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道》,王志文与大师五台山论道,高境界对话,但是这一段在播出的时候被删减了。

五台山论道,是全篇最经典,最精彩的部分。王志文饰演的商界奇才丁元英,与智玄大师的对话,道出很多人一生都参不透的人生哲理。

这一段篇幅较长,我只拿大师愿意接见王志文以及刚见面的这两点来说。

一:以诗为媒,拜见大师

王志文拿钱求见大师,被大师谢绝。两次的试探让王志文心里有了底,于是他拿出一封信。韩楚风很不了解,觉得20万元都敲不开大师的门,一封信能有多大威力?

令韩楚风没想到的是,大师竟请他俩进去。这让韩楚风很好奇,信上究竟写了啥,比10万元还值钱,这一看才发现是一首诗:悟道休言天命,修行勿取真经。一悲一喜一枯荣,哪个前生注定?袈裟本无清净,红尘不染性空。幽幽古刹千年钟,都是痴人说梦。

王志文说的啥?就是人人都可成佛,我是看得起你才和你探讨佛经,寺庙里我看都是在用一本佛经逃避凡尘,没看到真修佛道的高手。

智玄大师看了此诗后,自知对方道行高深,绝非凡人,因此接见了:“什么是真经?修行不取真经又修的什么行?”

丁元英回答道:“大师考问晚辈自在情理之中,晚辈就斗胆妄言了。所谓真经,就是能够达到寂空涅槃的究竟法门,可悟不可修。修为成佛,在求。悟为明性,在知。修行以行制性,悟道以性施行,觉者由心生律,修者以律制心。有信无证者虽不落恶果,却住因住果住念住心,如是生灭不得涅槃。不昧因果者无住而住,无欲无不欲,无戒无不戒,如是涅槃。”

这一段很晦涩,但很关键。寂空涅槃没那么玄乎,就是一个人独立可以找到自己的意义,一样可以满足自己。那些认为我找到值得爱的人才能幸福,挣钱才能快乐的人,叫做修行,是在不断努力寻求结果,是在求。而那些在想:我找不到值得爱的人,就在于我不够优秀,外形,沟通舒适度等吸引力还不够,我先把自己变好,这种叫做“悟”,是为了“明性”,让自己清澈。

修行呢,用理性管理感性,做该做的事,悟道呢?用感性引导理性,我想干嘛干嘛,犯错之后再反思自己。所以悟道的人是愉悦地接受改变,由心生律,而修行的人呢?按照规则不断压抑自己去适应,就是苦行僧的路。有信仰,又可以无我的人,可以没有恶果,但是心里思考太多的因果,太多的戒律,所以永远无法涅槃。而因果清澈的人,在任何状态下都有自我,丢了任何东西也无所谓,你叫我守规矩我就守规矩,心里尊重外界但不为外界所困,自己就是自己的宇宙,才可以涅槃。

二:什么是佛?

智玄大师含笑而问:“不为成佛,那什么是佛教呢?”

丁元英说:“佛乃觉性,非人,人人都有觉性不等于觉性就是人。人相可坏,觉性无生无灭,即觉即显,即障即尘蔽,无障不显,了障涅槃。觉行圆满之佛乃佛教人相之佛,圆满即止,即非无量。若佛有量,即非阿弥陀佛。佛法无量即觉行无量,无圆无不圆,无满无不满,亦无是名究竟圆满。

这话丁元英有点咄咄逼人,何为圆满?我觉得把事做齐了,心安了,自己依旧充实幸福,就是圆满。他说有圆满就是有量,佛应该是无量的,这叫抬杠。我现在觉得心意足了,觉得圆满,我以自诩圆满收获快乐,不行吗?过一阵子,我心不安了,我再追求,我不圆满了,但我有目标了,不行吗?大师也是嘴笨,回不上来了。

续丁言语:晚辈个人以为,佛教以次第而分,从精深处说是得道天成的道法,道法如来不可思议,即非文化。从浅义处说是导人向善的教义,善恶本有人相、我相、众生相,即是文化。从众生处说是以贪制贪、以幻制幻的善巧,虽不灭败坏下流,却无碍抚慰灵魂的慈悲。”

丁元英有点霸道,说你的道法就应该在哪里都对,我的道法就可以不同情况不同解释。觉得自己把对方看得透透的。杨修水平。

智玄大师说:“以施主之文笔言辞断不是佛门中人,施主参意不拘经文,自悟能达到这种境界已属难能可贵。以贫僧看来,施主已经踩到得道的门槛了,离得道只差一步,进则净土,退则凡尘,只是这一步难如登天。”

丁元英说:“承蒙大师开示,惭愧!惭愧!佛门讲一个‘缘’字,我与佛的缘站到门槛就算缘尽了,不进不出,亦邪亦正。与基督而言我进不得窄门,与佛而言我不可得道。我是几等的货色大师已从那首词里看得明白,装了斯文,露了痞性,满纸一个‘嗔’字。今天来到佛门净地拜见大师,只为讨得一个心安。”

丁元英是随心随性之人,自己的感悟还没到收敛自己的地步,还没有“由心生律”,而大师呢?却是以律制心,觉得丁元英应该按律修行,道不同,故彼此别过,江湖不见。

丁元英知道自己境界差了点,满纸一个“嗔”字,就是怒气。怒什么呢?就要用自己的小聪明在这个世界讨得一个自以为的白衣飘飘的人无我有的虚荣,才觉得愚弄了世界,才觉得收获了自我。

佛教总让人寻来世,在六祖慧能开禅宗先河至今,当下的佛教开始落伍于时代,避祸克己已经不是人生的重心,如何愉悦自己才应该是精神宗教的主旋律。

《天道》,王志文与大师五台山论道,高境界对话,但是这一段在播出的时候被删减了。

五台山论道,是全篇最经典,最精彩的部分。王志文饰演的商界奇才丁元英,与智玄大师的对话,道出很多人一生都参不透的人生哲理。

这一段篇幅较长,我只拿大师愿意接见王志文以及刚见面的这两点来说。

一:以诗为媒,拜见大师

王志文拿钱求见大师,被大师谢绝。两次的试探让王志文心里有了底,于是他拿出一封信。韩楚风很不了解,觉得20万元都敲不开大师的门,一封信能有多大威力?

令韩楚风没想到的是,大师竟请他俩进去。这让韩楚风很好奇,信上究竟写了啥,比10万元还值钱,这一看才发现是一首诗:悟道休言天命,修行勿取真经。一悲一喜一枯荣,哪个前生注定?袈裟本无清净,红尘不染性空。幽幽古刹千年钟,都是痴人说梦。

王志文说的啥?就是人人都可成佛,我是看得起你才和你探讨佛经,寺庙里我看都是在用一本佛经逃避凡尘,没看到真修佛道的高手。

智玄大师看了此诗后,自知对方道行高深,绝非凡人,因此接见了:“什么是真经?修行不取真经又修的什么行?”

丁元英回答道:“大师考问晚辈自在情理之中,晚辈就斗胆妄言了。所谓真经,就是能够达到寂空涅槃的究竟法门,可悟不可修。修为成佛,在求。悟为明性,在知。修行以行制性,悟道以性施行,觉者由心生律,修者以律制心。有信无证者虽不落恶果,却住因住果住念住心,如是生灭不得涅槃。不昧因果者无住而住,无欲无不欲,无戒无不戒,如是涅槃。”

这一段很晦涩,但很关键。寂空涅槃没那么玄乎,就是一个人独立可以找到自己的意义,一样可以满足自己。那些认为我找到值得爱的人才能幸福,挣钱才能快乐的人,叫做修行,是在不断努力寻求结果,是在求。而那些在想:我找不到值得爱的人,就在于我不够优秀,外形,沟通舒适度等吸引力还不够,我先把自己变好,这种叫做“悟”,是为了“明性”,让自己清澈。

修行呢,用理性管理感性,做该做的事,悟道呢?用感性引导理性,我想干嘛干嘛,犯错之后再反思自己。所以悟道的人是愉悦地接受改变,由心生律,而修行的人呢?按照规则不断压抑自己去适应,就是苦行僧的路。有信仰,又可以无我的人,可以没有恶果,但是心里思考太多的因果,太多的戒律,所以永远无法涅槃。而因果清澈的人,在任何状态下都有自我,丢了任何东西也无所谓,你叫我守规矩我就守规矩,心里尊重外界但不为外界所困,自己就是自己的宇宙,才可以涅槃。

二:什么是佛?

智玄大师含笑而问:“不为成佛,那什么是佛教呢?”

丁元英说:“佛乃觉性,非人,人人都有觉性不等于觉性就是人。人相可坏,觉性无生无灭,即觉即显,即障即尘蔽,无障不显,了障涅槃。觉行圆满之佛乃佛教人相之佛,圆满即止,即非无量。若佛有量,即非阿弥陀佛。佛法无量即觉行无量,无圆无不圆,无满无不满,亦无是名究竟圆满。

这话丁元英有点咄咄逼人,何为圆满?我觉得把事做齐了,心安了,自己依旧充实幸福,就是圆满。他说有圆满就是有量,佛应该是无量的,这叫抬杠。我现在觉得心意足了,觉得圆满,我以自诩圆满收获快乐,不行吗?过一阵子,我心不安了,我再追求,我不圆满了,但我有目标了,不行吗?大师也是嘴笨,回不上来了。

续丁言语:晚辈个人以为,佛教以次第而分,从精深处说是得道天成的道法,道法如来不可思议,即非文化。从浅义处说是导人向善的教义,善恶本有人相、我相、众生相,即是文化。从众生处说是以贪制贪、以幻制幻的善巧,虽不灭败坏下流,却无碍抚慰灵魂的慈悲。”

丁元英有点霸道,说你的道法就应该在哪里都对,我的道法就可以不同情况不同解释。觉得自己把对方看得透透的。杨修水平。

智玄大师说:“以施主之文笔言辞断不是佛门中人,施主参意不拘经文,自悟能达到这种境界已属难能可贵。以贫僧看来,施主已经踩到得道的门槛了,离得道只差一步,进则净土,退则凡尘,只是这一步难如登天。”

丁元英说:“承蒙大师开示,惭愧!惭愧!佛门讲一个‘缘’字,我与佛的缘站到门槛就算缘尽了,不进不出,亦邪亦正。与基督而言我进不得窄门,与佛而言我不可得道。我是几等的货色大师已从那首词里看得明白,装了斯文,露了痞性,满纸一个‘嗔’字。今天来到佛门净地拜见大师,只为讨得一个心安。”

丁元英是随心随性之人,自己的感悟还没到收敛自己的地步,还没有“由心生律”,而大师呢?却是以律制心,觉得丁元英应该按律修行,道不同,故彼此别过,江湖不见。

丁元英知道自己境界差了点,满纸一个“嗔”字,就是怒气。怒什么呢?就要用自己的小聪明在这个世界讨得一个自以为的白衣飘飘的人无我有的虚荣,才觉得愚弄了世界,才觉得收获了自我。

佛教总让人寻来世,在六祖慧能开禅宗先河至今,当下的佛教开始落伍于时代,避祸克己已经不是人生的重心,如何愉悦自己才应该是精神宗教的主旋律。

五台山每天一万菩萨绕清凉山,你见到文殊菩萨了吗?(梦参老和尚)

咱们见佛很不容易。不说见佛了,咱们在五台山,在文殊菩萨道场,你见到文殊菩萨了吗?文殊菩萨就在这山里住,咱们就没见到文殊菩萨。文殊菩萨也没入涅槃呀!就在五台山住。没有缘!业深,罪业很深,就是障缘。善缘很浅,什么善缘呢?没有能见文殊菩萨这个缘。

这些菩萨,现在每天一万菩萨绕清凉,就绕那黛螺顶,绕这清凉山,你见到了吗?不但文殊菩萨没见到,一万菩萨绕清凉,这一万菩萨你也没见到。

为什么?这就叫业。业障,业障,你所做的业跟诸佛菩萨障,中间有个障碍见不着。等你把这障碍消失了,你就知道了:文殊只此是,何处觅弥陀。你不求见,等你不求见了,不求见了佛常现前。你愈不见,佛愈现前。愈见,愈见不到。

文殊菩萨天天在五台山到处转,你看见了吗?你能看见放羊的那个老头,或放牛的老头,你给他磕个头,“文殊师利菩萨”,我可见到你了,那老头是文殊师利菩萨。但是很多大德到五台山,看见放牛的,或者放羊的一个老头要来接他了,说你找文殊菩萨,就跟他说一段话,这个就是文殊师利菩萨,信吗?当你业消的时候,一切诸佛境界都现。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魔法小天使/ 我係小忌廉/ Magic Angel/ Creamy Mami插畫/ illustration #我係小忌廉 #小忌廉 #魔法小天使#童年回憶 #
  • 温馨提示:你若没有长意的绝世容颜,外加增之一分则多减之一分则少的清澈眼神,爸爸教得再好话本写得再妙都是白搭。业主注重生活品质,其理想中的家应该远离繁杂,简雅得当
  • 写给今天生日的我的好朋友欧阳雅婷的话:我很爱你前天梦到你 醒来之后我发现我比自己以为的还要爱你我们成为好朋友是我每天都在跟宇宙感谢的事情所以希望我亲爱的朋友永远
  • #威士忌和女人#我只想和我喜欢的人安稳度过此生我的生活很简单过了今天过明天 ​​​小青蛙推荐给女神们的第7款威士忌,“克里尼利基14年单一麦芽威士忌”甜奶油蛋糕
  • #考清华和买兰博基尼哪个难# 对于普通的“学查”来说,考清华和买兰博基尼,也许两者都没想过,除非哪天被“幸运”砸中,中个几千万的大奖,买个兰博基尼是没问题的,但
  • 当时拍这个照片,特意为它选的这个杯,想表达“在无形有色的汤水中,有我们看得见的山水”。一年多前的照片,但我依然记得它是青山,这款2017年决定做与茶有关的事情的
  • 更多详情请戳 APLF 迪拜 No.06 KITAYA co.,ltd.参加日本展位展出的品牌介绍公司名称:KITAYA co.,ltd.— 理念 —Kit
  • 会有人2022年了,还在听06年的专辑吗‍♀️入坑JJ的第一张专辑(当时是喜欢的男孩子借我听 他说炒鸡好听 也许那时有爱屋及乌的滤镜[污])当时还是拿着对家长宣
  • 河北魏县项目投标谁监管?未投先建为哪般? 03-13 10:38 阅读 73 河北魏县项目投标谁监管?未投先建为哪般? 近日,接群众举报反映,魏县住房城乡建
  • 我愿意是废墟,只要我的女儿是青春的常春藤,沿着我荒凉的额亲密的攀缘上升。补读楼,春假日方短想起《人到中年》想起匈牙利诗人裴多菲,想起又是一年春好日,想起春假日方
  • 此时此刻,滇池的月亮正在升起,珠江的游轮灯火通明,他们本应该在江畔,在月下,和久违的人一起共进晚餐,举起美酒鲜橙,碰杯,谈心,忆旧,也聊一些家长里短或宏图伟业。
  • ”是否整牙主要取决你对自己的追求,想变得更好、更美是我们每个人的权利,正如哈佛大学的校训:当你觉得为时已晚的时候,恰恰是最早的时候。诸位,我们现在用一个强大的力
  • 平时可以放冰箱了,涂抹起来更清凉舒服!平时可以放冰箱了,涂抹起来更清凉舒服!
  • 其实一般的老师,也不会特别去管外地来的学生,大家慢慢跟上进度就好了,但我的英语老师就一直带着我。我当时觉得挺有意义的,能不靠父母,通过自己的方式去得到一些东西。
  • 如戏一样演绎着爱人抑或家庭的各个角色,爱你所爱之人,携手走过这风雨人生路。喝了你酿的爱情的酒,我愿意沉醉而不愿醒~每天只想你一次 可是一次要想一天才行~喜欢看你
  • 偏财功能 生助官杀星、克制印星、泄食神伤官之气 古歌云:“偏财非是自己财,最怕比肩同位来,劫败不逢日主健,家资当发孟尝财”。又云:“偏财原是众人财,最忌干支
  • 对“弹幕”真是又爱又恨,看弹幕能好多发现不了的细节,但是剧透的也太多了!》《从头爬楼到尾也许能打破这个循环》《打不破那就祝您金虎纳福,福虎呈祥,祥虎献瑞,瑞虎迎
  • [抱一抱]对木木的祝福 扌由两人平分2000jjb要求有两本订阅非大众雷(会重扌由) 创新优势:应用:创新性油水双系型多用途条件;可对油液颗粒度、清洁度和污染物
  • 至于另一组统计局的数据,1-2月地产投资增长了3.7%大家认为就更离谱了,当企业销售收入大幅下滑的时候,他还会拿出比去年更多的钱去加大投资买货准备在未来进行销售
  • 】[星星]Top3大新闻1、#济南大润发发臭隔夜肉洗了再卖#,用变质肉铰馅灌香肠2、#中法驾驶证互认换领协议17日生效#:双方承认对方核发的有效驾驶证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