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略讲》第二回 9、两首偈子
主讲人:嵇尚强

【祖一日忽见惠能,曰:吾思汝之见可用,恐有恶人害汝,遂不与汝言,汝知之否?惠能曰:弟子亦知师意,不敢行至堂前,令人不觉。】

一天,五祖忽然来找惠能,对他说:我当初见你,就很想告诉你,你的见地正确,合乎佛法义理。但是我又担心别人会因此嫉妒你,怕他们会对你不利,所以当时没有跟你再谈下去。现在我将实情讲与你听,你能明白吗?惠能回答:我知道老师的用意,所以我在后面努力做事,不敢冒失,为的也是尽量不引起别人的注意。

【祖一日唤诸门人总来,“吾向汝说,世人生死事大,汝等终日只求福田,不求出离生死苦海。自性若迷,福何可救?】

一日,五祖召集所有僧众,对他们说:在这个世间,人所面对的问题,再也没有比了脱生死更大的了。你们来此修行,如果每天只是累积福德,不求出离生死苦海,这样又有什么用呢?

千古以来,一个人只要学佛修行就绕不开五祖所提的问题,学佛动机是什么?如果只是寻求诸佛菩萨的保佑,告诉你,佛菩萨不管这个闲事,因为“各自因果,各自负责”。如果要求健康,不一定学佛嘛,直接学道多好,道家的学理弄懂了,延年益寿不是难事。学佛为的是解决“生死”的问题,自始至终,“了脱生死”这件事你都不能忘记,只有找到了不生不死的根本,肯定承当,才能打开智慧,解脱生死。

【汝等各去自看智慧,取自本心般若之性,各作一偈,来呈吾看,若悟大意,付汝衣法,为第六代祖。火急速去,不得迟滞。思量即不中用,见性之人,言下须见。若如此者,轮刀上阵,亦得见之。】

五祖说;请你们各自凭着自己的智慧,回去做一首偈子送给我看。只要悟出了“心性”的大意,我就把衣钵传送给你。赶紧去作,以免耽误了时日。在作之前,我必须提醒你们,不要用第六意识去想,真“见性”的人,不会被思维逻辑所限,他讲出来的话,已经“见性”的人一听就懂。已经“见性”的人,即便走到阵前与敌人拼杀,性命交关之际,他也不会迷失自己的“心性”。

五祖叫大家作心得报告,也就是作首偈子。大家于是议论开来,说只有神秀师兄的功夫最高,况且他还是负责教学的老师,这样的事,请他最合适。于是大家纷纷推荐神秀报告心得。

神秀思前想后,半夜三更起来,点了灯,将偈子写在墙上: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这首偈子稍后再讲。

【祖三更唤秀入堂,问曰:偈是汝作否?秀言:实是秀作,不敢妄求祖位,望和尚慈悲,看弟子有少智慧否?祖曰:汝作此偈,未见本性,只到门外,未入门内。】

隔天夜里三更的时候,五祖把神秀叫到屋里,问他:墙上的偈子是不是你作的?神秀回答:是我作的,我之所以作此偈颂,目的并不是想得到祖上的衣钵,只是希望和尚慈悲,看我学了这么久,能不能告诉我,我是不是已经生起了根本的智慧?五祖说:你作的这首偈子,并未见到“本性”,所以你还没有入门。大家看到这里就要注意,古人学法,“见性”才算入门,只有“见性”才能得到老师的认可。

【复两日,有一童子,于碓[duì]坊过,唱诵其偈,惠能一闻,便知此偈未见本性,虽未蒙教授,早识大意,遂问童子曰:诵者何偈?】

过了两天,一个小沙弥从厨房经过,边走边唱神秀所作的偈子。惠能听后,知道作这首偈子的人还未见性。虽然惠能当时并未得到五祖的教授,但他对于“本性”的大意,却早已了悟。惠能于是询问小沙弥:你所唱诵的偈子是从哪里学来的?

小沙弥不但告诉惠能其所唱诵偈子的由来,还把五祖要求大家,各自作偈的事也讲了一遍。惠能找到神秀作偈的墙壁,请人代笔作了一首自己的偈子: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现在,神秀与惠能两人各自的偈子都已经出来了,我们比较看看,了解一下此二人见地境界有何不同。

先讲神秀的偈子,第一句“身是菩提树”,“身”是指人的身体,“菩提”是指本性,神秀认为,人的身体是本性生起的作用。菩提好比一颗种子,这颗种子遇到合适的缘分便长成了大树。所以人身这颗大树,带有菩提的种性。他的这句话对不对?是对的,他讲出了本性的作用。本性遇到什么样的缘分就显现出什么样的现象,产生出什么样的作用,拿赵州禅师的话讲:“在凡显凡,在圣显圣。”

第二句“心如明镜台”,“心”是指人的心识,“明镜”是指灵知,是本性的另一种称呼。“台”是指摆放明镜的案台。神秀认为,人的心识就像一个案台,这上面因为摆放有一面明镜,透着本性的灵光,所以我们的眼睛能够看,耳朵能够听,鼻子能够嗅,舌头能够尝,身体能够感知,意识能够思考。他的这句话对不对?依然不错,神秀知道本性是心识的根源,没有本性这种能量,心识就发挥不了认识的功能。

看完神秀的前两句偈子,再看惠能的。惠能说:“菩提本无树”,本性上面一无所有,绝待了一切概念,空得干干净净,没有花花草草,没有树木森林。惠能讲得很好,“实际理地不着一尘”,的确是这样。

第二句“明镜亦非台”,如果你问本性这面明镜在哪里,惠能说,这面明镜并不固定摆放在心识的台面上。注意啊,他的这句话很严重,其实就是我们常说的“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一切包含了一切,既包含了有情,也包含了无情。有情众生就是有灵知,有感情的生命,无情众生就是没有灵知,没有感情,没有情识活动的矿物植物。有感情的生命当然有佛性,但是没有感情的矿物植物,它们为什么也有佛性呢?这是一种委婉的说法,说无情也有佛性是为了让我们返观。当山川草木显现眼前,请问大家,是谁把山川草木呈现了出来?是我们的佛性。是自己本有的灵光呈现了山川草木的形象。既然如此,你要问佛性在哪里,哪里可以明见我们的本性,祖师告诉大家:“墙壁瓦砾是。”我们的觉性无所不在,当你看到墙壁瓦砾,如果能凌然一觉,晓得这些都是本性明镜里的幻影,是自家的风景,那么觉性就再当下,见到了墙壁瓦砾就见到了自己的觉性。以上就是无情也有佛性的道理。

解释完神秀与惠能的前两句偈子,再看剩下的两句。神秀说:“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神秀认为,修行人应该时常清净自己的心念,不要让本性的明镜染上尘埃。如果把神秀最后的两句话摘出来看,作为悟后修行的指导方法,这个方法是正确的。悟道之后就是要好好的护持这面明镜。

既然神秀的整首偈子,单独看,每一句都没有问题,但为什么五祖就是不认可他呢?因为他答偏了,换句话讲,就是跑题了。五祖问大家,“本性”是怎么回事,就是要你讲讲实相的境界,讲讲一切万法真实不虚之体相是怎么回事。而你却回答成了实相所生起的作用与呈现出的现象,以及见到实相后如何进一步的修行。很明显,这些回答并没有答到点子上,所以五祖没有认可神秀。

再看惠能的最后两句,惠能说:“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惠能认为,菩提自性,本来清净,这上面没有烦恼,没有生死,空得干干净净。惠能的话虽然答到了点子上,尽管也是对的,但没有全对。为什么说这两句话没有全对?因为有些偏空了,实际理体虽然一尘不染,无有一物,但可以生起妙用。换句话说,镜子里虽然无有一相,清净的很,但却能够显现万法,有什么样的缘分就显现出什么样的法。

就是因为惠能见地上还存有这点缺失,五祖才在夜半三更接见了惠能,为他讲解《金刚经》。惠能听完《金刚经》后,大彻大悟,之后又重新做了一首偈子,那首偈子才是“本性”的境界,丝毫不差,我们稍后再看。

【书此偈已,徒众总惊,无不嗟[jiē]讶。各相谓言:奇哉!不得以貌取人,何得多时使他肉身菩萨。】

惠能将偈子写在墙上,大家观看之后都很惊讶,互相说道:我们以后不可以以貌取人,师父说他是獦獠,是粗鄙之人,现今看他的见地,简直就是肉身菩萨。

【祖见众人惊怪,恐人损害,遂将鞋擦了偈,曰:亦未见性。众以为然。】

五祖看到大家都很惊讶,担心稍后有人会加害惠能,于是赶紧用鞋将惠能的偈子擦掉,并告诉大家:这个人并未见性。大家信以为真。

【次日,祖潜至碓 [duì]坊,见能腰石舂[chōng]米,语曰:求道之人,为法忘躯,当如是乎!乃问曰:米熟也未?惠能曰:米熟久矣,犹欠筛在。】

第二天,五祖悄悄的来到厨房,见惠能腰上绑了石头,正在舂米,便知此人为人踏实,诚心求法。讲到这里就要解释一下,惠能舂米的时候,腰间为什么要绑上一块石头。只有理解了这个细节,才能读懂五祖接下来的称赞。

惠能是南方人,南方人的个头不如北方人高大,舂米的时候,人的一只脚要踩在控制冲头起落的木板上。如果身体的重量不够,连接冲头的木板便不能踩落到底,这样舂米的冲头抬不高,冲头落下的力度就不够,米就舂不了。所以惠能腰间绑上石头,目的是为了增加身体的重量方便舂米。他的身体虽然受到了劳累,但事情可以做得更好。如此为法忘躯的表现打动了五祖,所以五祖看了便说:求道的人应该这样,为了把事情做好,忘记身体的劳累。五祖表扬惠能之后,进一步问他:米熟了吗?这是一句双关语,看上去是问惠能,事情干完了吗?实则是在问:你准备好了吗?惠能明白五祖的问话,回答说:我已经等待很久了,只求老师给我指正。“米熟久矣,犹欠筛在”,就是这个意思。这一段师徒间默契的问答,既说明了来意,也表明了心志。一个老师,现今想要找到惠能这样的徒弟,真是十分困难。

【祖以杖击碓 [duì]三下而去。惠能即会祖意,三鼓入室。祖以袈裟遮围,不令人见,为说《金刚经》,至“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惠能言下大悟,一切万法,不离自性。遂启祖言:“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

五祖用手杖敲了三下舂米的石头,之后离开。惠能心领神会,于当天夜里三更的时候,悄悄的跑到方丈房间去见五祖。看到这里,回想一下《西游记》中孙悟空挨了须菩提三下戒尺,看到老师背手离开,这两段描写是不是有异曲同工之妙啊?为师的用心,现今大家终于可以理解了。

五祖见惠能来到,便用袈裟将二人围住,不让旁人看见,开始对惠能讲解《金刚经》的义理。在讲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这句话的时候,惠能大彻大悟。彻悟之后作了一首偈子,他感叹道,哪里知道“本性”本来清净,不生不灭,人人具足,毫无动摇,能生万法!

【祖知悟本性,谓惠能曰:“不识本心,学法无益;若识自本心,见自本性,即名丈夫、天人师、佛。”三更受法,人尽不知。】

五祖听到惠能的报告后,很高兴,知道他已经大彻大悟,跟他说:学法之人,若是没有认识自己的“心性”,那么所学的法对他而言,没有益处。如果你证悟到了自己的“心性”,那么你就可以称为“丈夫”,顶天立地于世间,堪作人天的老师,教化众生,类比于佛。在夜半三更的时候,五祖印证了惠能对于佛法的心得,此事没有第三个人知道。

【便传顿教及衣钵,云:“汝为第六代祖,善自护念,广度有情,流布将来,无令断绝。衣为争端,止汝勿传,若传此衣,命如悬丝。汝须速去,恐人害汝。】

五祖把衣钵传给惠能后,告诉他:现在你就是禅宗的第六代祖师了。“见性”以后,要善自护念,好好的照看这份清净心,等到时机成熟再度有缘之人,将禅宗传扬下去,却莫让它断绝。最后,五祖特别强调:如果你再传这份衣钵,就会命如悬丝,随时会有生命的危险。现在你得了衣钵,要赶快离开,我担心有人得知此事后,会加害于你。

于是五祖带领惠能逃至渡口,上了渡船。在船上,师徒二人还有一段对话。

【惠能言:请和尚坐,弟子合摇橹。祖云:合是吾渡汝。惠能曰:迷时师度,悟了自度,蒙师传法,今已得悟,只合自性自度。祖云:如是如是。】

此二人不愧是禅宗的祖师,都到了逃难的时候,相互间还能从容交流。惠能说:师父请坐,我来划船,我来渡师父。五祖说:我是师父,应该是我渡你。惠能接下来讲了一句千古名言:“迷时师度,悟了自度”。他说,在我还没有彻悟“本性”的时候,是师父您指引我彻悟了“本性”,多亏师父相度。如今,我已“见性”,已能自度,以后就让我依靠“本性”自修自度吧。五祖说:就是这样,就是这样。

堪叹世间来造业 都是七魄所作为

其中有个大根源 情绪反应此中推

中道行持是自修 良善因果好造就

情绪良善皆如意 爆发难控恶自求

一、三魂结合

“生魂、觉魂、主魂”三者串联形成魂体,若是不明白三魂如何串联形成“思维”的过程,那对三魂之总合体“灵魂”,也仅是知道一个名称而已,很难理解其功能与作用。

为何在生存过程中每一次起心动念,都会有所分别?这是因为“三魂”主导所有生存取向,还要引动接续所有累世因果的延续,因此形成思维过程的种种差异;其中“生魂”为第一要素,是让人具足成长的条件,然后才有“觉魂”的感知功用,对每一事物过程,都是从感官开始,都要经由“眼、耳、鼻、舌、身”来感知外境变化,之后进入“意识”汇总,再传导至“末那识”进行分判,此为生魂功用,来分别是否接受,若是接受的话,就会传导进入“阿赖耶识”、即主魂中,将与当下事物相关的种子调出重现,此种“经验重现”过程,同时也会引动累世因果延续,在当下的相互接触中,促成未来善恶好坏的不同结果。一个人八识中的因果种子,正是在相互接触、即触缘之后,才开始由内向外推送,将累世因缘果报添加到当下生存过程中,以此来完消每个人的累世因果,也因每个人当下的抉择和应对,而形成未来好坏、善恶、福祸的分别。因果触缘,必是主魂来作主导,若是外境没有通过生魂觉魂来和主魂相互接触的话,也就没有因缘果报的起动,即一个人不具备感觉神经,外境变化不能传导入于意识之中,一切因果也不会形成。

因果触缘方式和过程,对主魂来说,是不分别好坏、善恶、福祸的,只是照单全收,关键在于觉魂、即第七末那识的分判功能,正是要经由此环节判别,才有是否引动主魂、即触发第八识阿赖耶识中的累世因果,若是将过去一切因因果果移植于当下,就会形成因缘果报的相续。《灵魂学》《新唯识学》可以相互串连,三魂七魄理论和唯识理论也可以相互融合,如此就能让人们更好的理解因缘果报的起动过程,若可以应用在所有生存过程中,就能通过修整自身一切言行作为,来对灵性进行净化提升,故而修行必要通彻“唯识学理”和“灵魂学”。

二、三魂分离

人在殁度一段时间之后,“三魂”就难以聚在一起,“七魄”也就分散不存在了,这是何原因?究其根本,是因为人在存活的时候,多是以“秉性”作事,难以“天性”行事,如此七魄就只能随着人的逝世而消失,三魂也只能流浪于三途六道之中,只有真正已经提升超越的人,方可以三魂聚合而不分离。

一般人亡故之后,灵魂就会分在三处存在,此点也可体证人都是具备三魂的,三魂中的“主魂”会将所有因果,移植进入新的生长之处,“生魂”一般寄存在神主牌内,“觉魂”则是寄存于坟墓之中,对于“生觉”二魂,正常在亡故后只会存有60年至120年光阴,之后就会消散,这些都是少有人知的常识。人们可以看到神主牌位和坟墓,然而甚少有人能弄清楚主魂又在何处?这也是千古以来,人们甚难能直接明白的疑问,“主魂”是根本不会消逝的,今生投生于王家,下生可以投生于李家,下下生又会投生到蔡家,再看前生是投生陈家,前前世又是投生廖家,如此可以一世世来推,“主魂”也只是从一个身体转换到另一个身体之中而已,故而过去人们对殁度也称为“过身”。

这种“过身”之间,又需要等待多长时间呢?这就不得而知了,不是用一个公式就可套用计算全部的,一般来说,以人类的生存过程和条件,甚少有人可以在亡故之后,即刻就能再出生为人,一般都要历经一段长久时空的等待因缘,才会再次出生;除非领有很大天命的人,才会在亡故后即刻出生,一般人根本都没有此种殊胜使命,所以就只是在冥府世界中,等待下一次轮回的契机,也会根据个人因果来做分判,是再出生为人或是其他物种,故而等待时间多久,是很难一概而论的,这种冥府销案的过程,对人类来说,也是一个难以知晓的无明。

( ó × ò)|喂 宝宝 一个人上网吗 
自修自调/转载请注明/❌盈利❌商
#chiikawa[超话]##吉伊卡哇[超话]#
古本弄了螃蟹()下次弄个鼹鼠的
栗子馒头弄了栗子 下次弄蜜獾() 说栗子爆发力强攻击性大的原因是 栗子刚炒出来剥皮的时候可能会爆开以及栗子里面很烫 攻击到舌头()
漏了的宝宝 等我找个全图册 这两天出
#乌萨奇##chiikawa小八##吉伊##莫莫咖##栗子馒头##古本##海獭#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卡尔维诺作品精选(五卷):不存在的骑士+分成两半的子爵+树上的男爵+看不见的城市+马可瓦尔多《看不见的城市》卡尔维诺说,他拥有很多文件夹,里面放着那些根据他头脑
  • 8月3日上午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通报我省疫情防控工作进展情况发布全省疫情防控重要举措我省疫情防控管控举措一是从严返晋人员管控14天内自高风险地区入晋返晋人
  • 二、线下展览展示活动1.“吉玉永年——随州、洛阳出土西周玉器精粹”展览时间:2021年2月3日至4月3日地点:洛阳博物馆二楼临展厅展览由洛阳博物馆与随州博物馆共
  • 可别见人就说——我是修行人,是学佛的人。外人看起来很精进的样子,可眼里进不得沙子,看别人都是凡夫俗子,说别人都是魔子魔孙,听不进他人的意见。
  • 感兴趣的书友点击下方商品,即可一键收藏: #党史百年四川记忆# 【四川党史上的今天·6月8日】1951年 西南地区各界代表举行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签订大会,邓小平
  • 过去,现在,将来都会形成一个对等链接原生影响着人的一生,书中男主人公也是如此他渴望爱却得不到爱的痛苦 经受种种的自我揣测反省自问自答,乃至走投无路时陪伴多年的
  • #魔王俱乐部# 直接就查无此漫了[允悲]太夸张了,其实因为当时彩漫属于稀有物种对这个的印象特别深,最近在收一些老漫画的单行本,补补当年买不到杂志的结局[允悲][
  • 但是大家都这么叫着,好像演到现在,很少有人知道谢大脚在剧中的真实名字,因为几乎所有人都叫她大脚,大脚啊......02谢大脚名字由来跟剧中角色有关,媒婆一个,保
  • 愿你始终有对生活的激情和对未来的希望,永远有一颗年轻的心。第一期是来自处女座的设计灵感:有担当、有品位、心思细腻的你永远都在追求精致,在貌似骄傲的外壳下有一颗柔
  • #preciousgirl薰sama# 图不够今天怎么都不够[允悲]每次都要猫来凑我仿佛是在给你们安利我的偶像喵喵桑[大侦探皮卡丘微笑]#薰のN1# ☕N1词汇
  • ”曾子说:“人而好善,福虽未至,祸其远矣。凶人,语恶、视恶、行恶,一日有三恶,三年天必降之祸,胡不勉而行之。
  • #潜江鄂州湖北插花培训鲜花培训零基础学花艺培训机构气球派对布置培训宝宝宴布置培训##江苏南京无锡花艺培训插花培训花艺师培训开花店培训烘焙培训咖啡培训气球培训派对
  • 现在看到小天发的石上售后率是1.67%,瞬间就明白了我们平时努力维护社群的意义是什么:一方面,我们有社群,就能做服务,做情感链接,有信息共识,且这种高度向上的文
  • 另外,女扮男装的王与知道这秘密后出现的想要逆谋驱逐王的势力,以及想要守护王的势力之间激烈的暗斗,扣人心弦的故事充满张力的剧本,对于不仅是在原作漫画粉丝中还有各位
  • 不行我再看一次我们的聊天记录,两个人全程都是阿来哇?!
  • 其中有一家,是行家才知道的擅长鮟鱇火锅和康吉鳗料理的小馆。这也是资深厨师的证明。
  • ”成都市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还坦言,这三项指标目前在全国110个城市中,分别排名全国第11位、第10位和第5位,“希望在深入实施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中,着力提高
  • 范冰冰自从风波后就低调了很多,虽然她的演艺事业还是没有太大起色,但在时尚圈却玩得风生水起。我晚上不想熬夜[苦涩]近几日分享听我妈说是我爸专门买的小东西 但是圣
  • 最后,最近比特币与其他资产类别的相关性有所增加,但投资组合收益下降了,这表明比特币现在可能不适合作为多元化投资组合的工具。瑞银报告:比特币可能不是一种有吸引力的
  • 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在长期奋斗中构建起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锤炼出鲜明的政治品格。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在长期奋斗中构建起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