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易《嵩洛访碑图》中的嵩山历史建筑(一)

一、访碑嵩岳作图纪行

嵩山位于河南省登封市。西周初年的周公摄政四年(约前1060),周公姬旦来到嵩山南麓的阳城(今登封市告成镇),用土圭之法,测土深,正日影,以夏至之日,立八尺之表,日至之景,尺有五寸,谓之天地之中,嵩山因此号称中岳,三千余年沿而未改。悠久的历史为嵩山赢得了尊崇的社会地位,历代帝王乐此不疲的礼祭或封禅、宗教活动的持续繁盛、嵩阳书院名师硕儒的讲学与文化传播、众多官员或文人的纷至踏访,为登封、为嵩岳留下了丰厚的文化遗产。根据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登记成果,仅登封市登记在册的东汉及以后的建筑有八百余座、石刻一千五百多品,均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科学和观赏价值。

作为金石学家的黄易,躬临中岳大地、浸淫历史名碑文化的炽烈向往由来已久。

在嵩山访碑之前,黄易曾详细阅读了前人金石著作中有关嵩山金石部分,熟悉了嵩山汉三阙、中岳庙汉代翁仲等金石实物的规制及所刻图文;还购买了缺少额文的嵩阳书院《大唐嵩阳观纪圣德感应之颂碑》拓片。黄易还嘱托朋友武亿,帮助拓取嵩山石刻拓片。武亿《与黄小松信札》中说:“玉版连纸一束已收贮,十月间属舍弟往登封如命拓出,续当寄出,断不敢有负雅托也。”黄易为嵩岳之行做足了前期准备。

据黄易《嵩洛访碑日记》记载,嘉庆元年(1796)九月初十日至十八日,黄易来到嵩山,利用九天的时间,进行系统的学术考察活动,繁忙而紧凑,收获颇丰。具体行程如下:

初十日至辗辕关、少林寺;

十一日到少室阙;

十二日,因大风,不能出游;

十三日先后游揽嵩阳书院、崇福宫、启母阙、启母石、太室阙、中岳庙;

十四日到告成周公庙及观星台、龙华寺遗址、石淙河摩崖题记:

十五日去会善寺;

十六日再游中岳庙、太室阙;

十七日游老君洞,大风扬沙,至逍遥谷口返回,仅游承天宫、嵩岳寺,再游嵩阳书院。回到县城去文昌宫访碑;

十八日从登封县去洛阳,途中行至嵩山西麓缑岭,登仙君庙。

黄易嵩山访碑,来去共用了九天时间,访得有名称可考的汉朝至金代著名金石文物54品(件),又创作十幅“访碑图”,同年11月图成,即获得翁方纲、伊秉绶、孙星衍、何琪、宋牧仲、黄俞邵等诸多学者的好评,在图册上分别题写有手札或跋语,极大地增加了访碑图的文化厚重感。黄易《嵩山访碑图》的图名分别是:《辍辕》、《少林寺》、《少室石阙》、《嵩阳书院》、《开母石阙》、《中岳庙》、《石淙》、《会善寺》、《嵩岳寺》、《缑山》。除《石淙》一图中无建筑外,其他九幅图画均有建筑出现,画面内容由嵩山诸峰、寺庙书院、河流、道路、村落、访碑人一行数人等构成。山峰为远景、寺庙书院建筑为主体、道路村落为陪衬、访碑人物为点缀,如此搭配,一幅幅凸现生机盎然的《嵩山访碑图》跃然纸间。画面采用俯瞰的视角,一图一景,将文物名胜置身于茫茫大自然奇妙环境之中,充分反映出中岳嵩山独特的文化和自然景观的巧妙融合。在创作方式上,黄易首先观察掌握嵩山形胜特点;其次辨识寺庙、书院等建筑群布局与周围山川风貌的关系;最后弄清所访碑石与建筑之间的位置。如此一来,图画大样结构,几近成形。以《中岳庙》图为例,黄易在嵩山的九天时间里,两访中岳庙,在细览中岳庙、太室阙后,黄易登上太室阙南稍偏东一点的玉案山巅,俯视中岳庙全景,由南向北依次将太室阙、神道、中岳庙、黄盖峰及黄盖亭长达一千八百余米的南北中轴线和东天中街、中岳庙天中阁、西天中街长达一千余米的东西横轴线,尽囊图画中。此图是目前发现唯一一幅直观反映嵩山中岳庙建筑布局、天中古街(村)傍依庙之两侧和周围山川风貌环境整体融合在一起的图画作品,学术价值极高。

黄易创作的《嵩山访碑图》,虽然属于山水画系,但其兴趣似乎不在描绘嵩山风景名胜的秀丽和神奥,而在于突出文物建筑或古碑石的保存现状,这与他并非专职画家,作画只是记录访碑的过程有很大关系,画技和内容并无刻意创新意识,在无意识中保留了二百多年前嵩山歷史建筑及其环境的真实现状,留下了弥足珍贵、且无可替代的文献资料。正如与黄易同时期的另一位学者孙星衍在《嵩洛访碑图》的跋语中写到:“意境独适,非亲涉者不能知其神似。”——摘自宫嵩涛《黄易<嵩洛访碑图>中的嵩山历史建筑》

#龙腾南阳# 【“南水北调”南阳大考古:点亮“文明在宛”的南阳之光】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建成通水,使南北共饮一江水成为现实;

因这个世纪工程,这块神秘的土地成为中国考古史上永远被铭记的地方;

60年,上百支考古队,十几万件文物,见证了南阳历史的辉煌与璀璨,留下一部文化编年史……

2014年12月12日,历时11年建设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正式通水。5年来,丹江口水库为京津人民送去了一渠清泉,在这甘甜的泉水中,不仅饱含着库区移民“舍小家,顾大家”的无私奉献,也见证着文物工作者抢救保护文化遗产的呕心沥血……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首起我市陶岔渠首,向北纵穿南阳盆地,途经平顶山等8市32个县区。总干渠全长1267公里,其中河南境内约占总长度的60%,涉及各级各类文物点350多处。有专家将南水北调工程沿线涉及的文物,比作一部详尽记载中华民族起源和发展的巨型编年史。而南阳,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库区和渠首所在地,文物保护工作最为繁重,文物保护成果也最为丰富,考古发掘项目和出土文物数量,接近整个中线工程总量的一半。每一件文物、每一处遗址遗存,都记载着楚文化的博大精深,展现着中华民族文明的源远流长,也唤醒世人对古代文明的记忆……

60年考古

十几万件文物见证辉煌华夏文明

丹江,发源于秦岭地区的凤凰山南麓,向东南流经陕西省商州、丹凤县等地入淅川县境,至湖北省的均县镇与汉水汇合注入丹江口水库。443公里长的丹江造就了丹江口水库库区辉煌灿烂的中原文化。丹江口库区地处秦岭-淮河南北气候分界线一带,附近众多河谷阶地、河漫滩地和冲积平原,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气候温和,宜于农作。早在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就在这里劳作、生息。丹江后靠商洛险地,前可窥荆、襄一带,东北可下宛、洛,易守难攻,是兵家必争之地。周代以来,楚族在丹江流域兴起,在丹江流域建都丹阳,后逐渐发展为雄踞江淮、问鼎中原的春秋五霸、战国七雄之一的泱泱大国……

1952年,南水北调的宏伟设想被第一次提出。1953年,北京的考古专家在淅川丹江源头附近进行考古发掘,为丹江口水库建设做前期铺垫,拉开了丹江口库区淅川区域文物保护大幕,数年间抢救发掘文物近5万件。1958年,丹江口水库开始建设,15年间文物工作者仅在淅川区域就发掘各个时期墓葬900多座,出土文物2万多件。1974年,丹江口水库蓄水,不断有古墓被库水冲出,文物工作者“发现一座、抢救一座”,20年发掘古墓近百座。1995年,为配合南水北调工程建设,长江水利委员会对丹江口水库大坝加高工程淅川淹没区进行了前期文物调查,并分别于1998年、2003年组织相关部门专家进行论证、复查。2003年至2004年,国家文物局对淅川丹江口库区淹没线(海拔172米)以下区域进行文物普查,共统计文物点169处,确认有价值的文物发掘点116处,其中古生物与古人类遗存37处,包括第三纪化石点、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等;新石器时代及其以后的古文化遗址34处,包含新石器时代、先秦和秦汉以后等不同时期的文化遗存;古墓群87处,分别属于先秦、秦汉以后至明清等不同历史时期;地面文物11处,包括庙宇、民居、桥梁和碑刻等。2005年,国家文物局正式启动丹江口库区文物抢救性发掘工程,来自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等科研机构和大专院校的数百名考古专家,组成近百支考古队云集淅川,开始了争分夺秒的文物发掘工作。

伴随着丹江口水库的建设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规划与实施,文物工作者在这里前后进行了历时60年的考古发掘,累计投入考古专家数千人,参与的考古队达上百支,遗址、墓葬等遗存涉及新旧石器、春秋战国、秦、汉、唐、宋、明、清等众多时(朝)代,出土文物累计十余万件,发掘的众多古墓、遗迹、城址,及出土的珍贵文物数量之巨大,在中国考古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其中的一批珍贵文物更是改写了中华文明史的记载,也充分展示了南阳作为文物考古大市的学术地位。文物专家徐光冀曾指出,丹江口库区文物的发掘,对研究黄河文明与长江文明过渡区域的古文化地域特点、中原古代文明,探究楚文化渊源及发展等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一处处遗址

串起“文明在宛”的南阳原史

从文明之光到传播火种,南阳先民在与大自然的斗争中不断前行,不断开启着人类历史的文明旅程。他们的足迹汇聚成一种历史的力量,不断推动着人类发展进程、华夏文明的源起,形成一种多元一体的文明体系。这种强大的凝聚力和内部活力,使南阳成为华夏文明的肇始地与引领者。

从狩猎采集走向农业定居,从环壕聚落到5000年前的古城,在丹江口库区淅川区域考古发现发掘中,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遗存,为“南阳原史 文明之光”提供了重要的实物例证。

30万年来,人类由狩猎采集走向农业定居。丹江口库区发掘出旧石器时代点20余处,主要有坑南遗址、东岗遗址、梁家岗遗址、双河狮子岗等。

2010年以来,中国科学院考古队在淅川县马蹬镇坑南村村南河湾地带进行考古发掘,发现一批石磨盘、研磨球、燧石制品。器类以刮削器和砍砸器居多,还有凹刮器、尖状器、锥钻等,总数达8000余件。除石器外还发现部分陶器残片。

双河-狮子岗旧石器地点有旧石器时代晚期文化遗存,也有旧石器时代中期文化遗存。在这里,不仅发现了颇富北方色彩的小石器系统,同时又发现了有南方典型特征的陡刃砾石系统。这些出土文物为研究旧石器时代南北方文化的交流提供了新的实物资料,并对了解当时人类如何利用自然环境谋生,自然环境又如何影响和制约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学术价值。

博山旧石器地点,可谓打制石器工艺的时代巅峰。这处遗址点出土了大量石制品,其中,个别石制品采用了磨制工艺,或是与骨头、木头等组合成复合工具使用,尤其是发现精致规整的细石核、细石叶,代表了打制石器的巅峰水平。对进一步解释北方地区旧石器晚期以石叶为代表的石器工艺、发展水平及细石器工业的起源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学术意义。

从旧石器时代到新石器时代,从仰韶文化、龙山文化到屈家岭文化、石家河文化,从大量的房基、墓葬到环壕、城址,人们在这里繁衍生息,从未间断。

龙山岗仰韶时代晚期城址是长江中游发现的众多城址之中始建年代较早、位置最靠北的一座,也是汉水中上游发现的唯一一座新石器时代城址。其所处的丹江下游为南北两大史前文化系统的交会地带,对探讨该地域新石器时代各阶段聚落形态变迁及演变规律,认识南北文化中介地带的文化面貌和性质,都有着极其重要的学术价值。

沟湾新石器遗址的发掘与研究,对探讨汉水中游地区史前文化发展序列、不同文化的分期与年代、不同时期的聚落布局及其演变规律、不同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揭示该区域社会复杂化进程等一系列问题,都具有极其重要的学术意义;下王岗遗址,对研究豫西南新石器时代文化和楚源探索有重要价值;姚河遗址,开辟了刀类生产工具规模化生产的新尝试……

一处处散落在丹江口库区淅川区域的新、旧石器时代遗址(点),犹如一颗颗闪烁的珍珠,串起人类原始文明起源的南阳先声。

一件件国宝

默默地讲述着“楚地文明”

2500年前,楚文化似一颗璀璨的明星,闪耀在中原大地上,它折射出神秘而美丽的光晕,透出丝丝灵气,哺育和鼓励了一代代楚地人,使其生生不息,奋斗不止,在时空的流转中创造出惊世的文明。

1978年,河南省文物部门开始对下寺楚国贵族墓葬群进行发掘,出土了青铜礼器、乐器、车马器、兵器、生产工具、玉饰、骨器、料器等器物6000余件,其中包括王子午鼎、云纹铜禁和王孙诰编钟等国之重器。下寺楚墓的发掘,轰动了全国,是楚文化考古上的重大发现。

和尚岭楚墓出土的克黄升鼎、曾太师奠鼎、卷云纹填漆鼎、鸟嘴兽纹鼎、画像铜壶、仲姬敦、镇墓兽座等,都属于文物精品。尤其是克黄升鼎,造型古朴,是目前发现最早的楚式升鼎,可作为春秋中期楚式升鼎的标型器;卷云纹填漆鼎,在阴刻细线卷云纹等纹饰内填满黑漆,并打磨光亮,这种工艺十分少见;画像铜壶器表饰满铸造时镶嵌上去的七层红铜画像,每层又分数组,既有展翅欲飞的凤鸟,头上有角、双手似翼的仙人,还有凶猛的老虎,奔跑的山羊等,整个画像布局严谨,左右对称,栩栩如生。

在徐家岭楚墓众多的遗物中,以青铜鼓架——神兽、画像敦和许多带铭文的青铜器最为重要。尤其是一对铜神兽,头上六龙探首,分向不同方向,张口,吐舌,颈、身、尾为虎的造型,龟足。兽身脊背正中铸一方座,座上又有一怪兽作直身欲搏状。其口内更衔一龙,头上有三个角,吐舌,躬身。神兽身上镶嵌绿松石,组成飞龙、凤鸟、虎及涡纹图案。神兽造型别致,制作精美,实乃罕世精品。在和尚岭、徐家岭楚墓中还出土有3套铜钮钟和3套铜镈钟,其中和尚岭M2出土的钮钟和镈钟上有纪年铭文。这些为音乐史的研究也提供了珍贵资料。

2006年,南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再次对淅川徐家岭楚墓进行考古发掘。共清理3座楚国贵族墓。其中一“甲”字形墓葬,葬具为一椁重棺。两具殉人分别葬在陪葬棺内;随葬品有青铜器、玉石器、木器、骨器、陶器和铅器等,铜礼器组合基本完整。其中1件小口鼎铸有49字,涉及岁星纪年。根据岁星纪年推算鼎的铸造年代为公元前507年,证实了楚国在春秋时期用岁星纪年的事实,这是我国发现的唯一一件有岁星纪年的实物,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

一座座楚墓的发掘,一件件稀世珍品的出土,让这片土地充满了楚风的神秘魅力。仅2006年以来,考古部门在丹江口库区就发掘了数千座楚墓,如徐家岭楚墓、东沟长岭楚墓、吉岗楚墓、大石头山楚墓、毛坪楚墓、裴岭楚墓、熊家岭楚墓、郭庄楚墓、马川楚墓等,出土了大量精美的文物,为豫西南地区楚文化研究提供了实物资料,亦为楚都丹阳淅川说提供了有力佐证。

一座座古墓

解开西周鄂国“历史悬案”

鄂国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方国。夏商时鄂国为诸侯国,十分强大。商末,鄂侯在朝中为大臣,与西伯侯姬昌、九侯并列为“三公”,颇具声望和实力。当时的鄂国,位于黄河以北。商末,鄂侯劝谏被纣王杀害。此后,西周中晚期至春秋早期,鄂国史书记载缺失,成为史学悬案。

西周晚期到春秋早期的鄂国研究,在学术界一直是个难题,“夏饷铺考古”为此提供了突破依据——从夏饷铺鄂国贵族墓葬群的发现与发掘看,西周晚期到春秋早期鄂国并未消亡,而是存在于南阳,且具有一定的实力和影响。可以说,“夏饷铺考古”改变了史学界对鄂国历史变迁的传统认知与判定,引起国内众多知名考古专家密切关注。不少专家认为,“夏饷铺考古”有着重大的史学和社会价值,是南阳乃至河南考古史上一次极为重要的发现。

夏饷铺墓葬群位于南阳城乡一体化示范区新店乡夏饷铺村北1公里处的南水北调干渠中,历史上属于文物集中区,夏饷铺遗址、襄汉漕渠就在附近。文物部门在此勘探出属于西周至春秋早期的古墓葬20座。

“夏饷铺考古”共出土各类文物500多件(套),部分文物保存完整,意义重大,弥足珍贵。6号墓出土的铜方彝,是一件不可多得的精品,在南阳考古史上是首次发现。该墓葬中还出土3件保存完整、带有约1米长木柄的铜戈,在南阳考古史上也是首次发现,填补了南阳考古空白;1号墓出土的7件铜鼎形状一样、纹饰一致、大小不一,是典型周代侯级贵族的列鼎,其中6件铜鼎上有“鄂侯夫人”的铭文,该墓葬出土的铜簋、铜鬲上的铭文也为“鄂侯夫人”,十分珍贵;5号墓中发现了两件铜簠和两件铜鬲,上有“鄂姜”铭文;6号墓中发现一套6件的铜编钟,上有“鄂侯作”铭文……大批鄂国青铜器等珍贵文物的出土,改变了史学界对鄂国历史变迁的传统认知,同时也改变了史学界对鄂国历史的传统判定。

2013年,“夏饷铺考古”入选河南省五大考古新发现。之后,又入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终评,虽最终未能入选“十大考古”,但考古界还是给予它极高的评价。之后,央视10套人文历史与自然地理类栏目《探索·发现》抵宛,聚焦“夏饷铺考古”之古鄂国传奇,拍摄成一部长约40分钟的纪录片。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建设,一座水库的建成,不仅造福沿线百姓、为京津人民送去一渠清泉,同时,也为中国文化作出了重大贡献。出土国宝之多之珍贵,这里不再一一赘述。已出土的十余万件文物,记录着楚文化的辉煌,彰显着南阳历史文化的灿烂,中华古代文明的源远流长……

【黄河湿地碧波起 八万飞鸟洛城栖】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人头攒动,吉利黄河湿地保护区候鸟归……“走进黄河”采访团来到洛阳
  上个周末,位于洛阳偃师的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内人头攒动,从开馆至今,这里日均接待游客量超过万人,成了“网红打卡地”。而在吉利黄河湿地保护区,这里也成了候鸟争相栖息的理想地。11月10日、11日,2019“走进黄河”采访团来到洛阳,领略黄河沿途生态带的秀美风景。
  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成了“网红打卡地”
  洛阳偃师,先后有夏、商、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等七个朝代在此建都,是考古学家认定的“最早的中国”。
  11月10日上午10时许,位于偃师市翟镇镇的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的门口已排起了长队,全国各地的游客前来“打卡”。
  二里头遗址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59年被发现并开始考古发掘,迄今已60年。考古发掘取得的一系列重大考古发现,进一步深化了公众对中华文明起源和发展进程的认识,这里是中国最早的王朝——夏代中晚期的都城所在,有“华夏第一王都”之誉,在中国早期国家的形成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博物馆共展出文物2000多件(套),系统地展示了夏代历史、二里头遗址考古成果、夏文化的探索历程及夏商周断代工程和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研究成果。藏品类型涵盖青铜器、陶器、玉器、绿松石器、骨角牙器等,集中展示了华夏第一王都的丰富内涵。
  漫步在遗址公园,你能在这里看到中国第一个十字路口,路面最宽20米,相当于现在的四车道。由四个十字路口围成了“井”字,是中国最早的“井”字城市主干道网,“井”的中间就是宫城,也就是中国最早的“紫禁城”。
  河南商报记者了解到,从2019年10月19日正式开馆至今,二里头遗址博物馆日均接待游客的数量超过万人,俨然成了“网红打卡地”。
  小浪底水库使下游河床20~25年基本不淤积抬高
  一年一度的调水调沙活动,气势雄伟,媲美钱塘潮。水库蓄水后在大坝上游所形成的浩渺水面、曲折河巷与雄伟山势竞相生辉,构成了“北国山水好风光——黄河小浪底”。
  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县、济源市边界的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位于三门峡水利枢纽下游130公里、河南省洛阳市以北40公里的黄河干流上,控制流域面积69.4万平方公里,占黄河流域面积的92.3%,是黄河中游最后一段峡谷的出口,也是黄河干流三门峡以下唯一能够取得较大库容的控制性工程。
  河南商报记者了解到,小浪底水库运用后,对下游河段的城市生活和工业的供水、天津市的城市用水、河北省的白洋淀和大浪淀水库补水、保证利津断面的最小生态流量、向海口河段的鱼类提供繁衍用水等方面的作用巨大,提高了下游4000万亩耕地的灌溉用水保证率,改善了下游的灌溉引水条件。通过小浪底水库拦沙和调水调沙运用,可减少下游河床淤积78亿吨,使下游河床20~25年基本不淤积抬高。
  小浪底工程投运以来,发挥了巨大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为保障黄河中下游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保护生态与环境做出了重大贡献。
  吉利黄河湿地保护区吸引越来越多的候鸟栖息
  冬日暖阳下,清澈的黄河水沿着黄河故道静静流淌。漫步在洛阳吉利黄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栈道上,鸟群时而飞过。
  这一番景象,对于吉利黄河湿地生态恢复工程指挥部工作人员杨永锋来说,再熟悉不过了。从2016年开始,他从早到晚都要背着几十公斤重的摄影器材观测鸟类。
  “随着湿地公园的生态越来越好,我们已经监测到了248种鸟类。”一提到鸟,杨永锋就打开了话匣子,这几年间,他自己用相机记录下的鸟类就有116种,苍鹭、斑嘴鸭、豆雁、白鹭、大鹁、黑鹳、天鹅,都成了相机镜头里的“常客”,用他的话说,“天鹅在这里都不稀罕。”
  杨永锋说,现在吉利黄河湿地保护区已有38种国家一级、二级鸟类保护动物,鸟的数量超过了8万只,“越来越多的候鸟来这里栖息过冬了。”
  按照规划,吉利黄河湿地生态恢复和保护工程面积将达到25平方公里,围绕打造“自然黄河”“水利黄河”“文化黄河”“民俗黄河”“科教黄河”五个黄河的理念,通过生态恢复和保护,着力建设集湿地生态保护、自然景观呈现与黄河文化展示等于一体的生态保护区。(来源:河南商报)https://t.cn/AirNgx1Y
#河南##新浪看点#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一看”就是要看商品的外包装是否为豪华包装,包装材料是否属于昂贵的材质;“二问”就是在不拆开包装的情况下,问清包装层数,判断粮食及其加工品的包装是否超过了三层,
  • 然后我说,如果每个人都浪费电,有一条上的能源可能会更早花光,你的孩子或者孩子的孩子可能会没有电用咯~#不负生活,不负自己# 总有一天我们会明白,能够治愈自己的
  • 其中有的拗“佛系”人设,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烫手山芋”“难啃的骨头”通通甩出,只等着混资历、等位子;有的以“热情”掩护,无论对谁,他们都笑脸
  • 或许有人会对檀健次这个人失望,你以为他这样,你期待他那样,但他未必会做这般那般的选择,他始终有自己的想法,不为粉丝左右;他只是承诺,不会让那些期待他作品的人失望
  • ️生日吃的这家店,真的可以说每一道菜都各具特色,完全不踩雷(而且分量很足、摆盘精美.):招牌披萨:信我!梅蜜是很喜欢冠军,就连超话昵称都是冠军咩咩,但梅蜜更喜欢
  • 接近水果茶,如果是周末约会或见小姐妹,我会带上这款~这次也是自己都用过一遍,甚至还安利给同事们询问了用后感得到一致好评后敲了萌牙拿年底滑铲大U绘啦!“……你就像
  • #电视剧一路朝阳[超话]# 突然觉得朋友说的很对一路朝阳的编剧是个隐性女权同辈女性里只有李慕嘉,不婚不育买到了自己的梦想之家结了婚的田蓉失去了自己所有的房子生了
  • #q1# 啊啊啊啊七夕过的好丰富打吃鸡 在微信和我分享今天没电啥的…抖音和我分享视频[挤眼]p1:因为他骂我让我我说要和他绝交(后面我也骂他油饼 笑死我了 他剪
  • 「阿澜,你会喜欢小老虎的对吧~」白玄眼睛亮晶晶的,羞涩地看着我,「等我长大可以跟我双修吗?但想着有些过分了,于是我往他嘴里塞了一条封印之地才有的小银鱼。
  • 还是说核污染的水没办法自然蒸发,或者是即使蒸发以后还是会造成空气污染呢?你想的太理想化了,废水太多了,已经没有足够的容器保存了。
  • 现在网上有很多关于缅北打人的视频,但他们看不进去,一心只想搞钱。近年来我们这里拆迁,一些家庭拿了补偿款,就被这些人拿去赌,钱败光了,混不下去。
  • #黄子弘凡歌词#yzj家已经糊到这么急不可耐了吗?#TTG粤精彩[超话]# 我就知道你们一定会说到做到!
  • 想要周末去别的地方逛逛的朋友们还有谁不知道携程“1小时到哪”!“其实喜欢上你并不是因为你长得帅不帅声音好不好听 而是你像光一样照进了我的生活里在那段特殊的时间里
  • 8.23的一天:是我19岁的生日呀 p1是她给我准备的葡萄花 好好看好感动 还是她自己亲手做的 视频看着他一个一个自己窜的 我真感动死啦 我很喜欢跟她一起待着
  • 致每一个破碎的小孩#黄明昊[超话]##黄明昊闪光时刻# |#昊想汀你说# 首先呢我是个新粉,今年1.18无聊的打开了《你好,星期六》打开第一眼看到哇塞这个小孩好
  • 在这一路的旅程中,你不仅领略了内蒙古的壮美风光,还感受到了这个地区的文化魅力。漫步在城中,仿佛穿越了时空,走进了古代的世界。
  • 每次都不是很想离开,但是学期虽然长,我却期待着每学期我的进步,我的长进,我还是一样的,还是希望着满身荣耀的回家,对于奖状的执念一直都有,就算大三了我还是觉得那是
  • 作为妈妈我需要深刻检讨,我应该站在更高的角度看得更远些,应该更加耐心,为孩子们保驾护航,给她们最大的信心和鼓励,让她们的羽翼丰满,就像树上这只老鹰,想飞的时候
  • ✨NO.9石榴本懒人真的不太爱吃石榴呢,因为吃起来太麻烦,不过软籽石榴据说可以连着籽一起吃,爱吃的人可以选择颜色深的石榴作为下午茶!✨NO.8车厘子不会还有人不
  • 高中就住校了,高中是第一次住校,还记得第一天我是第一个到宿舍的,收拾完以后,家长没事该走了,离别的情绪达到了极点,抱着老张哇哇哭啊,人宿管老师都说这么大了哭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