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读《忏悔录》】从书柜里翻出了一本《卢梭文集》。这是内蒙古出版集团2011年推出的“思想者的足迹”丛书中的一部。本卷收入了法国大思想家卢梭的两部著作,一是《忏悔录》,二是《社会契约论》。今天开始重读《忏悔录》——“我现在要做一项史无前例、以后也没有人仿效的巨大工作,我要把一个人的真实面目呈现在世人面前,这个人就是我。只有我可以这么做。我熟悉自己,也明白他人。我生来就和我所见过的所有的人不同;我敢保证自己与现在的任何一个人都不同。假如说我不比别人优秀,但至少我和别人不同。假如要问造物主打碎了它塑造我的模子是好还是坏,大家只有读过此书之后才可作出判断。”

记得大学时代第一次读《忏悔录》,就被开篇这段话震得一愣一愣。这个法国佬拿着一把寒光闪闪的解剖刀,对着自己的灵魂狠狠地插进去——他要把自己真实的灵魂展示在世人面前,崇高的,光明的,卑污的,恶浊的,原汁原味呈现出来,那是需要何等的勇气啊!

那时候的阅读,是倾情的,沉浸式的,全身心体会着作者的铭心刻骨与肝肠寸断,以及高尚与渺小。记得学校东边有个东湖,湖畔四周是大片麦田,一个人拿着一本书,毫无目的四方游走,漫过麦田,兀自沉浸在卢梭的喜怒哀乐之中,不能自已——

犹忆当年读卢梭,
​田野漫游似漂泊。
​天高无穷忧思远,
​地厚沉浸叹蹉跎。
​灵魂出窍鸣崆峒,
心神恍惚飘婀娜。
阳光哔啵照大千,
何人洞鉴清与浊?

姐姐,很久没有写信给你,也很久没有写东西了。空闲的时候我总是在发呆,思考活着的尽头是什么,长久孤独的反义词又是什么,说来说去还是因为我过得不好,厌倦了生活本身和涉及其中的人们。但没厌倦你,前几天听你唱I do,我情难自制地用双手捂住心口,那里很久没有跳动地如此轻快。是呀,我还是不够坚强勇敢,努力追寻一个人生目的,试图以此在被打败后站起来,可是已经没有什么事物是我想尽力实现的了。

录制palette时,你善于倾听的品质展现的淋漓尽致,所有与你合作过的伙伴都称赞你,大抵因为你从心里尊重对方,愿意放下主观臆断,仔细聆听对方的话语,了解彼此的真心。也是因为见到了这样的你,我不再责怪自己,被曲解不是我没有坚持自我表达的缘故,而是人心浮躁的当下大家都不愿意静下来感受对方。

我今年真正的长进在于开始观察自然的变化,杏花何时开,丁香何时落,然后将自己也置身于造物主的美妙杰作中,拍照,赏景,读诗。人类如此无趣,而自然又如此美丽,它们嘲笑着我们的无知和自大,也包容我们的愚蠢和贪婪,用高处的美治愈低处的人心。那一刻,我才终于听懂了为什么Lilac副歌第一句是以오开头,这是蜉蝣见天地的感叹,我才读懂了你在民宿看着天空说“星星怎么会,怎么会…”的欲言又止,是沧海一粟言语无法表现的震撼。

不知道你最近怎么样,还是失眠吗,我的睡眠问题越发严重了,黑眼圈像长在我脸上一样,夜晚那么长,该如何走过。我知道没人在乎我的心事,除了你,这一切是真的唯你知悉,你会轻柔地抚摸我的头顶,会鼓励我已经做的很棒了,会愿意与踽踽独行的我同路。因为我是Uaena,这一切都理所当然,因为你是李知恩,你向来爱字为先。所以啊,我希望李知恩身边也有像李知恩这样好的人,爱娜是远方送来祝福的萤火,你的朋友和家人是触手可及的温暖。

姐姐,姐姐,幸而连我这样痛苦的人也能絮絮叨叨地讲细碎小事,我大胆猜测你生活里值得喜悦的事情会更多。姐姐,又是一年了,坎城的细沙一如既往的柔软,香港的灯火丝毫不变的明亮,你会再次走进卢米埃尔厅吗,会再次因为我们在演唱会落下眼泪吗。而这些,我能有幸参与其中吗?

我对未来的期待,全部变成了和你有关的期待。知恩于我,一直都意义重大。上述问题的答案我不清楚,但在五月十六日送上祝福是世事变化里的不变。姐姐,祝你的期待从不落空,祝你的夜晚宁静自然,祝你的人生不缺认真的听众。

祝你圆满,此心此行。月亮做不到的事,惟愿你成真。

陶醉在大安森林公园里,我临走的时候,像是不甘心似地说了一句:我后天还会来的。
夜晚的天空中 沾着钛白色颜料的大排刷在凹凸不平的画板上一扫而过,仿佛月亮翱翔深空时展开的双翼。这片云像美杜莎的眼睛,震撼人心却也无法久视。蝉鸣被解放,树下落着萤火虫一样暖黄的光点,微凉的台北夜晚,有着我家乡秋季即将到来时的气息。
“打破惯性会有一丝喜悦,创新、创造的美感或愉悦的本质正是演化的天机;越少社会性的'完美',当然就有越大的心智乃至有形的自由。”我终于发现支撑自我站立的那件必不可少的东西,是澄澈的内心。倘若心走不出去,任是走遍如何多的世界,全都是枉然。这三个月,我学会在宛如波浪一样起伏的生活和情绪中,去寻找一个恒定的锚点,并为自己创造出适应当下的乐趣,听凭上天的安排而从不僭越它的旨意。
我明白这个时候出现的所有特定的问题,全部都是自己该完成的修行。
人的主观能动性在现在的我看来好像太过无力,见识过海洋和星空永恒的璀璨与辽阔,我学会去掉所有固执的念头。我仍然只是造物主手中的一粒沙。“我明白演化从来不是导向完美,任何'成功的‘设计,只因特定时空的环境而成功,而'成功'与'失败'都是目的论下的迷思,上帝没有这类偏见。”
我以为当自己足够渺小,才能容许更大的世界出现。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