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着周末带孩子去玩儿锦会农场~
原本觉得最近还有点儿早,树和草还黄黄的
没想到农场里的活动满
运动会参加了,小朋友超级多啊~
pizza做了(窑烧pizza),2分钟就烤好一个披萨
大鹅赶了(萌宠运动会),虽然没夺冠但乐在其中~
粘土做了,eason第一次做鸟窝~
无动力乐园里各种可以攀爬的滑梯,地形钻洞,秋千沙坑真的玩得不亦乐乎~
萌宠乐园里还有很很多小动物都可以投喂孔雀,大鹅,兔子,骆驼…
向日葵餐厅里有很多的宝宝餐~超级满足小孩子的胃口~早餐是自助,午餐和晚餐也有供应~这里的蔬菜都是绿色有机的,好吃还健康
农场采摘最近有草莓还有一些蔬菜
… #生活的模样##萌娃养成记##遇见美好##带娃日常##周末去哪儿# https://t.cn/A6aaBEAi

#【天气资讯】# 中国天气网特别策划 全球经历新的史上最热年、美国夏威夷野火吞没整个度假城镇、我国接连遭遇极端暴雨寒潮事件……短短一年之内,各国极端天气频现,全球变暖带来的气候危机日益凸显,再次给人类敲响了警钟。今年世界气象日的主题是“气候行动最前线”,积极采取行动应对气候变化,已经成为全球共识。中国天气网联合国家气候中心推出特别策划,全面梳理我国1951至2023年气温大数据,深入解读73年间我国冷暖之变,共同探讨如何有效应对气候危机。

世界气象组织(WMO)发布的最新报告显示,2023年是全球有气象记录以来的最热年份,全球近地表平均温度比工业化前水平高出约1.45℃。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数字距离2015年《巴黎协定》制订的温升1.5℃控制目标,仅有一步之遥。2023年7月,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在一份声明中称:“全球变暖的时代已经结束,全球沸腾的时代到来了。”

我国也不例外。2023年,我国平均气温达到10.7℃,刷新了2021年才创下的最暖纪录,成为新的“史上最热年”。从1951年至2023年逐年平均气温的演变也可以看出,我国变暖趋势明显,尤其是21世纪以来气温显著上升。73年来最热的三个年份,正是刚刚过去的三年(2021年、2022年从季节来看,我国春、夏、秋、冬四个季节也都在变暖,其中冬季变暖趋势最明显,但年际波动也较大。最暖的春季和夏季均出现在2022年,最暖的秋季出现在2023年,最暖的冬季则出现在2016年。

中国气象局气候服务首席专家周兵一直密切关注着我国的气候变化,他表示,我国平均气温上升速率高于同期全球平均水平,八大区域(华北、东北、华东、华中、华南、西南、西北和青藏地区)平均气温均呈上升趋势。其中青藏地区升温速率最大,平均每10年升高0.37℃;华北次之,平均每10年升高0.33℃。华南和西南地区升温幅度相对较缓,平均每10年分别升高0.18℃和0.17℃。

21世纪以来极端暖事件频发 破纪录已成常态

对于普通公众而言,平均气温的变化相对来说是温和的、不易察觉的,而极端气温的变化更直观,也更能被真真切切地感受到。

比如2023年初夏,华北、黄淮地区接连遭遇五轮高温热浪过程,其中端午节假期(6月22日至24日),北京南郊观象台连续三天最高气温达到或超过40℃,是该站有气象记录以来第一次出现。那个异常“火热”的端午假期,应该让很多当时身处北京的人印象深刻。

再比如,2022年6月至8月,我国中东部大范围高温天气过程持续79天,中央气象台发布了自《中央气象台气象灾害预警发布办法》制定以来首个高温红色预警。重庆北碚连续两天日最高气温达到45℃,网友们直呼北碚被晒成了“北焙”。

中国天气网统计了我国所有国家级气象站最高气温极值出现的日期,发现近七成的站点都集中在21世纪。尤其近三年,最高气温打破历史纪录的站点达到了503个,其中近六成站点的最高气温都超过了40℃。

不仅白天更热了,晚上也更热了,而且热得更夸张。我国超八成国家级气象站最低气温的最高纪录出现在21世纪,而近三年,最低气温最高值打破纪录的站点更是高达714个,这一数字比以往任何一个十年的总和还要多。以重庆沙坪坝站为例,2022年之前,该站最低气温的最高纪录为32.8℃。但在2022年7月至8月的高温过程中,这个纪录先后六次被打破,最后定格在了34.9℃,将原纪录提高了整整2.1℃。

为何气候变暖却仍被“冻哭”?极端冷事件频数减少 但其强度并未减弱

相信很多人都会有这种感觉:现在夏天更热了,但冬天并没有更暖和,被“冻哭”也是常有的事儿。事实确实如此。据周兵介绍,21世纪以来,我国极端冷事件的数量有所减少,但强度并未减弱。

数据也能印证这一点。我国所有国家级站点最低气温极值出现的日期,主要集中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21世纪以来,气温打破最低纪录的站点数量明显减少,但值得注意的是,强度强、范围广、影响大的强寒潮依然时有发生。

2023年12月14日至17日,我国遭遇历史同期综合强度最强的寒潮过程。北京0℃以下低温累计时长超300小时,是1951年有完整记录以来12月最长连续低温。

2023年1月下旬,三次寒潮接连袭击我国,黑龙江漠河市阿木尔镇劲涛气象站最低温度达到零下53℃,刷新我国有气象记录以来历史最低气温值。

2021年11月4日至9日,我国遭遇全国型寒潮天气过程,其综合强度指数达到历史第四位。

2016年1月20日至25日,BOSS级寒潮席卷我国,广州出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首场降雪。

2008年1月10日至2月2日,我国南方连续遭遇四次低温雨雪冰冻天气,由于正值春运高峰,影响范围之广、强度之大、持续时间之长,达百年一遇。

强寒潮是在打脸全球变暖吗?两者并不矛盾

强寒潮时不时就来刷存在感,人们不禁要问,说好的全球变暖呢?其实,全球变暖与强寒潮并不矛盾。周兵表示,全球变暖并不是普遍而均匀的升温,而是热得更极端,冷得也更极端。全球变暖背景下北极出现明显增温,大气经向型环流更加突出,这些都有利于强寒潮的出现。

北极地区是全球气候变化响应最敏感的区域,增温速度是全球的2至3倍。在增温趋势下,北极涡旋减弱,对极涡内的冷空气控制力也相应减弱,因此极地冷空气更容易分裂南下影响我国,形成寒潮。

全球变暖还会导致大气变得不稳定,经向型环流更加突出,也就是高压脊更强,低压槽更深。低压槽就像在不同纬度地区之间架起了一座滑梯,冷空气更容易顺着滑梯倾泻而下,深入南下影响我国,带来剧烈降温;而在高压脊控制下,气温又会一路攀升,经常暖到破纪录。这也正是近年来我国秋冬季经常遭遇极端冷暖转换的主要原因。

2023年12月,我国大部地区就遭遇了冷暖急转。以河北石家庄为例,12月8日,石家庄最高气温达到25.5℃,打破12月最高气温历史纪录。但紧接着,气温就如坐上过山车一样,直线下降,到12月20日,最高气温降到仅零下6.3℃,累计降幅超过30℃,几天之内感觉从初夏穿越到隆冬。

类似的情况,在2022年的国庆假期也出现过。当年国庆假期前半段,我国先是经历了史上最热的国庆节,多地出现最晚高温日,然后又遭遇剧烈降温,多地最高气温纷纷打破10月最低纪录。由于降温过于剧烈,中央气象台也首次在最低气温未达指标的情况下,破格发布了寒潮预警。

气候行动最前线 我们能做些什么?

人类活动造成的变暖已导致我国气候系统多个层面都发生明显的变化。最直观的影响是极端高温事件发生更为频繁、强度更强、持续时间更长,对农业生产、能源供应、人体健康等领域均造成严重影响。随着温度升高,大气中含水量增加,极端暴雨发生频次和强度也有增强趋势。此外,高原地区的持续变暖也已经引发冰川、积雪、冻土的消融。

世界气象日历年主题很少涉及气候行动,今年的主题“气候行动最前线”也从侧面反应了气候变化带来的危机感,以及各方采取有效措施应对气候变化的紧迫性。

我国是较早参与国际气候变化科学评估的国家之一。为实现应对气候变化目标,我国成立应对气候变化组织机构,积极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应对气候变化战略、法规、政策、标准与行动。

近年来,我国政府一直实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道路。当前,我国可再生能源的装机容量居世界第一,全国林草植被总碳储量达到114.43亿吨,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覆盖年二氧化碳排放量约51亿吨,已成为全球覆盖温室气体排放量最大的碳市场。

目前,我国已经基本建成全球最大综合气象观测系统,成为唯一同时运行黎明、上午、下午、倾斜4条近地轨道气象卫星的国家,为气象预报服务和科学研究提供了有力支撑。2023年全国公众气象服务满意度为92.4分,气象信息为公众挽回损失5600亿元,气象服务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和安全成效显著。

面对愈加频发的极端灾害天气事件,当前人类社会自救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提前预警。相关统计显示,如果提前24小时预警,灾害损失就能减少30%。2015年以来,我国逐步建立了国家预警发布系统,形成了政府主导、预警先行、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防灾救灾工作机制,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作用日益凸显。同时,我国还建成了亚洲多灾种预警系统,为亚洲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提供灾害预警的技术支持和帮助。

近年来,我国各级气象部门也致力于向公众宣传气候变化现状,深入城市、农村、社区、学校,开展全方位、多角度、多种形式的科普活动,传播绿色低碳理念,唤醒公众低碳环保意识。

“全球沸腾”时代已经来临,各国应共同努力,提高防范气候风险意识,加强防范和应对能力,共同应对气候危机,减少气候变化带来的损失。而对于普通公众来说,少吃一份外卖,多一次绿色出行,节约每一滴水、每一度电,也能为应对气候变化贡献一份力量。让我们共同努力,守护地球家园!(策划/张方丽 设计/张莉 技术支持/王中秋 王妍 数据支持/张娟 胡啸 专家顾问/中国气象局气候服务首席专家周兵 支持单位/国家气候中心 )

#【天气资讯】# 中国天气网特别策划 全球经历新的史上最热年、美国夏威夷野火吞没整个度假城镇、我国接连遭遇极端暴雨寒潮事件……短短一年之内,各国极端天气频现,全球变暖带来的气候危机日益凸显,再次给人类敲响了警钟。今年世界气象日的主题是“气候行动最前线”,积极采取行动应对气候变化,已经成为全球共识。中国天气网联合国家气候中心推出特别策划,全面梳理我国1951至2023年气温大数据,深入解读73年间我国冷暖之变,共同探讨如何有效应对气候危机。

世界气象组织(WMO)发布的最新报告显示,2023年是全球有气象记录以来的最热年份,全球近地表平均温度比工业化前水平高出约1.45℃。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数字距离2015年《巴黎协定》制订的温升1.5℃控制目标,仅有一步之遥。2023年7月,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在一份声明中称:“全球变暖的时代已经结束,全球沸腾的时代到来了。”

我国也不例外。2023年,我国平均气温达到10.7℃,刷新了2021年才创下的最暖纪录,成为新的“史上最热年”。从1951年至2023年逐年平均气温的演变也可以看出,我国变暖趋势明显,尤其是21世纪以来气温显著上升。73年来最热的三个年份,正是刚刚过去的三年(2021年、2022年从季节来看,我国春、夏、秋、冬四个季节也都在变暖,其中冬季变暖趋势最明显,但年际波动也较大。最暖的春季和夏季均出现在2022年,最暖的秋季出现在2023年,最暖的冬季则出现在2016年。

中国气象局气候服务首席专家周兵一直密切关注着我国的气候变化,他表示,我国平均气温上升速率高于同期全球平均水平,八大区域(华北、东北、华东、华中、华南、西南、西北和青藏地区)平均气温均呈上升趋势。其中青藏地区升温速率最大,平均每10年升高0.37℃;华北次之,平均每10年升高0.33℃。华南和西南地区升温幅度相对较缓,平均每10年分别升高0.18℃和0.17℃。

21世纪以来极端暖事件频发 破纪录已成常态

对于普通公众而言,平均气温的变化相对来说是温和的、不易察觉的,而极端气温的变化更直观,也更能被真真切切地感受到。

比如2023年初夏,华北、黄淮地区接连遭遇五轮高温热浪过程,其中端午节假期(6月22日至24日),北京南郊观象台连续三天最高气温达到或超过40℃,是该站有气象记录以来第一次出现。那个异常“火热”的端午假期,应该让很多当时身处北京的人印象深刻。

再比如,2022年6月至8月,我国中东部大范围高温天气过程持续79天,中央气象台发布了自《中央气象台气象灾害预警发布办法》制定以来首个高温红色预警。重庆北碚连续两天日最高气温达到45℃,网友们直呼北碚被晒成了“北焙”。

中国天气网统计了我国所有国家级气象站最高气温极值出现的日期,发现近七成的站点都集中在21世纪。尤其近三年,最高气温打破历史纪录的站点达到了503个,其中近六成站点的最高气温都超过了40℃。

不仅白天更热了,晚上也更热了,而且热得更夸张。我国超八成国家级气象站最低气温的最高纪录出现在21世纪,而近三年,最低气温最高值打破纪录的站点更是高达714个,这一数字比以往任何一个十年的总和还要多。以重庆沙坪坝站为例,2022年之前,该站最低气温的最高纪录为32.8℃。但在2022年7月至8月的高温过程中,这个纪录先后六次被打破,最后定格在了34.9℃,将原纪录提高了整整2.1℃。

为何气候变暖却仍被“冻哭”?极端冷事件频数减少 但其强度并未减弱

相信很多人都会有这种感觉:现在夏天更热了,但冬天并没有更暖和,被“冻哭”也是常有的事儿。事实确实如此。据周兵介绍,21世纪以来,我国极端冷事件的数量有所减少,但强度并未减弱。

数据也能印证这一点。我国所有国家级站点最低气温极值出现的日期,主要集中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21世纪以来,气温打破最低纪录的站点数量明显减少,但值得注意的是,强度强、范围广、影响大的强寒潮依然时有发生。

2023年12月14日至17日,我国遭遇历史同期综合强度最强的寒潮过程。北京0℃以下低温累计时长超300小时,是1951年有完整记录以来12月最长连续低温。

2023年1月下旬,三次寒潮接连袭击我国,黑龙江漠河市阿木尔镇劲涛气象站最低温度达到零下53℃,刷新我国有气象记录以来历史最低气温值。

2021年11月4日至9日,我国遭遇全国型寒潮天气过程,其综合强度指数达到历史第四位。

2016年1月20日至25日,BOSS级寒潮席卷我国,广州出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首场降雪。

2008年1月10日至2月2日,我国南方连续遭遇四次低温雨雪冰冻天气,由于正值春运高峰,影响范围之广、强度之大、持续时间之长,达百年一遇。

强寒潮是在打脸全球变暖吗?两者并不矛盾

强寒潮时不时就来刷存在感,人们不禁要问,说好的全球变暖呢?其实,全球变暖与强寒潮并不矛盾。周兵表示,全球变暖并不是普遍而均匀的升温,而是热得更极端,冷得也更极端。全球变暖背景下北极出现明显增温,大气经向型环流更加突出,这些都有利于强寒潮的出现。

北极地区是全球气候变化响应最敏感的区域,增温速度是全球的2至3倍。在增温趋势下,北极涡旋减弱,对极涡内的冷空气控制力也相应减弱,因此极地冷空气更容易分裂南下影响我国,形成寒潮。

全球变暖还会导致大气变得不稳定,经向型环流更加突出,也就是高压脊更强,低压槽更深。低压槽就像在不同纬度地区之间架起了一座滑梯,冷空气更容易顺着滑梯倾泻而下,深入南下影响我国,带来剧烈降温;而在高压脊控制下,气温又会一路攀升,经常暖到破纪录。这也正是近年来我国秋冬季经常遭遇极端冷暖转换的主要原因。

2023年12月,我国大部地区就遭遇了冷暖急转。以河北石家庄为例,12月8日,石家庄最高气温达到25.5℃,打破12月最高气温历史纪录。但紧接着,气温就如坐上过山车一样,直线下降,到12月20日,最高气温降到仅零下6.3℃,累计降幅超过30℃,几天之内感觉从初夏穿越到隆冬。

类似的情况,在2022年的国庆假期也出现过。当年国庆假期前半段,我国先是经历了史上最热的国庆节,多地出现最晚高温日,然后又遭遇剧烈降温,多地最高气温纷纷打破10月最低纪录。由于降温过于剧烈,中央气象台也首次在最低气温未达指标的情况下,破格发布了寒潮预警。

气候行动最前线 我们能做些什么?

人类活动造成的变暖已导致我国气候系统多个层面都发生明显的变化。最直观的影响是极端高温事件发生更为频繁、强度更强、持续时间更长,对农业生产、能源供应、人体健康等领域均造成严重影响。随着温度升高,大气中含水量增加,极端暴雨发生频次和强度也有增强趋势。此外,高原地区的持续变暖也已经引发冰川、积雪、冻土的消融。

世界气象日历年主题很少涉及气候行动,今年的主题“气候行动最前线”也从侧面反应了气候变化带来的危机感,以及各方采取有效措施应对气候变化的紧迫性。

我国是较早参与国际气候变化科学评估的国家之一。为实现应对气候变化目标,我国成立应对气候变化组织机构,积极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应对气候变化战略、法规、政策、标准与行动。

近年来,我国政府一直实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道路。当前,我国可再生能源的装机容量居世界第一,全国林草植被总碳储量达到114.43亿吨,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覆盖年二氧化碳排放量约51亿吨,已成为全球覆盖温室气体排放量最大的碳市场。

目前,我国已经基本建成全球最大综合气象观测系统,成为唯一同时运行黎明、上午、下午、倾斜4条近地轨道气象卫星的国家,为气象预报服务和科学研究提供了有力支撑。2023年全国公众气象服务满意度为92.4分,气象信息为公众挽回损失5600亿元,气象服务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和安全成效显著。

面对愈加频发的极端灾害天气事件,当前人类社会自救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提前预警。相关统计显示,如果提前24小时预警,灾害损失就能减少30%。2015年以来,我国逐步建立了国家预警发布系统,形成了政府主导、预警先行、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防灾救灾工作机制,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作用日益凸显。同时,我国还建成了亚洲多灾种预警系统,为亚洲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提供灾害预警的技术支持和帮助。

近年来,我国各级气象部门也致力于向公众宣传气候变化现状,深入城市、农村、社区、学校,开展全方位、多角度、多种形式的科普活动,传播绿色低碳理念,唤醒公众低碳环保意识。

“全球沸腾”时代已经来临,各国应共同努力,提高防范气候风险意识,加强防范和应对能力,共同应对气候危机,减少气候变化带来的损失。而对于普通公众来说,少吃一份外卖,多一次绿色出行,节约每一滴水、每一度电,也能为应对气候变化贡献一份力量。让我们共同努力,守护地球家园!(策划/张方丽 设计/张莉 技术支持/王中秋 王妍 数据支持/张娟 胡啸 专家顾问/中国气象局气候服务首席专家周兵 支持单位/国家气候中心 )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究竟是什么样的魅力使其从区域众多项目中脱颖而出,引领着城市住宅的走向?  掌柜点评:  1、品牌:首入武汉,时代中国全新力作面市  2、区位:不限购潜力板块,现
  • #百闻不如一见是肖战啊[超话]#专注自家 专注基础【今日代发】2021年5月16日 23点00截图1⃣️【在/待播剧】 斗罗10万+播放昨天54.4亿 今天
  • 觉得这次果的solo曲不是那种传统似洗脑的旋律也不是路人一听就能一下子觉得好听的“口水”歌我觉得更多像是他的喃呢他的嗓音、歌词、旋律都娓娓道来般就像是与粉丝的对
  • 没有素质的人真的是怎么教都教不会她们怎么做人一大清早来到教室,学生就告状,由于教室坏了扇门,周末有人进来把三组学生(一共四组)的桌子都踩了,全是脚印。没想到轻轻
  • !今天没时间回家午休了[困][困][困]吼我爸妈车上放的歌居然嫌烦 不是很理解大家代购这么大的吗?
  • 连九溪这种游人很多的游客道都出现野猪了,以后爬山走野路要特别小心了。有两三年没见了,我也差不多有这么久没有长距离的登山徒步了,还好上周走路环西湖,运动量还跟得上
  • 太久没有这么酣畅淋漓地看完一本书了还是在大学期间借睡在我下铺的兄弟排解时光之际看了几眼《平凡的世界》电视剧 就一直耿耿于怀但又不敢随便看破坏了曾经的那种算不上神
  • 问我 飒飒老公和华晨宇你选谁?我会毫不犹豫选飒飒老公。
  • 夕阳和烟花都是极致的浪漫 跟着大家一起蹦一起摇 真的很好 期待下一次的音乐节!朋友讲,按原设定不同族的处理或许选别个族裔更合适,而且他有个极其神似的人
  • 这位网友提出了四点理由,一是,目前晋南地区【#临汾#:解放路高架桥工程施工正酣】近日,由中铁二十一局集团承建的临汾市区解放路高架桥工程正在紧张施工中。#临汾身边
  • )#刘冠佑Neil[超话]##刘冠佑0514生日快乐# 冠佑Neil1⃣9⃣岁生日快乐希望在19岁这一年你能过得像烟花一样绚丽虽然在通往梦想的道路上会充斥着许多
  • 当我们身处逆境的时候,正是生活用它残酷的一面在激励我们成长,做出更多优秀的学生夏季毕业涂鸦班服图案款式。生活对谁都不可能永远慈眉善目,我们总会在向着班服设计梦想
  • 鼋头渚为世界三大赏樱胜地之一,目前适逢樱花节期间,天气也在多日阴雨后放晴,来此赏花的游人乌泱乌泱的多。在伊人舫,白天可乘一艘摇橹船或快艇,游赏诗意如画的湖畔风光
  • [二哈]能遇上这样一个暖男老公,唐嫣也是好福气了~罗晋现身新剧《落水者 》开机仪式,身穿衬衫配西裤,尽显成熟稳重,在剧中他将饰演一名律师,这是他从未挑战过的角色
  • #梁祯元# [可乐]#梁祯元开麦强者# 210509 【饭拍预览】210509 Interprak 线下签售会推主告诉祯元推主明天有考试祯元:明天还能来吗?©️
  • 金发拉比:【这才是真正的赵老哥[哈哈][哈哈],老赵喜欢高位接力,出手最低几千万的,因为资金体量大的哦,1000万左右的几乎都是马甲[二哈][二哈][二哈]】
  •     按照中国的历史,先有油灯,再有蜡烛,东汉晚期三国时期是灯烛混用的时期,西晋以后,蜡烛就逐渐成为主流,所以,我们发现铜灯的顶峰是在汉代,汉代以后就很少在看
  • #名侦探柯南# #柯研日历# 不同于时常用小号摸鱼的赤井秀一,也不同于经常有阴谋论传出的詹姆斯,卡迈尔可以说是非常老实的了。☀️可以叫我岸妹,身边朋友都这么叫我
  • 像霞光一样,Like the sun!我对你就是招摇过市和明目张胆的喜欢。The rhythm af life should be to keep happy
  • 手足动,乐其中。手足动,乐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