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文殊经论宿曜:密教十二宫二十八星宿

佛陀在世的时候,神通只是用来辅助教化的,也从不教人算命,因为不会给你带来实质性的改变。

其实,佛陀说法,是对应不同的根机、场合。比如在阿含经里,佛对诸比丘的开示,是呵斥持任何咒术的,并说这是外道的做法。

因此,在南传小乘佛教里,大部分非常排斥咒语,他们也不持咒,以坐禅为主,因为他们的经典里没有。除非是一些学世间法术者。而佛陀在大乘密教里,说了无量的咒语陀罗尼,能灭罪增福,满足一切所愿,乃至即身成就。

你接受哪个观点和教法?佛在不同的机缘之下,对不同根基的众生说法,故有不同的观点,应病与药。

同样的,在显宗经典里,也反对世间的算卦占卜;但是在密宗,如藏传中,有打卦的传承教法,如文殊卦法、观音卦法、吉祥天母卦法、莲师卦法……

当你了解、闻思得越多,越能圆融地看待看似矛盾的教法。甚至在同一个时间、同一个法会,不同的人听到世尊说的法也可能不一样。

《大毗婆沙论》云:「佛以一音演说法,众生随类各得解。皆谓世尊同其语,独为我说种种义。」

阿底峡尊者曾经说过:「利益众生的人,最好能有神通。如果没有神通,就应该精通比较灵验的圆光术。」

如果既没有神通,又不懂圆光术,像我们这样的普通人想去饶益众生,该怎么办呢?

唯一的方法,就是运用智慧,去分析某件事情的过程和结果。麦彭仁波切曾开示:“如果有具有神通、亲见本尊和利益他人三种能力,这就是大成就者!”

对于想求取解脱的,当修三摩地。而想发心利益众生,当有无量善巧方便之法。

在中国,有阴阳五行、八卦、太乙、奇门遁甲等易学,在印度,有种种外道韦陀典籍。这些很多人都会斥之为外道。

在《大方广菩萨藏文殊师利根本仪轨经卷第十四·阴阳善恶征应品第十八》这种藏传、汉传皆有翻译的经典中,提到了这些大众一直悬而未决的问题。

经云:「尔时世尊释迦牟尼佛。为利益一切众生说彼宿曜运行合于善恶。彼持诵行人于真言义。及一切智求成就者。或得成就及不成就事。星宿天若彼羊宫奎宿娄宿胃宿此三宿直。又合火星直日。彼持诵人于上中下三品之事。一切所求皆不成就。何以故缘彼恶星所障碍故。」

这段经文中,要点是宿曜运行会对你的修行产生影响,在一些恶曜运行时,你修法持诵,难以成就。

为什么?佛说是因为这些恶星障碍的缘故。为了化解这些恶星曜,佛陀教授了破恶曜真言、消灾吉祥神咒等诸多明咒,以明咒之力,遣除恶星之障碍。

宿曜能给人带来障碍,说明了天体与人类生活、命运息息相关。古人能够通过夜观天象而知国运,知人之福禄寿命。故这也是供养北斗七星法,或者烧供本命星缘起图能增加福报之缘起。

据《史记·天宫书》所载:「五星分天之中,积于东方,中国利;积于西方,外国用(兵)者利。五星皆从辰星而聚于一舍,其所舍之国可以法致天下。古代的“五星”指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

密教中,认为日月星宿与人的命运有甚大的关联,如北斗七星、二十八星宿。当通过向他们祈祷供养,能改变自身的人生轨迹。

密教的北斗七星等星供密法,以真言明咒和供养,获得星辰之力,从而改变了命运格局。

经云:「若复昴宿毕宿嘴宿参宿。井宿鬼宿柳宿星宿。张宿翼宿轸宿角宿。亢宿氐宿房宿心宿。尾宿箕宿斗宿牛宿女宿。如上众宿悉皆吉善。于持诵人而有利益。若危宿室宿壁宿此三宿直日。若为恶事当得成就。」

如果以上的宿日持咒修法,对行者有利益,吉祥。密法中,有些法是有特殊的日子要求,如摩利支天菩萨之修持本尊法,勾召药叉女法,都要选在鬼宿日。而鬼宿日也是释迦牟尼佛从兜率天下降母胎的日子。

当然,平常做功课什么日子都可以。而对于造坛城、开光、闭关求悉地等,一般是选吉祥日。有些法比较特殊,无需择日,可以直接修持。

佛曰:「若有众生生于羊宫合于娄宿胃宿。此等诸宿有力。最宜货易财宝丰溢。若彼具足遇者得富贵自在。若生时或值日没。彼人得恶事多历险难。受身瘦薄又好绮语。若生时见日作红色。及大地红色刹那瞬息之间。彼有重德。若复生背宿曜无所见者。是彼种种众生。丛杂生处杂行所生。亦得丛杂快乐富盛。又如是时生处。说三十种善恶果报。若火星直日是恶生处。然彼人大腹姿容润泽。长眼爱语又足心力。若木星直日卯时生者。及得日月星宿于昼夜分合其本位。乃是贤圣生处。」

古代有黄道十二宫对应二十八星宿的天文算法,十二宫与西方的星座颇有相似之处。

古代有以七曜来计算一星期之做法。唐密经空海传入日本,一直沿用至今。

佛曰:「而彼世间劫初成时。一切众生于虚空中自在行住。而于彼时无老无死。又彼之时无宿曜无日月。亦无时节亦无阴阳。亦无天人阿修罗等。又彼之时虽有众生未有族姓。人皆清净无善无恶。亦无所食亦无食者。亦无持斋亦无咒法。」

劫初世间刚成立时,一切众生能够在虚空中行走自在,那时没有老没有死,无日月星宿,无季节无阴阳,无天人阿修罗,也没有族姓等级制度。人们都很清净,无有善恶,也不用进食,无斋戒无咒法。

佛曰:「彼多众生但有世间之想。以过去业牵因堕于地不能飞空。是时便有所食便有贪吝。身既重浊大力乃失。是时便有日月星宿。遂分昼夜乃有时节及与阴阳。乃说天上人间胜劣有异。故有天人阿修罗等。」

众生由于业力牵引,以及种种分别妄想,开始堕于地不能飞行,开始饮食、贪吝。由于食用五谷,身体开始由微细变得粗重,神通力和飞行自在之力开始退失。那时开始由日月星辰,有昼夜、阴阳,天人阿修罗等。

每一个世界都有成住坏空,都有生成与毁灭。

佛曰:「我于尔时身为菩萨。见彼众生有如是已。心悲愍故而现异身。所谓现作仙人之身。或现梵王之身大自在天身。那罗延身迦楼罗身。乃至夜叉罗刹毗舍左等种种之身。于生生中为一切众生。恒常解说菩提行义。」

释迦牟尼佛说:我在那时身为菩萨,见到众生如此,心生悲悯,于是化身作修行仙人,或者化身为梵王、大自在天、那罗延天,即印度的宇宙最高主神——三相神。乃至化身为药叉、罗刹、毗舍左等种种之身,为一切众生宣说菩提行义。

谈到这里,不得不说外道与内道,两者之区别,其实在于究竟与不究竟。世尊说,宇宙三相神是他的化身。故我们虽然见到世间形形色色的神明,但是莫心生不敬,你怎么知道他们不是佛菩萨的化身?

佛曰:「又复我于过去为菩萨时。世间一切众生。愚痴黑闇无智无慧。我为此等说于世间一切工巧技艺。阴阳算数围陀典籍。正法邪法戒律本行。乃至声明论等。」

我虽如是过去之世。为于世间说如此事。我亦无有所得所知。但为菩提及解脱等。如是虽在轮回中行。而彼轮回不能系缚。于是久久之间。乐求寂静涅盘无著无灭真正之句。常依于法修其因行。乃得自生之智。成解脱业得佛菩提。

世尊既化身为三相神,由于众生那时愚痴无智,还不堪接受佛法,因此世尊为他们说了世间的一切工巧技艺,阴阳、算数、韦陀典籍(印度教的经典,即《吠陀经》),正法邪法戒律本行,甚至声明学等,皆是佛化身所说。

古印度的五明为工巧明(工艺学)、声明(语言学)、医方明(医学)、外明(天文学)和内明(佛法),那时婆罗门教只有外四明。而通过世尊在此经中的揭示,这些都是他化身所说!

虽然菩萨如是宣说世间法,但心无染着,乐求涅槃寂静,导向解脱。

故对于中华文明的一些始祖们,他们是不是佛菩萨的化身呢?很有可能!

华严广说

金刚经 第二十五品 化无所化分(一)

(华严经视频第1014讲)

“须菩提!于意云何?汝等勿谓如来作是念:‘我当度众生。’须菩提!莫作是念。何以故?实无有众生如来度者。若有众生如来度者,如来则有我、人、众生、寿者。须菩提!如来说:‘有我者,则非有我,而凡夫之人以为有我。’须菩提!凡夫者,如来说即非凡夫。”

“化”,是通化。“无”,是空,真空。“所化”是融一。我的妄想心合上空,无,与佛融为一体,与佛通化,久久不思议,与如来合一,合一中会有显像,随缘显像,缘起起感应,缘起为感,显像为应,自在感通,随缘应事,随缘入观,随缘起之文,入显像之观。乘,是坐,乘上大,合上大,不思议,与如来合一,与虚空合一。无想无问显像,是自己的业力显像,在消业,消自己的业;若有人问事,则显像是对方的业力因缘,能帮对方解决问题,这是乘上虚空,与如来合一之道的真实意义。

《金刚经》上所说的法界通化,但没有说如何应。我们首先进入虚极静,当进入虚极静时,自然与如来融一,与如来法水相接,这段非常重要。《金刚经》是佛教菩萨法,是菩萨成佛之密义。《金刚经》讲金刚不坏之法,能渡一切众生出离轮回之苦,是《金刚经》不可思议功德之处。然,此经虽能度众生,但佛说须菩提,万不能有度众生之念,即显像时不能有度众生之念,一有那念此像就消失,才明白显与想。修虚极静,反复听。想是妄想,我的思维;显是包涵我的事,亦包涵法界众生之心,包涵法界众生之事。

所以,往生极乐,阿弥陀佛不是想出来的,而是现在其前,说想的是外道,警惕骗取,想是妄想,会遮盖自己的自性而不见阿弥陀佛,若见阿弥陀佛,则走火入魔;显是自己往生愿力功德感得阿弥陀佛显像在前,接引往生。自己在禅定中去思维显像与想像到底是什么意思,从想像见到显像,那你就有功夫了。这个功夫就是在与如来融一之道中展现出来,这个功夫,就是在法界通化中展现出来,这个功夫就是我与如来通化了,但我不执着与如来通化,即叫化无所化,而生其心。

听华严笫一重要
华严讲堂宗旨:以佛为师以戒为师以了义不以不了义以大善知识为指导方向回归佛陀原经
华严讲堂目标:节约时间今生成佛
华严讲堂巜华严经》

善导大师净土思想法义连载-30
(10)又不相续念报彼佛恩故
阿弥陀佛对我们有救度之恩。专修之人知道自己是罪业凡夫,无有出离之缘,只有完全靠倒阿弥陀佛的救度,才会心心念念专念弥陀佛名,心心念念知恩、念恩,欲报谢佛恩。
杂行之人不专念弥陀名号,他没有感悟到自己是一个没有修持力量、没有出离之缘的罪业凡夫。这样,他内心对佛的慈悲救度就没有领受,就有隔阂,就不会念念相续知恩报恩。就好像一个病人,如果知道自己病入膏肓,就要死了,医生把他救活了,自然会感恩,常欲报答。如果认为自己只是一个小小感冒,医生把他治好了,他也不会感恩。
如果认为自己还有力量,阿弥陀佛不过是搭了一把手,主要还是靠我自己,怎么会感受到阿弥陀佛的恩德呢?所以说“不相续念报彼佛恩”。
善导大师在《般舟赞》中说:
努力努力,勤而行之,
常怀惭愧,仰谢佛恩。
我们“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念念之间都知道我是一个罪业凡夫,我只有靠阿弥陀佛您老人家救命了!人心一旦放下,就会柔软;人心一旦提起、高慢,就会刚强、不柔软。
(11)心生轻慢,虽作业行,常与名利相应故
“轻”就是轻视,小看他人;“慢”是傲慢,高看自我。
轻,有两点:一是轻于极乐净土,二是轻于念佛。
杂行之人不知道极乐世界是无为涅槃界,是凡夫靠自力修行根本无法达到的高妙报土,以为是自己努力努力就可以达到的境界,这显然是看轻了。同时,他对专修念佛的法门很轻视,以为太简单了,不愿意行持,这不是看轻吗?对于至极无上的南无阿弥陀佛六字名号,他觉得很简单,轻视,小瞧,这叫“轻”。
慢,也有两点:一是自生我慢,认为“我能修行”,这是把自己看大了。二是慢于他人,认为自己比他人优越,看不起专修念佛的人,认为他们不修行,只想走捷径等等,这叫“慢”。杂行的人就有这种轻慢。
专修念佛的人没有。专修念佛的人知道我就是一个罪业凡夫,只配念这句佛号,有什么好傲慢的?只配念佛,也没什么好名、好利。
这样低调,对这句名号不仅不会轻慢,反而会无比珍重,像印光大师所言:
宝此持名一行。
将此一句佛号,当做本命元辰。
“把这句名号当作我的宝贝,当作我生命的根本,非常珍爱”。我们看人家,都是大菩萨,“你大概可以修行戒定慧,你大概可以修六度万行,你大概可以开悟;我呢,没有办法,什么都修不了,只有抓住这句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没有心思羡慕别人,内心对这句名号很珍重。想傲慢也傲慢不起来。怎么会傲慢呢?什么都不会,傲慢什么?持戒,不能清净;禅定,妄想纷飞;智慧,一片黑暗,心中无明。讲起来都不如人,只有这句名号,这就不会心生轻慢。
“虽作业行,常与名利相应故”:杂行杂修的人,善导大师就说,虽然也在那里起行修业,但是,总是和名利相关,和名利相应。一个修道的人,如果和名利相应,可以说心就腐败了,腐烂了。为什么叫“和名利相应”呢?显示我博学多能,我能修行,我超过你。有的人之所以愿意修杂业,他不是和了生死、求往生相应,而是和名利相应。因为修杂才能显出高下,显出我的能耐,人家才能知道我,才能招来名利。如果同样都是念佛,就显不出我的能耐,也就招不来名利。
专修念佛呢,自甘凡愚,老实念佛,恒与往生相应。我就知道我是一个凡夫,我是一个下愚的人,我只配念这句南无阿弥陀佛。
(12)人我自覆,不亲近同行善知识故
“人我”即是人我是非、“你错我对”等等;“自覆”,就是覆盖了自己本来的道心,在那里争人我是非、名利高下。常与名利相应,肯定有人我是非。大家都淡泊名利,就没有人我是非了。
“亲”是心无间隔。“近”是随处不离。“同行善知识”就是同求解脱、同愿往生、同修念佛的师友。
杂行杂修之人,常与名利相应,心埋人我是非,以致覆盖了自己的佛性道心,把了生脱死、决志往生这件大事摆在旁边。与劝他老实念佛往生的人,磁场不相应,觉得没有吸引力,心无好感,不愿靠近。这样,内心被人我是非覆障,外又远离同行善知识,往生也就谈不上了。
专修念佛的人当然也有人我之见,不是说没有,因为还是凡夫嘛。不过,不会覆障自心,不会妨碍他求往生,反而事过境迁,会作退一步想,更加激发往生心。
我是罪恶生死凡夫,无有出离之缘,旷劫以来常没常流转,跟无量无边众生结下了无量无边的恶缘,都是我不对!这样下去,不是办法。我还是好好念佛吧!“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专修念佛的人,大家在一起座谈,讲到念佛了,讲到往生了,都是法喜充满,这就是同门相亲,法情胜于俗情。
(13)乐近杂缘,自障障他往生正行故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杂修的人喜欢杂修处所,接近同样杂行的人,说杂行事,修杂行行,彼此互相影响,既障碍自己,又障碍他人往生正行。这样,往生就很危险。
专修念佛的人,远离这些杂缘,不去凑热闹。因为凡夫的心容易动摇,这些场合去多了,接触杂缘多了,难免见异思迁。各宗善知识都有他们本身的修持法门,往往用自宗教理回答有关净土的问题,会破坏我们的信心。所以,还是少去为好,不要“乐近杂缘”。
“无外杂缘”才能“得正念”,“乐近杂缘”就“自障障他”。
杂行十三失,以前四失为本。第一为自修因之失,二、三、四为佛力增上缘之失。后面九条是对前四失的补充说明,以彻底破除侥幸心理及种种辩解。
有杂行之人虽闻前四失,但心不信服,以为虽是杂修,但总愿往生,心系极乐,何以不得往生?答以虽系念而不相续故。
又侥幸说纵然系念不相续,但也有忆想阿弥陀佛极乐净土,岂不得往生?答以虽忆想而常间断故。
又侥幸说纵然系念不相续、忆想间断,而《观经》随修杂行回愿皆得往生,岂能说杂行之人定然不得往生?答以虽回愿而不殷重真实故。
又辩解说若愚恶懈怠之辈,玩忽稀松之行,可说不殷重真实;假如贤善精进,苦励身心,急走急作,如救头燃,岂不真实?答以贪瞋诸见烦恼来间断故,不名真实之业。
又辩解说纵然贪瞋烦恼来间断,岂不可随犯随忏,还得清净?答以无有惭愧忏悔心故,自力忏悔不成就;又不相续念报彼佛恩故,佛力忏悔不成就。
又辩解说杂行杂修纵有如上缺失,但毕竟有所修行,岂皆无益?答以虽作业行,常与名利相应故,于解脱道毕竟无有利益。
然则杂行杂修之人,竟然都无往生可能吗?答以欲得往生,须是放下自我,以谦卑之心亲近请益专修念佛善知识。然杂行之人又因人我自覆,不亲近念佛善知识,反而乐近杂缘,以致自障障他往生正行。可说一旦落于杂行,往生希望实在太渺茫。
此杂行十三失,次第相扣,首尾相接。谓罪业凡夫本质是同,偏由遇缘不同,升沉迥异,故先明杂缘乱动失正念。既失念佛正念,约教即与弥陀本愿不相应,违释迦佛教,不顺诸佛证诚之语;论行即系念不相续,忆想常间断。虽可回向得生,而又回愿不殷重真实。不真实者,谓由贪瞋诸见烦恼故。不殷重者,由无惭愧忏悔心故。专修念佛之人,虽同样不免贪瞋烦恼,亦非生大惭愧,而由念佛恩力,故得无障;而杂行之人又失于不相续念报佛恩。既不念佛恩力,徒励自力,故生轻慢名利心。慢心高故,人我自覆,不亲近专修念佛善知识,反好趋附种种杂缘,亦引人趋杂离专,自障障他出离强缘。自障障他故,又成杂缘乱动失正念,乃至恶性循环,永沉苦海。
专杂虽说十三得失,究竟由最初一步是“无外杂缘”还是“杂缘乱动”而见差别。
专修由最初“无外杂缘”一步之得,则后面步步皆得。杂修由最初“杂缘乱动”一步之失,则后面步步皆失。所谓“修行无别修,只要识路头;路头若识得,生死一齐休。”又说“一步错,步步错。”对于净土行人来说,这个修行的路头、关键的第一步,就在于摒弃一切外杂之缘的干扰,专门参访专修念佛场所,专门亲近专修念佛之人,专门听闻专修念佛之教,踏踏实实专修念佛。此是行人至要关口,往生成办秘术。
3.十即十生·千中无一
善导大师在讲完这十三点以后,接着又用他所见到的事实来证明,说:
何以故?余比日自见闻:诸方道俗,解行不同,专杂有异。但使专意作者,十即十生;修杂不至心者,千中无一。
我近来亲自所见到的,亲自所听到的,四处远近,出家在家,他们对净土法门的理解不同,修行方法也不同。有的人专修,有的人就杂修了。但只要是专修念佛、一心一意念佛的,十个就十个往生,没有一个遗漏在外。只要是杂行杂修的,一千个里面没有一个往生的。
以上是善导大师亲自见闻的。我们今天所见到的,和善导大师当初所见到的一模一样。正像印光大师所讲的,善导和尚所示专杂二修,乃金口诚言,千古不易之铁案,这实在值得我们每一个人警觉。不过这里有一点点不同,前面说到杂行之人“百时稀得一二,千时稀得三五”,虽然往生很难,但总还有一线可能,可这里说“千中无一”,成了没有一个往生的。
杂行之人到底是难往生还是不能往生呢?应该说杂行杂修很难往生,难到几乎不能往生。这里说“修杂不至心”,“不至心”就是不真心,就是前面讲的“回愿不殷重真实”。杂行杂修的人,因为安心与起行相违背,一千个里面难得三五个真心的,所以善导大师用了两种表述方式:先与之而言,杂行千人或有三五往生者,说的是发真心者;后夺而言之,千人之中无一往生者,是说杂行之人都发不起真心,所以不能往生。杂,不管怎样,这条路有风险,而且风险太大,千中无一。而专是千稳万当,万不漏一,绝对没有任何风险。
善导大师如此详细地为我们讲述专杂得失,是怜悯我们骄慢心重、愚痴心重,是要给我们抉择出决定往生的方法。专杂的得失比较,是为了让我们舍杂业,选专修。如果看到这里还不愿意舍杂修专,还是舍专修杂,那只能说确实智慧眼未开,有负弥陀化身善导大师的一番慈悲,有负阿弥陀佛本愿救度的慈悲,也说明根机还是没有成熟。
摘自《善导大师的净土思想》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认识你之后,如果再有人问我什么是坚持,什么是坚强,什么是美好,那我有了一个更为简单明了的答案:铉/辰。我的宝贝,你看见了吗,玫瑰盛开的季节,你随着花香而来,那样
  • 和女儿相处的日常也记录了下来向大家介绍自己的作物,不得不感叹,郑凯真的是娶了个好媳妇呀。【#疫情当前 警察不退# 有一种坚守,叫它一直陪伴我】取暖的炉筒子、女儿
  • 随便上几张图(图中食物都为自制)5.1条件最艰苦的演唱会in理发店人生的第一次演唱会Online是世界级的流浪儿童和原桑在430捣鼓到了半夜生怕第二天赶不上换了
  • 可爱温暖而励志的朋友圈文案1、日子很狗,但我不敢骂他,怕他疯狂咬我2、会议内容只有一句“散会吧”是和我有关系的3、黑眼圈是昨日心事的落款4、日落在你的脸上暗示我
  • 等到保护板的P 与P-间接上放电负载后,因此时虽然过充电控制开关管关闭,但其内部的二极管正方向与放电回路的方向相同,故放电回路可以进行放电,当电芯的电压被放到低
  • #睡前阅读# #小说推荐# #好书推荐# #九先生的怪奇收藏馆# 今天皮皮萱给大家推荐摘录自《#九先生的怪奇收藏馆#》现代篇里一篇甜甜的脑洞小短文。 《山神的
  • ”“晚霞是爱意渐晚渐浓 烟花是心动愈演愈烈.”@angelababy来生,你做树,我做风,刮过你身旁,就会满足一世。 我愿做你海上可掌控的风, 拂过你的脸颊给你
  • [跪了]【我觉得我以后讲的西班牙语肯定是墨西哥口音!》这Y讲非常经典的墨西哥口音的西班牙语,Y 的单口相声很幽默,有很多墨西哥国骂粗口,就像那样。
  • 同时,题干也是考生与考官交流的纽带,要想产生想法的共鸣,我们在题干的问题把握上一定要到位,只有这样才能让我们有可能获得理想的成绩。在面试中我们经常可以听到面试过
  • 在这些爱慕者中,徐贤乐爱上了一个家世很好,人又长得帅气的男孩子沈道明;即使是后来的毕业和找工作等,各种繁琐事情的困扰,都没能使两人的感情变淡。对洛师说:等这一切
  • 《增广印光法师文钞》 - 新昌大佛寺修筑放生池募缘序 如来以三事故,令正法久住于世,众生悉蒙度脱。三事者何,曰戒定慧。以众生一向背觉合尘,轮回六道。今欲令
  • 但他不会因为这些事情拍拍,只会端起他大家长的架势,说,“你这样特别不听话,” 虽然大概也许可能他是对的,但这么规律的生活让我觉得不快乐,同时他让我感觉很啰嗦很烦
  • [奥特曼] 冰美式,从别人手中看过无数回,这次到我喽,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渐行渐远的小时候爱喝的咖啡,点了这杯冰美式,第一口也没带来太多好感,怪自己土鳖,忘记
  • 我大A人如其名啊人如其名,不服不行且听我分析看我大A的20多年只学会了一个字母A还写的大小不一高矮不齐再看看人家美股手握大笔只会写耐克的勾开始短暂的下跌之后45
  • 当前,国内疫情多点散发,部分地区疫情仍在高位运行,我市疫情防控仍处于攻坚阶段,“五一”期间,请广大市民非必要不离郑,不前往中高风险地区及发生本土疫情的地区,减少
  • “正印”过多的人,又不见“正官七杀”化杀为权,则为人个性,属于礼貌性、意会性之保守本分,不轻易改弦易辙,常以“十鸟在树,不如一鸟在手”的心态来处事,职业稳定,很
  • #摩登兄弟[超话]#咱就是说,用你们那可爱的小脑袋好好想想,好好捋一捋行不[费解]被有心人下场挑拨利用不自知,还理直气壮不停的吵,真的不怕被笑话吗[苦涩]人家几
  • 结果有人又被臭豆腐油住了[吃惊][吃惊][吃惊]存了几个瓶子去机场打包茶颜悦色带回家喝~乍一看像捡废品的[哼]值机后过了安检也有茶颜悦色,走之前再来一杯[dog
  • 但是不久后就消散了,或者说我现在能回忆起来的就这些了,其他细节我全部忘记了感觉我是真的有点爱丽丝体质的,我总能在梦里梦到我平时看不到的美景,去一些我没去过的地方
  • 360首席安全官、大数据协同安全国家工程实验室常务副主任杜跃进博士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解释道,“APT攻击是一种隐蔽性强、攻击量大的高级别网络攻击,这种攻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