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道双修# 丹道实修:修炼金丹,必须要懂得四步功法,否则无从入手!

金丹功的修炼与人们所熟知的内丹修炼截然不同。近代所有丹书只言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及还虚面壁之说。而金丹三元加炼最上大成之真,妙一、三一、九炁,炼虚化炁(气),炼炁化精(玄元始三炁合化之阳精)、炼精化神及炼虚合道之秘则从无见说。

今此说一见,读者不免感到意外,然是非邪正,功夫自会做证,明智之人一见便知。

金丹功的修炼可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为炼虚化炁,第二阶段为炼炁化精(指阳精),第三阶段为炼精化神,最后阶段为炼虚合道。其整个过程,与人们所熟知的炼精化气、炼气化神及炼神还虚之说恰恰相反,相差一环。

第一阶段,首以抉破真源法,以感生妙一。

抉破真源一法最为严秘,若不知真源,无以能知妙一;不知抉破之法,无以能至妙一。妙一乃金丹之母,大道之根,此乃心心相印,祖祖相传之秘,知得妙一即晓玄关端的,复以玄关橐龠法化生三一九炁。玄关橐龠法历来丹书稀有提及,然诚为求金丹至秘至妙之法,金丹真传中虽用其说,但未详其法。玄关橐龠亦含三层妙意,言其法度有大小高低之不同,会得其法,三一无有不生之理。三元即立,三元各有三炁,以成九黑,九黑归宫则炼虚化炁功成。

第二阶段,在第一步功成基础上,以盘古开天法炼化为阳精;出精光化生金丹,完成炼炁化精之功。

盘古是上古时一位人君,得道后深明宇宙生成天地之理,遂用盘古以为名,阳炁化为阳精出精光,玄元始三炁化出三光为三阳开泰,三阳开泰化生金丹,为炼炁化精一步功成。

第三阶段,在第二步基础上,以九龙蟠珠法育化仙胎,以成炼精化神之功。

《太平经》中引述老子降生时的景象曰:“……即诞之旦,有三日出东方,已育之后,有九龙吐神水以浴其身”。所言三日者,即三阳开泰之说;九龙者,非真龙,而是九阳真炁化成九彩华光环拱神胎。古人所说的九鼎神丹也是此种隐喻,此炼精化神一步功成。

最后一步,金丹九九八十一化,功成乃是金丹全部工程完工,此一步,功极理奥,不待解之,只靠学者功到自悟自证。

金丹功的修炼程序只能介绍到此,然古今不泄之秘今已泄其七八矣。至于各步功中的致要之处,只能留给那些知音有缘之人用心去寻求。

各步功的真实效验:第一步,若行功得手,窍位则有发涨、发痒、发热、发凉等感觉。继而感觉窍位空空洞洞,犹如晨雾薄纱似的淡白光出现,日久光著,并出现黄赤紫绿碧等光不断变幻。

随之便出现梅花状的景象,上下稍短,左右微长,中间浑圆,内粉白色,外为黄赤碧绿各色缀现,甚为美丽。继而是一派碧水蓝天,或现月印碧空,晨星出海,水浮金莲之景,其际窍位有溶化之感,并微微开始跳动,不久妙一出现,初则感觉微弱,渐渐明显,似灵球在悠然自运。观骨修气法:传承2000多年的入定修气妙法,可惜识货的人太少!

第一步功成,上中下三田必产生灵动之机,灵机自运不待人为。功到其际,周身舒泰,情志畅悦,百病皆除,工作耐力信心巨增,此步功一般须百日可成。

第二步功成,身中百脉畅通,窍窍皆开,真气涌跃,身体常有飘浮之感,耳中常闻悦耳之音,真阳之炁化成阳精发光,随后形成华光炫丽的金丹。外观形容,体泰神悦,行步轻捷,面色生光,目光夺人,对镜自照可见目中发黄赤之光,和他人对目凝视,他人亦可见之。此步功有一昼夜成就者,有七日成就者,亦有一年三年之不等,关键在于定力之差殊矣。

第三步功成,金丹化为胎神,阳神成象,自鉴神容,耳中常闻清亮之仙乐声,眼内时有金光闪现,神光笼罩于神室,心花开放,自欣自喜,志气飘然。外观形容,神清骨秀,色似华英,时有丹香飘溢,身轻体健,行步生风,异于常人。此步功须一年成就。

第四步略。从古至今,学人无数,而成者寥寥无几,皆因学人自迷自误而又误人,不信金丹有口诀,皆依丹书去搜寻,按图索骥,背道而驰,愈趋愈远,中道而泯,或为区区小法小技而自钦,虽妄自辛勤而至遗误终生。君不见先祖言:“阅尽丹书万万篇,末后一句无人传”。

这末后一句即是吕祖所言炼虚合道之功。曾不闻吕祖云:“炼虚功夫,妙在忘形,无人无我,混沌中有一点灵炁,身热似火,心冷如水,炁行如泉,神静如岳,虚其身心去其作用,而听诸大道自然之运行”。此三元加炼最上大成之天机,今出此文,供志道者参证,为新世纪造就合格之人,金丹功将胜之无愧。

编者按:金丹大道,按其实际修炼内涵,筑基之前,有男修女修、性修命修、有病无病;年老年少下手之不同。筑基之后则万法归宗,修炼归入不二法门。故门派不同,乃有术语定名之不同,分阶认识之不同,下手修法之不同,除此则无不同也。

90%的修道者,就是靠这「12种心法」,进入“虚极静笃”的大定境界!#佛道双修#

1. 一灵独觉法

即当做工夫时,宜绝念忘机,静心定神;提防动心起念,惟有一灵独耀,而归真返;此时便易入无为正定,山河大地。十方虚空,尽皆消殒,归於寂灭。在一灵独耀境中,不可动心思量,才涉思维,便成剩法。故宜念起即觉之,心动卸止之。心本虚灵不昧,於修静定工夫中,固须制其外驰;然不可入於昏沉寂灭;宜贯注全神,集中一点,并保其一灵惺惺之境,妄心欲动时,即伏之不动,妄心已动时,即制之不动。要去欲起时,即摄令不起,妄念已起时,即予觉破,令不续起。故古谓:「不怕念起,只怕觉迟。」「念起是病,不续是药。」念念觉破,便自可至无念矣。无念便无心,无心便近道,且亦登堂入室矣。当一心散乱,幻想与杂念纷起,生灭不停时,宜急用斩截法,截断诸心,打杀万缘。使心住心位,境住境位,心不外缘而内寂,境不内扰而外静。及至一尘不染、一念不生时,则自虚灵不昧,澄澄自知,虽寂寂而常惺惺,虽惺惺而常寂寂;一灵独耀,神光晔煜,而得大自在力。正如郁山主所说在:「我有神珠一颗,久被尘劳关锁;一朝尘尽光生,照破山河万朵。」此即为一灵独耀说法也。修道而能至一灵独耀,便能「入色界不被色惑,入声界不被声惑,入香界不被香惑,入味界不被味惑,入触界不被触惑,入法界不被法惑。」(临济语)无入而不自得也。在此境界中,「言语道断,心行处灭,」最易体认天理。彻识仁体,明心见性而与道合真。孔门「慎独」之功,亦即在求能保此一灵独耀之灵明也。孟子倡「良知」,阳明承之倡「致良知」,均系此一静极通神工夫。故曰:「心至无心神自定,一灵独耀遍乾坤。」

2. 泯外守中法

儒门以「执中」为心法,并以中庸之道为天下後世倡。老子以「守中」为心法,丹道门庭修 更有「守中」与「守中黄」一诀法,心口相传。佛家亦倡「中道」,主舍空有二边而行中道,最後虽主「中亦不立」,即中亦应舍,然仍以得证中道为修证要妙。故亦可以说,守中为叁家共法。泯外守中之先,第一步须行「制外存中」法,制外所以令外不入内,守中所以令内不缘外。泯外则不用强制防治外尘之干扰,而外境自泯,外泯则内景之中体自见。天地有天地之中,宇宙有宇宙之中,人心有人心之中,理事有理事之中;得其中,固执而守之,守而勿失,便入道矣。丹道派则须配合八卦五行以「规其中」,复以中为玄牡之门,乃天地之根;故以「中窍」为千古不传之「圣窍」与「道窍」。守之可应天地之中与宇宙之中,得到人心与天心合一、及人心与道心合一之境界,因之而神化万千也。

3. 冥心守一法

仙经曰:「子欲长生,守一当明。」叁家圣人教人,除以中为道体外,又复以一为道体。道本虚无。大而无外,小而无内;惟在此虚无中,有宇宙天地万物,若无「中」则上下左右,运行生息,俱无由立,亦无由维系而至於不坠不灭。虚无不可穷不可见,以一见之。仙经谓「守一存真,乃能通神」者在此。老子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叁,叁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万物生於一,一生於道,故守一即可至於道。老子又曰:「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王侯得一以为天下贞。」一者道之始生,而为万物之母,故老子又有「守母」之训,庄子有「我守其一、而处其和」之训。守一为得一之阶梯,乃入道之不二法门。冥心於一,合气於淡,则不二叁,心不二叁即定;行者於此,宜将牙关咬紧,死尽偷心,冥合於一,此为定心妙法。孟子曰:「天下乌乎定?定於一。」俞真子曰:「人心乌乎定?定於一。」一心不动,一念不生,即自得定。惟心不冥极,杂念纷起,根尘不净,难得见一,一不可见,又乌乎守?乌乎定?一者道体,人与天地万物之共性,见一即见道,亦即佛家之见性工夫。心一冥极,则自「灵台一而不桎」(庄子语),而清虚澄澈;便即见一,亦即见性,迄乎见性,便即入道。迄与道合,一亦不立,性亦不立,而其极於无。宇宙天地万物人我,打成一片,而复归於浑沌无我之境界。

4. 系心守窍法

守中守一,为无形无相无位之道法,此守窍法,则为有形有相有位之道法。夫人心好动,易向外驰放,难得片刻安住;欲其冥极,殊不易言,於此时便可用系心守窍法。系心守窍,亦即儒门之「收放心」工夫。当做工夫时,一觉此心已放,便应即予收回,系於窍中。初时,一住即放,一放即收;再收再放,再放再收;久久纯熟,自不驰放散乱,佛遗教经谓:「制心一处,无事莫办。」心念一动,制令不起,微嫌有强勉意。佛家修止,有「系缘止,制心止,体真止」叁止法,均所以息妄想颠倒,归於一切处无心、无念、无欲、无为,而以得解脱也。系心守窍,上丹田、中丹田、下丹田均可守,初步则均以守下丹田为通则。惟亦有初下手即教令守眉间,泥丸者,此亦名守黄庭法。亦有教守鼻柱、绛宫、气海、海底、命门者,尤以教守玄关法为最神秘。故古真谓:「道法叁千六百门,人人各执一苗根,谁知些子玄关窍,不在叁干六百门。」盖以「此窍非几窍,乾坤共合成。」故不可指。工夫到时,方得见得知也。道家守窍法,均有口诀,有工程,有火侯,有符度,有证验,有境界;惟此则过来人自知,不足以为外人道也。

5. 虚心实腹法

老子曰:「虚其心,实其腹。」壶子谓「心不虚则神死,腹不实则命危。」心不虚极,则不能空灵,亦不能清明在躬。心无一物则物泯,心无一念则念泯,心无一理则理泯,心无一事则事泯;如此则自一尘不染,万境诸寂,心法双泯,能所两忘:而入於无何有之乡矣!无论用空心空境法、存心存境法,或存心空境法、存境空心法,总以求此心之能虚极静笃,空灵神明为要妙。至於「腹」字,乃指丹田,五行之土,为人之命宝。道家秘传有「积气实腹法」,有「聚气实腹法」,腹实即所谓「丹田有宝」也。丹田有宝後,尚有「采药」「过关」「服食」「温养「沐浴」「还丹」「神化」诸法,法各有诀。实腹者「坤」腹,虚心者「离」心;故有「实阴服食」与「取坎填离」之方;此亦为交合心肾、变换阴阳之诀法。故曰:心处神来合,腹实命不枯。

6. 心息相依法

即做功夫时,心不易制服,亦不易系住,欲其息诸乱想杂念,入於静定境中,了不可得。於是而可采行此一工法,使心相依於息。相守於息。息行心行,息住心住,息运心运,息止心息。心息相合,则心息一体。玄门有住息法,止息法,住心法,止心法;乃呼吸控制、气脉控制、心理控制、精神控制之要道。迄乎万境皆寂,一念不生,人法两空,能所双泯时,使得见性入道,且自有「一阳来复後,天地尽皆春」之境界。此法初入手时,可与「凡息」相依,进乎中乘,可与「胎息」相依,迄乎上乘,可与「真息」相依。真息乃先天息法,似有息而实无息,似无息而实有息,并使此息与天地之息合,而人心亦自与天地之心合矣。行此法切不可用心去依,而以「似在相依似不依,似不依时又似依」为诀窍。修行人,开始亦可由通行之「数息法」与「听息法」入门,久久纯熟,再求次第深入。

7.凝神寂照法

凝神寂照法则非在凝「凡神」,而在凝「元神」。凡神与元神之分,过来人皆可顿悟。寂照法初步可自寂照「凡窍」入手,久久不摇不动,即可产生元阳,激发真气。再上一乘,则可凝元神而寂照「玄元窍」(亦有以玄元窍为「玄关」者),此易入大定而生起「真火」,亦称「神火」。(真火与凡火有别。丹家炼药。多误认凡火为用,大误。)此火能起死人而肉白骨;有回天之功。惟不知「止火」之诀者,则易走火入魔,甚至火炽焚身,使人丧身失命,故修行人,又须懂得「防危杜险」之法。古者,圣人虚其心而实其照,凝其神而寂其照;并以此为得静定之要法。静极则生意盎然,定极则别有天地;此不可思议境界,与佛家之寂灭境界,大有径庭。禅宗修四禅八定九次第定,可由之而胡心见性;惟与丹道门庭之定法有别,道门此法之诀要,主在「凝神所以内定其心,寂照所以内回其机。」邵子谓「一念回机,即同本得。」此诀主在有「回机」之妙用,不但可藉真阳与神火之生,可回其生机;且可藉「人天合发」兴「人神感应」之理,而回其天机,复其本体。正所谓「回机一蹴透三关,枯树逢春花满山」老是。凝神之功力,不可思议,古谓「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正可为此一工法注脚。经曰:「祗灭动心,不灭照心。」寂照之要,在常照常寂,常寂常照;尤须体认─「凝以不拟而凝,照以无照而照」之妙义!否则差之毫厘,失以千里矣。

8.回光返照法

回光法乃做功夫时,宜收拾精神,依照太乙金华宗旨所示:「于万缘放下之时,惟用梵天∴字,以字中点存眉心,以左点存左目,右点存右目,则人两目神光,自得会眉心。眉心即天目,乃为三光会归出入之总户。」(按∴字即梵天伊字,谓日月天罡在人身。总户为丹书所谓日月合壁处。)收拾精神,乃所以使周身之精气神聚于一处;回光乃所以使天地阴阳之气无不凝,而日月天罡之光无不合。故经曰:「专一回光,便是无上妙谛。回光既久,此光凝结,即成自然法身。」「光已凝结成法身,渐渐灵通欲动矣,此千古不传之秘也。」天地万物莫不有光,人身亦有光;心有心灵光,性有性灵光,脑有脑神光人佛家称头光),五官百孩,莫不有能,莫不有神,亦莫不有光;得其神则生,失其神则死;其于光也亦然。回光即所以外回宇宙之光,内回心性之光,外回自然所发之光,内回形体所潜之光,会于眉心,而住于泥丸;使内外之光,合而为一圆光。同时,并行返观之法。返觏之法,乃所以用观以养其神光也。天玄子谓:「玄门有「三回光法」「五返观法」,向极秘惜不传。盖「一念回光」,可直夺天地之机!专一返观,可即透造化之体。」惟均须于心境两空,一念下生时,方能修持有得,故亦为寂心正法。佛家天台宗主止观双修,有三止三观法,极为详密;禅宗主观心参究,密宗主观想持明,华严主法界澄衬;凡此均为观字法门工夫。诀法虽异,迄乎得道,则一也。

9.息心止念法

人之心无时不动,动则散乱,而万念纷飞,幻想交织,无时或静。动一分妄念,则损一分真气;多一分清静。即添一分元阳。欲得其本心,全其真阳,则须寂其心,死其心,使一心不动,万念俱止,心寂则念自止,念止则心自寂。心静为心,动则为念;念者,人。二心也。一心即正,正者,止于一也;二心即魔,魔者,其鬼如麻似粟也。人之所最难降服者,即此魔心用事。即心为圣,即心为魔;即心是佛,即心是贼。经谓「心为贼王」,擒贼先擒王,修道先降魔:故丹书首重降心一诀,而佛祖亦以「加何降服其心」为教。禅宗「牧牛」之说,道家「牧马」之说,旨均在降服其心,便能自息而止于静也。古真谓「心死则神活,心活则神死。」即是为寂心法说教。寂心之法,一者寂其心体,二者寂其心机。心体寂则机自不生,心机寂则念自不起。古真又谓「心杀境则僊,境杀心则凡。」此即是教人、心不为境转,心不为物迁,心不为欲动,心不为理驰;而能转境转物,寂欲寂理。佛家戒贪、瞋、痴者,以其足以害心也。故宜万尘扫尽,一物不留。空室道人智通曰:「尽道水能洗垢,谁知水亦是尘,直饶水垢顿除,到此亦须洗却。」这即是教人凡情与圣解俱宜舍却。柱杖应舍,法亦应舍,以至通体空无;以本来无一物也。人能寂心止念,则自可入于无思无虑、无忧无惧、无欲无为、无念无心之境地,此为三家入圣之要功。故曰:「心中无一物,乾坤自在闲。」

90%的修道者,就是靠这「12种心法」,进入“虚极静笃”的大定境界!#佛道双修#

1. 一灵独觉法

即当做工夫时,宜绝念忘机,静心定神;提防动心起念,惟有一灵独耀,而归真返;此时便易入无为正定,山河大地。十方虚空,尽皆消殒,归於寂灭。在一灵独耀境中,不可动心思量,才涉思维,便成剩法。故宜念起即觉之,心动卸止之。心本虚灵不昧,於修静定工夫中,固须制其外驰;然不可入於昏沉寂灭;宜贯注全神,集中一点,并保其一灵惺惺之境,妄心欲动时,即伏之不动,妄心已动时,即制之不动。要去欲起时,即摄令不起,妄念已起时,即予觉破,令不续起。故古谓:「不怕念起,只怕觉迟。」「念起是病,不续是药。」念念觉破,便自可至无念矣。无念便无心,无心便近道,且亦登堂入室矣。当一心散乱,幻想与杂念纷起,生灭不停时,宜急用斩截法,截断诸心,打杀万缘。使心住心位,境住境位,心不外缘而内寂,境不内扰而外静。及至一尘不染、一念不生时,则自虚灵不昧,澄澄自知,虽寂寂而常惺惺,虽惺惺而常寂寂;一灵独耀,神光晔煜,而得大自在力。正如郁山主所说在:「我有神珠一颗,久被尘劳关锁;一朝尘尽光生,照破山河万朵。」此即为一灵独耀说法也。修道而能至一灵独耀,便能「入色界不被色惑,入声界不被声惑,入香界不被香惑,入味界不被味惑,入触界不被触惑,入法界不被法惑。」(临济语)无入而不自得也。在此境界中,「言语道断,心行处灭,」最易体认天理。彻识仁体,明心见性而与道合真。孔门「慎独」之功,亦即在求能保此一灵独耀之灵明也。孟子倡「良知」,阳明承之倡「致良知」,均系此一静极通神工夫。故曰:「心至无心神自定,一灵独耀遍乾坤。」

2. 泯外守中法

儒门以「执中」为心法,并以中庸之道为天下後世倡。老子以「守中」为心法,丹道门庭修 更有「守中」与「守中黄」一诀法,心口相传。佛家亦倡「中道」,主舍空有二边而行中道,最後虽主「中亦不立」,即中亦应舍,然仍以得证中道为修证要妙。故亦可以说,守中为叁家共法。泯外守中之先,第一步须行「制外存中」法,制外所以令外不入内,守中所以令内不缘外。泯外则不用强制防治外尘之干扰,而外境自泯,外泯则内景之中体自见。天地有天地之中,宇宙有宇宙之中,人心有人心之中,理事有理事之中;得其中,固执而守之,守而勿失,便入道矣。丹道派则须配合八卦五行以「规其中」,复以中为玄牡之门,乃天地之根;故以「中窍」为千古不传之「圣窍」与「道窍」。守之可应天地之中与宇宙之中,得到人心与天心合一、及人心与道心合一之境界,因之而神化万千也。

3. 冥心守一法

仙经曰:「子欲长生,守一当明。」叁家圣人教人,除以中为道体外,又复以一为道体。道本虚无。大而无外,小而无内;惟在此虚无中,有宇宙天地万物,若无「中」则上下左右,运行生息,俱无由立,亦无由维系而至於不坠不灭。虚无不可穷不可见,以一见之。仙经谓「守一存真,乃能通神」者在此。老子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叁,叁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万物生於一,一生於道,故守一即可至於道。老子又曰:「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王侯得一以为天下贞。」一者道之始生,而为万物之母,故老子又有「守母」之训,庄子有「我守其一、而处其和」之训。守一为得一之阶梯,乃入道之不二法门。冥心於一,合气於淡,则不二叁,心不二叁即定;行者於此,宜将牙关咬紧,死尽偷心,冥合於一,此为定心妙法。孟子曰:「天下乌乎定?定於一。」俞真子曰:「人心乌乎定?定於一。」一心不动,一念不生,即自得定。惟心不冥极,杂念纷起,根尘不净,难得见一,一不可见,又乌乎守?乌乎定?一者道体,人与天地万物之共性,见一即见道,亦即佛家之见性工夫。心一冥极,则自「灵台一而不桎」(庄子语),而清虚澄澈;便即见一,亦即见性,迄乎见性,便即入道。迄与道合,一亦不立,性亦不立,而其极於无。宇宙天地万物人我,打成一片,而复归於浑沌无我之境界。

4. 系心守窍法

守中守一,为无形无相无位之道法,此守窍法,则为有形有相有位之道法。夫人心好动,易向外驰放,难得片刻安住;欲其冥极,殊不易言,於此时便可用系心守窍法。系心守窍,亦即儒门之「收放心」工夫。当做工夫时,一觉此心已放,便应即予收回,系於窍中。初时,一住即放,一放即收;再收再放,再放再收;久久纯熟,自不驰放散乱,佛遗教经谓:「制心一处,无事莫办。」心念一动,制令不起,微嫌有强勉意。佛家修止,有「系缘止,制心止,体真止」叁止法,均所以息妄想颠倒,归於一切处无心、无念、无欲、无为,而以得解脱也。系心守窍,上丹田、中丹田、下丹田均可守,初步则均以守下丹田为通则。惟亦有初下手即教令守眉间,泥丸者,此亦名守黄庭法。亦有教守鼻柱、绛宫、气海、海底、命门者,尤以教守玄关法为最神秘。故古真谓:「道法叁千六百门,人人各执一苗根,谁知些子玄关窍,不在叁干六百门。」盖以「此窍非几窍,乾坤共合成。」故不可指。工夫到时,方得见得知也。道家守窍法,均有口诀,有工程,有火侯,有符度,有证验,有境界;惟此则过来人自知,不足以为外人道也。

5. 虚心实腹法

老子曰:「虚其心,实其腹。」壶子谓「心不虚则神死,腹不实则命危。」心不虚极,则不能空灵,亦不能清明在躬。心无一物则物泯,心无一念则念泯,心无一理则理泯,心无一事则事泯;如此则自一尘不染,万境诸寂,心法双泯,能所两忘:而入於无何有之乡矣!无论用空心空境法、存心存境法,或存心空境法、存境空心法,总以求此心之能虚极静笃,空灵神明为要妙。至於「腹」字,乃指丹田,五行之土,为人之命宝。道家秘传有「积气实腹法」,有「聚气实腹法」,腹实即所谓「丹田有宝」也。丹田有宝後,尚有「采药」「过关」「服食」「温养「沐浴」「还丹」「神化」诸法,法各有诀。实腹者「坤」腹,虚心者「离」心;故有「实阴服食」与「取坎填离」之方;此亦为交合心肾、变换阴阳之诀法。故曰:心处神来合,腹实命不枯。

6. 心息相依法

即做功夫时,心不易制服,亦不易系住,欲其息诸乱想杂念,入於静定境中,了不可得。於是而可采行此一工法,使心相依於息。相守於息。息行心行,息住心住,息运心运,息止心息。心息相合,则心息一体。玄门有住息法,止息法,住心法,止心法;乃呼吸控制、气脉控制、心理控制、精神控制之要道。迄乎万境皆寂,一念不生,人法两空,能所双泯时,使得见性入道,且自有「一阳来复後,天地尽皆春」之境界。此法初入手时,可与「凡息」相依,进乎中乘,可与「胎息」相依,迄乎上乘,可与「真息」相依。真息乃先天息法,似有息而实无息,似无息而实有息,并使此息与天地之息合,而人心亦自与天地之心合矣。行此法切不可用心去依,而以「似在相依似不依,似不依时又似依」为诀窍。修行人,开始亦可由通行之「数息法」与「听息法」入门,久久纯熟,再求次第深入。

7.凝神寂照法

凝神寂照法则非在凝「凡神」,而在凝「元神」。凡神与元神之分,过来人皆可顿悟。寂照法初步可自寂照「凡窍」入手,久久不摇不动,即可产生元阳,激发真气。再上一乘,则可凝元神而寂照「玄元窍」(亦有以玄元窍为「玄关」者),此易入大定而生起「真火」,亦称「神火」。(真火与凡火有别。丹家炼药。多误认凡火为用,大误。)此火能起死人而肉白骨;有回天之功。惟不知「止火」之诀者,则易走火入魔,甚至火炽焚身,使人丧身失命,故修行人,又须懂得「防危杜险」之法。古者,圣人虚其心而实其照,凝其神而寂其照;并以此为得静定之要法。静极则生意盎然,定极则别有天地;此不可思议境界,与佛家之寂灭境界,大有径庭。禅宗修四禅八定九次第定,可由之而胡心见性;惟与丹道门庭之定法有别,道门此法之诀要,主在「凝神所以内定其心,寂照所以内回其机。」邵子谓「一念回机,即同本得。」此诀主在有「回机」之妙用,不但可藉真阳与神火之生,可回其生机;且可藉「人天合发」兴「人神感应」之理,而回其天机,复其本体。正所谓「回机一蹴透三关,枯树逢春花满山」老是。凝神之功力,不可思议,古谓「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正可为此一工法注脚。经曰:「祗灭动心,不灭照心。」寂照之要,在常照常寂,常寂常照;尤须体认─「凝以不拟而凝,照以无照而照」之妙义!否则差之毫厘,失以千里矣。

8.回光返照法

回光法乃做功夫时,宜收拾精神,依照太乙金华宗旨所示:「于万缘放下之时,惟用梵天∴字,以字中点存眉心,以左点存左目,右点存右目,则人两目神光,自得会眉心。眉心即天目,乃为三光会归出入之总户。」(按∴字即梵天伊字,谓日月天罡在人身。总户为丹书所谓日月合壁处。)收拾精神,乃所以使周身之精气神聚于一处;回光乃所以使天地阴阳之气无不凝,而日月天罡之光无不合。故经曰:「专一回光,便是无上妙谛。回光既久,此光凝结,即成自然法身。」「光已凝结成法身,渐渐灵通欲动矣,此千古不传之秘也。」天地万物莫不有光,人身亦有光;心有心灵光,性有性灵光,脑有脑神光人佛家称头光),五官百孩,莫不有能,莫不有神,亦莫不有光;得其神则生,失其神则死;其于光也亦然。回光即所以外回宇宙之光,内回心性之光,外回自然所发之光,内回形体所潜之光,会于眉心,而住于泥丸;使内外之光,合而为一圆光。同时,并行返观之法。返觏之法,乃所以用观以养其神光也。天玄子谓:「玄门有「三回光法」「五返观法」,向极秘惜不传。盖「一念回光」,可直夺天地之机!专一返观,可即透造化之体。」惟均须于心境两空,一念下生时,方能修持有得,故亦为寂心正法。佛家天台宗主止观双修,有三止三观法,极为详密;禅宗主观心参究,密宗主观想持明,华严主法界澄衬;凡此均为观字法门工夫。诀法虽异,迄乎得道,则一也。

9.息心止念法

人之心无时不动,动则散乱,而万念纷飞,幻想交织,无时或静。动一分妄念,则损一分真气;多一分清静。即添一分元阳。欲得其本心,全其真阳,则须寂其心,死其心,使一心不动,万念俱止,心寂则念自止,念止则心自寂。心静为心,动则为念;念者,人。二心也。一心即正,正者,止于一也;二心即魔,魔者,其鬼如麻似粟也。人之所最难降服者,即此魔心用事。即心为圣,即心为魔;即心是佛,即心是贼。经谓「心为贼王」,擒贼先擒王,修道先降魔:故丹书首重降心一诀,而佛祖亦以「加何降服其心」为教。禅宗「牧牛」之说,道家「牧马」之说,旨均在降服其心,便能自息而止于静也。古真谓「心死则神活,心活则神死。」即是为寂心法说教。寂心之法,一者寂其心体,二者寂其心机。心体寂则机自不生,心机寂则念自不起。古真又谓「心杀境则僊,境杀心则凡。」此即是教人、心不为境转,心不为物迁,心不为欲动,心不为理驰;而能转境转物,寂欲寂理。佛家戒贪、瞋、痴者,以其足以害心也。故宜万尘扫尽,一物不留。空室道人智通曰:「尽道水能洗垢,谁知水亦是尘,直饶水垢顿除,到此亦须洗却。」这即是教人凡情与圣解俱宜舍却。柱杖应舍,法亦应舍,以至通体空无;以本来无一物也。人能寂心止念,则自可入于无思无虑、无忧无惧、无欲无为、无念无心之境地,此为三家入圣之要功。故曰:「心中无一物,乾坤自在闲。」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先生很好,不爱请别伤害,希望SS远离老秦#秦霄贤[超话]#今晚八点鬼冢虎的zp对比图我之前一直在穿就是这家的经典款,搭配牛仔裤和裙子都OK!我是一个追星女孩,追
  • #陈瑶半城花雨伴君离# cy #陈瑶花著雨# CY #陈瑶皓衣行# Cy #陈瑶情满九道弯# cY #陈瑶史小娜# 时间会把对你最好的留在后面[兔子]毕竟喜欢是
  • #KemMookda[超话]#这几天大家都在猜测Mookda生病了,其实身体不舒服的人是Kem,他今天在cpf的帖子下留言,说有患了伤风感冒(不是covid),
  • :妈妈 国庆节了呀 这是我给你的礼物(我在幼儿园里找到的 老师不知道 我睡觉的时候就把它放在边上 睡醒了我就拿起来 他们都不知道的吆)爸爸说 接他的时候 一手捂
  • 五台山善住寺(龍王廟)文殊讲堂:一起学《坛经》:般若品(六)​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般若品·第二卷(第六段)  善知识,一切修多罗及诸文字、大小二乘、十二部经,皆
  • 像这种浅色系的发色,如果是全头染就会显得太招摇若隐若现的挂耳染刚刚好,不仅时尚又个性,还更加有层次哦头发放下的时候比较温柔,上面是茶黑色,但你头发扎起来个性十足
  • 橄榄油什么时候用最好晚上涂还是早上涂 今年非常流行这类反光强烈的亮皮皮质,这类皮裤搭配高跟鞋来穿,赚足回头率! 三七祛斑面膜的制作方法祛斑多久有效 五分裤和七
  • 观山海,渺一粟,人于天地间,如蝼蚁蚍蜉。 应我 以无旁骛之吻以失分寸的真 妥帖我们凉风袭月 推朱门 空荡不狠这现世安稳 太适合牺牲见我 以顽劣的天真忌中庸般隐忍
  • #江西日志##江西是个好地方——天下英雄城# 【冈上镇石湖村开展“诚信教育”理论宣讲志愿服务活动】为深入推进网络诚信教育宣传,营造风清气正、诚实守信的网络诚信环
  • #女人一定要活成自己喜欢的样子#励志女性正能量“忙碌足以冲淡许多复杂的情绪”终有一天你会发现,我们弄丢了,从前的自己,变得不善言辞…学会了沉默,学会懒得解释,学
  • 种植咖啡的农民来自当地的马达族,他们出产的咖啡质感丰富,品质一流,这就是“印尼曼特宁咖啡”风靡世界的主要原因。作为一名有超过30年历史的咖啡脑残粉,在多巴湖喝咖
  • 今天整个店里就我和老板还有老板的女儿在,老板说她已经来日本40多年了,这家餐馆也开了20多年了,然后说现在回台湾也是要隔离两周的,两岸人民抱头叹气(点了大肠面线
  • 无症状感染者33:现住址为拱墅区东新街道三塘菊园,4月19日报告无症状感染者1的密切接触者,集中隔离点检出。无症状感染者33:现住址为拱墅区东新街道三塘菊园,4
  • 时光总是那样匆忙而短促,在快节奏中慢慢生活,在生活的一地鸡毛里,寻求一种解脱,为自己找一个理由,找一个牵强的借口,令自己有一个喘息的机会,让自己的心情得以放纵。
  • #艾诗摩尔 与你共生长##发量富翁梦##发量萌发##摩加迪沙# 不得不佩服韩国电影讲故事的能力,将严肃的南北问题在尽量克制的处理中,如此具体的表现出来。不得不佩
  • 一个很现实的情况是--大多数期货公司只是一个期货交易的通道而已,对于客户的投资其实并不会起到什么帮助作用。中国的股指期货可以说是全世界开户条件最苛刻的了,没有之
  • 广东至于长沙,朋友们来了就知道,这里的神奇之处就在于:你会发现,你,不,用,睡,觉!他:没有错,也符合逻辑,但是确实多多少少有那么点阴险,对方说“是”是等你拒绝
  • 1.诶还真是我都没想着联想到一块[允悲]2.⑦干涉可是最不合适的[吃瓜]哦有实力跑去炸星的种族跟漏网之鱼pk会两败俱伤[摊手]哪怕不是我们单方面摩擦他们两败俱伤
  • #皇马欧冠9年5冠#皇马获得后C罗时代第一个欧冠冠军,C罗离开皇马后还未能获得欧冠冠军  北京时间周日凌晨,皇马凭借威尼修斯的唯一进球1比0击败利物浦,获得了本
  • 为了迎接全国大赛决赛,全全特意准备了回顾本届全国大赛高光时刻的活动~现在动动手指就能获得皮肤福利,Q版手办,还有官方赛事手机哦!成功邀请1名好友可以再获得1次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