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8月,曾克林派出2营4连深入日军腹地,偷袭日军控制的唐山华新纺织厂,竟然一枪未开,搞到5000多匹优良布匹,足够冀东部队的战士过冬用了,还可以分给些贫苦百姓。

1942年初,八路军冀东分区12团采取灵活的游击战术持续打击日寇,给敌人一次次沉重的打击。1942年7月,12团团长曾克林率部来到河北滦东地区为扩大抗日根据地,于18日在甘河槽附近隐蔽设伏,一举击毙了日军2个中队和伪军2个营的兵力,取得了一场来之不易的大胜。

甘河槽大捷让12团在滦东地区迅速站稳了脚跟,也鼓舞了当地老百姓抗日的信心,为了拥护抗日八路军的决心,老百姓甚至拿出仅有的食物和衣被来支援12团。然而由于日伪军不断地扫荡、抢掠、封锁下,当地老百姓的生活极其艰苦,已经到了食不果腹,衣不遮体的状态了。

曾克林看着老百姓送来的东西,心中感动之余,当然是不会要的,甚至有为老百姓解决温饱衣着的想法。12团和日寇几场大战后,团里的各类物资已经不多,由于日寇的封锁,部队的后勤供应无法得到保障,曾克林唯有自己想办法。

7月底,曾克林率部从日伪军手中夺取来了很多粮食,解决了12团的温饱问题,还把一部分粮食分给了贫苦的老百姓。

看着战士们身上单薄的衣服,曾克林心里想,虽然现在天气还炎热,但一进入秋天,河北的天气就会进入低温,更要命的是几个月后,一旦进入冬天,该地区就会大雪纷飞,进入到冰天雪地的严寒。

没有暖和的衣服,别说和日寇打仗了,就是呆在房子里就会被冻僵了。曾克林是身经百战非常优秀的八路军将领,在未入冬前就未雨绸缪想办法找衣服了,指望冀东军分区分发衣服,还不如从敌人手中夺取衣服来得好。

经侦察,日寇控制的华新纺织厂成了曾克林的目标,但华新纺织厂位于日寇控制的唐山,那里到处都有重兵在看守,夺取衣服谈何容易?

确实是不容易,但这恰恰是曾克林的高明之处,经曾克林缜密侦察和慎重研究得出,唐山华新纺织厂位于日寇控制的中心地带,自日寇控制即日起,我八路军并没有实施过大规模交战。

长时间没有战斗,日寇必然认为我军不敢贸然深入,更想不到我军在炎热的夏天会偷袭纺织厂,夺取过冬的衣服,所有日寇控制的华新纺织厂必然会防御松懈。

有了想法后,曾克林叫来了2营教导员刘光涛商量对策。刘光涛听了要深入腹地,夺取敌人的纺织厂后,有些摸不着头脑问:“团长,天气那么炎热,夺取冬天的布匹干什么?”曾克林笑着说:“你都认为不切合实际吧?那么鬼子的想法也是一样的,我们就是要打敌人一个措手不及。”

刘光涛经过提醒,明白了团长的意思,马上回答道:“团长,夺布任务交给我吧,保证完成任务。”说完就带着2营4连和高衡游击队来到唐山北部的上、下尤个庄先隐蔽下来。

刘光涛驻扎下来后并不着急,而是进行了周密的部署,首先联系了唐山内的地下党同志,动员纺织厂内的工人在厂内配合行动。另外派出侦察班,乔装打扮成群众的样子,摸清我军偷袭和得手后撤退的路线,还有敌人驻守的布防。

很快地下党同志传来了消息,厂里受压迫的工人都愿意配合八路军的行动。另外侦察班也报告了敌人的布防,果然如曾克林所料,厂里驻守的日寇只有10个左右,而且城内的布防也是十分松懈,基本上形同虚设。

在得知厂里的布匹衣物众多后,刘光涛大喜,在地下党同志和当地群众的帮助下,迅速组织了一支超过500多人的“搬布大军”,连同带领的部队,人数更是接近800余人。

8月初的一个深夜,刘光涛派出1排打头阵,在厂里工人的帮助下,1排从事先挖好的洞中进入了厂内,1排战士迅速解决了正在睡觉的4名哨兵,并进入日寇宿舍,把房子里的日寇迅速解决掉,行动悄无声息地进行着。

在工人的帮助下,1排打开厂门。刘光涛带着大军进入了厂里,看着车间内的一摞一摞的布匹,还有制作好的大衣,战士们双眼放光,兴奋到说不出话。工人们见了八路军,也是异常兴奋,在工人们的帮助下,搬布大军有的推着手推车来装,有的直接抱起几捆就走。

刘光涛指挥着众人悄悄地排着队撤退,2排战士则是在各个路口进行侦察敌情。搬运衣服布匹持续了2小时,厂里的5000多布匹,以及各种衣服全部搬空。

佛晓,日军得知纺织厂被八路军偷袭,马上集结大军开着汽车来追剿,然而追了上百公里也没有发现八路军的踪影。殊不知八路军早已料到日军会追,已经借着青纱帐沿着小路回到了安全地带。

曾克林见不废一枚子弹,就带回这么多布匹和衣服,连忙称赞刘光涛道:“可以啊,你小子立了大功,冀东的战士冬天不用挨冻啦,还可以给贫苦的百姓发一些。”

刘光涛挠头笑着:“还不是团长厉害,老谋深算,未雨绸缪,又有老百姓的全力配合,这次大获胜利的成果,都是军民同心,其利断金的结果!”

#菜地的快乐##成长##回忆[超话]##生活[超话]##思考[超话]##花生##拔花生#
喜欢田地、喜欢花生,皆有迹可循。



我喜欢田地,喜欢田地上的播种、浇水、除草、施肥,尤其喜欢收获。

可能是,小时候关于田地的回忆,都很美好,带着甜甜的味道吧,以至于我一直想要追回那份记忆、那种甜蜜。

因为小时候我爸妈是双职工,我们一家常住在厂里,虽然是农村户口,却没有真正种过地,

至少我印象里对于种地的印象极浅,反而帮亲戚、拔野菜的记忆更深刻些。

而有关花生,绝对是其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秋天每到花生成熟的季节,我的生活里一定有一段是与花生相关的。



有一段记忆尤其深刻,

一大家子人去四舅家的花生地里帮忙拔花生,

四舅家的花生种在菜地里,我们老家一般把地分成两类,一类面积较大浇水不便,用来种植粮食类作物如小麦,我们常把它叫做麦地,

一类面积较小地势低洼附近有溪水流淌浇水方便,用来种植蔬菜瓜果,我们称作菜地,

我是极喜欢菜地的,因为菜地蔬果种类繁多,土壤湿润肥沃,蚯蚓、毛虫更是常客,

旁边的水渠或是小溪总是潺潺流水,为干燥的季节送上一份清爽,

总之,菜地在我看来极富野趣,我在菜地里总能玩得欢畅,

而且一块平整的田地上会集中十几、甚至几十户人家的菜地,相隔很近,又是乡里乡亲,自然经常会打个照面、拉个家常,

在菜地里劳作总是伴随着说笑,气氛也显得格外轻松惬意。

又是一年收花生的时节,爸爸妈妈带上我赶回老家帮三舅四舅收花生,

我年龄小自然是负责玩的,我和四舅的女儿、五舅的儿子,年龄相仿,我们三个总能玩到一块,大人团聚的日子,也成了小孩子们的狂欢,

在家里歇歇脚,一行人或背着锄头或拿着耙子或提着竹篮或拎着竹凳,浩浩荡荡地从四舅家的后门走上田埂,再沿着长长的田埂径直朝南沟的菜地走去,

到了菜地,工具往地头一撂,挽起裤腿就下了花生地,

两个人从南边开始,另外两边个人从北边,相向着拔起了花生,

我们会专门挑选下过雨的日子来拔花生,土地潮湿松软,拔起来轻松不说,花生落得也少,

一个人在前面把花生拔出来,一簇簇地堆放在一起,黄绿色的花生叶侧躺着,根上一串串白色的花生耀眼夺目,看得人忍不住会心一笑,又是一个丰收年呀,

另外一个人坐在竹凳上,把花生一把一把从根上拽下来,扔进旁边的大提篮里,

哗哗啦啦,是一颗颗花生落在篮子里的声音,仿佛金币不间断地掉落进衣服兜里一般,让人喜不自禁。

大人汗流浃背地蹲在菜地拔花生,我们仨小不点也不闲着,

鞋子一脱,两只脚像灵活的泥鳅一溜烟跳到水渠里,一溜烟踩在黏糊糊的泥巴堆里,一溜烟又跑到花生地里,忙着戏水、玩泥巴、捉蚯蚓,

背景乐一定是我们的大呼小叫和串串铜铃般的笑声,那个年代没有玩具,大自然里的一切就成了我们的玩具。

正玩得起劲儿,大人们就起身努力伸展一直蜷曲的身体,然后两手一齐使劲把一篮篮装得满满当当的嫩花生,从花生地里搬运到地头的田埂上,

“穿上鞋子,准备回家喽,回家煮花生吃”,

我们仨意犹未尽,但是也不得不停下来,赶忙穿上鞋子,追赶大人的步伐,

随着我的奔跑,耳边额前的碎发也随着秋风荡来漾去,路边的黄色小野花也被我身后带起的风摇得东扭西歪,

我边跑边向后看,生怕自己被他俩赶超,边跑边笑,边笑边跑。

到了四舅家的院子,大家不约而同来到水缸边,拿起水瓢舀上一瓢井水咕咚咕咚地灌进肚子,井水冰凉顺滑,一下子让人解了酷热的暑气,

接着往院子里树底下的靠椅上一摊,耷拉着手脚好好放松一下。

四妗却不闲着,把竹篮里的花生倒出一半,泡在大水盆里,刷洗几下,再舀上清水淘洗两遍,灶台上起锅烧水煮花生,

不一会儿满院便飘起花生和花椒的咸香味,让人忍不住咽了咽口水,

直到现在我还是很喜欢吃煮花生,尤其是刚挖、裹着泥土的嫩花生,

壳是软软的,花生米呈白色,煮过十分入味,咸香中透着花生甜嫩的口感,好吃极了。



还有一段与花生有关的记忆,也很特别,每每想起总能令我翘起眉梢和嘴角。

长久以来,我家还有拾花生的传统,因为我们住的家属院离黄河滩不远,

黄河滩是由河沙堆积而成,而沙地最适合种花生,所以初秋的黄河滩上一望无际全是绿色的低矮的花生秧,

9、10月份花生成熟的季节,则是这里最忙碌的时候,花生收割机、拖拉机、三轮车来来往往,

还有成群结队拾花生的人从四面八方赶来,趁着花生刚收完,赶在下雨前,把落在土里的花生捡拾走,既可饱口福,又可省钱,一举两得。

恰巧我们家属院里就有这么一帮热衷于拾花生的人,我家也算其中之一。

一说第二天要去拾花生,前一天晚上肯定要早早上床睡觉,睡个好觉,第二天早早起床,匆匆忙忙垫巴点什么就出门了,

要赶在太阳只发出亮光、没来得及发热的时候赶到花生地,尽可能延长拾花生的时间,

因为一旦到了正午,太阳毒辣耀眼,晒得人只想瘫着时,也就该收工回家了。

这天早上,我们带上两个提篮、三个花生耙、一个铁锹、两个蛇皮袋子、一兜西红柿、一大瓶水,坐上我爸的红色五菱摩托车,出了门。

骑了不短的时间,随着我们翻过一道护城堤坝,出现在眼前的是一马平川的黄色、绿色的平地,一直绵延到很远很远,直到被河对岸凸起的大山悄悄拦截,

平地上,三五成群的人或低头寻找或蹲在地上翻找,这就是花生地了,

我们比较外行,不懂哪块地花生多,但是我们会看,看哪块地拾花生的人多,自然说明这块地花生落得多,

于是我们找准地方,拿起耙子、篮子就开始刨,

耙子翻两下,就从平平无奇、松松软软的沙土地里蹦出一个黄白色的花生来,

那一刻仿佛捡到了金子,眼前的土地也似乎被涂上了五彩斑斓的颜色,因为它蕴含了太多触手可得的宝物,

一瞬间因为奔波而焦躁的心一下子跟着兴奋起来,这恐怕是拾花生最大的乐趣吧。

我和我妈就在这块地上来来回回地刨着,头都不抬、目不转睛,篮子里的花生也慢慢从一颗到两颗,从一层到两层,

突然听到我爸在远处大喊,“快过来!”

这跟我爸一贯以来的沉稳话少极不相称,我和我妈相视一笑,“一定是你爸发现了什么好东西,你快去看看。”

我立马撂下手里的工具,飞奔而去,

只见我爸手里拿着铁锹佝偻着背一下一下地挖着什么,走近了我才看得真切,不由得跟着上蹦下跳、高兴地大声呼喊,“妈!快来快来!”

随着他的铁锹一上一下,地上渐渐出现一道沟壕,在沟壕的一侧越来越多的花生从沙土里露出来,

而这些花生一个挨着一个,组成了一道塞满花生的隧道,隧道的底端是个大大的“仓库”,“仓库”里也被花生塞得满满当当、严丝合缝,

原来我爸挖到一个装满花生的老鼠洞,

一口气挖完,我爸这才直起腰,把铁锹插在土地上,一只手扶在铁锹上一只手叉着腰,眉头上提、呲着牙笑,满是抑制不住的喜悦与兴奋。

那一次,我没再用过花生耙,就用手拘着把花生一捧一捧运进袋子里,

那一次,我们收获整整一个半蛇皮袋的花生,绝对是绝无仅的,而且还是又大又饱满的那种,

那一次,正午没到我们就骑着摩托车喜滋滋地返航了。

从那之后,我爸就迷上了打老鼠洞,但是再没中过一次,仅此一次,但一次也就足够了,足够回味好久好久。

总之,

我依然喜欢田地

依然喜欢花生

只是,

亲人不再团聚

爸妈不再年轻

老家的胡同

故乡前依大清河,背靠溢流洼,其实就是在河滩上立村。为防水患,宅基地都较高,村边新拓出来的住户,都要从低洼处垫上来。记得小时候,还没有用上机动机械,都是用独轮车从很深的取土坑里往上推。邻家二爷生活辛苦,舍不得雇人推土,就自己用篮子担,每天天不亮,一根扁担,两土篮,从深坑里一步一步的蹒跚而上,吱呀…吱呀,几年的时间,竟用肩膀担出了一处六间房的宅院。垫块宅基不容易,公共空间就局促拥挤,一条条的胡同,连着不宽且不齐整的街道。

(一)

老家的那条胡同很窄,不足两米,自行车相遇,必须下车避让。如果是小拉车或小推车进胡同,定要先看看对头有没有来车,如果有,就要等一等,先出再进。农忙时节,人家门口经常会停着拉车,卸粮食,晒好的麦子,掰下的玉米,带秧的花生等等农作物,或扛或抱或提,都要搬进院子里,胡同窄,小拉车直接拐进院里,不可能。这时候,胡同基本就堵死了,想过去,帮忙卸车是最好的选择。

胡同窄,最怕遇到狗、蛇、刺猬等让人害怕的东西。前邻大伯家养了一条大黄狗,经常卧在门洞里看家,虽然平常温顺,经过时也让人心虚胆小。有一次,我晚上回家,经过他家门口,大黄狗呼的窜出,汪汪叫着追我,吓得我逃进家门,一头扎进母亲怀里,浑身筛糠发抖,第二天,便发起了烧,昏迷了三天,听奶奶说,把方圆十里会叫魂的能人都请到了,才把我的魂儿找回来,从那以后,我便落下一个怕狗的毛病,直到今天,连女儿家的小泰迪,我都躲着。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后邻养了几只鹅,有一只特别凶,经常霸占胡同,喜欢低下头,伸长脖子张大嘴,扑棱着翅膀,呃呃呃的叫着追人。每次放学回家,我都要和这家伙斗智斗勇一番,多是提前拿上个木棍,如果忘了,没拿,就抡书包,要是书包也没带,就比划比划武打动作,大声喊叫着,加速跑过。想来,好像没有被追上过,当然也没有被它用嘴拧过。

胡同窄也有窄的好处。一是幽静,除了打香油的拨浪鼓声和卖豆腐的棒子声,很少外人来喧闹。二是安全,没有车马的危险。但是苦了那些骡呀、驴呀的,出院就是一次行为艺术,我牵骡、驴、马出院,头和脖子出门后,它便需要思考一下了,如果前腿再出来,就撞墙了,往往是一个跳跃带转身,体操的动作。还有一个好处,就是与邻胡同的人家好交流,站在梯子上,使劲喊,有什么事直接说。记得东胡同的邻家大哥,曾经是民兵连长,有一年过年,初六、初七的样子,大早晨的,我就听到他大声的喊我的乳名,我跑出去一看,东面墙上露着他半个身子,见我后,咚咚咚地扔过几个东西来,捡起一看,训练用的手榴弹,呵呵。

(二)

家乡的胡同很长。说很长是有一点儿夸张,但在儿时的记忆里,长度抵得上半个村,用了很大很大的努力,才走出胡同,看到外面世界的精彩。小时候,最不愿意去打酱油醋,当时村里有一处合作社,在村东边,有几百米吧,一般的消费都去那儿,我感觉我努力长了很久才超过柜台。站柜的有一个高个子的大婶儿,一见我就夸我长得俊,也不管有什么人在场,搞得我好害臊,脸通红。我家落在胡同靠北,去学校,下地干活都往北,记忆中,往南多是去合作社,往南的路显得很长,每次去合作社,我总是磨磨蹭蹭的,感觉走好久才出胡同。

1976年地震,我很怕单独进胡同,感觉胡同那么长,生怕跑不到家,就被砸在胡同里,有一次玩的嗨,回家已是傍晚,都回家吃晚饭了,我等了好久也没有等到个伴儿,感觉胡同越来越像吃人的大嘴巴,伸出长长的脖子,鼓了几次勇气,也不敢往里闯,竟唔唔的哭了,还是母亲担心等不及,出门找我,才把我接回家。

最怕过麦收。麦子晒好了要入囤。经常是车到胡同口,然后往家扛。父亲扛大袋,我扛小袋,还是压的直不起腰来,越挺不直越累,越累越挺不直,我常暗暗地牢骚,我这当老师的命,却当起了搬运工!大哥教我背,把粮袋从肩上移到了后背,轻松一点儿,但仍然步履蹒跚。看着父亲宽厚的肩膀,稳健的步伐,我还是努力跟上,哪怕踉踉跄跄,只是感觉胡同那么长,那么长。

初中,我考上了县二中,住校,一周回家一次。初三上学期,不小心,腿部生成了溃疮,父亲埋怨学校门诊给我治坏了,坚持要我回家让村里的二爷治(本地有名的赤脚医生)。于是我每天骑车往返50多里路,奔波于学校和家之间,近三周。当时正值冬天,天亮的晚。每天,母亲早早地起床,给我做一大碗鸡蛋羹,把馒头或饼子掰成小块,泡进羹里,看我热热乎乎的吃完,穿上棉袄,带上棉帽子,推车出门。天很黑,胡同里更黑,尤其是无月的日子,母亲总是陪我推车到胡同口,目送我闯进漫漫黑夜。母亲不善言辞,很少说话,最多嘱咐一句“慢着点儿”。我不敢回头看,我知道母亲矮小的身影一定会站着,看着我远去,一直到看不见。那时,我感觉胡同好长 、好长,母亲的目光又把胡同再延长,再延长,让我一辈子都走不出去,生怕丢失了故乡。

(三)

家乡的胡同阴凉。因为胡同窄,阳光直射的时间本来就很短。后来,随着农村生活条件改善,胡同两边不少人家翻盖了房子,重砌了院墙,感觉整天都是阴凉,无非是剪影似的背阴从西墙跳到东墙,变魔术似的。如果赶上阴天,也就没有了阳光,没有了背阴,漫天灰蒙蒙的。我喜欢下雨。胡同虽窄,收水面积可不小,地形又是明显的南高北低的坡,很快会形成哗哗地水流,我和姐姐或玩伴会带上草帽,披上块塑料布,光着脚在胡同里玩水。雨稍大,家家的水口眼就形成了一个个小瀑布,哗哗地往外喷涌。我和z就拿两块砖头去堵住,憋一会儿,再拿开,看水噗噗地喷出。雨停了,水流不停,我们就叠纸船,看纸船顺流而下,很快撞墙翻船。童年呀,就这么随着水流流走了,也不知道去了哪里,落户于哪一家。

年长一些,不会再玩水了。但我还是喜欢下雨天,喜欢坐在门槛上,看雨,或稀、或密、或急、或缓地落下,打湿了东墙,再打湿了西墙,像是任性地涂涂画画。我经常会想起《雨巷》,或许在等待一个打着油纸伞,结着愁怨的,丁香一样的姑娘。

(四)

“小巷,又弯又长,……我用一把钥匙敲着厚厚的墙(顾城)”。“家在梦中何日到,春生江上几人还?(卢纶)”。我已经没有勇气再次走进老家的胡同了,即便想起,胸膛也咚咚作响。

我走出了小巷,却走进了迷茫,路好像越来越宽,有时,心却无处安放。

我走出了小巷,走进了阳光,把阴暗看成了风景,有时,心却不免荒凉。

我走出了小巷,走进了远方,把诗写成歌,把歌唱嘹亮,有时,心却感觉流浪。

我走出了小巷,却跃不过家乡的矮墙,

我走出了小巷,却学会了回望,

那是故乡的炊烟,

那是游子的忧伤,

那是父亲的背影,母亲的目光,

那是我魂牵梦绕的地方。

跋:过年,大姐聊起了老家,眼睛湿润,说胡同北头一家的房子塌了,把胡同堵死了。胡同曾经热热闹闹的,住过十几家,五、六十口子,现在,冷清的很,仅剩大嫂一家四口了,老家的院墙倒掉了,荒凉的让人心酸。 https://t.cn/8FZbdLu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胡歌电视剧#✘#胡歌电影#蒲公英 · 程灏仙剑奇侠传一 · 李逍遥新聊斋志异 · 宁采臣天外飞仙 · 董永别爱我 · 徐风少年杨家将 · 杨延昭•杨六郎射雕英
  • 不懂的人觉得和这个星座恋爱是玄学;因为他们可以冰冷的拒人千里之外,又可以一秒莫名心动问你要不要在一起;他们可以给爱情规定严谨的条条框框,也可以打破规则和一个不符
  • 李承铉在演播室看着老六的一件件迷惑操作,失望得说不出话来,做了很久心理建设才说:现在小屋内的男女关系都是未确定状态,任何人都有权力去选择和了解其他异性,但老六没
  • 谁知有天狗仔突然曝出——大明星被人按在墙角,男人咬住她耳垂,眼底狂热缱绻,嗓音低哑吼出,“谁让你撩完就跑的?谁知有天狗仔突然曝出——大明星被人按在墙角,男人咬住
  • 你的工作很努力!最近真是又热又潮啊!没有风!今天,我做了我的第一次,卡拉OKLive!我当时有点紧张!我的声音听起来几乎要掉出来了(>_<)。xxx
  • 马上又到了重温真爱至上的日子了 虽未能有幸经历电影里那样的浪漫 但追求浪漫 至死不渝 很想裹着围巾穿着大衣走在大雪纷飞的街道 有闪闪发光的圣诞树 有亲
  • 这些特点,本该是社会关爱老年世界的理由,可在骗子眼里,哪有什么道德视角,只有利欲熏心,老年人的弱点就是他们处心积虑坑蒙拐骗的切入点。此次全国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
  • priest的所有文里我最爱的就是过门,她实在好爱写完人,而我就不喜欢,我还是更喜欢她的早到中期的文,镇魂,过门,六爻,或许还有1.0的烈火浇愁。但是我好喜欢好
  • 跑男第四季又火热开跑了,名牌也撕了起来,在看帅哥美女撕名牌大战的同时,各位妹纸们有没有注意到自己身上也沾满了“气血不足、月经不调、面色萎黄、皮肤松弛、心烦不眠、
  • 晚上看了解说的最好的我们,“最好的我们之间隔了一整个青春”22岁说青春结束实在是太早,我还有一个青春的时间可以变成更好的我自己!不结婚,自己一个人,买个小房子,
  • 随便说说公司养孩子好不好,看忙内的身高就知道了基本上长得高就肉蛋奶睡眠不够也至少会长到一米八之前帽把地养得挺好的,结果到划就不行了,在公司长大的小孩基本都一米七
  • 葉巧琳(Mischa)昨日到新城電台宣傳新專輯《NEVER TOO LATE, MY PATH Mi WAY》新碟好似一本雜誌包含過去3年的歌曲加不少靚相,包括
  • 12代英特尔®酷睿™i9-12900H颠覆性的性能核/能效核混合CPU架构14核心20线程COREIntel 7制程工艺5.0GHZ睿频频率至高可达 双显三模自
  • 已播剧有:(陈情令)(王牌部队)(余生,请多指教)(斗罗大陆)#这就是街舞5[超话]##王一博这就是街舞# #王一博# 王一博,著名青年演员、歌手、职业摩托赛
  • 一个多月的时间,随着书亭的安装、图书的投放,诚信书亭吸引了不少居民。一个多月的时间,随着书亭的安装、图书的投放,诚信书亭吸引了不少居民。
  • 进门就准备了上海标志的大白兔奶糖+以小笼包为灵感的糕点+鎏金酒,很有上海的特色,房间的View也不用说了,整个陆家嘴的景色尽收眼底,坐着喝喝酒看看窗外的景色就很
  • [太开心][太开心] 对于孩子来说,关于人生,我所知道的一切都来于童书。有时候累的时候想要轻松一下,什么都不想做,这也是唯一我希望被理解的事。
  • ”这是说,出家后,对于原本是婢女的,也要称为“大姊”不得呼为“婢”。至于有人理解的,皈依、出家都是大丈夫行,所以女性发大心也是大丈夫,不需要用“师姐”这样的柔性
  • 在大环境改变的时候,要追随内心的声音,去做正确的事情,才能拥有正确的人生。想你了,可能是大姨妈来了太脆弱可是依然不敢联系你突然明白了为什么有时候越说有事打电话越
  • 南辕北辙就会让人背道而驰,越下功夫错的越厉害,而“心外求法”也会让人变成看似在勤奋修行佛法、其实是在搞“相似佛法”。释迦牟尼佛的教法中有“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