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真正开始“觉醒”的三个变化

#易经大师指路#
人生短暂,要边悟边行动,不断成长。觉醒的人通常不解释、不抱怨、不后悔,专注于自我提升。认识、洗练、改造自己,做生活强者,活出精彩人生。
摘要由作者通过智能技术生成
有用
人生其实不长,仔细算下来也就三万多天,事情变化无常,过了今天没明天。但也不短,自咿呀学语至白发苍苍之时,也有几十年的岁月要经历。

我们在一天天、一年年过去的日子里,要边悟边行动,行动中又要不断悟,这样才能不断成长,最后变得成熟,让这一生无怨无悔。

一个人的行为改变,其实是思想觉醒的结果,而觉醒的人身上,通常会有这三个变化。

#三元逸士指点迷津#
01不解释

苏轼《临江仙·送钱穆父》中说:“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人活一生,如逆水行舟般的艰难,而我也是其中的一个行人。

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猜忌与质疑之声屡见不鲜,而真正的理解与共情却难觅踪迹。

当您身居高位时,或许会遭遇“德不配位”的指责;当您奋发向前,力求突破时,亦可能面临“不自量力”的质疑;即便在您取得胜利、凯旋而归之际,亦不乏有人以“仅凭运气”为由对您进行贬低。

面对众口难调的困境,无论您如何行事,总难以避免他人的议论纷纷。因此,过度纠结于解释与辩解,实无必要。更明智的做法是,专注于自我提升,让时间成为最好的见证者,让岁月来为您的成就与努力做出最公正的评判。

作家李敖曾说:“有时候解释是不必要的,敌人不信你的解释,朋友无须你的解释。”真正懂你的人,会清楚你的为人,了解你的处世,即使你一言不发,他也心照不宣。

在唐朝时期,有一位备受尊崇的慧缘法师。他曾孤身一人在深山之中潜心修行长达十年之久,后来转至承天寺继续修行。在承天寺的日子里,他每晚都会坚持通宵打坐冥想,以此锤炼心性、提升修为。

然而,某一日,寺内大殿中的功德箱却突然失窃,钱财不翼而飞。由于此前从未发生过此类事件,且当晚唯有慧缘法师一人通宵打坐,因此他自然成为了众人怀疑的焦点。尽管面对众人的指责与唾骂,慧缘法师却始终保持沉默,既不为自己辩解,也未流露出丝毫的委屈与不满。

七日后,住持终于揭开了事件的真相。原来,这一切都是住持为了试探慧缘法师的修行境界而精心安排的。得知真相后,全寺上下无不对慧缘法师的修为与品德表示由衷的敬佩与敬仰。

明代兰陵笑笑生的《金瓶梅》“:自古‘清者清,浑者浑’,久后自现。”不要在意外部对自己的影响,是非曲直自在我心。本身清白的人,即使他不说澄清自己的话,他也是清白的;而本身是坏人的人,即使他对一件自己做的坏事百般抵赖,他骨子里还是一个坏人。

其实,那些不认识你的人,他们的世界观、价值观和认知跟你差别很大,你就算使出浑身解数去辩解,他们也无法理解。

对于那些不相信你的人,不论你说什么,他们都会持怀疑态度。你没法让他们设身处地地去理解,解释再多也没用。

但是,对于那些懂你的人,你无需多言,他们能理解你的喜怒哀乐,信任你的每一个举动。

当你开始觉悟,就会明白:每个人都在自己的世界里小心翼翼地生活,各自为战。

把时间留给自己,让时间去评判是非对错,岁月终会给你带来回报。

#中华星命奇门风水#
02不抱怨

《论语》里,孔子曾向子贡感叹说:“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

一个人开始觉悟后,他每一步都忍住内心的抱怨,坚信弥补损失还不晚,抱怨无济于事的道理,默默克服人生中的难关。

你会发现,身边不抱怨的人,可能生活也有不顺,但整天抱怨的人,生活过得好的几乎没有,反而过得越来越糟。

唐朝著名诗人孟浩然年轻时,一心想求官,却因无门而求助无果。来到京城长安,打算参加进士考试,却失望而归。考试失利后,孟浩然心情糟糕,就和贺知章、王维等人喝酒吟诗,借此排解郁闷。

有一天,在翰林院任职的好友王维邀请他到官署见面,两人正聊得开心,唐玄宗突然驾到。孟浩然慌乱之下,紧张得直接躲进了床底下。王维没法隐瞒,只好告诉唐玄宗他和孟浩然在一起的事实。

唐玄宗没有生气,反而很高兴,叫孟浩然出来吟诗,想试试孟浩然的才学。很巧的是,孟浩然这次落榜之后写了一首《岁暮归南山》,于是便吟诵起来:

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

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他的诗看起来是一串自我责怪,但实际上充满了抱怨和怨天尤人。他说自己没什么优点,抱怨自己的才华没被世人所用。

唐玄宗听到“不才明主弃”这句话时非常生气,说:“你自己不求上进,我从来没放弃过你,为什么要诬陷我?”从那以后,孟浩然再也没有得到唐玄宗的召唤,只能在山间林畔发泄他的满腹牢骚。

新东方创始人徐小平曾说:“不抱怨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看似简单却很有讲究的大智慧,它更是一种精神。”

与其花时间抱怨个不停,不如静下心来好好想想为啥会失败,然后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想想下次怎么做才能更出色。这才是真正有意义的事情。

抱怨只会让人更心烦意乱,真正有智慧的人,他们懂得从失败中吸取教训,而不是只会抱怨。所以,别再抱怨了,行动起来,让自己变得更好吧!

苏轼年纪轻轻就考中进士,受到宋仁宗的宠爱,被看作是未来皇帝的宰相人选。年轻时的风光无限,但中年以后,他的人生却充满了波折,从北到南,连续被贬。换成一般人,早就失落沮丧,满腹牢骚了。但苏轼却能把人生困境转化为“诗和远方”。

被贬到湖北黄州时,他在东坡躬耕,拯救孤儿,改变风俗;被贬到广东惠州,他发现了“罗浮山下四季如春”的美景,改良农具,造福百姓;被贬到海南儋州,他教育乡民,培养出了海南第一个举人姜唐佐,为当地开创了文化传统。

苏轼对自己的评价是“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这位曾担任吏部尚书的官员,把一生的成就归功于这三个被贬的地方,把异乡当作故乡,把仕途的失意转化为诗意与远方的超脱。

历史上,许多人面对困境束手无策,抱怨不已,浪费了时光,也蹉跎了自己。正如曾清风所说:“水到绝境成飞瀑,人到绝境能重生。”当你开始觉醒,就会明白:“生活无需抱怨,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无论你遇到的是好事还是坏事,不到最后一刻揭开谜底,谁也不知道答案。只要你有足够的耐心,尽力而为,眼前的遗憾和失落,不过是惊喜降临前的铺垫。而所有失去的,也会以另一种方式归来。

#三元逸士#
03不后悔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出自屈原的《离骚》,意思是只要合乎我心中美好的理想,纵然死掉九回我也不会后悔。

世间之事鲜能尽如人意,此乃人生常态。然而,无论是对错之分,还是好坏之别,过度的悔意都于事无补。

我们无法回溯时光,亦无法改变过往的遗憾,但可把握当下,以决定未来是否再留遗憾。

李清照中年之际,遭遇丧夫之痛,孤身一人,心无所依,于烽火之中颠沛流离。彼时,她邂逅了风度翩翩的张汝舟,其常携字画前来请教,关怀备至,李清照误以为其乃谦谦君子,心生暖意。

尽管宋朝女子改嫁会受到诸多非议,但李清照并不为所动。然而,她后来方知,张汝舟之心非在于共度余生,而是觊觎其手中珍贵的金石书画,人品堪忧。李清照性格坚韧,敢于再嫁,更不惧与张汝舟和离,即便面临牢狱之灾亦无所畏惧。

和离之后,李清照并未沉溺于伤感之中,更无悔意。她曾言:“欲将血泪寄山河,去洒东山一抔土”,随后以平和之心整理完成《金石录》,未曾辜负上天所赐之才华。

千载之后,我们仍对易安居士怀有崇高敬意,既因其字字珠玑、篇篇华章,更因其特立独行、不落俗套。倘若我们亦遭遇困苦生死,或一步踏错,能否如她般不悔过往,蜕变为全新的自我?

美国著名诗人弗罗斯特说:“林中有两条路,你永远只能走一条路,怀念着另一条。”是的,人生,正如林中蜿蜒而出的小路,你只能选择其中的一条走到尽头,向左走?向右走?人生充满了选择。

然而,当一个人开始觉醒,便会明了:真实的人生,无论作何选择,皆会留有遗憾。

走自己选定的道路,不管它是富裕还是贫穷,不管它是糟糕还是美好,我们都要尊重自己的决定,发掘自己选择中的美好,欣赏自己道路的美丽。这是我自己挑选的路,这是我独特的选择。当你学会爱自己,就会珍惜眼前拥有的一切。不辜负现在的生活,才是对自己最大的尊重。

坚定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

既然选择了,就别后悔,因为这是你注定要走的道路。

《论语》有言:“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任何事情都有个发展过程,要沉住气好好提升自己,不要急功近利。成功从非凭空而来,每一项卓越成就的背后,都蕴含着深厚的积淀与不懈的积累。

正如老子所言:“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世间一切伟大成果皆非一蹴而就,而是历经时间的磨砺与不断累积方才得以实现。

当我们开始觉悟,就会明白:

不必要的解释,不必说;无意义的争论,不参与。与其抱怨,不如行动,接受已经发生的,努力改变能改变的。

杨绛先生曾在书中写道:“人生一世,需有三个自觉,无非是认识自己,洗练自己,自觉自愿地改造自己,除非甘心与禽兽无异。”能够自觉地反省自己,改变自己的人,才能做生活的强者。

所以说,觉醒真的很重要,它决定了我们能走到多高的地方。

希望我们都能早点觉醒,不再被那些乱七八糟的东西束缚,活出一个精彩的人生。

大家一起加油,互相鼓励吧!
#三元逸士祝您升官发财流年大吉#

自家宝藏
慧海禅师,来参问马祖。马祖问他:“从何处来?”
慧海说:“从越州大云寺来。”
马祖问他:“来我这里打算求什么呢?”
慧海说:“来求佛法。”
马祖说:“我这里一物也没有,求甚么佛法?你自家宝藏不顾,抛弃自家宝藏不顾,来问我做什么!”
慧海说:“那个是慧海宝藏呢?”
马祖说:“即今问我者,是你自家宝藏。你本就一切具足,更无欠少,使用自在,何假外求?”
慧海禅师一听,当即“自识本心,不由知觉”,身心踊跃,礼谢马祖。(参见《五灯会元》卷三。
我学佛没有拜师父,完全都是自学,所以说没有什么门派,看见禅宗就参禅,看见净土宗的书就学净土,空法师,律法师,印光大师,虚云大师,宣化上人和南怀瑾,他们几个人的书和光盘我看的比较多。说真的我看佛书,最佩服那些有证量的大师,讲起法来般若无碍。度众生时神通自在。死讲法,讲死法那些师父的书,和光盘不爱看,单调无味。因为我是在上个世纪九七年,看见一篇文章,报导北京八大处的演道大师,在缅甸保护佛牙舍利时,当时炸弹在他身边一米处爆炸,而且这两个炸弹是自己跳起来,离开演道大师远一点才爆炸,离演道大师只有一米一十公分的距离,在空中爆炸,竟然没有炸到演道大师,和大师身边的佛牙舍利。我见到演道大师那次,特别要求他给我把这段经历给我讲了一遍,当时大师讲到他站起来刚想要找水喝的时候,突然听到了身边的炸弹爆炸的声音,大师告诉我他一个转身就用身体压在了佛牙舍利上,大师真的是佛门大英雄,炸弹爆炸的当下,第一意念就是用身体保护好佛牙舍利。从这里可以看出两个问题,第一演道大师心里只有佛牙舍利,没有他自己。第二,演道大师不知道自己证得的法身功德,炸弹不能炸他。要知道炸弹不往他和佛牙舍利这边炸,就不会用身体扑向佛牙舍利。因为我当时没有收入,生活的很清贫,身体还是快要不行的人,身体时时发出那种尸臭味,我都不爱闻。我总想能有十万块钱再去供养演道大师,不知道我的钱还没有到手。大师于二零二零年十一月二十八日圆寂了。按照佛家的规定,演道大师给我印证过,他就是我的师父。想起来也怪对不起师父的。我虽然是农民。出生在穷困的山区。但我想花重金谢师父的恩,这一点来自天性。我虽然没有能给演道大师供养那么多钱,但我当时是这么想的,也都告诉学生们了,结果没有等到钱下来。要知道这样,那时两手空空,用眼睛也要多看大师几次。
后来二零二二年,我学生出家时,我开始也说等攒够十万块钱在去拜师,结果等不急了,让她到寺院一问才知道:拜师不用交钱,她们那里有的给师父二百块钱,最多给师父五百块钱,我说那你就在那里出家吧。拜师费给三万,我学生没有收入,都是我替她出的钱,每个月还给她一千块钱,供养道场,后来她们师父知道花我钱的人会生病有灾难,半年后才不要我的钱了。因为她们那个师父和一个女居士来北京看我,我当时给师父一千块钱,还给她买五百块钱素食,结果那个师父和女居士回去后都病倒了,后来知道可能是与我有关系,这样她们就不收我的钱了。我可能是生生世世多数都是出家人的原因,总觉得当师父很不容易。修出证量来太不容易了,给师父花钱少了,心里不落忍的。总觉得对不起师父的教育的恩情,花钱多点,心里还踏实点,佛弟子就是这样一种根性。
我学佛自己自学时发现,学禅宗的理,念净土宗的佛,求带业往生净土比较好。到现在我学佛三十年了,还是这样认为,所以我解禅宗的公案比较多一点。因为公案都比较短,而能参透一个公案的人,就是初信位菩萨,证得永远的位不退。然后在一心念佛,心里就踏实多了,心安理得吗。特别是现在又发现,我把参透的禅机讲给学佛人,只要是那些再来人,他们一看就生欢喜心,生净信心,他们自己就能看了开悟。我观察有几个大知识分子,他们都比较爱看我解释的公案,看的出他们都是上根利智的人。有几个人加我微信告诉我,他就喜欢看我解释的公案。我心里说:我接引的就是你们这些爱看公案的人。
慧海来参问马祖,特地从大云寺来求佛法。马祖说:我这里什么都没有。求什么佛法?你自家的宝藏不顾,抛弃自家宝藏不顾。来问我做什么?就这几句话,利根人马上就能开悟,什么是我自家宝藏?自己的佛性是宝中宝,有什么宝贝比命还值钱?没有自性人就死亡。慧海当时还没有开悟,又问马祖:那个是慧海宝藏哪?佛法开悟不开悟就在这个节点上,知道佛性就是自家宝藏,当下开悟。不知道自己的宝藏是佛性,你就是凡夫。马祖看慧海还不明白,又告诉他:即今问我者,是你自家宝藏。你本自一切具足,更无欠少,使用自在,何假外求?能问者是自性起念,所以马祖说:能问我者即是你自家的宝藏。没有佛性谁来发问。这里马祖说“你本自具足一切,更无欠少,”这是说我们每个人的佛性和佛菩萨都是一般不二的,在圣不增,在凡不减,说的就是这个意思。佛有解脱德,我们学佛人破除我执后也神通自在。佛具一切种智,我们大彻大悟后也是通经通教通公案。佛具足法身德,我们破除四十一品无明时,也是心能转境,有求必应。证得后才能三德具足,使用自在,这都是佛性自己本具的功德智慧,没有一样是外面求来的。不能见道的原因就是我们的佛性被“我执。法执,四十一品无明”给遮蔽住了,我们所使用的是分别执着的妄心,破除分别执着的时候。自然明心见性,那时自家宝藏的大门全部都打开了,想要什么宝物,宝藏中随便取。大珠慧海到这时才知道了我们的佛性就是用之不尽的宝藏。
慧海一听,当即懂得:自识本心。不由知觉,身心踊跃,礼谢马祖。这个“不由知觉,”告诉我们明心见性不是“见闻觉知”能做到的,只要觉得自己明心见性了,都是错误的,佛告诉我们的是“知见无见,斯即涅槃。”我讲过:涅槃就是妄念死,见性就是所谓的法身活。妄念死了,见闻觉知全部停止,没有见闻觉知的禅定,才能叫见性。因为过去的僧人都是持戒精严,断除我执的人,才可以瞬间做到妄念死,把法执破除掉,这就是佛在《法华经》中,为大阿罗汉弟子授记成佛的原因。因为只有破除我执后的大阿罗汉,具足灭尽定才能瞬间破除法执,这个信力是相当大的,三果罗汉是做不到的,所以现在学佛的人,有一些人刚学佛就直接学成佛的法华。这是大错特错,在没有破除我执之前,所学到的大乘佛法都是知识。对破除我执法执帮助不大。就是这四个字“不由知觉,”要想读懂他都比较不容易。真读懂的时候,修行才知道要从戒定慧开始学起,就是佛菩萨再来,也要从守戒开始学起,戒是学佛的根。只要想跳过守戒得禅定证果的人,都是魔行。不能证菩提。(转自-广文2009)

净土法语:障碍不在外,在自己。

①· 一定要晓得,障道不在外,在自己。中国老祖宗说的一句话,「行有不得,反求诸己」,问题自然解答,就通了。如果说这个障碍在外面,那永远不能突破,一切障碍决定在自己。这个道理很深,它是事实真相。很多人不知道,认为别人障我,没这个道理。我念佛、我读经、我研究经教,谁能障你?我讲经有人障你,他是不是真障?没有,看你的心态。如果处在这个境界里面,没有怨恨心,心平气和,这是什么?这是他提升了你的境界,他帮助你消业障。凡是遇到不顺,总是自己的业障,你欢喜接受,感恩的心,你业障化解了,你境界提升了。没障碍,逆增上缘,哪来的障碍?我们自己的功夫没间断,我们帮助众生也没间断。

②· 所以知道所有一切障碍是自己,除自己之外谁都不能障碍你,天魔不能障碍你,烦恼不能障碍你。你全看破了,你把事实真相认识清楚了,远离一切魔障,冤亲债主统统化解了。无我就化解了,有我就很难化解。无我怎么样?他找不到你,你那个人在法界里头消失掉了,没有了,他找不到你。有我他就找到你,无我就找不到。我心里只有阿弥陀佛,他就找阿弥陀佛去了。我变成阿弥陀佛,他找到阿弥陀佛他就得度,好事!他跟我有缘,我得度他也得度了。这个道理要知道。你搞清楚、搞明白了,你常生欢喜心,你说你的心情多舒畅、多快乐。我们今天起个念头、说一句话、做一桩事情,跟过去有没有关系?有关系。跟未来有没有关系?有关系。这一桩事情,近代量子力学家在《念力的秘密》里头发现了,真有关系。过去做错的事情,用现在的善心善念可以修改。有能力修改过去,当然就有能力支配未来。所以科学家提醒我们,起心动念要负责任,起心动念不能不谨慎。换句话说,不应该起的念头决定不能起,不应该说的话最好不说。

③· 于是我们看到真正修行人,他做得多,他说得少。这有很深的道理在里头,因为每个念头都周遍法界,后头出生无尽。有意无意一个恶念,可能伤害一些众生,我们自己不知道,跟这些众生结了怨,变成冤亲债主,不知道什么时候跟他结的怨,佛菩萨知道。现代科学家发现这个事实,我们相信了。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又进球啦!王霜点球建功迎2019首球
  • 希腊国防部长因马其顿国名争端辞职
  • 元宝区“晒家规家训 讲家风故事”红领巾故事会一二等奖比赛选手视频
  • 陈飞宇口误说错了什么?胡歌笑的最开心!
  • 暴风雪席卷华盛顿;王源唱高音笑场;194位博士家长
  • 【赞!】8岁孩子被困电梯,3招从容自救,民警: “教科书式”操作
  • 张哲瀚恋情曝光 携神秘美女酒店共度两晚深夜挽手同行很亲密
  • 中国驻约旦大使馆:切勿携带无人机入境,已有中国游客被扣押
  • 无詹湖人输给无詹骑士!湖人快要把斯台普斯的篮筐给打碎了!!
  • 丁香园高价鞋垫售价1980元 “矫形鞋垫”并非鞋垫
  • 韩国队遭扔鸡蛋!
  • 震惊全球!日本申奥被指行贿
  • 束昱辉被批准逮捕!事件详情始末震惊了。。。
  • 哈登三分17中1,火箭再输一场,魔术成强队克星!
  • 特朗普被爆遭反间谍调查连发推特怒怼FBI 本周金价走势盯紧这些!
  • 沈梦辰自曝主动追海涛并大谈恋爱细节,杜海涛竟然为她做这个!
  • 悲剧!1名中国籍男子从韩国游轮坠海 抢救无效身亡
  • 阿里零售业最大奖 阿里获零售业年度全球最大奖,阿里新零售模式是怎样的?
  • 美国政府迎来史上最长“停摆”!
  • 春晚分会场5G传输:首次实现的传输测试,春晚将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