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市场又出重磅了。这次吃螃蟹的是杭州,在之前已经推出了“以旧换新”的政策之后,杭州市临安区在近日研究决定,在临安区范围内收购一批商品住房作为公共租赁住房,但是房源要求必须位于杭州临安区范围内。

从这个举措看,对于统筹消化存量住房的举措方面,杭州可以说打响了在全国以收储模式去库存的第一枪,对于这次收购的商品房的用途也做了说明,主要是用来作公共租赁住房,房源的要求要以整幢为基本的收购单位,就是说不简单的单户收购,而是要么收购就是以一栋为单位,并且建筑面积不超过70平米,收购的房源还需要搭配一定比例的车位。

消化存量房,国家队这次出手了

为什么杭州临安区要收购商品房作为公共租赁住房呢?

一方面是为了去库存,消化目前的存量市场,使得住房市场的供给出现改变,只有大量的收购商品房,那么市场上的流通量减少的时候,房子的价格自然就稳定了,这样就会出现房地产价格因为集中抛售导致的波动现象,从而防止房地产演变为金融风险;

另一方面为改善型新房带来增量市场,因为只有对过去的面积相对较小,出售比较困难的房源,去进行收购才容易使得这些存量盘变活,让这些小面积的库存转化为改善型的增量市场,同时对公共租赁住房来说,即便没有去存量的这个政策,每年都会有租赁住房的建设,这次相当于一箭双雕,收购旧商品房进行改造,然后用作公共租赁住房既是对原先政策的执行,也是为改善型新房市场带来增量,可谓是双受益。

稳定房价的根源先要稳定二手房市场的供给。从相关的数据统计看,当前的全国房地产市场的实际情况是,热点城市的旧库存占到房源比例的55%,也就是说目前的在卖的新房当中有一半是2023年以及之前年份的房源,还有就是2023年三线城市旧库存的成交占比达到了68%。

从这个数据看,无论是热点城市还是三线城市,在过去集中大量建设了一批房源,目前库存的比例是相当的高,在未来这些房源如果不及时消化,不仅仅会影响房地产价格的稳定性,关键还会对部分房企带来债务方面的压力,所以这次杭州临安区的收购商品房的举措非常明智,既解决了民生问题,又化解了存量房的销售压力。

说说我个人的感受:各个地区无论是以旧换新、还是杭州临安区最新推出的收购商品房的举措,这些无疑对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都是大利好。之所以敢于如此的大手笔针对房地产市场大举创新,核心还是对国家政策的尝试,应该是国家队出手的结果,这对稳定房价、化解房地产市场风险有积极意义。

一边是去存库的同时,我以为还更应该对增量市场的限制,不能说一边在去库存,一边还不断的增加供地,即便是增加供地一定要与市场需求有计划的衔接起来,目的就是为了将稳定房价作为根本。

5月15日,对于中国医药行业来说,注定是个重要的日子。

这一天,美国众议院委员会(非众议院全体大会)计划对《生物安全法案》展开投票,这一法案将决定未来中国生物科技公司尤其是CXO公司的未来。

5月10日,是暴风雨来临的前奏。

据第一财经消息,5月10日美国国会发布了修改版的《生物安全法案》,新版本中再次明确,将限制美国实体与包括药明康德和华大基因在内的某些中国生物技术公司开展业务。

为了给美国公司切割业务赢得时间,从而尽可能减少损失,新版本特别提出:

允许美国公司在2032年1月1日之前结束与有关公司的合作。

这句话怎么理解?

原本市场预期美国可能快刀斩乱麻,现在给了8年时间,变成钝刀子割肉,这结果似乎比最糟糕的预计要好一些。

从资本市场的走势来看,终局明了,过程冗长的局面下,投资者选择逢高卖出。

5月13日,药明系沪港两地股票集体高开低走,放量大阴线,药明生物走势最为狼狈,从开盘8%以上的涨幅,下跌到盘中8%左右的跌幅,收盘好一点,但仍然下跌了3.55%。

看到这个情况,不知道张坤作何感想。

中美之间生物医药谈不上竞争

人工智能的竞争备受关注,生物医药行业的竞争不在其下,基因安全领域的争夺更是方兴未艾。

科技+安全会成为风向标,预示着未来国际地缘政治将如何影响复杂的国际产业链条。

从技术的领先程度、市场交易效率来看,在生物科技领域,美国暂无对手,独孤求败。

根据《财新》去年8月发布的文章,美国生物药品在全球市场占主导地位,医疗卫生产业总产值约占GDP的18%,研发实力和产业发展领先全球。1995年, 全球生物医药市场来自美国生物药占比为70%, 曾经作为世界制药中心的德国仅有4%。

即使如此,美国仍充满危机感。美国政府出资20亿,夯实美国的生物制药领先地位。

2022年9 月12日,美国总统拜登签署了一项行政令,创建国家生物技术和生物制造计划。仅隔了一天,9月14日,白宫就举办生物技术和生物制造峰会,目的是为了降低药价、创造就业机会、加强供应链、改善健康结局以及减少碳排放。

中国自不待言,在战略层面上对医药健康产业给予高度重视。根据德勤2024年1月30日发布的报告,医药健康在创新产业中具有举足的意义。

在《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及《中国制造2025》两大重量级产业政策指导性文件中,医药健康产业均位列其中,定位为国家先进和创新发展的重点产业之一。

中国的优势在于市场大,工程师多,胆子大。

2017年,中国反超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医药市场,到2022 年约占全球11%的市场份额,预计2023至2027年的复合年增长率(CAGR)将达7.2%,高于5.7%的全球平均值。中国还是全球最大的原料药出口国和第二大生产国,要在生物医药体系中剥离中国,极端困难,

工程师效率高,这在比亚迪、药明系等企业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2024年4月11日,雪球上月是故乡明发表了一个帖子,怀疑CXO真的会就此一蹶不振吗?认为国内工程师红利,或使中美分工短期内难以撼动。

因为全球创新药研发投入不断增高,盈利期不断缩短,加上环保、动物保护等成本,跨国企业外包是必然选择。想把这些关停的药厂重新在美国开起来,不仅要经历多年的产业基础重建,还要面临更严苛的环保法规带来的更高成本,以及高昂的人力成本。

CXO行业作为劳动和智力密集型行业,最主要的成本就是人力成本。

全球最大的CDMO公司之一Lonza,人均成本基本上是70多万元,国内CRO基本上是十三四万平均成本。以康龙化成为例,它的人均成本大概是14万左右,比Lonza低了5倍。目前我国主要CXO的人均产出为10-15万元/年,高于国外同行的8-10万元水平。

Image

优势如此明显,跨国巨头交易的是比较优势,即使打趴下药明,他们还得依靠类似于药明的企业,承担这部分功能。

类似的企业不多,但不是没有。

比如,三星生物。

据动脉网,在与三星生物的竞争中,低价策略已经无法成为优势。据称,三星生物的巨额订单都以20%、30%的价格拿下,把物美价廉内卷到极致。

工程师红利也不是中国CDMO专属,韩国的工业化积累与CDMO人才,同样可以承接全球生物医药产业链的东移。薪酬方面韩国CDMO较高,但相对北美、欧洲等地仍有优势:三星生物2022年的员工平均薪酬接近50万元,根据药明生物年报其员工平均薪酬约为32万元。

据药融圈公号,三星生物目前拥有世界上最大的生物制造设施,含有多种规模的原料药生产套件以及一次性和不锈钢生产设施。从Plant 1到Plant 4,目前三星生物的总产能达到了60.4万升,超过了瑞士龙沙和德国勃林格殷格翰。

考虑到三星生物自动化的程度,综合成本三星生物并不比药明系等中国企业高多少。

最为关键的是,在地缘政治面前,成本因素成了次要选择,只要比欧美便宜,量大物美,比中国贵一点,其实也没啥。

据三星生物财报,2023年公司全年的营业收入为3.69万亿韩元,同比增长23.1%;合并营业利润达到1.11万亿韩元,增长13.2%。

1.11万亿韩元的利润,让三星生物成为韩国历史上,第一家年营业利润超过1万亿韩元的生物科技公司。

2022年之前,三星生物的 崛起速度本就不比药明们差,随着地缘政治的因素强化,三星生物的大客户策略越来越有效。

2023 年,三星生物与辉瑞、诺华、GSK、BMS 等全球大型制药公司签订多项巨额订单,公司的全球前 20 大制药公司客户数量从 2022 年的 12 家增加至 14 家,提供了 12 亿美元的合同。

截止目前,三星生物是对2024年展望最乐观的CXO公司,公司预计 2024 年收入同比增长 10%-15%。

高潮过后,医药企业越过越难

这两年,医药行业非常难熬。先是集采,后是成本上升,然后是封锁。

2023年参访医药企业,尤其是创新中小研究机构,总是为他们未来的生存境况担心,现在更加担心。

为什么?

疫情前的高发展蜜月期已过,疫情时突发热点不再,医药行业进出口回归常态,内部竞争白热化。

从2021年开始的医药出口数据,印证一些事情正在发生变化。

口罩、防护服之类的优势,给了企业半年到一年的出口狂潮期,在这方面的优势是一个字,快。

2021年,医疗器械出口额994亿美元,同比减少24.7%;进口额447亿美元,同比增长8.3%。导致出口急速下降的结构性因素是以口罩、防护服为代表的医用敷料出口下滑较多,出口额仅为175亿美元,同比下降73.9%。由此倒推,2020年口罩防护的出口是多么疯狂。

对于中国企业来说,面临市场急转弯时,窗口期往往只有半年,半年跟不上,黄花菜都凉了。这让人使起义乌产品,看来,天下武功惟快不破,是中国很多医药企业的秘诀之一。

2021年,检测试剂、疫苗等产品出口大涨。

据中国海关统计数据,2021年,中国医药健康产品进出口总额为2827.45亿美元,同比增长9.74%。其中,出口和进口额分别为1831.25亿美元、996.19亿美元,分别同比增加2.97%、24.84%。

当年西药涨爆了。

根据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的数据,当年西药类产品出口额787亿美元,同比增长76.2%;进口额522亿美元,同比增长20.2%。

生化药成为出口增长的主要驱动力。生化药出口额达到309.4亿美元,同比暴增356%;出口数量同比增长43%;出口均价同比上涨219%。

这主要得益于两类产品的出口大幅增长,一是疫苗出口额达到156亿美元,同比增长54倍,出口疫苗几乎全部为新冠病毒疫苗,主要出口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二是已配定剂量及未配定剂量的免疫制品出口大幅增加,同比增长约2.5倍,主要是生化类检测试剂成品、半成品及抗血清、酶制剂等检测试剂原料出口大增。生化药进口额为191.6亿美元,同比增长35.5%。

2021年诊断试剂出口额130.9亿美元,同比激增157.4%,其中自行检测类试剂产品占比达84%。

没有疑问,中国在检测试剂、检测速度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这让人联想起了华大等企业,他们的检测速度堪称一流。

到了2022年,进出口逐渐恢复常态。

当年中国医药健康产品进出口总额2207.88亿美元,同比下降7.09%。出口额为1295.49亿美元,同比下降13.67%,进口额为912.39亿美元,同比增长4.19%。

下降幅度较大的产品主要包括人用疫苗、诊断试剂、口罩、防护服等,说明到了2022年,这类产品时间窗口基本过去。

2023年人用疫苗出口额2亿美元,同比下降79.6%,一夜回到疫情前,影响归零。

到了2023年,下滑速度超过预期。

2024年2月1日,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披露了2023年中国医药产品进出口的数据。2023年,中国与全球医药产品进出口贸易额1953.65亿美元,同比下降11.11%,其中进口额933.09亿美元,同比增长2.4%,出口额1020.56亿美元,同比下降20.68%。出口额降幅超过医保商会15%的预期。

其实,某些细分行业只是在回归疫情之后的常态。

比如医疗器械行业,剔除防疫物资出口影响,传统医疗器械产品出口额416.4亿美元,同比微降3.1%,较2019年增加55.7亿美元。

但其他细分行业情况不好,比如原料药。

Image医药行业变成义乌小商品市场,以价换量

医药行业并非全都是创新,有些是劳动密集型。这样的产品拼的就是价格和管理。

国外对中国产品的出口条件在变苛刻,账期拉长。

2023年6月,在第十二届中国与世界医药企业家高峰会上,浙江天宇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兼副总裁方红军描述疫情放开后的出口竞争,“现在抢单子是无条件答应客户。我们国际贸易大部分的收费都是放账,现在印度到120天了,南美180天很普遍。有些贸易条款也是无条件答应。我们单子是抢了,但是有没有考虑到,你的钱能不能收回来?”

先抢到单子再说,不管是不是赔本赚吆喝。

这一点在中西药的定价上体现得更明显。

2023年,中药类出口额54.6亿美元,同比下降3.3%。其中,占比59.7%的植物提取物出口量增长3.7%,但出口额下降6.5%,主要是由于出口单价下降所致。

我国是植物提取物第一大国,从事植物提取物进出口的企业超过2000家,出口额1000万美元以上的有50多家,实际上是劳动密集型产业。

西药类靠量取胜,最典型的就是原料药。

2023年我国西药产品出口额510.7亿美元,同比下降20.7%。其中,原料药出口额409.1亿美元,同比下降20.7%,主要原因是出口平均单价下降24.7%,原料药出口量1248.9万吨,同比增长5.4%,量增价减、以价换量。

一方面是出口多国外库存大,另一方面是印度等国也在自建原料药产品上下游产业链;再加上国内厂商不断扩产,这个行业未来得靠兼并破产潮才能出清。

无论是口罩还是原料、植物提取,靠的是吃苦耐劳,用超高的性价比获得客户。在某些细分领域,剥离医药两个字,还是劳动密集型企业,与义乌小商品市场一样得靠价格致胜。

长期以往,国内医药行业将留在工业阶段,失去真正意义上的科技属性。

Image为什么国际化这么重要?为什么美国市场很重要?

要突破创新和利润天花板,医药企业必须国际化,只有国际化的各种资源,才能培育出有创新力的企业。

药企上下游研发之间要形成交易,需要强大的融资市场提供抗风险支持,没有国际化的市场,就算科研人员千辛万苦找到了一个靶点,也难以找到买单者。

疫情期间风险投资者对医药的热情断崖式下降。

国际上在过冬。根据动脉网数据,2023年是全球医疗健康投融资下行的第三年,当年全球共完成医疗健康领域一级市场投资3076笔,累计融资574亿美元,融资总额环比收缩超过两成。

二级市场难以退出,2023年全年,只有175家企业完成IPO。资金流向熟悉企业的头部项目,资金流入成熟项目以防不测。

国内投资人热情更低。根据动脉网数据,2023年,国内完成1300笔医疗健康产业一级市场融资,累计109亿美元的早中期资金流入医疗健康的创新探索。

交易规模直接打回2017年至2018年的水平,虽然降幅在收窄,2022年交易总额环比腰斩,2023年降幅缩小至30.1%。

A股市场医药股成为弃儿,这个万亿赛道从2021年以来,已经连续4个年度出现下跌,医药基金如过街之鼠。

形势如此,各家药企聚焦于某些突破性进展上,以及有希望的管线上,同步在国内和欧美进行动物试验,以求扩大生存空间。

这是医药行业的研发常态。

其中,美国市场对创新药研发尤其重要。2023年6月,上海医药集团副总裁李东明表示,美国是全球最大的医药市场,也是最有效率的市场。其医疗卫生投入占GDP总额的18%,远超过其他发达国家,且具有统一的市场准入、经济政策、全球透明度最高的注册审批体系。

从销售收入看,美国市场80%的销售收入来自创新药,同时在全球创新药市场中的占比达到55%。对于创新药可持续发展的讨论,美国是一个不可回避的市场。而在仿制药方面,其销售收入虽然只占到20%,但基数较大,也意味着有一定的需求。

技术与科学:谁是推动进步的引擎?

核心要点总结:
- 技术与科学的共生关系:技术与科学被视为一体两面,技术的发展促进了科学理论的形成,而科学理论又反过来指导技术的进步。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 技术优先论:作者强调技术在实践中先于科学理论的发现,指出技术发明是基于生活需求的尝试与创新,而科学理论的总结建立在技术实践的基础之上。
- 改变世界的实际推手:历史表明,技术进步是社会形态变迁的主要驱动力,如农业革命、工业革命,乃至现代科技如互联网、AI的发展,皆源于技术的突破而非单纯的科学理论。
- 价值认知偏差:社会往往给予科学研究过高的赞誉,而忽视了技术发明的实际贡献。在美国等发达国家,这一现象体现为理论工作者的社会地位与经济回报不如技术创新者。
- 中国现状反思:国内科学界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导致真正推动产业发展的技术领域未得到应有的重视与资源分配,造成实际贡献与社会评价的错位。

分析与延伸:

一、技术与科学的相互依存与促进

技术与科学的关系并非简单的线性因果,而是互为因果、互相促进的动态循环。技术的每一次革新都是对未知领域的探索,这些实践中的发现逐渐被抽象、归纳,形成科学理论。反之,科学理论的深化又为技术的进一步创新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可能性空间,从而推动人类文明不断前行。因此,试图割裂两者,单独讨论谁更重要,实际上是忽略了它们的本质联系。

二、技术作为实践先行者的角色

技术发明往往源自人类解决实际问题的迫切需求,如古代农耕技术的出现解决了食物生产问题,工业革命的技术创新推动了生产力的飞跃。这些实践中的摸索与创造,即便在缺乏系统科学理论支撑的情况下,也能实现重大突破。这说明,技术本身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自主演进能力,是推动社会进步的直接力量。

三、科学崇拜与技术低估的社会现象

社会上存在的对科学的过度崇拜,有时会导致对技术成就的低估,尤其是在教育体系和文化观念中。这种倾向可能导致资源配置的失衡,不利于培养实践能力和技术创新。实际上,技术领域的突破往往是经济增长和社会变革的关键,应给予其应有的重视与支持。

四、中国科技发展的反思与调整

在中国,近年来虽然科学界受到了较多的关注和宣传,但实际上,技术领域,尤其是应用型技术的快速发展,才是国家实力增强的直观体现。因此,应重新审视科学与技术的地位,调整政策导向,加大对技术创新的支持力度,鼓励产学研深度融合,确保技术发明者得到应有的认可与回报,以实现科技与经济的良性互动。

总结:

综上所述,技术与科学作为人类进步的双轮驱动,各有其独特价值和作用方式。过分强调科学而忽视技术,或将两者对立起来,都是片面且不利于整体发展的。正确的做法是认识到技术的实践先驱作用及其对科学理论形成的推动,同时给予技术创新应有的尊重与激励,促进科学与技术的和谐共生,共同推动社会的持续进步。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十二年前最想要的玩具终于到手了本来应该是件很开心的事情满怀期待的等快递等了一整天对不起是我太天真了是我忘了这世界上有很多人是没良心的真的被无良卖家坑得一点好心情
  • 修道在修什么,修道首先就是在修心。 修道首先要有一个修道的心,有了道心什么都能得到。修道其实就是在修心。比如,怎么做人,怎么做一个好人。不是一时就能提高,是循
  • 宁静的日子,碧空万里云海,放下所有匆忙,穿过草木长河。微风裹着花朵的馨香,安静的远眺青山浅墨,不理时间喧嚣,不问红尘是非,共赏云卷云舒斜风细雨落日红霞,人生如此
  • 【#值得买才是618# AMD 锐龙 R5-5600X 盒装CPU处理器( 6核12线程、3.7GHz)999元 包邮】有赖于全新的 Zen3 架构加持,基于
  • 在他的证词中,德普承认了一些糟糕的事,但这也是为了博同情,是一场他煞费苦心想要展示魅力和谦恭的戏码。截至周一晚上,这位58岁的演员在该平台账户上获得了160多万
  • 八字短句文案 1、岁月为证,奋斗不止 2、以梦为马,不负韶华 3、凛冬散尽,星河长明 4、愿尝年华,不问来意 5、雾霭已开,清风徐来 6、年少欢喜,喜欢少年
  • (图一) #马尔代夫 #马尔代夫酒店 #马尔代夫旅行 #蜜月旅行 #马尔代夫蜜月旅行 #海岛度假游#KinKrit[超话]#其实kin有太多回复的方式但是他选
  • 14日一早,深圳公布了管控细节,阐释“深圳速度”“效率就是生命”——封闭式管理不是不能进出,而是实行严格围合管理,全市全面实行“居民白名单制”管理,每户每2至3
  • 肖虎:今日运势小吉,多多努力,减少抱怨,会有目标,变得主动。肖猪:今日运势小吉,和别人看齐,会提升动力的,伴侣懂得安慰,情绪会变好。
  • 特斯拉CEO马斯克周四表态将全球裁员;美国监管机构称2月以来有关特斯拉的投诉增加了一倍多;特斯拉必须在6月20日前回应关于自动驾驶制动的问题;马斯克收购推特更进
  • 16.城市慷慨整夜光 如同少年不惧岁月长17.我是一支没有感情的冰淇淋18.请带上128G的胃跟我走19.生死有命,胖瘦在天20.布置作业:今晚想我21.“虚度
  • 期间,王扶林问了陈晓旭关于《红楼梦》里,一个很刁钻的问题,陈晓旭居然答对了,这让王导很诧异,更是对她刮目相看。 就这样,陈晓旭饰演了林黛玉,成为最经典的林
  • 图一这一系列非常受好评;图二内容稍微深一点,她现在四年级看刚好;图三的dork diaries 她从一二年级就特别喜欢,现在看也是津津有味,属于内容浅显而能吸引
  • [2022]刘宇宁开始推理吧|刘宇宁刘下来刘宇宁说英雄谁是英雄|刘宇宁白愁飞[中国赞]#刘宇宁白愁飞# [中国赞]#刘宇宁说英雄谁是英雄# [中国赞]#凝聚v
  • 【迷惑帖】认识的第三天,我们发生了关系,他休假,本来想带我去海边玩,可是不巧的事码头没有开门,他带我去吃了午餐逛了会街,他突然和我说,你的头发好香啊,我们在公园
  • 【今晚20点付定】线下要19.8大洋一只的,今晚折合11.5拿下云南白药 牙膏*4支共420g+牙刷2支+限量牙线50支【46】他家是国货老牌子了,知名度hin
  • 당과 국가와 고민을 함께 하며 온 나라 인민이 떨쳐나섰다 량심의 선택 경애하는 김정은동지께서는 다음과 같이 말씀하시였다. 《애국의 마음은
  • 希望你两天之后可以有除了读书之外的事做考哪不重要,好坏不重要大好的人生在前面我有时候很羡慕你,从小得到了很多的爱所以你有棱角,但是太刺了会扎到身边人也不需要磨太
  • 当我们总是在执着纠结一个人爱不爱自己的时候,不要去问他,也不必去要一个回答。如果你表现和过去一样,他又怎么会注意到你,对你在意。
  • 苏州浪琴腕表维修【服务热线:400-6590-877】在线预约【敬邀访问网点:江苏省苏州市工业园区苏州中心办公楼】此三只一套之「浪琴表优雅传奇纪念珠宝表」可说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