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79位母亲因此丧命,1具男尸揭开生死迷局

19世纪的维也纳医院,有间诡异的“第一产房”。

凡在这个产房生过孩子的妇女,有三成都会离奇死亡,而同院的“第二产房”,死亡率却只有1%。

图1:母亲和刚出世的孩子去世

发病的产妇先是没来由的呕吐,之后便开始高热,心悸,这时候,医生通常会过来看看她们的肚子,再凑近闻闻床单上的分泌物。

接着,便会叫护士把孩子抱来给产妇看。

因为他们知道,这位母亲很快就会经历全身冷战,尿液发黑,下体腐烂,肚子则会像气球一样渐渐鼓胀,手指轻碰一下都会剧痛难忍……

医生们对此束手无策,只能看着这些母亲在寒战与腹痛的交替折磨中嚎叫昏迷,凄惨离世。

在当时,他们管这种病叫产褥热。

【01、2679具腐烂女尸】

19世纪的欧洲,解剖学盛行,每个医生都很熟悉这种因产褥热死亡的尸体:

尸体还未打开,就能从腹部的切口闻到一股恶臭,第一次来的实习生往往会为之呕吐。

打开尸体,腹膜通常已变厚长毛,体内随处可见各种白色及变色脓液,子宫和外阴像被棍棒打过一般,充满糜烂的液体和气泡,

指尖轻轻一压,皮肤就会像烂报纸一样皱成一团……

而在这些尸体的脸上,你也丝毫看不到任何“安详”:

这些年轻的母亲在几天之内迅速衰老,刚刚经历过新生命喜悦的脸颊已深深凹陷,一个个都是受尽磨难的面孔。

但比死亡更可怕的是,无人知道这种可怕的病症是如何造成,又该如何治疗。

而更令医生匪夷所思的是,为什么明明由专科医生负责的第一产房,产褥热发病率会远远高过由普通助产师负责的第二产房。

据记载,仅在1846年,第一产房就有451名产妇因产褥热死亡,而第二产房只有90名。

6年间,院内共有2679名母亲因此丧命。

【02、痛不欲生的27岁产科医生】

维纳斯医院当时有个医生,叫塞麦尔维斯,很年轻,才27岁。

他当时负责的,正是这个被人们称为“产妇屠宰场”的第一产房。

这个老塞虽然年轻,但同理心却很强。

他在日记里写道:“第一诊室的高死亡率让我痛不欲生,这种看着病人死,我却束手无策的生活到底有什么意义”。

为此,他开始细心研究两个产房的不同:从通风设备,宗教仪式,到接生流程……甚至命令医生模仿助产士的站姿。

可第一产房的死亡率却毫无改变。

在病房找不到答案,老塞开始梳理医院历史,他发现医院里的产褥热发病率并非一成不变,而是有过三次明显变化。

而耐人寻味的是,这三次变化都和他的上司克雷恩有关。

【03、凶手:上司的新政】

克雷恩在上任后,推翻了很多前任产科主任的做法。

1822年,他在产道解剖教学中,废弃木制模型,让学生直接解剖产妇尸体,这一年,产科病房的发病率从原来的1%增长到了7.5%;

1833年,产科规模扩大,分成了第一产房和第二产房,统一由医生与助产士共同负责,两个产房的死亡率并无区别,都是7.5%;

1839年,克雷恩推出一个新政,将第一产房用作产科教学单位,其解剖室也变为医学院学生的解剖教室。

产科的学生们往往是先去解剖前一天死亡的产妇,再到产房为产妇检查接生。

而就在这一年,第二产房的死亡率直线下降,而第一产房的死亡率却从之前的7.5%上升到了25%。

但即使如此,老塞也无法把问题定论在医学生上。

因为当时助产士的入学标准很低,许多人连中学都没毕业,随便培训几个月就直接上岗,而医学生则需苦读数年,无论是理论还是操作都比助产士专业很多。

【04、突破:教授的惨死】

正当他苦思冥想之际,医院里出了件怪事。

一名产科教授离奇死亡,这教授是个男的,但死前的症状竟然和产褥热一模一样。

而在死前,他在解剖一具产褥热尸体时,不小心割破过手指。

刹那间,老塞半年来思考的各种数据,似乎有了答案:凶手就是医生的双手。

大家看看图4这张油画就知道,在19世纪,医院的手术环境有多糟......

开膛破肚这么高危的事,医生们没口罩、没手套、没手术服,也不怎么洗手,常常是穿着西服就徒手上……

为了验证自己的推论,他要求所有医护人员术前用漂白水反复洗手,还将医疗器械、绷带用漂白水严格消毒。

那一年,第一产房的产褥热病死率降到了0.19%。

【05、他赢了,他疯了 】

然而当老塞将自己的发现公布于众时,却遭到医学界的疯狂质疑。

他们觉得医生是治病救人的绅士,他们的手怎么会害死病人?!

他的上司克雷恩更是容不下他,因为老塞的胜利,无疑是在证明:第一产房居高不下的死亡率,都是拜他所赐。

在那个细菌尚未被发现的年代,老塞无法用科学解释到底洗手意味着什么。

悲愤之下,他只能回到家乡,听闻小镇上一所医院产褥热爆发,主动提出去做免费的产科医生,继续推行洗手。

在他的坚持下,产妇死亡率下降到了0.85%。

但即便如此,老塞在医院依旧被看作是有洁癖的怪人,上司嫌他的“洗手消毒”政策浪费经费,他的书被人抨击,论文遭各大医学期刊封杀。

他开始出现精神失常,在一次会议上,会议主席就某个问题询问老塞的意见,他却像没听到似的,突然大声朗读起助产士誓言。

大家都觉得他疯了,妻子只好把他骗入疯人院。

【06、惨死疯人院,同年沉冤得雪】

一个月后,47岁的老塞试图从疯人院逃跑,遭到守卫殴打,最终死于自己抗争了一生的疾病——右手严重的细菌感染。

而令人唏嘘的是,就在他去世的同年(1865年),微生物学家巴斯德在桑蚕叶上第一次发现了病菌的存在。此后:

1867年,外科消毒法的创始人李斯特发表论文,用科学实验证实“缺乏消毒是手术后发生感染的主要原因”。

在接下来的10年间,因为洗手消毒习惯的普及,整个欧洲的术后死亡率从45%降到15%,挽救了亿万人的生命。

2005年,世界卫生组织将每年的10月15日定为“世界洗手日”,倡导全世界人们用肥皂洗手。

在塞麦尔维斯的日记里,曾有过这样一段话:

“回首往事,我只能期待有一天终将消灭这种产褥感染,并用这样的快乐来驱散我身上的哀伤。”

塞麦尔维斯医生的故事,不禁让人感叹:

任何一种文明的产生背后,都是千万人的牺牲与努力。

好好洗手,保护自己,同时也是对塞麦尔维斯医生最好的祭奠。

参考资料:
1. 纪录片《无影灯下》
2. 医生曾经“惹”瘟疫/[美] 舍温·B·纽兰德著;译者: 侯明君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06
3.邪症迷思 塞麦尔维斯与产褥热/朱石生著——新星出版社,2020.01

来源:深圳疾控 #健闻登顶计划#

@五颜六色的小确幸:请教河老师,色盲报考专业有限制吗[作揖][作揖]以前闻所未闻[泪]细男宁非说有,想锤他!

停!!!文明社会要和谐,把锤子放下,给我

省流不看版:

1. 专业限制很多,很多理工科专业不让报,医根本别想。

2.既然基因无法改变,我们做父母的要提前打桩。

因为携带这个基因,儿子闺女找对象,肯定会受影响,但一定要跟人家实话实说!!!

3.但是并不妨碍咱们的诚意,比如多拿一个房本出来,您说是不是?

------------密封线下 废话很多-----------

这问题问我,那可是一把辛酸泪啊[泪][泪]!!!

我当初就是因为这个,学的文科

1.我的姥爷就是个大色盲,没看错是色盲

老人家是湖南娄底的,49 年建国前参加革命工作,扛木仓但是没放一木仓一弹,就被拉到了朝鲜战场。

2.有一次战斗,他们连长说瞄着那个胳膊上蓝袖章的李承晚军。他说哪个是?连长说你给我下来吧。

3.后来一通检查,让他老人家别执行战斗任务了,去后方挖战壕,一挖就是三年半。

4.这事儿我都没听我妈说过,都是老人家去世后,舅舅跟我说的。

5.姥姥也是湖南娄底人,所以我说我有部分湖南娄底血统,就是这么来的。姥姥没有色盲。

6.(事先声明这个我不太懂,如有错误请立刻指正,本人红包已经备好,私信酬谢)

按照高中生物课本学的关于遗传的知识:我姥姥姥爷三个子女,分别是我大舅,大姨和我妈

大舅:无色盲基因,不再往下遗传

大姨&我妈:阴性基因携带者:

(1)若是生男孩:色弱显性,但如果儿子再生儿子,色盲基因彻底消失。

(2)若生的是女孩:色盲隐性基因,但是依然会往下传。

7.我大姨和我妈生的都是男孩,于是乎我和我表哥,都是色弱。

我表哥在高考体检前发现的,但他是 03 年高考,那会儿北京SARS(很久远了大家不一定知道)后高考,只考语数外三门。后来学的法律

我呢,就惨了。因为我是离异家庭,一直跟着爷爷奶奶,也不知道什么情况。高一体检,给我查出来的。

班主任很负责任,直接找的我奶奶,吧啦吧啦解释好久,说没办法只能学文科

8.有人问:我把那本色盲图谱背下来怎么样?

我妈妈就是人民卫生出版社的,就是出这个色盲图谱的。要是能,我早就背下来了。

9.这些都是后话:拿取随意

既然孩子有这个方面的缺陷,大概率还会遗传下去,怎么办呢?

我的建议如下:

(1)跟对方及对方家人实话实说,我家孩子就是色盲/色弱,在生男孩/生女孩会显性/隐性遗传

统统跟人家说清楚,不要隐瞒!不要隐瞒!

不要隐瞒!!

(2)既然基因无法改变,作为优质父母的我们,是不是应该给孩子提前打桩呢?

我提供一个思路,包括但不限于:多准备一套纺子/加名字诸如此类

别人我管不了,我说说我自己吧

我跟我爱人之前就商量好:如果我这一胎是闺女,那闺女不会是显性色弱,但是会遗传给闺女的孩子。

所以我的措施是:多给闺女一个纺本,外加带孙直到 6 岁,可以公证。

我们这胎是儿子,如果以后要二胎是闺女的话,肯定还是这个条件。

我听说江浙沪某些地方,姑娘小伙相亲,直接拿出历年高考录取分数一分一段,看看谁的高考排名高。低的多给一套纺

我也是这么做,既然我孩子这方面有问题,那我就有这个态度,有这个诚意。

至于成不成的,那就另说了,至少我们要表明态度。

关于婚恋问题,我推荐@西城大妈 @财花花呀 @中年女民工-黑胖花 @财兽兽 @财梦梦

我尤其推荐@西城大妈 ,她那里的狗血故事特别多[二哈][二哈][二哈]

#高考志愿填报##高考##高考加油##色盲色弱检查图##体检#

感谢@财蓓蓓 提供的专业资料

【5·12护士节 | 这个护士节,多家主流媒体把焦点对准他们】

今天,第113个国际护士节如约而至,无数“白衣天使”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用实际行动践行救死扶伤、甘于奉献的崇高精神。

在今天这个特别的日子里,光明网、重庆日报、上游新闻等多家主流媒体将焦点对准重医附一院:有第45届南丁格尔奖章获得者、重医附一院原护理部主任赵庆华,有以热爱之真心、担白衣之使命的“男”丁格尔,还有“是爱人也是战友”的护士夫妻,让我们一起跟随媒体的视角倾听他们的声音和故事!查看详情:https://t.cn/A6HG5D7w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任嘉伦[超话]#为什么一把年纪又想要追星呢,其实很早就有关注到@任嘉伦Allen 但是忙着生活,忙着孩子,无暇顾及别的。也期待@任嘉伦Allen 什么时候可以
  • 抗生素≠特效药,滥用会害了娃。这3点常识家长必须知道#育儿# #涨姿势# 抗生素就像个两面派,有的家长觉得它是一种特效药,百治百好。而有的家长则觉得它的副作
  • 中国男排1-3伊朗男排 中国男排副攻彭世坤获得3分 (5扣2中0失误被拦、1拦) 扣球成功率40%、扣球效率40% 6次拦网、1得分2失误效率-17% 11次发
  • 我相信未来,也想相信我们,未来还有很多很多年,和你和小汉堡一起,很多很多年…可事实上,看见孩子的闪光,多鼓励他的优点,才会激发孩子的自信心和上进心。
  • 不妨试一试,长期使用皮肤越来越水润[鼓掌][鼓掌]#枫缇美颜##面膜达人##护肤,美颜,化妆技巧##美容课堂##保湿补水##美颜达人##面膜#2016 8.22
  • 他不记得王维拍马屁赔笑脸的谄媚,不记得他陷敌的污点,只记得千里之外的蓝田,辋川山间的漫漫寒藤,静谧的草堂,与传说中“如秋水芙蕖,倚风自笑”的诗人王维。也许这是对
  • 张智霖/王源《岁月如歌》我一开始会有点担心“岁月”这个大帽子,在王源这样一个新声代歌手的身上,会不会不太容易产生化学效应,毕竟这个帽子有点大,但王源在这首歌的呈
  • 幸好今天香水有货,听说特别适合夏天,相信战战#肖战##肖战[超话]##肖战拉夫劳伦香氛代言人##肖战[超话]##肖战梦中的那片海# 肖战梦中的那片海xz#肖战肖
  • 我一直有一句话在告诉自己,不怕人比你优秀,就怕比你优秀的人比你还努力。但是其实不是的,内心的我也有一小块是自卑的,我常常晚上快到凌晨给妈妈发一大段文字,比如:妈
  • ”申世炜说,落水男孩原本在浅水区玩,因家长看护不到位,孩子被冲到下游深水区,若不是他们及时出手,孩子凶多吉少。带着孩子去网红打卡地游玩,不知周边水域暗藏危险近期
  • 二、贵州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停诊诊室口腔科门诊(急诊除外)。十三、榕江县中医医院:停诊诊室有康复门诊(恢复时间另行通知)。
  • 作为一个“老三线”企业,近年来,法士特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对100余条产线进行升级优化,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到98%,并依托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智慧”工厂。作
  • #人生与成长[超话]#我教给女儿:永远不要做哪个人和哪种学说的信徒,更不要一味追随,即使对于伟大的人和思想也是了解一下就好。 全书最经典的一句话就是“自己要活着
  • 杂感.小随笔|29/09/2020 秋 (国庆/中秋前的愉悦小期待.生活感悟)题•茶语风铃叮当响 响在心间 回荡耳际清脆悦耳的 甜美可爱的 淡雅脱俗的缥缈至远
  • 那天看到《声生不息》里,毛不易提及一句关于友情的话,大概是,如果有一个朋友能在你的葬礼上完整复述你的一生,这样的友情很难得。我想,如果是我的朋友、爱人、亲人的葬
  • 原來有不少中國遊客受傷,是因為餵鹿餅時候想拍照,拿着鹿餅彈出彈入左閃右避,遲遲不给它吃,令鹿等得不耐煩或以為挑釁而發嬲攻擊。从这些分类上应该是印着natura
  • 不是谁都能一路单纯到底,但要记住,别忘了最初的自己。不是谁都能一路单纯到底,但要记住,别忘了最初的自己。
  • #股票##基金##我要上 头条##财经##股票##今日看盘##期权##基金[超话]# 1、苹果自研芯片再升级:A16细节规格曝光、M2工艺新突破【科技美学】2、
  • 【商品】加绒加厚高腰保暖打底裤收腹修身 【原价】108元 【领券后】88元 【电脑下单】: 【手机下单】:复制这条信息¥vHty0iA2LLv¥打开“手机淘宝”
  • 雷诺正在备战她的第13场也是最后一场UFC比赛——对手是米沙·塔特,一位不倦的前冠军——她说,她感觉自己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强壮、更快:“我觉得这场比赛是34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