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雍朝的八整个人对四来说就像是一种戒不掉的,自讨苦吃的精神折磨。

虽然表面上四占尽上风高高在上,把小八放手里磋磨,可看起来想要握住一颗心的他,始终只握住了一块石头,越紧越痛,越无法改变其形状越破防。
直到破防地太厉害,太可乐,以至于看他发癫的人完全无法不从层层叠叠的恨里看到大喊大叫的爱的呼喊。

四不断不断索求,无所不用其极地把八摁进他想要八成为的模子里,做他的“孤臣”,只依附他,随他喜随他悲,又好像直到最后也没想通自己索求的是什么。
那件尽管不知道是什么,却笃定只有八能给他的东西之所以让他痛苦。
因为这东西他拥有过,四清清楚楚地知道八给过他,所以八不再给了,在四的眼里就是恨他。

四太极端,他对八的激烈感情只有浓墨重彩的爱恨,重要到根本取不了中间值。好玩的是他更还没法接受八这个封建社会稀有物种,会爱的懂得爱人的健全批真™有中间值——不在乎。
他对八不再重要了。

八这个人吧,鲜活到显得很奇异。
特别生在帝王家,他意识里竟然有比王位,比上位者荣宠,甚至比生命更重要的事情,他的本心,他的自我。

以八的情商一次次犯上,把两个封建大爹气得死去活来,难道是他不知道讨好要皇父皇兄吗?
不是的,八宁可受罪也不要违背自我意志,把自己活成为什么而活的样子,他要坦荡,要自由,要胤禩面目全非成阿其那也始终是他。
八不是以登基为游戏结束的NPC,他始终有灵魂地活在这场荒诞的恐怖游戏里。
所以有时叹他一声可惜,又不得不感慨他世间少有的尽兴。

别人要风要雨要江山,他要以上全部,还要风里有花香雨中有鸟鸣,要江山如画有人共赏才行。所以不会为了风来辜负春花,不会为了雨水辜负飞鸟,不会为了江山辜负风景。
看似执拗到最后大梦一场空,可得到风雨江山十三四年的人,怎么可能不羡慕他花鸟风景相伴三四十年,想赢却不怕输,至情至性的一生?(老四,不怪你发癫。)

可能“堕其术中”也是对这样鲜活自由产生的一种眩晕。
何况八的人性美真的很闪光,他对人命看重,把人当人看,连嘴上说八对别人是“使出奴力”的四,都知道用奴才的命就能逼他就范使他痛苦。

所以综上,八的人格很完整,他不渴爱,不缺人爱,更不缺可以去爱的能力,伤心后可以干脆利落地切割,寒心到一定程度也永远不会回头。
而这点正是四无法理解,并且恐慌,不敢相信的地方。
不过他偏偏见识到了八对“曾经重要过但不再重要”的老康死亡的态度,巧了老康和他都是权力第一,在对待八的事情上犯错的人。
他们都不会把自己放在需要别人原谅的位置,或者说即便心虚因为怕不被原谅,干脆默认自己没错,八原谅他们在他们看来天经地义。
老康死后四仔细观察着八,从头到脚仔细地找悲伤的痕迹,好像只要八原谅了老康,哪怕是装的他也能松一口气,代表有朝一日他们还有得谈。

可是没有,八对皇帝判处无爱徒刑。

老康儿子多不在意,四在意到不承认。他否定八的不在乎,他是皇帝,就要让时光在一个人身上倒流。
如果不是爱,那他一定恨我。恨也是重要的。
八恨他,他就对八很重要。

八对四来说是一种自找的精神折磨,加上八党效果翻倍。
用尽办法让八给予他却得不到,痛到死咬着不救他的八。
明明自己折磨自己,却翻译成八在折磨他,让一开始单向发出的动作看起来有来有回。

我开始也觉得四对八党破防对八身边的人破防是CP滤镜作祟,但是他实在是......
九和十四拿着毒药要和八同生共死,四记了很多年,反复地讲;十四听八的话跪下“寂然无声而跪”他更生气,说了好几个版本;把八福晋视为教坏八的源头,恨不得将她挫骨扬灰。
四完全发自内心觉得八身边的人都配不上他,九是东施效颦,不及八万分之一;十四他的亲弟弟啊,是不配和八共死;八福是出门大笑的悍妇,虐待八的魔鬼。
谁在八身边他都觉得碍眼,连八关系很好的蒙古侍卫也要换掉。
四眼里八简直就是魅力无限的万人迷,和八接触过的人要轮班,告诫不要受蛊惑,换了其他人又和人说被接触者一定已经受到蛊惑了。
其他人喜欢上八在四看来完全天经地义,没喜欢上才不正常,是谎话。四一直这样“堕其术中”“堕其术中”地说,是不是只有把久远时光里自己的晃神归为八的蓄意为之,对你来说更容易接受。

所以可能四一开始要的就不是“臣”,或者说不只是“臣”。
要是想折磨,八党后来推的是十四,当太子时间最长和四有旧怨的是老二,加上齿序在前有竞争力的老三,怎么轮也轮不到八。
况且以四的猜忌和对八的忌惮,八也做不成他的臣。
四嘴上说八党是受到八的蛊惑,却认为八不感恩他是因为九、十四、八福;宣扬地八活像朝堂妲己,只有他没有“堕术其中”(你没堕?还是八现在不把堕往你身上使了?),但对着八又是“顺天//者昌”,又是“自有加恩”,几乎把欲//望明白地摊开。

你抛弃他们,看向我,做我的利刃和耳目口舌,就能得到恩泽。
四执迷不悟的不是一个臣子,收获一个奴才,他想要的是弟弟。
只有四哥哥的弟弟。
他想要八的认可,绝大多数的偏爱和绝对的忠诚,他要八心悦诚服地属于他。
但是这些全部都违背了八的本心,四越得不到越疯,越疯越得不到。

(接图)

四没有健全的“爱”的意识,阴暗批爱着爱着把人给爱死了。相比反省后悔,我反而认为四真正恨八应该是八死亡以后。
因为他们终于彻彻底底、完全没有一丝得到的可能。

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
太好玩了太好玩了!!(无声尖叫)好久没磕到这么合我心意的CP了!!

看《解释鸿沟》,觉得第一集更像是先导片的性质,所以哲学的部分先不谈,就“花多少时间完成毕业论文”记录一点小的感受(追悼一下自己的硕士论文吧hhhh)

有个场景是陈嘉映老师和硕博学生讨论选题,一个女生提到自己要做一个批判胡塞尔的题目,过去一年已经看过哪些文献、做过哪些准备,接下来会再花一年做出什么什么。陈老师说,想法是挺好的,但是你一年能做多大的事呢,你的论文只有导师看,对于其他人而言,有那么多好书,为什么要来看你的论文呢,你倒不如花半年时间完成一篇可以通过的论文,然后用余下的时间去爬爬山、谈谈恋爱、多读读书。

想起自己的硕士论文,倒吸一口冷气,但好像有机会,终于要解开这个心结。
外院的硕士时间很短,只有两年。
第一个学期正常上课,然而接着遇到了疫情,第二个学期改为网课,最重要的课都是在线上听完的。
第二个学期定了选题,在开题的时候发现资料太少,甚至需要找一些法语德语文献,转两道翻译再啃,困难重重,最后放弃了。
第三个学期返校后再跟导师商量好做一个新选题的时候,整个节奏就蛮紧张了,但开题的过程还算是顺利,那时候已经到了研二的秋季学期,转眼研究生生涯的第3/4章。

当时,在一所部属院校里,大家把“国考”称做“第二次高考”,目之所及的同学几乎都在准备外交部的遴选、国考、公务员选调。稀里糊涂跟着大队走,笔试、面试,占用了近半年的时间。等到外交部面试结束,已经三月底。临毕业也就三个月,其他学生已经完成开始修改论文,而我的初稿还是开题的底稿。导师来问论文进展的时候,都会顺带鼓励我一句,你能做好的。她对我的放心,在我的拖延与抗拒之下,变形成:花在论文主体上的时间,好像都不到一个月,其中大部分还是熬了几个大夜出来的。她从来都没说过什么不好的,就说,写的挺好,这里可以再补充一点,那里可以再补充一点。拼拼凑凑,缝缝补补,居然最后还报送了优秀论文的答辩,稀里糊涂去了,发现可以改进的地方还有太多。但导师说,没关系的,最后答辩通过就好了。最后也通过了。

于是,并非出于本心地,用最高的效率完成了学生生涯的最后一项作业(“效率”听起来都像是贬义词了),一直有点儿耿耿于怀,到此刻开解了,而且发现,原来这样做就是没什么不对。更何况,既然一开始就没有坚定走学术道路,最后的重心转移本就顺理成章。写论文是对学术能力和心性的双重训练,有的人可以继续打怪升级,有的人转头选择迈入社会,也算一种自然规律吧。所以,如果有这时间,读点经典,读点前沿,读点现实社会,读点有的没的都比这强~

#随便读点什么总比什么都不读好#

最后摘录两段陈嘉映老师20年前的“硕士论文观”:

硕士毕业需要交一篇文章,这大概是不得不然。但是,一、这些文章,参加答辩的教师读一读,以便了解学生的学业水准,也就行了,何必要求发表,浪费日见枯秃的树木资源?研究生发文章,十九要给刊物交上版面费,这早已经是公开的非秘密。这不仅滋生腐败,而且大大降低了所谓学术刊物的品质。二、文章各式各样,不必都要求原创。我一直想,外国哲学专业的硕士生,甚至博士生,与其每人写一篇答辩过后就永远没人再读的“原创”论文(除非他后来也碰巧成了马克思或胡塞尔,后人会把他的小学作文也翻拣出来细细研究),不如代之以一篇翻译,再带一份注释,这样就能考察学生的外语、中文、理解力、是否认真、二手资料是否熟悉,还能考察教师指导是否得法。何况,在专家教师指导下作为毕业成绩完成的翻译,多半比市面上成系列推出的译本可靠,成千上万的毕业生,几十年下来,就能积累相当一批比较可信的译本,供后来者使用,不至于白白浪费纸张、油墨以及学生和指导教师的辛苦。
可惜,有一个奉行了很多年的规矩,说是翻译不算学术成果。这又是一个好例,自上而下的规范应该让位给学术界自生的规范。在学界干活的人知道翻译一本学术著作,同行一定认为你已经开始做学问了。你写过几本书,那可就不一定,也许你不过是读了一两本外文书,跳过其中不大容易弄懂的章节,把勉强弄懂的弄成了中文。我不相信学术价值能由商业市场裁判,不过,市场评判多半还是优于从教育文化当局的指标来评判,出版社知道一本学术译著能卖多少,大多数咱们“原创”的学术著作能卖多少。[ 陈嘉映,期盼自生的学术规范,载于邓正来主编《中国书评》第一辑,2005年 ]

3/4阅读用时:35min,再缩短5min吧,选词填空还没有做呢
这个听力,嗯…错一半——听的时候容易分神,而且主观判断第一直觉,没有听“yes还是no”
归纳中心——还行,再接再励
第一篇阅读——大跌眼镜,不是,怎么个回事?!应该是我对原文的理解有误,导致整体感知出错
第二篇阅读——正常水平,但是还是得发现错误并修改。
没写之前浅浅看了翻译,哎呦我去,这特么,不会翻译啊……我还是要多看看那本传统文化,主要是要多读,找到我的语感。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唯一的问题是这个是在UK买的 我发现国内色号不太一样 我现在找不到我用的色号了都到了每日给自己灌积极能量的时候 给自己埋了好多坑...zb ble建模 画手
  • 他说过——“他不善别离”我自己一直觉得,只有一个将情感看的很重的人,才说出这样的话,因为 只有 有渴望 给一段感情、给一个朋友一个郑重的别离 的人,才会觉得自己
  • 外公却很惯着我,每次都买来给我,自己也不吃,就一脸慈祥的看着我,让我慢点,别大口大口的噎了,外婆总说他也不听。外公栽下的小树,枝头已经可以挂上鸟窝了,园子里,依
  • 以后的日子:☞记得好好吃饭,好好睡觉,不为不值得的人生气,不为不值得的事失眠。震惊【不可能】→愤怒【woccc】☞惋惜【他才】☞好久之后就想 了。
  • #丁真[超话]#给大家推荐一部电影《冈仁波齐》,讲的是朝圣的整个经过。看完这部电影,感觉对丁真有了更多的了解。 12个藏民,2000多公里路,从芒康到拉萨,历
  • 男友对你特别好,因为他说过会爱你一辈子,于是你变得有恃无恐,男友对你的付出越来越多,而你只知道享受,却又不为他付出。你的男人不知道多少次背着你难受不已,受过伤的
  • 如果腹部积聚要用桂枝茯苓丸或少腹逐瘀汤,那么,如果积滞在脏腑、经络、血脉,甚至在四肢、头脑,就要用五积散。是由体虚复感外邪,情志饮食所伤,以及它病日久不愈等原因
  • 《新哲人01:我是个现代人,我需要平衡》是系列第一本图书,主题为平衡,探讨如何把古今的哲学智慧运用在当下普遍失衡的生活中,恢复我们的生活秩序。这也是基督徒生命成
  • 其实,凡是在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湿度较大、光照适中、土壤肥沃的地方采制的茶叶,品质都比较好。高山茶之所以比平地茶好,是高山气候条件、土壤因子以及植被等综合影响的
  • 心态好的人不会轻易生气,因为他们知道原谅别人,就是放过自己,当把一些事情想开了,看淡了,也就获得了快乐的情绪。别在吃苦的年纪选择了安逸,现在的安逸并非是舒适,是
  • 由于名家系列课堂经常是文学院承办,作为文学院学生记者的我更是有了“近水楼台先得月”的采访机会。这些都为我毕业后从事记者工作、对台对外交流工作奠定了基础,可以说我
  • 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启动制作广播剧《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10月18日上午,三集广播连续剧《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启动仪式,在厦门集美区陈嘉庚纪念馆举办。
  • ”——泰戈尔10.大部分人每天都是千篇一律的。 —— 谷川俊太郎3.我渴望在情人的眼睛里度过每个宁静的黄昏。
  • 外围市场的动荡,短暂会对于A股造成情绪上的影响,但不会改变我们稳中向好的市场,A 股的未来趋势没有改变,也不会被改变!既要看到经济运行中的困难和问题,又要看到我
  • 对仙人病死了……但是皇帝陛下自己竟然连自己都骗!他认为李大仙人羽化登仙了(李少君病死。
  • #牙齿美白# #口腔健康#天天鲜牛肉好像成了这三年的必打卡地就算是很简单不过的“仪式感”在年长后的日子里却是最难得突然发现好像不太爱拍照了没有帮家里人拍也更多的
  • 踏过如歌的花季,走过如诗的雨季,忽然发现:以前的欢笑和悲伤,都已悄然放在旧时的枕边,孩提时眼中瑰丽的红霞,被晚归的大雁带走,眼中少了些顽皮天真的光彩。 今日头条
  • 昨天,镇江市高校园区急救点在镇江市高等专科学校新校区正式启用,这不仅是全国首个依托高校园区与高校共建的急救点,更为园区的学生和周边居民提供了更加快捷、畅通、专业
  • 日本社团游阳GAMES 带来的这款小品级桌游《忍尾将棋》虽然看上去毛线至极,但无论是对心理博弈情有独钟的玩家,还是抽象棋(特别是日本将棋)的重度爱好者,都能在这
  • 由以上也就可以知道,风水并不是凭空而来的,是有一定道理的,所以,风水并不是迷信,是一门自然科学。古人打井的水平很低,主要找自然水源,没有水,人类是无法生存的,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