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升说话做事的能力?学会建构框架而不是盲目努力|框架思维

本书是一本教我们如何搭建认知框架的书,书中说,高手做事,都有自己的框架,而框架可以帮助我们正确地定义问题,设计策略,从而直击事物的本质。

面对熟悉的场景,框架可以帮助我们迅速做出反应,而不必惊慌失措。面对不熟悉的新情况,框架能够从旧有的知识中整合出新方法,以更高明的方式解决问题。

而建构和应用框架,是独属于我们的特殊能力,是我们应对不断变化的复杂世界的强大工具。

【楠悦读】《框架思维》.png

01、什么是框架思维

什么是框架?框架其实就是我们的认知体系,一个人的认知高度决定着我们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认知是由我们的心智模式决定。

那什么是框架思维?框架思维就是协助我们做出选择、做出判断的底层架子,我们也可称为认知框架。

比如,我们要买房,这个时候就需要我们去思考,要买在什么地方?学区房还是普通住房?附近有什么好的楼盘吗?开发商怎么样?我们的购买用途是什么?是投资还是自住房等等。

再比如,我们小区旁边有一条湖,这条湖总是发生安全事故。于是政府就在湖的旁边立了好几块牌子,写着禁止垂钓,禁止游泳,但还是有很多人在高压线下面垂钓。就在前几天我亲眼看到一个高中生,下去游泳被淹死。当然,事情经过我们无从得知,但是结果却让人惋惜。

这就是我们的认知框架不完善的结果。也就是说,认知能力不够,会影响我们对一件事情的决策,如果当时这个孩子意识到下去游泳是一件危险的事情,那么结果可能就不会是这样了。

我们无时无刻不在做决定,不管是工作还是生活,都需要我们去思考,怎么做对我们来说才是最好的选择呢?

作者说,我们的框架都是在潜意识下运作,如果你没有刻意思考,我们往往不会知道自己在某个场景下用的是什么框架,为什么用这个框架。

所以,我们需要优化我们的认知框架。作者在书中提到了3个框架的底层要素,我们可以通过这3个要素来构建我们的框架,并且这3个要素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1、因果律

什么是因果律?简而言之,就是从原因推论出结果。我们能够在行动之前,预测出每个决定可能带来的后果,从而不断修正优化自己的行动方案。

因果关系存在于一切生物之中,并且人类在一生下来就懂得某些对世界因果关系的认知,比如婴儿知道掉落的物体会垂直落下。而其他动物不会进行这种抽象的框架建构,一只狗伸出爪子就会得到奖励,但是它并不知道是因为它表现出了友好。

作者说,人类具有抽象能力,能够把因果推论转化为框架,这些心智模型就成为可供我们反复利用的模版,可以不断的应用到新环境中,她未必完美,但是灵活,可以相互替代,可以减轻我们认知负担,节约决策时间。

比如,我们的祖先猎杀一种动物以后,就会运用同样的方法猎杀其他的动物。因为他们以因果模板来进行思考,所以更善于狩猎,也更善于避险。

再比如,做饭。红烧排骨的做法是不是可以做红烧鸡翅、红烧肉呢?

那么我应该如何更好地运用因果模版进行思考呢?首先,要有因果模板意识。其次,在思考问题时要懂得如何去利用它。你可以问问自己:“发生这件事的原因是什么?我们心里对此所做的假设或解释是什么,是否正确呢?”

2、反事实思维

我们的大脑经常会脑补很多画面,设想无数的可能性,设想世界的另一番样子,设想别样的人生是怎样的。反事实思维就是以目标为导向,透过现状作出各种预想,提前应对可能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若无法想象“本来可以是什么”“已经发生过什么”,”未来可能会是什么“,我们就永远被困在“现在是什么”的此时此地之中。

当然,反事实思维取决于对因果关系的理解,让我们设想未来或假设过去,把一个场景纳入到另一个场景中。使我们能够“填补”想象世界的“空白”,也就是利用已掌握的信息来想象自己缺失的信息。如果没有因果关系,我们将被淹没在无意义的事件中无法自拔,如果缺少了反事实思维,我们将被现实所困,毫无选择的余地。

比如,麻省理工学院和其他机构做过一组实验。演示了台球在台球桌上的滚动。用一个击打另一个球,被击中的球要么进入球洞,要么进不去。研究人员跟踪记录了人们在观察台球运动时的眼神。他们发现,人们会迅速切换注意力,从视觉上想象台球可能的运动轨迹。也就是说,球手运用了反事实思维来预测球台上可能会发生的事情。

像我们知道的牛顿的苹果、爱因斯坦的光束、薛定谔的猫等等,都是通过反事实思维来帮助他们开拓了视野,最终帮助他们做出了足以改变人们对世界看法的伟大发明。反事实思维有什么优势呢?

第一,反事实思维可当作是对“因果决定论”的一种制衡。因果决定论认为道路只有一条,但是当你想象另一种可能性时,也会想到不同的原因;

第二,能让我们成为更好的因果思考者,当你看见更多可能性时,视野也会被拓宽,而不会被困于泥沼;

第三,可以变得为我所用,想象某些不存在的东西,比用纯粹的概念术语思考更容易;

第四,激活我们的隐性知识,发现更多创造性解决方案;

第五,给人一种使命感,使我们从理解转向行动,从领悟转向决策。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锻炼反事实思维呢?首先,使用“假扮游戏”锻炼我们想象虚拟现实的能力,就是通过想象来探索世界。

心理学家戈普尼克提出过一个理论,叫做“理论中的理论”。该理论认为,婴幼儿使用因果思考和反事实推理与科学家做实验时使用的并没有不同,而且他们也有自己的心智模型。她解释说,当科学家以这种方式进行推理时,人们将此定义为“研究”;而对于学步儿童,称之为“对什么都好奇”。

比如,戈普尼克做过一个实验。测试的第一阶段,一个3岁的孩子通过一个“彩多”放在一台机器上,机器就播放一首歌,这么做是在为一个猴子庆祝生日带来惊喜。这个时候,一位同事走进房间,解释说要借用机器和“彩多”,然后把他们带走了。这个3岁的小孩很失望。

结果怎么样呢?戈普尼克想了一个办法,拿了两个盒子和两块不同颜色的木块。后来这个3岁的孩子,拿盒子和木块来代替机器和“彩多”,给了猴子一个惊喜。

这个实验我们可以看出,儿童会通过玩耍,来探索世界,试图搞清楚周围的一切。他们被激发了想象力,利用想象力实现与他人的互动并更好地认识世界。

因此,戈普尼克说:“善于假扮的孩子能够更好地进行反事实推理”。他们会在玩耍中模仿成年人所展开的活动、技能,然后把游戏拓展延伸到广阔的想象世界中。

其次,应用心理预演,也就是讲故事的能力。故事就好比一个平台,使人们得以思考替代现实的场景以及在此场景中该做什么行动。有助于我们评估选择,做出决策。

3、约束

什么是约束?就是以特定的方式塑造我们反事实思维的规则和限制。作者说,只有加上规则和限制等约束条件,才能有效释放创造力,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因为我们人类的想象力是无穷无尽的,我们可以想象出无数与因果心智模型无关的现实,但是并不一定对我们会有价值。

某种意义上来说,约束释放了我们的自由,而非捆绑了手脚。比如,你是一名设计师,业主想让你帮他设计一下住宅,你问他有什么需求,业主的回答是:你看着来就行。听到这样的回答,你什么感受?我们会觉得毫无头绪,什么叫做看着来,这就是一个毫无约束的例子。

当没有约束条件的时候,往往更让我们头疼,我们不知道该如何下手。如果设计师设计出来的图业主总是不满意,那么设计师就会浪费大量的时间在这里,无法做更有价值的事情。所以,在很多时候约束会让我们更有效率。

作者说,应对约束,要收放自如,过多或过少,都不行。过多可能会错多要事,而过少会使我们无法聚焦。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第一,我们需要认识到,任何框架都有软约束和硬约束,软约束具有弹性或可改变,只需付出相当的努力即可进行调整。而硬约束是固定的、不可渗透和不可侵犯的。硬性约束是心智模型的核心,忽略它就意味着放弃框架本身。

所以,我们首先需要确保那些硬性约束,而在选择软性约束时,可以进行灵活调整。作者给出三条建议:

1.可变性:选择可以改变的约束;

2.最小变化:对约束仅做微调,而非彻底改变;

3.一致性:某个约束的改变不能与另一个约束产生矛盾和冲突。

所以,我们可以看出框架赋予我们认识能力和行动能力,它也确保我们的认识和行动的意义。但是,假如我们现有的框架无法满足需要时,我们就需要重建建构框架。

02、如何重新建构框架

作者说,有时候我们需要转换框架或建构新的框架,从而带来新的思路和一系列新的选项。人人都可以构建框架,我们只要掌握了方法,然后通过训练和不断的积累经验就可以建立新的框架,同时我们还需要对新事物持开放态度。也就是说,我们需要以积极的心态去接受新的事物。

在构建框架时,我们还需要避免框架的僵化,增强思维敏捷性,也就是保持框架的灵活性。比如,普通人会对自己的框架进行不断调整,修正,而恐怖分子把这种认知的灵活性视为堕落,而把自己构建框架中的僵化看作是纯粹和秩序的象征,因而作出很多非理性行为。

那么具体应该如何构建框架呢?作者给出了3个方法来帮助我们重构框架。

1、框架目录

框架目录就是在头脑的思维框架中能快速搜索,看是否有可行的替代框架。

比如,早上上班路上堵车,但是上班时间要到了。这个时候我们可以想想还有什么方法,可以避免迟到。比如,可以转换交通工具,坐地铁去上班。而不是傻傻地一直等着车流通行。

当使用我们的框架目录时,了解自己拥有的每种框架的优劣对于确定最佳框架至关重要。当然,我们需要确保有足够多的框架可供我们选择。

2、重新调整

就是对某个借鉴来的框架在原有的基础上重新调整。这种情况通常发生在需要重新建构框架却没有现成的替代框架可供选择时。

比如,宜家。刚开始宜家没有转型之前,销售的家居用品被视为“世代相传”。但后来在战后消费主义的浪潮趋势下,宜家改变了战略,家具可以进行廉价制造,可以像衣服一样仅在一定的期限内使用。因为宜家的家具价格实惠,可以随意更换。

宜家最初成功的关键在于,它对家具的定义和用途采用了另一种思维框架,即家具是有使用年限的,而非恒久可用。其实这一框架一直都存在,只是没有人发现而已。

3、全新框架

那如果我们不能借助既有的框架目录或利用其他框架重新进行调整呢?我们就需要创建一个全新的框架,即重新构建框架。

比如,1905年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推翻了牛顿的理论,成为物理学的新框架。狭义相对论建立在如下的两个基本公设上:

狭义相对性原理(狭义协变性原理):一切的惯性参考系都是平权的,即物理规律的形式在任何的惯性参考系中是相同的。这意味着物理规律对于一位静止在实验室里的观察者和一个相对于实验室高速匀速运动着的电子是相同的。

光速不变原理:真空中的光速在任何参考系下是恒定不变的,这用几何语言可以表述为光子在时空中的世界线总是类光的。也正是由于光子有这样的实验性质,在国际单位制中使用了“光在真空中1/299,792,458秒内所走过的距离”来定义长度单位“米”(米)。光速不变原理是宇宙时空对称性的体现,而中微子的超光速现象可能只是时空对称性的对称破缺而决不能推翻相对论(已证实该实验有误)。

在狭义相对论提出以前,人们认为时间和空间是各自独立的绝对的存在,自伽利略时代以来这种绝对时空的观念就开始建立,牛顿创立的牛顿经典力学和经典运动学就是在绝对时空观的基础上创立。

而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在牛顿经典力学、麦克斯韦经典电磁学等的基础上首次提出了“四维时空”的概念,它认为时间和空间各自都不是绝对的,而绝对的是一个它们的整体——时空,在时空中运动的观者可以建立“自己的”参照系,可以定义“自己的”时间和空间(即对四维时空做“3+1分解”),而不同的观者所定义的时间和空间可以是不同的。

该理论一经推出,物理学家们便发现它更好地解释了世界。所以,创新首先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思维过程,然后才被实例化为方程式、法律或软件等。人的整个心智模式必须改变。

作者还提醒我们说,不要执着迷信于自己的框架,而是需要接受不同的观点,听取不同的意见和建议。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构建出好的认知框架。

当然,新框架并不是简简单单就可以成功的,重新创建框架会遇到四大障碍:

首先,我们要有架构新框架的认知力,也就是从心态上接受重新创建框架这一事实,毕竟对于跨过已知的领域往往
@进乎道https://t.cn/A6XNZrou

学佛人
应当掌握的三种
说话窍诀

先讲一个故事 :

《 杂譬喻经 》上记载,
以前有只甲鱼遭遇枯旱,
湖水干涸,
不能到达有食物的水池。

这时有只大鹤来到旁边,
甲鱼求它帮助,
大鹤就把它衔住飞过都邑。

甲鱼一直不肯沉默,
不断地问 :

“ 这是什么?”

这样大鹤就开口回答,
刚一开口,
甲鱼就坠落地上,
被人们屠食。

我们不注意自己的口舌,
就和这个比喻一样,

随意开口诽谤或赞叹,
容易成为堕落之因。

下面正式讲教言的内容。

我们首先要明白什么对境绝不能诽谤,
什么对境绝不能赞叹,
什么对境应当不赞不谤,

不加任何评论,
然后按教言谨慎取舍。

这些是因果上很重要的学处,
如果取舍不对,
单单以自己的语言就会造下毁坏自他的恶业。

语言上的取舍是一个大问题,
这些方面一定要学好,
日常生活当中处处要谨慎。

如果没有正知正念,
一天以自己的口舌就可能造下弥天罪业。

首先讲不能诽谤的地方 :

不能诽谤有三种 :

不谤众望所归者,
不谤他人买卖物,
不谤慈己善知识。

不能诽谤的方面有三种,
就是不能诽谤众望所归的有德之士,
不能诽谤他人买卖的物品,
不能诽谤慈悲自己的善知识。

① 不谤众望所归者 :

众望所归者,
就是得到大众信赖的人,
包括古代圣贤,

现代的高僧大德、
世间贤善君主、
有德之士等等。

因为这些都是殊胜的功德田,
如果自己诽谤,
就会造下很严重的堕落恶趣的黑业,

而且以诽谤的影响,
会让众多本来有敬信的随学者失去信心,

断掉善根,
对他们的修行造成严重障碍。

下面讲一则
《 百业经 》中的公案 :

佛世之时,
一天目犍连以神通至地狱,
见一众生,
身体长达几由旬,
正在无间地狱中受苦。

很多狱卒拖出它的舌头铺在烧红的铁地上钉住。

有时候,
整个舌头和身体都被火烧尽,
一会儿又复活过来。

很多农夫在舌头上耕地,
耕牛和农夫的脚踏下去又抬起来,
每一步有一个兵器出来,
把舌头割成块块碎肉,

这个众生受苦难忍,
辗转翻滚,
大声号叫。

目犍连入定观察它前世的恶业因缘,
但是神通力不够,
他就回来问佛。

佛说 :
“ 这个众生曾经造过极大恶业。

往昔无失心如来出世时,
王宫里有一位三藏法师,

受到王宫上下及内外城民的恭敬供养,
衣食药物都非常富足。

后来有位罗汉法师带着五百眷属在宫中小住之后,
住到王宫外面。

这位罗汉法师,
相貌很好,
而且具有圣者德行,

所以很多人对他有极大信心,
对他作很恭敬的供养承事。

这样就引起宫中三藏法师的嫉妒。

他在众人面前诽谤说 :

‘ 那位法师已破根本戒,
他行持的不是佛法,
是外道之法,
都是邪知邪见,

你们千万不要依止,
对他恭敬供养没有利益。’

听到这话的人都信以为真,
以后很多人不再恭敬供养罗汉法师。

当然罗汉法师心里也明白原因所在,
他决定离开此地,
以免三藏法师造下更多的谤业。

王宫当中的三藏法师很高兴,
他的名闻利养也恢复如初。

但是,
他死后就堕入无间地狱,
就是现在地狱中受苦的众生。

以他无因诽谤罗汉比丘,
从无失心如来一直到现在我的教法之下,
都没有得到解脱。”

目犍连又问 :

“ 世尊,
他何时才能得到解脱?”

佛说 :
“ 将来正觉师如来出世时,
他才得人身,
在佛的教法下出家证罗汉果,
在他证果时,
也是受到众人的诽谤。

以他无因诽谤三藏法师的缘故,
生生世世中都会受到很多人的诽谤。”

凡夫如果贪著利养恭敬,
见到其他大德受到众生恭敬供养,
很容易以嫉妒而诽谤。

这样诽谤众望所归的大德,
罪过远远超过诽谤一般人的罪业。

以这个诽谤会破坏很多人的善根,
会中断弘法利生的事业等,
罪过极其严重。

《 大方广总持经 》说 :

“ 以恶眼视发菩提心人故,
得无眼报;

以恶口诽谤发菩提心人故,
得无舌报。

阿逸多!
我更不见有一恶法能过毁破发菩提心罪之重也。

以此罪故,
堕于恶道,
况复毁余菩萨等。”

( 所以,
以恶口诽谤发菩提心的菩萨,
会得到无舌的恶报。

佛说,
没有一种恶法能超过毁破发菩提心者的罪业。

以这种重罪会堕落恶道。)

这部经上又说 :

“ 尔时达摩以其恶心谤持法者,
身坏命终,
堕于地狱,
经七十劫,
具受众苦。

满七十劫已,
堕畜牲中,
过六十劫后,
值遇香宝光佛,
于彼法中发菩提心。

于九万世犹生畜牲中,
过九万世已,
得生人中,

于六万世贫穷下贱,
恒无舌根。”

《 大方便佛报恩经 》上说 :

“ 假使热铁轮,
于我顶上旋,
终不为此苦,
毁圣及善人。”

对于天下的圣贤,
对于各宗派的持教大德,
对于人们敬仰的善人,
不作随喜都不如法,

何况以恶语诽谤?

所以应如经典上这样发愿,
任何情况下都不诽谤圣人和善人。

② 不谤他人买卖物 :

《 安士全书 》中说 :

“ 名者,
立身之具。

利者,
衣食之源。

求之甚难,
坏之甚易,
于欲坏之时,
想到求者之辛苦,
忍乎不忍?……

是故坏人之名声,
隐然损自己之品望,
坏人之利者,
隐然消自己之福缘。”

( 名是立身的工具,
利是衣食的来源。

求得名利很困难,
但要破坏却很容易。

在要破人名利的时候,
想想求者所付出的辛苦,

还忍不忍心呢?

所以破坏别人的名声,
暗中实际上是损坏自己的名声,

损害别人的利益,
暗中实际是消毁自己的福因。)

所以,
于人于己,
都不应该随意诽谤别人买卖的物品。

经商的人,
尤其要注意,

因为经商和对手竞争,
为了击挎对方,
往往会诽谤对手的商品,

这样会造下很多罪业,
最后以等流果反过来会毁坏自己的名利。

我们谈论商品时,
不能没有根据随意诽谤商家的商品,
这样也是以恶心坏人名利,

心地不厚道,
会折自己的福报。

③ 不谤慈己善知识 :

善知识为我们传授能获得暂时和究竟安乐的正法,

这是大慈悲的地方,
对我们有大恩德。

对于慈悲自己的善知识,
何时都不能诽谤,

否则将会斩断解脱命根,
堕入极苦地狱之中。

《 金刚手灌顶续 》中说 :

“ 薄伽梵!
若有毁谤阿阇黎者,

彼等当感何等异熟?

世尊告曰 :

金刚手!
莫作是语,
天人世间悉皆恐怖。

秘密主!
然当略说,

勇士当谛听 :

我说无间等,
诸极苦地狱,
即是彼生处,
住彼无边劫,
是故一切种,
终不应毁师。”

( 金刚手菩萨问佛 :

如果有人诽谤阿阇黎,

他们会感受何种异熟果?

世尊告诉他 :

金刚手,
你不要这样问,
天人世间都会恐怖,

秘密主我还是对你简略说一下,
勇士应当谛听,

我说无间地狱等的极为痛苦之处,
就是他的生处,

而且在地狱中要安住无量劫,
所以任何情况下都不应诽谤自己的阿阇黎。)

下面讲公案 :

明朝汪会道,
天性颖悟,
书过目就能背诵,
八岁能写文章,

但是对老师非常傲慢,
稍不如意就背师怒骂。

一天他独坐时,
忽然打呵欠,

口中跃出一鬼说 :

“ 你本当大魁于天下,
因为嗔怒老师,
上天削去禄籍,
我也从此离去。”

说完不见。

汪会道再翻以前的书,
茫然不识一字。

所以如
《 水木格言 》所说 :

“ 不敬上师之人,
纵通百论无义,
水中枯树百年,
不会生出绿叶。”

比如善星比丘作佛侍者二十四年,
十二部经都能讲,

但心不清净对佛轻毁,
在他离佛七天之后,
就堕为饿鬼。

《 二规教言论 》当中说 :

“ 何人若不报恩德,
则彼无智无稳重,
有愧谨慎正直等,
其余诸德亦无有。”

( 如果一个人不知恩报恩,
那他不会有智慧也不会有稳重,

其余有愧、
谨慎、
正直等方面的功德也不会具有。)

以上讲了不能诽谤之处,

就是大德、
商品、
自己的善知识不能诽谤,

在这三个方面禁止任何诽谤,
如果作诽谤,
就会毁坏自己的相续。

下面是讲不能赞叹的地方。

不能赞叹有三种 :

不赞众夫所指者,
不赞自大愚昧者,
不赞幼稚之孩童。

不能赞叹的有三种人,
就是不能赞叹众夫所指之人,
不能赞叹自大愚昧之人,
不能赞叹幼稚的儿童。

① 不赞众夫所指者 :

众夫所指者,
就是触犯众怒之人。

为什么不能赞叹众夫所指者呢?

《 萨迦格言 》上说 :

“ 若人过越赞劣者,
次后自己受毁谤,
如向空中掷粪便,
其落掷者之顶上。”

如果过分赞叹下劣者,
次后自己会受到诽谤,

學佛人
三不謗
三不贊
三不贊不謗

下面三頌是語言方面取捨的教言。

先講一個故事:

《 雜譬喻經 》上記載,
以前有隻甲魚遭遇枯旱,
湖水乾涸,
不能到達有食物的水池。

這時有隻大鶴來到旁邊,
甲魚求它幫助,
大鶴就把它銜住飛過都邑。

甲魚一直不肯沉默,
不斷地問:
“ 這是什麼?”

這樣大鶴就開口回答,
剛一開口,
甲魚就墜落地上,
被人們屠食。

我們不注意自己的口舌,
就和這個比喻一樣,
隨意開口誹謗或讚歎,
容易成為墮落之因。

下面正式講教言的內容。

我們首先要明白什麼對境絕不能誹謗,
什麼對境絕不能讚歎,
什麼對境應當不贊不謗,

不加任何評論,
然後按教言謹慎取捨。

這些是因果上很重要的學處,
如果取捨不對,
單單以自己的語言就會造下毀壞自他的惡業。

語言上的取捨是一個大問題,
這些方面一定要學好,
日常生活當中處處要謹慎。

如果沒有正知正念,
一天以自己的口舌就可能造下彌天罪業。

首先講不能誹謗的地方,
不能誹謗有三種:

不謗眾望所歸者,
不謗他人買賣物,
不謗慈己善知識。

不能誹謗的方面有三種,
就是不能誹謗眾望所歸的有德之士,
不能誹謗他人買賣的物品,
不能誹謗慈悲自己的善知識。

① 不謗眾望所歸者:

眾望所歸者,
就是得到大眾信賴的人,
包括古代聖賢,

現代的高僧大德、
世間賢善君主、
有德之士等等。

因為這些都是殊勝的功德田,
如果自己誹謗,
就會造下很嚴重的墮落惡趣的黑業,

而且以誹謗的影響,
會讓眾多本來有敬信的隨學者失去信心,
斷掉善根,
對他們的修行造成嚴重障礙。

下面講一則
《 百業經 》中的公案:

佛世之時,
一天目犍連以神通至地獄,
見一眾生,
身體長達幾由旬,
正在無間地獄中受苦。

很多獄卒拖出它的舌頭鋪在燒紅的鐵地上釘住。

有時候,
整個舌頭和身體都被火燒盡,
一會兒又復活過來。

很多農夫在舌頭上耕地,
耕牛和農夫的腳踏下去又抬起來,
每一步有一個兵器出來,
把舌頭割成塊塊碎肉,

這個眾生受苦難忍,
輾轉翻滾,
大聲號叫。

目犍連入定觀察它前世的惡業因緣,
但是神通力不夠,
他就回來問佛。

佛說:
“ 這個眾生曾經造過極大惡業。

往昔無失心如來出世時,
王宮裡有一位三藏法師,
受到王宮上下及內外城民的恭敬供養,
衣食藥物都非常富足。

後來有位羅漢法師帶著五百眷屬在宮中小住之後,
住到王宮外面。

這位羅漢法師,
相貌很好,
而且具有聖者德行,

所以很多人對他有極大信心,
對他作很恭敬的供養承事。

這樣就引起宮中三藏法師的嫉妒。

他在眾人面前誹謗說:
‘ 那位法師已破根本戒,
他行持的不是佛法,
是外道之法,
都是邪知邪見,

你們千萬不要依止,
對他恭敬供養沒有利益。'

聽到這話的人都信以為真,
以後很多人不再恭敬供養羅漢法師。

當然羅漢法師心裡也明白原因所在,
他決定離開此地,
以免三藏法師造下更多的謗業。

王宮當中的三藏法師很高興,
他的名聞利養也恢復如初。

但是,
他死後就墮入無間地獄,
就是現在地獄中受苦的眾生。

以他無因誹謗羅漢比丘,
從無失心如來一直到現在我的教法之下,
都沒有得到解脫。”

目犍連又問:
“ 世尊,
他何時才能得到解脫?”

佛說:
“ 將來正覺師如來出世時,
他才得人身,
在佛的教法下出家證羅漢果,
在他證果時,
也是受到眾人的誹謗。

以他無因誹謗三藏法師的緣故,
生生世世中都會受到很多人的誹謗。”

凡夫如果貪著利養恭敬,
見到其他大德受到眾生恭敬供養,
很容易以嫉妒而誹謗。

這樣誹謗眾望所歸的大德,
罪過遠遠超過誹謗一般人的罪業。

以這個誹謗會破壞很多人的善根,
會中斷弘法利生的事業等,
罪過極其嚴重。

《 大方廣總持經 》說:
“ 以惡眼視發菩提心人故,
得無眼報;

以惡口誹謗發菩提心人故,
得無舌報。

阿逸多!
我更不見有一惡法能過毀破發菩提心罪之重也。

以此罪故,
墮於惡道,
況復毀餘菩薩等。”

( 所以,
以惡口誹謗發菩提心的菩薩,
會得到無舌的惡報。

佛說,
沒有一種惡法能超過毀破發菩提心者的罪業。

以這種重罪會墮落惡道。)

這部經上又說:
“ 爾時達摩以其噁心謗持法者,
身壞命終,
墮於地獄,
經七十劫,
具受眾苦。

滿七十劫已,
墮畜牲中,
過六十劫後,
值遇香寶光佛,
於彼法中發菩提心。

於九萬世猶生畜牲中,
過九萬世已,
得生人中,
於六萬世貧窮下賤,
恆無舌根。”

《 大方便佛報恩經 》上說:
“ 假使熱鐵輪,
於我頂上旋,
終不為此苦,
毀聖及善人。”

對於天下的聖賢,
對於各宗派的持教大德,
對於人們敬仰的善人,
不作隨喜都不如法,

何況以惡語誹謗?

所以應如經典上這樣發願,
任何情況下都不誹謗聖人和善人。

② 不謗他人買賣物:

《 安士全書 》中說:

“ 名者,
立身之具。

利者,
衣食之源。

求之甚難,
壞之甚易,
於欲壞之時,
想到求者之辛苦,

忍乎不忍?

…… 是故壞人之名聲,
隱然損自己之品望,
壞人之利者,
隱然消自己之福緣。”

( 名是立身的工具,
利是衣食的來源。

求得名利很困難,
但要破壞卻很容易。

在要破人名利的時候,
想想求者所付出的辛苦,

還忍不忍心呢?

所以破壞別人的名聲,
暗中實際上是損壞自己的名聲,

損害別人的利益,
暗中實際是消毀自己的福因。)

所以,
於人於己,
都不應該隨意誹謗別人買賣的物品。

經商的人,
尤其要注意,

因為經商和對手競爭,
為了擊挎對方,
往往會誹謗對手的商品,

這樣會造下很多罪業,
最後以等流果反過來會毀壞自己的名利。

我們談論商品時,
不能沒有根據隨意誹謗商家的商品,

這樣也是以噁心壞人名利,
心地不厚道,
會折自己的福報。

③ 不謗慈己善知識:

善知識為我們傳授能獲得暫時和究竟安樂的正法,
這是大慈悲的地方,
對我們有大恩德。

對於慈悲自己的善知識,
何時都不能誹謗,

否則將會斬斷解脫命根,
墮入極苦地獄之中。

《 金剛手灌頂續 》中說:
“ 薄伽梵!
若有毀謗阿阇黎者,

彼等當感何等異熟?

世尊告曰:
金剛手!
莫作是語,
天人世間悉皆恐怖。

秘密主!
然當略說,

勇士當諦聽 :
我說無間等,
諸極苦地獄,
即是彼生處,
住彼無邊劫,
是故一切種,
終不應毀師。”

( 金剛手菩薩問佛:
如果有人誹謗阿阇黎,

他們會感受何種異熟果?

世尊告訴他:
金剛手,
你不要這樣問,
天人世間都會恐怖,

秘密主我還是對你簡略說一下,
勇士應當諦聽,

我說無間地獄等的極為痛苦之處,
就是他的生處,

而且在地獄中要安住無量劫,
所以任何情況下都不應誹謗自己的阿阇黎。)

下面講公案 :
明朝汪會道,
天性穎悟,
書過目就能背誦,
八歲能寫文章,

但是對老師非常傲慢,
稍不如意就背師怒罵。

一天他獨坐時,
忽然打呵欠,

口中躍出一鬼說:
“ 你本當大魁於天下,
因為嗔怒老師,
上天削去祿籍,
我也從此離去。”

說完不見。

汪會道再翻以前的書,
茫然不識一字。

所以如
《 水木格言 》所說:

“ 不敬上師之人,
縱通百論無義,
水中枯樹百年,
不會生出綠葉。”

比如善星比丘作佛侍者二十四年,
十二部經都能講,

但心不清淨對佛輕毀,
在他離佛七天之後,
就墮為餓鬼。

《 二規教言論 》
當中說:

“ 何人若不報恩德,
則彼無智無穩重,
有愧謹慎正直等,
其餘諸德亦無有。”

( 如果一個人不知恩報恩,
那他不會有智慧也不會有穩重,

其餘有愧、
謹慎、
正直等方面的功德也不會具有。)

以上講了不能誹謗之處,

就是大德、
商品、
自己的善知識不能誹謗,

在這三個方面禁止任何誹謗,
如果作誹謗,
就會毀壞自己的相續。

下面是講不能讚歎的地方。

不能讚歎有三種:

不贊眾夫所指者,
不贊自大愚昧者,
不贊幼稚之孩童。

不能讚歎的有三種人,
就是不能讚歎眾夫所指之人,
不能讚歎自大愚昧之人,
不能讚歎幼稚的兒童。

① 不贊眾夫所指者:
眾夫所指者,
就是觸犯眾怒之人。

為什麼不能讚歎眾夫所指者呢?

《 薩迦格言 》上說:

“ 若人過越贊劣者,
次後自己受毀謗,
如向空中擲糞便,
其落擲者之頂上。”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通化东宝药业项目经理葛洪福告诉记者,产业园以蛋白质生物药的研发和生产为主,所有产品将在这里实现最终的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厂房车间设备运转、轰鸣不息,中溢集团(吉
  • !#崔爽[超话]#我是真佩服我们这些粉丝通过大赛去总台的这几个主播们只要他(她)们有点风吹草动比如哪个主播前一秒在哪个频道配音了 出镜了(他)们各自的粉丝下一秒
  • ps(给宋宝花的钱不止这些 啥的都有搞 只是拿了几个出来 杠精远离我)#宋亚轩[超话]##宋亚轩0304生日快乐# “芽芽保持初心,茁壮成长”芽芽马上要十七岁啦
  • ”小时候看到这四个字可能会感觉到欣慰,仿佛所有的失败都能用这四个字来一带而过,来逃避对一切没有成功的责任然而越是长大越是对这四个字感到焦躁不安,在没有人能为我的
  • 生活,有得有失、有苦有甜,想得开、放得下,才是最好的养生,然而,有时别人一句无心的话、一个随意的动作,都会让我们想入非非,惹得自己既心累又难过。那些活得轻松愉快
  • 你要明白所要的并不是你讨好能够得来,停止向冷暴力的施虐者予以祈求和讨好,否则你得到的只是更大的伤害,消耗的只是你的自尊,无论什么时候要永远清晰的记住把自己的情感
  • Air Jordan 5 JSP “Laney”(蓝色)货号:CD2720-700发售日期:1 月 19 日发售价格:$190 美元[照相机]:py_rates
  • 上述的歌诀智德在很多文章中也提到他们的伤害性,如在实际家庭生活中午马与丑牛成婚,夫妻易犯口舌之争;再如“猪与猿猴不到头”因猿猴为申与蛇相合,亥猪来冲巳蛇,使申不
  • 6月25日,延安派出所接到钱某庆报警称,其家中被攀爬入室盗窃貂皮大衣一件,金戒指一个,金耳环一对,数码相机一个,现金4500元,总价值24000元。经大量工
  • 可袁咏仪却迟迟没有出现,成龙等了她一整天都没见到人,气得成龙找到她后大骂:“我要去导演协会投诉封杀你,也不会再和你合作。袁咏仪还专门发文说:“外界一直传言,我是
  • 《隐入尘烟》#观影# 有铁,一个好人,对他的驴很好,时时担心燕子是否有家可归,对无意进入水桶的蝌蚪都要心怀善意放生,不贪便宜,朴实到了低微的程度,大半辈子作为村
  • 在白昼里做了一个很长的梦。这是个神奇的地方在昨天晚上梦境里冒出来的名字我只记得在梦里行走在两旁都是木房子的小巷小巷很窄路是小时候门前街上的石子路中间是长长的条石
  • BAIMA看细节,一股淡淡的柠檬清香,绝对没有浓浓的生姜味,特别符合气质美女的要求[爱心]洗完真的很舒服,头发涩涩的,是真的涩,洗发水把毛鳞打开后,用完护发素
  • 同时,我也遐想到当年的李太白,或许他也是听说此地有众多的楠木古树,故特意专程从夜郎骑马翻山而来,为的是看看这个有文化、有古楠的官庄村,在诗乡或许能找到知音。据说
  • 比如她的《大江大海1949》写长春之战,也不参考国共双方的史料,只靠嘴说,“从十万到六十五万,取其中,就是三十万人”这些文字中,可以感受到这个老娘儿们阵阵阴气从
  • 希望人生之戏内容丰富、情节生动,那么,始终保持火一般的热情,不论什么时候,什么场合,什么事情,一概以“极度”认真的态度面对,这样日积月累就能将自己的人生之戏演绎
  • 我现在有点睡不着,有点怅然若失,不知道电视台会不会顺便播个(二)啊这刚说完他就播了新的,是倚天屠龙记…这个我小时候没看过#btc[超话]#万人社区,开抢倒计时施
  • #V观十九大# #贵州这五年#【贵州省党的十九大代表张蜀新、潘克刚“党代表通道”剪影】一扇新窗,开启了世界观察中国的绝佳窗口,百米通道,凝聚着各界对贵州的高度关
  • 当时,有着30多年纺织业工作经验的总工程师李宪章感叹道,建设一座同样规模的纺织厂,即便在国外也得三五年,京棉一厂“简直是个奇迹”。 八个字现在大部分都是用软件排
  • 今日打卡瑜伽伸展运动半小时,垫上瘦肚子健身操半小时。一顿饭,吃了好几波,打双扣运气真的很好,和吴仪配合的很棒,气的辣辣大喊不赢不吃螃蟹,谈谈各自的初高中生活,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