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证券的炒股大赛出事故了啊。。

排名前面的被冠以股神称号的都是梭哈了日经ETF了。

清一溜的排名居前的全部都是干日经ETF。

整整齐齐的。

这真是啪啪啪打脸。

一个A股为投资产品的比赛,找不到更好的股票了吗??

打板的人呢??

游资高手呢??

民间股神呢??

怎么选手只会买日经ETF??$上证指数 sh000001$ $贵州茅台 sh600519$ $创业板指 sz399006$

平安证券的炒股大赛出事故了啊。。

排名前面的被冠以股神称号的都是梭哈了日经ETF了。

清一溜的排名居前的全部都是干日经ETF。

整整齐齐的。

这真是啪啪啪打脸。

一个A股为投资产品的比赛,找不到更好的股票了吗??

打板的人呢??

游资高手呢??

民间股神呢??

怎么选手只会买日经ETF??$上证指数 sh000001$ $贵州茅台 sh600519$ $创业板指 sz399006$

A股究竟跌完了没有?

2023年最后几个工作日,A股久违的拉出了三根阳线,俨然一副「逼空」的架势,整个元旦假期投资圈开始尝试走出2023年的阴霾,尽可能用一种乐观向上的氛围迎接新的一年。

但元旦之后A股的表现,却令所有人大跌眼镜:除了上证指数不至于太惨,其他如中证全指、深证成指、中证1000以及中证2000指数等等,均创下了2016年以来的最差1月。

即使1月24日的超预期降准,也仅让市场行情兴奋了三天,之后便再度转入丝滑的下跌。降准前的市场低点在二月初再度告破。

走熊的市场里,鬼故事的数量常常和下跌的速度成正比。一夜之间,CXO的一点「传闻」都能直接带崩大盘情绪,融资盘、质押盘也被顶上风口浪尖。

与此同时,随着越来越多的机构资金卷向债券市场,国债收益率持续走低。2月4日这个周日,非银机构还在窃喜不用调休上班,就被勤勉的银行、保险资金偷袭背刺,十年期国债收益率直接打到2.4%的历史极低。

债牛走向一个新时代,股市则陷在流动性困境中。

即便大部分投资者也都知道,经济和市场会有周期,正如繁花爷叔贡献的名言「大暑之后必要大寒。一定记住,这是规律」。但问题总是——那寒冷的战役我已经打过了,冰冷的A股究竟何时立春?

去年末,一位久经沙场的私募基金经理曾告诉笔者,过去这么多轮市场周期,A股在真正见底之前,总会经历最后一轮也是异常凶猛的「出清」。

那么,当人们又经历了1月这场堪比熔断的「灾难」之后, 那残忍的最后一跌,到底过去了没有?

这次怎么了

「当前市场是否对短期的悲观负面因素过度反应了呢?是否对长期的乐观积极因素忽视了呢?[1]」如果不提出处,这句反问应该很容易让人联想到近期的A股市场,但事实上它来自两年前的一篇文章。
22年3月17日凌晨3点,知名经济学家任泽平在公众号发文《从今天起,开始乐观》,语重心长地细数了A股十大乐观因素。

而在此前一天,A股刚刚经历了「大奇迹日」:上证指数先是高开低走盘中一度下跌超1%,临近午盘多头忽然发力,最终指数大涨3.48%。三大部门——国务院金融委、人民银行以及银保监会集体发声,力挺资本市场。

受此鼓舞,A股一扫开年之后的连续阴霾,17日当天三大指数继续高举高打,收盘均涨1%以上。市场纷纷高呼“政策底”已至,没有人预料到,这只是A股漫漫寻“底”之路的一个起点。

自此以后,虽然不断有政策出台,但想象中的牛市却迟迟没有现身,反而今年在外围股市纷纷上涨的情况下,A股三大指数齐刷刷跌破了22年4月份的「市场底」。

持续低迷的情绪之下,过往投资者赖以生存的经验似乎都在消融。

站在2022年底,疫情封闭的三年已经成为历史,充满复苏希望的2023正在徐徐展开,人们曾经非常熟悉的喧闹与增长也即将重现。况且,在2022年的大熊市之后,许多基金经理也已经认为,连续再熊的概率并不高,历史上发生的频率也不多。从胜率上看,应该是要积极布局的。

只是,这几年「小概率事件」的频频发生成为了投资收益率面前最大的拦路虎。之后A股不仅连熊两年,今年年初更是跌破了自2005年以来几个熊市低点连线构成的趋势线。

与此同时,替下跌背锅的「敌人」也已经换了好几波。从量化资金到天量IPO,从大股东减持到基金转融通,每一轮新的「寻底过程」,总会出现新的「元凶」,即便美国股市里多的是量化基金,既没有暂停IPO,也没有限制做空。

但不论政策如何渐进、「敌人」如何变更,一个不变的问题是,社融数据始终没有复苏。

「躺平」的社融
在讨论「救市政策」时,很多人都把目光聚焦在了二级市场,但实际上实体经济是一切股票指数最底层的「资产」。

道氏理论创始人查尔斯·亨利·道曾经说过,「股市是国民经济的晴雨表」,这句话后来被写入了大学教材。A股虽然经常因为「投机属性重」而被广为诟病,但从历史上看这一教条同样适用。

2022年7月,国盛证券金工团队曾经对2000年之后A股的六轮牛熊周期做过一次简单复盘,结果显示:景气是牛市的基础,衰退则是熊市的开端。二十多年里,只有2013、2015和2019年有所例外。

尽管如此,想要通过研判基本面景气变化来把握市场拐点却并不容易,因为投资者对经济复苏的预期会促使股市先于经济见底,再加上历史上政策对于经济往往具有比较强的指向性,由此衍生出了A股的三重底:政策底、市场底和经济底。

市场的迷幻之处在于,这三重底并非一蹴而就,换句话说,即使出了政策,市场和经济也未必见底。在三者的传导过程中,社融是非常关键的一个桥梁。A股想要见底,可能要先看到「高社融增速」出现。

根据国盛证券总结,市场底一般在两种情况下出现。

第一种是出现了特别强的政策信号,比如2005年的股权分置改革和汇率制度改革,以及2008年11月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的四万亿刺激计划;另外一种,则是有持续政策落地,同时配合具有信号意义的“高社融增速”发生,比如2013年1月社融环比增长10%(季度调整,下同),或者2019年1月社融环比增长7%[2]。

2022年3月之后,虽然持续有政策出台,但级别显然都达不到「汇改」或者「四万亿计划」级别。

况且,国内无论是经济体量还是制度完善程度都已今非昔比。知名经济学家许小年近期分享了一个「政策效益递减」理论,在他看来,「产能过剩的情况下,经济从过去经常见到的通胀变成现在的通缩,政府在需求方面采用的各种政策越来越没有效率」,所以,「货币政策的放水、信贷政策的松宽对经济的影响越来越弱[3]」。

在《A股历史大底是如何炼成的?》中,招商证券策略团队解释过,「新增社融增速加速改善,意味着实体经济获得的融资增加,也会带来相应的投资消费需求的增加,企业的收入和盈利也将会因此而改善,因此新增社融增速领先工业企业盈利增速3-6个月。新增社融增速转正也就意味着企业盈利增速也会改善,加速上行[4]」。

问题也恰恰出现在这里。

根据国盛证券宏观团队分析,2023年新增社融虽然同比多增,但增量主要集中在封控刚刚放开的一季度,此后增长即开始放缓;同时社融结构欠佳,政府债券是主要拉动方,而居民和企业中长期贷款自7月起均连续同比少增[5]。

至少从目前来看,企业部门和居民部门仍保持着谨慎求稳,呼吁救市拉动扩表信心的声音此起彼伏。毕竟从供需关系看,资产价格要上涨,总归是要实现资金的净流入。

A股正在「老」去
2023年末,央视新闻频道播出的《新闻1+1》中,主持人白岩松与嘉宾展开了一场关于「元旦春节假期,如何促消费」的讨论。节目中,一句「老百姓有钱,但是他们也不敢花、不愿意花」让很多人破防,也让白岩松被骂上了热搜。

虽然与大多数人的「体感」不符,但白岩松的提问其实有数据支撑——「社融」躺平的另一面是,存款利率虽然在不断降低,居民储蓄率却在持续提升。

因此,增量资金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增量的钱会被人们放到哪里去,则是问题的另一面。

东北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分享过一个有趣的视角:对于中国全行业的高速增长,最受益的群体主要是1960年代至1970年代前后出生的黄金一代,他们既享受到了改革开放的红利,又赶上了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科技革命,尤其是08年之后通过充分运用金融杠杆进一步实现了资产增值,所以,大量财富集中在这几代人手中。

而80年代至90年代前后的这一批人,「虽然未能赶上入世带来的财富积累,但通过新兴产业和金融、实体杠杆也能获取到足量财富」;至于95后和Z世代,已经赶上了居民部门高杠杆时期,「能遇到的造富机会逐渐稀缺」。

在付鹏看来,社会总体是个体居民的加总,所以社会资源配置毫无疑问会受到年龄结构带来的风险偏好影响。而根据生命周期消费理论,人们的消费欲望和风险偏好会在青壮年时期达到顶峰,此后随着年龄增长,会更倾向于减少开支,降低风险资产的配置比例。

换句话说,王思聪肯定比王健林更喜欢「撒币」与「创业」。

所以,社会整体的风险偏本身就在随着年龄结构的变化逐渐降低[6]。

同样的现象也曾发生于上世纪70年代之后的欧美,以及90年代的日本。以日本为例,二战之后日本经济上行的起点,是在朝鲜战争中向美国供应商品,到了90年代,从战后就开始积累财富的这一代人逐渐进入退休年纪,投资和消费需求开始降低。

在《我的投资生涯——一位日本投资者的自白》中,日本民间股神村上世彰列出过一组数据:

在日本家庭财产构成中,现金和存款占比超过50%,股票、投资信托、债券占比只有18%左右。股市因此缺少活力,反过来再次限制了投资者回报预期,由此进入恶性循环,导致日本股市与美股的估值差距被不断拉大,最终在净资产规模基本相当的情况下,日本股市总规模仅剩下美股的1/4-1/3。

而过去几年,宏观经济增速的下台阶,经济结构发生的剧烈转变,加速了国内投资风格的转向。这种变化投射到A股,即表现为成长股无论科技还是医药都被弃之如敝履,而低增长高股息的红利股则成为了躲避下跌的「诺亚方舟」。

显然,A股折腾不动了。

尾声
「如果还认为我们陷入的是经济周期的下行周期,那就真的错的太可怕了,应该是一个时代的落幕和一个时代的开启,周期和时代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性质。」过去的这个周末,京东前CEO徐雷的这条朋友圈被火速传播。

A股正在经历的,同样很难用常规三到五年的周期往复来解释,更像是在映射一个渐行渐远的昨日世界。

但昨日远去,从来不意味着历史终结,困顿之中也连接着一个新世界的起点。「大暑之后必有大寒」这句话反过来一样成立,A股也不会永远「坍缩」下去,总会找到新的平衡和投资逻辑。只是,能通过投资赚钱的,永远只是少数。

因为,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在股票市场里,比「寒暑交替」更接近第一性原理的总是,用便宜的价格买好东西。能不能找出下一个时代里的好东西,首先淘汰了一批人;敢不敢在市场极其恐慌但价格极其便宜的时候,仍然拥有现金与理性,又淘汰了更多的人。

参考资料
[1] 从今天起,开始乐观,泽平宏观

[2] 市场底先于经济底的条件是什么?——七月大类资产与基金研究,国盛证券金融工程团队

[3] 许小年:企业家不用花太多时间在宏观上,华夏基石e洞察

[4] A股投资启示录(十九):A股历史大底是如何炼成的,招商证券策略团队

[5] 2023年社融回顾与2024年展望:4大关注点,国盛证券宏观团队

[6] 论债务【四】人口年龄结构和风险偏好。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体验感满分,盒子的质感值得,还会送个小带子昂[送花花] 栀子清茶最多人买,这次星星也再次入了,是淡淡的茶香混合着栀子花香,不会浓到熏旁边的人,但一旦靠近你,就
  • 知青大返城后,基本都到了而立之年,整整一代人第二次面临无职业、无住房、无学上;不惑之年又赶上待业下岗,人生的道路有过心酸,有过迷茫,有过彷徨,甚至绝望。目前,布
  • 是以,做为人民教师的家父和家叔,为了积极响应党的号召,仓促腾空院子里的东厢房和东跨院原来的车库——里面放满了书籍,只得将房中的书籍家具等物品处理掉。老宅的变迁(
  • #历史那些事[超话]#1984年,一群小男孩在狮子山挖土玩。小手一抠,抠出近2000年前的西汉文物。小孩不懂,大喊:“10块钱一个,谁要?” 旁边的大人纷纷喊:
  • #投资##期货##财经#射手座的人真的很可爱,真的很需要人的保护和安慰,他们不会放弃世界,却会放弃自己,去成全别人,他们懂得原谅和理解,无论这一秒他有多讨厌一个
  • 宗玄先生玄纲论神清意平章第十六  上学之士,时有高兴远寄,陶然于自得之境,为真仙可接,霄汉可昇者,神之王也。《登真隐诀》谓:香者,天真用滋以通感地祗,缘斯以达信
  • 最初,张先生对寇某突然还钱的事,有些不可思议,觉得寇某是不是因为没还钱,被法院“限高”了,出门不方便才被迫还钱的。回去后,小乔把调解情况给寇某说了,没想到寇某还
  • 张雨诗文书画在元代都很有影响,且名重一时,倪瓒评谓:“本朝道品第一。诗文、书法、绘画皆工,皇庆元年(1312)30岁登茅山(江苏句容县句曲山)受《大洞经》豁然有
  • 虽有活佛,亦未如之何矣。虽有活佛,亦未如之何矣。
  • 第三,其实蚝油内部已经发生了肉眼不可见的变质,但你还没发现。洋姜还是年前买的,因为耐放平时不怎么吃,得以保存到现在,开始真正发挥它的作用了[哆啦A梦微笑]
  • 联系方式17601630229可以加微信#北京找室友[超话]# #北京租房大师[超话]#六里桥东地铁九号线,朝南主卧2400可月付 免押金房子位置在六里桥东地铁
  • 河北建投经营部经理吕亚欧:平屋面和坡屋面打造了一个亮丽的城市天际线,整个的建筑也是按照雄安的中西结合、以中为主的建筑特色,去做的一个沿街的城市风貌,现在部分
  • 就是一定要往小买 太肥了呜呜呜sdfj今天好好营业了吗:绿色条纹真的!就是一定要往小买 太肥了呜呜呜第1983个失踪的梦:上次买了黑白的 真的可!
  • B 联合招商,跨境合作效果显现 在中马钦州产业园内,总投资约24亿元的川桂国际产能合作产业园项目已于2021年底竣工,目前正火热招商,已有四川港投新通道物流
  • 我看资本主义最大的问题,不是剥削,而是用纸醉金迷去诱惑人,鼓励跪舔,建立一个巨大的庞氏体系,来压抑人的创造力,让人失去尊严与自信,让人与人,尤其是弱势群体之间失
  • 每一个章节里你都会从作者那了解到植物的繁衍生息是如何的坚韧与倔强,但你也会明白,作者写的其实就是她自己。如果你不熟悉“学术圈”那么看过本书,你一定能从Hope那
  • 二闻是否清香  香椿具有明显而独特的清香气味,不要购买和食用霉腐、有异味的香椿。“雨”是指谷雨节气,是说初春的香椿最为鲜嫩,过季后就会木质化,不再适合食用。
  • #张新成[超话]#zxc#张新成微暗之火# 牵 牵起你的手一路随风去自由 千万个借口 终于见面挥挥手 你呀 就像一颗星星照亮在我心头 话在嘴边想说 距离不是太近
  • 第二天凌晨,徐庭兰用独轮车装上青铜器,老父亲徐运彦在前面用麻绳拉着,一路去县城,刚出村不久,那两个外地人又出现了,他们把徐庭兰拦住,掏出80元现金,说既然大的不
  • #广报快评#|广州,我想牵你的手,走过这座桥】#广州首座跨珠江人行桥创世界之最#自1951年海珠桥修复重启以降,珠江两岸,桥似春笋。O文/广州日报评论员练洪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