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报道江西抚州:小农机助力特色产业升级

原标题:江西抚州东乡区探索丘陵山地农机研发与应用
小农机助力特色产业升级(经济聚焦·推进农业科技现代化③)

近年来,为解决南方丘陵山地小农机装备短缺难题,江西抚州东乡区推进农机装备研发基地建设,针对特色作物种植相关需求进行研发,助力产业高质量发展。随着一系列农机装备的应用,当地农作物耕、种、管、收等环节的难题逐步得到解决,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底气更足。

微风轻拂,在江西省抚州市东乡区的田野里,一台蓝色履带式拖拉机正缓缓向前行进。其后是泥土翻飞,开沟、下肥、覆土自动完成。

“这台开沟施肥覆土一体机帮了大忙。”田垄上,抚州市为农益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乐智胜说,前期耕作基础打得好,后期作物才能长得好,这离不开国家农机装备创新中心江西研发基地(以下简称“国创江西基地”)的支持。

2021年7月,由东乡区和河南洛阳智能农业装备研究院有限公司联合建设的国创江西基地正式投入运营。在国创江西基地的协助下,针对南方特色作物耕、种、管、收等不同生长阶段的农机被逐一研发出来,助力特色种植产业高质量发展。

切入重点,解决耕种方面普遍问题

机械化水平不高、好用的农机不多,是南方丘陵山地特色作物种植面临的普遍问题。相较北方,南方丘陵山区地形复杂,耕地碎片化、阶梯式和不规则情况严重,耕作的自然地理条件差。“在北方,小麦、玉米、大豆等主要作物的全程机械化率已达90%,但在南方主要作物水稻全程机械化还存在许多短板,特别是一些特色经济作物还存在‘无机可用,无机好用’的难题。”国创江西基地副总经理范卫华介绍。

仅就“耕”这一环节而言,一般涉及清表、松土、翻地、碎土、平整、起垄等多个环节。“以前用挖机起垄,一天只能垄两亩地。现在用葛根种植起垄机,一天就可以垄20亩,成本只有以前的一半。”谈起小农机下乡带来的变化,东乡区甘坑林场松林村的葛根种植户王飞深有体会。

东乡区属于典型的丘陵地区,不仅地势起伏,土层也错综复杂。王飞介绍,过去起垄,要么靠挖机,要么用小型起垄机。前者效率低、成本高,后者效果不好,达不到50厘米宽度的起垄要求。

2022年3月,王飞联系到国创江西基地,希望对方可以帮忙研发一款适合丘陵地形的葛根种植起垄机。基地技术员到现场查看后,根据王飞提出的需求,边研发、边试验、边改进,一步步研发葛根种植起垄机。

研发过程并不容易。第一台试验机的行距与株距可以达到要求,但是起垄宽度远远不够。设计第二台时,技术员对旋耕刀进行改良,但王飞试用后反映,机器在对潮湿泥土进行起垄时,起垄深度仍旧不够。直到第三台,起垄机的行距、株距、起垄深度才达到要求。

葛根种植起垄机现已实现量产并成功申请专利,补齐了丘陵山区农业机械生产过程中的一块短板,在小田块发挥了大作用。

作为创新平台,国创江西基地依托国家农机装备创新中心,共享平台科研力量,立足地方优势特色产业打造“政产学研用”融合创新生态。基地以个性化需求为锚点,采取“产品研发+孵化”的方式,由基地开展调研,和总部研发人员确定具体研发方案。产品孵化成功后,采取技术转让、技术入股等方式,与农业企业、制造企业开展联合生产,从而形成“人才聚集—资金投入—科研开发—成果孵化—产业反哺科研”的良性循环。

当前,在耕种环节,国创江西基地已研发出适合南方丘陵山地果园建设的多功能履带果园拖拉机、开沟施肥覆土一体机等,便于土地深松、深翻、起垄作业。

突破难点,满足管收等个性化需求

在东乡区东腾蓝莓产业园内,产业园副总经理黄仁华穿梭在蓝莓树间,时不时低头查看。“近来雨水多,要注意排水,给土壤疏松透气。”黄仁华不时叮嘱农户。

近两年,东乡区大力推广蓝莓种植。黄仁华所在的产业园,蓝莓种植已达5000余亩,但问题也逐渐显现。

去年5月下旬,抚州下了几次暴雨,这让黄仁华愁坏了——甘甜可口的蓝莓长在树上,却来不及收。

蓝莓采摘周期只有20多天,若不抓紧采摘,新鲜的蓝莓就要烂在地里。黄仁华回忆,那几天,全区的蓝莓种植户急得团团转,全区号召党员干部帮忙抢收,才保住了蓝莓丰收。

蓝莓树低矮,农户采摘时,挂着筐,半弯腰,一点点往前挪,不仅采得慢,人力成本也高。如果能有一款高效便捷的蓝莓采摘机,采摘效率将大大提高。

蓝莓也想实现机收?在国内农机市场,这方面还是空白。“不是没有考虑过从国外进口设备,但一台机器得180多万元,不仅价格昂贵,还不适用于国内蓝莓种植农艺要求,无法作业。”范卫华说。

为此,国创江西基地和中国农业大学团队合作,经过一年多时间,成功研发出一台牵引式蓝莓采收机样机,并投入田间试验。这款机器成本约10万元,采用龙门架跨式结构,高2米、宽2.6米,运作时可实现分离、收集、除杂一体化作业。

获取重要参数后,技术人员正加快研发第二代遥控电动自走式样机。“未来,我们将向小型化、智能化方向研发,尽量满足当前果园的作业条件。”范卫华说。

为满足管收等个性化需求,国创江西基地已累计投入1120多万元用于农机装备研发和数字化系统及信息化平台建设,并推动当地果园数字信息化管理平台、水稻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等建设。

拓展服务,降低小农机使用成本

“欢迎进店选购,这款微耕机适用于大棚蔬菜旱地打地使用,每台可享受补贴800元。”一大早,在东乡区农机一条街,恒泰农机有限公司负责人徐丹正忙着接待客户。徐丹介绍,自家主要销售小型特色农机,近3年累计销售2000多台。据统计,截至目前,东乡区农机和配件销售商家有100多家,年销量达3000多万元。

在徐丹看来,随着高标准农田建设深入推进,水稻等粮食作物种植逐步实现农机“小换大”。不过,在果蔬茶等经济作物种植领域,农户对农机的需求不一,部分小农机缺口仍较大。

该如何推广不在中央购置补贴范围内的小农机?东乡区农业农村产业发展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2023年,抚州市获得江西省下发的500余万元补贴,专门用于上年度不在中央购置补贴范围内的中小特色农机,东乡区共申领到62万元。

当前,新研发的农机产品必须经过专业鉴定机构评估,取得产品推广鉴定证书后才可明确能否进入国家农机购置补贴目录。“找专家评估、提交申报材料,各项手续办下来,每类农机预计要投入3万元。”范卫华介绍。

针对种植成本高、机械化耕作难等问题,国创江西基地与当地企业联合成立农事服务中心,为农户提供农机服务和农技指导。服务中心项目占地40亩,已建成包括育秧中心、烘干中心、农机维修中心等厂房设施,拥有旋耕机、育秧机、飞防无人机等农机60余台,具备为周边农户提供水稻全程机械化作业服务的能力。“在政府大力推动高标准农田建设及完善育秧插秧补贴的基础上,未来可继续扩大托管服务面积。”乐智胜说。

“特色小农机研发难度大、成本高,部分农户使用需求迫切,但购买力或有不足。未来,新产品研发成功后可以在服务中心‘建档立卡’,以租用的方式为农户提供高效、价廉的服务,助力特色农业生产。”范卫华说。#红土地高质量发展故事#

原标题:

江西抚州东乡区探索丘陵山地农机研发与应用

小农机助力特色产业升级(经济聚焦·推进农业科技现代化③)

核心阅读

近年来,为解决南方丘陵山地小农机装备短缺难题,江西抚州东乡区推进农机装备研发基地建设,针对特色作物种植相关需求进行研发,助力产业高质量发展。随着一系列农机装备的应用,当地农作物耕、种、管、收等环节的难题逐步得到解决,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底气更足。

微风轻拂,在江西省抚州市东乡区的田野里,一台蓝色履带式拖拉机正缓缓向前行进。其后是泥土翻飞,开沟、下肥、覆土自动完成。

“这台开沟施肥覆土一体机帮了大忙。”田垄上,抚州市为农益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乐智胜说,前期耕作基础打得好,后期作物才能长得好,这离不开国家农机装备创新中心江西研发基地(以下简称“国创江西基地”)的支持。

2021年7月,由东乡区和河南洛阳智能农业装备研究院有限公司联合建设的国创江西基地正式投入运营。在国创江西基地的协助下,针对南方特色作物耕、种、管、收等不同生长阶段的农机被逐一研发出来,助力特色种植产业高质量发展。

切入重点,解决耕种方面普遍问题

机械化水平不高、好用的农机不多,是南方丘陵山地特色作物种植面临的普遍问题。相较北方,南方丘陵山区地形复杂,耕地碎片化、阶梯式和不规则情况严重,耕作的自然地理条件差。“在北方,小麦、玉米、大豆等主要作物的全程机械化率已达90%,但在南方主要作物水稻全程机械化还存在许多短板,特别是一些特色经济作物还存在‘无机可用,无机好用’的难题。”国创江西基地副总经理范卫华介绍。

仅就“耕”这一环节而言,一般涉及清表、松土、翻地、碎土、平整、起垄等多个环节。“以前用挖机起垄,一天只能垄两亩地。现在用葛根种植起垄机,一天就可以垄20亩,成本只有以前的一半。”谈起小农机下乡带来的变化,东乡区甘坑林场松林村的葛根种植户王飞深有体会。

东乡区属于典型的丘陵地区,不仅地势起伏,土层也错综复杂。王飞介绍,过去起垄,要么靠挖机,要么用小型起垄机。前者效率低、成本高,后者效果不好,达不到50厘米宽度的起垄要求。

2022年3月,王飞联系到国创江西基地,希望对方可以帮忙研发一款适合丘陵地形的葛根种植起垄机。基地技术员到现场查看后,根据王飞提出的需求,边研发、边试验、边改进,一步步研发葛根种植起垄机。

研发过程并不容易。第一台试验机的行距与株距可以达到要求,但是起垄宽度远远不够。设计第二台时,技术员对旋耕刀进行改良,但王飞试用后反映,机器在对潮湿泥土进行起垄时,起垄深度仍旧不够。直到第三台,起垄机的行距、株距、起垄深度才达到要求。

葛根种植起垄机现已实现量产并成功申请专利,补齐了丘陵山区农业机械生产过程中的一块短板,在小田块发挥了大作用。

作为创新平台,国创江西基地依托国家农机装备创新中心,共享平台科研力量,立足地方优势特色产业打造“政产学研用”融合创新生态。基地以个性化需求为锚点,采取“产品研发+孵化”的方式,由基地开展调研,和总部研发人员确定具体研发方案。产品孵化成功后,采取技术转让、技术入股等方式,与农业企业、制造企业开展联合生产,从而形成“人才聚集—资金投入—科研开发—成果孵化—产业反哺科研”的良性循环。

当前,在耕种环节,国创江西基地已研发出适合南方丘陵山地果园建设的多功能履带果园拖拉机、开沟施肥覆土一体机等,便于土地深松、深翻、起垄作业。

突破难点,满足管收等个性化需求

在东乡区东腾蓝莓产业园内,产业园副总经理黄仁华穿梭在蓝莓树间,时不时低头查看。“近来雨水多,要注意排水,给土壤疏松透气。”黄仁华不时叮嘱农户。

近两年,东乡区大力推广蓝莓种植。黄仁华所在的产业园,蓝莓种植已达5000余亩,但问题也逐渐显现。

去年5月下旬,抚州下了几次暴雨,这让黄仁华愁坏了——甘甜可口的蓝莓长在树上,却来不及收。

蓝莓采摘周期只有20多天,若不抓紧采摘,新鲜的蓝莓就要烂在地里。黄仁华回忆,那几天,全区的蓝莓种植户急得团团转,全区号召党员干部帮忙抢收,才保住了蓝莓丰收。

蓝莓树低矮,农户采摘时,挂着筐,半弯腰,一点点往前挪,不仅采得慢,人力成本也高。如果能有一款高效便捷的蓝莓采摘机,采摘效率将大大提高。

蓝莓也想实现机收?在国内农机市场,这方面还是空白。“不是没有考虑过从国外进口设备,但一台机器得180多万元,不仅价格昂贵,还不适用于国内蓝莓种植农艺要求,无法作业。”范卫华说。

为此,国创江西基地和中国农业大学团队合作,经过一年多时间,成功研发出一台牵引式蓝莓采收机样机,并投入田间试验。这款机器成本约10万元,采用龙门架跨式结构,高2米、宽2.6米,运作时可实现分离、收集、除杂一体化作业。

获取重要参数后,技术人员正加快研发第二代遥控电动自走式样机。“未来,我们将向小型化、智能化方向研发,尽量满足当前果园的作业条件。”范卫华说。

为满足管收等个性化需求,国创江西基地已累计投入1120多万元用于农机装备研发和数字化系统及信息化平台建设,并推动当地果园数字信息化管理平台、水稻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等建设。

拓展服务,降低小农机使用成本

“欢迎进店选购,这款微耕机适用于大棚蔬菜旱地打地使用,每台可享受补贴800元。”一大早,在东乡区农机一条街,恒泰农机有限公司负责人徐丹正忙着接待客户。徐丹介绍,自家主要销售小型特色农机,近3年累计销售2000多台。据统计,截至目前,东乡区农机和配件销售商家有100多家,年销量达3000多万元。

在徐丹看来,随着高标准农田建设深入推进,水稻等粮食作物种植逐步实现农机“小换大”。不过,在果蔬茶等经济作物种植领域,农户对农机的需求不一,部分小农机缺口仍较大。

该如何推广不在中央购置补贴范围内的小农机?东乡区农业农村产业发展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2023年,抚州市获得江西省下发的500余万元补贴,专门用于上年度不在中央购置补贴范围内的中小特色农机,东乡区共申领到62万元。

当前,新研发的农机产品必须经过专业鉴定机构评估,取得产品推广鉴定证书后才可明确能否进入国家农机购置补贴目录。“找专家评估、提交申报材料,各项手续办下来,每类农机预计要投入3万元。”范卫华介绍。

针对种植成本高、机械化耕作难等问题,国创江西基地与当地企业联合成立农事服务中心,为农户提供农机服务和农技指导。服务中心项目占地40亩,已建成包括育秧中心、烘干中心、农机维修中心等厂房设施,拥有旋耕机、育秧机、飞防无人机等农机60余台,具备为周边农户提供水稻全程机械化作业服务的能力。“在政府大力推动高标准农田建设及完善育秧插秧补贴的基础上,未来可继续扩大托管服务面积。”乐智胜说。

“特色小农机研发难度大、成本高,部分农户使用需求迫切,但购买力或有不足。未来,新产品研发成功后可以在服务中心‘建档立卡’,以租用的方式为农户提供高效、价廉的服务,助力特色农业生产。”范卫华说。

#红土地高质量发展故事#红土地高质量发展故事#

《人民日报》报道江西抚州:小农机助力特色产业升级


原标题:

江西抚州东乡区探索丘陵山地农机研发与应用

小农机助力特色产业升级(经济聚焦·推进农业科技现代化③)

核心阅读

近年来,为解决南方丘陵山地小农机装备短缺难题,江西抚州东乡区推进农机装备研发基地建设,针对特色作物种植相关需求进行研发,助力产业高质量发展。随着一系列农机装备的应用,当地农作物耕、种、管、收等环节的难题逐步得到解决,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底气更足。

微风轻拂,在江西省抚州市东乡区的田野里,一台蓝色履带式拖拉机正缓缓向前行进。其后是泥土翻飞,开沟、下肥、覆土自动完成。

“这台开沟施肥覆土一体机帮了大忙。”田垄上,抚州市为农益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乐智胜说,前期耕作基础打得好,后期作物才能长得好,这离不开国家农机装备创新中心江西研发基地(以下简称“国创江西基地”)的支持。

2021年7月,由东乡区和河南洛阳智能农业装备研究院有限公司联合建设的国创江西基地正式投入运营。在国创江西基地的协助下,针对南方特色作物耕、种、管、收等不同生长阶段的农机被逐一研发出来,助力特色种植产业高质量发展。

切入重点,解决耕种方面普遍问题

机械化水平不高、好用的农机不多,是南方丘陵山地特色作物种植面临的普遍问题。相较北方,南方丘陵山区地形复杂,耕地碎片化、阶梯式和不规则情况严重,耕作的自然地理条件差。“在北方,小麦、玉米、大豆等主要作物的全程机械化率已达90%,但在南方主要作物水稻全程机械化还存在许多短板,特别是一些特色经济作物还存在‘无机可用,无机好用’的难题。”国创江西基地副总经理范卫华介绍。

仅就“耕”这一环节而言,一般涉及清表、松土、翻地、碎土、平整、起垄等多个环节。“以前用挖机起垄,一天只能垄两亩地。现在用葛根种植起垄机,一天就可以垄20亩,成本只有以前的一半。”谈起小农机下乡带来的变化,东乡区甘坑林场松林村的葛根种植户王飞深有体会。

东乡区属于典型的丘陵地区,不仅地势起伏,土层也错综复杂。王飞介绍,过去起垄,要么靠挖机,要么用小型起垄机。前者效率低、成本高,后者效果不好,达不到50厘米宽度的起垄要求。

2022年3月,王飞联系到国创江西基地,希望对方可以帮忙研发一款适合丘陵地形的葛根种植起垄机。基地技术员到现场查看后,根据王飞提出的需求,边研发、边试验、边改进,一步步研发葛根种植起垄机。

研发过程并不容易。第一台试验机的行距与株距可以达到要求,但是起垄宽度远远不够。设计第二台时,技术员对旋耕刀进行改良,但王飞试用后反映,机器在对潮湿泥土进行起垄时,起垄深度仍旧不够。直到第三台,起垄机的行距、株距、起垄深度才达到要求。

葛根种植起垄机现已实现量产并成功申请专利,补齐了丘陵山区农业机械生产过程中的一块短板,在小田块发挥了大作用。

作为创新平台,国创江西基地依托国家农机装备创新中心,共享平台科研力量,立足地方优势特色产业打造“政产学研用”融合创新生态。基地以个性化需求为锚点,采取“产品研发+孵化”的方式,由基地开展调研,和总部研发人员确定具体研发方案。产品孵化成功后,采取技术转让、技术入股等方式,与农业企业、制造企业开展联合生产,从而形成“人才聚集—资金投入—科研开发—成果孵化—产业反哺科研”的良性循环。

当前,在耕种环节,国创江西基地已研发出适合南方丘陵山地果园建设的多功能履带果园拖拉机、开沟施肥覆土一体机等,便于土地深松、深翻、起垄作业。

突破难点,满足管收等个性化需求

在东乡区东腾蓝莓产业园内,产业园副总经理黄仁华穿梭在蓝莓树间,时不时低头查看。“近来雨水多,要注意排水,给土壤疏松透气。”黄仁华不时叮嘱农户。

近两年,东乡区大力推广蓝莓种植。黄仁华所在的产业园,蓝莓种植已达5000余亩,但问题也逐渐显现。

去年5月下旬,抚州下了几次暴雨,这让黄仁华愁坏了——甘甜可口的蓝莓长在树上,却来不及收。

蓝莓采摘周期只有20多天,若不抓紧采摘,新鲜的蓝莓就要烂在地里。黄仁华回忆,那几天,全区的蓝莓种植户急得团团转,全区号召党员干部帮忙抢收,才保住了蓝莓丰收。

蓝莓树低矮,农户采摘时,挂着筐,半弯腰,一点点往前挪,不仅采得慢,人力成本也高。如果能有一款高效便捷的蓝莓采摘机,采摘效率将大大提高。

蓝莓也想实现机收?在国内农机市场,这方面还是空白。“不是没有考虑过从国外进口设备,但一台机器得180多万元,不仅价格昂贵,还不适用于国内蓝莓种植农艺要求,无法作业。”范卫华说。

为此,国创江西基地和中国农业大学团队合作,经过一年多时间,成功研发出一台牵引式蓝莓采收机样机,并投入田间试验。这款机器成本约10万元,采用龙门架跨式结构,高2米、宽2.6米,运作时可实现分离、收集、除杂一体化作业。

获取重要参数后,技术人员正加快研发第二代遥控电动自走式样机。“未来,我们将向小型化、智能化方向研发,尽量满足当前果园的作业条件。”范卫华说。

为满足管收等个性化需求,国创江西基地已累计投入1120多万元用于农机装备研发和数字化系统及信息化平台建设,并推动当地果园数字信息化管理平台、水稻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等建设。

拓展服务,降低小农机使用成本

“欢迎进店选购,这款微耕机适用于大棚蔬菜旱地打地使用,每台可享受补贴800元。”一大早,在东乡区农机一条街,恒泰农机有限公司负责人徐丹正忙着接待客户。徐丹介绍,自家主要销售小型特色农机,近3年累计销售2000多台。据统计,截至目前,东乡区农机和配件销售商家有100多家,年销量达3000多万元。

在徐丹看来,随着高标准农田建设深入推进,水稻等粮食作物种植逐步实现农机“小换大”。不过,在果蔬茶等经济作物种植领域,农户对农机的需求不一,部分小农机缺口仍较大。

该如何推广不在中央购置补贴范围内的小农机?东乡区农业农村产业发展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2023年,抚州市获得江西省下发的500余万元补贴,专门用于上年度不在中央购置补贴范围内的中小特色农机,东乡区共申领到62万元。

当前,新研发的农机产品必须经过专业鉴定机构评估,取得产品推广鉴定证书后才可明确能否进入国家农机购置补贴目录。“找专家评估、提交申报材料,各项手续办下来,每类农机预计要投入3万元。”范卫华介绍。

针对种植成本高、机械化耕作难等问题,国创江西基地与当地企业联合成立农事服务中心,为农户提供农机服务和农技指导。服务中心项目占地40亩,已建成包括育秧中心、烘干中心、农机维修中心等厂房设施,拥有旋耕机、育秧机、飞防无人机等农机60余台,具备为周边农户提供水稻全程机械化作业服务的能力。“在政府大力推动高标准农田建设及完善育秧插秧补贴的基础上,未来可继续扩大托管服务面积。”乐智胜说。

“特色小农机研发难度大、成本高,部分农户使用需求迫切,但购买力或有不足。未来,新产品研发成功后可以在服务中心‘建档立卡’,以租用的方式为农户提供高效、价廉的服务,助力特色农业生产。”范卫华说。#红土地高质量发展故事#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好诗好词好文章[超话]# 【诗词天地】第095期[作揖][鲜花] 【1】【七律】严子陵钓台寄怀 诗 /@四平散人 水态清凉山态雄,夕阳应似汉天红。 未曾
  • |他的十九岁#马嘉祺凌云试刃十九驰风# 马 已是少年无畏 花儿绽苞新的一岁不想要你光鲜亮丽 只想你开心顺意有梦就去追 累了就驻驻脚 你可以肆无忌惮地任性 你不是
  • 】根据疫情防控工作需要,为减少人员聚集,降低疫情传播风险,切实保障广大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现将有关事项通告如下:一、全市暂停举办一切文化、娱乐、体育等聚集性
  • 前人创作了许多伟大的作品,带给我们惊异与震撼,但我们无法也无须去寻找他们走过的路,甚至需要从他们走过的路中摆脱,以寻觅新的路。我在对秦岭的感触中努力感触自己的生
  • 买的满意!希望大家买的开心!
  • 21世纪20年代的世界相比于过去任何时代都已更加平等,更是彰显了你们所做出的抗争有多么伟大!#妇女节# ՞••՞ ℚ³⁻⁸દ૩ 手捧鲜花迈向 无畏 自由与坚定永
  • 四、让你暴富的家居风水格局很多人都希望自己有钱,财运亨通,这样更容易过好的生活,财运风水是家居风水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所以大家都很关注,有时候看着不吉利的风水布局
  • 说说我心中各品牌现在最值得入手的机子: 苹果:iPhone 13 三星:三星S21 华为:华为mate40 RS 荣耀:
  • ⭐️石家庄|火爆北京旬野菜寿喜烧⚡️实现和牛自由‼️ 旬野菜· 和牛寿喜烧·放题自助 火爆北京的旬野菜寿喜烧 实现和牛自由不是梦❤️和牛海鲜满足味蕾❤️
  • 一直爱你们 非常感谢 真的有很多人每次在准备专辑的时候都会在身边给予我们力量 我会怀着感谢的心和谦虚的心去努力的 谢谢#A股# #股票# 市场是不断变化的,思维
  • 其实这次公关说快也挺快,说不太行吧也是真不行,其他人和剧组隐身了,结果锅全让俊子一个人背了,凭什么?尤其是昨天看了一大圈地域黑的粉丝言论,我作为山东人,看了也是
  • ‌‌当我们闻到地藏‭萨‍菩‬‬名字,念地藏菩萨​​圣号,​​闻到“地‭三‍藏‬‬经”任何​​一经名,可以免除‭狱‍地‬‬的痛苦,使众生不再流‭三‍转‬‬途南无九
  • 以后就换我为你冲锋陷阵,就像你当年保护我那样,好不好?不管你是谁,不管你想干什么,从今以后,我不会允许你们再伤害她!
  • 尽可能多地使用回收材料,尤其是塑料和金属,是企业可以用来减少全球对原始材料依赖的重要方法。 尽管大多数发达国家都提供大规模的回收计划,但人们往往最终将可回收和
  • 花子何尝不是可怜人,我竟然觉得她对苏下手是完全正常的反应,苏啊,太坏了,每个人应该不知道在心里想s她多少次了。这个家还在的时候,我妈努力,我爸不努力,家散了,我
  • 今天和熊孩子去了沈阳博物馆,提前一个星期预约的。买了鱼饼汤,10元3串,孩子特别喜欢吃,又来了一碗[笑cry]这半年听了好多人讲这句话「你能不能不毕业呀」我也开
  • 不同于王爵和使徒,侵蚀者们一出生就被植入了各种禁忌的灵魂回路,他们在凝腥洞穴中相互厮杀,最终每一代侵蚀者只会有两个活着出来。 不同于王爵和使徒,侵蚀者们一出生
  • 电脑内存不够刚刚在删照片,突然觉得其实2018年的自己还蛮幸福,2018年末还突然去了北极跨年,然后又去了阳光海岸生活,真的蛮潇洒的。也就2019年中下旬开始吧
  • 主要方法还是很简单:在随意一个yxh 有争议的内容下闲逛,发现极度恶劣针对的账号,看主页似乎是不相关人员的粉丝,再翻看它的粉丝,然后你会发现新世界。图四开始,分
  • 豪华KTV|5V5电竞☠️|麻将|台球|立体游戏机|拳皇街机|榻榻米投影院N+1种玩法~嗨转不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