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嘉伦[超话]#
昨晚睡不着,又开始回忆以前的事情。
不记得从什么时候开始,突然就很喜欢很喜欢很喜欢任嘉伦,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2016-2017年的广平王吸引了我,但那时候并没有什么追星的概念,只是单纯觉得这个男生演技真好,还是从来没见过的新面孔,从此后他所有的剧我都在追。也有点心疼当年那些人在他评论区谩骂他,他做错了什么要被你们这么骂?当年就觉得,他一定是一个责任心极强的人,至少很负责任很勇敢,我很欣赏并喜欢这样的人。
后来出了天乩,趁下架前看了两遍,越看越想哭,最好的紫萱。好像从那时候起,就学会做了一点基础的据,不过那时候还没找到微博的队伍,只会在贴吧签到盖楼。
再后来,好像就是等了很久的锦衣之下。也就是因为这,我在贴吧里找到了微博的大部队,火速赶来微博。
再后来,就是连夜在b站把他的视频都刷了一遍,越看越喜欢这个任。
即使直到现在,我也不认为我在追星。我觉得,他就像是我们身边许久没见面的朋友,演员只是他的一份工作,我们都是打工人,只不过每个人的行业赛道不一样罢了。他从来不会让我们觉得有距离感,就好像你看着他也会觉得,我们就是朋友,就是一嘉人。我们只是从全国各地去见他的人,只是像聚会一样跟他见面的人。他也会告诉我们,平安健康,开心快乐,这是最好最美的祝福。
不管以后他选择什么,只要是任嘉伦,他拍啥我看啥,我尊重他所有的决定。
爱是双向奔赴,我们是朋友(好的有点厚脸皮了[笑cry]),是一嘉人,不论大哥做什么,都一如既往的支持他@任嘉伦Allen

#任嘉伦2024共赴嘉期# rjl
#任嘉伦流水迢迢# rjl
#任嘉伦无忧渡# rjl

#任嘉伦[超话]#
你的笑容是我触手可及的温暖。对你的喜欢捂着嘴巴,也会从眼睛里跑出来,怎能不对你心动,如果舞台是你的选择,那我选择做你坚定的守护者。如果远方是你的方向,那我也做灯火,跟你站在世界中央。@任嘉伦Allen

rjl#任嘉伦#
rjl#任嘉伦烈焰#
rjl#任嘉伦代言周大生#
rjl#美度品牌代言人任嘉伦#
rjl#欧诗漫品牌代言人任嘉伦#
|任嘉伦大唐荣耀李俶|任嘉伦锦衣之下陆绎|任嘉伦请君陆炎|任嘉伦无忧渡久宣夜|任嘉伦流水迢迢卫昭萧无瑕|任嘉伦烈焰伍赓阿狗|@任嘉伦Allen

【在明朝当兵有多惨?】

明宪宗时期,巡按山东监察御史李纯给朝廷上了一个报告,说卫所出现了大量士卒逃亡的事情,他在巡视一卫所之时,发现有一总旗额定为120人,士卒逃亡之后仅存1人。

而在正统三年(1438年)年九月,兵部做了一个统计,天下累计逃亡的军士已经多达120万人。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

01

朱元璋以武力夺取元朝的天下之后,北元虽然北归大漠,但依旧保持着强大的军事实力,为此朱元璋不得不考虑北部边防问题卫。

朱元璋根据地域,在北部边疆先后设立了陕西行都司、万全都司、大宁都司、辽东都市,每一个都司就是一个独立的军区,拥有着强大的军事实力。

有了都司,下面还需要在基层的军事单位,洪武十七年(1384年),朱元璋在天下的要害之处,以一郡设“所”,连郡则设“卫”,大约5600人为一卫,1200人为千户所,112人为百户所,各卫所都隶属于五军都督府,亦隶属于兵部,有事调发从征,无事则还归卫所。

而为了能够让卫所制度够稳步推行,那就需要稳定的兵源,为此,朱元璋设置了户籍制度相配合。

明代户籍分类为三等:曰民、曰军、曰匠。民有儒、有医、有阴阳。军有校尉、有力士、弓、铺兵,匠有厨役、裁缝、马船之类。

洪武二十一年,开始军籍黄册的编造,划编军户,以防止军、民、匠人户籍的紊乱。

军人的家庭叫军户,军户是兵役的承担者。

明朝军籍是世袭的,即一朝当兵,终生为伍,父去子替,世代沿袭,以此来保证卫所有稳定的兵源。

02

有了兵源,还有一个必须要考虑的问题,就是后勤保障。

到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京师卫所驻军有军官2497人,士卒206280人,马4751匹;地方卫所军有军官13742人,士卒992154人,马40329匹。

两者相加,全部的总兵力已经高达1198434,到了永乐时期,由于大规模的北伐和南部边疆也不稳定,所以全国的兵力幅度增长,达到了惊人的270万。

无论是120万还是270万,都是一个巨大且沉重的负担,压向了明王朝。

为了解决军队吃饭的问题,朱元璋进行军屯,其核心目的就是实现军队的自给自足。

在明初的几十年间,军屯发展十分迅速,全国各地共有军屯田六、七十万顷,接近于全国垦田总数的十分之一左右,以如此规模的军屯,来保障军粮的自给自足。

太祖尝谓五军都督府曰:“养兵而不病於农者,莫若屯田。今海宇宁谧,边境无虞,若使兵但坐食于农,农必受弊,非长久治安之术。其令天下卫所,督兵屯种,庶几兵农合一,国用以舒。”

——《典故纪闻》

如此大规模的屯田,在历史上都是极为罕见的,但朱元璋不仅在宏观上进行总体策划,而对屯田的细节也倾注心血。

他要求各地负责屯田的官员,在五月时候上报禾苗的长势如何,七月的时候再报粮食的结实如何,十月之时又必须要报收成如何。

一年三报,不仅要让自己知道边疆粮食生产、存储的真实情况,也可以随时检查军士们的屯田情况,让军士们不敢懈怠。

朝廷不只是给军士们田地,还会酌情给予军士耕牛、农具和种子,让他们去开荒屯田。

当然,也不是所有的人都去屯田,而是根据各地区防务情况的差异,而在屯田人数比例上有着相对灵活的规定,比如,因为战事紧张程度不同,土地肥瘠的差异,有的地区一半的军士进行屯田,一半的军士去守城;而一些地区则是九成军士去屯田,一成军士去守城。

03

还有一个重要问题,就是粮食收获之后的分配问题,朝廷如此大费周章,最后的一切目的就是收获粮食。

在起初之时,因为开垦土地有一个周期,所以有优惠政策,进行减免,到了产量上升之后,就需要交粮食。

军士种出来的粮食,有24石是需要上交的,其中的12石是收进卫所的仓库储存起来,在有重大军事行动的时候使用,还有12石是供给官军的俸粮。

但24石其实是一个不小的负担,所以后来减少了上交数量。

永乐二十年(1424年)的时候,交给卫所的粮食就减去一半,供本卫官军俸粮的12石不变,也就是合计交18石粮食。

无论24石或者18石,对于大多数士卒来讲,是一个能够承受的负担,甚至尚有结余,足以养家糊口。

这样一来,军队的粮食供应问题就得到了解决。

据明代历朝实录记载,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全国田地共 3874746 顷,宣德八年(1433年)为 4278934 顷,弘治十六年(1503年)为 8307489顷,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卫所军屯的屯粮仅有 500 余万石,到永乐元年(1403年),包括军民屯田在内的屯田子粒已达 2300余万石。

看起来,似乎一劳永逸地解决了军队吃饭的问题,以致于朱元璋也无不自豪的说:“吾养百万兵,不费百姓一粒米。”

这也的确是一项值得骄傲的成就,但这项成就存在时间并不长,很快就出现了问题。

04

实际的情况,却远远出乎朱元璋的预料。

军屯、卫所、军户等一系列的政策很快遭到了考验,因为很多军士开始了逃亡。

据洪武三年(1370年)统计,在三年时间内,大约有47900多人逃亡。

宣德八年十二月,巡按山东监察御史张聪言:

辽东军士多以罪谪戍,往往有亡匿者。皆因编发之初,奸顽之徒,改易籍贯,至卫即逃。比及勾追,有司谓无其人,军伍遂缺。
——《明宣宗实录》

这类记载在文献中比比皆是。

如此大规模的逃亡,基本可以说卫所制度名存实亡了,那卫所的军士们为何要逃亡呢?

首先,就是军士们屯田的基础,土地被不断蚕食。

各地的藩王权贵、勋戚官僚、卫所军官疯狂地占夺卫所屯田和卫所以外的耕地,导致了军屯的土地数量不断减少;与此同时,边疆地区战事频繁,很多军屯被敌军占领;有一部分敌军投降了,安置他们也需要大量的土地。

军户能够安身于卫所,其根本就在于土地,这跟唐朝初期的府兵制一样。

府兵制要实行,就必须要有均田制为基础。

当军户失去土地,他不仅无法上交粮食,连自己都没饭吃,逃亡就不奇怪了。

弘治时期,兵部尚书马文升在《清屯田以复旧制》中说:

不知何年,屯田政废,册籍无存,上下因循,无官查考,以致卫所官旗势豪军民侵占盗卖,十去其五六,屯田有名无实,所以各该卫所军士月粮,有一二年不得开支者。

卫所的官员也不断压榨士卒,占纳月钱,私役买卖,克扣月粮等现象层出不穷,以至于衣食皆难,不得不的逃亡。

卫所和屯田,这两种制度都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导致了很多军士甚至多达一两年得不到自己的口粮。

朱元璋设计政策之时,为了让军士能够在卫所安定下来,所以要求其带着妻儿举家到搬迁到卫所。

现在没有了粮食,那不仅仅是自己挨饿,而是全家挨饿的问题。

卫所的军士,最后呈现出来的,却是一种极端的贫困、落魄,士卒们和他们的妻儿甚至连以一件遮体的衣裳都没有:

成化二十二年巡抚延绥,出见士卒妻衣不蔽体。叹曰:健儿家贫至是,何面目临其上。亟预给三月饷,亲为抚循。

朱元璋15岁时,一个月之内父母双亡,穷得没有一块地埋葬自己的父母,但他的悲惨遭遇已经在景泰年间就已经大量重现。

如果朱元璋得知这一情况,不知他当作何想。

05

其次,卫所军官又不断压榨普通士卒,又进一步加大了他们的负担。

在卫官军苦于出钱,其事不止一端:如包办秋青草价;给与勇士养马;比较逃亡军匠;责令包工雇役;或帮贴锦衣卫夷人马匹;或加贴司苑局种菜军人;内外宫人造坟,皆用夫价;接应公差车辆,俱费租钱,其他使用,尚不止此。又管营内外官员,率于军伴额数之外,摘发在营操军役使,上下相袭,视为当然。又江南军士漕运,有修船盘削之费,有监收斛面之加,其他掊克,难以枚举。以致逃亡日多,则拨及全户,使富者贫,贫者终至于绝。江南官军每遇营操,虽给行粮,而往返之费,皆自营办。况至京即拨做工雇车运料,而杂拨纳办,有难以尽言者。

朱元璋在《大诰武臣·私役军人第二十七》中讲了很多卫所军官的不法行为:施州卫指挥乐信,令92名士卒为其做买卖;叙南卫指挥徐毅,干脆占用了15名士卒,供其在家役使;大同前卫的百户刘海,私役士卒砍柴卖钱等等。

朱元璋对于腐败的打击是极其严厉的,军官压榨士卒的情况就已经如此常见了,在其他皇帝时期,就可以想象了。

06

最后,军户的世袭,绝难逃脱。

如果是军官,那子子孙孙都为军官,如果是士卒,若不能立功,子子孙孙都是普通士卒。

到了明末,我们会发现军官几乎都是传承而来,比如萨尔浒之战中明军的四路主将,刘铤的父亲是总兵刘显,李如柏的父亲是李成梁,马林的父亲是总兵马芳,杜松是总兵杜桐之弟。

对于军官来讲,职位的世袭,是利益的保障,但对基层士卒来说,军籍成为世世代代的枷锁,军士无力挣脱,便以逃亡的方式进行反抗。

嘉靖时,蓟镇兵员的逃亡现象已经极为严重,唐顺之在《覆勘蓟镇边务首疏》中说蓟镇额定93824名士卒,有34762名逃亡,逃亡率超过三分之一。

为了防止士卒们逃亡,朝廷的官员也想了很多的办法,其中一个办法就是把士卒发到离家很远的卫所,西南地区发往东北,东南地区发往西北,以此来增加士卒逃回家乡的难度。

国初卫军藉充垛集,大县至数千名,分发天下卫所,多至百余卫,数千里之远者。近来东南充军亦发西北,西北充军亦多发东南。然四方风土不同,南人病北方之苦寒,北人病南方之暑湿。逃亡故绝,莫不由斯。道里既远,勾解遂难。
———章潢《图书编》

这种方式加重了士卒们的苦难,如此长的距离,全靠双腿,还要自带干粮衣物,并且还要携家带口,加上水土不服,很多士卒没有到达就已经亡于路途之中。

屏弱之人,往往不达戍所,就毙道路。即幸而达戍所,而衣食鲜继,水土未服,不窘而鳃,则老而独,安望其能披坚执锐以御一方,瓜瓞枝繁以长足行伍哉?
——王世贞:《议处清军事宜以实行伍以苏民困疏》

07

军户除了要出一男丁到指定的卫所去当兵‚这称之为正军,此外,军户还要再出一丁称之为余丁,随同正军到卫所,其主要协助正军的生活,以保证正军的衣食装备等。

余丁大多为一人,有的地区也又两到三个余丁的情况。

但这并没有完,军户还需要预留一丁为“继丁”,继丁其实就是替补,其存在的目的就是遇到正军不能继续服役之时——无论是逃亡、死亡或者年老,到卫所继承原正军的差役。

一军户要提供正军、余丁、继丁,很有可能根本就没有这么多男丁,那就将年幼的男丁进行登记,称之为叫作“幼丁”‚等其长大了再解补到卫所。

如果一个军户确实没有男丁了,那就在邻里之间进行勾补,总之,最终的目的就是拿一男丁去顶替逃亡者。

戊戌,上以内外卫所军伍有缺,遣人追取户丁,往往鬻法,且又骚动于民。乃诏:自今卫所,以亡故军士姓名乡贯编成图籍送兵部,然后照籍移文取之,毋擅遣人,违者坐罪。寻又诏天下郡县,从军户类造为册,具载其丁口之数,如遇取丁补伍,有司按籍遣之,无丁者止,自是无诈冒不实,役及亲属同姓者矣。
——《明太祖实录》

实际的操作比规定更严格,甚至出现一户出现三丁,甚至五丁被充作正军的情况,即便朝廷一再下令,严禁这样的情况出现,但是这种情况是屡禁不止。

究其原因还是逃亡军士太多,不这样抽丁,卫所就没有人。

军户制度,本质上就是一种半奴役制度,这样的制度之下,虽然有朝廷的强力打压和严厉处罚,仍然是不能解决根本问题。

————————
无心镜 汉周读书
转载自 无心镜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说哈哈被罚写检讨,学生会干部大显官威!
  • 朱亚文憾失影帝
  • 罗家英悼念蓝洁瑛 她这一生实在是太难了
  • 快讯!上港5-4双杀恒大,冠军在不远处招手
  • S8决赛IG3:0夺冠丨这一刻你等了多久?请尽情呐喊:我们是冠军
  • 冰封侠指责甄子丹乱改台词且拒不重拍 朱亚文东京电影节憾失影帝
  • 5.1级!新疆这里连发地震,最新消息!
  • 兰州高速车祸15死44伤:肇事司机自述刹车失灵
  • 冲超失败绿城内讧,杭州败给梅州、遭深圳逆袭
  • 15人死亡44人受伤,兰州高速事故通报最新消息
  • 苏神双响+绝杀,巴萨客场3-2险胜巴列卡诺,登贝莱建功
  • 堰塞湖原址再垮塌,新疆5.1级地震
  • 上港5-4恒大,双杀恒大
  • 【联赛】对攻大战有惊无险,阿森纳1-1战平利物浦
  • 炉石世锦赛落幕:瑞典黑马Ostkaka夺冠
  • 哈登复出25分火箭两连胜 保罗低迷甜瓜高效砍17+7
  • 收藏级!进口博览会逛上海全攻略 | 2018魔都最不能错过的60个地方!
  • 海通追加纾困投入 之前打算出资二十亿现改成了五十亿
  • 辽宁宣判3起拉拽公交司机案
  • 湖人终结16连败!还将添一名冠军榜眼中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