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的修道者,就是靠这「12种心法」,进入“虚极静笃”的大定境界!#佛道双修#

1. 一灵独觉法

即当做工夫时,宜绝念忘机,静心定神;提防动心起念,惟有一灵独耀,而归真返;此时便易入无为正定,山河大地。十方虚空,尽皆消殒,归於寂灭。在一灵独耀境中,不可动心思量,才涉思维,便成剩法。故宜念起即觉之,心动卸止之。心本虚灵不昧,於修静定工夫中,固须制其外驰;然不可入於昏沉寂灭;宜贯注全神,集中一点,并保其一灵惺惺之境,妄心欲动时,即伏之不动,妄心已动时,即制之不动。要去欲起时,即摄令不起,妄念已起时,即予觉破,令不续起。故古谓:「不怕念起,只怕觉迟。」「念起是病,不续是药。」念念觉破,便自可至无念矣。无念便无心,无心便近道,且亦登堂入室矣。当一心散乱,幻想与杂念纷起,生灭不停时,宜急用斩截法,截断诸心,打杀万缘。使心住心位,境住境位,心不外缘而内寂,境不内扰而外静。及至一尘不染、一念不生时,则自虚灵不昧,澄澄自知,虽寂寂而常惺惺,虽惺惺而常寂寂;一灵独耀,神光晔煜,而得大自在力。正如郁山主所说在:「我有神珠一颗,久被尘劳关锁;一朝尘尽光生,照破山河万朵。」此即为一灵独耀说法也。修道而能至一灵独耀,便能「入色界不被色惑,入声界不被声惑,入香界不被香惑,入味界不被味惑,入触界不被触惑,入法界不被法惑。」(临济语)无入而不自得也。在此境界中,「言语道断,心行处灭,」最易体认天理。彻识仁体,明心见性而与道合真。孔门「慎独」之功,亦即在求能保此一灵独耀之灵明也。孟子倡「良知」,阳明承之倡「致良知」,均系此一静极通神工夫。故曰:「心至无心神自定,一灵独耀遍乾坤。」

2. 泯外守中法

儒门以「执中」为心法,并以中庸之道为天下後世倡。老子以「守中」为心法,丹道门庭修 更有「守中」与「守中黄」一诀法,心口相传。佛家亦倡「中道」,主舍空有二边而行中道,最後虽主「中亦不立」,即中亦应舍,然仍以得证中道为修证要妙。故亦可以说,守中为叁家共法。泯外守中之先,第一步须行「制外存中」法,制外所以令外不入内,守中所以令内不缘外。泯外则不用强制防治外尘之干扰,而外境自泯,外泯则内景之中体自见。天地有天地之中,宇宙有宇宙之中,人心有人心之中,理事有理事之中;得其中,固执而守之,守而勿失,便入道矣。丹道派则须配合八卦五行以「规其中」,复以中为玄牡之门,乃天地之根;故以「中窍」为千古不传之「圣窍」与「道窍」。守之可应天地之中与宇宙之中,得到人心与天心合一、及人心与道心合一之境界,因之而神化万千也。

3. 冥心守一法

仙经曰:「子欲长生,守一当明。」叁家圣人教人,除以中为道体外,又复以一为道体。道本虚无。大而无外,小而无内;惟在此虚无中,有宇宙天地万物,若无「中」则上下左右,运行生息,俱无由立,亦无由维系而至於不坠不灭。虚无不可穷不可见,以一见之。仙经谓「守一存真,乃能通神」者在此。老子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叁,叁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万物生於一,一生於道,故守一即可至於道。老子又曰:「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王侯得一以为天下贞。」一者道之始生,而为万物之母,故老子又有「守母」之训,庄子有「我守其一、而处其和」之训。守一为得一之阶梯,乃入道之不二法门。冥心於一,合气於淡,则不二叁,心不二叁即定;行者於此,宜将牙关咬紧,死尽偷心,冥合於一,此为定心妙法。孟子曰:「天下乌乎定?定於一。」俞真子曰:「人心乌乎定?定於一。」一心不动,一念不生,即自得定。惟心不冥极,杂念纷起,根尘不净,难得见一,一不可见,又乌乎守?乌乎定?一者道体,人与天地万物之共性,见一即见道,亦即佛家之见性工夫。心一冥极,则自「灵台一而不桎」(庄子语),而清虚澄澈;便即见一,亦即见性,迄乎见性,便即入道。迄与道合,一亦不立,性亦不立,而其极於无。宇宙天地万物人我,打成一片,而复归於浑沌无我之境界。

4. 系心守窍法

守中守一,为无形无相无位之道法,此守窍法,则为有形有相有位之道法。夫人心好动,易向外驰放,难得片刻安住;欲其冥极,殊不易言,於此时便可用系心守窍法。系心守窍,亦即儒门之「收放心」工夫。当做工夫时,一觉此心已放,便应即予收回,系於窍中。初时,一住即放,一放即收;再收再放,再放再收;久久纯熟,自不驰放散乱,佛遗教经谓:「制心一处,无事莫办。」心念一动,制令不起,微嫌有强勉意。佛家修止,有「系缘止,制心止,体真止」叁止法,均所以息妄想颠倒,归於一切处无心、无念、无欲、无为,而以得解脱也。系心守窍,上丹田、中丹田、下丹田均可守,初步则均以守下丹田为通则。惟亦有初下手即教令守眉间,泥丸者,此亦名守黄庭法。亦有教守鼻柱、绛宫、气海、海底、命门者,尤以教守玄关法为最神秘。故古真谓:「道法叁千六百门,人人各执一苗根,谁知些子玄关窍,不在叁干六百门。」盖以「此窍非几窍,乾坤共合成。」故不可指。工夫到时,方得见得知也。道家守窍法,均有口诀,有工程,有火侯,有符度,有证验,有境界;惟此则过来人自知,不足以为外人道也。

5. 虚心实腹法

老子曰:「虚其心,实其腹。」壶子谓「心不虚则神死,腹不实则命危。」心不虚极,则不能空灵,亦不能清明在躬。心无一物则物泯,心无一念则念泯,心无一理则理泯,心无一事则事泯;如此则自一尘不染,万境诸寂,心法双泯,能所两忘:而入於无何有之乡矣!无论用空心空境法、存心存境法,或存心空境法、存境空心法,总以求此心之能虚极静笃,空灵神明为要妙。至於「腹」字,乃指丹田,五行之土,为人之命宝。道家秘传有「积气实腹法」,有「聚气实腹法」,腹实即所谓「丹田有宝」也。丹田有宝後,尚有「采药」「过关」「服食」「温养「沐浴」「还丹」「神化」诸法,法各有诀。实腹者「坤」腹,虚心者「离」心;故有「实阴服食」与「取坎填离」之方;此亦为交合心肾、变换阴阳之诀法。故曰:心处神来合,腹实命不枯。

6. 心息相依法

即做功夫时,心不易制服,亦不易系住,欲其息诸乱想杂念,入於静定境中,了不可得。於是而可采行此一工法,使心相依於息。相守於息。息行心行,息住心住,息运心运,息止心息。心息相合,则心息一体。玄门有住息法,止息法,住心法,止心法;乃呼吸控制、气脉控制、心理控制、精神控制之要道。迄乎万境皆寂,一念不生,人法两空,能所双泯时,使得见性入道,且自有「一阳来复後,天地尽皆春」之境界。此法初入手时,可与「凡息」相依,进乎中乘,可与「胎息」相依,迄乎上乘,可与「真息」相依。真息乃先天息法,似有息而实无息,似无息而实有息,并使此息与天地之息合,而人心亦自与天地之心合矣。行此法切不可用心去依,而以「似在相依似不依,似不依时又似依」为诀窍。修行人,开始亦可由通行之「数息法」与「听息法」入门,久久纯熟,再求次第深入。

7.凝神寂照法

凝神寂照法则非在凝「凡神」,而在凝「元神」。凡神与元神之分,过来人皆可顿悟。寂照法初步可自寂照「凡窍」入手,久久不摇不动,即可产生元阳,激发真气。再上一乘,则可凝元神而寂照「玄元窍」(亦有以玄元窍为「玄关」者),此易入大定而生起「真火」,亦称「神火」。(真火与凡火有别。丹家炼药。多误认凡火为用,大误。)此火能起死人而肉白骨;有回天之功。惟不知「止火」之诀者,则易走火入魔,甚至火炽焚身,使人丧身失命,故修行人,又须懂得「防危杜险」之法。古者,圣人虚其心而实其照,凝其神而寂其照;并以此为得静定之要法。静极则生意盎然,定极则别有天地;此不可思议境界,与佛家之寂灭境界,大有径庭。禅宗修四禅八定九次第定,可由之而胡心见性;惟与丹道门庭之定法有别,道门此法之诀要,主在「凝神所以内定其心,寂照所以内回其机。」邵子谓「一念回机,即同本得。」此诀主在有「回机」之妙用,不但可藉真阳与神火之生,可回其生机;且可藉「人天合发」兴「人神感应」之理,而回其天机,复其本体。正所谓「回机一蹴透三关,枯树逢春花满山」老是。凝神之功力,不可思议,古谓「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正可为此一工法注脚。经曰:「祗灭动心,不灭照心。」寂照之要,在常照常寂,常寂常照;尤须体认─「凝以不拟而凝,照以无照而照」之妙义!否则差之毫厘,失以千里矣。

8.回光返照法

回光法乃做功夫时,宜收拾精神,依照太乙金华宗旨所示:「于万缘放下之时,惟用梵天∴字,以字中点存眉心,以左点存左目,右点存右目,则人两目神光,自得会眉心。眉心即天目,乃为三光会归出入之总户。」(按∴字即梵天伊字,谓日月天罡在人身。总户为丹书所谓日月合壁处。)收拾精神,乃所以使周身之精气神聚于一处;回光乃所以使天地阴阳之气无不凝,而日月天罡之光无不合。故经曰:「专一回光,便是无上妙谛。回光既久,此光凝结,即成自然法身。」「光已凝结成法身,渐渐灵通欲动矣,此千古不传之秘也。」天地万物莫不有光,人身亦有光;心有心灵光,性有性灵光,脑有脑神光人佛家称头光),五官百孩,莫不有能,莫不有神,亦莫不有光;得其神则生,失其神则死;其于光也亦然。回光即所以外回宇宙之光,内回心性之光,外回自然所发之光,内回形体所潜之光,会于眉心,而住于泥丸;使内外之光,合而为一圆光。同时,并行返观之法。返觏之法,乃所以用观以养其神光也。天玄子谓:「玄门有「三回光法」「五返观法」,向极秘惜不传。盖「一念回光」,可直夺天地之机!专一返观,可即透造化之体。」惟均须于心境两空,一念下生时,方能修持有得,故亦为寂心正法。佛家天台宗主止观双修,有三止三观法,极为详密;禅宗主观心参究,密宗主观想持明,华严主法界澄衬;凡此均为观字法门工夫。诀法虽异,迄乎得道,则一也。

9.息心止念法

人之心无时不动,动则散乱,而万念纷飞,幻想交织,无时或静。动一分妄念,则损一分真气;多一分清静。即添一分元阳。欲得其本心,全其真阳,则须寂其心,死其心,使一心不动,万念俱止,心寂则念自止,念止则心自寂。心静为心,动则为念;念者,人。二心也。一心即正,正者,止于一也;二心即魔,魔者,其鬼如麻似粟也。人之所最难降服者,即此魔心用事。即心为圣,即心为魔;即心是佛,即心是贼。经谓「心为贼王」,擒贼先擒王,修道先降魔:故丹书首重降心一诀,而佛祖亦以「加何降服其心」为教。禅宗「牧牛」之说,道家「牧马」之说,旨均在降服其心,便能自息而止于静也。古真谓「心死则神活,心活则神死。」即是为寂心法说教。寂心之法,一者寂其心体,二者寂其心机。心体寂则机自不生,心机寂则念自不起。古真又谓「心杀境则僊,境杀心则凡。」此即是教人、心不为境转,心不为物迁,心不为欲动,心不为理驰;而能转境转物,寂欲寂理。佛家戒贪、瞋、痴者,以其足以害心也。故宜万尘扫尽,一物不留。空室道人智通曰:「尽道水能洗垢,谁知水亦是尘,直饶水垢顿除,到此亦须洗却。」这即是教人凡情与圣解俱宜舍却。柱杖应舍,法亦应舍,以至通体空无;以本来无一物也。人能寂心止念,则自可入于无思无虑、无忧无惧、无欲无为、无念无心之境地,此为三家入圣之要功。故曰:「心中无一物,乾坤自在闲。」

90%的修道者,就是靠这「12种心法」,进入“虚极静笃”的大定境界!#佛道双修#

1. 一灵独觉法

即当做工夫时,宜绝念忘机,静心定神;提防动心起念,惟有一灵独耀,而归真返;此时便易入无为正定,山河大地。十方虚空,尽皆消殒,归於寂灭。在一灵独耀境中,不可动心思量,才涉思维,便成剩法。故宜念起即觉之,心动卸止之。心本虚灵不昧,於修静定工夫中,固须制其外驰;然不可入於昏沉寂灭;宜贯注全神,集中一点,并保其一灵惺惺之境,妄心欲动时,即伏之不动,妄心已动时,即制之不动。要去欲起时,即摄令不起,妄念已起时,即予觉破,令不续起。故古谓:「不怕念起,只怕觉迟。」「念起是病,不续是药。」念念觉破,便自可至无念矣。无念便无心,无心便近道,且亦登堂入室矣。当一心散乱,幻想与杂念纷起,生灭不停时,宜急用斩截法,截断诸心,打杀万缘。使心住心位,境住境位,心不外缘而内寂,境不内扰而外静。及至一尘不染、一念不生时,则自虚灵不昧,澄澄自知,虽寂寂而常惺惺,虽惺惺而常寂寂;一灵独耀,神光晔煜,而得大自在力。正如郁山主所说在:「我有神珠一颗,久被尘劳关锁;一朝尘尽光生,照破山河万朵。」此即为一灵独耀说法也。修道而能至一灵独耀,便能「入色界不被色惑,入声界不被声惑,入香界不被香惑,入味界不被味惑,入触界不被触惑,入法界不被法惑。」(临济语)无入而不自得也。在此境界中,「言语道断,心行处灭,」最易体认天理。彻识仁体,明心见性而与道合真。孔门「慎独」之功,亦即在求能保此一灵独耀之灵明也。孟子倡「良知」,阳明承之倡「致良知」,均系此一静极通神工夫。故曰:「心至无心神自定,一灵独耀遍乾坤。」

2. 泯外守中法

儒门以「执中」为心法,并以中庸之道为天下後世倡。老子以「守中」为心法,丹道门庭修 更有「守中」与「守中黄」一诀法,心口相传。佛家亦倡「中道」,主舍空有二边而行中道,最後虽主「中亦不立」,即中亦应舍,然仍以得证中道为修证要妙。故亦可以说,守中为叁家共法。泯外守中之先,第一步须行「制外存中」法,制外所以令外不入内,守中所以令内不缘外。泯外则不用强制防治外尘之干扰,而外境自泯,外泯则内景之中体自见。天地有天地之中,宇宙有宇宙之中,人心有人心之中,理事有理事之中;得其中,固执而守之,守而勿失,便入道矣。丹道派则须配合八卦五行以「规其中」,复以中为玄牡之门,乃天地之根;故以「中窍」为千古不传之「圣窍」与「道窍」。守之可应天地之中与宇宙之中,得到人心与天心合一、及人心与道心合一之境界,因之而神化万千也。

3. 冥心守一法

仙经曰:「子欲长生,守一当明。」叁家圣人教人,除以中为道体外,又复以一为道体。道本虚无。大而无外,小而无内;惟在此虚无中,有宇宙天地万物,若无「中」则上下左右,运行生息,俱无由立,亦无由维系而至於不坠不灭。虚无不可穷不可见,以一见之。仙经谓「守一存真,乃能通神」者在此。老子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叁,叁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万物生於一,一生於道,故守一即可至於道。老子又曰:「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王侯得一以为天下贞。」一者道之始生,而为万物之母,故老子又有「守母」之训,庄子有「我守其一、而处其和」之训。守一为得一之阶梯,乃入道之不二法门。冥心於一,合气於淡,则不二叁,心不二叁即定;行者於此,宜将牙关咬紧,死尽偷心,冥合於一,此为定心妙法。孟子曰:「天下乌乎定?定於一。」俞真子曰:「人心乌乎定?定於一。」一心不动,一念不生,即自得定。惟心不冥极,杂念纷起,根尘不净,难得见一,一不可见,又乌乎守?乌乎定?一者道体,人与天地万物之共性,见一即见道,亦即佛家之见性工夫。心一冥极,则自「灵台一而不桎」(庄子语),而清虚澄澈;便即见一,亦即见性,迄乎见性,便即入道。迄与道合,一亦不立,性亦不立,而其极於无。宇宙天地万物人我,打成一片,而复归於浑沌无我之境界。

4. 系心守窍法

守中守一,为无形无相无位之道法,此守窍法,则为有形有相有位之道法。夫人心好动,易向外驰放,难得片刻安住;欲其冥极,殊不易言,於此时便可用系心守窍法。系心守窍,亦即儒门之「收放心」工夫。当做工夫时,一觉此心已放,便应即予收回,系於窍中。初时,一住即放,一放即收;再收再放,再放再收;久久纯熟,自不驰放散乱,佛遗教经谓:「制心一处,无事莫办。」心念一动,制令不起,微嫌有强勉意。佛家修止,有「系缘止,制心止,体真止」叁止法,均所以息妄想颠倒,归於一切处无心、无念、无欲、无为,而以得解脱也。系心守窍,上丹田、中丹田、下丹田均可守,初步则均以守下丹田为通则。惟亦有初下手即教令守眉间,泥丸者,此亦名守黄庭法。亦有教守鼻柱、绛宫、气海、海底、命门者,尤以教守玄关法为最神秘。故古真谓:「道法叁千六百门,人人各执一苗根,谁知些子玄关窍,不在叁干六百门。」盖以「此窍非几窍,乾坤共合成。」故不可指。工夫到时,方得见得知也。道家守窍法,均有口诀,有工程,有火侯,有符度,有证验,有境界;惟此则过来人自知,不足以为外人道也。

5. 虚心实腹法

老子曰:「虚其心,实其腹。」壶子谓「心不虚则神死,腹不实则命危。」心不虚极,则不能空灵,亦不能清明在躬。心无一物则物泯,心无一念则念泯,心无一理则理泯,心无一事则事泯;如此则自一尘不染,万境诸寂,心法双泯,能所两忘:而入於无何有之乡矣!无论用空心空境法、存心存境法,或存心空境法、存境空心法,总以求此心之能虚极静笃,空灵神明为要妙。至於「腹」字,乃指丹田,五行之土,为人之命宝。道家秘传有「积气实腹法」,有「聚气实腹法」,腹实即所谓「丹田有宝」也。丹田有宝後,尚有「采药」「过关」「服食」「温养「沐浴」「还丹」「神化」诸法,法各有诀。实腹者「坤」腹,虚心者「离」心;故有「实阴服食」与「取坎填离」之方;此亦为交合心肾、变换阴阳之诀法。故曰:心处神来合,腹实命不枯。

6. 心息相依法

即做功夫时,心不易制服,亦不易系住,欲其息诸乱想杂念,入於静定境中,了不可得。於是而可采行此一工法,使心相依於息。相守於息。息行心行,息住心住,息运心运,息止心息。心息相合,则心息一体。玄门有住息法,止息法,住心法,止心法;乃呼吸控制、气脉控制、心理控制、精神控制之要道。迄乎万境皆寂,一念不生,人法两空,能所双泯时,使得见性入道,且自有「一阳来复後,天地尽皆春」之境界。此法初入手时,可与「凡息」相依,进乎中乘,可与「胎息」相依,迄乎上乘,可与「真息」相依。真息乃先天息法,似有息而实无息,似无息而实有息,并使此息与天地之息合,而人心亦自与天地之心合矣。行此法切不可用心去依,而以「似在相依似不依,似不依时又似依」为诀窍。修行人,开始亦可由通行之「数息法」与「听息法」入门,久久纯熟,再求次第深入。

7.凝神寂照法

凝神寂照法则非在凝「凡神」,而在凝「元神」。凡神与元神之分,过来人皆可顿悟。寂照法初步可自寂照「凡窍」入手,久久不摇不动,即可产生元阳,激发真气。再上一乘,则可凝元神而寂照「玄元窍」(亦有以玄元窍为「玄关」者),此易入大定而生起「真火」,亦称「神火」。(真火与凡火有别。丹家炼药。多误认凡火为用,大误。)此火能起死人而肉白骨;有回天之功。惟不知「止火」之诀者,则易走火入魔,甚至火炽焚身,使人丧身失命,故修行人,又须懂得「防危杜险」之法。古者,圣人虚其心而实其照,凝其神而寂其照;并以此为得静定之要法。静极则生意盎然,定极则别有天地;此不可思议境界,与佛家之寂灭境界,大有径庭。禅宗修四禅八定九次第定,可由之而胡心见性;惟与丹道门庭之定法有别,道门此法之诀要,主在「凝神所以内定其心,寂照所以内回其机。」邵子谓「一念回机,即同本得。」此诀主在有「回机」之妙用,不但可藉真阳与神火之生,可回其生机;且可藉「人天合发」兴「人神感应」之理,而回其天机,复其本体。正所谓「回机一蹴透三关,枯树逢春花满山」老是。凝神之功力,不可思议,古谓「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正可为此一工法注脚。经曰:「祗灭动心,不灭照心。」寂照之要,在常照常寂,常寂常照;尤须体认─「凝以不拟而凝,照以无照而照」之妙义!否则差之毫厘,失以千里矣。

8.回光返照法

回光法乃做功夫时,宜收拾精神,依照太乙金华宗旨所示:「于万缘放下之时,惟用梵天∴字,以字中点存眉心,以左点存左目,右点存右目,则人两目神光,自得会眉心。眉心即天目,乃为三光会归出入之总户。」(按∴字即梵天伊字,谓日月天罡在人身。总户为丹书所谓日月合壁处。)收拾精神,乃所以使周身之精气神聚于一处;回光乃所以使天地阴阳之气无不凝,而日月天罡之光无不合。故经曰:「专一回光,便是无上妙谛。回光既久,此光凝结,即成自然法身。」「光已凝结成法身,渐渐灵通欲动矣,此千古不传之秘也。」天地万物莫不有光,人身亦有光;心有心灵光,性有性灵光,脑有脑神光人佛家称头光),五官百孩,莫不有能,莫不有神,亦莫不有光;得其神则生,失其神则死;其于光也亦然。回光即所以外回宇宙之光,内回心性之光,外回自然所发之光,内回形体所潜之光,会于眉心,而住于泥丸;使内外之光,合而为一圆光。同时,并行返观之法。返觏之法,乃所以用观以养其神光也。天玄子谓:「玄门有「三回光法」「五返观法」,向极秘惜不传。盖「一念回光」,可直夺天地之机!专一返观,可即透造化之体。」惟均须于心境两空,一念下生时,方能修持有得,故亦为寂心正法。佛家天台宗主止观双修,有三止三观法,极为详密;禅宗主观心参究,密宗主观想持明,华严主法界澄衬;凡此均为观字法门工夫。诀法虽异,迄乎得道,则一也。

9.息心止念法

人之心无时不动,动则散乱,而万念纷飞,幻想交织,无时或静。动一分妄念,则损一分真气;多一分清静。即添一分元阳。欲得其本心,全其真阳,则须寂其心,死其心,使一心不动,万念俱止,心寂则念自止,念止则心自寂。心静为心,动则为念;念者,人。二心也。一心即正,正者,止于一也;二心即魔,魔者,其鬼如麻似粟也。人之所最难降服者,即此魔心用事。即心为圣,即心为魔;即心是佛,即心是贼。经谓「心为贼王」,擒贼先擒王,修道先降魔:故丹书首重降心一诀,而佛祖亦以「加何降服其心」为教。禅宗「牧牛」之说,道家「牧马」之说,旨均在降服其心,便能自息而止于静也。古真谓「心死则神活,心活则神死。」即是为寂心法说教。寂心之法,一者寂其心体,二者寂其心机。心体寂则机自不生,心机寂则念自不起。古真又谓「心杀境则僊,境杀心则凡。」此即是教人、心不为境转,心不为物迁,心不为欲动,心不为理驰;而能转境转物,寂欲寂理。佛家戒贪、瞋、痴者,以其足以害心也。故宜万尘扫尽,一物不留。空室道人智通曰:「尽道水能洗垢,谁知水亦是尘,直饶水垢顿除,到此亦须洗却。」这即是教人凡情与圣解俱宜舍却。柱杖应舍,法亦应舍,以至通体空无;以本来无一物也。人能寂心止念,则自可入于无思无虑、无忧无惧、无欲无为、无念无心之境地,此为三家入圣之要功。故曰:「心中无一物,乾坤自在闲。」

我觉得剧版如懿是一个很美好的人,用一生存真去伪,从始至终没有主动参与“斗”,更不曾黑化沦为“恶人”。明明是畸形的环境、制度逼得人心向恶,群芳互斗,明明如懿才是唯一的正常人啊,她不过是质本洁来还洁去。

单纯讨论角色倒也是没什么,只是最近到处都是谩骂如懿甚至谩骂周迅的视频,我还是蛮不理解的,一个已经全网下架5年的剧怎么会有这么庞大的影响力?

​当年我还写了一篇论文讨论如懿的人设,虽然因为和前司的若干协定最终没有发表出来,不过也蛮有意义的。总之,我讨厌某站上“管中窥豹”式的吐槽风气。由各种脑补生长成妖魔化的群体暴力真的够了。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而不揭穿,你就懂得了原谅的意义;讨厌一个人而不翻脸,你就懂得了至极的尊重。我从不认为我喜欢的宝贝是一个完美的人,但你让我喜欢的点足以忽略掉你的不完美。
  • 万物更新 旧疾当愈 步履不停 未来可期年年皆胜意 定不负未来思安成眷 煦暖如年为大家点播一首《好运来》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愿新的一年 心之所向 行之所往一岁一
  • 建立大队、中队、警务区、路段“四位一体”的管理责任制度,停车秩序常态管理和集中整治力度进一步加大,市民文明停车意识进一步增强,主干路慢行空间得到有效管控,重点街
  •   去年全国人大会议,她将村民、果农的心声带到现场,建议因地制宜规范商贩管理,统筹发展晨间经济,释放地摊经济的最大活力。  去年全国人大会议,她将村民、果农的心
  • 2.24[心][心][心]#翟潇闻亲爱的爸妈# [太开心]#翟潇闻李冰# @R1SE-翟潇闻 1999年出生的济南甜豆在烟花与友谊下见证20岁的小小少年一曲情歌
  • 昨天看了《你好,李焕英》太好哭了这谁能顶得住其实前半部分没有特别好笑也许是看过小品的原因或者对贾玲沈腾有更高的期待但是后半部分没有人能干着脸出影院吧我看到字幕“
  • [太阳][微风]113月市场的定性 经历了几十个选股和重新的大面积选股分析以及市场的整体节奏分析,3月市场可以定义为是经历过股灾结束后的周线,月线和季线的严重破
  • 空荡荡的城,冰冷的路上,忆起你的脸庞,我们爱的没有错,错的是时间,错的是晚遇。因为爱说话的人,本就失去了一分宁静的美。
  • 无比想念那个活泼明朗、对未来充满希望的你,可能你不会想到吧,现在的我和你那时候幻想着、渴望长大后的你自己不太一样,很遗憾没有成为你理想中大人的模样,也很抱歉在这
  • Winter is coming!the sunshine in the autumn, the squirrels are playing!
  •   美国证交会表示,将密切审查受监管实体是否采取可能使投资者处于不利地位或者过分抑制投资者交易某些证券的行为。  美国证交会表示,将密切审查受监管实体是否采取可
  • 我的Emma一个人抛下我偷偷钻到衣柜里去睡觉我好难过 分分钟给她抱出来 哼遇到了一个可爱的男孩 没啥太大波动 但他喜欢我的猫 喜欢和我看电影吃饭走路 喜欢在大街
  • [哆啦A梦花心]求索的人生,忧中有喜,喜中有忧;自强者常乐,淡薄者无愁。[哆啦A梦汗]多变的人生,哭中有歌,歌中有哭;作恶者召祸,为善者得福。
  • 正所谓,所有的成熟,都是懦弱生的茧,孙悟空的人生蜕变,可谓充满了艰辛和不易,我也从中窥见了自己成长的影子,并为之深深感动。面对孙悟空从一只顽劣的石猴到斗战胜佛的
  • 越南进口祛斑产品效果看的见我的客人用8天的产品对比效果只能说是么么哒朋友们如果你们脸上也有斑那就赶快联系我哦[勾引][勾引][勾引]con ban nao ng
  • 明朝云南诗僧”担当“作诗也有此爱好,他曾经谈到“污秽”之物入诗的问题:担当自叙其诗云:“禅若分净秽,将干屎橛、布袋里猪头,置于何处,非禅也;僧诗若无姬酒,都是些
  • 实际上并不是这样的,即便是做试管,也存在宫外孕的风险。 有些夫妻可能会以为:做试管,把结合好的受JL直接放到宫腔,就能完全避免宫外孕的发生了。
  •  这个黑头仪可以把鼻尖上的黑头也都吸出来,根本不用费那么大劲儿,反正就是轻松方便。 这款黑头仪有个最好的地方,它是可视化的,扫码安装了app以后,可以一边用黑头
  • 已经发展到瘙痒的话普通单品肯定hold不住了,使用微量弱效激素压制炎症又不会引发新的过敏,是最佳选择。所以口罩脸状况严重,是很不建议戴口罩化妆的,如果工作真的真
  • 在这些电影中,女主角几乎都是叶全真,她跟吴孟达甚至演过情侣,有不少谈情说爱的戏份。本人预测,乘风破浪的姐姐2,张柏芝,张馨予两人应该是能走到比赛最后,两人都是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