仙就在第八识里,美猴王代表第六意识。人要想找到自己的真心,找到内心本来的师父,他要怎么办?只能去悟。靠什么悟?靠第六意识去悟。第六意识怎样才能悟?要放下随念分别与计度分别,凭着自性分别单独去悟。

樵夫要求美猴王独自前去,就是告诉我们,要想悟到能知能觉的功能,找到长生不老的神仙,第六意识一定要独行。所谓独行,就是不要夹杂那么多的分别作用。换句话说,只有单独生起自性的分别,也就是这里讲的“自去”,第六意识才能体会出第八识见分偶然清净时的模样。

第八识见分是我们能知能见的功能,这个功能大部分的时候并不清净,因为会受到第七识假“我”一念的干扰,受到“自我”思量的染污,表现出来,就是自己的心识总是会攀缘外境,生起连绵的烦恼。既然第八识见分并不清净,那么为什么又说它其实就是我们的真心呢?因为它是本来清净,只是受到了临时的染污。尽管第八识见分大部分的时候并不清净,但也会有偶然的清净。什么时候是偶然的清净?就是你心不住相的时候。悟道,特别是理悟的阶段,要想明见自己的真心,见到如来实相,有一个取巧的办法,就是与偶然清净的第八识见分取得感应。只要感应到了第八识见分偶然清净的样子,那个偶然的清净就是真心本来清净的面貌。

关于第六意识为什么可以体会出第八识见分,其中的道理之前已经介绍过了,因为第八识见分的分别作用只有一种,就是自性分别。第六意识要想与第八识见分相应,只有单独生起自性分别的作用才能体会出能知能觉的功能。至于什么是自性分别单独生起后的状态,这个状态就是“初见”。当你初初见到某个事物,此刻没有追忆,没有联想,一刹那间清清净净,明明白白,此刻的心境就是自性分别单独生起时的境界。在这样的境界里,能够体会到自己的觉知功能,这个功能虽然是偶然清净,但也是本来清净。

【猴王听说,只得辞谢出林,找路过坡,约有七八里远,果然望见一座洞府。】

因为第八识暂居的处所在心脏的位置,所以这里写美猴王走了一段路后看见了一座洞府,这座洞府就是指人体的心脏。

【挺身观看,真好去处!只见那洞门紧闭,静悄悄杳 [yǎo]无人迹。】

这里写得很有意思,美猴王找到神仙的住处后,发现洞门紧闭,四周静悄悄的没有声音。为什么千辛万苦找到师父的住处,师父的门是关着的,不仅如此,周围还静悄悄的啊?

要想弄懂其中的道理,大家就要做功夫了。这是讲功夫上的事情,简单的说,师父家的这道洞门代表心脉。所谓“心脉”,按密教的讲法是指心轮这一轮的脉结。一个修行人,当他打开本来,亲见法身的时候,心轮这部分的气脉也会打开,打开的时候会有什么样的现象?会发出声响,“啪”的一声。

“啪”的一声是脉结打开时的声音,这个声音有时候会出现在心脏的部位,有时候会出现在头顶。举例来说,有的人根器很好,打起坐来闭着眼睛见到了一阵闪电,闪电之后是一声巨大的雷鸣,这是什么样的境界?是顶轮打开时的境界,按道家的话讲“普化一声雷,白云朝顶上。”头顶的脉轮打开之后要怎么办?要顺势而为,放下一切。可是大部分人一遇到这样的境界就被吓住了,以为自己走火入魔。为什么呢?因为顶轮打开之后,人会浑身发懒,变得懒懒散散,什么事情都不想做。不光是不想做事,就算生起一个想法,想要修行,想要打坐,也提不起兴趣,只愿饿来吃饭,困来睡眠这样平凡度日。

禅宗里有一个词叫做“意解心开”,是指假“我”的一念打破之后,真我历历现前。美猴王赶到洞府,发现洞门紧闭,四周没有一点声音,这是讲修道人目前还没有悟道。因为没有悟道,所以心脉不能打开,因为心脉还没有打开,所以四周就是静悄悄的,没有任何声响。

【忽回头,见崖头立一石牌,上有十个大字,乃是“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

因为没有悟道,所以眼前的这扇门便打不开,要想打开这扇门,就要悟道。因此,这里向我们介绍了悟道的方法,这个方法只有三个字,就是“忽回头”。

什么是“忽回头”?用禅宗的话讲,“忽回头”的动作是指明了自心,目的在于见到本性。换句话说,美猴王“忽回头”意味着“明心见性”。

“明心见性”一词并不高深,下面我认真讲,大家认真听,只要听懂了,就可以明心见性。

所谓“明心”,是指明了心识的形相与功能,所谓“见性”是指彻见生命的根源。一个人明了了心识的形相与功能,彻见了生命的根源,有什么用呢?用处很妙,可以了脱生死,超凡入圣。听到这里请各位注意,明心见性是一道门槛,跨过了这道门槛,才能实现解脱生死的事实。

介绍完“明心”与“见性”的概念,接着跟大家谈一谈什么叫做心,什么又叫做性。所谓“心”,并不是指我们身体里的肉团心,那个跳来跳去的东西不是此处所讲的心。这里所讲的心,是唯识学里的“心识”。什么叫“心识”?简单的讲,“心识”是指人的认识功能。

西方生理学认为,人类的认识活动,由认识对象、各类器官、神经中枢以及神经系统配合完成。神经中枢产生了认识功能,各类器官以及神经系统辅助神经中枢完成认识的活动。

以上这种认知大家都很熟悉,西方医学就是这么来的,认为神经中枢产生了认识功能,不承认心识的作用。在他们眼中,人其实就是一堆物质。换句话说,人与机器没有什么两样,只是更复杂一点罢了。大家都是中国人,中国人有自己的文化,在我们的文化中,人是有心的,人不是机器,人的心识产生了认识的功能。

唯识佛法认为,人类的认识活动是由认识对象、认识功能和辅助载体三方面互相配合完成。

所谓“认识对象”,是指境界与现象。

所谓“认识功能”,是指四类八种的心识。心识的总根是第八识,第八识就是每个人都有的“灵魂”。

所谓“辅助载体”,是指六根,是身体上的六种感觉器官。负责视觉的器官叫做“眼根”,负责听觉的器官叫做“耳根”,负责嗅觉的器官叫做“鼻根”,负责味觉的器官叫做“舌根”,负责触觉的器官叫做“身根”,负责思维的器官叫做“意根”,眼、耳、鼻、舌、身、意,这六种负责感觉的器官就叫做“六根”。

西方生理学与唯识佛法除了在人有没有心,有没有灵魂这个问题上有巨大的分歧,另外,还有一些不一样的地方。第一、西方生理学认为,认识对象,也就是认识功能所认识的境界与现象,这些境界与现象是真实存在的,是真的。而唯识佛法认为,认识对象并不是真实存在,那些现象与境界都是因缘会聚的产物。因缘凑拢,现象得以形成,因缘散开,现象就会改变。因此,现象与境界是临时的,有虽然有,但是并不实在,因为会发生变化,所以它们都是“幻”的。
第二、西方生理学认为,认识功能可以直接认识被认识的对象。换句话说,只要神经与器官是完好的,人就可以准确的了知现前的境界与现象。而唯识佛法认为,认识功能在认识被认识的对象时,总会受到一些因素的干扰。因为存有干扰的因素,所以认识功能无法直接认识被认识的对象。换句话说,人在展开认识活动的时候,除了需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还要排除身心内外的干扰。

第三、西方生理学认为,认识功能是由神经中枢激发,所以认识功能归于物质属性。而唯识佛法认为,人的认识功能不属于物质属性,它属于心识的作用。所有器官、神经系统与神经中枢,属于起辅助作用的“六根”。

介绍完什么是心,接着看什么是“性”。简单的讲,“性”是“心”的本源。换句话说,性是心生起的能量,没有性这种能量,心就发挥不了认识的功能。打个比方,心就好像一台电视机,而性就好像开启这台电视所需的电力。当我们把电视打开,屏幕上便会上演各种各样的节目,当节目出现,此时我们的眼中是有电视还是有电啊?只看得见电视,根本就看不见电。因此,从形象上观察,心,我们的认识功能容易感知。而性,生起认识功能的能量,却难以体会。

因为“性”难以体会,所以接下来讲一讲见“性”的方法。首先,大家要知道“性”在哪里出现。当电视节目开始播放,这个时候就有电了。所以要想找到“性”,一定要明白:性在作用!电在哪里?打开电视就知道,电视亮了,电就在那里,有画面现象的显现就有电能的存在。

讲到这里有人就要问了,如何才能见“性”?难不成把手指插到电视里去亲自接触一下?的确也有这样的方法,这种把手指插到电视里去触电的方法,用禅宗的话讲叫做“亲证本性”,是证悟。注意哦,这种“亲证本性”证悟的方法一般是要求做功夫的,通过连绵密集的功夫打通身体的气脉,当心轮的脉结打开,此时,实相道体的境界就会展露眼前,这个时候可以见性。

现在我们不讲功夫上的方法,我们用《金刚经》里佛教须菩提的办法帮助大家见性。佛在《金刚经》中是怎样引导须菩提见性的呢?简单的讲,《金刚经》里的见性方法是“明心虚妄不可得,息下狂心见真性”。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太敏感的人注定不会很快乐,想关心朋友总害怕不好,一个人晚上焦虑到帮他想了所有之后要走的路,最后还是没有发。”他说:“这是我应该做的”说罢,他将桌上的糕点推过来,
  • 快有半年没有出去吃吃喝喝了接着工作机会顺便怒刷美食[给你小心心]Ms Na环境真好,特别适合拍照[给你小心心]Metal Hands就是比较低调的质朴感觉[给你
  • PAdidas专柜版情侣套装上市 三色可选简单 粗暴[色]【独家首发】⚡原单正品运动套装 真标二维扫描 做工精湛 触感极其舒适 上身:采用进口高档冰丝面料高端
  • #sky光遇[超话]##sky光遇[超话]#华渠共号,你共我,偶尔会上线,上线会跟你说,收押501⃣️集结季末入坑,小王子—表演不断,破碎季已买季卡2⃣️要求
  • 遇上山匪了,山匪说:“此山是我开,此树是我栽,要想过此路,拿命来。”山匪说:“我本来想劫色的,奈何蹲了大半月的点,才发现尼姑庵在对面山头。
  • 4、如果你没有临泽和棋局之王这两个能指定嘲讽的SR,可以用冰蝶和星之愈的无敌,配合自嘲讽的画灵逃过一劫。这里,我将我用过的苟命黑科技汇总一下,方便你把他们设置为
  • #济宁身边事# 【“戏精”!男子佯装打手机 演戏背后藏猫腻】 都说骗子的演技高,可人家行窃的毛贼演技也不赖。近日,兖州区公安分局成功破获系列盗窃案,将一名盗窃电
  • ”项目负责人许太治说,得益于新项目快速建设,德宜新材料拟进一步投资5亿元建设PTFE膜项目。6月6日,山东乡村振兴实践研究院在德州揭牌,这是省政府批复的首个省级
  • 香味也很不错,睡前伴随着淡淡香味给自己来个护肤SPA放松一整天的疲惫~ #早c晚a#天猫88会员节:【AHC】B5玻尿酸洗面奶180ml福利价仅85.9元秒杀!
  • 【#专家称雷克萨斯自动解锁功能逻辑或存矛盾#】据报道,7月28日,广西贵港辖区内一段高速发生车祸,车辆在碰撞后出现自燃,疑似有伤亡情况。#雷克萨斯紧急应对团队已
  • ”9⃣️突然想起来我还有一个想说的,就是我跟这个神父聊天的时候,他总是在我说出一些词的时候表达出或者露出“你连这个词都知道啊?神父和我房东都看过很多他的书,就想
  • 早些放走C罗,37岁已经经不起你们的挥霍了,如果还要像上个赛季一样让C罗扛起半只球队,就不怕让所有球迷心寒么?别给他最后的职业生涯抹黑了每支球队都有低谷的时候,
  • 假如做一个精致的鼻子,放在她脸上,反而会比例失调。假如做一个精致的鼻子,放在她脸上,反而会比例失调。
  • 善良之举,需要人人拥有,善良之歌,需要人人唱和。让我们一起心存善良和大爱,微笑着,走过季节的轮回。
  • 那么就是地点和学校选择了,从留学生活的丰富程度上来说更推荐墨尔本,从回国认知度上来说也推荐墨尔本大学,虽然ANU的QS高一些,但国人对澳洲学校的认知还是更倾向墨
  • 近日,办案民警在工作中发现,辖区居民杨某组织他人利用手机APP进行网络赌博,当即上报县公安局。经讯问,嫌疑人唐某等10人对其通过手机棋牌类APP组织字牌、扑克、
  • #河南继续热热热#【#河南西南部最高气温可达40度#以上!#三伏天最后一伏来了##河南继续热热热#【#河南西南部最高气温可达40度#以上!
  • 基础的知识一点都不知道,一天一天的装的到很像,什么菩提子串了,什么唐装汉服了,其实你们真的与修行无关,一个心中无情无义之人,怎么可能有爱与慈悲,情乃爱之根,爱为
  • ”咻:“妈咪,我想要装骨架,想要和别的小朋友一样站起来。时间过得真快啊,认识你还是在你17岁生日的时候,在这一年里,我有幸见证了你的进步,也希望在今后能继续看到
  • 就今天凌晨,说走就走看一场短暂的日出,和朋友一起看的日出是最浪漫的,没有任何杂物参杂,坐着只有你我她,是一场浪漫的盛夏虽然踏入2字头,但我们热情依旧高涨,想做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