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长辈被时代红利保护得太好了#

要看是哪种长辈,在城市还是农村,什么工作。与其说长辈如何如何,不如说某一个时代背景下,某个年龄段的人里面的某些人被保护过,这样说其实没什么问题。

比如,现在毕了业没工作,并不罕见。当然,我们可以说,现在的年轻人要求高,要不然要求工资高,要不然要求工作稳定,要的太多了。但不能否认,确实存在过毕业包分配、大家更平均的年代。

是,那时候绝大部分农村人根本没有这个待遇,但城市有一些人享受过啊。

我父母八十年代初高中毕业之后上工厂的技校(当时上技校需要高考),毕业之后就进这个厂工作,没有发愁过找工作,都有“编制”。跟今天的技校生和工人相比,那时候厂子里有保健站有食堂有幼儿园,你说这不是红利是什么?

只不过工人的编制后来作废了嘛。国企改制,我父母的厂子都改成私人的了,留下的都是跟车间领导关系好的。我妈2000年下岗。我爸呢,依靠我爷爷的关系(我爷爷依靠五六十年代的红利,从农村招工变成了一个分厂的书记),把我爸调到另一个国企了。如果没调过去,九十年代初就下岗了。

这事儿本身是不好的,但当时不罕见——把孩子调进自己单位,或让孩子直接进自己单位和同系统的其他单位,我岳母的妈妈也这么做的。普通老百姓也在尽量地吮吸社会主义和集体释放的红利呢。

我爸第二个单位,是我爷爷的单位,和我姥爷单位在同一个系统:储运系统。干了二十八年,到2017年实在没效益了,留了一些年轻人——甚至包括我小学同学,储三代,搬迁到了我们区临近远郊区的最东边。我爸被迫提前三年退休,但对退休金影响就不大,比我妈退休金高两千多呢。

这不是红利?我爸自己都知道,自己不是个多么聪明能干的人。如果没有第一步技校毕业包分配,哪有后面这些啊。

下岗对于老百姓来说肯定是坏事,但关键是还工作过二十年呢呀。我中学同学大学同学里面就有到30岁时其中有两三年没工作过的,是他们懒吗?刚到35岁,也有一批很困难的——是因为他们语数外哪科学的比老一辈差?

我妈38岁下岗,工龄还近二十年呢。

我这说的是工人家庭。我们家亲戚还有公务员呢,还有国企改制的时候被留下的人呢。初中毕业当上公务员,那不是时代红利是什么呀?

初中毕业进到学校里面工作,那不是时代红利又是什么呀?

就说家里当上公务员的长辈,一辈子安安稳稳,一开始分房,房子便宜的时候就又买房了,光退休时剩下的那公积金一次取出来就多少啊?

总之,那个时候给你一份工作,就算工作你不太喜欢,比较无聊,那人靠熬年头也是往上走的。

还有一批人,一般是我叔叔的年纪,稍微比我父母小一些。人家赶上的是房子增值的年代,一不留神自己的随随便便的投资就涨了好几倍,自己干点什么也正好赶上各种狼头,容易被推起来。

还有一些人,不用上特别光鲜亮丽的学校,就能去到非常不错的部门和岗位工作。这都是有迹可查的。

而对于稍微年轻一点的人来说,毕业之后不见得有工作,更不见得有稳定工作,现在打破铁饭碗,毕竟还是一个潮流。工作10来年,可能面临35岁的普遍失业问题或者再就业困难问题。

积累了30多年的社会主义红利,不可能一直释放。对此我是非常理解的。而且,过去挣的少,生活当中的选择也少。当然不是什么都好,我小时候也住平房上旱厕,这还是九零年前后的人呢。六零前后的人生活肯定不优越。

要真说长辈幸运在哪里,其实不是物质,而是心态。小时候没吃过日本鬼子的苦,长大了也不需要迷茫。那代人运气真的不差。到三十七八岁开始分流——有一些一辈子顺风顺水,有一些趁乱发小财大财,有一些中年失业陷入迷茫。

我的父母是最后那一类,即便如此,人家也不需要像现在的一些孩子一样,从二十一二岁开始迷茫。

承认这样对心态更好就跟承认你现在比当时挣的数字要大是一样的,没什么需要遮掩的。

现在高校搞非升即走,中小学教师都要减少编制,机关工作定岗定编,干不完的活可能给外包公司(我有一位北京同学就做这个的,很多报告都是他写的,但他不是公务员)。更别说人家工人了,现在很多都干日结了。

在这种情况下,大家的心态不会太好的。所以现在00后包括未来10后,如果没有根本的改观的话,年轻人会比过去少一些意气风发,多一点求稳或颓废,我觉得再正常不过,要实事求是嘛。

他们最缺的就是认为自己一定会往前走、往上走的那种心气儿。在城里人当中,这种心气儿的末代是80-85年前后的人。最常见的出现于60后和70后当中。人家农村人享受了多少红利,还是也变成了红利的组成部分,我无法评价。不同地区不一样,是不是进城打工了、征地拆迁了,也不一样。

应该允许人家00后对60后70后甚至部分80后有一定的羡慕情绪。人家只是羡慕一下,只是开个玩笑——如果现在比人家大十几岁到三十几岁的人还要板起面孔教训人家,那就有点“一个人拜把子,不知道自己行老几”了。

特别是当我妈这样的下岗工人,也就是经历过风浪的60后,还能理解现在年轻人的难处,而有的时候,越是顺风顺水的老一辈,越不能理解现在年轻人的难处,越觉得自己的成绩都是自己得来的,这就让人觉得有些人确实被保护的太好了。

但是,这种保护不只是因为年龄和世代,更多的是因为体制变化时不同人的不同命运,甚至是伪装成世代矛盾的阶级矛盾。

我是个85后,因为读了博士,所以就业年龄大,经历的稳定一定会更少,起伏一定会更多。对此我是完全接受和理解的,人都是活在一个时代背景之下。

因为在目前的工作中会接触到很多年轻人,所以我会尽量去理解00后,将来如果有机会,也尽量去理解10后20后。

我会建议他们朴实一些,不要总想着往上走。社会需要整体向上走,靠个体做不了太多。如果可能,尽量找稳定的工作。工作稳定了,你会发现那些关于不婚不育的宣传毫无市场。你为什么要当一个父母?因为你是人,你不只是人力资源。你不但要当父母,还应该尽量在生活中保持一个兴趣爱好。

不要总看哪个城市或哪个地区现在在网上光鲜亮丽,你要想自己在哪个地方能够以更小的代价过上相对安稳的生活,做一份比较有意义的工作,而且还要离父母近一点,互相照顾。

越是集体精神被破坏的时候越要相信集体的力量更大,越要多想想建设社会主义的意义。

如果我不这样想,我也会跟其他人一样告诉他们努力努力再努力,只要努力就能超过这个超过那个——错了,这不是他们个人能决定的,他们个人只能决定自己的责任心和大局观。

总之,是不是长辈都被保护的太好了?只能说某一个年龄段有一批人确实被红利保护的比较好,好过比他们年轻和年长的人,也好过他们的许多没那么幸运的同龄人。

幸运而自知,大家都敬重你。幸运而不自知,受点批评也正常。也就是所谓的何不食肉糜。

我们这些夹在中间的80后85后90初——多想想自己幸运的一面,以便在长辈和晚辈面前都能当个人。不当人,必然挨骂,那属于活该。

【hi紫,有点不知道还要不要追求结婚生子了。


我和男友从大学起到现在恋爱十一年了,中间经历长时间的异国也坚持了下来,现在同居也快三年了。我个人认为和男友的感情挺稳定和亲密的,每天呆在一起也总有话聊,一起做饭逛街养小猫。但每次谈到什么时候结婚,男朋友的说法总是“还不想结婚”,“不知道”。


年轻时候自己总会幻想惊天动地的爱情故事,那时候不明白结婚和生子到底意味着什么,只是觉得找到了人生挚爱想要冲动地嫁给爱情。后来到了30岁,看惯了长辈婚姻的貌合神离,听多了同龄人的分分合合,也就对什么“嫁给白马王子然后幸福生活”祛魅了。而且我对小孩没什么强烈的想法,不太想生小孩。


但我知道自己并不是一个坚定的丁克和不婚主义者,即使过了十一年,我还是会感觉到我是爱着男朋友的,虽然不像曾经那样期待,依然有时候想着和他结婚。想的多了就是内耗自责,也想过要不要干脆一点不结婚就分手。


但自己好像又没有一定执着结婚生子,有时候也会想一辈子这样谈恋爱也不错啊,不用参与别人家的人际关系,不受生育的苦,而且跟男友相处也很舒服,又会想也不用因为这个就分手吧。


想法经常这样来来回回,连自己都要搞不懂自己想要什么了。不知道那些真的不婚主义的姐妹如何下定的决心呢。也不知道自己怎么做才会不后悔了。】

每当我看到那些长辈们热衷于为子女安排相亲,内心总是充满着无奈。最近,我读到了一篇深度剖析婚姻观念的文章:《为什么现在很多长辈都认为女生应该尽早嫁人,过了30岁没人要,疯狂给女生相亲呢?》,里面详细分析了长辈们为何认为女生应该尽早嫁人,过了30岁就会变得“珍贵”,真是有理有据,让人深以为然。特别是上海,这种情况很严重,上海的家长们都在相亲角摆摊放资料,群发子女资料,通过朋友同事到处问,要到男孩子女孩子的联系方式,就给孩子自己聊,引发了孩子的反感,以及和孩子的争吵不断。
婚姻,这个人生大事,似乎不可避免。无论你是抱着独身主义的想法,还是已经实现了财富自由,它总会像影子一样跟随我们。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早晚都要走进婚姻的殿堂。
那么,我们为什么不尽早将找对象这件事提上日程呢?毕竟,婚姻是人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为我们的生活带来稳定和幸福。除非你一开始就是个不婚主义者。
最后,我想说,相亲之路漫漫,愿我们都能找到那个与自己携手共度余生的人。无论何时何地,都要坚信自己值得被爱、值得拥有一个幸福的家庭。让我们一起努力吧!
#上海 ##魔都 ##310 #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而且今天也是一年的阳气生发之日,新的开始,新的轮回。西安这个未来的国际化大都市目前只做到了人口够多,历史够国际化这两项指标吧[挤眼][笑cry][允悲]冬至开始
  • 不过那又怎样,不远处一定会看见那吐露芬芳的花朵,它在年年岁岁里带给我们惊喜和感动,它在努力和我们微笑。而我们也一样要回应生活,学会给如此美好的生活留下一个灿烂的
  • 我解释了原因,原以为我的冬天第一个糖葫芦就已经过去,我已经很感动啦[爱你] 但隔了两天,我放学回到家时,也就是今天,又看到满满一盒的糖葫芦,还是那么的精致,里
  • 病例3,男,39岁,湖北人,住丰台区花乡,工作单位为新发地市场,6月15日发病,19日确诊,临床分型为普通型。下面补充通报6月18日晚些时候确诊的4例病例情况:
  • #向全世界安利袁冰妍# yby #袁冰妍平安喜乐# 冰淇淋小伙伴们,晚上好啊!今日寒露,寒气渐升,小伙伴们要注意添衣保暖哦。
  • 9/9からはDunkirk公開なんだから日が悪いし、全くどういうことなのか分からない。DAY 11君は君らしく生きて行く自由があるんだ大人たちに支配されるな初め
  • 但是长沙也有不少美丽的秋景呢,期待大家分享你遇见的长沙之秋~#校园秋景随手拍##湖南的春夏咻冬##秋天有几种颜色#via.@长沙学院团委圈圈年轮旧了一季春事,经
  • 善良的人,不软弱,善良的人,不愚蠢,而是求一份内心无愧,求一份踏实安心,不伤人,不害人,永远把善良放在第一位!人在做,天在看,善良的人,上天定会眷顾,作恶的人,
  • 之前刷抖音看到一个很有争议的问题 恋爱对象是直接死了还是逐渐变心更难接受 以前选不出来 现在我选直接死比如你可以精准的告诉我八天十天后解封 没关系我可以等 但
  • (东京奥运鬼样子打底也无卵所谓)只能希望今夜过后的中国女排可以更进一步吧[心] 想对我喜欢的球员说一声辛苦啦,好好休息 不管未来做什么选择,我都相信是你深思熟虑
  • [1] 三文鱼具有商业价值的品种有30多个,目前最常见的是2种鳟鱼(三文鳟、金鳟)和4种鲑鱼(太平洋鲑、大西洋鲑、北极白点鲑、银鲑)。但是感觉最近馅变小了)低卡
  • 《我是猫》#书香商院打卡# 1801242@山大商务图书馆 夏目漱石为发泄多年郁愤而写成的长篇小说《我是猫》淋尽致地反映了二十世纪初日本中小资产阶级的思想和生
  • 胎体厚重古拙,釉面润泽光滑,窑变变幻莫测,尤其是柴烧的金兔毫作品富有韵味,古朴自然,而茶末、柿红、乌金等单色釉面作品也都各具特色李光熙 简介:国家一级技师,福建
  • 逛完展览馆,感受完早上的好天气,享受了悠闲的生活,当然我也不能忘了明天马上要开始的工作,小孩也要在“假期余额”里把剩下的作业写完了。到了之后听到博物馆的广播通知
  • 【周口市淮阳区关于紧急寻找新冠肺炎密接者密切接触人员的通告】2022年8月23日,周口市淮阳区疫情防控指挥部接到深圳市福田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协查函:赵某某系新冠
  • 感情线断断续续,杂纹环绕,感情婚姻方面会比较坎坷,虽然会有追求者,但是烂桃花多,很难遇到一个能携手共进的人,感情还比较长,说明你极重感情,心肠太软。感情线断断续
  • 三、安排继续教育课程职称评审对继续教育有一定要求,在申报职称之前,就需要安排时间去上相应的课程,结合申报专业的实际情况,在规定的年限内完成相应学时才可评职称。四
  • 这有什么刷的,苏醒可是认为生哥的每一首歌都很好听,远哥还认为生哥的原创《思念一个荒废的名字》他最喜欢呢。但因为是《天天》替换了这首歌,耀文又把《天天》唱得太好听
  • 刘宇,你是向日葵,我心中最灿烂的花,希望你不忘初心,坚定不移地向着太阳。早安生活总是充满了惊喜和失落,有恰到好处的遇见,也有撕心裂肺的怀念,但是时间总是向前
  • 我虽然很累,却也睡不着,就找闷油瓶说话,我依旧想不到小孩的父亲和师父来到这里的动因,如果他们都是为了蓝玉,那么这里应该存在蓝玉的线索,可我没有看到。闷油瓶当年遇